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气门正时调整装置_株式会社电装_201680011882.9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申请日:2016-04-21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公开(公告)号:CN107849952B

主分类号:F01L1/352(20060101)

分类号:F01L1/352(20060101)

优先权:["20150623 JP 2015-125902"]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19.11.29#授权;2018.04.2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3.27#公开

摘要:在气门正时调整装置中,行星旋转体30包括:行星齿轮31,在偏心侧与驱动旋转体10及从动旋转体20啮合;以及单列式的行星轴承36,具有由行星齿轮保持的外圈36a、由行星架50进行径向支撑并从弹性部件60接受恢复力的内圈36b、以及夹设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的多个球状滚动体36c。外圈被配置成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θ并与球状滚动体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Sp。驱动旋转体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由从动旋转体进行推力支撑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接近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

主权项:1.一种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附带设置于内燃机,调整通过来自曲柄轴的转矩传递而使凸轮轴2进行开闭的动阀的气门正时,所述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具有:驱动旋转体10,与所述曲柄轴联动地旋转;从动旋转体20,以在轴向两侧推力支撑所述驱动旋转体、并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所述驱动旋转体的状态,与在同轴上连接的所述凸轮轴联动地旋转;行星旋转体30,通过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而偏心,在从径向内侧在该偏心侧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啮合的齿轮连接状态下进行行星运动,由此调整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之间的旋转相位;行星架50,在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所述驱动旋转体而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所述行星旋转体的状态下,使所述行星旋转体进行行星运动;以及弹性部件60,夹设在所述行星旋转体和所述行星架之间,产生将所述行星旋转体向所述偏心侧施力的恢复力,由此使所述驱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从动旋转体倾斜,所述行星旋转体构成为,包含:行星齿轮31,在所述偏心侧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啮合;以及单列式的行星轴承36,具有由所述行星齿轮保持的外圈36a、由所述行星架进行径向支撑并从所述弹性部件接受所述恢复力的内圈36b、以及夹设在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的多个球状滚动体36c,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被配置成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θ并与所述球状滚动体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Sp,所述驱动旋转体在所述特定侧且所述偏心侧由所述从动旋转体进行推力支撑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所述滚动接触部位更接近所述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所述推力支撑部位通过使在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中的一方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18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中的另一方抵接而构建,在所述偏心侧,所述突部的前端面18c的最外周部18a位于比所述滚动接触部位更接近所述从动旋转体的所述旋转中心线的位置。

全文数据:气门正时调整装置[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0002]本发明以在2015年6月23日提出申请的第2〇15—1259〇2号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此。技术领域[0003]本公开涉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该气门正时调整装置附带设置于内燃机,调整凸轮轴通过来自曲柄轴的转矩传递而进行开闭的动阀的气门正时。背景技术[0004]以往已知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具有与曲柄轴联动旋转的驱动旋转体以及与凸轮轴联动旋转的从动旋转体,根据行星旋转体的行星运动调整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之间的旋转相位。