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印刷装置_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_201811055232.1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09-10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公开(公告)号:CN109484044B

主分类号:B41J29/13(20060101)

分类号:B41J29/13(20060101)

优先权:["20170912 JP 2017-174801"]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9.15#授权;2019.04.1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3.19#公开

摘要:一种印刷装置,具备:装配部;容器25经由开口以能装卸的方式装配于装配部;以及开闭盖17,通过弯曲变形而被安装成能够转动,并以设置于一端侧的转动轴J为中心在开放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装配部侧设置有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第二檐部64,在开闭盖侧设置有当开闭盖为关闭位置时与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以在开闭盖弯曲变形的情况下能够抵接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盖侧变形限制部突出部74。

主权项: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介质上进行印刷;容器,收容与所述印刷部的印刷相关联的印刷关联部件;装配部,具有开口,所述容器经由所述开口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部;以及开闭盖,以设置于一端侧的转动轴为中心在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盖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配置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以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在所述开闭盖向开放的方向产生了弯曲变形的情况下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抵接的位置,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

全文数据:印刷装置于2017年9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74801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等印刷装置。背景技术一直以来存在一种具备在纸张等介质上喷射墨水等液体来印刷包括字符、图形的图像的印刷部的打印机等印刷装置。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设置有具备装配部以及开闭盖的开闭装置,其中,收容与印刷部的印刷相关联的印刷关联部件例如墨水的容器经由开口可装卸地装配于装配部,开闭盖通过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而开闭开口。例如,存在一种开闭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该开闭装置具备:前盖开闭盖,为了开放及关闭形成于墨盒装载部装配部的开口,一端部安装于转动轴、而在另一端部配置有前盖锁定突部;以及推闩装置,随着被前盖锁定突部推压而成为锁定状态及锁定解除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32296号公报这样的现有的前盖开闭盖构成为,形成有前盖锁定突部的前盖的另一端部能够变形,在前盖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另一端部发生变形,前盖锁定突部推压推闩装置而使前盖为锁定状态或者锁定解除状态。然而,在前盖上另一端部以外的部分例如一端部也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由于该弯曲变形而担心转动轴的配合解除,导致前盖从墨盒装载部脱落。例如,在用户向开放开口的方向拉位于关闭开口的关闭位置的前盖的一端部侧的情况下,因为前盖弯曲,从而存在位于前盖的一端部侧的旋转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而使前盖和墨盒装载部的配合解除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具备供收容与印刷部的印刷相关联的印刷关联部件的容器经由开口以可装卸的方式进行装配的装配部、以及通过以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开放及关闭开口的开闭盖的印刷装置中大致是共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开闭盖在转动轴方向上形成得长的情况下,因为开闭盖容易弯曲,所以容易引起开闭盖脱落。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开闭盖在关闭位置上脱落的印刷装置。下面,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在介质上进行印刷;容器,收容与所述印刷部的印刷相关联的印刷关联部件;装配部,具有开口,所述容器经由所述开口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部;以及开闭盖,以设置于一端侧的转动轴为中心在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盖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配置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以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在所述开闭盖向开放的方向产生了弯曲变形的情况下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抵接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因为在关闭位置上限制弯曲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开闭盖在关闭位置上脱落。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根据该构成,在开闭盖上变形限制部形成于转动轴附近,从而能够以高概率抑制开闭盖在关闭位置上脱落。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在与所述转动轴相比远离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开闭盖伴随着由施加在位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的一端的力所引起的弯曲变形而脱落。