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控制装置_株式会社美姿把_201680030645.7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申请日:2016-05-27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公开(公告)号:CN107735939B

主分类号:H02P29/00(20160101)

分类号:H02P29/00(20160101);H02P6/28(20160101);H02K5/22(20060101);H02K11/33(20160101);H05K3/32(20060101)

优先权:["20150529 JP 2015-110918"]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0.16#授权;2018.03.2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2.23#公开

摘要:控制装置3包括:多个具有导电性板材100的接线柱4;底座构件5,上述底座构件5供接线柱4配设;以及电子部件6,上述电子部件6具有与接线柱4电连接的多个电子元件60,使接线柱4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55以沿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底座构件5,并且在底座构件5设置有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5k,电子部件6电连接于从窗部55露出的接线柱4,并且能通过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5k而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6电连接在多个母线100之间。

主权项: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具有导电性板材的接线柱;底座构件,所述底座构件供所述接线柱配设;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具有与所述接线柱电连接的多个电子元件;功率设备,所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所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控制信号用连接器,所述控制信号用连接器对所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使所述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以沿所述底座构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底座构件,并且在所述功率设备和所述控制信号用连接器的附近设置有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于从所述窗部露出的所述接线柱,并且能通过所述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而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电连接在多个所述接线柱之间。

全文数据:控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本申请基于2015年5月29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1091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内容援引于此。背景技术[0002]以往,作为对电机等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存在例如专利文献公开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是包括供多个电子元件安装的电路基板的控制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54017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虽然电路基板能够通过印刷容易地形成复杂的配线,但大多是专用设计部件。因而,在控制的规格改变的情况下,需要按每种规格改变电路基板,在削减部件成本上存在技术问题。此外,虽然通过印刷实现的配线的电路设计的自由度高,但需要进行电路基板与多个电子元件的锡焊连接。由于在整个加工工序中锡焊工序所占的比例大,因此,在缩短加工时间上存在技术问题。[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对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中,提高设计自由度,并且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0006]作为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1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多个具有导电性板材的接线柱;底座构件,上述底座构件供上述接线柱配设;以及电子部件,上述电子部件具有与上述接线柱电连接的多个电子元件,使上述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以沿上述底座构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底座构件,并且在上述底座构件设置有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上述电子部件电连接于从上述窗部露出的上述接线柱,并且能通过上述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而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电连接在多个上述接线柱之间。技术方案二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功率设备,上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上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上述接线柱包括:第一接线柱,上述第一接线柱将上述电子部件电连接;以及第二接线柱,上述第二接线柱将上述功率设备电连接,上述窗部包括:第一窗部,上述第一窗部用于使上述第一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以及第二窗部,上述第二窗部用于使上述第二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上述电f部件^连接于从上述第一窗部露出的上述第一接线柱,上述功率设备电连接于从上述第一窗部露出的上述第二接线柱。技术方案3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接线柱包括接地接线柱,上述接地接线柱具有接地端子,上述第一窗部包括接地窗部,上述接地窗部用于使上述接地端子露出,在上述接地接线柱上能选择性地连接有防噪元件。技术方案4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电子部件焊接结合于从上述窗部露出的上述接线柱。技术方案5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功率设备,上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上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在上述底座构件设置有浮起防止部,上述浮起防止部防止上述功率设备从上述底座构件浮起。技术方案6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在上述浮起防止部设置有卡定部,上述卡定部将上述功率设备卡定于上述底座构件。技术方案7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卡定部包括:基部,上述基部设置于上述底座构件的第一面侧;脚部,上述脚部从上述基部朝向上述底座构件的与第一面侧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延伸;以及爪部,上述爪部从上述脚部的尾端部朝位于上述第二面侧的功率设备一侧突出,并将上述功率设备卡定。技术方案8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筐体,上述筐体安装于上述底座构件,并且具有比上述底座构件高的导热率。技术方案9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多个上述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以及第二电子元件,上述第二电子元件具有比上述第一电子元件高的发热性,在上述筐体上形成有凹部,上述凹部在与上述第一电子元件及上述第二电子元件中的至少上述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在上述凹部设置有导热件,上述导热件具有比上述底座构件高的导热率,上述筐体经由设置于上述凹部的上述导热件而被固定于上述底座构件。