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摄像装置_富士胶片株式会社_201680047390.5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6-05-11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公开(公告)号:CN107924107B

主分类号:G03B9/02(20060101)

分类号:G03B9/02(20060101);G02B5/00(20060101);G03B9/06(20060101);G03B19/07(20060101);H04N5/225(20060101);H04N5/238(20060101);H04N5/369(20060101)

优先权:["20150819 JP 2015-161766"]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09.18#授权;2018.05.11#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4.17#公开

摘要:一种摄像装置,具备:成像光学系统,其将具有彼此不同的成像特性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及图像传感器,其具备由以二维状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多个像素,且分别光瞳分割经由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由像素选择性地受光,其中,调整经由各光学系统入射于图像传感器的光的光量,且防止干扰。具备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的光量的光圈200。光圈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环状的遮光部,且在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中使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

主权项: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成像光学系统,其将具有彼此不同的成像特性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图像传感器,其具备由以二维状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多个像素,且分别光瞳分割经由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由所述像素选择性地受光;图像信号获取部,其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经由所述第1光学系统获得的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经由所述第2光学系统获得的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及光圈,其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环状的遮光部,且使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处的所述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

全文数据:摄像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将彼此成像特性不同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的镜头装置、及分别光瞳分割经由该镜头装置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由各像素选择性的受光的图像传感器,而同时拍摄彼此成像特性不同的2张图像的摄像装置。背景技术[0002]已知有使用将彼此成像特性不同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的镜头装置、及分别光瞳分割经由该镜头装置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由各像素选择性地受光的图像传感器,而同时拍摄彼此成像特性不同的2张图像的摄像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该摄像装置,例如通过由广角光学系统来构成第1光学系统,由长焦光学系统来构成第2光学系统,由此能够同时拍摄广角图像及长焦图像。[0003]以往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9456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0007]然而,以往的摄像装置在镜头装置中不具备光圈,因此存在无法调整光量这一问题。[0008]并且,摄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为将来自各光学系统的光由各像素来选择性地受光的结构。然而,在各像素中,难以完全分离来自各光学系统的光而选择性地受光,从而存在产生干扰这一问题。在此,干扰是指来自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混杂在一起而由各像素受光。存在因产生干扰而拍摄到与其他光学系统的图像略微重叠的图像这一问题参考图34。[0009]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经由各光学系统入射于图像传感器的光的光量,且能够防止干扰的摄像装置。[0010]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0011]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如下。[0012]1一种摄像装置,具备:成像光学系统,其将具有彼此不同的成像特性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图像传感器,其具备由以二维状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多个像素,且分别光瞳分割经由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由像素选择性地受光;图像信号获取部,其从图像传感器获取通过第1光学系统获得的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通过第2光学系统获得的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及光圈,其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环状的遮光部,且使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中的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0013]根据本方式,能够由光圈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光圈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环状的遮光部,且在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中使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如此在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中使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由此能够提高由图像传感器的各像素受光的光的分离性,因此能够防止干扰。即,根据本方式的光圈,除了调整光量这一原有的功能以外,还能够实现防止干扰这一功能。[0014]2根据上述⑴的摄像装置,其中,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彼此焦距不同。[0015]根据本方式,通过由彼此焦距不同的光学系统来构成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能够同时拍摄彼此焦距不同的2张图像。[0016]3根据上述(1的摄像装置,其中,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彼此对焦距离不同。[0017]根据本方式,通过由彼此对焦距离不同的光学系统来构成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能够同时拍摄彼此对焦距离不同的2张图像。另外,对焦距离是指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至与该图像传感器存在对焦关系的被摄体的距离。[0018]4根据上述(1的摄像装置,其中,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彼此透射波长特性不同。[0019]根据本方式,通过彼此透射波长特性不同的光学系统来构成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从而能够同时拍摄彼此透射波长特性不同的2张图像。[0020]⑸根据上述1至⑷中的任一个摄像装置,其中,光圈由液晶元件构成。[0021]根据本方式,通过光圈由液晶元件构成,能够简单地实现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环状的遮光部的光圈。[0022]⑹根据上述⑴至⑷中的任一个摄像装置,其中,光圈具备:多个支点,其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多片光圈叶片,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遮光部;及光圈叶片驱动部,其使光圈叶片同步摆动,通过光圈叶片驱动部使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0023]根据本方式,光圈构成为具备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支点、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遮光部的多片光圈叶片、使光圈叶片同步摆动的光圈叶片驱动部。光圈通过光圈叶片驱动部使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同时缩放,因此能够同时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0024]7根据上述⑴至⑷中的任一个摄像装置,其中,光圈构成为在同轴上配置具备内径缩放的环状的第1遮光部的第1光圈及具备外径缩放的环状的第2遮光部的第2光圈,由第1光圈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由第2光圈调整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0025]根据本方式,光圈构成为在同轴上配置具备内径缩放的环状的第1遮光部的第1光圈及具备外径缩放的环状的第2遮光部的第2光圈。在该情况下,第1遮光部及第2遮光部组合而构成1个遮光部。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由第1光圈调整其光量,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由第2光圈调整其光量。[0026]8根据上述⑺的摄像装置,其中,第1光圈具备:多个第1支点,其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多片第1光圈叶片,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第1遮光部;及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其使第1光圈叶片同步摆动,通过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使第1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第1遮光部的内径缩放。[0027]根据本方式,第1光圈构成为具备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支点、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第1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第1遮光部的多片第1光圈叶片及使第1光圈叶片同步摆动的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第1光圈通过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使第1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第1遮光部的内径缩放。[0028]⑼根据上述⑺或⑻的摄像装置,其中,第2光圈具备:多个第2支点,其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多片第2光圈叶片,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第2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第2遮光部;及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其使第2光圈叶片同步摆动,通过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使第2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第2遮光部的外径缩放。