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的转动的钩手部,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所述钩手部的位置。根据该构成,由作用于钩手部的力所引起的开闭盖的弯曲变形在力作用的位置受到限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开闭盖在关闭位置上脱落。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所述钩手部的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多个盖侧变形限制部稳定地抑制开闭盖在关闭位置上脱落。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钩手部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中央部。根据该构成,由作用于开闭盖的钩手部的力所引起的弯曲变形变得均匀,从而能够稳定地抑制开闭盖在关闭位置上脱落。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在所述打开位置上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相对的肋条。根据该构成,因为在打开位置上,开闭盖和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之间的间隙被覆盖,所以能够抑制异物的进入。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装配部一侧设置有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一侧设置有盖侧转动限制部,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的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的转动中以与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与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抵接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因为在开闭盖的打开位置上被限制转动,所以能够使开闭盖容易地弯曲变形来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一体地形成,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开闭盖的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相对配置,并从所述装配部向所述开放的方向延伸,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开闭盖的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相对配置,并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所述第一面向与所述开放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根据该构成,在装配部上能够抑制为了设置变形限制部和转动限制部所需的区域扩大,能够抑制印刷装置的大型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上,所述开闭盖为所述打开位置时与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相对一侧的相反侧为平坦面。根据该构成,开闭盖在打开位置上时将容器装配于装配部或者从装配部拔出容器是容易的。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开闭盖上,转动限制部形成于转动轴附近,从而能够抑制设置转动限制部的占有区域扩大。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一体地形成,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开闭盖弯曲变形的方向上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和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为表背的位置上。根据该构成,在开闭盖上能够抑制为了设置变形限制部和转动限制部所需的区域扩大,能够抑制印刷装置的大型化。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以及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时位于比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更靠所述一端侧。根据该构成,在经由开口将容器装配于装配部或从装配部卸下容器时,能够抑制变形限制部或者转动限制部对装卸造成妨碍。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和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伴随着所述开闭盖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而在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上跨所述转动轴进行移动。根据该构成,因为跨转动轴进行移动的开闭盖侧的变形限制部和转动限制部伴随着移动的姿势变化增大,所以开闭盖的盖侧变形限制部以及盖侧转动限制部向分别与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以及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相对的位置的移动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形成得紧凑。在上述印刷装置中,优选地,具有限制所述开闭盖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配置于所述开闭盖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侧,通过配置于所述开闭盖一侧和所述装配部一侧中任一方侧的构成所述锁定机构的位移部件插入所述开闭盖一侧和所述装配部一侧中另一方侧,从而所述锁定机构限制所述开闭盖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处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闭盖位于打开位置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印刷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供收容印刷关联部件的容器的装配部安装的装配部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装配部壳体的图4中的5-5线向视截面图。图6是示出开闭盖的立体图。图7是开闭盖的图6中的7-7线向视截面图。图8是示出位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和装配部的局部的侧视截面图。图9是示出位于打开位置的开闭盖和装配部的局部的侧视截面图。图10是放大示出包括位移部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放大示出包括位移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截面图。