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缝合器_奥林巴斯株式会社_201580077784.0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5-10-21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公开(公告)号:CN107427295B

主分类号:A61B17/04(20060101)

分类号:A61B17/04(20060101)

优先权:["20150318 JP 2015-054560"]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5.19#授权;2017.12.2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12.01#公开

摘要:本发明的缝合器包括:长轴构件;操作部;把持部;缝合针;第一卡合构件,其使缝合针与第一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二卡合构件,其使缝合针与第二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一线状构件,其连接于第一卡合构件和操作部,该第一线状构件将第一卡合构件和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以及第二线状构件,其连接于第二卡合构件和操作部,该第二线状构件将第二卡合构件和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在把持部和长轴构件的顶端之间与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交叉,贯穿于贯穿路径并连接于操作部。

主权项:1.一种缝合器,其中,该缝合器包括:长轴构件,其形成有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贯穿路径;操作部,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侧;把持部,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侧,该把持部能够利用开闭操作构件使由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构成的一对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缝合针,其具有能够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相卡合的卡合部;第一卡合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该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并使所述缝合针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二卡合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该第二卡合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并使所述缝合针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一线状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操作部,该第一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而将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以及第二线状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和所述操作部,该第二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该缝合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比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以相对于所述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交叉的状态贯穿于所述贯穿路径。

全文数据:缝合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合器。本申请基于2015年3月1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5—054560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背景技术[0002]以往,公知有用于向体内插入并对组织进行缝合的缝合器。[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设有能够开闭的一对把持构件、安装有缝合线并用于缝合组织的缝合针、以及用于在一对把持构件之间交接缝合针的交接机构。在该缝合器中,在使缝合针与一个把持构件相卡合的状态下,利用一对把持构件把持组织并将缝合针向组织穿刺。接着,利用交接机构将缝合针交接到另一个把持构件,从而将缝合线穿过组织。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缝合器中,由于能够重复把持构件之间的缝合针的交接动作,因此能够进行连续缝合。[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0765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4—030544号公报发明内容[000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9]在利用把持构件的顶端进行缝合的缝合器的情况下,为了易于向把持构件之间放入组织,此外,为了即便是较厚的组织也能够把持,期望设置又长又大的把持构件,扩宽打开把持构件时的顶端彼此间的间隔。但是,向内窥镜插入的处置器具对于把持构件的长度、大小有所限制。因此,为了将把持构件的顶端彼此间的间隔打开得较宽,期望把持构件以更大的角度打开。此外,在把持钳子设置缝合针的缝合器的情况下,用于传递进行缝合针的交接时的力的操作线在与把持构件相连接的部分的刚性比位于护套内的部分的刚性高。