[0005]在专利文献1中,与凸轮轴在同轴上连接的从动旋转体在轴向两侧推力支撑驱动旋转体,而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另外,相对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而偏心的行星旋转体处于从径向内侧在该偏心侧进行啮合的齿轮连接状态,由此能够调整基于行星运动的旋转相位。在此,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的行星架也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行星旋转体,由此能够实现行星旋转体的顺畅的行星运动。根据这些结构,与旋转相位对应的气门正时的调整应答性提高。[0006]另外,专利文献1的行星旋转体借助夹设在其和行星架之间的弹性部件产生的恢复力,被向相对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的偏心侧施力。由此,在行星旋转体相对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的各啮合部位,因齿撞击而形成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减少,由此静音性會邑主是1¾。[0007]现有技术文献[0008]专利文献[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60426号公报发明内容[0010]在专利文献1中,在行星旋转体相对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的啮合部位,能够根据该啮合部位的位置设定减少起因于齿隙的异常声音的产生。但是,本发明人们进行认真研宄的结果判明,由于在从动旋转体对驱动旋转体进行的推力支撑部位存在间隙,针对驱动旋转体朝向轴向两侧移动而与从动旋转体冲突而产生的异常声音,需要另外采取对策。[001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减少异常声音的产生而提高静音性能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0012]在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气门正时调整装置附带设置于内燃机,调整通过来自曲柄轴的转矩传递而使凸轮轴进行开闭的动阀的气门正时,该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具有:[0013]驱动旋转体,与曲柄轴联动地旋转;[0014]从动旋转体,以在轴向两侧推力支撑驱动旋转体、并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的状态,与在同轴上连接的凸轮轴联动地旋转;[0015]行星旋转体,通过相对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而偏心,在从径向内侧在该偏心侧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啮合的齿轮连接状态下进行行星运动,由此调整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之间的旋转相位;[0016]行星架,在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而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行星旋转体的状态下,使行星旋转体进行行星运动;[0017]弹性部件,夹设在行星旋转体和行星架之间,产生将行星旋转体向偏心侧施力的恢复力,由此使驱动旋转体相对于从动旋转体倾斜。[0018]行星旋转体包括行星齿轮和单列式的行星轴承,行星齿轮在偏心侧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啮合,行星轴承具有由行星齿轮保持的外圈、由行星架进行径向支撑并从弹性部件接受恢复力的内圈、以及夹设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的多个球状滚动体。外圈被配置成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并与球状滚动体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驱动旋转体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由从动旋转体进行推力支撑的推力支撑部位,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接近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0019]由此,在行星旋转体中,单列式行星轴承的外圈由行星齿轮保持,该行星齿轮在偏心侧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啮合。在此,在行星轴承中由行星架径向支撑的内圈朝向偏心侧接受来自弹性部件的恢复力。另外,在行星轴承中,多个球状滚动体夹设在外圈和内圈之间,外圈被配置成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并与球状滚动体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0020]球状滚动体朝向与接触角对应的特定侧按压外圈的恢复力的推力分力,使在偏心侧的滚动接触部位产生外圈朝向特定侧的相反侧即反特定侧按压球状滚动体的推力反作用力。该反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从球状滚动体依次传递给内圈及行星架,由此作用于由该行星架径向支撑的驱动旋转体。因此,在驱动旋转体由从动旋转体进行推力支撑的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驱动旋转体朝向反特定侧按压从动旋转体,由此在从动旋转体产生朝向特定侧按压驱动旋转体的推力反作用力。