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温控阀及变速箱温控系统_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_201510768146.5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5-11-12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公开(公告)号:CN106704685B

主分类号:F16K31/70(20060101)

分类号:F16K31/70(20060101);F16H57/04(2010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6.23#授权;2017.08.1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05.24#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控阀及变速箱温控系统。所述温控阀,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阀体内的热动元件,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腔内还设置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其中一个通道位于腔的开口端,在腔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截流圈组件,截流圈组件包括截流圈和主体部分,截流圈的外径大于主体部分的外径,主体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一腔的内径,主体部分开设有一贯通孔,腔的开口端通过贯通孔与第二阀口连通,与腔的开口端连通的通道通过贯通孔与第二阀口连通。这种结构便于阀体的加工以及在系统中的安装,加工简单,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主权项:1.一种温控阀,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一腔,所述腔的一端开口,所述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外径,所述热动元件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腔的轴线方向大致一致,所述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所述腔还设置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其中一个所述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腔的开口端的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腔的中心线大致重合,在所述腔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截流圈组件,所述截流圈组件包括截流圈和主体部分,所述截流圈与所述腔的内壁接触;所述主体部分开设有一贯通孔,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阀口,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向内凸出,在所述贯通孔中设置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压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直接或者间接抵接;所述腔的开口端通过所述贯通孔中不包括所述第二阀口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与所述腔的开口端连通的通道通过所述贯通孔不包括所述第二阀口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腔为第一腔,所述第一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在朝向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的方向,所述第六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之间,并且所述第五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所述第四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相对隔离而不连通或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或所述第六通道之间还设置有使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或不连通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在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的压力差达到一定值时打开而使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全文数据:温控阀及变速箱温控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温控阀。背景技术[000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补充冷却油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冷却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导致汽车使用寿命大大折扣甚至会酿成车祸惨剧。而冷却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冷却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影响冷却油的润滑性能。[0003]冷却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箱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0004]现有的变速箱油主要通过温控阀和外部冷却装置组成的冷却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当变速箱油的温度上升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封住,高温油进入外部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再流回变速箱外部冷却装置。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开始凝固收缩,推杆复位,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打开。变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动过程中与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油温逐渐上升,如此往复循环。[0005]但由于温控阀的安装环境负责,所以现有的温控阀阀体加工较为复杂,加工的阀体需要经过锻造、机加工等多道工序,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的温控阀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提供了一种温控阀,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阀,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一腔,所述腔的一端开口,所述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外径,所述热动元件通过所述腔的开口端安装至所述腔内,所述腔的开口端设置有一与所述腔的开口端密封固定的端盖,所述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所述腔内还设置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其中一个所述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开口端,在所述腔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截流圈组件,所述截流圈组件包括截流圈和主体部分,所述截流圈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密封接触;[0008]所述主体部分开设有一贯通孔,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