[0029]根据本方式,第2光圈构成为具备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支点、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该第2支点且重叠配置构成第2遮光部的多片第2光圈叶片及使第2光圈叶片同步摆动的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第2光圈通过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使第2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第2遮光部的外径缩放。[0030]10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个摄像装置,其还具备图像信号处理部,该图像信号处理部进行获取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而从第1图像去除由第2光学系统施加的干扰影响的处理及从第2图像去除由第1光学系统施加的千扰影响的处理。[0031]根据本方式,具备进行获取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而从第1图像去除由第2光学系统施加的干扰影响的处理及从第2图像去除由第1光学系统施加的干扰影响的处理的图像信号处理部。由此,能够去除光圈中也无法完全消除的干扰影响,从而能够拍摄高质量的图像。[0032]11根据上述(10的摄像装置,其中,图像信号处理部根据通过光圈调整的光量变更图像处理参数。[0033]根据本方式,当在图像信号处理部中进行图像处理时,根据由光圈调整的光量来变更图像处理参数。在图像传感器的各像素中受光的光越缩小光圈越能够提高分离性。即,来自各光学系统的光混杂在一起而受光的比例即干扰比率根据光圈调整的光量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根据由光圈调整的光量改变图像处理参数,能够进行适当的图像信号处理,并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0034]发明效果[0035]根据本发明,能够调整经由各光学系统入射于图像传感器的光的光量,且能够防止干扰。附图说明[0036]图1是摄像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框图。[0037]图2是镜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038]图3是光圈的分解立体图。[0039]图4是构成光圈的光圈叶片的主视图。[0040]图5是表示光圈叶片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0041]图6是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042]图7是图像传感器的概略结构图。[0043]图8是分别光瞳分割经由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在各像素中选择性地受光的结构的示意图。[0044]图9是表示相邻的第1像素及第2像素的入射角灵敏度特性的图。[0045]图10是说明基于光圈的干扰防止效果的图。[0046]图11是表示由液晶元件构成的光圈的一例的主视图。[0047]图12是由液晶元件构成的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048]图13是表示摄像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框图。[0049]图14是镜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050]图15是表示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0051]图16是表示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0052]图17是镜头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图。[0053]图18是表示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0054]图19是表示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0055]图20是第1光圈的分解立体图。[0056]图21是表示第1光圈叶片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0057]图22是第1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058]图23是第2光圈的分解立体图。[0059]图24是构成第2光圈的第2光圈叶片的主视图。[0060]图25是表示第2光圈叶片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0061]图26是第2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062]图27是表示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1光圈的一例的主视图。[0063]图28是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1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064]图29是表示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2光圈的一例的主视图。[0065]图30是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2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066]图31是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能够沿光轴移动的方式构成的镜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067]图32是由第1光学系统驱动部驱动的第1光学系统的动作说明图。[0068]图33是由第2光学系统驱动部驱动的第2光学系统的动作说明图。[0069]图34是表示已产生干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0070]图35是用于说明干扰的机理的示意图。[0071]图36是表示由真实的第1图像1«1、真实的第2图像Itl、输出第1图像Iw2、输出第2图像It2、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关系的图。[0072]图37是表示对图36所示的矩阵式适用“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反矩阵M4而获得的矩阵式的图。[0073]图38是表示简化表示图37的矩阵式的矩阵式的图。[0074]图39是表示构成图38所示的“W1”的要素wl_l1〜wl_mn的图。[0075]图40是表示根据图38所示的矩阵式导出的的计算式的图。[0076]图41是表示根据图38所示的矩阵式导出的的计算式的图。[0077]图42是表示进行了千扰减少处理时获得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78]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79]-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结构][0080]图1是表示摄像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框图。[0081]摄像装置10构成为主要具备镜头装置100、图像传感器300、透镜驱动控制部401、图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402、模拟信号处理部4〇3、数字信号处理部404、显示部405、内部存储器406、介质接口407、系统控制部408及操作部409。[0082]《镜头装置》[0083]图2是镜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084]镜头装置100构成为具备成像光学系统110及光圈200。[0085]〈成像光学系统〉[0086]成像光学系统110将具有彼此不同的成像特性的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第1光学系统120由具有第1成像特性的圆形状的透镜构成,且配置于中央。第2光学系统130由具有第2成像特性的圆环形状的透镜构成,且以中心与第1光学系统120相同的方式配置于第1光学系统120的外周。因此,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具有通用的光轴L。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配置于未图示的透镜镜筒内。[0087]本实施方式的成像光学系统110中,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由彼此对焦距离不同的光学系统构成。具体而言,第1光学系统120由对焦距离短于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学系统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像光学系统110中,由第1光学系统120拍摄对焦于近距离的被摄体的图像,由第2光学系统130拍摄对焦于远距离的被摄体的图像。[0088]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以1片透镜来表示,但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分别能够组合多片透镜而构成。[0089]〈光圈〉[0090]光圈200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的光量。[0091]〔光圈的结构)[0092]图3是光圈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构成光圈的光圈叶片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光圈叶片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0093]如图3所示,光圈200构成为主要具备多片光圈叶片20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多片光圈叶片202的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使多片光圈叶片202同步摆动的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及使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动作的致动器未图示)。[0094]光圈叶片202均为相同的形状。如图4所示,光圈叶片202作为整体具有圆弧形状,且在一端具备第1叶片部202A,在另一端具备第2叶片部202B。如后述,第1叶片部202A具有使遮光部208的内径缩放的功能,第2叶片部202B具有使遮光部208的外径缩放的功能。[0095]如图5所示,各光圈叶片202配置成在同一圆周上具有恒定的间隔,且以相邻的光圈叶片202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如此配置的光圈叶片202作为整体形成圆环状的遮光部208。另外,图5表示释放了光圈200的状态即最开放光圈200的状态。在该情况下,遮光部208的外径成为最小,内径成为最大。[0096]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配置于与遮光部208同轴上。如图3所示,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构成为具备内框204A、外框204B、3根支承臂204C及轴承204D。内框204A及外框204B均由圆环状的框体构成,且以同心状配置。3根支承臂204C以放射状配置,且彼此连结内框204A及外框204B。轴承204D设置于内框204A,且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配置。轴承204D构成支点。[0097]光圈200保持于构成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的外框204B,且配置于未图示的透镜镜筒内。[0098]各光圈叶片202中具备能够嵌入于轴承204D的摆动轴202C。摆动轴202C配置于第1叶片部202A及第2叶片部202B之间。各光圈叶片202通过摆动轴202C嵌入于轴承204D,而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0099]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配置于与遮光部208同轴上。如图3所示,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由圆环状的板材构成,且在内周部具备圆环状的嵌合部206A。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通过嵌合部206A嵌合于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的内周部,而配置于与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及遮光部208同轴上,且能够沿周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承。