[0021]根据以上所述,成为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推力支撑部位,位于比成为反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滚动接触部位接近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其结果是,接受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和反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的驱动旋转体,与行星轴承的内圈及行星架一起相对于从动旋转体倾斜。此时,驱动旋转体倾斜以便增强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对从动旋转体的按压。这意味着驱动旋转体能够借助自身的倾斜维持与轴向两侧的从动旋转体的抵接。因此,能够利用这种倾斜方式的抵接维持功能限制驱动旋转体向轴向两侧移动而与从动旋转体冲突的事故,减少因该冲突而形成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能够提高静音性能。[0022]另外,也可以是,推力支撑部位通过使在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中一方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与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中另一方抵接而构建,在偏心侧,突部的最外周部也可以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接近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0023]由此,在驱动旋转体及从动旋转体中一方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通过与这些旋转体中另一方的抵接而构建推力支撑部位。因此,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突部的最外周部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接近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由此驱动旋转体能够以该最外周部为支点可靠倾斜。因此,能够在轴向两侧保证使驱动旋转体与从动旋转体抵接用的倾斜,减少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提高静音性能的效果的可靠性能够提高。附图说明[0024]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的图,是图2的I-I线截面图。[0025]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0026]图3是图1的III-III线截面图。[0027]图4是图2的IV-IV线放大截面图。[0028]图5是与图4的进一步的放大图对应的示意图。[0029]图6是与图4对应地表示推力的相关的示意图。[0030]图7是夸大表示图4的驱动旋转体倾斜的状态的示意图。[0031]图8是表不图4的变形例的放大截面图。[0032]图9是表不图4的变形例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根据附图说明一实施方式。[0034]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附带设置于在车辆的内燃机中从曲柄轴未图示)向凸轮轴2传递曲柄转矩的传递系统。在此,凸轮轴2通过曲柄转矩的传递对内燃机的“动阀”即进气阀(未图示进行开闭。由此,装置1调整进气阀的气门正时。[0035]说明装置1的基本结构。如图1〜图3所示,装置1由致动器4、通电控制电路部7及相位调整单元8等构成。[0036]图1所示的致动器4例如是无刷电机等电动电机,具有机壳5及控制轴6。机壳5被固定于内燃机的固定节,将控制轴6支撑为旋转自如。通电控制电路部7例如由驱动用驱动器及其控制用微处理器等构成,配置在机壳5的外部及或内部。通电控制电路部7控制对电连接的致动器4的通电,由此驱动控制轴6旋转。[0037]如图1〜图3所示,相位调整单元8具有驱动旋转体10、从动旋转体20、行星旋转体30、行星架50及弹性部件60。[0038]整体呈中空状的金属制驱动旋转体10在内部收纳有相位调整单元8的其它构成要素20、30、50、60。如图1、图2所示,驱动旋转体10是将太阳齿轮11、链轮13及太阳轴承15组合而成的。[0039]带阶梯圆筒状的太阳齿轮11在周壁部形成在齿底圆的径向内侧具有齿尖圆的驱动侧内齿轮部12。如图1所示,太阳齿轮11在沿轴向夹着驱动侧内齿轮部12与凸轮轴2相反的一侧,在周壁部形成轴颈14。[0040]有底圆筒状的链轮13从轴向中作为凸轮轴2侧的特定侧,与太阳齿轮11在同轴1进行旋合固定。链轮13相对于圆柱状的金属制凸轮轴2在径向外侧同轴配置。在链轮13的^壁部,内周面13b可滑动地嵌合于凸轮轴2的外周面2a,由此利用该凸轮轴2从径向内侧进行径向支撑。而且,链轮13在底壁部同轴形成沿周向连续的圆环状的突部18,突部1S朝向轴向中成为凸轮轴2相反侧的反特定侧突出。突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截面呈梯形,由此在反特定侧形成平面状的前端面18c。[0041]链轮13在周壁部的外周面形成多个链轮齿19,链轮齿19沿周向从隔开各相等间隔的部位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这些链轮齿19和曲柄轴的多个链轮齿之间架设有定时链未图示),由此链轮13与曲柄轴连接。由此,从曲柄轴输出的曲柄转矩通过定时链传递给链轮13。其结果是,驱动旋转体10在基于凸轮轴2的径向支撑状态下,与曲柄轴联动沿固定方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而且是图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0042]圆环状的金属制太阳轴承15同轴配置在轴颈14的径向内侧。太阳轴承15具有外圈15a、内圈15b及球状滚动体15c。太阳轴承15是单列式的径向轴承,是将多个球状滚动体15c在外圈15a及内圈15b之间夹设成一列而形成的。太阳轴承1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敞开型深槽滚珠轴承。外圈15a被同轴压入轴颈14的内周面14a,从而由该轴颈14从径向外侧进行保持。