技术方案1〇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功率设备,上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上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上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上述第一凹部在与上述第一电子元件及上述第二电子元件中的至少上述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以及第二凹部,上述第二凹部在与上述功率设备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上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件,上述第一导热件设置于上述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导热件,上述第二导热件设置于上述第二凹部。技术方案11的发明形态是一种控制装置,其中,上述筐体包括电机连接部,上述电机连接部与作为被驱动件的电机一体地连接。发明效果[0007]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形态,使上述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形成在供接线柱配设的底座构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将电子部件选择性地连接于从窗部露出的规定的接线柱。此外,通过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能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电连接在多个接线柱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控制装置所要求的噪音等的韧性要素,能通过适当地追加电子部件来应对。藉此,能提高设计自由度。此外,电子部件电连接于从窗部露出的接线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成为不需要电路基板的结构,因此,与设置电路基板的情况相比,即使在控制的规格改变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针对每种规格来改变电路基板。藉此,能削减部件成本。此外,窗部以沿着底座构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容易将电阻焊接机等连接设备插通于窗部,因此,即使在整个加工工序中接线柱与电子部件的连接工序所占的比例大,也能缩短加工时间。因而,能在提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形态,电子部件电连接于从第一窗部露出的第一接线柱,功率设备电连接于从第二窗部露出的第二接线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将电子部件和功率设备整合地配置,因此,能在提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有效地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形态,在接地接线柱上能选择性地连接有防噪元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根据规格来配置防噪元件,因此,即使在需要噪音应对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噪音要素。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形态,电子部件焊接结合于从窗部露出的接线柱。在这种情况下,与将电子部件锡焊连接的情况相比,能有效地实现加工时间的缩短。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形态,在底座构件上设置有浮起防止部,上述浮起防止部防止功率设备从底座构件浮起。在这种情况下,能将功率设备牢固地固定于底座构件。例如,即使在将功率设备焊接结合于从第二窗部露出的第二接线柱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功率设备从底座构件浮起。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形态,在底座构件设置有将功率设备卡定于底座构件的卡定部。在这种情况下,与使用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容易地将功率设备卡定于底座构件,因此,能削减安装工时。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形态,卡定部包括:基部,上述基部设置于底座构件的第一面侧;脚部,上述脚部从基部朝向底座构件的与第一面侧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延伸;以及爪部,上述爪部从脚部的尾端部朝位于第二面侧的功率设备一侧突出,以将功率设备卡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边利用脚部的挠曲、一边钩挂于功率设备,从而能容易地将功率设备卡定于底座构件。此外,通过脚部从底座构件的第一面侧的基部朝向第二面侧延伸,从而能利用底座构件的厚度来充分确保脚部的长度。藉此,能有效地发挥脚部的挠曲作用。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形态,控制装置还包括筐体,上述筐体安装于底座构件,并且具有比底座构件高的导热率。在这种情况下,与另外设置冷却装置的情况相比,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散热性。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形态,在筐体上形成有凹部,上述凹部至少在与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筐体经由设置于凹部的导热件而被固定于底座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第二电子元件过度发热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对第二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一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形态,凹部包括:第一凹部,上述第一凹部至少在与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以及第二凹部,上述第二凹部在与功率设备相对的位置处凹陷,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件,上述第一导热件设置于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导热件,上述第二导热件设置于第二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第二电子兀件和功率设备过度发热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对上述第二电子元件和上述功率设备进行散热。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形态,筐体包括电机连接部,上述电机连接部与作为被驱动件的电机一体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控制装置与电机一体化的结构中,能在提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附图说明[0008]图1是从电机轴向的一侧观察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电动马达的图。图2是从电机轴向的另一侧观察上述电动马达的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从底座构件的第一面侧观察上述控制装置中的母线模块的图。图5是从底座构件的第二面侧观察上述母线模块的图。图6是从第二面侧观察上述底座构件的图。图7是用于对埋设于上述底座构件的接线柱(日文:夕一ミナレ与电子部件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上述电子部件和功率设备的连接电路图。图9是图5的IX—IX剖视图。图10是将上述功率设备卡定于底座构件的卡定部的立体图。图11是用于对上述控制装置中的设置于筐体的凹部处的导热件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图I2是用于对将上述母线模块安装于筐体时的、与接触板连接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的:mi—nn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电动马达整体〉图1是从电机轴向的一侧观察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的电动马达1的图。图2是从电机轴向的另一侧观察上述电动马达1的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以下,参照图1至图3,示出包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的电动马达1的一例。电动马达1包括无刷电机2被驱动件和对无刷电机2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另外,在图中,符号CL表示无刷电机2的输出轴20的轴线。