[0100]在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中具备多个凸轮销206B。凸轮销206B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0101]在各光圈叶片202中具备凸轮槽202D。在各凸轮槽202D中嵌入凸轮销206B。若通过各凸轮槽202D中嵌入凸轮销206B,且使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摆动,则与该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的动作联动而光圈叶片202摆动。[0102]凸轮槽202D、凸轮销206B及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构成用于使光圈叶片202同步摆动的光圈叶片驱动部。[0103]未图示的致动器例如由马达构成,且使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沿周向摆动。致动器例如与预先设定的光圈值对应而阶段性地使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摆动。由此,遮光部208的内径及外径根据光圈值而缩放。[0104]〔光圈的动作〕[0105]图6是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106]若使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摆动,则因凸轮销206B及凸轮槽202D的作用而所有的光圈叶片202以构成支点的轴承204D为中心同步摆动。[0107]在此,若从图5所示的开放状态使光圈叶片202摆动,则如图6所示,各光圈叶片202的第1叶片部202A向内径方向伸出。同时各光圈叶片202的第2叶片部202B向外径方向伸出。其结果,遮光部208的内径缩小,且外径放大。[0108]如此,光圈200中,若使光圈叶片202摆动,则遮光部208的内径及外径缩放。此时,遮光部208与外径的放大联动而内径缩小,且与外径的缩小联动而内径放大。由此,关于遮光部208的内侧区域,通过缩小光圈200,从外侧朝向内侧而遮光区域扩展,关于外侧区域,从内侧朝向外侧而遮光区域扩展而遮光。[0109]以以上方式构成的光圈200中,遮光部208以遮挡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光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在光圈释放状态下,遮光部208以遮挡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光的方式配置。由此,若缩小光圈200,则第1光学系统120中,光束从外侧朝向内侧集中,第2光学系统130中,光束从内侧朝向外侧集中。[0110]《图像传感器》[0111]图像传感器300由所谓的定向传感器构成,且分别光瞳分割经由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入射的光束而由二维排列的各像素选择性地受光,并转换为电信号。[0112]图7是图像传感器的概略结构图。[0113]图像传感器300具备由以二维状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多个像素,且分别光瞳分割经由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入射的光束而由各像素选择性地受光。因此,在构成图像传感器300的像素中,存在选择性地受光通过了第1光学系统120的光的第1像素310A及选择性地受光通过了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的第2像素310B。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交替配置。[0114]图8是分别光瞳分割经由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各像素选择性地受光的结构的示意图。[0115]图像传感器300按每一像素具备微透镜312及遮光掩模314。[0116]微透镜312与光电转换元件对应地配置。微透镜312将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瞳像成像于光电转换元件。[0117]遮光掩模314配置于微透镜312与光电转换元件之间。遮光掩模314遮挡通过了微透镜312的一部分光。第1像素310A的遮光掩模314具有圆环形状,且遮挡通过了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并且,第2像素310B的遮光掩模314具有圆形状,且遮挡通过了第1光学系统120的光。[0118]以以上方式构成的图像传感器300构成为各像素根据光的入射角而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即,构成为各像素具有角度方向性。而且,第1像素310A选择性地受光通过了第1光学系统120的光,第2像素310B选择性地受光通过了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因此,通过获取第1像素310A的图像信号,能够获取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获得的图像的图像信号,通过获取第2像素310B的图像信号,能够获取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获得的图像的图像信号。[0119]另外,当获取彩色图像时,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中具备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以规定的排列配置。例如,包括红R、绿G、蓝⑻这3种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以拜耳排列配置。由此,能够获取彩色图像。[0120]《透镜驱动控制部》[0121]透镜驱动控制部401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408的指令,控制镜头装置100的驱动。SP,控制光圈200的开闭。[0122]《图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0123]图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402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408的指令,控制图像传感器300的驱动。即,控制来自图像传感器300的图像信号的读出。[0124]《模拟信号处理部》[0125]模拟信号处理部403读入从图像传感器300输出的每一像素的模拟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0126]《数字信号处理部》[0127]数字信号处理部404读入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每一像素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此时,数字信号处理部404根据图像传感器300的第丨像素310A的图像信号生成第1图像数据,根据第2像素310B的图像信号生成第2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为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拍摄的第1图像的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为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拍摄的第2图像的图像数据。[0128]《显示部》[0129]显示部405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显示已拍摄的图像及拍摄中的图像所谓的实时取景图像)。并且,显示部405根据需要作为GUI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而发挥功能。[0130]《内部存储器》、[0131]内部存储器406例如由RA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构成,作为工作存储器发挥功能。[0132]《介质接口》一[0133]介质接口407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40S的指令,对存储卡等外部存储器410进行数据的读写。[0134]《系统控制部》[0135]系统控制部408集中控制摄像装置整体的动作。系统控制部408例如由具备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R0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及RAM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执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以控制整个摄像装置10。控制所需的程序及各种数据存储于ROM。[0136]《操作部》[0137]操作部409构成为具备电源按钮、快门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及其驱动电路。操作部409的操作信息输入至系统控制部408。系统控制部408根据来自操作部4〇9的操作信息,控制各部。[0138]摄像装置10以以上方式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中,图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402、模拟信号处理部403及系统控制部408协同而构成图像信号获取部。即,图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402、模拟信号处理部403及系统控制部408协同而从图像传感器3〇0获取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获得的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获得的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所获取的第1图像信号及第2图像信号存储于内部存储器406。[0139][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作用][0140]《摄像动作》[0141]用于记录图像的拍摄根据来自操作部409的命令执行。在此,设成以快门按钮的全按来命令摄像执行。[0142]若全按快门按钮,则首先实施测光处理。系统控制部408根据从图像传感器300获得的图像信号,求出EV值曝光值exposurevalue,以确定曝光。即,确定拍摄时的光圈值及快门速度。[0143]若确定曝光,则实施图像的记录处理。系统控制部408通过透镜驱动控制部401控制光圈200,并设定为己确定的光圈值。然后,以己确定的快门速度来使图像传感器300曝光,并拍摄记录用的图像。[0144]通过拍摄得到的每一像素的图像信号从图像传感器300输出至模拟信号处理部4〇3。模拟信号处理部403读入从图像传感器300输出的每一像素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0145]从模拟信号处理部403输出的每一像素的图像信号读入于内部存储器406,然后,传送至数字信号处理部404。数字信号处理部404对所得到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第1图像数据及第2图像数据。即,根据图像传感器300的第1像素310A的图像信号生成第1图像的图像数据即第1图像数据,根据第2像素310B的图像信号生成第2图像的图像数据即第2图像数据。所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及第2图像数据经由介质接口407记录于外部存储器410。[0146]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能够以1次拍摄来获取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2个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中,第1图像为对焦于更近的被摄体的图像,第2图像为对焦于更远的被摄体的图像。[0147]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镜头装置100中具备光圈200,因此能够容易拍摄适当曝光的图像。[0148]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光圈200遮光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瞳区域的边界,且在缩小时,以放大该光瞳区域的边界的方式,放大遮光区域而缩小,因此也能够防止干扰。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调整光量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干扰。以下,对该点进一步详细说明。