[0043]如图1、图3所示,有底圆筒状的金属制从动旋转体20同轴配置在链轮13的径向内侦J,由此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1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动旋转体20的周壁部,底壁部侧外周面20a可滑动地嵌合于链轮13的周壁部的底壁部侧内周面13a,由此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10。[0044]如图1、图7所示,从动旋转体20在轴向被夹持在太阳齿轮11和链轮13之间,由此在轴向两侧推力支撑驱动旋转体10。具体地讲,在从动旋转体20的周壁部,开口端面20b在轴向与太阳齿轮11的周壁部的大径侧端面1la抵接。由此,从动旋转体20从轴向中的特定侧推力支撑驱动旋转体10。另一方面,在从动旋转体20的周壁部,外端面20c在轴向与链轮13的底壁部的突部18的前端面18c抵接。由此,从动旋转体20从轴向中的反特定侧推力支撑驱动旋转体10。[0045]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旋转体10中,将两端面lla、18c之间的轴向距离设定成比这两端面11a、18c之间的从动旋转体20的轴向厚度大出设定量。由此,驱动旋转体10如图7所示能够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倾斜。[0046]如图1、图3所示,从动旋转体20在底壁部形成与凸轮轴2同轴连接的连接部22。由此,从动旋转体20在轴向两侧推力支撑驱动旋转体1〇、而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10,在此状态下,从动旋转体20相对于驱动旋转体10沿同一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能够进行相对旋转。[0047]从动旋转体20在周壁部形成在齿底圆的径向内侧具有齿尖圆的从动侧内齿轮部24。从动侧内齿轮部24配置在相对于驱动侧内齿轮部12朝向轴向的特定侧错位并且在径向上不重叠的部位。将从动侧内齿轮部24的内径设定成比驱动侧内齿轮部12的内径小。将从动侧内齿轮部24的齿数设定成比驱动侧内齿轮部12的齿数少。[0048]如图1〜图3所示,整体呈圆盘状的金属制行星旋转体30相对于旋转体10、20偏心配置。行星旋转体30构成为包括行星齿轮31和行星轴承36。[0049]带阶梯圆环状的金属制行星齿轮31从从动侧内齿轮部24的径向内侧跨越驱动侧内齿轮部12的径向内侧配置。行星齿轮31偏心成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朝向一径向错位的状态。[0050]行星齿轮31在周壁部形成在齿底圆的径向外侧具有齿尖圆的外齿轮部32、34。驱动侧外齿轮部32在相对于旋转体10、20的偏心侧(以下简称为“偏心侧”),从径向内侧与驱动侧内齿轮部12啮合。从动侧外齿轮部34形成在相对于驱动侧外齿轮部32朝向轴向的特定侧错位并且在径向上不重叠的部位。将从动侧外齿轮部34的外径设定成与驱动侧外齿轮部32不同的直径、而且比驱动侧外齿轮部32的外径小。将从动侧外齿轮部34的齿数设定成比驱动侧外齿轮部32的齿数少。从动侧外齿轮部34从径向内侧在偏心侧与从动侧内齿轮部24喃合。[0051]如图1所示,行星齿轮31由从动旋转体20从轴向中的特定侧进行推力支撑。具体地讲,在行星齿轮31的驱动侧外齿轮部32中与从动侧外齿轮部34连接的连接端面Ma,在轴向上与从动旋转体20的开口端面20b抵接。由此,从动旋转体20从特定侧推力支撑行星齿轮31〇[0052]如图1〜图3所示,圆环状的金属制行星轴承36从驱动侧外齿轮部32的径向内侧跨越从动侧外齿轮部34的径向内侧配置。行星轴承36偏心成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朝向与行星齿轮31相同的径向错位的状态。行星轴承36具有外圈36a、内圈36b及球状滚动体36c。行星轴承36是单列式的径向轴承,是将多个球状滚动体36c在外圈36a及内圈3Gb之间夹设成一列而形成的。行星轴承36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敞开型深槽滚珠轴承。外圈36a被同轴压入行星齿轮31的内周面31a,从而由该行星齿轮31从径向外侧进行保持。[0053]部分偏心圆筒状的金属制行星架50从行星旋转体30的径向内侧跨越轴颈14的径向内侧配置。行星架50在周壁部中的内周面形成与旋转体10、20及控制轴6同轴的圆筒面状的输入部51。在输入部51设有与接头53嵌合的连接槽52,控制轴6通过该接头53与行星架50连接。由此,行星架50能够与控制轴6—起旋转。[0054]如图1所示,行星架50在周壁部中的外周面形成与旋转体10、20同轴的圆筒面状的同轴部56。同轴部56同轴嵌入太阳轴承15的内圈15b,由此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驱动旋转体10。在这种支撑状态下,行星架50相对于旋转体10、20进行同轴旋转,而且能够进行相对旋转。[0055]如图1〜图3所示,行星架50在周壁部中比同轴部56靠特定侧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旋转体10、20偏心的圆筒面状的偏心部54。该偏心部54偏心成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朝向与行星齿轮31及行星轴承36相同的径向错位的状态。偏心部54同轴嵌入行星轴承36的内圈36b中,由此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行星旋转体30。在这种支撑状态下,行星架50相对于驱动旋转体10进行相对旋转,相应地使行星旋转体30中至少行星齿轮31进行行星运动。此时的行星齿轮31处于在偏心侧与旋转体10、20啮合的齿轮连接状态下,并朝向自身的周向自转,而且朝向行星架50的旋转方向公转。[0056]在偏心部54的周向两个部位分别开口的收纳凹部55中分别收纳各一个金属制弹性部件60。各个弹性部件60是大致呈U字状截面的板簧。各个弹性部件60夹设在形成行星旋转体30的行星轴承36的内圈36b、和收纳地点的收纳凹部55之间。由此,各个弹性部件60在行星旋转体30的径向上被压缩而弹性变形,从而分别产生恢复力。[0057]在此如图2、3所示,假定沿着行星旋转体30偏心的径向笔直地延伸的基准线B。在该假定之下,各个弹性部件60在轴向长度的任意范围中配置在关于基准线B的线对称位置。