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车辆驱动装置_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_201810937695.4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08-17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公开(公告)号:CN109428437B

主分类号:H02K7/116(20060101)

分类号:H02K7/116(20060101);B60K1/00(20060101)

优先权:["20170829 JP JP2017-164385"]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2.07.29#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9.03.29#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3.05#公开

摘要: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壳体部30,其利用底壁部321和侧壁部322形成油的贮存空间70,贮存空间70包括位于轴支承部34的径向内侧的第1贮存空间71、位于轴支承部34和环形齿轮52之间的第2贮存空间72以及位于环形齿轮52的径向外侧的第3贮存空间73,在轴支承部34设置有连通第1贮存空间71和第2贮存空间72的第1连通部340,在环形齿轮52设置有连通第2贮存空间72和第3贮存空间73的第2连通部520。车辆驱动装置100还具有油路形成部80,其形成一端部连通第1贮存空间71,另一端部连通油泵82的油路74、76。

主权项:1.一种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轴1,其沿上下方向的轴线CL1延伸;行星齿轮机构50,其配置于所述旋转轴1的周围,以所述轴线CL1为中心能够向所述旋转轴1传递转矩;壳体部30、35,其具有底壁部321和侧壁部322,收纳有所述旋转轴1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0,并利用所述底壁部321和所述侧壁部322形成贮存从油泵82供给的油的贮存空间70;以及轴支承部34,其从所述底壁部32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且呈筒状,能够支承所述旋转轴1使所述旋转轴1旋转;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0的环形齿轮52配置于所述轴支承部34的周围,并且所述环形齿轮5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壁部321的上表面;所述贮存空间70具有位于所述轴支承部34的径向内侧的第1贮存空间71、位于所述轴支承部34和所述环形齿轮52之间的第2贮存空间72以及位于所述环形齿轮52的径向外侧的第3贮存空间73;该车辆驱动装置还具有:第1连通部340,其设置在所述轴支承部34,连通所述第1贮存空间71和所述第2贮存空间72;第2连通部520,其设置在所述环形齿轮52上,连通所述第2贮存空间72和所述第3贮存空间73;以及油路形成部80,其形成一端部与所述第1贮存空间71连通,另一端部与所述油泵82连通的油路74、76。

全文数据:车辆驱动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驱动装置。背景技术以往已知防止在泵吸入积存在变速器外壳的底部的油时的曝气的装置。作为这种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过滤器被配置为以上下方向的轴线为中心,在油盘内沿整周自如旋转。由此,在车辆加速时或转弯时等,向油盘内的油施加使油位变动的力时,过滤器向油的变动方向旋转,防止从过滤器端部的油吸入口吸入空气。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需要在变速器的底部设置供过滤器旋转的空间,这样的话,变速器在高度方向大型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7-205499号公报JP2007-205499A。发明内容本发明一技术方案的车辆驱动装置具有:旋转轴,其沿上下方向的轴线延伸;行星齿轮机构,其配置在旋转轴的周围以轴线为中心能够向旋转轴传递转矩;壳体部,其具有底壁部和侧壁部,收纳有旋转轴和行星齿轮机构,并利用底壁部和侧壁部形成贮存从油泵供给的油的贮存空间;以及筒状的轴支承部,其从底壁部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支承旋转轴使旋转轴能够旋转。行星齿轮机构的环形齿轮配置在轴支承部的周围,并且环形齿轮的底部固定在底壁部的上表面,贮存空间包括位于轴支承部的径向内侧的第1贮存空间、位于轴支承部和环形齿轮之间的第2贮存空间以及位于环形齿轮的径向外侧的第3贮存空间。车辆驱动装置还具有:第1连通部,其设置在轴支承部,连通第1贮存空间和第2贮存空间;第2连通部,其设置在环形齿轮上,连通第2贮存空间和第3贮存空间;以及油路形成部,其形成一端部与第1贮存空间连通,另一端部与油泵连通的油路。