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压接端子_矢崎总业株式会社_201780072934.8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4-26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公开(公告)号:CN109983626B

主分类号:H01R4/18(20060101)

分类号:H01R4/18(20060101);H01R4/62(20060101)

优先权:["20161227 JP 2016-253776"]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9.15#授权;2019.07.3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05#公开

摘要:本发明使得降低了制造的难度,并且确保了与铝芯线的接触部位的防水性。根据本发明,压接端子1的筒部11具有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并且该筒部11的内表面11a设置有多个分散的凹部114以及槽116,该槽116在外筒片113的第一区域11a‑1、端子部12附近的第二区域11a‑2和位于相反侧的第三区域11a‑3中延伸。由粘性凝胶形成的密封部件14的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带状,其具有使其一部分在压接后推出的宽度。第一密封部141形成为对应于槽116并且比第二密封部142窄的形状。

主权项:1.一种压接端子,包括:筒部,该筒部被构造为包覆且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端部,所述铝芯线在该端部处露出;端子部,该端子部被构造为连接到连接对象;以及密封部件,所述筒部和所述端子部布置在预定的轴向上,所述筒部包括:底板,该底板在所述轴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所述底板的平面图中,所述内筒片和所述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从所述底板延伸,所述筒部被构造为在压接期间在所述内筒片布置在内侧的状态下包覆所述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槽以及分散布置的多个凹部,在所述轴向上纵贯所述外筒片的第一区域、在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的第二区域以及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的第三区域之中,所述槽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延伸,所述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形成,并且被构造为贴附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上,以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的空间,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形成为条状形状,该条状形状具有使得所述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所述开口推出的宽度,并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

全文数据:压接端子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其被构造为压接连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背景技术近年来,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已经代替具有铜芯线的被覆电线而用于线束。例如,诸如连接器端子这样的一些压接端子由铜合金等制成,并且具有镀锡或者镀金的表面。当这种类型的压接端子被压接到被覆电线的露出铝芯线的端部时,在压接端子的压接筒部与铝芯线之间产生异种金属之间的接触。如果水分附着到这样的接触部,则由作为基底金属的铝制成的铝芯线可能由于所谓的异种金属腐蚀而被腐蚀。因此,已经提出了一种具有密封部件的压接端子,该密封部件被布置为包围筒部与铝芯线之间的接触部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根据这种类型的压接端子,能够防止水分进入异种金属的接触部,从而能够避免如上所述的异种金属腐蚀的产生。图29示出了具有密封部件的传统的压接端子的实例,该密封部件被布置为包围筒部与铝芯线之间的接触部。图29所示的压接端子9包括在预定的轴向D91上排列的筒部91和端子部92。筒部91和端子部92通过对由铜合金等制造的金属板进行板金加工制成,并且具有经受镀锡或者镀金的表面。筒部91是这样的一部分,其包覆在具有铝芯线W91的被覆电线W9的露出铝芯线W91的端部W9a上,并且压接到所述端部W9a。端子部92是阴端子,其被构造为连接到作为要被连接的对象的销端子未示出。筒部91通过弯曲金属板而构成,使得其与轴向D91交叉的截面具有大致U状形状。在被覆电线W9的端部W9a被置于筒部91的内表面911上之后,将筒部91包覆在端部W9a上并且压接到端部W9a。筒部91的内表面911的一部分用作在端部W9a处与铝芯线W91接触的接触部911a。在针对接触部911a的平面图中,接触部911a设置有具有在轴向D91上排列成行的多个槽的锯齿94,每个槽都在与轴线D91交叉的交叉方向D92上延伸。当筒部91包覆在端部W9a上并且压接到端部W9a时,锯齿94的各个槽的缘部都咬入到铝芯线W91中,从而获得被覆电线W9与压接端子9之间的良好的电导通性。密封部件93设置为包围接触部911a。当筒部91包覆在端部W9a上并且压接到端部W9a时,密封部件93密封接触部911a周围的各个部位处的间隙,并且防止水分进入。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5480368B专利文献2:JP5940198B发明内容技术问题然而,如图29的一个实例所示的上述传统的压接端子具有如下问题:设置于筒部91的密封部件93可能妨碍筒部91包覆并且压接到端部W9a。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能够在对与铝芯线的接触部提供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接端子,包括:筒部,该筒部被构造为包覆并且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端部,所述铝芯线在该端部处露出;以及端子部,该端子部被构造为连接到连接对象,其中,所述筒部和所述端子部布置在预定的轴向上,其中,所述筒部包括:底板,该底板在所述轴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置于该底板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针对所述底板的平面图中,该内筒片和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从所述底板延伸,其中,所述筒部被构造为在压接期间在所述内筒片布置在内侧的状态下包覆所述端部,其中,所述筒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槽以及分散布置的多个凹部,其中,在所述轴向上纵贯所述外筒片的第一区域、在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的第二区域以及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的第三区域之中,所述槽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延伸,其中,所述压接端子包括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形成,并且被构造为贴附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上,以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的空间,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使得所述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所述开口推出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设置在筒部的内表面上的各个凹部的缘部通过压接而咬入到铝芯线中,从而提供了被覆电线与压接端子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此外,本发明的压接端子包括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形成,并且贴附在筒部的内表面上,并且密封部件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的空间。