因此,详细内容见后述,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缝合器中,在使把持构件较大地打开的情况下,有时会因把持构件的开闭动作而使缝合针的卡合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无法顺畅地进行缝合针的交接。[0010]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进行把持构件的开闭动作和缝合针的交接动作的缝合器。[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12]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缝合器包括:长轴构件,其形成有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贯穿路径;操作部,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侧;把持部,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侧,该把持部能够利用开闭操作构件使由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构成的一对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缝合针,其具有能够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相卡合的卡合部;第一卡合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该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并使所述缝合针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二卡合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该第二卡合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并使所述缝合针与所述弟一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一线状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操作部,该第一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而将所述第一^^合构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以及第二线状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和所述操作部,该第二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所述把持部和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之间以与所述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交叉的状态贯穿于所述贯穿路径。[0013]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比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0014]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所述第一^^合构件以能够沿着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彼此的相对面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以能够沿着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彼此的相对面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利用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的进退移动,使所述第一^^合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滑动,使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滑动,从而所述第一^^合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中的任一者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且所述缝合针被保持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任一者。[0015]也可以是,作为本发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合构件构成为通过向各所述把持构件的基端侧滑动而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0016]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还包括:罩构件,其用于相对于所述长轴构件固定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转动轴部;以及一对连杆构件,其在顶端侧与所述转动轴部相连接,在基端侧与所述开闭操作构件的顶端部相连接,所述把持构件通过使所述开闭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长轴构件进退移动而借助所述连杆构件进行开闭动作,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经过所述一对连杆构件之间并在比所述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交叉。[0017]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在所述把持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通过抵接于所述转动轴部而远尚所述中心轴线,并且,将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交叉位置限制在比所述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0018]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五或第六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所述转动轴部与所述连杆转动轴部之间交叉,在所述把持部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抵接于所述连杆转动轴部并被限制了弯曲位置。