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进一步阐明。图1是展开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将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装载于车辆的第1装载例的图。图4B是表示将图1的车辆驱动装置装载于车辆的第2装载例的图。图5是从与图2左右相反的方向看到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略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7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油面变动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油面变动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是将图6的下壳体沿水平面切断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10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的俯视图。图10B是表示图10A的比较例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展开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该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作为旋转电机的一个例子的电动机MT,将把电动机MT作为驱动源而得到的行驶驱动转矩输出到车辆驱动轮。因此,车辆驱动装置100装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具有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机MT的车辆上。另外,电动机MT也能够作为发电机使用。图1中,用箭头表示将车辆驱动装置100装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车辆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和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如图1所示,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第1驱动装置101,其将电动机MT的转矩转换成以左右方向的轴线CL2为中心的转矩并输出;第2驱动装置102,其将从第1驱动装置101输出的转矩转换成以左右方向的轴线CL3为中心的转矩并输出。另外,在图1的展开图中,第2驱动装置102显示在第1驱动装置101的上方,但实际上,第2驱动装置102配置在第1驱动装置101的前方或后方,轴线CL3相对于轴线CL2位于下方参照图4A、4B。如图1所示,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电动机MT;第1轴1,其以上下方向的轴线CL1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于电动机MT的内部;第2轴2,其以与轴线CL1正交的轴线CL2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差动装置3,其以与轴线CL2平行的轴线CL3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电动机MT的转矩经由第1轴1、第2轴2、以及差动装置3传递到左右驱动轴4、5,这样一来,左右驱动轮被驱动。图2是从斜上方看到的图1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放大表示第1驱动装置10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沿图2的III-III线切开的剖视图。另外,图3中示出了与图1不同位置相位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剖面。如图3所示,电动机MT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旋转的转子10和配置在转子10的周围的定子20。转子10和定子20收纳在壳体30内的收纳空间SP。转子10具有转子毂11和转子芯15。转子毂11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部12;比轴部12直径大且与轴部12同轴的圆筒部13;沿径向延伸且与轴部12和圆筒部13连接的板部14。转子芯15为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转子铁芯,与转子毂11的圆筒部13的外周面嵌合且结合在一起,与转子毂11一体旋转。电动机MT为嵌入式磁铁型同步电动机,在转子芯15上沿着圆周方向嵌入有多个永久磁铁16。在转子芯15的上方,设置有检测转子10的旋转位置相位的传感器17。另外,也能够将不具有磁铁16的同步磁阻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等作为电动机MT来使用。