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位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和装配部的局部的侧视截面图。图13是示出变形例的位于打开位置的开闭盖和装配部的局部的侧视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1…印刷装置,12…壳体,17…开闭盖,17a…钩手部,18…纸张盒,25…容器,26…装配部,28…印刷部,30…框体,31…作为开口的一个示例的插入口,32…作为印刷关联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收容墨水的袋体,39…记录头,45…盖邻接部,46…开口部,47…位移部件,48…主壁,49…第一侧壁,50…第二侧壁,51…轴承部,52…贯通孔,53…位移限制部,61…轴销,62…檐状部,63…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檐部,64…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5…底板部,74…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以及盖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5…上侧壁,76…下侧壁,77…肋条,G…原稿,P…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J…转动轴,X…深度方向,Y…宽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按照附图对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例如是喷墨式打印机,在设置于水平的使用场所的状态下,具备高度、深度以及宽度分别具有规定长度的作为装置主体的壳体12、以及包括配置于壳体12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3的原稿读取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3具备能以层叠状态放置多个原稿G的放置部14以及配置于放置部14的下侧的排出部15。于是,在放置部14以层叠状态而放置的多个原稿G在依次经由原稿输送路径省略图示向排出部15翻转输送的过程中被配置于壳体12内的上端部的读取部16参照图3读取。在壳体12的前表面,从底部侧向上依次设置有开闭盖17、供收容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纸张P的纸张盒18自由装卸地装配的装配口19、排出印刷完毕的纸张P的排出口20以及用于用户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21。进而,支承从排出口20排出的印刷完毕的纸张P的排出托盘22以向前方侧突出的方式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壳体12的前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2的前表面是指具有高度和宽度的、用户主要进行印刷装置11的操作的侧面。另外,在壳体12上,向着壳体12的前表面时与开闭盖17的左右邻接的部分设为盖邻接部45。盖邻接部45位于壳体12的转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着壳体12的前表面时与开闭盖17的左侧邻接的盖邻接部45上形成有沿着壳体12的转角部的曲线而弯曲地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46。并且,在盖邻接部45内,设置有在开口部46露出的钩手部56的位移部件47设置成可沿着壳体12的转角部的曲线往复移动可位移。位移部件47在壳体12中的设置有开闭盖17的侧面前表面和邻接于该侧面前表面的侧面在图1中为向着前表面时的左侧的侧面之间位移。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开闭盖17在高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壳体12的底部侧设置有转动轴J,在与一端侧相反的高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壳体12的上部侧设置有钩手部17a。于是,通过用户将手搭在钩手部17a上并向壳体12的前方侧跟前侧图1的箭头方向拉另一端侧,从而开闭盖17如图1所示从覆盖装配部26的状态起以转动轴J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2所示移动到露出装配部26的状态。如图2以及图3所示,装配部26安装在构成壳体12的底部侧的装配部壳体60,并具备形成可收容1个或者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容器25的收容空间的框体30。框体30具有从跟前侧前侧连通至收容空间的4个开口,这些开口分别形成插入口31。即,4个容器25经由4个插入口31分别插入收容空间,从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装配部26。4个插入口31的前表面被开闭盖17开闭自如地覆盖,开闭盖17能够在处于使装配部26露出的状态的开放插入口31的打开位置图2所示的状态与处于覆盖装配部26的状态的覆盖插入口31的关闭位置图1所示的状态之间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25能够插入插入口31或从插入口31拔出,将容器25插入插入口31或从插入口31拔出时的方向为深度方向X,与深度方向X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Y。宽度方向Y和深度方向X实质上沿着水平面。于是,四个插入口31沿宽度方向Y并排配置。各容器25大致呈长方体形状,收容具有可挠性的袋体32,袋体32收容有与印刷部28的印刷相关联的作为印刷关联部件的一例的墨水。四个容器25中收容的袋体32中分别收容有互不相同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墨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黑色墨水的使用频率高,因此收容黑色墨水的袋体32及收容该袋体32的容器25的宽度要大于收容黑色墨水以外的墨水的袋体32及收容该袋体32的容器2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收容黑色墨水的袋体32进行收容的容器25插入图3中位于左端的插入口31。需要说明的是,各插入口31的宽度与被插入的容器25的宽度匹配。另外,如图3所示,印刷装置11在壳体12的内部分别具备作为收容纸张盒18中的纸张P的部分的纸张收容部27以及对纸张P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8。在壳体12内的纸张收容部27的上侧,支承纸张P的支承台33配置在与印刷部28进行印刷时往复移动的范围相对的位置。以层叠状态收容在纸张收容部27内的多张纸张P通过输送部图示省略而被逐张翻转并输送到支承台33上。此外,在壳体12内收容有供给机构34,供给机构34随着供给泵图示省略的驱动而将装配在装配部26上的容器25内的墨水供给到印刷部28。供给机构34具备:供给管35,一端侧与装配部26连接;接头部36,与供给管35的另一端侧连接;以及柔性管37,一端侧与接头部36连接,而另一端侧与印刷部28连接。在壳体12内以分别与四个容器25对应的方式配置有四个供给机构34。