以下,分别将沿着轴线CL的方向称为“电机轴向”、将与轴线CL正交的方向称为“电机径向”、将绕轴线CL旋转的方向称为“电机周向”。此外,图中符号VI表示电机轴向的一侧,符号V2表示电机轴向的另一侧。[0010]〈无刷电机〉以下,参照图2和图3进行说明。无刷电机2包括:输出轴20,上述输出轴20形成轴线CL;转子21,上述转子21能与输出轴20—起旋转;以及定子22,上述定子22能产生用于使转子21与输出轴20—起旋转的磁场。[0011]转子21包括:圆盘状的底壁21a;圆筒状的周壁21b,上述周壁21b从底壁21a的外周端朝电机轴向的一侧VI延伸,并且在电机轴向的一侧VI形成开口部21i;以及檐部21d,上述檐部21d在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侧的端部沿径向延伸。在底壁21a的径向中心部形成有供输出轴20插通的圆筒状的轴套部21h。例如,通过将输出轴20压入固定于轴套部21h,从而能使转子21与输出轴20—起旋转。在周壁21b的径向内侧面,通过粘接等方式设置有多个转子磁体21c。转子21受到定子22所产生的磁场而能与输出轴20—起旋转。[0012]定子22配置于转子21的周壁21b的径向内侧。定子22通过螺栓22d固定于控制装置3的筐体8。在定子22的径向内侧设置有轴承保持件24,上述轴承保持件24对起到输出轴20的轴承座(日文:軸受)的作用的一对轴承(日文:〆)23进行嵌装,并通过螺栓22d而与定子22—起被固定。[0013]定子22包括:圆筒状的定子铁芯22a;绝缘性的绝缘件22b,上述绝缘件22b相对于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于定子铁芯22a的多个极齿部,安装在电机轴向两侧;以及导电性的线圈22c,上述线圈22c卷装在绝缘件22b上。线圈22c对应于U相、V相、W相这三相。本实施方式的无刷电2是包括U相、V相、W相这三相的线圈22c的三相无刷电机。[0014]线圈22c的末端部从转子21的开口部21i—侧引出,并与母线单元25连接,上述母线单元25配置成在上述开口部21i—侧贯穿筐体8的开口80m。母线单元25具有将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至线圈22c的功能。例如,母线单元25还包括:与各相的线圈22c的卷绕起始端未图示连接的U相用母线、V相用母线和W相用母线(以下也称为“U〜W相用母线;以及与各相的线圈22c的卷绕结束端未图示连接的中性点用母线。在各上述母线中,U〜W相用母线包括三个供电端子25a,上述三个供电端子25a以从开口部21i朝向控制装置3沿电机轴向的方式延伸。各上述供电端子25a通过电阻焊等方式与后述的三相母线121〜123的电机侧端部125参照图7电连接。[0015]〈控制装置〉图4是从底座构件5的第一面侧观察控制装置3中的母线模块30的图。图5是从底座构件5的第二面侧观察母线模块30的图。在此,将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为“第一面侧”,将底座构件5的与第一面侧相反一侧设为“第二面侧”。“第一面侧”相当于底座构件5中的电机轴向的一侧VI侧),“第二面侧”相当于底座构件5中的电机轴向的另一侧V2侧)。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和图5中,省略筐体8、主体盖9以及接线柱盖10的图示。以下,结合参照图4和图5进行说明。控制装置3包括:多个具有母线100导电性板材的接线柱4;树脂制的底座构件5,上述底座构件5埋设接线柱4;电子部件6,上述电子部件6具有多个电子元件60,上述多个电子元件60与多个母线100分别电连接;功率设备7,上述功率设备7对无刷电机2供给电力,并且对无刷电机2的驱动进行控制;筐体8如图3所示),上述筐体8供底座构件5安装;以及树脂制的主体盖9和接线柱盖10如图3所示),上述主体盖9和上述接线柱盖10将底座构件5覆盖。在此,接线柱4中,将电子部件6电连接的接线柱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接线柱”。接线柱4中,将功率设备7电连接的接线柱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接线柱”。图中的母线单元30表示控制装置3中除了筐体8、主体盖9以及接线柱盖10之外的部分。即,母线模块30是在底座构件5的内部配设有多个母线100的嵌件成型部件。[0016]〈底座构件〉以下,结合参照图6进行说明。底座构件5包括底座主体50,上述底座主体50在电机轴向上具有厚度,且在从电机轴向观察的俯视时呈矩形板状。底座主体50在俯视时具有:第一边50a;第二边50b,上述第二边50b与第一边50a相对;第三边50c,上述第三边50c与第一边50a及第二边50b正交;第四边50d,上述第四边50d与第一边50a相邻并倾斜;以及第五边50e,上述第五边50e在图纸的左右方向上与第四边50d相对,且与第二边50b相邻并倾斜。在图6中,为了方便,用阴影(点表示底座构件5中除了窗部55、贯通孔50h以及开口部53h等开口以外的主体部分。[0017]底座构件5在俯视时还包括: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52,上述第一连接器51和上述第二连接器52从底座主体5〇的第三边50c突出;以及接线柱连接部53,上述接线柱连接部53从底座主体50的、与第三边50c相反一侧突出。例如,在底座构件5上配设有多个母线100参照图7。多个母线100例如通过使用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嵌件成型而埋设于底座构件5的内部。[0018]在底座主体50与接线柱连接部53之间形成有凸缘部50f,上述凸缘部50f在俯视时以分别沿着第四边50d和第五边50e的方式延伸,并且上述凸缘部50f具有以沿着接线柱连接部53的外周部的方式延伸的轮廓。在底座主体50的、第一边50a及第二边50b与第三边50c交叉的角部处形成有凸缘部50g,上述凸缘部50g俯视时呈在顶部具有圆角的三角形状。在凸缘部50f、50g上形成有贯通孔50h,上述贯通孔50h朝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开口。在接线柱连接部53的、面向输出轴20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53h以及三个接线柱连接孔53m参照图4。上述接线柱连接孔53m用于将无刷电机2的三个供电端子25a引导至接线柱连接部53内,并将三个上述供电端子25a与后述的三相母线121〜123的靠电机一侧的端部125面对面地相互紧贴并进行电性焊接。[0019]在底座主体50形成有:窗部55,上述窗部55使电子部件6与母线100的连接部及功率设备7与母线100的连接部露出;电子部件配置部56,上述电子部件配置部56供电子部件6配置;以及功率设备配置部57,上述功率设备配置部57供功率设备7配置。[0020]〈窗部〉窗部55形成为沿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贯穿底座主体50。窗部55具有多个窗部55a〜55〇,上述多个窗部55a〜55〇配置于底座主体50的规定位置。在此,窗部55中,供将电子部件6电连接的第一接线柱露出的窗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窗部”。窗部55中,供将功率设备7电连接的第二接线柱露出的窗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窗部”。[0021]以下,有时将底座构件的厚度方向仅称为“厚度方向”,将俯视时与厚度方向正交且与第一边50a及第二边50b平行的底座构件5的高度方向仅称为“高度方向”,将俯视时与厚度方向正交且与第三边50c平行的底座构件5的宽度方向仅称为“宽度方向”。[0022]窗部55a俯视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配置于高度方向上靠近开口部53h的位置。窗部55b、55c俯视时分别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配置成位于比窗部55a更靠第三边50c—侧的位置,且彼此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窗部55d俯视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配置于比窗部55b更靠第一边50a的位置。窗部55e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配置于窗部55d的靠窗部55b—侧的位置。窗部55f俯视时呈矩形,并且配置于比窗部5¾与窗部55e间的部分更靠第三边50c—侧的位置。窗部55g俯视时呈矩形,并且在第一边50a附近配置于比窗部55d更靠第三边50c—侧的位置。[0023]窗部55h俯视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曲柄状,并且配置于比窗部55C更靠第二边50b的位置。窗部55i俯视时以从第二边50b—侧直至窗部55g附近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比窗部55h延伸得更长,并且配置于比窗部55h更靠第三边50c—侧的位置。窗部55j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曲柄状,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配置于靠近第三边50c的位置。窗部55k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曲柄状,并且配置于窗部55j的靠第二边50b—侧的位置。[0024]窗部551俯视时呈三角形,并且在第一边50a附近配置于比窗部55g更靠第三边50c一侧的位置。窗部55m俯视时呈矩形,并且配置于窗部55j的靠第一边50a—侧的位置。