定子20具有从转子芯15的外周面经由径向规定长度的间隙6配置的、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定子芯21。定子芯21为定子铁芯,在其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外侧且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狭槽22。通过集中绕组或分布绕组将绕组23线圈配置于各狭槽22。绕组23的上下端部相对于定子芯21的上下端面分别向上方和下方突出。通过使三相交流电流在绕组23中流动而产生旋转磁场,并且转子10进行旋转。如图2、3所示,壳体30具有能够上下分解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上壳体31具有大致圆形的上壁311和从上壁311的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侧壁312。在上壁31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器311a,利用连接器311a向上壁311的下方的绕组23供给电流。下壳体32具有大致圆形的底壁321和从底壁321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侧壁322。如图2所示,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利用在上下方向贯通上壳体31且与下壳体32螺纹结合的沿圆周方向的多个螺栓81结合。如图3所示,在底壁321的上表面设置有凸缘部321a,定子芯21利用贯通螺栓30a固定于凸缘部321a。在上壳体31的中央部和下壳体32的中央部,分别设置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的开口部31a、32a。在上壳体31的开口部31a,向下方且径向内侧,延伸设置有大致圆锥台形状的轴支承部33。在下壳体32的开口部32a,向上方且径向内侧,延伸设置有大致圆锥台形状的轴支承部34。第1轴1的外周面分别利用圆锥滚子轴承40、41可旋转地支承于轴支承部33、34。在第1轴1的下端部紧固有螺母42,从而在轴向限制第1轴1。在底壁321的下表面,以封闭开口部32a的方式从外侧安装有平板状的罩35。罩35安装于底壁321的下表面的形成为凹状的凸缘部,罩35的下表面和底壁321的下表面大概位于同一平面上。转子毂11的轴部12的内周面,利用滚针轴承43可相对于第1轴1的外周面旋转地支承于第1轴1的外周面。在转子10和第1轴1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夹装有行星齿轮机构50。行星齿轮机构50具有:分别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配置于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之间、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行星齿轮53;以及以轴线CL1为中心可旋转地配置在行星齿轮53的下方,支承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行星齿轮53可使行星齿轮53旋转的齿轮架54。在轴支承部34的上端面和齿轮架54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4,齿轮架54相对于轴支承部3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轴支承部34。在齿轮架54的上端面和太阳轮51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5,太阳轮51相对于齿轮架5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齿轮架54。太阳轮51的内周面与转子毂11的轴部12的外周面花键结合,转子10的旋转被传递到太阳轮51。环形齿轮52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缘部52a和从凸缘部52a的内径侧缘部向上方立起来的圆筒形状的侧壁52b,在侧壁52b的上端部内周面形成有齿轮52c。在下壳体32的底壁321的上表面,设置有向轴支承部34的径向外侧的、以轴线CL1为中心的环形的凸缘部321b,环形齿轮52的凸缘部52a利用螺栓30b固定于凸缘部321b。行星齿轮53与太阳轮51和环形齿轮52啮合,太阳轮51的旋转通过行星齿轮53传递到齿轮架54。齿轮架54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部55。轴部55比太阳轮51直径小,轴部55的内周面在滚针轴承43的下方且圆锥滚子轴承41的上方,与第1轴1的外周面花键结合,齿轮架54的旋转被传递到第1轴1。在第1轴1的上端部形成有伞齿轮锥齿轮1a,该伞齿轮锥齿轮1a相对于圆锥滚子轴承40位于上方且比圆锥滚子轴承40直径大。另外,也可以将伞齿轮1a与第1轴1分开设置,并能够通过将该伞齿轮1a与第1轴1的外周面花键结合等而结合成一体。在第1轴1的外周面设置有阶梯部1b,由此,第1轴1的外周面形成阶梯状,在阶梯部1b的下方,外周面的直径变小。