其结果是,各个弹性部件60的恢复力使产生如图6所示在偏心侧的相反侧(以下称为“反偏心侧”)作用于行星架50的径向力Fro,作为沿着基准线B的合力。与此同时,各个弹性部件60的恢复力使广生如图6所不在偏心侧作用于行星旋转体30的内圈36b的径向力Fre,作为沿着图2、3的基准线B的合力。根据以上所述,在各个弹性部件60被收纳于收纳凹部55的状态下,行星旋转体30在内圈36b接受径向力Fre而被施力,由此维持与旋转体10、20的啮合状〇[0058]在具有以上结构的相位调整单元8中,根据控制轴6的旋转状态调整驱动旋转体10和从动旋转体20之间的旋转相位。通过这样的旋转相位的调整,实现适合于内燃机的运转状况的气门正时调整。[0059]具体地讲,控制轴6与驱动旋转体10同速旋转,由此在行星架50相对于该驱动旋转体10不进行相对旋转时,行星旋转体30不进行行星运动,而与旋转体10、20—同旋转。其结果是,旋转相位实质上不变,对气门正时进行保持调整。另一方面,控制轴6相对于驱动旋转体10低速或者逆向旋转,在行星架50向相对于该驱动旋转体10的延迟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通过行星旋转体30中至少行星齿轮31的行星运动,从动旋转体20向相对于驱动旋转体10的延迟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其结果是,旋转相位向延迟角变化,对气门正时进行延迟角调整。另一方面,控制轴6比驱动旋转体10高速旋转,在行星架50向相对于该驱动旋转体10的超前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时,通过至少行星齿轮31的行星运动,从动旋转体20向相对于驱动旋转体10的超前角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其结果是,旋转相位向超前角变化,对气门正时进行超前角调整。[0060]相位调整单元的具体结构)[0061]如图1、4所示,在相位调整单元8中,行星轴承36的外圈36a利用朝向径向外侧凹陷且沿周向连续的圆环状槽,形成在轴向对称的截面圆弧形的外圈轨道槽36aa。另外,行星轴承36的内圈36b利用朝向径向内侧凹陷且沿周向连续的圆环状槽,形成在轴向对称的截面圆弧形的内圈轨道槽36ba。外圈轨道槽36aa和内圈轨道槽36ba分别与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各球状滚动体36c的外周面滚动接触。[0062]在此如图5所示,在轴向长度实质上相同的外圈36a和内圈36b中,分别在轴向中心部形成的外圈轨道槽36aa和内圈轨道槽36ba通过例如研磨加工在轴向错位规定量St进行配置。由此,外圈轨道槽36aa和内圈轨道槽36ba在沿径向部分重叠的范围内,在轴向上相互错开规定量St。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内圈36b,将外圈36a的错位设定在反特定侧,由此外圈轨道槽36aa相对于内圈轨道槽36ba的错位也设定在反特定侧。[0063]在这种结构中,外圈轨道槽36aa和各个球状滚动体36c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Sp,相对于在这些各个球状滚动体36c的中心点P通过的假定的径向线L在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e。因此,如基准线B参照图2、3上的纵截面图即图4所示,外圈36a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特定侧形成接触角9与球状滚动体36c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Sp。[0064]在比这种滚动接触部位Sp靠特定侧,如图4所示,利用在行星齿轮31中从从动侧外齿轮部34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板状的内凸缘部38,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中从该特定侧对外圈36a进行卡定。另一方面,在比滚动接触部位Sp靠反特定侧,利用在行星架50中从同轴部56及偏心部54之间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环板状的外凸缘部58,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中从该反特定侧对内圈36b进行卡定。并且,在反特定侧,利用太阳轴承15的内圈15b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中从该反特定侧对外凸缘部58进行卡定。另外,在反特定侧,利用在驱动旋转体10的轴颈14中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板状的内凸缘部17,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中从该反特定侧对太阳轴承15的外圈15a进行卡定。[0065]另外,在驱动旋转体10中,在特定侧构建基于从动旋转体20的推力轴承部位Se的突部18中前端面18c的最外周部18a,在偏心侧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Sp接近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即,将从旋转中心线C到偏心侧的最外周部18a的径向距离R1设定成小于从该线C到偏心侧的滚动接触部位Sp的径向距离R2。另外,将外圈轨道槽36aa的最深部和球状滚动体36c之间的径向间隙设为AR,将从旋转中心线C到该最深部的径向距离设为Ro,将球状滚动体36c的直径设为Rb,根据下式1导出径向距离R2。另外,关于突部18的最外周部18a,在反偏心侧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Sp远离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0066]R2二Ro-AR-Rb1-cos0……(式1[0067]另外,如图1、4所示,装置1具有润滑构造80,以便利用作为“润滑液”从内燃机导入的润滑油润滑相位调整单元8。润滑构造80构成为包括润滑室82、导入口84及排出口86。[0068]如图4所示,润滑室82利用驱动旋转体10的内部空间而形成。