窗部55n俯视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配置于比窗部55m更靠第三边50c一侧且窗部55j的靠第一边50a—侧的位置。窗部55〇俯视时呈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梯形,并且配置于靠近第二连接器52。[0025]〈电子部件配置部〉电子部件配置部56在底座主体5〇上形成为朝厚度方向的内侧从第一面侧朝向第二面侦L或者从第二面侧朝向第一面侧凹陷的凹状,以收容电子部件6。电子部件配置部56具有供电子部件6配置的六个配置部56a〜56f第一配置部56a、第二配置部56b、第三配置部56c、第四配置部56d、第五配置部56e以及第六配置部56f。[0026]第一配置部56a、第二配置部56b、第三配置部56c、第四配置部56d以及第五配置部56e呈从底座主体50的第二面侧朝向第一面侧凹陷的凹状,第六配置部56f参照图4呈从底座主体50的第一面侧朝向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第一配置部56a俯视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配置于被窗部55d〜55g包围的部分处。第二配置部56b俯视时呈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以在高度方向上与第一配置部56a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被窗部55f、55g、55i包围的部分处。第三配置部56c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以沿着第一边50的方式配置于被窗部55@、55;1、551包围的部分处。第四配置部56d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以沿着第二边5013的方式配置于窗部55h的靠第五边50e—侧的位置。第五配置部56e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以沿着第二边5仙的方式配置于窗部55i的靠第三边50c—侧的位置。第六配置部56f参照图4俯视时呈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在被窗部55i包围的部分处配置于第五配置部56e的靠窗部55i—侧的位置。[0027]〈功率设备配置部〉功率设备配置部57呈朝厚度方向的内侧从第二面侧朝向第一面侧)凹陷的凹状地形成于底座主体50,以收容功率设备7。功率设备配置部57俯视时呈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并且配置成包含与窗部55_]_、551?、55111、5511、55〇重叠的部分且沿着第三边50;。[0028]以下,结合参照图7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对埋设于底座构件的接线柱与电子部件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多个母线100包括: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106;两个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112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和第二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2;三相母线121〜123;功率用母线131;以及接地母线141。例如,多个母线100分别是通过将铜等金属板材折曲成期望的形状而形成的。[0029]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106配置于第一连接器51附近。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106分别具有:功率设备侧端部107,上述功率设备侧端部107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i内;连接器侧端部108,上述连接器侧端部108露出到第一连接器51内;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2、103的连接部102a、103a,上述连接部102a、103a露出到窗部55j内;以及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5的连接部105a、105b。[0030]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106被设置作为与上位E⑶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等外部设备通信的通信线。例如,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〇1〜1〇6用于无刷电机2的目标转速的输入、无刷电机2的转速的输出、功率设备7的功能设定等。[0031]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配置成在底座主体50的从第二连接器52沿着第一边50a的区域内绕过第一配置部56a、第二配置部56b及第三配置部56c。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包括:接地端部11la,上述接地端部111a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d内;连接器侧端部111b,上述连接器侧端部111b露出到第二连接器52内;以及舌片部111匕111〇1、111^上述舌片部111c、llld、llle分别从接地端部111a与连接器侧端部111b连接的部分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g、55l、55〇内。防噪元件61能选择地连接于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在此,接地端部111a、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窗部55d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接地端子”、“接地接线柱”、“接地窗部”。[0032]第二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2配置在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1〇6与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之间。第二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2包括:舌片部112a,上述舌片部112a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i内;连接器侧端部112b,上述连接器侧端部112b露出到第二连接器52内;以及舌片部112c,上述舌片部112c从舌片部112a与连接器侧端部112b连接的部分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1内。[0033]三相母线121〜123配置在接线柱连接部53的附近。三相母线121〜123分别包括:功率设备侧端部124,上述功率设备侧端部1M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i内;电机侧端部125,上述电机侧端部125露出到接线柱连接部53的三个接线柱连接孔53m内;以及舌片部126、127,上述舌片部126、127从功率设备侧端部124与电机侧端部125连接的部分分别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a、55b内。在图中,符号120表示三相母线U1〜I23中的、将功率设备侧端部124与电机侧端部125连接的部分(以下称为“母线主体”)。母线主体120的板厚方向与厚度方向大致平行。即,母线主体120的板厚方向与电机轴向大致平行。以下,将母线主体120的板厚方向仅称为“板厚方向”。[0034]功率用母线131配置成位于比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106更靠接线柱连接部53一侧的位置处,且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三相母线121〜123更靠第一面侧(图7的纸面里侧)的位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功率用母线131包括:功率设备侧端部132和舌片部133、134,上述功率设备侧端部132和上述舌片部133、134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i内;舌片部135,上述舌片部135露出到窗部55f内;以及舌片部136、137,上述舌片部136、137露出到窗部55h内。[0035]接地母线141配置成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功率用母线131更靠第一面侧(图7的纸面里侧)的位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接地母线141包括:功率设备侧端部142和舌片部143,上述功率设备侧端部142和上述舌片部143露出到底座主体50的窗部55i内;舌片部144,上述舌片部144露出到窗部55e内;以及舌片部145、146,上述舌片部145、146露出到窗部55h内。[0036]〈电子元件〉多个电子元件60包括防噪元件61参照图8、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寄存器67以及二极管68。