阀口,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向内凸出,在所述贯通孔中设置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压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直接或者间接压紧抵接;[0009]所述腔的开口端通过所述贯通孔中不包括所述第二阀口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与所述腔的开口端连通的通道通过所述贯通孔不包括所述弟二丨倒口邵甘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0010]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一支撑帽压紧抵接,所述支撑帽与所述顶杆接触,所述支撑帽与第二阀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0011]所述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小于所述腔的内径,所述主体部分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切口,所述切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帽与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切口与所述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端连通。[0012]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一支撑帽压紧抵接,所述支撑帽与所述顶杆接触,所述支撑帽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帽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0013]在所述腔的开口段上还设置有一快速接头,位于所述腔的开口端的通道包括所述快速接头内的流道和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快速接头靠近所述截流圈组件一侧的流道的孔径小于所述截流圈组件靠近所述快速接头一侧的外径,所述截流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压紧抵接,所腔的内壁相抵接。[0014]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腔为第一腔,所述第一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在朝向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的方向,所述第六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并且所述第五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所述第四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所述第一腔内还设置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和第六通道之间,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之间,所述热动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可被所述热动元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口被关闭时,所述第二阀口被打开,所述第五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口被关闭时,所述第一阀口被打开,所述第四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0015]所述第二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三个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二腔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相对隔离而不连通或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或第六通道之间还设置有使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连通或不连通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在第二腔与第一腔的压力差达到一定值时打开而使第二腔与第一腔连通。[0016]所述阀体包括阀体第一部、阀体第二部和阀体第三部,所述阀体第三部位于阀体第一部和阀体第二部之间,所述阀体第三部连接所述阀体第一部和阀体第二部,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阀体第一部,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阀体第二部;所述温控阀中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压紧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元件压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初始弹性形变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初始弹性形变力;所述阀体第三部中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与第六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接,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阀组件;通过所述阀组件动作打开关闭所述连通通道,使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或者不连通,当所述第二腔内的流体的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00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速箱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温控阀、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温控阀,所述变速箱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包括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在所述加热模式下,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加热后流回所述变速箱,在所述冷却模式下,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变速箱。[0018]当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温度过高时进入所述冷却模式,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此时所述第二阀口打开,所述第五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第六通道不连通,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通过所述温控阀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后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冷却油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被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油依次通过所述第五通道、第二阀口和第六通道后流回所述变速箱;当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温度过低时进入加热模式,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此时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所述第五通道与第六通道不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经过所述温控阀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后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中冷却油被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油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通道、第一阀口和第六通道后流回所述变速箱。