本文中,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使得所述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所述开口推出的宽度,并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从而,密封部件遍及整个与铝芯线的接触部提供了该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特别地,在形成为条状形状的部分具有使得所述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所述开口推出的宽度的情况下,对于铝芯线附近的开口,提高了防水性能。另外,由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因此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第一区域的部分的量最小化。因此,能够抑制在内筒片布置在内侧的状态下进行包覆并压接的压接期间由密封部件造成的阻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在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中,优选地,所述槽还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中,从而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延伸。根据优选形态的该压接端子,设置在第三区域中的槽用于防止密封部件的贴附至第三区域的部分在压接期间的移位。因此,甚至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此外,在该优选形态的压接端子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三区域的部分也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根据该进一步优选形态的压接端子,能够使待贴附至第三区域的部分的量最小化。因此,甚至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此外,在槽设置在第三区域中的上述优选形态的压接端子中,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槽在轴向上成行地延伸。根据该进一步优选形态的压接端子,槽在与被覆部交叉的第三区域中在轴向上成行地设置,该被覆部在压接期间可能移动并且可能被施加力。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贴附至该第三区域的部分的移位,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能够在对与铝芯线的接触部提供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图2图示出图1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到筒部的内表面;图3图示出用于完成图1和2所示的压接端子的制备步骤,其中该压接端子准备利用端子连接方法而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图4图示出用于将压接端子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图3所示的步骤之后的步骤;图5以针对筒部的内表面的平面图图示出图4所示的放置步骤;图6图示出同样在图4中示出的压接之后的带有端子的电线;图7示出在沿着图6中的线V11-V11截取的截面、沿着线V12-V12截取的截面和沿着线V13-V13截取的截面中的在压接步骤期间的变化;图8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如何在压接期间通过密封部件的伸长而封闭的示意图;图9是从图6中的箭头V15所表示的方向观看的图6所示的带有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图10是沿着图6所示的线V14-V14截取的截面图;图11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图12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图13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图14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图15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五变形例;图16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六变形例;图17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七变形例;图18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八变形例;图19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九变形例;图20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变形例;图21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一变形例;图22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二变形例;图23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三变形例;图24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四变形例;图25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五变形例;图26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六变形例;图27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七变形例;图28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八变形例;以及图29示出了传统的压接端子的实例,其中,筒部与铝芯线之间的接触部被密封部件包围。参考标记列表1、2、3、4a、4b、4c压接端子11、21、31、41筒部11a、31a、41a内表面11a-1、41a-1第一区域11a-2、41a-2第二区域11a-3、41a-3第三区域11a-4、41a-4路径12端子部14、54a、54b、54c、54d、54e、74a、74b、74c、74d密封部件111底板112内筒片113外筒片114、614a、614b、614c凹部115凸部116、416a、416b、416c槽117a第一缩进部突起部117b第二缩进部第二突起部141、541a、541b、541c、541d、541e、741a、741b、741c、741c第一密封部142、542a、542b、542c、542d、542e、742a、742b、742c、742c第二密封部143、543a、543b、543c、543d、543e、743a、743b、743c、743c第三密封部D11轴向D12交叉方向G11、G12、G71a、G71b、G71c、G71d间隙W1被覆电线W1a端部W11铝芯线W11a末端W12被覆部W12a末端TW1、TWH1、TWH2、TWH3带有端子的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及其示出的变形例。图1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根据本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被构造为压接到具有铝芯线W11的被覆电线W1的露出铝芯线W11的端部W1a。压接端子1包括筒部11、端子部12和密封部件14。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压接端子1,其中的一个压接端子1被示出为移除了密封部件14,以观察筒部11的内表面的形状。筒部11和端子部12利用冲压和钣金加工由铜合金等制成的金属板而制成,并且筒部11和端子部12的表面镀锡或者镀金。筒部11和端子部12布置在预定的轴向D11上。在该实施例中,筒部11和端子部12共同地形成为处于多个压接端子1通过条状连接片1a互相连接的状态。筒部11是板状部,其待包覆在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上并且压接到该端部W1a,从而周向地包覆铝芯线W11和被覆部W12。在本实施例中,该筒部11是芯线-被覆一体化的筒部,其中,用于包覆铝芯线W11的部分与用于包覆被覆部W12的部分一体地形成。端子部12是四角筒状的阴端子,其被构造为连接到作为要被连接的对象的销端子未示出。筒部11包括底板111、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底板111在上述的轴向D11上延伸。