[0019]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所述连杆构件包括:第一接合销,其连接所述第一把持构件和所述长轴构件;以及第二接合销,其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销同一个轴线上与所述第一接合销分开地设置,该第二接合销连接所述第二把持构件和所述长轴构件,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经过所述第一接合销与所述第二接合销之间的间隙并贯穿于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部。、、[0020]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缝合器中,在从所述把持部的开闭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以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线分开的位置延伸的方式设置。、[0021]也可以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第一技术方案的缝合器还包括:护套,其供所述长轴构件插入;以及切换机构,其与所述长轴构件一同配置在所述护套内,该切换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该切换机构用于交替地进行由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实现的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状态或者不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非卡合状态。[0022]发明的效果[0023]根据本发明的缝合器,能够顺畅地进行把持构件的开闭动作和缝合针的交接动作。附图说明[0024]图1是表示在内窥镜插入部安装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状态的整体图。[0025]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0026]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顶端部分的图,是把持部在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上的开闭方向的剖视图。[002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顶端部分的图,是把持部在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上的开闭方向的剖视图。[0028]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缝合针、第一卡合构件以及第二卡合构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0029]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缝合针、第一卡合构件以及第二卡合构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0030]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卡合构件、线状构件、转动轴部、接合销以及环构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0031]图8是表不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环构件的立体图。[0032]图9是表示交接操作部的俯视图。[0033]图10是表示交接操作部的俯视图。[0034]图11是表不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顶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0035]图12是表不以往的缝合器的图,是在把持部的开闭方向上穿过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第1实施方式][0037]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图1是表示缝合器i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缝合器1的顶端部分的互体图。图3和图4是表示缝合器1的顶端部分的图,是把持部3在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上的开闭方向的剖视图。图3表示一对把持构件闭合的状态,图4表示一对把持构件打开的状态。[0038]如图1所示,缝合器1向内窥镜100的内窥镜插入部101插入进行使用,是为了使用缝合针缝合生物体组织而使用的装置。如图1〜图4所示,缝合器1包括缝合针4、长轴构件2、把持部3、第一卡合构件5、第二卡合构件6、第一线状构件7、第二线状构件8参照图3以及操作部9。[0039]长轴构件2具有挠性,是沿着中心轴线L从基端到顶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构件。长轴构件2在其内部形成有贯穿路径21参照图3。在长轴构件2的基端设有操作部9,在该长轴构件2的顶端侧设有把持部3。在长轴构件2的贯穿路径21内以开闭操作构件13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有该开闭操作构件13。长轴构件2贯穿于护套22。[0040]如图2和图3所示,把持部3的由第一把持构件10和第二把持构件11构成的一对把持构件借助连杆构件12与开闭操作构件13相连接。在把持部3中,第一把持构件10和第二把持构件11利用支承销转动轴部14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结。