在润滑室82配置有作为摩擦的产生部位的内齿轮部12、24与外齿轮部32、34的各个啮合部位Sd、Sf、从动旋转体20对驱动旋转体10及行星旋转体30的各个推力支撑部位8£5、8〇、3、以及轴承36、15的滚动接触部位包括部位Sp等。导入口84利用穿通连接部22而连通润滑室82的穿通孔形成在比突部18靠径向内侧。导入口84通过凸轮轴2的导入通道2b,与在内燃机中利用曲柄轴的曲柄转矩进行驱动的机械泵9的喷出口连通。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内燃机的运转中,从机械泵9喷出到导入通道2b中的润滑油通过导入口84被导入润滑室82。其结果是,在润滑室82中依次向摩擦的各产生部位供给润滑油。[0069]排出口86利用同轴穿通轴颈14的内凸缘部17而连通润滑室82及外部的中心孔形成。排出口86将在润滑室82对摩擦的各产生部位进行润滑后通过的润滑油向外部排出。在此,突部18中前端面18c的最内周部18b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包括推力支撑部位Se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中,位于比排出口86的内周面86a远离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即,将从旋转中心线C到最内周部18b的径向距离R3设定成,在包括偏心侧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中大于从该线C到内周面86a的径向距离R4。[0070]相位调整单元中的推力的相关)[0071]下面,根据图6说明在相位调整单元8中产生的推力的相关。[0072]在行星轴承36中,借助来自各弹性部件60的恢复力的合力即径向力Fre,在偏心侧的滚动接触部位Sp产生球状滚动体36c向与接触角e参照图5对应的特定侧按压外圈36a的推力分力Ftl。该推力分力Ftl向从特定侧卡定外圈36a的行星齿轮31传递。其结果是,在从径向外侧保持外圈36a的行星齿轮31中,连接端面32a沿周向连续地构建针对从动旋转体20的开口端面20b的抵接部位。由此,从动旋转体20在包括偏心侧及反偏心侧这两侧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中,能够从特定侧推力支撑行星齿轮31。[0073]在偏心侧的滚动接触部位Sp产生外圈36a向反特定侧按压球状滚动体36c的推力反作用力Ft2,作为推力分力Ftl的反作用力。该推力反作用力Ft2在行星轴承36中从球状滚动体36c向内圈36b传递,由此也向从反特定侧卡定该内圈36b的行星架50传递。另外,在太阳轴承15中,推力反作用力Ft2从卡定行星架50的内圈15b、通过球状滚动体15c向卡定轴颈14的外圈15a传递。这样作用于驱动旋转体10的推力反作用力Ft2,使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产生驱动旋转体10向反特定侧按压从动旋转体20的推力F3。另外,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产生从动旋转体20向特定侧按压驱动旋转体10的推力反作用力Ft4,作为推力Ft3的反作用力。[0074]力?丨1、?丨2、?13、柯4中通过行星齿轮31间接地或者直接作用于从动旋转体2〇的力Ftl、Ft3,由与该从动旋转体20连接的凸轮轴2支撑。另一方面,力Ft1七213七4中通过行星轴承36及行星架50间接地或者直接作用于驱动旋转体1〇的力Ft4、Ft2,产生使驱动旋转体10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倾斜的倾斜力矩Mi。这是由于在如上所述设定突部18中最外周部18a的位置的偏心侧,特定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Sp接近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即,力Ft4的作用点即推力支撑部位Se比力Ft2的作用点即推力支撑部位Sp接近旋转中心线C,由此在接受这些力Ft4、Ft2的驱动旋转体10产生图6的逆时针方向的倾斜力矩Mi。[0075]借助倾斜力矩Mi的产生,驱动旋转体1〇如图7示意地示出的那样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倾斜。此时,驱动旋转体10倾斜以增强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和反特定侧且反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o的各个部位对从动旋转体20的按压。另外,此时驱动旋转体10与行星轴承36的内圈36b及行星架50—体地倾斜,但省略图示。[0076]作用效果)[0077]根据装置1,在行星旋转体30中,单列式行星轴承36的外圈36a在偏心侧由与驱动旋转体10及从动旋转体20啮合的行星齿轮31进行保持。在此,在行星轴承36中由行星架50径向支撑的内圈36b,朝向偏心侧接受来自各弹性部件60的恢复力的合力。另外,在行星轴承36中,多个球状滚动体36c夹设在外圈36a和内圈36b之间,外圈36a被配置成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9并与球状滚动体36c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Sp。[0078]在这样的装置1的结构中,球状滚动体36c朝向与接触角0对应的特定侧按压外圈36a的恢复力合力的推力分力Ftl,使在偏心侧的滚动接触部位Sp产生外圈36a向反特定侧按压球状滚动体36c的推力反作用力Ft2。该推力反作用力Ft2从球状滚动体36c依次传递给内圈36b及行星架50,由此作用于由该行星架50径向支撑的驱动旋转体10。因此,在驱动旋转体10被从动旋转体20推力支撑的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驱动旋转体10向反特定侧按压从动旋转体20,由此产生使从动旋转体20向特定侧按压驱动旋转体10的推力反作用力Ft4。