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自行车操作装置_株式会社岛野_201710383253.5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申请日:2017-05-26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公开(公告)号:CN107444562B

主分类号:B62M25/04(20060101)

分类号:B62M25/04(20060101);B62L3/02(20060101)

优先权:["20160601 US 15/170,883"]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0.20#授权;2018.01.0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12.08#公开

摘要: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第一操作结构、第二操作结构以及阻止构件。第一操作结构包括第一卷绕构件、第一操作构件以及第一致动构件。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卷绕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阻止构件构造为与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从第一静止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致动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主权项:1.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构造为安装至自行车本体;第一操作结构,包括:第一卷绕构件,所述第一卷绕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以沿第一牵引方向和与所述第一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所述第一机械控制缆线的一端联接到所述第一卷绕构件;第一操作构件,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第一致动构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与所述第一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而使所述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卷绕构件,所述第二卷绕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以沿第二牵引方向和与所述第二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所述第二机械控制缆线的一端联接到所述第二卷绕构件;以及第二操作构件,所述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阻止构件,所述阻止构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移动,以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一静止位置朝向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阻止所述第一致动构件致动所述第一卷绕构件沿所述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所述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全文数据:自行车操作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操作装置。背景技术_[0002]骑自行车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和交通方式。此外,骑自行车也己经成为适于业余爱好者和职业选手的非常欢迎的竞技体育。无论自行车是应用于娱乐、交通或竞赛,自行车行业都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多个部件。操作装置就是一种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发明内容[000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第一操作结构、第二操作结构和阻止构件。基座构件构造为安装到自行车本体。第一操作结构包括第一卷绕构件、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一致动构件。第一卷绕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以沿第一牵引方向和与第一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致动构件与第一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而使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卷绕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第二卷绕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以沿第二牵引方向和与第二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阻止构件构造为与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从第一静止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致动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0004]对于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当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时,阻止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因此,阻止构件在第一操作构件从第一静止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致动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因此,即使当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同时移动时,也可以经由第一控制缆线和第二控制缆线单独地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和第二自行车部件,这提高了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操作性。[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操作构件包括与第一操作构件可接触的操作邻接部。[0006]对于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在操作邻接部与第一操作构件接触的状态下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而移动第一操作构件。此时,阻止构件和第一操作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移动,这将在第一操作构件从第一静止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致动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操作邻接部具有限定为从第二静止位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的邻接路径。第一操作构件处于邻接路径上,以在第二操作构件从第二静止位置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期间与操作邻接部接触。[0008]对于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减少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的总空间。[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在第二操作构件位于第二静止位置的状态中,使得操作邻接部接触第一操作构件。[0010]对于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减少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的总空间。[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上述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在第二操作构件位于第二静止位置的状态中,使得操作邻接部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静止位置布置在第一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位置的相反侧。[0012]对于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在第一操作构件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而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之前使阻止构件与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移动。因此,在第一操作构件从第一静止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可以确保阻止第一致动构件致动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项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卷绕构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第二卷绕构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0014]对于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因为第一卷绕构件和第二卷绕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围绕相同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紧凑。[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基座构件包括内部空间。第一操作结构和第二操作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部空间中。[0016]对于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基座构件保护第一操作结构和第二操作结构。[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项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致动构件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在第一致动位置和第一非致动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致动位置处,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在第一非致动位置处,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不经由第一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第一非致动位置比第一致动位置离第一卷绕构件更远。[0018]对于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将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一卷装构件,并且根据第一致动构件的位置阻止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使得阻止构件包括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从第二静止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第一致动构件从第一致动位置移动到第一非致动位置的第一凸轮。[0020]对于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通过使用阻止构件的第一凸轮来改变第一致动构件的位置。因此,阻止构件和第一致动构件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而阻止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传送到第一卷绕构件。