[0149]《基于光圈的干扰防止效果》[0150]如本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100,通过遮光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瞳区域的边界,能够提高由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受光的光的分离性,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干扰。[0151]图9是表示相邻的第1像素及第2像素的入射角灵敏度特性的图。[0152]如上所述,构成图像传感器300的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根据入射角具有不同的灵敏度。[0153]在图9中,横轴表示光的入射角,纵轴表示构成像素的光电转换元件的灵敏度。入射角将垂直入射于像素的光设为0°。[0154]在图9中,符号S1为第1像素310A的入射角灵敏度特性的曲线。并且,符号S2为第2像素310B的入射角灵敏度特性的曲线。在该情况下,彼此的曲线重合的入射角的区域Z中产生干扰。[0155]图10是说明基于光圈的干扰防止效果的图。[0156]图10㈧表示没有光圈时的各像素的受光状态。在此,将经由第1光学系统120入射于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的光束设为Lxl且以右斜线来表示,将经由第2光学系统130入射于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的光束设为Lx2且以左斜线来表示。在该情况下,在两者交叉的入射角的区域Sx中产生干扰。[0157]图10⑻表示存在光圈时的各像素的受光状态。通过在第1光学系统120及第2光学系统130的光瞳区域的边界设置光圈而遮光该区域,能够遮挡产生干扰的入射角的光。[0158]图10C表示光圈从图10⑻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缩小时即进一步放大了遮光区域时的各像素的受光状态。如该图所示,通过放大遮光区域,能够进一步遮挡产生千扰的入射角的光。即,越缩小光圈,越能够提高光的分离性,从而更有效地防止干扰。[0159]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通过具备光圈200,除了能够任意调整光量以外,还能够防止千扰。[0160][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0161]《光圈的变形例》[0162]光圈也能够由液晶元件构成。[0163]图11是表示由液晶元件构成的光圈的一例的主视图。[0164]光圈220由STN液晶(STN:超扭曲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DSTN液晶DSTN:双层超扭曲向列(DualscanSuperTwistedNematic及TFT液晶(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等液晶元件构成。[0165]光圈220具有圆板状的外形,且保持于其外周部而配置于未图示的透镜镜筒内。[0166]光圈220在中央部分以圆形状具备中央透光区域222,且在外周部分具备圆环状的外周透光区域224。而且,在其中央透光区域222及外周透光区域224之间具备圆环状的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0167]中央透光区域222及外周透光区域224具有透光性,是始终能够透射光的区域。[0168]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为能够任意切换透光状态及遮光状态的区域,构成能够缩放内径及外径的遮光部。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将多个环状区域226A〜226G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各环状区域226A〜226G以可单独切换透光状态及遮光状态的方式构成。[0169]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的各环状区域226A〜226G由液晶驱动器228分别独立控制,而设定为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0170]以以上方式构成的光圈220通过单独控制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的各环状区域226A〜226G的状态,遮光部即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的内径及外径缩放,开口量得以调整。[0171]图12是由液晶元件构成的光圈的动作说明图。该图A表示将光圈缩小一级的状态,该图⑻表示将光圈缩小为最小的状态。[0172]如图12A所示,当将光圈缩小一级时,将位于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的中央的环状区域22OT设为遮光状态,将其他环状区域226A〜226C、226E〜226G设为透光状态。[0173]如图I2⑻所示,当将光圈缩小为最小时,将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的所有环状区域226A〜226G设为遮光状态。[0174]如此,当缩小光圈220时,以中央的环状区域226D为基准,切换各环状区域226A〜226G的透光遮光状态。由此,关于通过中央透光区域222的光束,从外侧朝向内侧遮光区域放大而被遮光,关于通过外周透光区域224的光束,从内侧朝向外侧遮光区域放大而被遮光。[0175]《光圈的另一变形例》[017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成通过致动器使光圈动作的结构,但也能够设成手动动作的结构。例如,也能够设成在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中设置操纵杆而手动摆动该操纵杆的结构。[0177]并且,关于光圈叶片支承部件,可以由透明的原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减少基于支承部件的遮光的影响。[0178]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成在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侧设置凸轮销,在光圈叶片侧设置凸轮槽的结构,但也能够设成在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侧设置凸轮槽,在光圈叶片侧设置凸轮销的结构。[0179]—第2实施方式-图I3是表示摄像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框图。[0180]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A中,镜头装置100A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不同。因此,在此仅对镜头装置100A进行说明。[0181][镜头装置的结构][0182]图14是镜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183]镜头装置100A中,构成成像光学系统110A的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由彼此焦距不同的光学系统构成。成像光学系统110A构成为具备彼此焦距不同的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和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中共用的通用透镜140。镜头装置100A构成为具备该成像光学系统110A及光圈200。[0184]《第1光学系统》[0185]第1光学系统120A将多片透镜组合而构成。构成第1光学系统120A的广角用透镜组由第1广角用透镜120Aa、第2广角用透镜120Ab、第3广角用透镜120A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Ad构成。第1广角用透镜120Aa、第2广角用透镜120Ab、第3广角用透镜120A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Ad从被摄体侧以第1广角用透镜120Aa、第2广角用透镜120Ab、第3广角用透镜120A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Ad的顺序配置,且分别沿光轴L配置。[0186]图15是表示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如该图所示,入射到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依次通过第1广角用透镜120Aa、第2广角用透镜120Ab、第3广角用透镜120A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Ad,而入射于通用透镜140。[0187]《第2光学系统》[0188]第2光学系统130A与第1光学系统120A以同心状配置。因此,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轴与第1光学系统120A通用。[0189]第2光学系统130A由所谓的反射长焦式光学系统构成,将圆环状的透镜及圆环状的反射镜组合而构成。构成第2光学系统130A的长焦用透镜组由第1长焦用透镜130Aa、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Ab及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构成。第1长焦用透镜130Aa、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Ab及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从被摄体侧沿向图像传感器300的光线轨迹以第1长焦用透镜130Aa、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Ab及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的顺序配置,且分别沿光轴L配置。[0190]图16是表示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如该图所示,入射到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透射第1长焦用透镜130Aa,在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Ab中反射,进而在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中反射,而入射于通用透镜140。[0191]《通用透镜》[0192]通用透镜140为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中共用的透镜,固定配置于光轴L上的恒定位置。通用透镜140调整向图像传感器300的光的入射角度。通过了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分别经由通用透镜140入射于图像传感器300。[0193]《光圈》[0194]光圈20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圈200的结构相同。即,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遮光部208,使该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0195]光圈200配置于构成第1光学系统120A的第2广角用透镜120Ab与第3广角用透镜120Ac之间,且用遮光部208遮挡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光。右缩小光圈200,则使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瞳区域的边界扩展而遮光区域放大,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缩小。[0196]另外,该光圈200能够由液晶元件构成。[0197][镜头装置的作用][0198]根据以以上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l〇〇A,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由不同焦距的光学系统构成,因此能够同时拍摄不同焦距的图像。尤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100A,第1光学系统120A由焦距较短的广角光学系统构成,第2光学系统130A由焦距较长的长焦光学系统构成,因此能够一次拍摄广角图像及长焦图像。[0199][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0200]《镜头装置的变形例》[0201]〈镜头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0202]图17是镜头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图。并且,图18是表示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图19是表示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线轨迹的图。[0203]如图17所示,本例的镜头装置100A按每一光学系统具备光圈。第1光学系统120A中具备第1光圈250,第2光学系统130A中具备第2光圈260。如图18所示,第1光圈250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的光量。