在转子毂11的板部14的上端面和阶梯部1b的下端面之间,夹装有滚针轴承46,第1轴1相对于转子毂11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转子毂11。如图1所示,第2轴2利用配置在第1轴1的伞齿轮1a的右上方和左上方的左右一对圆锥滚子轴承61、62和配置在圆锥滚子轴承62的右侧的滚珠轴承63和滚柱轴承64,可旋转地支承于上壳体31。第2轴2沿配置在左右圆锥滚子轴承61、62之间的、以轴线CL2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伞齿轮锥齿轮65的内周面和垫圈66的内周面被插入。伞齿轮65的内周面与第2轴2的外周面花键结合,第2轴2与伞齿轮65一体旋转。由此,第1轴1的旋转经由伞齿轮1a、65被传递到第2轴2。在滚珠轴承63和滚柱轴承64之间,正齿轮直齿圆柱齿轮67与第2轴2的外周面花键结合,正齿轮67与第2轴2一体旋转。差动装置3具有:差速器壳体3a;收纳在差速器壳体3a内的多个齿轮,即分别与左右一对驱动轴4、5结合的左右一对侧齿轮3b、3c和与各侧齿轮3b、3c啮合的一对小齿轮3d、3e。固定于差速器壳体3a的输入齿轮3f与结合在第2轴2的正齿轮67啮合,第2轴2的转矩利用正齿轮67和输入齿轮3f被传递到差速器壳体3a。由此,差速器壳体3a以轴线CL3为中心旋转,左右驱动轴4、5被驱动旋转。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100,以将电动机MT的旋转轴线CL1朝向车辆高度方向的方式来构成。这样一来,与将旋转轴线CL1朝向水平方向来构成车辆驱动装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车辆驱动装置100整体的高度。因此,能够容易将适合发挥高输出功率的大径电动机MT配置于车辆的有限的高度空间内。图4A、图4B分别是表示将车辆驱动装置100装载于车辆的装载例的图。图4A是表示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在左右的前轮103之间,作为前轮驱动装置使用的例子。图4B是表示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在左右的后轮104之间,作为后轮驱动装置来使用的例子。无论在哪个例子中,电动机MT的上端面均相对于驱动轮103、104的旋转轴线CL3位于下方。因此,如图4A所示,将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于车辆前方时,能够使车辆的发动机罩的位置下降,从而提高设计方面的优势。另外,如图4B所示,将车辆驱动装置100配置于车辆后方时,不需要使车内的地板上升,因此,能够防止乘车空间缩小。图5是从与图2左右相反的方向看到的第1驱动装置101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下壳体32的侧壁322利用螺栓82a安装有油泵82。油泵82例如包括电动余摆线泵。如图5的箭头A所示,从油泵82经由导管83喷出的油,在供给至未图示的油冷却器而被冷却后,如图2的箭头B所示,作为冷却油或润滑油经由导管84供给至第1驱动装置101的各部分。例如,如图3所示,冷却油经由设置在上壳体31的油路31b供给至电动机MT的绕组23的上端部。供给至壳体30内的各部分的油,积存在壳体30的底部,由油泵82吸入并进行循环。因此,例如车辆在转弯行驶或加减速行驶、上坡行驶或下坡行驶时等,随着车辆的姿势、行为的变化,当向积存在底部的油作用使油面OL变动的力离心力等时,担心与油泵82连通的油吸入口从油中露出,并且产生油泵82吸入空气的现象,即曝气。为了避免曝气,例如若构成为使壳体30的底壁321向下方鼓出,在设置有无论车辆是否转弯等均总是贮存有油的贮存空间的同时,使油的吸入口与该贮存空间连通,这样一来,车辆驱动装置100在高度方向大型化。其结果,难以配置如图4A、4B所示的车辆驱动装置10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曝气且防止车辆驱动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大型化,如下构成车辆驱动装置100。图6是表示下壳体32和环形齿轮52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从斜上方看的图。如图3、6所示,在环形齿轮52的侧壁52b的下端部,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开设有在水平方向贯通环形齿轮52的侧壁52b的多个贯通孔520。如图3所示,轴支承部34具有从底壁321向径向内侧且上方倾斜设置的倾斜部34a。在倾斜部34a的下端部,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开设有从其外周面到内周面向斜下方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40。贯通孔340相对于贯通孔520位于下方。图7A、7B分别是表示积存在壳体30内的底部的油的油面OL的位置的图。另外,图7A和图7B分别是表示油面OL变动前的状态和由于车辆转弯等导致的油面OL变动后的状态。如图7A所示,在下壳体32的内部收纳空间SP,由底壁321和侧壁322形成积存从油泵82供给的油的贮存空间70。