印刷部28具备:记录头39,具有喷射经由各供给机构34从各容器25内供给的各墨水的多个喷嘴38;以及滑架40,支承记录头39。滑架40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由架设于壳体12内的沿宽度方向Y延伸的引导轴41支承。即,滑架40沿宽度方向Y往复移动。于是,通过边使滑架40沿着引导轴41在宽度方向Y上往复移动,边从记录头39的各喷嘴38向输送到支承台33上的纸张P喷射墨水,从而对纸张P进行印刷。在这种情况下,各柔性管37随着滑架40的往复移动而弯曲位移。印刷完毕的纸张P从排出口20排出至排出托盘22上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印刷装置11在壳体12内的任意位置具备总体控制印刷装置11中与印刷相关的动作整体的控制部29。接着,对装配部26和开闭盖17相关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以及图4所示,装配部壳体60是具有底板部65且上表面及前表面开口的大致有底箱状的部件外装部件。前表面侧的开口中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是盖邻接部45的侧壁面68,构成装配部26的框体30以供容器25插入的插入口31与装配部壳体60的前表面的开口对峙的方式安装于装配部壳体60。如图4所示,在装配部壳体60上,于各盖邻接部45上沿着宽度方向Y从侧壁面68朝着内侧形成有前端被倒角的呈圆筒形状或者圆柱形状突出的轴销61。另外,在装配部壳体60上,于底板部65的前侧端形成有沿着深度方向X向前方以规定长度突出并在宽度方向Y上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檐状部62。如图4以及图5所示,装配部壳体60的底板部65的前侧端是相对于底面65a大致成直角地向上方折弯的前侧壁66。檐状部62具有从前侧壁66的上端向前方突出长度L1的第一檐部63、以及从第一檐部63的作为前侧端的前端向高度方向的下侧突出长度L2的第二檐部64。即,第一檐部63与第二檐部64一体形成,在第一檐部63的前端设置第二檐部64。因而,檐状部62从宽度方向Y所见的形状截面形状为L字形状。另外,檐状部62的上表面是向前方前端下倾的平坦面。如图2以及图6所示,开闭盖17呈将在宽度方向Y上长的矩形形状的主壁48作为底的有底矩形箱状,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沿着铅垂面的主壁48露出。在开闭盖17中的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位于形成有开口部46的盖邻接部45侧的侧壁作为第一侧壁49,位于与此相反一侧的侧壁作为第二侧壁50。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第一侧壁49以及第二侧壁50的下端部成对地贯通形成有圆孔形状的轴承部51。在装配部壳体60的盖邻接部45上向宽度方向Y突出形成的一对轴销61分别插入一对轴承部51,开闭盖17被一对轴承部5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一对轴销61进行转动。即,在轴承部51上插入有轴销61的开闭盖17以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轴销61的中心轴为转动轴J可转动地安装在装配部26侧。开闭盖17由具有弹性的部件形成,如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主壁48能够以在长边方向宽度方向Y上一对轴承部51间的距离缩短的方式以在长边方向上呈凸状弯曲的状态进行弯曲变形。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其弯曲变形而使一对轴承部51间的距离缩短长度L3,从而成为突出形成于装配部壳体60的一对轴销61可分别插入各个轴承部51的状态。然后,通过弯曲变形恢复,从而可转动地安装于作为装配部26侧的装配部壳体60印刷装置11参照图2。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开闭盖17的主壁48上,于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露出的前表面侧的反面的后表面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肋条77。另外,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时,在开闭盖17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壳体12的底部侧的、位于主壁48下端的下侧壁76上设置有多个此处为3个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长度L4的突出形状部72。在开闭盖17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位于主壁48上端的上侧壁75上设置有钩手部17a。在本实施方式中,钩手部17a在宽度方向Y上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中央部,至少一个此处为中央突出形状部72设置于在宽度方向Y上设置有钩手部17a的位置。各突出形状部72具有在下侧壁76上壁厚向内侧上侧增厚规定尺寸的厚壁侧壁部73、以及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时从该厚壁侧壁部73中的与主壁48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7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出于制造上的原因例如防止成型加工时的收缩等,根据需要在厚壁侧壁部73上沿着宽度方向Y以规定的长度设置有规定宽度和规定深度的槽78。如图8所示,各突出部74在通过轴承部51可转动地安装于了轴销61的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以前表面与第二檐部64在深度方向X上无间隙的状态或者具有微小间隙的状态下相对的方式配置形成于开闭盖17。即,各突出部74在宽度方向Y上位于装配部壳体60的檐状部62的延伸范围内。另外,各突出部74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一端侧的、与轴销61的中心轴转动轴J相比远离开闭盖17的一端侧下端侧的位置。因此,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随着以轴销61为中心使设置有另一端侧的钩手部17a的上侧壁75侧向前方移动,从而开闭盖1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此时,伴随着开闭盖1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各突出部74的与第二檐部64相对的前表面向下方以及后方远离地移动而成为不与第二檐部64相对的状态。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盖17通过以轴销61为中心使上侧壁75侧向前方旋转大致90度,从而从关闭位置移动转动到打开位置。于是,在开闭盖1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各突出部74的与之前同第二檐部64相对的前表面为表背关系的后表面与装配部壳体60的第一檐部63相对,并在开闭盖17的打开位置上与第一檐部63抵接以抵靠状态接触。换而言之,各突出部74中的至少一个的后表面与第一檐部63抵接的位置为开闭盖17的打开位置。