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开关装置以及安装有所述开关装置的检测装置_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_201710678018.0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8-09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公开(公告)号:CN107731581B

主分类号:H01H9/02(20060101)

分类号:H01H9/02(20060101)

优先权:["20160810 JP 2016-157437"]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3.20#授权;2018.03.2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2.23#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将开关装置向外部基材引导并安装的开关装置以及安装有所述开关装置的检测装置。在固定有外部端子11a的外部基材10上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引导支承部13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在开关装置20的框体20a形成有沿上下延伸的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将引导突部25以及引导凹部26向第一引导支承部13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引导,并同时将开关装置20安装于外部基材10,由此开关装置2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主权项:1.一种开关装置,其设置有框体、设置于框体的内部的至少两个内部端子、可动触点、以及使所述可动触点动作的操作体,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形成有能够供外部端子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内部端子设置有与所述可动触点导通的触点接触部、以及能够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的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在所述框体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框体向位于所述开关装置的外部且固定有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引导的、沿着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和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

全文数据:开关装置以及安装有所述开关装置的检测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向具有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安装的开关装置、以及在所述外部基材安装有所述开关装置的检测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机动车的车门等所使用的开关装置相关的发明。[0003]该开关装置在框体的外侧设置有操作体,在框体的内部设置有借助操作体而进行动作的可动触点。在框体的内部收纳有两个端子板,在各个端子板形成有与可动触点接触的触点部和与外部端子接触的接触部。[0004]从供开关装置安装的安装构件突出有一对外部端子,并且一体地形成有与外部端子平行地突出的一对安装腿。在开关装置安装于安装构件时,与外部端子插入到框体的内部大致同时地,安装腿与框体的两侧面抵接。当在该状态下将开关装置向安装构件压靠时,外部端子与设置于框体的内部的所述端子板的接触部接触,并且设置于安装腿的顶部的钩部部分钩挂于框体的上表面,开关装置被固定。[0005]在先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3194号公报[0008]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中,在框体与供该框体安装的安装构件之间未特别设置引导结构。因此,若在安装构件处安装开关装置的区域存在宽广的空间则没有问题,但将所述开关装置安装于狭窄的区域时,安装作业有时变得繁杂。发明内容[000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10]本发明是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使开关装置向外部基材的安装变得容易的开关装置以及安装有所述开关装置的检测装置。[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0012]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其设置有框体、设置于框体的内部的至少两个内部端子、可动触点、以及使所述可动触点动作的操作体,[0013]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0014]在所述框体形成有能够供外部端子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内部端子设置有与所述可动触点导通的触点接触部、以及能够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的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0015]在所述框体设置有沿着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和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0016]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所述框体具有:与固定有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的安装面相面对的底部、以及夹着所述底部而从所述安装面立起的两个侧部,在所述底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在两个所述侧部设置有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0017]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操作体之间。、[0018]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框体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合而构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部形成有所述引导突部。