防噪元件61包括X电容器62和两个扼流线圈63、64第一扼流线圈63和第二扼流线圈64〇X电容器62是为了抑制无线电噪音而设置的。例如,X电容器62是圆筒状的电解电容器。X电容器62配置于底座主体50的第三配置部56cJ电容器62的中心轴线配置成沿着底座主体50的第一边50a。[0037]X电容器62具有从一端面突出的一对导线。上述一对导线的前端配置在窗部551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分别电连接于从窗部551露出的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的舌片部llld和第二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2的舌片部112c。[0038]第一扼流线圈63和第二扼流线圈64是为了抑制无线电噪音而设置的。例如,第一扼流线圈63和第二扼流线圈64是将导线卷绕于由铁氧体等磁性材料形成的圆柱状的铁芯的构件。第一扼流线圈63配置于底座主体50的第一配置部56a,第二扼流线圈64配置于底座主体50的第二配置部56b。第一扼流线圈63和第二扼流线圈64的铁芯的中心轴线沿着宽度方向配置。[0039]第一扼流线圈63的导线的一端部配置在窗部55g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g露出的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的舌片部111c。第一扼流线圈63的导线的另一端部配置在窗部55e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e露出的接地母线141的舌片部144。[0040]第二扼流线圈64的导线的一端部配置在窗部55i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i露出的第二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2的舌片部112a。第二扼流线圈64的导线的另一端部配置在窗部55f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f露出的功率用母线131的舌片部135。[0041]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是为了抑制伴随着无刷电机2的驱动产生的电压变化而设置的。例如,与X电容器62同样地,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是圆筒状的电解电容器。一个平滑电容器65配置于第四配置部56d,另一个平滑电容器66配置于第五配置部56e。各平滑电容器65、66的中心轴线沿着底座主体50的第二边50b配置。[0042]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分别具有从一端面突出的一对导线。一个平滑电容器65中的一对导线的前端配置在窗部55h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分别电连接于从窗部55h露出的功率用母线131的舌片部136和接地母线141的舌片部145。另一个平滑电容器66中的一对导线的前端配置在窗部55i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分别电连接于从窗部55i露出的功率用母线131的舌片部133和接地母线141的舌片部143。[0043]寄存器67配置于第六配置部56f。寄存器67以沿着底座主体50的第二边50b的方式延伸。例如,寄存器67和二极管68起到用于限制对平滑电容器65、66进行充电的电流的电流限制电路的作用。寄存器67的两端部配置在窗部55i内。寄存器67的一端部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i露出的功率用母线131的舌片部134。寄存器67的另一端部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i露出的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4的舌片部104a。[0044]二极管68配置于未图示的基座,上述基座埋设于窗部55k。二极管68以沿着基座主体50的第二边50b的方式延伸。二极管68的一端部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4的舌片部104b。二极管68的另一端部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从窗部55k露出的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1的舌片部l〇lb。[0045]〈功率设备〉以下,一并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是从底座构件的第二面侧观察上述母线模块的图。功率设备7配置于功率设备配置部57。功率设备7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例如,功率设备7是通过在环氧树脂等的模塑件的内部内置集成电路等而构成的。例如,在上述集成电路中包括具有FETField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和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电子元件。[0046]在功率设备7的一侧面设置有端子列7a,上述端子列7a具有导线。构成端子列7a的各端子露出到窗部55i内,例如通过电阻焊接等方式,分别电连接于从窗部55i露出的母线100的各功率设备侧端部107、124、132、142。[0047]〈连接电路〉以下,结合参照图8进行说明。图8是电子部件和功率设备的连接电路图。在功率设备7中,作为电子元件60,电连接有上述X电容器62、扼流线圈63、64、平滑电容器65、66、寄存器67以及二极管68。另外,在图中,符号69例如表示陶瓷电容器等噪音应对用的电容器。假设在需要噪音应对的情况下,在底座主体50的供功率设备7的功率设备配置部57的底座主体背面第二面侧),设置有两处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0k,电容器69电子部件)构成为能配设于上述空间。从配设于上述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0k的电子部件突出的一对导线中的一方的导线构成为能电连接于从窗部55j露出的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5的连接部105a、105b,另一方的导线构成为能分别电连接于从窗部55j露出的信号系统接线柱母线102、103的连接部102a、103a。另外,也可以在母线100的规定位置设置其它电容器69的安装部。藉此,在控制装置3所要求的韧性要素发生改变而需要噪音应对的情况下,通过在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0k处安装电容器69,从而能实现期望的噪音应对。另外,还可以在功率设备配置部57的底座主体背面第二面侧之外的母线100的规定位置,设置另外的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0048]〈浮起防止部〉以下,参照图5进行说明。在底座构件5上形成有浮起防止部70,上述浮起防止部70防止功率设备7从底座构件5的功率设备配置部57浮起。在浮起防止部70设置有卡定部71,上述卡定部71将功率设备7卡定于底座构件5。卡定部71在俯视时呈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功率设备7的四个角附近,以沿着功率设备7的短边方向的方式两侧各设置一对,合计设置四个。在将功率设备7的多个端子列7a分别电性地电阻焊接于母线100的各功率设备侧端部107、124、132、142的情况下,使一对电极从窗部55i的贯通方向分别与连接部抵接,并使电流在一对电极间进行流动。此时,由于上述电极的抵接压力,有时会发生功率设备7欲从底座构件5的功率设备配置部57浮起的状况,电阻焊接的作业性会降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功率设备配置部57形成有浮起防止部70,因此,能使电阻焊接的作业性提尚。另外,在浮起防止部70上不限于设置卡定部71,也可以设置螺栓等紧固构件。[0049]〈卡定部〉以下,结合参照图9和图10进行说明。图9是图5的IX—IX剖视图。图10是将功率设备卡定于底座构件的卡定部的立体图。卡定部71包括:基部72,上述基部72设置于底座主体50的第一面侧;脚部73,上述脚部73从基部72朝向第二面侧延伸;以及爪部74,上述爪部74从脚部73的尾端部朝位于第二面侧的功率设备7—侧突出,以将功率设备7卡定。[0050]在脚部73的基端部(靠近基部72的部分)形成有弯曲部73a,上述弯曲部73a在图9的剖视时弯曲成圆弧状。爪部74在图9的剖视时包括:平坦的抵接部74a,上述抵接部74a与功率设备7的平坦的一个面7s第二面侧的面抵接;以及锥部74b,上述锥部74b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在功率设备7的面向卡定部71的侧面形成有锥部7e,上述锥部7e以呈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V字状的方式倾斜。[0051]〈筐体〉以下,结合参照图11和图12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对控制装置中的设置于筐体的凹部处的导热件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用于对将母线模块安装于筐体时的、与接触板连接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筐体8在电机轴向上包括:筐体主体80,上述筐体主体80呈沿着底座主体50的外形的形状;电机连接部81,上述电机连接部81呈沿着接线柱连接部53的外形的形状;以及电机支架部82,上述电机支架部82呈沿着无刷电机2的外形的形状。