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时在上侧与第一侧壁49上的轴承部51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52。另外,在里侧与主壁48侧相反的一侧与第一侧壁49上的轴承部51相邻的位置上,向里侧后侧突出设置有位移限制部53。如图8以及图9所示,当开闭盖1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位移限制部53移动至开闭盖17为关闭位置时的贯通孔52的位置。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设置成能够沿着壳体12的转角部的曲线进行位移的位移部件47具备沿着壳体12的转角部的曲线弯曲地进行延伸的带状主体部54、以及形成于主体部54的下端部中的与开闭盖17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大致呈扇形板状的水平的水平部55。在主体部54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上部,突出设置有使位移部件47移动时供用户的手指搭靠的作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钩手部56。即,为了使位移部件47沿着长边方向进行位移动作而由用户操作钩手部56。通过操作钩手部56,从而如图10中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位移部件47在与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优选与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位移,开闭方向是开闭盖17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钩手部56的前端优选位于与壳体12的外表面相同、或比该外表面稍微更靠内侧。在主体部54中的水平部55的上侧形成有在主体部54的长边方向上排列的一对开口57。一对开口57在水平部55的上方相互连通成直线状。即,一对开口57能够在水平部55的上方呈直线连结。一对开口57在此处没有图示,例如挂锁的挂钩、钢丝锁的钢丝能够插入穿过一对开口57。即,能够将例如挂锁、钢丝锁等限制部件安装于一对开口57。位移部件47在与位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17的贯通孔52配合而限制开闭盖17的开放动作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的锁定位置图9及图10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从贯通孔52分离而允许开闭盖17的开放动作的解锁位置图9及图10中以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位移。即,位移部件47在局部插入位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17的贯通孔52而限制开闭盖17的开放动作的锁定位置与从贯通孔52避让而允许开闭盖17的开放动作的解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换言之,印刷装置11中具备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通过在开闭盖17侧和装配部26侧之间从一侧此处为装配部26侧向另一侧此处为开闭盖17侧插入而限制开闭盖1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接着,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当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时,例如用户不是拉上端侧的钩手部17a而是误向深度方向X上的跟前侧拉开闭盖17的下端下侧壁76的情况下,使主壁48以向前方凸起的弯曲形状弯曲的力施加在开闭盖17上。此时,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三个突出形状部72中的各突出部74设置于与设有开闭盖17的轴承部51的位置相同的下端侧一端侧,并在作为开闭盖17的弯曲方向的前方,与装配部壳体60的第二檐部64第二檐部64中的装置后方侧的面相对配置。因此,在开闭盖17由于作用于下端下侧壁76的力而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突出部74中的至少1个突出部74的前表面在作为弯曲方向的深度方向X上以没有间隙的状态或者具有微小间隙的状态与相对的第二檐部64抵接,限制开闭盖17的弯曲变形。其结果,抑制轴销61从轴承部51脱落。因而,第二檐部64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发挥作用,突出部74的前表面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发挥作用。换而言之,在装配部侧设置有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在开闭盖17侧设置有当开闭盖17为关闭位置时以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与第二檐部64抵接的方式与第二檐部64相对配置的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位移部件47处于解锁位置,然而在印刷装置11中,例如为了抑制装配于装配部26的容器25被擅自更换或被偷盗而以第三方不能简单地打开开闭盖17的方式使位移部件47处于锁定位置。因而,在使位移部件47处于插入开闭盖17的贯通孔52的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不限于作用于开闭盖17的下端的力,而且还由于如图1中白色箭头所示作用于上端钩手部17a的力而使开闭盖17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在长边方向宽度方向Y上以向前方开放开闭盖17的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弯曲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74也与第二檐部64抵接,限制开闭盖17的弯曲变形。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开闭盖17处于打开位置时,设置于开闭盖17的突出形状部72的突出部74在作为开闭盖17的弯曲方向的下方成为不与装配部壳体60的第二檐部64相对的状态。因此,开闭盖17能够以主壁48向下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弯曲变形,用户能够利用该弯曲变形将轴承部51从轴销60上拔出而从装配部壳体60卸下开闭盖17、或者相反地通过使轴销61插入轴承部51内而将开闭盖17安装于装配部壳体60。需要说明的是,开闭盖17的打开位置是与突出部74的先前同第二檐部64相对的前表面为表背关系的后表面与装配部壳体60的第一檐部63第一檐部63中的装置下方侧的面抵接而限制转动的位置。因而,第一檐部63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发挥作用,突出部74的后表面作为盖侧转动限制部发挥作用。换而言之,在装配部26侧设置有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在开闭盖17侧设置有在开闭盖的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转动中与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能够抵接地相对配置的盖侧转动限制部。