连杆构件12的顶端部以顶端侧接合销15为中心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把持构件1〇和第二把持构件11的基端。连杆构件12的基端部以基端侧接合销连杆转动轴部)16为中心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开闭操作构件13的顶端部相连结。在长轴构件2的顶端设有罩构件17。支承销14与罩构件17的顶端部相连结,第一把持构件10和第二把持构件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罩构件17。[0041]在将开闭操作构件13向贯穿路径21内牵引时,如图3所示,一对把持构件10、11沿着中心轴线L以大致平行的方式闭合。如图4所示,在将开闭操作构件13从贯穿路径21内推出时,第一把持构件10和第二把持构件11与连杆构件12相连动地转动,并以支承销14为中心相对旋转,从而成为打开的状态。[0042]缝合针4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如图5所示,缝合针4在其长度方向L1的中央部分具有外径尺寸最大的主体部4b,在该缝合针4的一个端部顶端具有圆锥状的尖端部4a,在另一端基端利用粘接等固定有缝合线18。在缝合针4的基端部具有凸缘部4d。在主体部4b的长度方向L1的两侧,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直径比尖端部4a的最大径和凸缘部4d小的小径部卡合部)4c。[0043]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把持构件10上形成有管腔10b,在管腔l〇b内以使第一卡合构件5能够沿中心轴线L方向滑动的方式收纳有第一卡合构件5。与此同样,在第二把持构件11上形成有管腔11b,在管腔lib内以使第二卡合构件6能够沿中心轴线L方向滑动的方式收纳有第二卡合构件6。在第一把持构件10和第二把持构件11的顶端部分别形成有沿一对把持构件10、11的开闭方向贯通的通孔l〇a、11a。通孔10a、11a与管腔l〇b、lib相连通。如图2所示,通孔l〇a、11a形成为与形成在第一把持构件10和第二把持构件11的侧方端部的缺口10c、llc相连通。[0044]如图3所示,第一把持构件10的通孔10a的外表面侧的小径部l〇d的开口宽度R1以比缝合线I8稍大的尺寸形成。在通孔l〇a形成有从与第二把持构件11的相对面侧贯穿到管腔1〇b的大径部10e。大径部10e的开口宽度R2具有比缝合针4的主体部4b的直径稍大的尺寸。在通孔l〇a的小径部10d与管腔10b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0f。台阶部l〇f具有与缝合针4的凸缘部4d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的尺寸。台阶部10f构成为在缝合针4保持于第一把持构件10时凸缘部4d与台阶部10f相抵接。[0045]第二把持构件11的通孔11a也具有与第一把持构件10的通孔10a相同的结构。在缝合针4卡合于第二把持构件11侧时,在第二把持构件11的通孔11a的小径部lid收纳缝合针4的尖纟而部4的顶[0046]第一卡合构件5是设于第一把持构件1〇的大致平板状的构件。第一卡合构件5以能够沿着第一把持构件10的与第二把持构件11的相对面滑动的方式设于第一把持构件1〇的管腔lib内。如图5所示,第一卡合构件5从沿着滑动方向的方向的边缘端部朝向中央部被去除而形成,其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部5a。第一卡合构件5整体形成为钩状。第一卡合构件5的板厚小于第一小径部41c的长度方向L1上的长度。此外,如图6所示,开口部5a能够以不与凸缘部4d和尖端部4a相干涉地使凸缘部4d和尖端部4a通过的尺寸形成。第一卡合构件5通过使开口部5a的边缘与缝合针4的第一小径部41c相卡合,从而能够使缝合针4与第一把持构件10相卡合。在第一卡合构件5的基端部利用粘接等固定有第一线状构件7的顶端。[0047]第二卡合构件6具有与第一卡合构件5相同的形状。与第一卡合构件5同样,第二卡合构件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于第二把持构件11。在第二卡合构件6的基端部利用粘接等固定有第二线状构件8的顶端。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为了防止互相的千涉而分别连接于自第一卡合构件5、第二卡合构件6的基端部的中央偏移的位置。第二线状构件8在自第二卡合构件6的基端部的中央向与第一卡合构件5和第一线状构件7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反侧偏移的位置连接于第二卡合构件6参照图7。如图6所示,第二卡合构件6通过使开口部6a的边缘与缝合针4的第二小径部42c相卡合,从而能够使缝合针4与第二把持构件11相卡合。[0048]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以下有时简记作“线状构件7、8”。)例如是操作线。第一线状构件7的顶端部与第一卡合构件5相连接,该第一线状构件7的基端部与操作部9相连接。具体地讲,线状构件7、8为了易于推入第一卡合构件5和第二卡合构件6以下有时简记作“卡合构件5、6”。)而从自贯穿路径21暴露的部分到顶端部由刚性较高的单股操作线构成。考虑到对于内窥镜插入部101、护套22的弯曲的追随性,线状构件7、8的收纳在贯穿路径21内的部分由刚性比顶端部分的刚性低的多股操作线构成。通过第一线状构件7沿中心轴线L方向进退移动,从而能够将第一^合构件5和缝合针4的第一小径部41c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0049]第二线状构件8的顶端部与第二卡合构件6相连接,该第二线状构件8的基端部与操作部9相连接。通过第二线状构件8沿中心轴线L方向进退移动,从而能够将第二卡合构件6和缝合针4的第二小径部42c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缝合针4通过与第一卡合构件5和第二卡合构件6中的任一者相卡合而被保持于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任一者。缝合针4和一对把持构件之间的卡合见后述。[0050]如图3和图4所示,在从支承销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线状构件7、8在把持部3和长轴构件2的顶端之间相对于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交叉。线状构件7、8的基端部贯穿于贯穿路径21并与操作部9相连接。