例如,筐体8由铝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形成。[0052]〈筐体主体〉以下,结合参照1至图3进行说明。筐体主体80包括:主体底座部80a参照图2,上述主体底座部80a在电机轴向的另一侧V2具有平坦的面;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各一个,合计两个)凸缘部80b,多个上述凸缘部80b从主体底座部80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多个针型的散热翅片8〇c,多个上述散热翅片80c在主体底座部80a的面上朝向电机轴向的另一侧突出;连接肋部80d,上述连接肋部80d呈直线状延伸,以将图2中的上下相邻的多个散热翅片80c之间连接;以及多个凸型的散热翅片80e,多个上述忒热翅片80e从主体底座部80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朝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在凸缘部80b形成有贯通孔80h,上述贯通孔8〇h朝电机轴向开口。[0053]〈电机连接部〉在电机连接部81b形成有开口部81h,上述开口部81h朝电机轴向开口。在电机连接部81中的面向开口部81h的部分处设置有电机连接轴套部81a,无刷电机2与上述电机连接轴套部81a—体地连接。[0054]〈电机支架部〉电机支架部82参照图1包括:底座部82a,上述底座部82a在电机轴向的一侧具有平坦的面;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凸缘部82b,上述多个凸缘部82b从底座部82a的外周部朝电机径向的外侧突出;以及多个针型的散热翅片82c,多个上述散热翅片82c在底座部82a的面上朝向电机轴向的一侧VI突出。在凸缘部82b形成有贯通孔82h,上述贯通孔82h朝电机轴向开口。图2中,在位于上侧的两个凸缘部82b间的、底座部80a与电机盖部82之间设置有多边形的壁部82d,上述壁部82d沿着转子21檐部21d的外形设置。这样,通过在主体筐体80上设置散热翅片80c、连接肋部80d、散热翅片80e以及散热翅片8此,能增加筐体主体80的表面积,并能有效地对控制装置3及无刷电机2的热量进行散热。此外,在主体底座部80a上形成有连接肋部80d,上述连接肋部80d在上下纵向上将相邻的多个散热翅片80c彼此连接,在底座部80a与电机盖部82之间设置有壁部82d,上述壁部82沿着转子21檐部21d的外形设置,因此,附着于主体筐体80的雨水不会贮留在主体底座部80a上,而会被朝下方引导,进而,在图2中被沿着壁部82d朝左右引导而从主体筐体80排出,从而能有效地减轻因来自上述路径的雨水导致的无刷电机2的进水。[0055]〈底座构件安装部〉以下,结合参照图12进行说明。在筐体主体80与电机连接部81之间的、位于电机轴向上与底座构件5的凸缘部50f相对的部位处,形成有底座构件安装部80f。在筐体主体80上的、位于电机轴向上与底座构件5的凸缘部50g相对的部位处,形成有底座构件安装部80g。在底座构件安装部8〇f、80g上形成有安装孔80k,上述安装孔80k朝电机轴向开口。[0056]例如,通过将螺栓18插通于底座构件5的各凸缘部50f、50g的贯通孔50h,将螺栓18旋入筐体8的各底座构件安装部80f、80g的安装孔80k,藉此,能将底座构件5紧固固定于筐体8〇[0057]〈主体盖〉以下,结合参照图1和图11进行说明。主体盖9从电机轴向观察呈沿着底座主体50外形的矩形。主体盖9从板厚方向的一侧接近底座主体50,并覆盖底座主体50。另外,“板厚方向的一侧”相当于电机轴向的一侧。主体盖9包括:顶板部90,上述顶板部90从板厚方向的一侧覆盖底座主体50;以及矩形环状的盖壁部91,上述盖壁部91从顶板部90朝向底座主体50立起,并且从电机轴向观察包围底座主体50。[0058]在顶板部90设置有卡定部92,上述卡定部92将主体盖9卡定于基座主体50。卡定部92在顶板部9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各两个,合计四个。卡定部92包括:一对脚部92a,上述一对脚部92a从顶板部90朝向底座主体50延伸;以及连接部92b,上述连接部92b将一对脚部92a的尾端部连接。在底座主体50设置有爪部50j,上述爪部5〇j从板厚方向的一侧卡定于卡定部92的连接部92b。爪部50j以与主体盖9的卡定部92相对的方式在底座主体5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各两个,合计四个)。[0059]〈接线柱盖〉以下,结合参照图1和图3进行说明。接线柱盖1〇从电机轴向观察呈沿着接线柱连接部53的外形的形状。接线柱盖10从板厚方向的一侧靠近接线柱连接部53,并覆盖接线柱连接部53。接线柱盖10配置于将三相母线U1〜123的电机侧端部1¾和输出轴20的紧固部20j覆盖的位置,并将无刷电机2的三个供电端子25a与对应的电机侧端部I25的电连接部覆盖。接线柱连接部53与接线柱盖10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密封件4〇。[0060]接线柱盖10包括:顶板部11,上述顶板部11从板厚方向的一侧覆盖接线柱连接部53;以及环状的盖壁部12,上述盖壁部12从顶板部11朝向接线柱连接部53立起,并且从板厚方向观察包围接线柱连接部53。接线柱连接部53包括环状的底座壁部53a,上述底座壁部经由密封件40与盖壁部12的外周侧接触。接线柱盖10在盖壁部丨2和底座壁部5如的径向上对密封件40进行了压缩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接线柱连接部53。另外,盖壁部12和底座壁部53a的径向相当于与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盖壁部12和底座壁部53a相对的方向)。[0061]在顶板部11设置有卡定部13、14第一^^定部13和第二卡定部14,上述卡定部13、14将接线柱盖1〇卡定于接线柱连接部53。第一卡定部13包括:一对第一脚部13a,上述一对第一脚部13a从顶板部11的外侧朝向接线柱连接部53延伸;以及第一连接部13b,上述第一连接部13b将一对第一脚部13a的尾端部连接。在接线柱连接部53设置有第一爪部53j,上述第一爪部53j从板厚方向的一侧卡定于第一卡定部13的第一连接部13b。第二卡定部14包括:一对第二脚部14a,一对上述第二脚部14a从位于顶板部11内侧的面向输出轴20的紧固部2〇J_—侧朝向接线柱连接部53延伸;以及第二连接部14b,上述第二连接部14b将一对第二脚部14a的尾端部连接。在接线柱连接部53设置有第二爪部53k,上述第二爪部53k从板厚方向的一侧卡定于第二卡定部14的第二连接部14b。[0062]〈凹部〉以下,结合参照图11和图12进行说明。在筐体主体8〇形成有:多个第一凹部86,上述多个第一凹部册在与多个电子元件60及接线柱4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以及第二凹部87,上述第二凹部87在与功率设备7相对的位置处凹陷。在此,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凹部”。在图11中,为了方便,用阴影点来表示设置于凹部的导热件。[0063]多个第一凹部86具有:X电容器用凹部86a,上述X电容器用凹部86a在与X电容器62相对的位置处凹陷;扼流线圈用凹部86b,上述扼流线圈用凹部86b在与两个扼流线圈63、64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一对平滑电容器用凹部86c、86d,上述一对平滑电容器用凹部86c、86d在与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相对的位置处凹陷;接地端部用凹部86e,上述接地端部用凹部86e在与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的接地端部111a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一对V相用凹部86f和W相用凹部86g,上述一对V相用凹部86f和W相用凹部86g在与三相母线121〜123的一对舌片部126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以及U相用凹部86h,上述U相用凹部86h在与三相母线121〜123的舌片部127相对的位置处凹陷。X电容器62、两个扼流线圈63、64以及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具有比寄存器67和二极管68更高的发热性。在此,多个电子元件60中,X电容器62、两个扼流线圈63、64以及一对平滑电容器65、66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电子元件”。此外,多个电子元件60中,寄存器67和二极管68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电子元件”。[0064]〈导热件〉在第一凹部86填充有第一导热件88,在第二凹部87填充有第二导热件89。第一导热件88和第二导热件89具有比底座构件5高的导热率。例如,第一导热件88和第二导热件89使用在环氧类粘接剂中混合有氧化铝填料的材料。筐体8经由设置于第一凹部86的第一导热件88和设置于第二凹部87的第二导热件89而被固定于底座构件5。在此,第一导热件88和第二导热件89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导热件”。