[0019]或者,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所述引导凹部。[0020]或者,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也可以是,所述框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而构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部形成有所述引导突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所述引导凹部。[0021]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可动触点,在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端子连接部。[0022]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定位于固定有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0023]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内部端子以具有所述定位结构的壳体为基准来组装。[0024]例如,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所述内部端子保持于端子保持构件,所述端子保持构件抵靠于具有所述定位结构的壳体而被定位。[0025]另外,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端子保持构件设置有隔壁,各个所述端子连接部夹着所述隔壁而配置。[0026]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所述定位结构具有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外部基材突出的定位凸起部。[0027]或者,所述定位结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引导凹部的内表面的肋。[0028]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框体形成有从所述底部沿着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突出的嵌合突部,在所述嵌合突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嵌合突部的外周装配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密封构件。[0029]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构件在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上为上下对称的形状。[0030]接着,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有至少两个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上沿着所述外部端子延伸的方向设置有引导支承部,[0031]所述任一方案记载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基材,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被所述引导支承部引导,并且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框体的内部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0032]或者,在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有至少两个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上设置有定位支承部和沿着所述外部端子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引导支承部,[0033]所述任一方案记载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基材,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被所述引导支承部引导,并且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定位支承部嵌合而将所述框体定位,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框体的内部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0034]而且,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有至少两个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上沿着所述外部端子延伸的方向地设置有引导支承部,[0035]所述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基材,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被所述引导支承部引导,并且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框体的内部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外部基材上形成有包围所述外部端子的壁面部,在所述嵌合突部与所述壁面部之间装配有所述密封构件。[0036]发明效果[0037]在本发明中,在开关装置的框体设置有沿着插入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和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因此在向固定有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装配开关装置时,能够由设置于外部基材的引导支承部对所述引导凹部或引导突部进行引导,能够将外部端子向框体的内部可靠地引导而装配框体。附图说明[0038]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中开关装置安装于外部基材的工序的立体图。[0039]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中开关装置安装于外部基材的状态的立体图。[0040]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的外部基材的部分立体图。[0041]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从框体的底部侧示出的立体图。[0042]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43]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内部端子、端子连接部以及外部端子的部分分解立体图。