如图19所示,第2光圈260调整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以下,对各光圈的结构进行说明。[0204]〔第1光圈〕[0205]第1光圈250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的光量。第1光圈250配置于光轴L上,且配置于构成第1光学系统120A的第2广角用透镜120Ab与第3广角用透镜120Ac之间。[0206]图20是第1光圈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1是表示第1光圈叶片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0207]第1光圈250构成为主要具备多片第1光圈叶片25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多片第1光圈叶片252的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54、使多片第1光圈叶片252同步摆动的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及使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动作的第1致动器未图示)。[0208]多片第1光圈叶片252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各第1光圈叶片252配置成在同一圆周上具有恒定的间隔,且以相邻的第1光圈叶片252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如图21所示,如此配置的第1光圈叶片252作为整体形成圆环状的第1遮光部258。另外,图21表示释放了第1光圈250的状态即最开放第1光圈250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圆环状的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成为最大。[0209]如图20所示,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54由圆环状的板材构成。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54配置于与圆环状的第1遮光部258同轴上。在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54中具备多个轴承孔254A。轴承孔254A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轴承孔254A构成第1支点。[0210]在各第丨光圈叶片252中具备能够嵌合于轴承孔254A的第1摆动轴252A。各第1光圈叶片252通过第1摆动轴252A嵌入于轴承孔254A,而相对于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¾以摆动自如方式被支承。[0211]如图20所示,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由圆环状的板材构成。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配置于与第1遮光部258同轴上,且被支承于未图示的支承部件,并且以沿周向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第1光圈叶片252以被该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G与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54之间夹持的状态配置。[0212]在第i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中具备多个第丨凸轮槽256A。多个第丨凸轮槽256A均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0213]在各第1光圈叶片252中具备第1凸轮销252B。各第1凸轮销252B嵌入于第1凸轮槽256A。通过第1凸轮销252B嵌入于第1凸轮槽256A,若使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摆动,则与该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的动作联动而第1光圈叶片252摆动。[0214]第1凸轮销25邪、第1凸轮槽256A及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构成用于使第丨光圈叶片252同步摆动的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0215]未图示的第1致动器例如由马达构成,使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沿周向摆动。第1致动器例如与预先设定的光圈值对应而阶段性地使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摆动。由此,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根据光圈值而缩放。[0216]第1光圈250以以上方式构成。[0217]图22是第1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218]若使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摆动,则因第1凸轮槽256A及第1凸轮销252B的作用而所有的第1光圈叶片252以第1支点即轴承孔254A为中心同步摆动。其结果,由第1光圈叶片252构成的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缩放。[0219]如上述,第1光圈250配置于第2广角用透镜120Ab与第3广角用透镜120Ac之间。如图18所示,入射到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通过第1光圈250的内侧而入射于图像传感器300。更具体而言,入射到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通过由第1光圈叶片252构成的第1遮光部258的内侧而入射于图像传感器300。关于第1光圈250,若使第1光圈叶片252摆动,则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缩放,因此通过使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缩放,能够调整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的光量。[0220]〔第2光圈〕[0221]第2光圈260调整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第2光圈260配置于光轴L上,且配置于构成第2光学系统130A的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的正后方。[0222]图23是第2光圈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4是构成第2光圈的第2光圈叶片的主视图,图25是表示第2光圈叶片的配置结构的主视图。[0223]如图23所示,第2光圈260构成为主要具备多片第2光圈叶片26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多片第2光圈叶片262的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使多片第2光圈叶片262同步摆动的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及使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动作的第2致动器未图示)。[0224]第2光圈叶片262均为相同的形状,如图24所示,具有圆弧状的外形。如图25所示,各第2光圈叶片262配置成在同一圆周上具有恒定的间隔,且以相邻的第2光圈叶片262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如此配置的第2光圈叶片262作为整体形成圆环状的第2遮光部268。另外,图25表示释放了第2光圈260的状态即最开放第2光圈260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成为最小。[0225]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配置于与第2遮光部2明同轴上。如图23所示,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构成为具备内框264A、外框2MB、3根支承臂26妨及轴承264D。内框2MA及外框264B均由圆环状的框体构成,且以同心状配置。3根支承臂2646以放射状配置,且彼此连结内框264A及外框264B。轴承264D设置于内框%4A,且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配置。轴承264D构成第2支点。[0226]在各第2光圈叶片262的基端部具备能够嵌入于轴承264D的第2摆动轴62A。各第2光圈叶片262通过第2摆动轴62A嵌入于轴承264D,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0227]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配置于与第2遮光部268同轴上。如图23所示,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由圆环状的板材构成,在内周部具备圆环状的嵌合部266A。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通过嵌合部266A嵌合于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的内周部,配置于与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及第2遮光部268同轴上,且以沿周向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0228]在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中具备多个第2凸轮销266B。第2凸轮销266B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0229]在各第2光圈叶片262中具备第2凸轮槽262B。在各第2凸轮槽262B中嵌入第2凸轮销266B。通过在各第2凸轮槽262B中嵌入第2凸轮销266B,若使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摆动,则与该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的动作联动而第2光圈叶片262摆动。[0230]第2凸轮槽262B、第2凸轮销266B及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构成用于使第2光圈叶片262同步摆动的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0231]未图示的第2致动器例如由马达构成,且使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沿周向摆动。第2致动器例如与预先设定的光圈值对应而阶段性地使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摆动。由此,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根据光圈值而缩放。[0232]图26是第2光圈的动作说明图。[0233]若使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摆动,则因第2凸轮销266B及第2凸轮槽262B的作用而所有的第2光圈叶片262以构成第2支点的轴承264D为中心同步摆动。其结果,由第2光圈叶片262构成的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缩放。[0234]如上述,第2光圈260配置于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的正后方。如图19所示,入射到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通过第2光圈260的外侧而入射于图像传感器300。更具体而言,通过由第2光圈叶片262构成的第2遮光部268的外侧而入射于图像传感器300。关于第2光圈260,若使第2光圈叶片262摆动,则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缩放,因此通过使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缩放,能够调整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0235]〈镜头装置的变形例1的作用〉[0236]根据以以上方式构成的镜头装置100A,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的光量由第1光圈250调整,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由第2光圈260。[0237]此时,第1光圈250因缩小而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缩小,从而缩小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束。