贮存空间70分为位于轴支承部34的径向内侧的大致圆形的第1贮存空间71、位于轴支承部34和环形齿轮52的侧壁52b之间的大致圆环状的第2贮存空间72、以及位于侧壁52b的径向外侧的大致圆环状的第3贮存空间73。第1贮存空间71和第2贮存空间72通过贯通孔340连通,第2贮存空间72和第3贮存空间73通过贯通孔520连通。在安装于下壳体32的底壁321的底面的罩35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板部35a,在板部35a的内侧配置有第1轴1的下端部的螺母42。板部35a作为折流板来发挥功能,利用板部35a,第1贮存空间71被分割为内径侧第1贮存空间71a和外径侧第1贮存空间71b。如图6所示,在底壁32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设置有从中央的轴支承部34到周缘的侧壁322在径向延伸的鼓出部323。如图7A所示,在鼓出部323的内部形成有油路74。油路74的一端部通过开口部75与第1贮存空间71外径侧第1贮存空间71b连通。图8是将图6的下壳体32在包含油路74的水平面切断的下壳体3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下壳体32的侧壁322形成有在径向有厚度的厚壁部324,在厚壁部324沿侧壁322的圆周方向形成有油路76。油路76的一端部与油路74的端部连通,油路76的另一端部与油泵82连通。在油路76的一端部设置有过滤器收纳部76a,将过滤器77经由侧壁322的开口部322a插入到过滤器收纳部76a。开口部322a被盖78封闭。在侧壁322的凸缘部321a,在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同一圆上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与螺栓30a图3螺纹结合的多个图中为6个螺纹孔321c。油路76穿过螺纹孔321c的径向外侧而形成。过滤器收纳部76a以不与螺纹孔321c干涉的方式设置在开口部322a和螺纹孔321c之间。另外,鼓出部323和厚壁部324构成为形成从第1贮存空间71到油泵82的油路74、76的油路形成部80。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车辆驱动装置100中,利用油泵82的驱动,第1贮存空间71图7A的油,如图8的箭头所示,经由开口部75、油路74、过滤器77、油路76被吸入到油泵82的供油口82b。被吸入的油从油泵82的喷射口82c喷射,依次流经设置在侧壁322的油路79和从侧壁322突出的导管83图5。此时,例如,当车辆左转弯时,如图7B所示,向积存在贮存空间70的油施加离心力,并且油面OL倾斜。由此,如图7B的箭头A1、A2所示,油经由贯通孔340从第1贮存空间71流向第2贮存空间72以及经由贯通孔520从第2贮存空间72流向第3贮存空间73。同时如箭头B1、B2所示,油经由贯通孔520从第3贮存空间73流向第2贮存空间72以及经由贯通孔340从第2贮存空间72流向第1贮存空间71。由此,第1贮存空间71总是充满必要量的油,能够防止开口部75露出。特别是轴支承部34和环形齿轮52的侧壁52b作为抑制油从第1贮存空间71的流出的折流板来发挥功能。由此,即使由于车辆转弯等产生了油面OL短期的变动倾斜,开口部75仍一直浸在油中。由此,能够防止油泵82产生曝气。图9是表示将定子20组装在下壳体32的凸缘部321a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定子芯21的外周面具有作为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的圆弧部21a和相对于圆弧部21a向径向外侧沿这圆周方向等间隔突出设置的多个6个凸缘部21b。下壳体32的侧壁322呈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正十二边形,并且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地具有第1侧面325和第2侧面326。安装定子用的螺栓30a位于连接第1侧面325的圆周方向的中心部和轴线CL1的假想线CL4上。侧壁322的内周面除了过滤器77的盖78的安装部322c以外,与定子芯21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对应,且形成为凹凸状。即,在第1侧面325的内侧设置有凹部325a,在凹部325a形成有凸缘部321a。在第2侧面326的内侧设置有向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326a,凸部326a沿圆弧部21a形成大致圆弧形。另外,过滤器77的盖78的安装部322c不成为凸部326a而形成凹状。在侧壁322的上端面,各凸缘部321a的圆周方向两侧,经过整周等间隔地穿设多个12个螺纹孔322b。螺栓81图2与螺纹孔322b螺纹结合,从而将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结合在一起。另外,螺纹孔322b的下端部相对于过滤器77位于上方,能够不与过滤器77干涉地将壳体31、32彼此紧固。如图6、9所示,侧壁322的外周面与内周面相同,形成为凹凸状。即,在第1侧面325设置有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5b,在第2侧面326设置有凹部326b。螺纹孔322b设置在凸部325b的圆周方向两端部。