此外,在从支承销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在比支承销14靠基端侧的位置交叉,各自相对于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的位置关系反转。[0051]图7是表示缝合器1的卡合构件5、6、线状构件7、8、支承销14、基端侧接合销16以及环构件19a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从一对把持构件1〇、11的开闭方向(与支承销14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以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分开地设置。其结果,不会因线状构件相互间的接触而妨碍线状构件的力的传递。此外,能够防止线状构件7、8相互间的接触而使线状构件7、8磨损,防止线状构件的破损。[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构件7、8贯穿于一对连杆构件12之间,在从支承销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在支承销14与接合销15之间交叉。[0053]如图4所示,在缝合器1中具备切换机构19,该切换机构19用于交替地进行利用卡合构件5、6对缝合针4的保持卡合状态或者释放非卡合状态)。如图8所示,切换机构19包括环构件19a和两个圆柱状构件19b。环构件19a形成为环状,其借助转动支承部19d以能够绕与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正交的摆动轴线XI摆动的方式安装。两个圆柱状构件19b在环构件19a的内周部隔着摆动轴线XI以大致平行的方式排列设置。各圆柱状构件19b以能够绕与摆动轴线XI平行的轴线X2、X3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环构件19a。在各圆柱状构件19b形成有分别供线状构件7、8贯穿的通孔19e。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在摆动轴线XI方向上处于两个通孔19e之间。两个圆柱状构件19b的通孔19e相互间形成在相对于摆动轴线n对称的位置。其结果,能够保持贯穿于通孔19e的线状构件7、8相互分开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在通孔19e贯穿固定有盘管19c,在盘管19c贯穿固定有线状构件7、8。切换机构19设于护套22内。[0054]通过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中的任一者的牵引,环构件19a像压板那样移动,并交替地切换利用两个卡合构件5、6对缝合针4的保持或者释放。[0055]如图1所示,操作部9配置在长轴构件2的基端侧,其包括操作部主体90、用于使一对把持构件1〇、11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操作部91、以及用于牵引线状构件7、8的交接操作部92。[0056]开闭操作部91具备开闭手柄91a,通过开闭操作开闭手柄91a,构成为能够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推拉开闭操作构件13参照图3。[0057]图9和图10是缝合器1的交接操作部92的俯视图。交接操作部92包括手柄92a和两个滑轮92c。手柄92a以能够绕与中心轴线L正交的摆动轴线L2摆动的方式设于操作部主体90。两个滑轮92c以在摆动轴线L2方向上隔着手柄92a的方式配置于手柄92a的两面,该滑轮92c借助扭簧92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手柄92a。第一线状构件7卷绕于第一滑轮92c且端部被固定。第二线状构件8向与第一滑轮92c相反的方向卷绕于第二滑轮未图示且端部被固定。在手柄92a隔着中心轴线L在两处形成有勾指部92d、92e。[005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的作用。[0059]首先,使缝合针4与卡合构件5、6卡合。卡合构件5、6以比开口部5a、6a靠顶端侧的钩部5b、6b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位于比通孔10a、lla靠顶端侧的位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管腔10b、llb。操作人员从第一把持构件10的缺口10b插入缝合线18。在从缺口10b插入的缝合线18收纳于通孔10a的小径部10d的状态下向基端侧牵引缝合线18时,凸缘部4d抵接于第一把持构件10的台阶部l〇f。在该状态下,第一小径部41c位于管腔10b内,主体部4b的端部位于第一把持构件10的通孔l〇a的大径部10e。并且,第一小径部41c位于第一卡合构件5的开口部5a内。在向基端侧拉动交接操作部92的手柄92a而向基端侧牵引第一卡合构件5时,钩部5b抵接于缝合针4的第一小径部41c,缝合针4卡合于第一卡合构件5。由于缝合针4在抵接于钩部5b、台阶部10f、通孔10a的大径部10e的状态下被第一卡合构件5向基端侧按压,因此,缝合针4卡合于第一把持构件10侧并被保持。[0060]接着,保持在关闭开闭操作部91的开闭手柄91a而关闭把持部3的状态,将缝合器1从钳子口103向插入到体内的内窥镜100的内窥镜插入部101插入,并使缝合器1自内窥镜插入部101的顶端侧突出。[0061]操作人员使缝合器1的顶端部靠近进行缝合处置的对象组织。在操作人员打开开闭手柄91a而打开了把持部3的状态下使该把持部3抵接于组织之后,若关闭开闭手柄91a,则把持部3闭合且组织被把持。此时,在将第一线状构件7牵引到基端侧的状态下,若开闭操作把持部3,则缝合针4保持与第一把持构件10相卡合的状态。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若把持部3闭合并夹持组织T,则缝合针4的尖端部4a穿刺组织T并贯穿组织T。在该状态下,缝合针4的顶端侧的第二小径部42c位于第二把持构件11的管腔lib内且第二卡合构件6的开口部6a内。在操作人员向基端侧拉动交接操作部92的手柄92a的一个勾指部92e时,第二线状构件8被牵引,第二卡合构件6的钩部6b与缝合针4的第二小径部42c相卡合,进一步向基端侧按压,缝合针4保持在第二把持构件11侧。[0062]此时,随着第二线状构件8的移动,固定于第二线状构件8的圆柱状构件19b向基端侧移动。之后,环构件19a绕摆动轴线XI摆动,贯穿有第一线状构件7的圆柱状构件19b向顶端侧移动,使第一线状构件7向顶端侧移动。