[0044]图7是设置于开关装置的端子连接部的立体图。[0045]图8的A是端子连接部的俯视图,⑻是端子连接部的侧视图。[0046]图9是表示向外部基材安装开关装置的工序的侧视图。[0047]图10是表示向外部基材安装开关装置的工序的侧视图。[0048]图11是表示向外部基材安装开关装置的工序的侧视图。[0049]图12是表示在外部基材安装有开关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0050]图13是图11所示的工序中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0051]图14是图12所示的工序中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_[0052]图15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⑻是所述开关元件的侧视图。、[0053]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中在外部基材安装有开关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0054]附图标记说明:[0055]1检测装置;[0056]1〇外部基材;[0057]l〇a安装面;[0058]Ha外部端子;[0059]12a壁面部;[0060]13第一引导支承部;[0061]14第二引导支承部(引导支承突部);[0062]14a钩部;[0063]15引导凹部;[0064]16定位支承部;[0065]16a、16b引导支承凹部;[0066]20开关装置;[0067]20a框体;[0068]21第一壳体;[0069]22第二壳体;[0070]23、24凸缘部;[0071]23b、24b凸缘侧部;[0072]25引导突部;[0073]26引导凹部;[0074]27端子保持构件;[0075]27a定位壁部;[0076]31第一内部端子;[0077]31a触点接触部;[0078]31b连接支承部;[0079]31c插通部;[0080]32第二内部端子;[0081]32a触点接触部;[0082]32b连接支承部;[0083]32c插通部;[0084]34操作体;[0085]34a滑块部;[0086]34b操作轴;[0087]36可动触点;[0088]40a、40b端子连接部;[0089]43、44第一支承弹性片;[0090]45,46第二支承弹性片;[0091]48、49接触片;[0092]51、52定位凸起部定位结构);[0093]55密封构件;[0094]56a、56b压接肋(定位结构);[0095]101检测装置;[0096]120开关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97]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丨包括外部基材1〇和安装于该外部基材10的开关装置20。外部基材1〇例如是机动车的车门的一部分,由开关装置2〇检测车门的开闭、门锁的有无等。不过,外部基材1〇并不限定于机动车的车门的一部分。[0098]在图1和图2所示的检测装置1中,将X1-X2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Yl-Y2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Z1-Z2方向设为上下方向。[00"]外部基材1〇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由铜或铜合金等形成的一对导通板丨丨埋设于外部基材10的内部。各个导通板11的一部分从外部基材10的朝向Z2侧的上表面即安装面10a向Z2方向垂直立起,该立起部分成为外部端子1la。[0100]在图3中,以从前方观察的状态且将导通板11删除后的状态示出外部基材10。[0101]如图1和图2所示,从外部基材1〇的安装面i〇a起一体地形成有沿着Z2方向延伸的筒体12,其内侧面成为包围一对外部端子lla的壁面部12a。壁面部12a的俯视形状为长圆形。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外部基材10形成有凹部,使其内侧面为壁面部12a。[0102]在外部基材10中,在比筒体12靠前方侧Y2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对第一引导支承部13和一对第二引导支承部14。第一引导支承部I3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与外部基材1〇—体地形成,从安装面l〇a朝向上方Z2方向)垂直地立起。[0103]一对第一引导支承部13在左右方向(XI-X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第二引导支承部14也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各个第一引导支承部13与各个第二引导支承部14之间,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支承凹部1531侧的引导支承凹部15与X2侧的引导支承凹部15形成为凹部彼此对置。[0104]第二引导支承部14作为引导支承突部而发挥功能。如图3所示,在各个第二引导支承部(引导支承突部)14的朝向Z2方向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钩部14a。位于XI侧的第二引导支承部14的钩部14a与位于X2侧的第二引导支承部14的钩部14a彼此向相面对的方向突出。在各个第二引导支承部14的朝向前后方向(Y1-Y2方向)的侧部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的引导肋14b。引导肋14b的下方部分成为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宽的宽幅部14c。[0105]如图3所示,在左右配置的一对第二引导支承部14之间且比第二引导支承部14靠前方侧Y2侧)的位置,在外部基材10的安装面l〇a设置有定位支承部16。定位支承部16由一对定位凹部16a、16b构成。一方的定位凹部16a是正圆形的孔。另一方的定位凹部16b的前后方向Y1-Y1方向)的开口宽度与正圆形的定位凹部16a的内径尺寸一致。不过,定位凹部16b形成为在左右方向X1-X2方向)上比正圆形的定位凹部16a稍长。[0106]在外部基材10的前方侧Y2侧形成有壁部17,在该壁部17形成有用于使开关装置20向前方Y2方向)露出的凹部18。[0107]图4示出从前方下侧观察开关装置2〇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示出从与图1以及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开关装置2〇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0108]开关装置20的框体20a通过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组合而构成。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第一壳体21位于前方Y2方向),第二壳体22位于后方Y1方向)。[0109]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21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23。