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檐部63与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一体形成,在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前端设置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进而,盖侧转动限制部与盖侧变形限制部一体地形成,盖侧转动限制部设置于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方向上盖侧转动限制部和盖侧变形限制部为表背的位置上。另外,如图8以及图9所示,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以及盖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伴随着开闭盖17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与转动轴J的轴线交叉的方向此处为深度方向X上跨转动轴J而移动。因此,伴随着开闭盖17的转动的突出部74的姿势变化增大。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和盖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以及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在开闭盖17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时,位于比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檐部63更靠一端侧下端侧。因此,在经由开口插入口31将容器25装配于装配部26或从装配部26上卸下时,能够抑制变形限制部或者转动限制部对容器25的装卸造成妨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开闭盖17的肋条77在开闭盖17处于打开位置时,与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相对。因此,在打开位置上开闭盖17和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之间的间隙被肋条77覆盖。另外,在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檐部63上,当开闭盖17为打开位置时与突出部74相对一侧的相反侧为平坦面,所以开闭盖17在打开位置上不妨碍将容器25装配于装配部26或者从装配部26拔出容器25。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1在开闭盖17为关闭位置时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相对配置的突出部74与第二檐部64抵接,所以在关闭位置上限制开闭盖17的弯曲变形,能够抑制开闭盖17在关闭位置上脱落。2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一端侧下端侧,所以在开闭盖17上变形限制部形成于转动轴J附近,能够以高概率抑制开闭盖17在关闭位置上脱落。3突出部74设置于与转动轴J相比远离开闭盖17的一端侧下端侧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伴随着由施加在位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17的一端下端的力所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脱落。4突出部74在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设置有钩手部17a的位置,所以由作用于钩手部17a的力所引起的开闭盖17的弯曲变形在力作用的位置受到限制。其结果,有效地抑制开闭盖17在关闭位置上脱落。5沿着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形成的多个突出部74中的至少一个突出部74在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设置有钩手部17a的位置,所以能够利用多个突出部74稳定地抑制开闭盖17在关闭位置上脱落。6钩手部17a在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中央部,所以由作用于开闭盖17的钩手部17a的力所引起的弯曲变形均匀,能够稳定地抑制开闭盖17在关闭位置上脱落。7设置于开闭盖17的肋条77在打开位置上与第二檐部64相对,所以能够抑制在打开位置上异物进入开闭盖17与第二檐部64之间。另外,因为难以看见印刷装置11的内部,所以在设计性方面存在优点。8开闭盖17在打开位置上被限制转动,所以能够使位于打开位置的开闭盖17容易地弯曲变形来进行安装或者拆卸。9在第一檐部63的前端设置有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所以在装配部26上能够抑制为了设置变形限制部和转动限制部所需的区域扩大,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10开闭盖17为打开位置时第一檐部63的与突出部74相对一侧的相反侧为平坦面,所以开闭盖17在打开位置上时将容器25装配于装配部26或者从装配部26拔出容器25是容易的。11突出部74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一端侧下端侧,所以在开闭盖17上,转动限制部形成于转动轴J附近,从而能够抑制设置转动限制部的占有区域扩大。12在作为一体的部件的突出部74上,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方向上为表背的位置上设置有盖侧转动限制部和盖侧变形限制部,所以在开闭盖17上能够抑制为了设置变形限制部和转动限制部所需的区域扩大,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1的大型化。13突出部74以及第二檐部64在开闭盖17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时位于比第一檐部63更靠一端侧下端侧,所以在经由插入口31将容器25装配于装配部26或从装配部26卸下容器25时,能够抑制变形限制部或者转动限制部对装卸造成妨碍。14突出部74伴随着开闭盖17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而在与转动轴J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上跨转动轴J进行移动,所以伴随着突出部74的移动的姿势变化增大。因而,突出部74向分别与第二檐部64以及第一檐部63相对的位置的移动变得容易。另外,印刷装置11也能够形成得紧凑。15通过配置于开闭盖的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侧的锁定机构,能够抑制处于关闭位置的开闭盖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变更。另外,对以下的各变形例也可以将能组合的变形例适当组合而形成进一步的变形例。锁定机构也可以在装配部壳体60上配置于开闭盖17的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即,锁定机构在装配部壳体60上既可以配置于开闭盖17的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的右侧,也可以配置于左右两端。