其结果,解除了第一卡合构件5与缝合针4的卡合状态。[0063]操作人员在打开开闭手柄91a并使把持部3离开了组织T之后,再次关闭开闭手柄91a,在向基端侧拉动交接操作部92的勾指部92d时,第一线状构件7向基端侧移动,缝合针4与第一卡合构件5卡合。在切换机构19中,利用与上述的第二线状构件8向基端侧移动的情况相反的作用,使第二卡合构件6向顶端侧移动,解除缝合针4与第二卡合构件6之间的卡合。通过重复该操作,从而在第一把持构件10与第二把持构件11之间交接缝合针4,缝合组织T。此时,由于第一把持构件10的缺口10b形成于在内窥镜100的视野内能够确认的位置,因此,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在缺口l〇b插入了缝合线18的状态。[0064]在长轴构件2的弯曲部弯曲的情况下,有时线状构件7、8分别会产生松弛。因扭簧92b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反弹力与长轴构件2的弯曲部的姿势相应地赋予能够充分地消除在线状构件7、8中分别产生的松弛的大小的张力。该张力被传递到与线状构件7、8相连结的卡合构件5、6,利用卡合构件5、6保持缝合针4。由此,在缝合器1中,即便是弯曲部弯曲的状态,也始终对缝合针4赋予张力,能够防止在手术过程中缝合针4掉落。[0065]在上述的动作时,根据本实施方式,进行移动操作的线状构件7、8难以受到把持部3的开闭动作的影响,能够稳定地进行缝合处置。与以往例相比较地说明本申请的缝合器1的特征。[0066]图12是表示以往的缝合器200的一例的图。如图12所示,以往的缝合器200中,与第一卡合构件205相连接的第一线状构件207和与第二卡合构件206相连接的第二线状构件208分别在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与长轴构件202的轴线平行地连接。因而,在把持部203闭合的状态中,线状构件207、208呈直线状延伸设置。在把持部2〇3从闭合的状态进行较大程度地打开的动作时,线状构件207、208交接用操作线追随把持部打开的动作而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此时,由于线状构件207、第二线状构件208交接用操作线在把持构件210、210的转动轴销)的附近弯曲的曲率较大程度地变化,因此,有时在线状构件2〇7、208交接用操作线)的弯曲部分线发生扭结。此外,由于线状构件2〇7、20S在与卡合构件205、206相连接的部分的刚性比位于长轴构件202内的部分的刚性高,因此,在把持部2〇3打开的动作的作用下,因线状构件2〇7、208自身的刚性有时不会顺畅地弯曲。其结果,如图12所示,在一对把持构件21〇、211较大程度地打开时,线状构件207、208因自身的刚性向比支承销214向外侧远离的方向(例如图12中单点划线207m所示的位置移动。[0067]在这样线状构件207、208向外侧移动时,把持部203的基端部与长轴构件2〇2的顶端部之间的线状构件207的路径较大程度地变化。其结果,有时会将第一卡合构件205向顶端侧推动而解除缝合针204与第一卡合构件205的卡合,导致缝合针204自第一把持构件210脱落。此外,在把持部203较大程度地打开时,有时线状构件207、208在支承销214的附近发生线扭结。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考虑为了将线状构件207、208的路径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而设置引导件等,但是装置大型化,因此并不理想。[0068]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中,第一线状构件7在自第一把持构件10的管腔10b向基端侧暴露之后经过支承销14的外侧(图3的上侧),接着,朝向接合销平缓地弯曲并在第二把持构件11的基端侧的延长线上延伸,经过接合销基端侧接合销16的外周侧图3的下侧),贯穿于贯穿路径21内。线状构件7、8的比交叉部分靠基端侧的部分以与中心轴线L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贯穿于贯穿路径21。基于这样配置线状构件7、8的结果,在把持部3闭合的状态下,线状构件7、8通过抵接于支承销14而远离中心轴线L,并且,将第一线状构件7与第二线状构件8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的交叉位置限制在比支承销14靠基端侧的位置。[0069]线状构件7、8在使用时在比插入有长轴构件2的护套22的顶端靠远端侧的位置以相对于中心轴线L交叉的方式配置。在线状构件7、8的比交叉部分靠基端侧的部位,线状构件7、8在护套22内被限制了各自相对于中心轴线L的位置并进行插入。其结果,线状构件7、8的比交叉部分靠基端侧的路径易于被限制在期望的位置,能够将线状构件7、8的弯曲动作、进退动作保持为适当的状态。[0070]由于环构件19a包封在护套22中,因此能够防止缝合线18、组织与环构件19a相干涉而妨碍环构件19a的活动。[0071]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中,将线状构件7、8以相对于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交叉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在把持部3闭合的状态下,线状构件7、8也不成为直线状而以一定程度弯曲。因而,在把持部3打开的动作时,能够使线状构件7、8顺畅地弯曲。此外,在把持部3打开的动作时,能够确保线状构件7、8的弯曲部的曲率较大。具体地讲,在把持部3打开的动作时,线状构件7、8弯曲的曲率基本上不变,仅是弯曲的角度变化预定量。即,在把持部3打开的动作时,线状构件7、8的比弯曲中心靠基端侧的路径不变,比弯曲中心靠顶端侧的路径随着把持构件1〇、11的转动而绕弯曲中心转动。因而,线状构件7、8的顶端位置不相对于把持构件10、11变化就能够开闭把持部3。其结果,在把持部3打开的动作时,线状构件7、8顺畅地弯曲,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线扭结、缝合针的脱落。在期望细径的处置器具的内窺镜处置器具中,不会较大程度地改变直径尺寸就能够在能够确保充分的曲率半径的路径上配置线状构件并实现顺畅的操作。[0072]由于将线状构件7、8以相对于长轴构件2的中心轴线L交叉的位置设定在比一对把持构件1〇、11的开闭动作的支点靠基端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一对把持构件1〇、11较大程度地打开的情况下,线状构件7、8也不会过度弯曲,能够抑制扭结的发生。