另一方面,第2光圈260因缩小而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放大,从而缩小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的光束。[0238]而且,因第1遮光部258的内径缩小而以放大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方式遮光区域放大。并且,因第2遮光部268的外径放大而以放大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方式遮光区域放大。[0239]如此,在本例的镜头装置100A中,若缩小光圈,则也以放大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方式遮光区域放大。由此,能够提高入射于图像传感器300的光的分离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0240]另外,在本例的镜头装置100A中,第1光圈250的第1遮光部258及第2光圈260的第2遮光部268组合而构成1个遮光部。[0241]《第1光圈及第2光圈的另一例》[0242]适用于上述的镜头装置100A的变形例中的第1光圈250及第2光圈260也能够由液晶元件构成。[0243]〈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1光圈〉[0244]图27是表示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1光圈的一例的主视图。[0245]本例的第1光圈270例如由STN液晶、DSTN液晶及TFT液晶等液晶元件构成。[0246]第1光圈27〇具有圆盘状的外形。第1光圈270在中央部分具备圆形状的透光区域272,且在外周部分具备圆环状的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0247]透光区域272具有透光性,是始终能够透射光的区域。[0248]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为能够任意切换透射光的透光状态及遮挡光的遮光状态的区域。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通过成为遮光状态而构成第1遮光部。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了4将多个环状区域W4A〜274F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各环状区域274A〜274F以能够单独切换透光状态及遮光状态的方式构成。[0249]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W4的各环状区域274A〜274F由液晶驱动器276分别独立控制,而设定为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0250]以以上方式构成的第1光圈270通过单独控制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的各环状区域274A〜274F的状态,开口量得以调整。[0251]图28是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1光圈的动作说明图。该图A表示将光圈缩小一级的状态,该图⑻表示将光圈缩小为最小的状态。[0252]如图28㈧所示,当将光圈缩小一级时,将位于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的最外侧的环状区域274A设为遮光状态,将其他环状区域274B〜274F设为透光状态。[0253]如图28⑻所示,当将光圈缩小为最小时,将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的所有环状区域274A〜274F设为遮光状态。[0254]如此,当缩小第1光圈270时,从外侧依次将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的环状区域274A〜274F设为遮光状态。由此,被遮光的区域朝向内侧扩展。[0255]〈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2光圈〉[0256]图29是表示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2光圈的一例的主视图。[0257]本例的第2光圈280也由STN液晶、DSTN液晶及TFT液晶等液晶元件构成[0258]第2光圈280具有圆盘状的外形。第2光圈280在中央部分以圆形状具备中央透光区域282,且在外周部分具备圆环状的外周透光区域284。而且,在该中央透光区域282及外周透光区域284之间具备圆环状的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0259]中央透光区域282及外周透光区域284具有透光性,是始终能够透射光的区域。[0260]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为能够任意切换透光状态及遮光状态的区域。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通过成为遮光状态而构成第2遮光部。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将多个环状区域286A〜286F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各环状区域286A〜286F以能够单独切换透光状态及遮光状态的方式构成。[0261]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的各环状区域286A〜286F由液晶驱动器288分别独立控制,而设定为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0262]以以上方式构成的第2光圈280通过单独控制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的各环状区域286A〜286F的状态,开口量得以调整。[0263]图30是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第2光圈的动作说明图。该图A表示将光圈缩小一级的状态,该图⑻表示将光圈缩小为最小的状态。[0264]如图30㈧所示,当将光圈缩小一级时,将位于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的最内侧的环状区域286A设为遮光状态,将其他环状区域286B〜286F设为透光状态。[0265]如图30⑻所示,当将光圈缩小为最小时,将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的所有环状区域286A〜286F设为遮光状态。[0266]如此,当缩小第2光圈28〇时,从内侧依次将构成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的环状区域286A〜286F设为遮光状态。由此,被遮光的区域朝向外侧扩展。[0267]〈第1光圈及第2光圈的另一例〉[026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成通过致动器使第1光圈及第2光圈动作的结构,但也能够设成通过手动动作的结构。例如,关于第1光圈,也能够设成在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中设置操纵杆而手动摆动该操纵杆的结构。同样地,关于第2光圈,也能够设成在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中设置操纵杆而手动摆动该操纵杆的结构。[0269]并且,当构成第1光圈的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遮挡通过第2光学系统的光时,或当构成第2光圈的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遮挡通过第1光学系统的光时,优选将这些部件由透明的原材料来构成。由此,能够减少基于支承部件的遮光的影响。[0270]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第1光圈,设成在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侧设置第1凸轮槽,在第1光圈叶片侧设置第1凸轮销的结构,但也能够设成在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侧设置第1凸轮销,在第1光圈叶片侧设置第1凸轮槽的结构。同样地,关于第2光圈,也能够设成在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侧设置第2凸轮槽,在第2光圈叶片侧设置第2凸轮销的结构。[0271]-第3实施方式-镜头装置通过设成以能够沿光轴移动第丨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方构成,从而能够调焦。此时,通过设成以能够分别独立移动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方式构成,能够分别独立地对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进行调焦。[0272][镜头装置的结构][0273]图31是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能够沿光轴移动的方式构成的镜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274]镜头装置100B的基本结构与图17所示的镜头装置100A相同。镜头装置100B中,构成成像光学系统110B的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2光学系统130B由彼此焦距不同的光学系统构成,且每一光学系统具备光圈。即,具备调整第1光学系统120B的光量的第1光圈250及调整第2光学系统130B的光量的第2光圈260。[0275]本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100B还具备使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1光圈250沿光轴L一体移动的第1光学系统驱动部未图示)、及使第2光学系统130B及第2光圈260沿光轴L一体移动的第2光学系统驱动部未图示)。[0276]《第1光学系统》[0277]第1光学系统120B将多片透镜组合而构成。构成第丨光学系统1208的广角用透镜组由第1广角用透镜l2〇Ba、第2广角用透镜120Bb、第3广角用透镜wOB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Bd构成。第1广角用透镜120Ba、第2广角用透镜120Bb、第3广角用透镜120B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〇Bd从被摄体侧以第1广角用透镜12〇Ba、第2广角用透镜12〇Bb、第3广角用透镜12〇B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Bd的顺序配置,且分别沿光轴L配置。入射到第1光学系统120B的光依次通过第1广角用透镜l2〇Ba、第2广角用透镜120Bb、第3广角用透镜120Bc及第4广角用透镜120Bd,而入射于通用透镜140。[0278]《第2光学系统》[0279]第2光学系统l;3〇B与第1光学系统120B以同心状配置。因此,其光轴与第1光学系统120B通用。[0280]第2光学系统130B由所谓的反射长焦式光学系统构成,将圆环状的透镜及圆环状的反射镜组合而构成。构成第2光学系统130B的长焦用透镜组由第1长焦用透镜130Ba、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Bb及第2长焦用反射镜l3〇Bc构成。第1长焦用透镜130Ba、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Bb及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Bc从被摄体侧沿向图像传感器300的光线轨迹以第1长焦用透镜130Ba、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Bb及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Bc的顺序配置,且分别沿光轴l配置。入射到第2光学系统130B的光透射第1长焦用透镜l3〇Ba,在第1长焦用反射镜i3〇Bb中反射,进而在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Bc中反射,而入射于通用透镜140。[0281]《第1光圈》[0282]第1光圈250的结构与以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第1光圈250的结构相同。第1光圈250配置于构成第1光学系统120A的第2广角用透镜120Ab及第3广角用透镜120Ac之间。[0283]《第2光圈》[0284]第2光圈260的结构与以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第2光圈260的结构相同。第2光圈260调整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的光量。第2光圈260配置于光轴L上,且配置于构成第2光学系统130A的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Ac的正后方。[0285]《第1光学系统驱动部》[0286]第1光学系统驱动部使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1光圈250沿光轴L一体移动。[0287]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1光圈250保持于未图示的第1光学系统保持部件。