[0019]所述变速箱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还包括压力保护模式,当冷却油压力过大时进入所述压力保护模式,所述压力过大的冷却油推动所述热动元件向上运动打开所述第一阀口,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四通道和第六通道后流回所述变速箱。[00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速箱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温控阀、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阀,所述变速箱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包括压力保护模式,当所述温控阀的第二腔内的冷却油压力过大时进入所述压力保护模式,冷却油作用在所述阀组件上的压力使所述阀组件打开所述连通通道,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冷却油直接从所述第一通道穿过所述连通通道流向所述第六通道,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通过所述温控阀的第一通道、第三阀口和第六通道后直接流回变速箱。[0021]本发明的温控阀的阀体只需经过锻造加工,无需后续机加工,加工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00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控阀立体示意图。[0023]图2是图1所示温控阀的A-A剖面示意图。[0024]图3是图1所示温控阀的B-B剖面示意图。[0025]图4是图1所示温控阀另一种实施例的B-B的剖面示意图。[0026]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温控阀立体示意图。[0027]图6是图5所示温控阀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28]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温控阀立体示意图。[0029]图8是图7所示温控阀的剖面示意图。[0030]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0031]图1〇是本发明的变速箱温控系统在加热模式下的系统示意图,其中实线一般表示流路流通,虚线一般表不流路不流通,箭头示意流体流动方向。[0032]图11是本发明的变速箱温控系统在冷却模式下的系统示意图,其中实线一般表示流路流通,虚线一般表示流路不流通,箭头示意流体流动方向。[0033]图12是本发明的变速箱温控系统在压力保护模式下的系统示意图,其中实线一般表示流路流通,虚线一般表示流路不流通,箭头示意流体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34]本发明的温控阀在具体使用的时候,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根据温控阀内的油温膨胀或收缩,从而控制冷却油进入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油的流量,将变速箱内的冷却油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不让冷却油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使冷却油的润滑性更好,保护变速箱工作。[0035]在本发明中,初始弹性形变力是指弹性元件安装至温控阀后,在温控阀工作中,能够使弹性元件发生形变的作用力。[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温控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37]说明书中如有顶部、底部、左侧、右侧、上、下等方位名词皆按照附图中上下左右的关系来阐述的,而不应视作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制。[0038]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温控阀,如图所示,温控阀1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阀体内的热动元件31,阀体包括阀体第一部11、阀体第二部12和阀体第三部13,其中阀体第三部13位于阀体第一部11和阀体第二部12之间,阀体第三部13连接阀体第一部11和阀体第二部12。[0039]阀体第一部11包括第一腔111,热动元件31安装在第一腔111内,第一腔111的一端开口,所述第一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外径,所述热动元件通过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安装至所述第一腔内,第一腔111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第四通道24、第五通道25和第六通道26。其中,在朝向第一腔111的开口端的方向,第六通道26位于第四通道24和第五通道25之间,并且第五通道25相对靠近第一腔111的开口端,第四通道24远离第一腔111的开口端。[0040]在第一腔111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三腔112,第三腔112位于第一腔111与第四通道24之间,在第三腔112中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32。第一弹性元件32的一端与第三腔112的底部压紧抵接,另一端与热动元件31压紧抵接。第一腔111的内径大于第三腔112的内径,在第一腔111和第三腔1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阀口113,通过热动元件31、第一弹性元件32和第二弹性元件33的配合,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一阀口113,并使通过第一阀口113的通道根据热动元件31、第一弹性元件32和第二弹性元件33而变化,一般第一弹性元件32和第二弹性元件33的位置固定后,第一阀口113的通道打开的大小主要由热动元件31感受到温度而变化了。[0041]这里应当说明,第三腔112也可以是第四通道24的一部分,这里为了便于说明而加以区分。[0042]在第一腔111的开口一端侧还设置有端盖34,第一腔111的开口端通过端盖34密封固定,端盖34与第一腔111的内壁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端盖34则通过挡圈35固定于第一腔111的开口端。端盖34包括端盖本体3幻、截流圈341以及连接端盖本体343和截流圈341的至少一个连接柱(图中未示出)。端盖本体343内还可以开设有一端开口的腔体,在端盖本体343的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33,第二弹性元件33处于压缩状态。[0043]这里应当指出,截流圈与端盖也可以为两个分离的部件,这时截流圈可通过卡扣等方式与第一腔nl的内壁固定。本实施例中采用端盖与截流圈一体结构设置,便于截流圈的固定安装,且零件较少。[0044]热动元件31包括顶杆311、热动元件本体,顶杆311的一端伸入端盖本体343的腔体内并与第二弹性元件抵接或者靠接或者间接抵接,使顶杆311的这一端能接受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热动元件本体位于第一阀口113和第二阀口342之间,热动元件31、第一弹性元件32、第二弹性元件33相互配合,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一阀口或者第二阀口342。在第一阀口113打开时,第四通道24与第六通道26连通;当第二阀口342打开时,第五通道25与第六通道26连通。其中第二弹性元件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的初始形变力。[0045]具体的,当从第四通道对流入的流体温度较低时,热动元件31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本体在第一弹性元件3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截流圈341方向移动直到与截流圈341抵接,此时第一阀口1丨3打开,第二阀口342关闭,第五通道25与第六通道26不连通,第四通道24与第六通道26连通。