[0073]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在安装于现有的把持钳子的连杆构件I2所产生的间隙贯穿有线状构件7、8,因此,能够兼顾充分地确保线状构件7、8的曲率半径和节省空间,能够提供一种操作性优异的缝合器。[0074]从支承销14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的第一线状构件7与第二线状构件S的交点在中心轴线L方向上的把持部3的支承销14与基端侧接合销16之间交叉。因此,在把持部3打开的状态下,第一线状构件7和第二线状构件8抵接于基端侧接合销16并被限制了弯曲位置。其结果,在把持部3打开的动作的作用下,线状构件7、8的功能难以受到影响。[0075]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把持构件10、11和长轴构件2借助连杆构件I2相连接的例子。但是,把持构件只要是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接于长轴构件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凸轮槽连接把持构件和长轴构件的结构。[0076]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卡合构件5、6向基端侧牵引并保持卡合构件5、6与缝合针4的卡合的例子。但是,本缝合器解除了随着把持构件10、11的开闭动作而线状构件的路径较大程度地变化所引起的不良,例如即便是将卡合构件向顶端侧推入并保持卡合构件与缝合针的卡合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即,在使卡合构件向顶端侧前进并保持缝合针与卡合构件的卡合的方式的情况下,把持部3的开闭也难以对线状构件的路径产生影响,能够抑制对线状构件施加的压缩应力增大并防止线状构件的扭结。[0077]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合针4设为在顶端侧具有尖端部4a、在基端侧具有凸缘部4d的结构,但是缝合针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顶端部和基端部两处具有尖端部的结构。[0078]本实施方式的交接操作部除了上述结构之外,也可以是在线状构件的基端部与设于操作部主体的手柄之间连接拉伸弹簧的结构。[0079][第2实施方式][0080]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A。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连杆构件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结构通用的结构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0081]图11是表示缝合器1A的顶端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1A设有两个连杆构件12A的基端侧接合销。即,连杆构件12A包括第一基端侧接合销第一接合销)16a和第二基端侧接合销第二接合销)16b。第一基端侧接合销16a连接第一把持构件10和长轴构件2。第二基端侧接合销16b在与第一基端侧接合销16a同一个轴线上与第一基端侧接合销16a分离地设置。第二基端侧接合销16b连接第二把持构件11和长轴构件2。由于两个基端侧接合销16a、16b配置在同一个轴线上,因此,连杆构件12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也就是说,一对连杆构件12的各基端部在与长轴构件2的顶端相连结时,分别连结于不同的基端侧接合销16a、16b。通过这样将基端侧接合销在转动轴方向上一分为二,能够在维持连杆构件的功能的同时在两个基端侧接合销16a、16b相互之间形成间隙。在该基端侧接合销16a、16b相互之间的间隙配置线状构件7、8。[0082]根据本实施方式,进行交接缝合针4的交接动作的线状构件7、8难以受到把持部的开闭动作的影响,能够稳定地进行缝合处置。[0083]根据本实施方式,线状构件7、8能够配置在两个基端侧接合销16a、16b之间的间隙。因而,在期望细径化的处置器具中能够确保配置线状构件7、8的部位。此外,从长轴构件2的顶端伸出来的线状构件7、8的布线不会被基端侧接合销所妨碍。[0084]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0085]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构成。[0086]产业上的可利用性[0087^能够提供一种防止进行缝合针的移动操作的操作线受到把持构件的开闭动作的影响、能够稳定地进行缝合处置的缝合器。[0088]附图标记说明[0089]ilA、缝合器;2、长轴构件;3、把持部;4、缝合针;如、小径部卡合部);5、第一卡合构件;6、第二卡合构件;7、第一线状构件;8、第二线状构件;9、操作部;10、第一把持构件;11、第二把持构件;12、连杆构件;13、开闭操作构件;14、支承销转动轴部);16、基端侧接合销连杆转动轴部);16a、第一基端侧接合销第一接合销);⑽、第二基端侧接合销第二接合销);17、罩构件;21、贯穿路径。

权利要求:1.一种缝合器,其中,该缝合器包括:长轴构件,其形成有从基端部朝向顶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贝穿路径;操作部,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侧;把持部,其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侧,该把持部能够利用开闭操作构件使由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构成的一对把持构件进行开闭动作;缝合针,其具有能够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相卡合的卡合部;第一卡合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该第一卡合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并使所述缝合针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二卡合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该第二卡合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