在针对底板111的平面图中,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在与轴向D11交叉的交叉方向D12上的两侧从底板111延伸。筒部11在被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时包覆在端部W1a上,使得内筒片112布置在内侧,并且外筒片113布置在外侧,如稍后将描述的。多个凹部114分散地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在针对筒部11的内表面11a的平面图中,各个凹部114形成为圆形形状。此外,凸部115在位于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处的铝芯线W11所放置的位置处形成在筒部11的底板111上,并且通过从外表面侧施压的压力而形成。多个凹部114中的一些凹部还形成在该凸部115上。由粘性凝胶片形成的密封部件14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从而从平面图中的三面包围多个凹部114。密封部件114如下所述地贴附。此处,粘性凝胶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丙烯酸粘合剂的粘性凝胶片。图2图示出图1所示的密封部件如何贴附到筒部的内表面。密封部件14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并且被布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三个区域上,即,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第一区域11a-1是在轴向D11上纵贯外筒片113的区域。第二区域11a-2是在更靠近端子部12的一侧上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内表面11a的区域。第三区域11a-3是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内表面11a从而与端部W1a的被覆部W12交叉的区域。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4由三个部分,即,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构成。第一密封部141在第一区域11a-1中在轴向D11上以条状形状延伸。第二密封部142在第二区域11a-2中在交叉方向D12上以条状形状延伸。第三密封部143在第三区域11a-3中在交叉方向D12上以条状形状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槽116形成在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中,从而与密封部件14重叠。在第一区域11a-1中,一个槽116在中途以锯齿形状弯曲的同时在轴向D11上延伸。在第二区域11a-2中,一个槽116在交叉方向D12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在第三区域11a-3中,三个槽116在交叉方向D12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在第一区域11a-1侧接连。多个凹部114设置为不位于槽116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筒部11的内表面11a设置有第一缩进部117a,其作为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的突起部,并且在平面图中,布置在比第三区域11a-3更靠近筒部11的中央部的位置处。此外,设置有第二缩进部117b,其作为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的突起部,并且布置在与第二区域11a-2部分重叠并且比槽116更靠近端子部12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以密封部件14在从第二区域11a-2开始经过第一区域11a-1延伸到第三区域11a-3的路径11a-4的中途分割这样的分割方式,贴附该密封部件14。具体的,以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两者均与第一密封部141分割的方式,贴附密封部件14。第二密封部142以从第一密封部141分割的方式在轴向D11上横贯路径11a-4地贴附。另一方面,第三密封部143以从第一密封部141分割的方式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路径11a-4地贴附。微小的间隙G11形成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并且微小的间隙G12形成在第三密封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密封部14中的待贴附至第二区域11a-2的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具有条状形状,该条状形状具有被设计为使得第二密封部142的一部分能够从压接后形成为管状形状的筒部11的开口推出这样的宽的宽度。另一方面,待贴附至第一区域11a-1的第一密封部141具有比第二密封部142窄的宽度,并且形成为与第一区域11a-1中的槽116相对应的形状。具体地,第一密封部141形成为具有与槽116基本相同的宽度和基本相同的形状,从而该第一密封部141能够收容在槽116中。待贴附至第三区域11a-3的第三密封部143形成具有比第二密封部142的宽度稍宽的宽度的条状形状。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被贴附为分别与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的槽116重叠。特别地,第一密封部141被贴附为收容在槽116中,如上所述。如下地制造上述压接端子1。首先,执行钣金加工步骤,用于形成贴附密封部件14之前的构造物。在钣金加工步骤中,筒部11与端子部12一起由金属板形成。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钣金加工步骤中,筒部11和端子部12在多个压接端子1由条状连接片1a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共同地形成。在该钣金加工步骤中,还进行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多个凹部114的形成、凸部115的形成以及槽116的形成。随后,执行密封部件贴附步骤,其中,密封部件14由粘性凝胶片形成,并且密封部件14贴附在第一区域11a-1、第二区域11a-2和第三区域11a-3上。该密封部件贴附步骤是如下步骤:其用于以在从第二区域11a-2经过第一区域11a-1延伸到第三区域11a-3的路径11a-4的中途分割密封部件14的方式,贴附密封部件14。换言之,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单独地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在密封部件贴附步骤中,从粘性凝胶片冲裁出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并且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通过在利用用于冲裁出各个密封部的切割器冲裁粘性凝胶片的同时朝向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各个贴附位置推压该粘性凝胶片,几乎同时地进行冲裁和贴附。此外,此时,第二密封部142贴附为与第二缩进部117b的部分重叠,并且第三密封部143贴附为使得第一缩进部117a露出。如上所述地制造的压接端子1利用下文描述的端子连接方法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图3图示出用于完成图1和2所示的压接端子的制备步骤,其中该压接端子准备利用端子连接方法而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并且图4图示出图3所示的步骤之后的用于将压接端子压接到被覆电线的端部的步骤。图3还示出了上述端子制造方法中的钣金加工步骤S11和密封部件贴附步骤S12。在钣金加工步骤S11中形成筒部11和端子部12,并且在密封部件贴附步骤S12中贴附构成密封部件14的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第三密封部143。当将待压接的压接端子1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时,首先将该待压接的压接端子1从图1所示的连接片1a脱离。然后,作为放置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的准备,对压接端子1的筒部11进行弯曲变形S13。进行该弯曲变形,使得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互相靠近,从而与轴向D11交叉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状形状。