凸缘部23形成为从第一壳体21的外表面向左右方向XI-X2方向)和上下方向(Z1-Z2方向)突出,外形是四边形形状。在第二壳体22的前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24。凸缘部24形成为从第二壳体22的外表面向左右方向X1-X2方向)和上下方向(Z1-Z2方向)突出,外形为四边形形状。[0110]在第一壳体21的凸缘部23形成有朝向后方Y1方向)的接合面23a,在第二壳体22的凸缘部24形成有朝向前方Y2方向)的接合面24a。如图4所示,在接合面23a与接合面24a面接合的状态下,凸缘部23与凸缘部24通过激光焊接等而接合固定,从而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被固定,构成开关装置20的框体20a。凸缘部23与凸缘部24优选以通过激光焊接沿着其外周连续地接合而避免水滴等侵入内部的方式固定。[0111]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21的凸缘部23中的向XI侧和X2侧突出的凸缘侧部23b与第二壳体22的凸缘部24中的向XI侧和X2侧突出的凸缘侧部24b的接合部成为引导突部25。引导突部25从框体20a向XI侧和X2侧突出,且沿着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即,开关装置20的框体20a具有朝向XI方向的侧部和朝向X2方向的侧部,引导突部25设置为在各个侧部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0112]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壳体21的朝向n方向的侧部和朝向X2方向的侧部形成有引导凹部26。各个引导凹部26在框体20a的n侧的侧部和X2侧的侧部处沿着上下方向(Z1-Z2方向)连续地延伸。各个引导凹部26的前后方向Y1-Y2方向)的开口宽度尺寸在上下的全长的范围是均匀的。[0113]引导突部25以及引导凹部26延伸的Z1-Z2方向是开关装置20相对于外部基材10安装的安装方向,另外,是外部端子11a从外部基材10突出的突出方向。[0114]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构成将开关装置2〇安装于外部基材10的安装面l〇a时的引导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引导凹部26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22。另外,也可以仅设置有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中的任一方,但优选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这两者。[0115]如图5所示,在开关装置20的框体20a的内部收纳有端子保持构件27。端子保持构件27由与第一壳体21以及第二壳体22相同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0116]如图5和图6所示,在端子保持构件27保持有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由导电性的金属板、例如磷青铜板形成。通过所谓的镶嵌成形法而在保持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的状态下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对端子保持构件27进行注塑成型。[0117]如图5和图6所示,端子保持构件27具有与X-Z平面平行的定位壁部27a。在比定位壁部27a靠前方侧Y2侧)的位置,在XI侧一体地形成有触点侧保持部27b,在X2侧一体地形成有触点侧保持部27d。在比定位壁部27a靠后方侧Y1侧)的位置,在XI侧一体地形成有连接侧保持部27c,在X2侧一体地形成有连接侧保持部27g。[0118]第一内部端子31配置为沿前后贯穿定位壁部27a,在前方侧保持于触点侧保持部27b,在后方侧保持于连接侧保持部27c。第二内部端子32也配置为沿前后贯穿定位壁部27a,在前方侧保持于触点侧保持部27d,在后方侧保持于连接侧保持部27g。另外,从定位壁部27a朝向后方而一体地形成有隔壁2作。该隔壁27h形成为在第一内部端子31与第二内部端子32之间与Y-Z平面平行地向上立起。由该隔壁27h将第一内部端子31与第二内部端子32分隔。[0119]如图5所不,在第一壳体21的后端部形成有由凸缘部23包围的凹部21a,在凹部21a的内部朝向后方Y1方向)的底面成为抵靠面21b。[0120]图13示出了组装有开关装置20的剖视图。端子保持构件27的触点侧保持部27b、27d以及保持于该触点侧保持部27b、27d的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的前方部分插入到第一壳体21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定位壁部27a的前表面27i与抵靠面21b面抵接。另夕卜,在凹部21a内,定位壁部27a被定位并保持为不会向左右方向(X1-X2方向)和上下方向Z1-Z2方向)移动。端子保持构件27的连接侧保持部27c、27g以及保持于该连接侧保持部27c、27g的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的后方部分插入到第二壳体22的内部空间。以将定位壁部27a夹在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方式固定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0121]通过使端子保持构件27的定位壁部27a的前表面27i与第一壳体21的抵靠面21b抵靠,从而第一壳体21和端子保持构件27被定位。或者,将定位壁部27a夹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由此端子保持构件27相对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这两者被定位。另夕卜,定位壁部27a也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而固定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中的至少一方。[0122]在第一壳体21的内部以动作自如的方式收纳有操作体34。操作体3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5所示,在操作体34—体地形成有滑块部34a和从滑块部34a向前方延伸的操作轴34b。在滑块部34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突部34c。在第一壳体21的上下内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21c,滑动突部34c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引导槽21c,从而在第一壳体21的内部将操作体34支承为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0123]如图13所示,在第一壳体21的前部开设有沿前后贯穿的滑动孔28。