并使所述缝合针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相卡合;第一线状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合构件和所述操作部,该第一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而将所述第一^^合构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以及第二线状构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和所述操作部,该第二线状构件通过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和所述卡合部之间切换为卡合状态或者非卡合状态,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所述把持部和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之间以与所述长轴构件的中心轴线交叉的状态贯穿于所述贯穿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比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交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构件以能够沿着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彼此的相对面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以能够沿着所述一对把持构件彼此的相对面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_利用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的进退移动,使所述第一卡合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滑动,使所述第二卡合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把持构件滑动,从而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合构件中的任一者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且所述缝合针被保持于所述一对把持构件中的任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合构件构成为通过向各所述把持构件的基端侧滑动而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该缝合器还包括:罩构件,其用于相对于所述长轴构件固定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转动轴部;以及一对连杆构件,其在顶端侧与所述转动轴部相连接,在基端侧与所述开闭操作构件的顶端部相连接,所述把持构件通过使所述开闭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长轴构件进退移动而借助所述连杆构件进行开闭动作,、、_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经过所述一对连杆构件之间并在比所述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交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器,其中,在所述把持构件闭合的状态下,、-一u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通过抵接于所述转动轴部而远禹所述中也、轴线,并且,将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交叉位置限制在比所述转动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缝合器,其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一对把持构件的所述转动轴部与所述连杆构件的连杆转动轴部之间交叉,'在所述把持构件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抵接于所述连杆转动轴部并被限制了弯曲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器,其中,所述连杆构件包括:第一接合销,其连接所述第一把持构件和所述长轴构件;以及第二接合销,其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销同一个轴线上与所述第一接合销分开地设置,该第二接合销连接所述第二把持构件和所述长轴构件,一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经过所述第一接合销与所述第二接合销之间的间隙并贯穿于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一在从所述把持部的开闭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以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线分开的位置延伸的方式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中,该缝合器还包括:护套,其供所述长轴构件插入;以及切换机构,其与所述长轴构件一同配置在所述护套内,该切换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该切换机构用于交替地进行由所述^一卡合构件和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实现的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状态或者不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非卡合状态。

百度查询: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缝合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