[0046]当从第四通道24流入的流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热动元件3丨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动元件本体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2并向第一阀口n3方向移动直至关闭第一阀口113,然后顶杆311压缩第二弹性元件33,此时第一阀口II3关闭,第二阀口342打开,第五通道25与第六通道26连通,第四通道24与第六通道26不连通。而在流体温度介于中间时,则可能第五通道25、第四通道24都与第六通道26部分连通。[0047]如图3所示,阀体第二部I2中设置有第二腔m,第二腔m分别与第一通道2丄、第二通道22和第三通道23连通。为了便于加工和节约材料,第二通道22和第三通道23可以位于同一直线,第一通道23可以与第二通道22和或第三通道23垂直。[0048]进一步的,为便于温控阀1的安装,第二通道22的端口可以与第四通道24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第三通道23的端口可以和第六通道况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0049]进一步的,当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22、第三通道23、第四通道24、第五通道25和第六通道26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通过管路与系统中的其它部件连通时,通过管路与系统中的其它部件连通的通道的端部可以设置为流体用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可以与阀体一体结构,也可以与阀体分体经组装形成。[00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第三通道23、第五通道25和第六通道26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其中第一通道n端部的第一快速接头41与阀体第二部12为分体结构设置,第一通道11端部的第一快速接头41与第一通道11的内壁可以通过螺纹等方式固定,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可以在第一通道11端部的第一快速接头41与第一通道11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第一通道11端部的第一快速接头41与阀体第二部I2分体结构的设置方式,便于加工第二腔121和第一通道21。[0051]第二通道22和第四通道24的端部没有设置快速接头,在第二通道22和第四通道24的端口所在的阀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外延部14和第二外延部I5,其中第一外延部14可以位于阀体第一部11,第二外延部15可以位于阀体第二部12,在第一外延部14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41,在第二外延部15开设有第二安装孔Ml,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51可用于与系统连接固定。[0052]下面介绍另外一个实施例,请参图4。为了防止温控阀1所在的系统由于堵塞等等导致流体压力上升带来的损害,在阀体第三部还可以设置有连通通道122,连接通道122的一端与第六通道26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121连通。在连接通道122内设置有阀组件42,阀组件42固定设置于连接通道122。阀组件42包括第三阀口421、阀芯422以及第三弹性元件423,第三弹性元件423处于压缩状态。[0053]具体的,当第二腔121内的流体的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作用在阀芯422上的压力推动阀芯422压缩第三弹性元件423,阀芯422离开第三阀口421,此时,第六通道26与第二腔121连通,流体可以直接从第二腔121穿过第三阀口421流向第六通道26。[0054]当第二腔121内的流体的压力没有超过设定压力时,阀芯422在第三弹性元件423的作用关闭第三阀口似1。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切面A-A与横切面B-B垂直,第一腔111的中心线与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通道21的中心线与第一腔111的中心线和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温控阀1的长度,使温控阀1的结构较为紧凑,减小对安装空间的要求,有利于温控阀的安装。[0055]进一步的,第一通道21的中心线与连接通道122的中心线大致重合且与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相交,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连接通道122的加工。[0056]这里应当指出,第一腔111的中心线和第一通道21的中心线除了两异面直线相互垂直外,第一腔111的中心线和第一通道21的中心线也可以是形成为异面直线角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2]的两异面直线。[0057]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与第四通道24的中心线之间,除了相互平行以外,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与第四通道24的中心线也可以是形成为异面直线角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2]的两异面直线。这种设置方式使阀体的结构更为紧凑,节省成本。[0058]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与第五通道25的中心线也可以是形成为异面直线角的取值范围可以是(〇,n2]的两异面直线。或者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与第五通道25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这种设置方式使阀体的结构更为紧凑,节省成本。[0059]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横切面A-A与横切面B-B位于同一平面,即第一通道21的中心线位于第一腔111的中心线与第六通道26的中心线所在平面,这中设计方案便于阀体的加工,加工余料少,成本较低。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或者特征可参照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0060]图7至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道25位于第一腔111向外的开口端。如图所示,在第一腔111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截流圈组件36,截流圈组件36包括截流圈341和主体部分364,本实施例中截流圈341的外径大于主体部分364的外径,主体部分364的外径小于第一腔111的内径,主体部分364与第一腔11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空间。截流圈341与第一腔111的内壁相接触,截流圈组件36在截流圈341部位设置有第二阀口342,截流圈341与第一腔111的内壁固定连接如通过紧配合固定或者支撑在第一腔111的内壁部位。另外截流圈组件36的主体部分364也可以与截流圈341大小相等或略小于截流圈341。[0061]截流圈组件36开设有一贯通孔361,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阀口,贯通孔361靠近截流圈341部位即形成第二阀口342;截流圈组件36在贯通孔361的内壁设置有圆环状的支撑座362,支撑座362从贯通孔361的内壁向内凸出,在贯通孔361中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33,第二弹性元件33的一端与支撑座362压紧抵接,另一端可以与热动元件31的顶杆311直接或者间接压紧抵接。如第二弹性元件33的另一端可与一支撑帽压紧抵接,支撑帽可以是顶杆311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通过挡圈等方式固定在贯通孔361中,如通过在贯通孔361的内壁设置一凹槽部,在凹槽部设置一挡圈,并使支撑帽受到挡圈的阻挡而限位,这样第二弹性元件33的两端分别受到抵接限位而不会从贯通孔361脱出。这样支撑帽的一边抵接第二弹性元件33,向另一方向则受到顶杆的抵接,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沿第二弹性元件33的压缩方向运动。