操作轴34b从滑动孔28向前方突出,在第一壳体21的前方,在操作轴34b的外周装配有防水盖35。防水盖35由耐水性的合成橡胶材料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从第一壳体21的前表面突出有嵌合部21d。防水盖35的后端部35a装配于嵌合部21d的内侧,防水盖35的前部的孔35b紧密地装配于操作轴34b的顶部外周。通过设置防水盖35,从而操作轴34b与滑动孔28的间隙相对于外部被遮挡。另外,借助防水盖35的弹性力,操作体34在第一壳体21内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0124]如图5所示,在操作体34的滑块部34a上保持有可动触点36。可动触点36由磷青铜、科森系铜合金Cu-Ni-Si合金等低电阻且弹簧性弹性模量高的金属板形成。在可动触点36—体形成有在XI侧上下对置的一对第一滑动片36a和在X2侧上下对置的一对第二滑动片36b。[0125]如图5和图13所示,在第一壳体21的内部,在可动触点36的中央部36c与端子保持构件27的定位壁部27a之间夹设有复位弹簧构件37。复位弹簧构件37是压缩螺旋弹簧,操作体34借助复位弹簧构件37的弹性力而始终被向前方Y2方向施力。[°126]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内部端子31的在比定位壁部27a靠前方Y2方向)的位置从触点侧保持部27b露出的部分成为触点接触部31a。第二内部端子32的比定位壁部27a向前方突出的部分的大部分区域埋设于触点侧保持部27d。在触点侧保持部27d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以一定厚度延伸的绝缘滑动部27f,第二内部端子32的前端的一部分从绝缘滑动部27f露出,该露出部分成为触点接触部32a。可动触点36的第一滑动片36a从上下方夹着第一内部端子31的触点接触部31a,第二滑动片36b选择性地上下夹着第二内部端子32的触点接触部32a和绝缘滑动部27f。[0127]在操作体34借助复位弹簧构件37而向前方Y2方向)移动了时,可动触点36的第一滑动片36a与触点接触部31a接触,第二滑动片36b与触点接触部32a接触,因此第一内部端子31与第二内部端子32成为导通状态。当将操作体34与复位弹簧构件37的复位力对置地向后方Y1方向)按入时,第一滑动片36a与触点接触部31a继续接触,但第二滑动片36b变为与绝缘滑动部27f接触,第一内部端子31与第二内部端子32成为非导通状态。[0128]如图6所示,第一内部端子31的比定位壁部27a向后方Y1方向)突出的部分是连接支承部31b,在连接支承部31b上开设有沿上下贯穿的四边形的孔即插通部3lc。第二内部端子32的比定位壁部27a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也为连接支承部32b。在连接支承部32b也开设有沿上下贯穿的四边形的孔即插通部32c。[0129]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内部端子31的连接支承部31b之上固定有端子连接部40a,在第二内部端子32的连接支承部32b之上固定有端子连接部40b。端子连接部40a与端子连接部40b形成为相同结构且相同尺寸。端子连接部40a和端子连接部40b由低电阻且弹簧性弹性模量)高的金属材料即磷青铜、科森系铜合金等形成,且由比第一内部端子31以及第二内部端子32薄而容易挠曲的板材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端子连接部40a和端子连接部40b也可以由与第一内部端子31以及第二内部端子32同种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不同的金属材料来形成。[0130]在图7和图8中放大示出了端子连接部40a、40b。[0131]端子连接部40a、40b分别具有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片41与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片42在前后方向(Y1-Y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固定部41开设有固定孔41a。[0132]从第一固定部41向上弯折形成有第一支承弹性片43,也从第二固定部42向上弯折形成有第一支承弹性片44。第一支承弹性片43与第一支承弹性片44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大致平行地对置。在第一支承弹性片43上形成有弯曲部43a,在第一支承弹性片44上形成有弯曲部44a。弯曲部43a、44a在X-Z平面内弯曲为大致U字形状。[0133]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支承弹性片43与从X2侧向Y1方向弯折的第二支承弹性片45连续,第一支承弹性片44与从XI侧向Y2方向弯折的第二支承弹性片妨连续。在第二支承弹性片45和第二支承弹性片46的上部设置有与其连续的接触台47,在接触台47上从Y1侧和Y2侧向下弯折形成有成对的接触片48、49。[0134]如图6所示,在第一内部端子31的连接支承部31b上,在比插通部31c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孔,构成端子保持构件27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一部分从该孔向上突出而形成固定突起27j。在将端子连接部40a安装在第一内部端子31的连接支承部3lb之上时,将固定突起27j插入到第一固定部41的固定孔41a,对固定突起27j的上部进行加热并将其压扁,形成所谓热铆接结构来对端子连接部40a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以与已经热铆接后的固定突起相同的大小和厚度图示出固定突起27j。[0135]在形成热铆接结构之后,向连接支承部31b与端子连接部40a的第二固定部似的重合部照射激光,通过点焊来固定连接支承部3lb与第二固定部42。由此,能够提高第一内部端子31与端子连接部40a的电导通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焊接可以是电阻焊接,例如也可以在图6所示的沿着X1-X2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点焊。通过对多个部位进行点焊,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导通的可靠性。[0136]在端子保持构件27中,在保持第二内部端子32的连接支承部3¾的部分也形成有固定突起27k。在端子连接部40b设置在连接支承部32b之上时,也与所述内容同样地,向端子连接部40b的第一固定部41的固定孔41a插入固定突起27k而形成热铆接结构。另外,通过对端子连接部40b的第二固定部42与连接支承部32b进行点焊,来使第二内部端子32与端子连接部40b导通。[0137]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在第一内部端子31的连接支承部3lb之上固定端子连接部40a时,形成于端子连接部40a的一对接触片48、49位于插通部31c的上方,其下端的顶部进入形成于连接支承部31b的插通部31c的内部。同样地,设置于端子连接部40b的一对接触片48、49也位于插通部32c的上方,其下端的顶部进入开设于连接支承部32b的插通部32c的内侧。