随后,进行将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放置在经受弯曲变形之后的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放置步骤S14,如下文所述。图5图示出在针对筒部的内表面的平面图中的图4所示的放置步骤。在图5中,图4中以弯曲形状示出的筒部11被示出为处于沿着平面延伸的状态,以提供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与筒部11的内表面11a的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的清楚视图。在放置步骤S14中,将端部W1a沿着轴向D11置于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该端部W1a处的铝芯线W11的末端W11a与密封部件14的第二密封部142重叠。此外,在该放置步骤S14中,将端部W1a置于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被覆部W12的末端W12a与密封部件14的第三密封部143重叠。此外,在该放置步骤S14中,将铝芯线W11的露出部放置为与第一缩进部117a接触。在上述放置步骤S14之后,执行压接步骤,将筒部11包覆并且压接到端部W1a上,使得在内筒片112布置在内侧的情况下外筒片113重叠在内筒片112上,如图4所示。该压接步骤S15提供了完成的带有端子的电线TW1,其中,压接端子1连接到被覆电线W1。在上述压接步骤S15中,如下文说明的,密封部件14密封压接端子1的各个部分,以形成带有端子的电线TW1。图6示出了同样在图4中示出的压接之后的带有端子的电线。图7示出在沿着图6中的线V11-V11截取的截面、沿着线V12-V12截取的截面和沿着线V13-V13截取的截面中的在压接步骤期间的变化。在压接步骤的第一步骤S151中,开始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的弯曲,使得内筒片112和外筒片113包覆凸部115上的铝芯线W11及其附近的被覆部W12。此时,位置关系为使得第一密封部141与铝芯线W11接触,第三密封部143与被覆部W12接触,并且第二密封部142的大部分基本不与铝芯线W11和被覆部W12中的任意一者接触。在包覆稍微进展的第二步骤S152和第三步骤S153中,筒部11形成为管状。于是,第一密封部141夹在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并且第三密封部143在夹在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状态下伸长。此时,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第一密封部141形成有与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所以夹在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密封部件14的量最小化。如果在该部分中有过量的密封部件14,则在包覆期间外筒片113可能难以相对于内筒片112移动,这可能导致对压接的阻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抑制了在该部分处的密封部件14的量,所以抑制了在压接期间由于密封部件14导致的这样的阻碍。在将压力施加到铝芯线W11等的第四步骤S154、第五步骤S155和第六步骤S156中,多个凹部114的缘部咬入到铝芯线W11中。而且,此时,铝芯线W11的股线被位于该铝芯线W11下面的凸部115分开并散布,从而,接触筒部11的股线的数量增多。密封部件14的伸长同时进行。此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微小的间隙G11形成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并且微小的间隙G12形成在第三密封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这些间隙G11、G12在压接期间通过上述密封部件14的伸长而封闭。图8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如何在压接期间通过密封部件的伸长而封闭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压接期间,第二密封部142在与该第二密封部142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交叉方向D12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二密封部142连接到第一密封部141,从而封闭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间隙G11。另一方面,第一密封部141在与该第一密封部14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向D11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一密封部141连接到第三密封部143,从而封闭第一密封部与第三密封部之间的间隙G12。接着,在第六步骤S156中,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管状的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11b以及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被伸长的密封部件14密封。图9是从图6中的箭头V15所表示的方向观看的图6所示的带有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并且图10是沿着图6所示的线V14-V14截取的截面图。如图10所示,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被第一密封部141密封,并且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11b被第二密封部142密封。此外,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被第三密封部143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在压接时主要施加压力的图10中的上下方向上,压接后的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后文中,称为“前端部118”的尺寸后文中,称为“压接高度CH11”被设定为以下尺寸。即,进行压接,使得该前端部118的压接高度CH11比铝芯线W11的压接部119的压接高度CH12高。此处,密封部件14的位于端子部12侧的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被设计为使得在压接后该第二密封部142的一部分能够从筒部11的开口11b推出的宽度,如上所述。从而,如图10所示,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从形成有上述压接高度CH11的前端部118的开口11b突出。换言之,前端部118的压接高度CH11被设定为如下尺寸:其使得管状的筒部11被挤压到形成密封部件14的这种突出的程度。由于密封部件14从开口11b的突出,以高水平密封了筒部11的开口11b。此外,同样在筒部11的被覆电线W1伸出的一侧,密封部件14的一部分从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突出,从而高水平密封了该部分。另一方面,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被形成为具有与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的最小量的第一密封部141密封。因此,在抑制密封部件14对压接的阻碍的同时,能够进行筒部11的各个部分处的密封。此外,通过将密封部件14的各个部分形成为从筒部11的开口11b以及从筒部11的被覆电线W1伸出的一侧突出,能够在压接后视觉地检查这些部分被密封部件14牢固地密封。此外,通过如上所述地将压接部119的压接高度CH12设定为比较小,能够增强与铝芯线W11的结合,从而提高与压接端子1的接触的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中,压接使得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各个凹部114的缘部咬入到铝芯线W11中,从而提供被覆电线W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良好的导通性。