第1光学系统驱动部例如由凸轮机构或进给丝杠机构构成,使第1光学系统保持部件沿光轴L移动。[0288]图32是由第1光学系统驱动部驱动的第1光学系统的动作说明图。[0289]如该图所示,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1光圈250成为一体而在光轴L上前后移动。[0290]《第2光学系统驱动部》[0291]第2光学系统驱动部使第2光学系统130B及第2光圈260沿光轴L一体移动。[0292]第2光学系统130B及第2光圈260保持于未图示的第2光学系统保持部件。第2光学系统驱动部例如由凸轮机构或进给丝杠机构构成,使第2光学系统保持部件沿光轴L移动。[0293]图33是由第2光学系统驱动部驱动的第2光学系统的动作说明图。[0294]如该图所示,第2光学系统130B及第2光圈260成为一体而在光轴L上前后移动。[0295][镜头装置的作用][029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镜头装置100B,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2光学系统130B以能够分别独立地移动的方式设置。由此,在第1光学系统120B及第2光学系统130B中,能够单独进行调焦。[0297][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0298]姻13所示的摄健置1GA,在第1光学織及第2光学藏中共用1个光圈的情况下,当分别使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独立地移动时,光圈以如下方式构成。[0299]1光圈与第1光学系统一体移动》、、、[0300]是光圈与第1光学系统一体移动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光圈设置于保持第1光学系统的第1光学系统保持部件,且与第1光学系统一体移动。[0301]2光圈与第2光学系统一体移动[0302]是光圈与第2光学系统一体移动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光圈设置于保持第2光学系统的第2光学系统保持部件,且与第2光学系统一体移动。[0303]3光圈与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联动而移动[0304]是光圈与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联动而移动的方式。在该情况下,与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这两者的动作联动而光圈移动至最佳位置。[0305]⑷光圈固定[0306]是光圈固定在恒定位置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即便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移动,光圈始终保持于恒定位置。[0307][第4实施方式][0308]如上述,通过以遮挡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光的方式配置光圈,能够抑制干扰。基于该光圈的干扰抑制效果越缩小光圈变得越高。[0309]另一方面,关于己产生干扰的图像,也能够通过图像处理来去除干扰影响。[0310]因此,关于通过光圈无法完全消除的干扰影响,能够通过图像处理去除而获取更尚品质的图像。[0311]以下,对通过图像处理去除干扰影响的方法进行说明。[0312]《产生干扰的机理》[0313]首先,对因干扰而产生的图像品质的下降进行说明。另外,在此,以通过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A来拍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0314]图34表示已产生干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另外,该图(a表示通过第1光学系统120A拍摄的广角的第1图像的一例,该图⑹表示通过第2光学系统130A拍摄的长焦的第2图像的一例。[0315]若图像传感器300的由各像素受光的光的分离性不充分,则图像传感器300的各像素的输出中将会混入本不应受光的图像成分的信号。其结果,如图34所示,拍摄到一图像中重叠有另一图像的图像。[0316]图35用于说明干扰的机理的示意图。[0317]在图35中,符号“Iwl”表示广角的真实的第1图像,符号“Itl”表示长焦的真实的第2图像。在此所说的“真实的第1图像Iwl”及“真实的第2图像Itl”为没有产生干扰的状态下拍摄的图像。[0318]另一方面,符号“Iw2”表示由从图像传感器3〇〇的第1像素310A实际输出的信号生成的图像输出第1图像),符号“It2”表示由从图像传感器300的第2像素310瞎际输出的信号生成的图像输出第2图像。[0319]当通过摄像装置10A摄影第1图像及第2图像时,若图像传感器300的由各像素受光的光的分离性充分,则从第1像素310A输出表示真实的第1图像1W1的图像信号,从第2像素310B输出表示真实的第2图像Itl的图像信号。[0320]然而,如上述,当光分离性不充分时,如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It2,从第1像素310A及第2像素310B输出表示第1图像及第2图像混在一起的多重图像的图像信号。[0321]例如,表示真实的第1图像Iwl的第1图像光中,将表示由第1像素310A适当地受光的成分的分布信息指标设为“第1检测增益分布D1”,将表示由第2像素310B不适当地受光的成分的分布信息(指标设为“第1干扰增益分布D2”。并且,表示真实的第2图像Itl的第2图像光中,将表示由第1像素310A不适当地受光的成分的分布信息(指标设为“第2干扰增益分布D3”,将表示由第2像素310B适当地受光的成分的分布信息指标设为“第2检测增益分布D4”。[0322]在此,将通过对真实的第1图像Iwl适用第1检测增益分布D1而获得的第1图像成分且由第1像素310A受光的第1图像成分设为“真实第1图像成分E1”。并且,将通过对真实的第2图像Itl适用第2干扰增益分布D3而获得的第2图像成分且由第1像素310A受光的第2图像成分设为“干扰第2图像成分E2”。并且,将通过对真实的第1图像Iwl适用第1干扰增益分布D2而获得的第1图像成分且由第2像素310B受光的第1图像成分设为“干扰第1图像成分E3”。并且,将通过对真实的第2图像Itl适用第2检测增益分布D4而获得的第2图像成分且由第2像素310B受光的第2图像成分设为“真实第2图像成分E4”。[0323]在该情况下,通过从第1像素310A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的输出第1图像Iw2依据真实第1图像成分E1与干扰第2图像成分E2相加而获得的图像。并且,通过从第2像素310B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的输出第2图像It2依据干扰第1图像成分E3与真实第2图像成分E4相加而获得的图像。[0324]图像传感器300的由各像素受光的光的分离性能越优异,干扰第2图像成分E2及干扰第1图像成分E3的成分比例越接近零空白),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112分别越接近真实的第1图像Iwl及真实的第2图像Itl。[°325]另一方面,光分离性能越差,干扰第2图像成分E2及干扰第1图像成分E3的成分比例越增加,输出第1图像Iw2中干扰第2图像成分E2的比重变得越大,输出第2图像It2中千扰第1图像成分E3的比重变得越大。[0326]如此,当存在干扰时,从图像传感器300输出的图像信号相当于相加对真实的图像适用检测增益分布而获得的图像成分和对另一通道的图像适用干扰增益分布而获得的图像成分的图像信号。因这种干扰而从光分离性能不充分的摄像装置输出第1图像及第2图像重叠的图像图像信号)。[0327]《图像处理方法》[0328]接着,对通过图像处理而从第1图像及第2图像去除干扰影响的方法进行说明。[0329]在此,根据由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的反矩阵,以进行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的校正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0330]图36是表示由真实的第1图像Iwl、真实的第2图像Itl、输出第1图像IW2、输出第2图像It2及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关系的图。[0331]另外,图36所示的“真实的第1图像Iwl”、“真实的第2图像Itl”、“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It2”分别与图35所示的“真实的第1图像Iwl”、“真实的第2图像Itl”、“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112”相对应。另外,关于图36中的“wr、“W2”、“Tl”、“T2”,将后述。[0332]由从图像传感器3〇0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的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It2以“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和“由分别通过了第1光学系统120A及第2光学系统130A的光束生成的原来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即真实的第1图像Iwl及真实的第2图像Itl”的乘积来表示。[0333]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为由第1检测增益分布D1、第1干扰增益分布D2、第2干扰增益分布D3及第2检测增益分布D4构成的2X2矩阵。[0334]另外,“第1检测增益分布D1”、“第1干扰增益分布D2”、“第2干扰增益分布D3”及“第2检测增益分布D4”分别与图35所示的“第1检测增益分布D1”、“第1干扰增益分布D2”、“第2干扰增益分布D3”及“第2检测增益分布D4”相对应。[0335]图37是表示对图36所示的矩阵式适用“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反矩阵F1而获得的矩阵式的图。[0336]如图37所示,通过“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反矩阵M_1和“由从图像传感器3〇〇输出的图像信号生成的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112”的乘积,能够获取“原来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即真实的第1图像Iwl及真实的第2图像Itl”。[0337]图38是表示将图37的矩阵式简化表示的矩阵式的图。[0338]在图38中,“W1”集合性表示真实的第1图像Iwl的像素成分像素值),“T1”集合性表示真实的第2图像Itl的像素成分。并且,“W2”集合性表示输出第1图像IW2的像素成分,“T2”集合性表示输出第2图像It2的像素成分。[0339]并且,在图38中,“A”、“B”、“C”及“I”集合性表示分别构成第1检测增益分布D1、第2干扰增益分布D3、第1干扰增益分布D2及第2检测增益分布D4的要素。[0340]图39是表示构成图38所示的“W1”的要素wl_l1〜W1jim的图。[0341]“W1”由与真实的第1图像Iwl的像素成分像素值对应的要素Wl_ll〜Wl_mn构成。[0342]另外,“m”及“n”分别表示2以上的整数。“tn”及“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0343]同样地,图38所示的“W2”、“T1”及“T2”也由分别与输出第1图像IW2、真实的第2图像Itl及输出第2图像It2的像素成分像素值对应的要素W2_ll〜w2_mn、tl_ll〜tljnn及t2_ll〜t2jnn构成省略图不)。[0344]并且,图38所示的“A”、“B”、“C”及“D”也由分别根据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各像素设定的要素all〜amn、bll〜bmn、cll〜cmn及dll〜dmn构成省略图示)。[0345]图40是表示根据图38所示的矩阵式导出的的计算式的图。并且,图41是表示根据图38所示的矩阵式导出的的计算式的图。[0346]在图40及图41中,关于“i”表示1〜m中的任意整数,“j”表示hn中的任意整数。如图40及图41所示,与真实的第1图像Iwl的像素成分像素值对应的要素wi_ii〜wi_mn及与真实的第2图像111的像素成分像素值对应的要素11_11〜tl_mn,能够从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It2和反矩阵F1通过运算来计算。[0347]根据由图40及图41表示的计算式,并通过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而能够去除由干扰引起的影响。[0348]校正处理由数字信号处理部404实施。即,数字信号处理部404作为图像信号处理部而发挥功能,从第1图像去除由第2光学系统施加的干扰影响的处理及从第2图像去除由第1光学系统施加的千扰影响的处理。[0349]数字信号处理部404根据由图40及图41表示的计算式,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并执行减少“第1图像中混入的第2图像成分”的影响及“第2图像中混入的第1图像成分”的影响的处理。[0350]从严格地进行校正处理的观点考虑,优选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由与分别构成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像素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要素构成,构成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的每一要素每一对应像素的反矩阵WT1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部404。