在凹部326b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有散热用的散热片327。在与厚壁部324邻接的第2侧面326形成有油泵82的安装面320,油泵82利用螺栓82a图5安装于安装面320。如图5所示,上壳体31的侧壁312也和侧壁322相同,形成为凹凸状。即,侧壁312在凹部326b的上方和凸部325b的上方分别具有凹部316b和凸部315b,在凹部316b设置有散热片317。如图9所示,从轴线CL1到散热片317、327的外径侧端面的距离,与从轴线CL1到凸部315b、325b的距离相同或大致相同。因此,壳体30的最大外径除了油泵82和过滤器77的安装部厚壁部324以外,由从轴线CL1到第1侧面325和第2侧面326的距离来规定。图10A是第1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10B是作为其比较例的第1驱动装置301的俯视图。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的侧壁312、322的外周面形成为凹凸状,分别在凸部315b的圆周方向两端部和凸部325b的圆周方向两端部设置贯通孔312b和螺纹孔322b,用螺栓81紧固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图5。即,将螺栓紧固部设置在壳体30的外周面第1侧面325、第2侧面326的内侧。还有,构成为在下壳体32的侧壁322的第2侧面326设置油泵82的安装面320,将邻接的凸部325b第1侧面325作为厚壁部324的结构,以不与螺纹孔321c干涉的方式在该厚壁部324设置油路76图8。由此,能够缩小从油泵82的侧壁322的突出量,进而能够使第1驱动装置101在径向小型化。与此相对,如图10B所示,将侧壁302的外周面形成为圆形时,为了不与油路303干涉,需要从壳体30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螺栓紧固部305。因此,油泵82从侧壁302突出的突出量增大,进而第1驱动装置301在径向大型化。另外,如图10A所示,圆周方向相邻的螺栓81、81之间的间距与包围第2轴2的上壳体31的圆筒部31c的外径大致相等。因此,能都在整周等间距配置螺栓81,进而能够使壳体31、32之间整周遍布均等的螺栓紧固力。图11是表示车辆驱动装置100的第2轴2和驱动轴4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当依次连接定子芯21的凸缘部21b的各螺纹孔时,定子20如粗线所示,呈大致正六边形,壳体30的外周面呈正十二边形。此时,与正六边形的一边25平行配置第2轴2轴线CL2和驱动轴4轴线CL3。由此,能够抑制车辆驱动装置100的高度,并能抑制水平方向的长度。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1车辆驱动装置100具有:第1轴1,其沿上下方向的轴线CL1延伸;行星齿轮机构50,其配置在第1轴1的周围以轴线CL1为中心能够向第1轴1传递转矩;壳体30和罩35,壳体30收纳有第1轴1和行星齿轮机构50,并利用底壁321、侧壁322和罩35形成贮存从油泵82供给的油的贮存空间70;以及轴支承部34,其从底壁32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能够支承第1轴1使第1轴1旋转图3。行星齿轮机构50的环形齿轮52配置在轴支承部34的周围,并且,环形齿轮52的底部固定于底壁321的上表面图3。贮存空间70包括位于轴支承部34的径向内侧的第1贮存空间71、位于轴支承部34和环形齿轮52之间的第2贮存空间72、以及位于环形齿轮52的径向外侧的第3贮存空间73图7A。车辆驱动装置100还具有:贯通孔340,其设置于轴支承部34,连通第1贮存空间71和第2贮存空间72;贯通孔520,其设置在环形齿轮52,连通第2贮存空间72和第3贮存空间73;以及油路形成部80,其形成一端部与第1贮存空间71连通,另一端部与油泵82连通的油路74、76图7A、8。利用这样的结构,不论车辆转弯时壳体30内的底部的油面OL如何变动,都能够用足够的油充满第1贮存空间71。因此,能够不需要使壳体30向下方鼓出以设置油的贮存空间,进而不使车辆驱动装置100在高度方向大型化地防止曝气。2侧壁322具有安装油泵82的安装面320图8。油路形成部80具有从第1贮存空间71到侧壁322沿底壁321形成油路74的鼓出部323、从鼓出部323的端部到油泵82沿侧壁322形成油路76的厚壁部324图8。厚壁部324在油路76的中途,具有收纳过滤器77的过滤器收纳部76a图8。由此,在不使壳体30大型化的情况下,能够至壳体30的外侧的油泵82为止有效地形成流路。3车辆驱动装置100还具有收纳在壳体30的内部的电动机MT图3。电动机MT具有以轴线CL1为中心旋转,并能够向行星齿轮机构50传递转矩地与行星齿轮机构50连接的转子10和配置在转子10的周围的定子20图3。由此,因为在壳体30内以上下方向的轴线CL1为中心配置电动机MT,所以能够在将来自油泵82的喷出油供给至电动机MT绕组23以冷却电动机MT的同时,抑制电动机MT的高度,进而能够使车辆驱动装置100小型化。4壳体30具有能够上下分离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图3。侧壁322的外侧面呈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正十二边形,并具有沿着圆周方向交替配置的第1侧面325和第2侧面326图9。