[0062]主体部分364的侧壁还开设有切口363,在截流圈组件36上,贯通孔361可以通过切口363与第二阀口342连通。进一步的,支撑帽与第二阀口342之间保持一定距离d,切口363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帽与第二阀口342之间,穿过第二阀口342的流体可以通过切口363流向贯通孔361远离第二阀口342的一端。[0063]或者支撑帽上设置有通孔,贯通孔361远离第二阀口342的一端可以通过支撑帽上的通孔与第二阀口342连通。[0064]在第一腔111的开口端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51,第五通道25包括快速接头内的流道和截流圈组件36的贯通孔361的一部分。为了便于加工,第五通道25的中心线与第一腔111的中心线大致重合,且第一腔111的开口端设置的第二快速接头51与阀体为分体结构,第二快速接头51在相对内部的截流圈组件36组装后再装配。另外第二快速接头51靠近截流圈组件36—侧的流道的孔径可以小于截流圈组件36靠近第二快速接头51一侧的外径,这样第二快速接头51可以对截流圈组件36进一步起限位作用,使截流圈组件36不会向第二快速接头51方向移动。[0065]截流圈组件36可以通过截流圈341所在部位固定在第一腔111的内壁,截流圈341与第一腔111的内壁之间可以通过紧配合固定也可以通过螺纹固定。或者截流圈组件36的一端与快速接头51压紧抵接而固定。这种实施方式有利于进一步的减少阀体材料的使用,从而使温控阀轻量化,还能够节约制造成本。[0066]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或者使用方法可参照上述实施例。[0067]图10至图12示出了一种变速箱温控系统,该变速箱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2、温控阀1、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其中变速箱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温控阀1的第一通道21连通,变速箱2的进口通过管路与温控阀1的第六通道26连通,第二换热器4的冷却油路进口与温控阀1的第二通道22连通,第二换热器4的冷却油路出口与温控阀1的第四通道24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冷却油路进口通过管路与温控阀1的第三通道23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冷却油路出口通过管路与温控阀1的第五通道25连通。由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口、第二安装孔的端口、第二通道的端口和第四通道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温控阀1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二换热器4。[0068]该变速箱温控系统工作方式包括加热模式、冷却模式和压力保护模式。[0069]当汽车刚启动,变速箱2内的冷却油温度较低时变速箱温控系统进入加热模式,从第四通道24流入的冷却油温度较低,热动元件31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31在第一弹性元件3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第二阀口342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阀口113打开,第二阀口342关闭,第五通道25与第六通道26不连通,第四通道24与第六通道26连通。此时,冷却油从变速箱2内流出后依次经过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后流向第二换热器4,在第二换热器4,冷却油与第二换热器4中的另一介质热交换升温,使冷却油升温,加热后的冷却油依次通过第四通道24、第一阀口113和第六通道26后从第六通道流出然后流回变速箱2,这样可以使冷却油迅速升温至最佳工作温度。而在冷却油升温至一定温度后,由于热动元件31感受到的温度上升,热动元件31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动元件31克服第一弹性元件32的回复力的作用可能会向第一阀口342方向移动,而使冷却油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甚至直到进入冷却模式。[0070]当变速箱2内的冷却油温度较高时进入冷却模式,热动元件31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动元件31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2并向第一阀口113方向移动直至关闭第一阀口II3,然后顶杆311压缩第二弹性元件33,此时第一阀口113关闭,第二阀口342打开,第五通道25与第六通道26连通,第四通道24与第六通道26不连通。此时,冷却油从变速箱2内流出后依次通过第一通道2丨和第三通道23后流向第一换热器3,冷却油与第一换热器3中的另一介质热交换而被冷却,使冷却油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油依次通过第五通道25、第二阀口342和第六通道26,然后流回变速箱2。第二阀口的开度可以随冷却油的温度而有所变化,从而使冷却油冷却至最佳工作温度并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0071]当由于流道堵塞等原因导致从变速箱2流入温控阀1内的冷却油压力过大时进入压力保护模式,作用在阀芯422上的压力推动阀芯422压缩第三弹性元件423,阀芯似2离开第三阀口421,此时,第六通道26与第二腔121连通,冷却油可以直接从第二腔121穿过第三阀口421流向第六通道26。此时,冷却油从变速箱2内流出后依次通过第一通道21、第三阀口421和第六通道26后直接流回变速箱2。[0072]这里应当指出,也可以而不设置泄压阀。当由于流道堵塞等原因导致从变速箱2流入温控阀1内的冷却油压力过大时,此时,高压流体推动热动元件31向上运动,从而第一阀口113打开,冷却油从变速箱2内流出后依次通过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第四通道24和第六通道26后流回变速箱2。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温控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温控阀,包括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一腔,所述腔的一端开口,所述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外径,所述热动元件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腔的轴线方向大致一致,所述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所述腔还设置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其中一个所述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开口端,在所述腔的开口端设置有一截流圈组件,所述截流圈组件包括截流圈和主体部分,所述截流圈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接触;所述主体部分开设有一贯通孔,所述贯通孔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二阀口,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向内凸出,在所述贯通孔中设置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压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直接或者间接抵接;所述腔的开口端通过所述贯通孔中不包括所述第二阀口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与所述腔的开口端连通的通道通过所述贯通孔不包括所述第二阀口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一支撑帽压紧抵接,所述支撑帽与所述顶杆接触,所述支撑帽与第二阀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小于所述腔的内径,所述主体部分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切口,所述切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帽与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二阀口通过所述切口与所述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