另外,位移部件47也可以是从开闭盖17侧插入装配部壳体60侧的构成。或者,印刷装置11也可以不具有限制开闭盖17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的锁定机构。突出部74也可以不伴随着开闭盖17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而在与转动轴J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上跨转动轴J进行移动。至少突出部74其前表面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时移动至不与第二檐部64抵接的位置即可。突出部74以及第二檐部64也可以在开闭盖17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时不位于比第一檐部63更靠下端侧一端侧。例如,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突出部74和第二檐部64设置于接触的位置时,第二檐部64也可以形成为位于比第一檐部63更靠上端侧。盖侧转动限制部也可以不设置于在开闭盖弯曲变形的方向上盖侧转动限制部和盖侧变形限制部为表背的位置。另外,此时,盖侧转动限制部和盖侧变形限制部也可以分体形成。参照图12以及图13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以及图1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如图12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设置于开闭盖17的突出形状部72与下侧壁76具有间隙,并具有沿着下侧壁76以规定的厚度向深度方向X上的后侧突出的内侧壁部73a以及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从该内侧壁部73a的与主壁48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74。本变形例的突出部74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以其前表面与第二檐部64在深度方向X上无间隙的状态或者具有微小间隙的状态下相对的方式配置形成于开闭盖17。另外,突出部74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一端侧的、与轴销61的中心轴相比远离开闭盖17的一端侧下侧的位置。因此,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随着开闭盖17以轴销61为中心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突出部74进行移动,使得先前与第二檐部64相对的前表面向下方以及后方远离。如图13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开闭盖17通过以轴销61为中心使上侧壁75侧向前方大致旋转90度,从而从关闭位置移动转动到打开位置。在开闭盖17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下侧壁76的与主壁48侧相反的前端部与装配部壳体60的第一檐部63相对,并且下侧壁76在开闭盖17的打开位置上与第一檐部63抵接以抵靠状态接触。因而,在本变形例中,下侧壁76与第一檐部63抵接的位置为开闭盖17的打开位置,下侧壁76作为盖侧转动限制部发挥作用。即,作为盖侧转动限制部发挥作用的下侧壁76与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发挥作用的突出部74分体形成。盖侧转动限制部也可以不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一端侧、即设置有轴承部51的一侧。例如,突出部74突出形状部72也可以设置于与设置有轴承部51的一侧相反侧的开闭盖17的另一端侧或中央部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檐部64在开闭盖17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设置于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情况下与突出部74接触的位置。在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檐部63上,当开闭盖17为打开位置时与作为盖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相对一侧的相反侧上侧也可以不是平坦面。即,开闭盖17为打开位置时第一檐部63的上侧如果是对容器装配于装配部26或者从装配部26拔出容器不造成妨碍的形状,也可以是凹凸面或曲面。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檐部63也可以不与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一体地形成。即,也可以将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时与作为盖侧转动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抵接的抵接部件作为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在装配部壳体60上与第一檐部63分体地设置。在装配部26侧也可以不设置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或者,在开闭盖17侧也可以不设置盖侧转动限制部。即,在不需要特定开闭盖17的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限制开闭盖17的转动的限制部。在开闭盖17上也可以不设置在打开位置上与作为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檐部64相对的肋条77。例如,当开闭盖17处于打开位置时,异物进入开闭盖17和第二檐部64之间的概率低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肋条77。钩手部17a在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宽度方向Y上也可以不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中央部。即,钩手部17a也可以设置于开闭盖17在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也可以是沿着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未形成有多个。即,也可以是,1个突出部74设置于在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钩手部17a的位置。另外,装配部壳体60的檐状部62也可以根据突出部74突出形状部72的数量在宽度方向Y上分割为多个而形成。在开闭盖17上也可以不设置用于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转动的钩手部17a。或者,也可以是,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未设置于在转动轴J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钩手部17a的位置。