此外,密封部件14贴附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密封部件14被构造为在压接之后密封内筒片112与外筒片113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管状的筒部11的在端子部12侧的开口11b以及被覆部W12与筒部11之间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4的待贴附至第二区域11a-2的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被设计为使得该第二密封部142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开口11b推出的宽度。另一方面,待贴附至第一区域11a-1的第一密封部141形成为具有与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密封部件14遍及其整个周边地提供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特别地,利用形成为宽度被设计为使其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开口11b推出的条带状形状的密封部142,已经提高了铝芯线W11的附近的开口11b处的防水性能。此外,通过使第一密封部141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区域11a-1中的槽116的宽度和形状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能够使第一密封部141的量最小化,从而抑制在利用布置于内侧的内筒片112进行包覆并压接的压接期间由密封部件14造成的阻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在本实施例中,槽116还设置到第三区域11a-3从而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设置于第三区域11a-3的槽116用于防止在压接期间第三密封部143的移位,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类似地,槽116还设置于第二区域11a-2,从而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设置于第二区域11a-2的槽116用于防止在压接期间该第二密封部142的移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对于所有的贴附位置都能够防止压接期间的移位,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造难度。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对于第三区域11a-3,槽116设置为在轴向D11上以三排延伸。从而,三排槽116设置在与压接期间可能移动并且可能被施加力的被覆部W12交叉的第三区域11a-3中,例如,从而进一步防止贴附到该第三区域11a-3的第三密封部143的移位。因此,甚至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此外,在上文已经参考图3和4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连接方法中,在上述放置步骤S14中,将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如下地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即,将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放置为使得铝芯线W11的末端W11a与密封部件14的位于端子部12侧的第二密封部142重叠。因此,在轴向D11上即使仅稍微从第二密封部142偏离的部分也能够立即有助于与铝芯线W11的电导通。结果,可靠地并且充分地获得铝芯线W1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电导通性。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连接方法,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可靠地并且充分地获得露出的铝芯线W1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电导通性。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步骤S14包括将端部W1a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被覆部W12的末端W12a与第三密封部143重叠。从而,在轴向D11上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三密封部143之间的部分遍及基本整个长度地有助于与铝芯线W11的电导通。因此,甚至能够进一步提高露出的铝芯线W1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电导通性。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有端子的电线TW1中,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的第一缩进部117a设置在不与密封部件14重叠并且靠近第三区域11a-3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此外,如图5所示,筒部11被压接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使得铝芯线W11与第一缩进部117a接触。在压接之后,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的第一缩进部117a用于抵抗筒部11的恢复。此时,如果由柔性的粘性凝胶制成的密封部件14以与第一缩进部117a重叠的方式包覆在端部W1a上,则其将如下表现。即,与第一缩进部117a重叠的部分可以用作压接期间的缓冲垫,并且扩大在第一缩进部117a处的包覆直径,弱化第一缩进部117a的上述功能。然而,根据本实施例,执行压接使得铝芯线W11与第一缩进部117a接触,从而在密封部件14不位与第一缩进部117a与铝芯线W11之间的状态下,第一缩进部117a以与铝芯线W11直接接触的方式包覆。因此,第一缩进部117a能够抵抗筒部11的恢复,而不受密封部件14影响。而且,由于在被覆电线W1的被覆不位于第一缩进部117a与铝芯线W11之间的情况下包覆第一缩进部117a,能够进一步将包覆直径减小该被覆的厚度。从而,鉴于此,第一缩进部117a还能够成功地抵抗筒部11的恢复。结果,能够成功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抑制筒部11的恢复。另外,在第一缩进部117a与铝芯线W11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且充分地获得铝芯线W1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电导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筒部11的内表面11a在靠近端子部12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的第二缩进部117b。因此,能够在筒部11的两侧,即,在靠近端子12的一侧及其相反侧成功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钣金加工获得的第一缩进部117a和第二缩进部117b被应用为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突起部。通常地,缩进部高度地抗恢复,如上所述,从而甚至能够更成功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筒部11被构造为压接到端部W1a,使得被覆部W12的在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处的末端W12a与第三密封部143重叠。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缩进部117a设置为尽可能地靠近第三区域11a-3。根据本实施例,使得铝芯线W11能够接触定位在这样的位置处的第一缩进部117a,从而在筒部11的缘部附近有效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此外,在如参考图3和4说明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连接方法中,在上述放置步骤S14中,将端部W1a置于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铝芯线W11与第一缩进部117a接触。从而,如上所述,第一缩进部117a能够成功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而不受密封部件14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连接方法,能够抑制筒部11的恢复,与此同时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连接方法中,放置步骤S14包括将端部W1a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被覆部W12的末端W12a与第三密封部143重叠。