[0065]多个第一导热件88包括:X电容器用导热件88a,上述X电容器用导热件88a设置于X电容器用凹部86a;扼流线圈用导热件S8b,上述扼流线圈用导热件88b设置于扼流线圈用凹部86b;—对平滑电容器用导热件88c、88d,一对上述平滑电容器用导热件88c、88d分别设置于一对平滑电容器用凹部sensed;接地端部用导热件sse,上述接地端部用导热件88e设置于接地端部用凹部86e;—对V相用导热件88f和W相用导热件88g,上述一对V相用导热件88f和W相用导热件88g分别设置于一对V相用凹部86f和W相用凹部86g;以及U相用导热件88h,上述U相用导热件88h设置于U相用凹部86h。[0066]X电容器用导热件8¾的厚度例如为2•8〇mm以上、3•50mm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15mm。扼流线圈用导热件88b的厚度例如为2•6〇mm以上、2.80mm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70mm。一对平滑电容器用导热件88c、88d的厚度分别例如为2_3〇麵以上、2.4〇臟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35mm。接地端部用导热件8如的厚度例如为丨.8^^以上、3.丨5^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49mm。一对V相用导热件8Sf和ff相用导热件88g的厚度分别例如为^川麵以上、324mm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47mm。U相用导热件8¾的厚度例如为以上、2.82mm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26mm〇功率权备7用的第一导热件89的厚度例如为〇.阳臟以上、i.65111111以下范围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15mm。这样,通过根据各电子元件60和功率设备7的每一个确定第一导热件S8和第二导热件89的厚度,能确保与各电子元件6和功率设备7的每个相适的绝缘性。‘[0067]另外,导热件S8、89也可以使用硅酮类粘接剂等散热特性优良的其它材料。此外,也可以使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醋:p〇lybutyleneterephthalate等树脂材料。藉此,能发挥优良的绝缘特性。'此外,导热件88、89相对于凹部和电子元件等的表面具有优良的润湿性(日文:濡机広力巧性和粘接性。藉此,能抑制粘接剂从凹部和电子元件剥离,因此,能确保优良的抗振性和散热特性。此外,导热件88、S9可以将散热片与固定用粘接剂组合,或是将散热凝胶与固定用粘接剂组合。[0068]〈接触板〉以下,结合参照图12和图13进行说明。图13是图1的XIII—XIII剖视图。在将母线模块3〇安装于筐体8时,在将接触板115配置于接地端部用凹部86e后的状态下进行安装。接触板115使用导电性和能弹性变形的构件。例如,接触板115通过将铜等金属片折曲加工而形成。接触板115包括:弹性变形部11如,上述弹性变形部11如朝向母线模块30呈凸状弯曲;以及一对支承片115b,上述一对支承片115b从弹性变形部115a的宽度方向外端朝宽度方向内侧延伸。[0069]接触板115在将弹性变形部115a朝向母线模块30—侧的状态下配置于接地端部用凹部86e。在这种状态下,当将母线模块3〇安装于筐体8时,弹性变形部115a因与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的接地端部111a抵接而弹性变形,并朝沿着电机轴向的方向被压扁。藉此,能通过接触板115的弹力将接地端部11la与筐体8电连接。例如,作为其它的接地连接方法,虽然存在通过螺钉将母线紧固固定的方法,但存在因螺纹紧固产生的应力和因冷热冲击产生的应力施加于母线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的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螺纹紧固,因此,能消除因螺纹紧固产生的应力施加于母线100的可能性。此外,由于能通过弹性变形部115a的弹性变形吸收因冷热冲击产生的应力,因此,也能消除因冷热冲击产生的应力施加于母线100的可能性。[0070]如以上说明那样,上述实施方式是一种控制装置3,包括:多个具有母线100的接线柱4;底座构件5,上述底座构件5供接线柱4配设;以及电子部件6,上述电子部件6具有与接线柱4电连接的多个电子元件60,其中,用于使接线柱4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55以沿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底座构件5,并且在底座构件5设置有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0k,电子部件6电连接于从窗部55露出的接线柱4,并且能通过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0k而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69电连接在多个母线100之间。[0071]在上述结构中,用于使接线柱4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55形成在供接线柱4配设的底座构件5。因而,能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6电连接于从窗部55露出的规定的接线柱4。此外,通过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50k,能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69电连接在多个母线100之间。因而,能根据控制装置3所要求的噪音等的韧性要素,通过适当地追加电子部件69来应对,因此,能提高设计自由度。此外,电子部件6电连接于从窗部55露出的接线柱4。因而,由于成为不需要电路基板的结构,因此,与设置电路基板的情况相比,即使在控制的规格改变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针对每种规格来改变电路基板。藉此,能削减部件成本。此外,窗部55形成为沿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贯穿。因而,由于容易将电阻焊接机等连接设备插通于窗部55,因此,即使在整个加工工序中接线柱4与电子部件6的连接工序所占的比例大的情况下,也能缩短加工时间。因而,能在提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007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部件6电连接于从第一窗部露出的第一接线柱,功率设备7电连接于从第二窗部露出的第二接线柱。因而,能将电子部件6和功率设备7整合配置,因此,能在提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有效地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007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选择性地使防噪元件61连接于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111接地接线柱)。因而,由于能根据规格来配置防噪元件61,因此,即使在需要噪音应对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噪音要素。[0074]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部件6被焊接结合于从窗部55露出的接线柱4。因而,与将电子部件6锡焊连接的情况相比,能有效地实现加工时间的缩短。[0075]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座构件5设置有浮起防止部70,上述浮起防止部70防止功率设备7从底座构件5浮起。因此,能将功率设备7牢固地固定于底座构件5。例如,即使在将功率设备7焊接结合于从第二窗部露出的第二接线柱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功率设备7从底座构件5浮起。[007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座构件5设置有卡定部71,上述卡定部71将功率设备7卡定于底座构件5。因而,与使用螺栓等紧固构件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容易地将功率设备7卡定于底座构件5,因此,能削减安装工时。[0077]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定部71包括:基部72,上述基部72设置于底座构件5的第一面侧;脚部73,上述脚部73从基部72朝向底座构件5的第二面侧延伸;以及爪部74,上述爪部74从脚部73的尾端部朝位于第二面侧的功率设备7—侧突出,并将功率设备7卡定。因而,通过一边利用脚部73的挠曲、一边将爪部74钩挂于功率设备7,从而能容易地将功率设备7卡定于底座构件5。此外,通过脚部73从底座构件5的第一面侧的基部72朝向第二面侧延伸,从而能利用底座构件5的厚度来充分确保脚部73的长度。藉此,能有效地发挥脚部73的挠曲作用。另外,在脚部73的基端部形成有弯曲部73a。因而,能利用弯曲部73a,有效地发挥脚部73的挠曲作用。此外,爪部74包括平坦的抵接面74a,上述抵接面74a与功率设备7的平坦的一个面7s抵接。因而,能使爪部74的平坦的抵接部74a与功率设备7的平坦的一个面7s抵接,因此,能将功率设备7稳定地卡定于底座构件5。此外,爪部74包括锥部74b,上述锥部74b相对于厚度方向倾斜。因而,能使功率设备7的侧面沿着爪部74的锥部74b滑动,因此,能容易地将功率设备7卡定于底座构件5,并且能有效地发挥脚部73的挠曲作用。