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也可以不设置于与转动轴J相比远离开闭盖17的一端侧、即下侧壁76侧的位置。例如,在开闭盖1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高度方向上,既可以设置于与转动轴J相同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于比转动轴J更靠上方的位置。作为盖侧变形限制部的一个示例的突出部74也可以不设置于开闭盖17的一端侧、即设置有轴承部51的一侧。例如,突出部74突出形状部72也可以设置于与设置有轴承部51的一侧相反侧的开闭盖17的另一端侧或中央部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檐部64在开闭盖17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设置于在开闭盖17弯曲变形的情况下与突出部74接触的位置。开闭盖17的设置有转动轴J的一端侧也可以是开闭盖17的上端侧。即,转动轴J优选设置于开闭盖17的沿着长边方向的边、即上端和下端中任一侧。介质不限于纸张P,还可以是塑料薄膜等。在印刷装置11中,作为印刷部28,除了是支承于滑架40的记录头39与滑架40一起沿着架设在壳体12内并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引导轴41往复移动的构成之外,还可以是记录头39不进行移动而是在宽度方向Y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有喷嘴38的所谓的行式头类型的构成的打印机。或者,还可以是激光打印机。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介质上进行印刷;容器,收容与所述印刷部的印刷相关联的印刷关联部件;装配部,具有开口,所述容器经由所述开口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所述装配部;以及开闭盖,以设置于一端侧的转动轴为中心在开放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盖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配置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以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在所述开闭盖向开放的方向产生了弯曲变形的情况下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抵接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在与所述转动轴相比远离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的转动的钩手部,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所述钩手部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所述钩手部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手部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中央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闭盖上设置有在所述打开位置上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相对的肋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部一侧设置有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一侧设置有盖侧转动限制部,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的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的转动中以与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与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抵接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一体地形成,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开闭盖的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相对配置,并从所述装配部向所述开放的方向延伸,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开闭盖的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相对配置,并从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的所述第一面向与所述开放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上,所述开闭盖为所述打开位置时与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相对一侧的相反侧为平坦面。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侧。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一体地形成,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设置于在所述开闭盖弯曲变形的方向上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和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为表背的位置上。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以及所述装配部侧变形限制部在所述开闭盖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时位于比所述装配部侧转动限制部更靠所述一端侧。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变形限制部和所述盖侧转动限制部伴随着所述开闭盖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而在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上跨所述转动轴进行移动。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有限制所述开闭盖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配置于所述开闭盖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侧,通过配置于所述开闭盖一侧和所述装配部一侧中任一方侧的构成所述锁定机构的位移部件插入所述开闭盖一侧和所述装配部一侧中另一方侧,从而所述锁定机构限制所述开闭盖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

百度查询: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