但是,从如阴影较小的情况等“构成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的要素”在“构成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像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中近似的事例中,优先计算成本的观点考虑,可以在其近似范围内以通用的代表值来表示“构成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的要素”。因此,当“构成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像素的全部”近似时,能够将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以单一的代表值来表示,从而能够简单且高速地进行“基于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千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的反矩阵的校正处理”。[0351]另外,基于第1检测增益分布D1、第1干扰增益分布D2、第2千扰增益分布D3及第2检测增益分布D4的矩阵M参考图38的“A”、“T、“B”及“D”)由所使用的镜头装置及图像传感器设定。摄像装置存储保持从该矩阵M预先导出的反矩阵M—1的要素,并通过将该所存储保持的反矩阵JT1的要素适用于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It2,能够减少第1图像中的第2图像光的影响,且能够减少第2图像中的第1图像光的影响。[0352]并且,上述数字信号处理部404中的“基于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反矩阵F1的校正处理”(以下,称为干扰减少处理对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404生成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暂时存储于未图示的内部存储器406,数字信号处理部404也可以从该图像存储部读出两个图像数据后进行校正处理。[0353]并且,上述数字信号处理部404中的干扰减少处理实际上对构成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的每一颜色通道进行。数字信号处理部404存储保持与各该颜色通道相关的“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千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反矩阵IT1”。例如,以图像传感器300具有R、G、B的彩色滤光片,且由RGB数据构成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这两个图像数据作为图像信号从图像传感器3〇〇输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数字信号处理部404保持与各RGB的颜色通道相关的“由检测增益分布及干扰增益分布构成的矩阵M的反矩阵M-i”,而适用于输出第1图像Iw2及输出第2图像It2。[0354]图42是表示进行了干扰减少处理时获得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一例的图。另外,该图(a表示进行了干扰减少处理时获得的第1图像,该图(b表示进行了千扰减少处理时获得的第2图像。[0355]图42所示,在干扰减少处理后的第1图像及第2图像中,与干扰减少处理前的状态参考图34比较,能够减少“第1图像中混入的第2图像成分”的影响或“第2图像中混入的第1图像成分”的影响。其结果,能够获取作为整体辨识性优异的高品质的画质。[0356]《变形例》[0357]如上述,通过以遮挡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的光的方式配置光圈,能够抑制干扰。基于该光圈的干扰抑制效果越缩小光圈变得越高。因此,可以根据光圈值,切换干扰减少处理的开启关闭。即,当缩小了一定以上时,即缩小至不产生干扰的范围时,将千扰减少处理设为关闭。由此,能够防止过校正,从而能够拍摄更高质量的图像。[0358]并且,也可以根据光圈值,即根据通过光圈调整的光量来变更图像处理参数。在上述的例子中,根据光圈值变更图像处理中所使用的矩阵的要素值。由此,能够根据千扰比率适当地校正图像,从而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0359][其他实施方式][0360]《镜头装置的其他方式》[0361]构成镜头装置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由彼此成像特性不同的光学系统构成即可。例如,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以外,还能够由彼此透射波长特性不同的光学系统来构成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在该情况下,例如,第1光学系统由具有适合基于可见光的拍摄的透射波长特性的光学系统构成,第2光学系统由具有适合基于红外光的拍摄的透射波长特性的光学系统构成。由此,能够通过第1光学系统来拍摄可见光图像,通过第2光学系统来拍摄红外线图像。[0362]《其他方式》[0363]摄像装置能够作为单体的相机来构成,但也能够组装于其他设备中。例如,也能够组装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中。[0364]并且,作为摄像装置的用途也无特别限定,除了常规的相机用途以外,还能够使用于监控摄像机及车载相机等用途中。[0365]并且,镜头装置也能够设成手动动作的结构,也能够设成自动动作的结构。例如,关于光圈,除了由液晶元件构成的情况以外,能够设成手动动作的结构,也能够使用致动器而自动动作的结构。并且,关于使光学系统沿光轴移动的机构,能够设成手动动作的结构,也能够设成使用致动器而自动动作的结构。[0366]符号说明[0367]10-摄像装置,l〇A-摄像装置,100-镜头装置,100A-镜头装置,100B-镜头装置,110-成像光学系统,110A-成像光学系统,110B-成像光学系统,120-第1光学系统,120A-第1光学系统,120Ab-第2广角用透镜,120Ac-第3广角用透镜,l2〇Ad-第4广角用透镜,120B-第1光学系统,120Ba-第1广角用透镜,120Bb-第2广角用透镜,l2〇Bc-第3广角用透镜,120Bd-第4广角用透镜,130-第2光学系统,130A-第2光学系统,130Aa-第1长焦用透镜,130Ab-第1长焦用反射镜,l3〇Ac-第2长焦用反射镜,130B-第2光学系统,130Ba-第1长焦用透镜,130Bb-第1长焦用反射镜,130Bc-第2长焦用反射镜,140-通用透镜,200-光圈,202-光圈叶片,202A-第1叶片部,202B-第2叶片部,2〇2〇摆动轴,2〇2D-凸轮槽,204-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04A-内框,204B-外框,2〇4C-支承臂,2〇4D-轴承,2〇6_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06A-嵌合部,206B-凸轮销,208-遮光部,220-光圈,222-中央透光区域,224-外周透光区域,226-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26A〜2266_环状区域,MS-液晶驱动器,25〇-第1光圈,252-第1光圈叶片,25以-第1摆动轴,252B-第1凸轮销,254-第1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54A-轴承孔,256-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56A-第1凸轮槽,258-第1遮光部,260-第2光圈,262-第2光圈叶片,262B-第2凸轮槽,264-第2光圈叶片支承部件,264A-内框,264B-外框,264C-支承臂,264D-轴承,266-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件,266A-嵌合部,266B-第2凸轮销,洲8-第2遮光部,270-第1光圈,272_透光区域,274_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74A〜274F-环状区域,276-液晶驱动器,280-第2光圈,282_中央透光区域,284-外周透光区域,286-透光遮光可变区域,286A〜286F-环状区域,288_液晶驱动器,3〇〇-图像传感器,31〇A-第1像素,:3i〇B-第2像素,312-微透镜,314-遮光^模,401-透镜驱动,制部,4〇2_图像传感器驱动控制部,4〇3-模拟信号处理部,4〇4一数字彳曰^5处理部,4〇5-显不部,406-内部存储器,407-介质接口,408-系统控制部,409-操作部,410-外部存储器,L-光轴。

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成像光学系统,其将具有彼此不同的成像特性的第1光学系统及第2光学系统以同心状组合而构成;图像传感器,其具备由以二维状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多个像素,且分别光瞳分割经由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入射的光束而由所述像素选择性地受光;图像信号获取部,其从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经由所述第1光学系统获得的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经由所述第2光学系统获得的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及光圈,其具备内径及外径能够缩放的环状的遮光部,且使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的光瞳区域的边界处的所述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而调整通过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彼此焦距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彼此对焦距离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1光学系统及所述第2光学系统彼此透射波长特性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光圈由液晶元件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光圈具备:多个支点,其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多片光圈叶片,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所述遮光部;及光圈叶片驱动部,其使所述光圈叶片同步摆动,通过利用所述光圈叶片驱动部使所述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所述遮光部的内径及外径缩放。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光圈构成为在同轴上配置:具备内径缩放的环状的第1遮光部的第1光圈;及具备外径缩放的环状的第2遮光部的第2光圈,由所述第1光圈调整通过所述第1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由所述第2光圈调整通过所述第2光学系统的光的光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1光圈具备:多个第1支点,其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多片第1光圈叶片,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所述第1遮光部;及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其使所述第1光圈叶片同步摆动,通过利用所述第1光圈叶片驱动部使所述第1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所述第1遮光部的内径缩放。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2光圈具备:多个第2支点,其在同一圆周上以恒定的间隔配置;多片第2光圈叶片,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2支点,且重叠配置而构成所述第2遮光部;及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其使所述第2光圈叶片同步摆动,通过利用所述第2光圈叶片驱动部使所述第2光圈叶片同步摆动,从而所述第2遮光部的外径缩放。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图像信号处理部,所述图像信号处理部获取所述第1图像的图像信号及所述第2图像的图像信号,并进行从所述第1图像去除由所述第2光学系统施加的干扰的影响的处理及从所述第2图像去除由所述第1光学系统施加的干扰的影响的处理。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图像信号处理部根据由所述光圈调整的光量变更图像处理参数。

百度查询: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