此外,在功率设备7的面向卡定部71的侧面形成有锥部7e,上述锥部7e以呈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V字状的方式倾斜。因而,能沿着功率设备7的侧面的锥部7e滑动,因此,能更容易地将功率设备7卡定于底座构件5,并且能更有效地发挥脚部73的挠曲作用。[0078]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筐体8,上述筐体8安装于底座构件5,并且具有比底座构件5高的导热率。因而,与另行设置冷却装置的情况相比,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散热性。[0079]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筐体8上形成有凹部,上述凹部至少在与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筐体8经由设置于凹部的导热件而被固定于底座构件5。因而,即使在第二电子元件过度发热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对第二电子元件进行散热。[008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包括:第一凹部86,上述第一凹部86至少在与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以及第二凹部87,上述第二凹部87在与功率设备7相对的位置处凹陷,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件88,上述第一导热件88设置于第一凹部86;以及第二导热件89,上述第二导热件89设置于第二凹部87。因而,即使在第二电子元件和功率设备7过度发热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对上述第二电子元件和上述功率设备7进行散热。[008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筐体8包括电机连接部81,上述电机连接部81与作为被驱动件的无刷电机2—体地连接。因而,在将控制装置3与无刷电机2—体化的结构中,能够在提高设计自由度的同时,实现部件成本的削减和加工时间的缩短。[0082]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增加各种变更。[008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电阻焊接来进行母线100与电子部件6及功率设备7的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TIG焊接等电弧焊接或激光焊接等来进行。[0084]此外,底座构件5、筐体8、主体盖9、接线柱盖10、无刷电机2以及母线100等的材质和形状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材质和形状等。例如,也可以通过铝来形成母线100。此外,也可以通过铁碳钢等金属材料来形成筐体8。[0085]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符号说明)[0086]2无刷电机被驱动件、电机)3控制装置4接线柱5底座构件6电子部件7功率设备8筐体55窗部55d窗部接地窗部)55k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60电子元件61防噪元件69电容器电子部件)70浮起防止部71卡定部72基部73脚部74爪部81电机连接部86第一凹部(凹部)87第二凹部(凹部)88第一导热件导热件)89第二导热件导热件)100母线导电性板材)111第一功率用接线柱母线接地接线柱)111a接地端部接地端子)。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具有导电性板材的接线柱;底座构件,所述底座构件供所述接线柱配设;以及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具有与所述接线柱电连接的多个电子元件,使所述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的窗部以沿所述底座构件的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底座构件,并且在所述底座构件设置有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于从所述窗部露出的所述接线柱,并且能通过所述扩展用电子部件配置部而选择性地将电子部件电连接在多个所述接线柱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设备,所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所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接线柱包括: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将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以及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将所述功率设备电连接,所述窗部包括:第一窗部,所述第一窗部用于使所述第一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以及第二窗部,所述第二窗部用于使所述第二接线柱的一部分露出,所述电子部件电连接于从所述第一窗部露出的所述第一接线柱,所述功率设备电连接于从所述第二窗部露出的所述第二接线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柱包括接地接线柱,所述接地接线柱具有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窗部包括接地窗部,所述接地窗部用于使所述接地端子露出,在所述接地接线柱上能选择性地连接有防噪元件。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焊接结合于从所述窗部露出的所述接线柱。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设备,所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所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在所述底座构件设置有浮起防止部,所述浮起防止部防止所述功率设备从所述底座构件浮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起防止部设置有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将所述功率设备卡定于所述底座构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部包括:基部,所述基部设置于所述底座构件的第一面侧;脚部,所述脚部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底座构件的与第一面侧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延伸;以及爪部,所述爪部从所述脚部的尾端部朝位于所述第二面侧的功率设备一侧突出,并将所述功率设备卡定。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筐体,所述筐体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并且具有比所述底座构件高的导热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包括:第一电子元件;以及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具有比所述第一电子元件高的发热性,在所述筐体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中的至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在所述凹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具有比所述底座构件高的导热率,所述筐体经由设置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导热件而被固定于所述底座构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设备,所述功率设备对被驱动件供给电力,并且对所述被驱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在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及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中的至少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处凹陷;以及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与所述功率设备相对的位置处凹陷,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包括电机连接部,所述电机连接部与作为被驱动件的电机一体地连接。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美姿把 控制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