侧壁322在第1侧面325的径向内侧具有支承定子20的凸缘部321a,并在第1侧面325的圆周方向两端部具有安装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的结合用的螺栓81的螺纹孔322b图9。由此,壳体30形成以轴线CL1为中心的对称形状,并在壳体30的侧面325、326的内侧配置有螺栓81,因此,能够使车辆驱动装置100在径向小型化。5第2侧面326向径向内侧形成为凹状,侧壁322在第2侧面326,即凹部326b具有散热片327图6。由此,能够提高壳体30的散热性。6第1轴1在上端部具有伞齿轮1a图1。车辆驱动装置100还具有第2轴2,其沿水平方向的轴线CL2延伸,并具有与伞齿轮1a啮合的伞齿轮65图1。凸缘部321a分别设置在与正六边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第2轴2与正六边形的一条边25平行延伸图11。由此,能够降低车辆驱动装置整体的高度,且能够缩短水平方向的长度。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具有伞齿轮1a的第1轴1沿上下方向的轴线CL1延伸,但旋转轴的构成不限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动机MT的转矩利用行星齿轮机构50传递到第1轴1,但也能够将第1轴1的转矩利用行星齿轮机构50传递到电动机MT。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壳体30底壁321、侧壁322和罩35形成了贮存从油泵82供给油的贮存空间70,但壳体部的构成不限于此。不只是侧壁322,也能够用上下一对侧壁312、322构成侧壁部。还能够不用底壁321和罩35,只用底壁构成罩。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底壁321的上表面延伸设置轴支承部34,但也可以分别设置底壁321和轴支承部34,利用螺栓等使两者一体化,轴支承部的构成不限以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贮存空间71和第2贮存空间72利用轴支承部34的贯通孔340连通,但也可以不用贯通孔,而用切口等连通两空间,第1连通部的构成不限于以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空间72和第3贮存空间73利用环形齿轮52的贯通孔520连通,但也可以不用贯通孔,而用切口等连通两空间,第2连通部的构成不限于以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壳体30的底壁321的鼓出部323和壳体30的侧壁322的厚壁部324构成了油路形成部80,但若形成一端部与第1贮存空间连通,另一端部与油泵连通的油路,油路形成部是任何形式都可以。即,在不设置作为第1油路形成部的鼓出部323、作为第2油路形成部的厚壁部324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沿底壁321的油路74第1油路和沿侧壁322的油路76第2油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壳体32的侧壁322设置了油泵82的安装面320,但也可以将泵安装部设置在其他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路76的中途设置了过滤器收纳部76a,但也可以不在第2油路而在第1油路的中途设置过滤器收纳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外周面形成为大致正多边形,具体而言是大致十二边形,但壳体部的构成不限于以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壁322的第1侧面325的径向内侧设置凸缘部321a,并在圆周方向两端部设置了螺纹孔322b,但定子支承部和螺栓安装部的构成不限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壁312、322的第2侧面326设置了散热片317、327,但散热片的构成不限于以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1轴1第1旋转轴的伞齿轮1a第1伞齿轮和第2轴2第2旋转轴的伞齿轮65第2伞齿轮相互啮合而构成了车辆驱动装置100,但车辆驱动装置的构成不限于此。即,不具有伞齿轮的车辆驱动装置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壳体内不具有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的变速器等,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以上,将车辆驱动装置作为行驶用的驱动装置来使用,但本发明的车辆驱动装置也能够作为其他用途的驱动装置。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1个或者多个任意组合起来,也可以将各变形例彼此组合起来。采用本发明,在不使车辆驱动装置在高度方向大型化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油面变动时的油泵的曝气。