[0138]图4示出从下侧观察开关装置20而得到的状态。[0139]在第一壳体21的底部一体地形成有一对定位凸起部51、52。由一对定位凸起部51、52构成定位结构。定位凸起部51、52是相同直径的圆柱形状。在定位凸起部51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一体地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Z1-Z2方向)延伸的压接肋51a。在定位凸起部52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也同样地形成有压接肋52a。[0140]如图4以及图13所示,在第二壳体22的底部一体地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嵌合突部53。嵌合突部53形成于朝向X1-X2方向而细长的区域。在嵌合突部53形成有一对开口部54。如图13所示,各个开口部54与第二壳体22的内部空间连通。[0141]形成于第一内部端子31的连接支承部31b的插通部31c和形成于第二内部端子32的连接支承部32b的插通部32c在第二壳体22的内部分别与开口部54对置。[0142]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底部的嵌合突部53的周围装配有密封构件55。密封构件55由耐水性的合成橡胶材料形成。如图13所示,在嵌合突部53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53a。在密封构件55的内周面形成有嵌合凹部55a,该嵌合凹部55a形成为圆周状。通过该嵌合凹部55a与凸缘部Ma嵌合,由此装配成使密封构件55不容易从嵌合突部53脱落。[0143]在密封构件55的外周面一体地形成有下侧突条部55b和上侧突条部55c。下侧突条部55b和上侧突条部55c沿着密封构件55的周围整周地形成。如图13所示,当密封构件55装配于嵌合突部53时,密封构件55中的高度H的下方部分比嵌合突部53的下端进一步向下侧突出。所述下侧突条部5¾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高度H所示的区域。[0144]密封构件55是沿着Z1-Z2方向而上下对称的形状。因此,在进行组装作业时,能够通过使密封构件55的某侧朝向上下方向的任一方来正常地装配。[0145]接着,说明检测装置1中的开关装置20的安装工序、以及检测装置1的动作。[0146]图9至图12示出了将开关装置20安装于外部基材1〇的工序。[0147]开关装置20朝向外部基材10的安装面l〇a而沿着Z1方向安装。开关装置20在第一壳体21的底部形成有成为定位结构的定位凸起部51、52,将一对外部端子11a向框体20a的内部引导的开口部54也形成于第二壳体22的底部,它们难以从开关装置20的上方观察来确认。[0148]不过,在框体20a的XI侧和X2侧的侧部设置有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因此,在从上侧Z2侧观察开关装置20时能够从上方确认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而且设置于外部基材10的一对第一引导支承部13和一对第二引导支承部14也容易从上方确认。因此,如图1所示,在向外部基材10的限定的空间组装开关装置20时,通过使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与引导支承凹部15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对准,能够容易确认组装作业的基准。[0149]如图1、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将开关装置20向外部基材10装配时,从上侧将设置于框体2〇a的XI侧和X2侧的侧部的引导突部25向设置于外部基材10的第一引导支承部I3与第二引导支承部14之间的引导支承凹部15插入,从上方将设置于框体20a的n侧和X2侧的侧部的引导凹部26向作为引导支承突部的第二引导支承部14插入。由此,能够将开关装置20朝向外部基材10的安装位置引导。[0150]如图10所示,在使开关装置20的引导突部25以及引导凹部26与外部基材的引导支承凹部15以及第二引导支承部14开始卡合的时刻,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定位凸起部51、52与外部基材10分离,形成于第二壳体22的开口部54也与固定于外部基材10的外部端子11a分离。[0151]然后,当使开关装置20下降到图11所示的位置时,外部端子1la进入第二壳体22的开口部54的内部。不过,如图13所示,在该时刻,第二壳体22的内部的端子连接部40a、40b的接触片48、49仍然与外部端子11a稍微分离。[0152]当进一步将开关装置20向Z1方向按入时,定位凸起部51和定位凸起部52进入形成于外部基材10的定位凹部16a、16b的内部。如图3所示,X2侧的定位凹部16a为正圆形,XI侧的定位凹部16b形成为在n-X2方向上稍长。因此,以设置于X2侧的定位凸起部51与定位凹部16a的凹凸嵌合部为基准,在外部基材10上决定开关装置20的位置。在定位凸起部51形成有压接肋51a而使定位凸起部51无间隙地插入到定位凹部16a。另外,在定位凸起部52形成有沿着H-Y2方向突出的压接肋52a,因此定位凸起部52在定位凹部16b内以在Y1-Y2方向上不形成间隙的方式被定位并装配。[0153]在从图11和图13起进一步按入开关装置20而定位凸起部51、52刚进入定位凹部16a、16b之后,一对外部端子11a在第二壳体22内进入端子连接部40a、40b的一对接触片48、49之间。另外,形成于外部基材10的第二引导支承部14的钩部14a钩挂于第一壳体21的上表面,从而开关装置20被固定在外部基材10上。并且,图12和图14所示的装配完成。[0154]如图13和图14所示,端子保持构件27的定位壁部27a的前表面27i抵靠于第一壳体21的抵靠面21b,端子保持构件27以第一壳体21为基准而被定位。而且,在通过镶嵌成形法而保持于端子保持构件27的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上,借助固定突起27j、27k而定位并固定有端子连接部40a、40b。因而,端子连接部40a、40b相对于形成于第一壳体21的定位凸起部51、52的相对位置被以高精度决定。[0155]如前所述,在定位凸起部51、52刚进入定位凹部16a、16b之后,一对外部端子11a、11a进入两个端子连接部40a、40b的接触片48、49之间,但由于定位凸起部51、52与端子连接部40a、40b的相对位置被高精度地决定,因此能够使一对外部端子11a、11a在相对位置不产生大的偏移的情况下可靠地进入两个端子连接部40a、40b的各个接触片48、49之间。[0156]如图4所示,在第二壳体22上形成有嵌合突部53,在该嵌合突部53上形成有所述开口部54,而且在嵌合突部53的外周装配有密封构件55。因此,如图13至图14所示,在将开关装置20按压于外部基材10的安装面10a时,密封构件55进入形成于外部基材10的筒体12的内部。[0157]在密封构件55的外周形成有下侧突条部55b和上侧突条部55c,下侧突条部55b和上侧突条部55c的外形尺寸比筒体12的内表面即壁面部1¾的内形尺寸大。然而,如图13所示,密封构件f55的下部且形成有下侧突条部f5f5b的高度H的部分比嵌合突部53的下端向下侧突出,因此在高度H的部分处密封构件55容易朝向中心变形。另外,壁面部12a的上部成为宽度尺寸逐渐变宽的锥形面12b。