一支撑帽压紧抵接,所述支撑帽与所述顶杆接触,所述支撑帽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帽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的开口段上还设置有一快速接头,位于所述腔的开口端的通道包括所述快速接头内的流道和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所述快速接头靠近所述截流圈组件一侧的流道的孔径小于所述截流圈组件靠近所述快速接头一侧的外径,所述截流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压紧抵接,所腔的内壁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腔为第一腔,所述第一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在朝向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的方向,所述第六通道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之间,并且所述第五通道靠近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所述第四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腔的开口端;所述第一腔内还设置有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和第六通道之间,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之间,所述热动元件位于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可被所述热动元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口被关闭时,所述第二阀口被打开,所述第五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口被关闭时,所述第一阀口被打开,所述第四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通过至少三个通道与外部连通,三个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二腔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相对隔离而不连通或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或第六通道之间还设置有使所述第二腔与第一腔连通或不连通的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在第二腔与第一腔的压力差达到一定值时打开而使第二腔与第一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体第一部、阀体第二部和阀体第三部,所述阀体第三部位于阀体第一部和阀体第二部之间,所述阀体第三部连接所述阀体第一部和阀体第二部,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阀体第一部,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阀体第二部;所述温控阀中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压紧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元件压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初始弹性形变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初始弹性形变力;所述阀体第三部中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与第六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接,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阀组件;通过所述阀组件动作打开关闭所述连通通道,使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或者不连通,当所述第二腔内的流体的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7.—种变速箱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温控阀、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温控阀,所述变速箱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包括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在所述加热模式下,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加热后流回所述变速箱,在所述冷却模式下,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变速箱。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温度过高时进入所述冷却模式,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此时所述第二阀口打开,所述第五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第六通道不连通,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通过所述温控阀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后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冷却油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被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油依次通过所述第五通道、第二阀口和第六通道后流回所述变速箱;当所述变速箱内的冷却油温度过低时进入加热模式,所述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此时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所述第五通道与第六通道不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第六通道连通,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经过所述温控阀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后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中冷却油被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油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通道、第一阀口和第六通道后流回所述变速箱。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箱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还包括压力保护模式,当冷却油压力过大时进入所述压力保护模式,所述压力过大的冷却油推动所述热动元件向上运动打开所述第一阀口,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四通道和第六通道后流回所述变速箱。10.—种变速箱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温控阀、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阀,所述变速箱温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包括压力保护模式,当所述温控阀的第二腔内的冷却油压力过大时进入所述压力保护模式,冷却油作用在所述阀组件上的压力使所述阀组件打开所述连通通道,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冷却油直接从所述第一通道穿过所述连通通道流向所述第六通道,冷却油从所述变速箱内流出后依次通过所述温控阀的第一通道、第三阀口和第六通道后直接流回变速箱。

百度查询: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温控阀及变速箱温控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