以上,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能够不脱离后述的权利要求书的公开范围地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轴1,其沿上下方向的轴线CL1延伸;行星齿轮机构50,其配置于所述旋转轴1的周围,以所述轴线CL1为中心能够向所述旋转轴1传递转矩;壳体部30、35,其具有底壁部321和侧壁部322,收纳有所述旋转轴1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0,并利用所述底壁部321和所述侧壁部322形成贮存从油泵82供给的油的贮存空间70;以及轴支承部34,其从所述底壁部32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且呈筒状,能够支承所述旋转轴1使所述旋转轴1旋转;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0的环形齿轮52配置于所述轴支承部34的周围,并且所述环形齿轮5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壁部321的上表面;所述贮存空间70具有位于所述轴支承部34的径向内侧的第1贮存空间71、位于所述轴支承部34和所述环形齿轮52之间的第2贮存空间72以及位于所述环形齿轮52的径向外侧的第3贮存空间73;该车辆驱动装置还具有:第1连通部340,其设置在所述轴支承部34,连通所述第1贮存空间71和所述第2贮存空间72;第2连通部520,其设置在所述环形齿轮52上,连通所述第2贮存空间72和所述第3贮存空间73;以及油路形成部80,其形成一端部与所述第1贮存空间71连通,另一端部与所述油泵82连通的油路74、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322具有安装有所述油泵82的泵安装部320,所述油路形成部80具有从所述第1贮存空间71到所述侧壁部322,沿所述底壁部321形成第1油路74的第1油路形成部323和从所述第1油路形成部323的端部到所述油泵82,沿所述侧壁部322形成第2油路76的第2油路形成部3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油路形成部324具有在所述第2油路76收纳过滤器77的过滤器收纳部76a。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油路形成部包括从所述底壁部321的上表面鼓出的鼓出部323,在鼓出部323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第1油路74。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旋转电机MT,其收纳于所述壳体部30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MT具有以所述轴线CL1为中心旋转,且能够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0传递转矩地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0连接的转子10和配置于所述转子10的周围的定子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30具有能够上下分离的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所述侧壁部322的外侧面呈以所述轴线CL1为中心的大致正多边形,并具有沿着圆周方向交替配置的第1侧面325和第2侧面326;所述侧壁部322在所述第1侧面325的径向内侧具有支承所述定子20的定子支承部321a,并在所述第1侧面325的圆周方向两端部具有安装所述上壳体31和所述下壳体32的结合用的螺栓81的螺栓安装部322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侧面326向径向内侧形成为凹状,所述侧壁部322在所述第2侧面326具有散热片327。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为在上端部具有第1伞齿轮1a的第1旋转轴;还具有第2旋转轴2,其沿水平方向的轴线CL2延伸,具有与所述第1伞齿轮1a啮合的第2伞齿轮65;所述定子支承部321a分别设置在与正六边形的顶点对应的位置;所述第2旋转轴2与所述正六边形的一条边25平行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连通部340相对于所述第2连通部520位于下方,为从所述轴支承部34的外周面到内周面向斜下方穿设的贯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大致圆筒形的板部35a,其在所述轴支承部34的径向内侧从所述底壁部32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将所述第1贮存空间划分为内径侧第1贮存空间71a和外径侧第1贮存空间71b。

百度查询: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驱动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