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在筒部11的缘部附近有效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连接方法中,放置步骤S14包括将端部W1a放置到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铝芯线W11的末端W11a与第二密封部142重叠。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充分地并且可靠地获得铝芯线W11与压接端子1之间的电导通性。接着,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变形例。图11示出了针对图1-10示出的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在图11中,与图1-10所示的元件类似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这些类似元件的说明。对于后文描述的其它变形例,对于说明以及参考的附图同样适用。在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带有端子的电线TWH1中,压接端子2被压接为使得:在压接之后的筒部21的铝芯线W11的前端部211和压接部212处,获得基本相同的压接高度CH21。此外,密封部件14的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被设计为使得该第二密封部142的一部分能够从具有该压接高度CH21的开口11b推出的宽度。同样在该第一变形例中,对于密封要求比较大的量的开口11b被具有如上所述的宽度的第二密封部142密封,同时通过具有最小量的第一密封部141抑制了密封部件14对压接的妨碍。图12示出了针对图1-10示出的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在根据该第二变形例的带有端子的电线TWH2中,被覆电线W2的端部W2a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放置状态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即,在第二变形例中,被覆电线W2的端部W2a被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铝芯线W21的末端W21a被布置为在与端子部12相反的一侧远离第二密封部142。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被覆电线W2的端部W2a被置于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使得被覆部W22的末端W22a被布置为朝着端子部12远离第三密封部143。结果,在第二变形例中,压接端子1被压接至被覆电线W2,使得被覆部W22接触第一缩进部117a。与该第二变形例相比,上述实施例能够提供在轴向D11上的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较长范围的电导通性,从而提供充分的电导通性,如上所述。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缩进部117a包覆并且直接接触铝芯线W11,所以能够将包覆直径减小被覆的厚度,从而成功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如上所述。另一方面,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同样地,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被设计为使得第二密封部142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筒部11的开口11b推出的宽度,并且密封部141形成为与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因此,如上述实施例,在该第二变形例中,同样地,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2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图13示出了针对图1-10示出的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在根据该第三变形例的带有端子的电线TWH3中,压接端子3包括密封部件14的第三密封部143,该第三密封部143被布置为远离筒部31的与被覆部W12交叉的缘部31b。从而,在根据该第三变形例的端子连接方法中,用于将被覆部W12的端部W1a放置在筒部31的内表面31a上的放置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即,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放置步骤包括放置端部W1a,使得被覆部W12在密封部件14与筒部31的缘部31b之间直接接触筒部31的内表面31a。另一方面,如上述实施例,铝芯线W11的末端W11a与第二密封部142重叠,被覆部W12的末端W12a与第三密封部143重叠,并且铝芯线W11的露出部与第一缩进部117a接触。另外,第二密封部142形成为条状形状,其具有被设计为使得该第二密封部142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之后从筒部11的开口11b推出的宽度,并且密封部141形成为对应于槽116的宽度和形状,如上述实施例的情况。根据该第三变形例,当然地,如上述实施例一样,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另外,能够充分且可靠地获得电导通性,并且也能够成功地抑制筒部31的恢复,如上述实施例一样。此外,根据该第三变形例,密封部件14的第三密封部143与筒部31的缘部31b之间的部分在与被覆部W12直接接触的同时被压接。因此,能够提高筒部31相对于在使用等时可能移动并且可能被施加力的被覆部W12的紧固力。接着,下文将描述筒部11的槽116的三个变形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至第六变形例。图14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四变形例,图15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五变形例,并且图16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六变形例。在这些图14-16中,在去除密封部件的情况下示出压接端子,使得能够容易地看到根据各个变形例的槽。在根据图14所示的第四变形例的压接端子4a中,筒部41的槽416a设置在内表面41a的第一区域41a-1和第三区域41a-3中,而不设置在第二区域41a-2中。第一区域41a-1和第三区域41a-3中的槽416a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槽116的形状相同。在根据图15所示的第五变形例的压接端子4b中,筒部41的槽416b设置在内表面41a的第一区域41a-1和第二区域41a-2中,而除了从第一区域41a-1延伸的部分之外,不设置在第三区域41a-3中。第一区域41a-1和第二区域41a-2中的槽416b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槽116的形状相同。在根据图16所示的第六变形例的压接端子4c中,筒部41的槽416c设置在内表面41a的第一区域41a-1中,而不设置在第二区域41a-2中。此外,除了从第一区域41a-1延伸的部分之外,槽416c不设置在第三区域41a-3中。第一区域41a-1中的槽416c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槽116的形状相同。在第四至第六变形例中,同样地,密封部件14被贴附而后结合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如上述实施例一样。因此,如上述实施例一样,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另外,能够充分且可靠地获得电导通性,并且,能够成功地抑制筒部41、51、61的恢复,如上述实施例一样。接着,下文将描述密封部件14的五个变形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第七变形例至第十一变形例。图17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七变形例,图18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八变形例,并且图19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九变形例。图20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变形例,并且图21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一变形例。