[0079]根据以上所述的装置1,成为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Ft4的作用点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成为反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Ft2的作用点的滚动接触部位Sp接近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其结果是,接受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Ft4和反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Ft2的驱动旋转体10,与行星轴承36的内圈36b及行星架50—起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倾斜。此时,驱动旋转体10倾斜以便增强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对从动旋转体20的按压。这意味着驱动旋转体10能够借助自身的倾斜维持与轴向两侧的从动旋转体20的抵接。因此,能够利用这种倾斜方式的抵接维持功能限制驱动旋转体10向轴向两侧移动而与从动旋转体20冲突的事故,减少因该冲突而形成的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能够提高静音性能。[0080]另外,根据装置1,在能够倾斜的驱动旋转体10中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18,借助与从动旋转体20的抵接而构建推力支撑部位Se。由此,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突部18的前端面18c的最外周部18a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Sp接近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由此驱动旋转体1〇能够以该最外周部18a为支点可靠倾斜。因此,能够保证在轴向两侧使驱动旋转体10与从动旋转体20抵接用的倾斜,减少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提高静音性能的效果的可靠性能够提尚。[0081]另外,根据装置1,保持行星轴承36的外圈36a的行星齿轮31,在偏心侧及反偏心侧这两侧由从动旋转体20从特定侧进行推力支撑。借助这种在两侧的推力支撑,行星齿轮31即使处于通过外圈36a向特定侧接受到推力分力Ftl的状态时也难以倾斜。因此,作为针对特定侧推力分力Ftl的反作用力,能够可靠地产生外圈36a按压球状滚动体36c的反特定侧推力反作用力Ft2。由此,能够保证在轴向两侧使驱动旋转体10与从动旋转体20抵接用的倾斜,减少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提高静音性能的效果的可靠性能够提高。[0082]另外,根据装置1,润滑推力支撑部位Se的润滑油被导入驱动旋转体10的内部,由此接受旋转离心力。其结果是,润滑油驻留在驱动旋转体10的内部中比排出口86远离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部位。因此,在位于比排出口86远离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的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利用在配置有该部位Se的驱动旋转体10的内部驻留的润滑油,润滑驱动旋转体10和从动旋转体20的滑动界面。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驱动旋转体1〇和从动旋转体20至少一方在推力支撑部位Se滑动磨损而引起的、驱动旋转体10相对于从动旋转体20的倾斜角度小于正规的角度。其结果是,能够持续确保在轴向两侧使驱动旋转体1〇与从动旋转体20抵接用的倾斜,减少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提高静音性能的效果的可靠性能够提局。[0083]另外,根据装置1,在内部被导入了润滑油的驱动旋转体10中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18,借助与从动旋转体20的抵接而构建推力支撑部位Se。由此,在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突部18的前端面18c的最内周部18b位于比排出口86远离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由此借助该远距离而驻留的润滑油将突部18和动旋转体20的滑动界面整体作为润滑对象。因此,能够可靠抑制在推力支撑部位Se的滑动摩擦。由此,能够持续保证在轴向两侧使驱动旋转体10与从动旋转体20抵接用的倾斜,长期地减少异常声音的产生。因此,提高静音性能的效果的可靠性及可靠性能够提高。[0084]其它实施方式)[0085]对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能限定解释为该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适用于各种实施方式。[0086]如图8所示,作为变形例1,也可以使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的突部18中前端面1018c的顶点1018d,在偏心侧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Sp接近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在此,将从旋转中心线C到偏心侧的顶点1018d的径向距离R5设定成,小于从该线C到偏心侧的滚动接触部位Sp的径向距离R2。由此,可以使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滚动接触部位Sp接近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另外,在突部18形成为截面半圆形状的情况下也一样,但省略图示。[0087]如图8所示,作为变形例2,也可以使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的突部18中前端面1018c的顶点,在包括偏心侧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中位于比排出口S6远离从动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在此,将从旋转中心线C到顶点1018d的径向距离R5设定成,在包括偏心侧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中大于从该线C到排出口86的内周面8¾的径向距离R4。