[0158]因此,在将开关装置20向Z1方向按入时,下侧突条部55b被锥形面1¾引导,该部分容易以向中心方向收缩的方式变形,下侧突条部f55b能够容易进入壁面部12a的内部。然后,密封构件55的上部且在内侧具有嵌合突部53的部分进入壁面部丨如的内部,因此下侧突条部55b和上侧突条部55c以被压缩的状态紧贴于壁面部12a,能够可靠地对壁面部12a与嵌合突部53的装配部进行密封。[0159]即,虽然密封构件55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底部而无法从上方目视密封构件55的位置,但若使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从上方组合于引导支承凹部IS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而将开关装置20装配于外部基材1〇的安装面l〇a,则能够使密封构件55容易进入壁面部12a的内部。[0160]如图14所示,在开关装置2〇装配于外部基材10的状态下,能够对框体20的内部进行密封,能够防止水分、油分进入框体2〇a的内部。在开关装置20中,在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的分界部夹有端子保持构件27的定位壁部27a,由该定位壁部27a将第一壳体21的内部空间与第二壳体22的内部空间完全分隔。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壳体21的凸缘部23和第二壳体22的凸缘部24沿着外周连续地焊接而接合,此时,能够将第一壳体21的内部的第一内部端子31以及第二内部端子32与可动触点36的接触滑动部配置于密闭的空间内,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油分等的介入。[0161]另外,第二壳体22的内部空间也借助基于密封构件阳与壁面部12a的紧贴实现的密封结构而与外部完全隔绝,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油分等的介入。[0162]如图7和图S所示,在端子连接部40a、40b,第一支承弹性片43、44能够沿着前后方向(Y1-Y2方向)弹性变开$,因此具有接触片48、的的接触台47能够向前后方向(Y1-Y2方向)移动。即,接触片48、49能够沿夹持外部端子11a的方向即前后方向Y1-Y2方向)移动。因此,在开关装置20装配于外部基材10的情况下,在外部端子11a进入接触片48与接触片49之间时,接触片48、的能够在沿着夹持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以仿效外部端子lla的方式夹持外部端子11a。另外,在夹持后,也能够由接触片48和接触片49从前后方向以均匀的力夹持外部端子lla。[0163]而且,具有接触片48、49的接触台47也能够借助第二支承弹性片45、46的弹性变形而沿着左右方向(X1-X2方向)移动,因此在由接触片48、的夹持外部端子iia时,接触片48、49也能够仿效外部端子lla的沿左右方向的移动。[0164]另外,在组装并使用时,即使向检测装置1作用有外部振动而使开关装置2〇与外部基材10相对地移动,也能够借助端子连接部40a、40b的第一支承弹性片43、44和第二支承弹性片45、46的弹性变形而使接触片48、49追随外部端子lla的相对的振动。[0165]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开关装置20的第二壳体22中,在形成于底部的嵌合突部53形成有开口部54,因此开口部54在上下方向(Z1-Z2方向)上较长地开口。在第二壳体22的内部,在开口部54的内侧对置有第一内部端子31的插通部3lc和第二内部端子32的插通部32c。而且,对于第一内部端子31和第二内部端子32而言,端子连接部40a、40b的接触片48、49配置于开口部54的反侧。[0166]第二壳体22中的开口部54的下端的开口部至接触片48、49的距离长,而且在其间也夹设有插通部31c、32c,因此在安装于外部基材10之前的开关装置20中,即使异物被从外部插入到开口部54的内部,变形力等也不容易施加于接触片48、49。[0167]另外,第二壳体22的内部空间被端子保持构件27的隔壁27h在X1-X2方向上分为两部分,因此能够将固定于第一内部端子31的端子接触部40a与固定于第二内部端子32的端子接触部40b配置于不同的空间内,即使构成为小型,也不存在端子接触部40a与端子接触部40b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0168]图15的A、⑻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20,图16示出了在外部基材10上安装有开关装置12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101。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0169]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20的框体20a中,在第一壳体21上未设置定位凸起部51、52。如图15的A、⑻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20中,作为定位结构,在引导凹部26的内部形成有压接肋56a、56b。在引导凹部26的朝向n方向和X2方向的内侧面上,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两根压接肋56a。在引导凹部26的前后方向Y1-Y2方向)上对置的内端面上,分别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各一根的压接肋56b。如图15的B所示,在引导凹部26的内部,压接肋56a、56b仅设置于下方部分。[0170]安装有开关装置120的外部基材10使用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外部基材。不过,不需要定位凹部16a、16b。[0171]将开关装置120安装于外部基材10的工序与图9至图1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工序同样,使形成于框体20a的引导突部25和引导凹部26穿过外部基材1〇的引导支承凹部15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并进行引导,将开关装置120朝向安装面l〇a下压。在将开关装置120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1下压到图12的位置时,如图16所示,形成于引导凹部26的内部的压接肋56a压接于第二引导支承部14的对置面,而且压接肋56b压接于引导肋14b的下方部分的宽幅部14c,从而开关装置12〇被定位在外部基材10上。并且,第二引导支承部14的上部的钩部14a钩挂于第一壳体21的上表面。[017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开关装置12〇被第一引导支承部13和第二引导支承部14引导而被导向外部基材10的安装面l〇a,在其下压工序的最终阶段由构成定位结构的压接肋56a、56b将开关装置120定位。[017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纟而子连接部40a、40b不作为分体部件而是一体地形成于第一内部端子31以及第二内部端子32。