在根据图17所示的第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a中,第二密封部542a从第一密封部541a分割开,而第三密封部543a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a。各个密封部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密封部件14的各个密封部的形状基本相同。在第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a中,在压接期间,第二密封部542a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交叉方向D12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二密封部542a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a,从而封闭第二密封部542a与第一密封部541a之间的间隙G11。在根据图18所示的第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b中,第三密封部543b从第一密封部541b分割开,而第二密封部542b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b。各个密封部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密封部件14的各个密封部的形状基本相同。在第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b中,在压接期间,第一密封部541b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向D11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一密封部541b连接到第三密封部543b,从而封闭第一密封部541a与第三密封部543b之间的间隙G12。在根据图19所示的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中,第三密封部543c具有如下所述的形状。即,该第三密封部543c形成为具有与图2所示的第三区域11a-3中的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具体地,第三密封部543c形成为具有与槽116基本相同的宽度和相同的形状,使得第三密封部543c能够收容在该槽的内部。另外,第二密封部542c和第三密封部543c两者均从第一密封部541c分割开。第一密封部541c和第二密封部542c的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密封部件14的基本相同。在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中,在压接期间,第二密封部542c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交叉方向D12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二密封部542c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c,从而封闭第二密封部542c与第一密封部541c之间的间隙G11。此外,第一密封部541c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向D11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一密封部541c连接到第三密封部543c,从而封闭第一密封部541c与第三密封部542c之间的间隙G12。根据图20所示的第十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d是图19所示的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的进一步变形版本。即,在根据第十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d中,第二密封部542d从第一密封部541d分割开,而第三密封部543d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d。同时,各个密封部的形状与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的各个密封部的形状基本相同。在第十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d中,在压接期间,第二密封部542d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交叉方向D12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二密封部542d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d,从而封闭第二密封部542d与第一密封部541d之间的间隙G11。根据图21所示的第十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e也是图19所示的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的进一步变形版本。即,在根据第十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e中,第三密封部543e从第一密封部541e分割开,而第二密封部542e连接到第一密封部541e。同时,各个密封部的形状与第九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c的各个密封部的形状基本相同。在第十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54e中,在压接期间,第一密封部541e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向D11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一密封部541e连接到第三密封部543e,从而封闭第一密封部541e与第三密封部543e之间的间隙G12。在第七变形例至第十一变形例中,同样地,密封部件54a、54b、54c、54d、54e贴附到筒部11并且结合到被覆电线W1的端部W1a,如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因此,如上述实施例一样,能够在可靠地提供对与铝芯线W11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制造的难度。另外,能够充分且可靠地获得电导通性,并且还能够成功地抑制筒部11的恢复,如上述实施例一样。此外,其中第三密封部543c、543d、543e形成为与第三区域11a-3中的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的第九变形例至第十一变形例具有以下额外的优势效果。根据第九变形例至第十一变形例,还能够使第三密封部543c、543d、543e的量最小化。因此,在进一步抑制密封部件54c、54d、54e对压接的阻碍的同时,进行筒部11的各个部分的密封,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接着,下文将描述在平面图中为圆形并且设置在筒部11的内表面11a上的凹部114的三个变形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第十二变形例至第十四变形例。图22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二变形例,图23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三变形例,并且图24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四变形例。根据图22所示的第十二变形例的凹部614a形成为平面图中的长圆形的形状。根据图23所示的第十三变形例的凹部614b形成为平面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图24所示的第十四变形例的凹部614c形成为平面图中的六边形形状。上述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的凹部114的其它变形例可以包括例如形成为平面图中的三角形形状或其它多边形形状的凹部。与传统的采用为例如锯齿的在交叉方向D12上延伸的直线状的槽相比,这些变形例中的任一者高度地抵抗在内表面11a的面内方向上扩张的力。接着,下文将描述密封部件14的四个变形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第十五变形例至第十八变形例。图25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五变形例,并且图26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六变形例。