由此,可以使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排出口86远离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另外,在突部18形成为截面半圆形状的情况下也一样,但省略图示。[0088]作为变形例3,也可以使特定侧且偏心侧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排出口86接近旋转中心线C的位置,或者位于和排出口86相对于旋转中心线C的距离实质相同的位置。作为变形例4,在偏心侧及反偏心侧至少一方,也可以不利用从动旋转体2〇推力支撑行星齿轮31的连接端面32a。[0089]如图9所示,作为变形例5,也可以使从动旋转体20的底壁部中从外端面2〇c向特定侧突出的突部18的前端面18c、与链轮13的底壁部中的内底面抵接,由此构建推力支撑部位Se。另外,作为变形例6,只要能够产生朝向偏心侧对行星旋转体3〇施力的恢复力,则也可以在行星旋转体30和行星架50之间的适当部位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弹性部件6〇。[0090]作为变形例7,也可以不设置凸缘部38、58、17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作为变形例8,也可以将本公开应用于调整作为“动阀”的排气阀的气门正时的装置、或调整作为“动阀”的进气阀及排气阀双方的气门正时的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气门正时调整装置(1,附带设置于内燃机,调整通过来自曲柄轴的转矩传递而使凸轮轴2进行开闭的动阀的气门正时,所述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具有:驱动旋转体10,与所述曲柄轴联动地旋转;从动旋转体20,以在轴向两侧推力支撑所述驱动旋转体、并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所述驱动旋转体的状态,与在同轴上连接的所述凸轮轴联动地旋转;行星旋转体30,通过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而偏心,在从径向内侧在该偏心侧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啮合的齿轮连接状态下进行行星运动,由此调整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之间的旋转相位;行星架50,在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所述驱动旋转体而且从径向内侧径向支撑所述行星旋转体的状态下,使所述行星旋转体进行行星运动;以及弹性部件60,夹设在所述行星旋转体和所述行星架之间,产生将所述行星旋转体向所述偏心侧施力的恢复力,由此使所述驱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从动旋转体倾斜,所述行星旋转体构成为,包含:行星齿轮31,在所述偏心侧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啮合;以及单列式的行星轴承36,具有由所述行星齿轮保持的外圈(36a、由所述行星架进行径向支撑并从所述弹性部件接受所述恢复力的内圈(36b、以及夹设在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的多个球状滚动体36c,所述外圈被配置成能够在偏心侧形成朝向轴向的特定侧形成接触角(e并与所述球状滚动体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部位Sp,所述驱动旋转体在所述特定侧且所述偏心侧由所述从动旋转体进行推力支撑的推力支撑部位Se,位于比所述滚动接触部位更接近所述从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线〇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所述推力支撑部位通过使在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中的一方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18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中的另一方抵接而构建,在所述偏心侧,所述突部的前端面18c的最外周部(18a位于比所述滚动接触部位更接近所述从动旋转体的所述旋转中心线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所述行星齿轮在所述偏心侧及反偏心侧这两侧,由所述从动旋转体从所述特定侧进行径向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在所述驱动旋转体的内部配置有所述推力支撑部位,并且被导入润滑所述推力支撑部位的润滑液,所述驱动旋转体具有向外部排出所述润滑液的排出口(86,所述特定侧且所述偏心侧的所述推力支撑部位,位于比所述排出口更远离所述从动旋转体的所述旋转中心线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门正时调整装置,所述推力支撑部位通过使在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中的一方朝向轴向突出的突部18与所述驱动旋转体及所述从动旋转体中的另一方抵接而构建,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中,所述突部的前端面(18c的最内周部(18b位于比所述排出口更远离所述从动旋转体的所述旋转中心线的位置。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电装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