权利要求:1.一种开关装置,其设置有框体、设置于框体的内部的至少两个内部端子、可动触点、以及使所述可动触点动作的操作体,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形成有能够供外部端子插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内部端子设置有与所述可动触点导通的触点接触部、以及能够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内部的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在所述框体设置有沿着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和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框体具有:与固定有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的安装面相面对的底部、以及夹着所述底部而从所述安装面立起的两个侧部,在所述底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在两个所述侧部设置有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操作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框体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合而构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部形成有所述引导突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所述引导凹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_所述框体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而构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部形成有所述引导突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所述引导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所述操作体和所述可动触点,在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端子连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定位于固定有所述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端子以具有所述定位结构的壳体为基准来组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内部端子保持于端子保持构件,所述端子保持构件抵靠于具有所述定位结构的壳体而被定位。11.根据权利要求1〇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在所述端子保持构件设置有隔壁,各个所述端子连接部夹着所述隔壁而配置。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定位结构具有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外部基材突出的定位凸起部。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定位结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引导凹部的内表面的肋。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在所述框体形成有从所述底部沿着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突出的嵌合突部,在所述嵌合突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嵌合突部的外周装配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密封构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在插入所述外部端子的插入方向上为上下对称的形状。16.—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有至少两个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上沿着所述外部端子延伸的方向设置有引导支承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基材,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被所述引导支承部引导,并且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框体的内部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17.—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有至少两个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上设置有定位支承部和沿着所述外部端子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引导支承部,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基材,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被所述引导支承部引导,并且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定位支承部嵌合而将所述框体定位,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框体的内部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18.—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有至少两个外部端子的外部基材上沿着所述外部端子延伸的方向设置有引导支承部,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基材,所述引导凹部和所述引导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被所述引导支承部引导,并且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开口部进入所述框体的内部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外部基材上形成有包围所述外部端子的壁面部,在所述嵌合突部与所述壁面部之间装配有所述密封构件。

百度查询: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以及安装有所述开关装置的检测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