图27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七变形例,并且图28示出了针对图1-10所示的实施例的第十八变形例。在根据图25所示的第十五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a中,第一密封部741a是在第一区域11a-1中在轴向D11上以条状形状延伸的部分。第二密封部742a是在第二区域11a-2中在交叉方向D12上以条状形状延伸的部分。第三密封部743a是在第三区域11a-3中在交叉方向D12上以条状形状延伸的部分。第二密封部742a和第三密封部743a两者均从第一密封部741a分割开。具体地,第二密封部742a和第三密封部743a分别以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图2所示的路径11a-4的间隙G71a与第一密封部741a分割开。第一密封部741a、第二密封部742a和第三密封部743a贴附到筒部11从而与槽116重叠。在根据第十五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a中,在压接期间,第一密封部741a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轴向D11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一密封部741a连接到第二密封部742a和第三密封部743a两者,从而封闭第一密封部741a与第二密封部742a之间以及第一密封部741a与第三密封部743a之间的间隙G71a。根据图26所示的第十六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b是图25所示的第十五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a的进一步变形的版本。即,在根据第十六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b中,第二密封部742b从第一密封部741b分割开,而第三密封部743b连接到第一密封部741b。另外,在第十六变形例中,第二密封部742b以在轴向D11上横贯上述路径11a-4的间隙G71b从第一密封部741b分割开。在根据第十六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b中,在压接期间,第二密封部742b在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交叉方向D12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二密封部742b连接到第一密封部741b,从而封闭两者之间的间隙G71b。根据图27所示的第十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c也是图25所示的第十五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a的进一步变形的版本。即,在根据第十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c中,第二密封部742c从第一密封部741c分割开,而第三密封部743c连接到第一密封部741c。另外,在该第十七变形例中,第二密封部742c以在交叉方向D12上横贯上述路径11a-4的间隙G71c从第一密封部741c分割开。在根据第十七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c中,在压接期间,第一密封部741c在轴向D11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一密封部741c连接到第二密封部742c,从而封闭第一密封部741c与第二密封部742c之间的间隙G71c。根据图28所示的第十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d也是图25所示的第十五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a的进一步变形的版本。即,在根据第十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d中,第三密封部743d从第一密封部741d分割开,而第二密封部742d连接到第一密封部741d。另外,在该第十八变形例中,第三密封部743d以在轴向D11上横贯上述路径11a-4的间隙G71d从第一密封部741d分割开。在根据第十八变形例的密封部件74d中,在压接期间,第三密封部743d在交叉方向D12上伸长。由于该伸长,第三密封部743d连接到第一密封部741d,从而封闭第三密封部743d与第一密封部741d之间的间隙G71d。与第十五变形例至第十八变形例相比,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141形成为与槽116相对应的宽度和形状,并且因此减少了第一密封部141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的难度,如上所述。另一方面,这些第十五变形例至第十八变形例在被压接到被覆电线W1时,如图5的示例所示,还能够提供充分的电导通性,并且能够成功地抑制筒部31的恢复,如上述实施例一样。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仅例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即,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具有这样的变形的实例只要包括本发明的构造,则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上述实施例和各种变形例示例性地示出了设置有凸部的筒部,通过从外表面侧施压而形成该凸部。然而,筒部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省略该凸部。然而,如上所述,通过设置该凸部,铝芯线的股线能够分离并且散开,从而能够增加与筒部接触的股线的数量。此外,作为端子部的一个实例,上述实施例和各种变形例示例性地示出设置有端子部12的压接端子为四角筒状的阴端子。然而,端子部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并且可以涉及其它连接形态。

权利要求:1.一种压接端子,包括:筒部,该筒部被构造为包覆且压接到具有铝芯线的被覆电线的端部,所述铝芯线在该端部处露出;以及端子部,该端子部被构造为连接到连接对象,其中,所述筒部和所述端子部布置在预定的轴向上,其中,所述筒部包括:底板,该底板在所述轴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端部被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内筒片和外筒片,在所述底板的平面图中,所述内筒片和所述外筒片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两侧从所述底板延伸,其中,所述筒部被构造为在压接期间在所述内筒片布置在内侧的状态下包覆所述端部,其中,所述筒部的内表面设置有槽以及分散布置的多个凹部,其中,在所述轴向上纵贯所述外筒片的第一区域、在靠近所述端子部的位置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的第二区域以及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横贯所述内表面从而与所述端部的被覆部交叉的第三区域之中,所述槽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延伸,其中,所述压接端子包括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由粘性凝胶形成,并且被构造为贴附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上,以在压接之后密封所述内筒片与所述外筒片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筒部的在所述端子部侧的开口以及所述被覆部与所述筒部之间的空间,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形成为条状形状,该条状形状具有使得所述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在压接后从所述开口推出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槽还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中,从而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三区域的部分形成为与所述槽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比所述密封部件的待贴附至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部分窄的宽度。

百度查询: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