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葛光富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申请的专利面向高机动环境的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方法及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05028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1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529150.X,技术领域涉及:H04L67/1029;该发明授权面向高机动环境的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方法及系统是由葛光富;蔡刚;钟委;张治中;朱立捷;陈威;费超;王俊超;薛科婷;姜晖;刘欢连;郭思尧;杨盖;李家璇;徐胜楠;张志豪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4-2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面向高机动环境的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方法及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高机动环境的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每个边缘云生服务配置初始参数,所有边缘服务节点上生成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在服务部署范围内的各边缘服务节点上部署生成启动服务负载下限实例数的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实时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边缘服务节点实时接收响应边缘节点上应用软件的边缘云生服务享用请求,为应用软件匹配边缘云生服务提供者;所述系统包括边缘云生服务管理软件、多个边缘云生服务以及云生服务代理软件。本发明支持分布式系统应用软件可靠高效地就近享用云生服务,有助于提高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的通信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访问时效性。
本发明授权面向高机动环境的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方法及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面向高机动环境的边缘云生服务组织享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每个边缘云生服务配置初始参数,根据服务部署范围及部署点位权限不同,服务权属类型分为全网权同型、全网权异型、分域权同型、分域权异型、同位权同型; S2:边缘云内的所有边缘服务节点上生成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实时登记更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与接收更新其他边缘服务节点生成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 S3: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在其服务部署范围内的各边缘服务节点上部署生成启动服务负载下限实例数的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并按照服务底板数据、服务部署范围配置提请边缘云内服务底板数据同步,并根据服务实时负载数、服务实例健康状况新增或接力相应边缘云生服务实例; S4: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将边缘云生服务状况实时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按权送达更新到其他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 S5:边缘云内的所有边缘服务节点实时接收响应边缘节点上应用软件的边缘云生服务享用请求,结合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从中为应用软件匹配边缘云生服务提供者,应用软件获取后用以调用访问相应边缘云生服务; 所述步骤S4包括: S41: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在创建时,将相应边缘云生服务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记录其服务ID、服务名称,以及服务负载可用实例数为0; S42: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在生成启动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实例时,将相应边缘云生服务实例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记录其服务实例ID、服务实例隶属系统级别、服务实例隶属节点地址,以及服务实例健康状况为可用,同时服务负载可用实例数加1; S43: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在任意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健康状况变动为超载时,将相应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健康状况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记录其服务实例健康状况为超载; S44: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在任意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健康状况变动为故障时,将相应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健康状况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记录其服务实例健康状况为故障,同时服务负载可用实例数减1; S45:每个边缘云生服务在任意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健康状况恢复为可用时,将相应边缘云生服务实例健康状况登记更新到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管理表中,记录其服务实例健康状况为可用; S46:实时将本地边缘服务节点的边缘云生服务状况更新,基于可适用于边缘高机动环境的UDP无连接传输协议、其之上的分包发送应答超时重传机制,按权送达边缘云内其他边缘服务节点,其他边缘服务节点接收更新相应边缘云生服务状况。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其通讯地址为: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灵山南路一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