恭喜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张春成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申请的专利一种预测电力需求的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268641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5-0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1910994780.9,技术领域涉及:G06Q10/04;该发明授权一种预测电力需求的方法是由张春成;单葆国;谭显东;刘青;张莉莉;张成龙;吴姗姗;吴鹏;薛万磊;赵昕;李晨辉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19-10-1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预测电力需求的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方法,其包括:S1:获取开展研究必需的经济、电力历史数据,其中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电力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S2:基于获取的GDP历史数据,利用改进的solow增长模型对GDP总量进行预测;S3:根据获取的GDP和电力消费量历史数据,计算单位GDP电耗历史值,并通过指数平滑法对未来单位GDP电耗值进行预测;S4:根据GDP和单位GDP电耗预测结果,对未来电力消费总量进行预测;S5:根据电力历史数据计算历史分部门电力消费结构,利用趋势外推法计算未来分部门电力消费结构,最后根据已预测获得的电力消费总量对分部门电力消费量进行预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预测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增长趋势,为中长期电力发展及规划提供参考。
本发明授权一种预测电力需求的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预测电力需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用于电力的经济、电力相关的GDP历史数据;S2,基于获取的GDP历史数据,确定电力需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利用改进的solow增长模型预测GDP总量;S2:基于获取的GDP历史数据,确定宏观经济的影响,利用改进的solow增长模型对GDP总量进行预测,具体步骤如下:S2-1:根据GDPY、实际资本存量K、就业人口L数据,按下式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其中,ΔAA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ΔYY指的是GDP增长率,ΔKK指实际资本存量变化率,ΔLL指就业人口变化率,α、β为常数项;S2-2:根据生育率、死亡率变化,构建如下式所示的人口增长预测模型,实现人口总量预测及就业人口数量的预测; 其中,x为年龄段,即0~99岁分为20个年龄段;Qt+1表示第t+1年的总人口数量,P1ti表示第t年i岁女性人口数量,Bx为x年龄段的女性的生育率,D1ti表示第t年i岁女性人口的死亡率,P2ti表示第t年i岁男性人口的数量,D2ti表示第t年i岁男性人口的死亡率;假设就业率不变,即可计算就业人口数量; 其中,qt为就业人口数量,Qt为人口总数,为就业率;S2-3:根据历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以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为参考值,选择变化率基准水平,利用solow增长模型对未来的GDP增长预测Yt、Yt+1按下式计算;Yt′=At′+α*Kt′+β*Lt′Yt+1=Yt*Yt′其中,Yt′、At′、Kt′、Lt′分别为第t年GDP、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人口的增长,Yt+1为第t+1年的GDP;S3,根据获取的GDP和电力消费量历史数据,计算单位GDP电耗历史值,并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本单位的GDP电耗值;S3:根据获取的GDP和电力消费量历史数据,计算本单位GDP电耗历史值,并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本单位的GDP电耗值:S3-1:根据获取的GDP和电力消费量历史数据,按下式计算计算本单位的GDP电耗历史值U; 其中,U为单位GDP电耗历史值,E为电力消费总量,Y为GDP;S3-2:通过指数平滑法对未来单位GDP电耗值进行预测;Ut′=σ*Ut-1*1-σ*U′it-1*ρ其中,Ut′为利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对第t年的单位GDP电耗的预测值,Ut-1为第t-1年的单位GDP电耗值,σ为平滑常数0<σ<1,根据历史样本数量确定,ρ为调整系数;S4,根据GDP和本单位的GDP电耗预测结果,预测未来电力消费总量;S5,根据电力历史数据计算历史分部门电力消费结构,利用趋势外推法计算未来分部门电力消费结构,最后根据已预测获得的电力消费总量对分部门电力消费量进行预测。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其通讯地址为: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滨河大道18号A栋三、四层;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