[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凸轮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处。[0022]对于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和阻止构件的结构。[0023]根据本发明的第i^一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致动构件附接到第一操作构件。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致动构件,第二致动构件与第二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而使第二卷绕构件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二致动构件附接到第二操作部件。[0024]对于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第一致动构件、第二操作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0025]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项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阻止构件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之间。[0026]对于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紧凑。[0027]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项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使得第一致动构件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第一致动构件包括沿平行于第一致动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朝向阻止构件延伸的接触部。[0028]对于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紧凑。[0029]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项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致动构件,第二致动构件与第二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而使第二卷绕构件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附接到第一操作构件。[0030]对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0031]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项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致动构件围绕致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第二致动构件围绕致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0032]对于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0033]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阻止构件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和第二致动构件之间。[0034]对于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紧凑。[0035]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致动构件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在第二致动位置和第二非致动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致动位置处,弟一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在第二非致动位置处,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不经由第二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第二非致动位置比第二致动位置距离第二卷绕构件更远。[0036]对于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将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并且根据第二致动构件的位置阻止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被传递到第二操作构件。[0037]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作结构包括将所还弟一釵动构件朝向所述第二非致动位置偏置的致动偏置构件。[0038]对于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使第二操作构件的位置稳定在第一非致动位置处。~[0039]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操作结构包括使第二致动构件向第二致动位置移动的第二凸轮。[0040]对于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而改变第二致动构件的位置。[004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上述任一个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处。[0042]对于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简化第二操作构件的结构。[004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结构包括将第一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操作结构构造成使得在第二操作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第二卷绕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且不将第二机械控制缆线相对于基座构件机械地定位。[0044]对于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单独地操作具有多个致动位置的第一自行车部件和仅具有两个致动位置的第二自行车部件。[004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操作结构包括将第二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第一操作结构构造为使得在第一操作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第一卷绕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且不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相对于基座构件机械地定位。[0046]对于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单独地操作仅具有两个致动位置的第一自行车部件和具有多个致动位置的第二自行车部件。[004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操作结构包括将第一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第一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操作结构包括将第二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第二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0048]对于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单独地操作具有多个致动位置的第一自行车部件和具有多个致动位置的第二自行车部件。[0049]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第一操作构件、第二操作构件和转换结构。基座构件构造为安装到自行车本体。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第^操作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致动与第一自行车部件不同的第二自行车部件。转换结构构造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而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并且响应于由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之间的邻接产生的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的同时移动而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_[0050]对于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来单独地地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和第二自行车部件。附图说明[0051]当结合附图研究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容易地获得对本发明及其许多伴随的优点的更完整的理解。[0052]图1为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自行车的侧视图。[0053]图2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的示意图。[0054]图3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平面视图,其中具有把手。[0055]图4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的可调节座杆组件的截面示意图。[0056]图5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透视图。[0057]图6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侧视图。[0058]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结构。[0059]图8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前视图。[0060]图9为图5中沿IX-IX线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图。[0061]图10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0062]图11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第一控制位置。[0063]图12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0064]目13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0065]图14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第二控制位置。、[0066]目I5为图6所示的自行辅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額,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第二控制位置。,±[0067]图16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和缆线控制本体。、±[0068]图17为_所示的自行辅健讎賴雛綱的娜图,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和缆线控制本体。、、、[0069]图18細6所示的自行辅作装讎賴雛结_彌細,其巾省略了支撑结构、缆线控制本体以及释放构件。、_〇]S19为_所示的自行辅作装翻觀離細_麵,其巾省略了支撑乡n构、缆线控制本体以及释放构件。、、[0071]图20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中省略了支撑构、缆线控制本体、释放构件以及第一输入构件。甘出央攸了士p々士[0072]图21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則认图,〃中雀略r支撑^构、缆线控制本体、释放构件以及第一输入构件。+丨、丨一山田车笛[0073]图22至24細6所示的自行车雛装置的缆线祕纟獅目U據,如出用于弟一机械控制缆线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牵引操作和释放操作。一[0074]图25至29麵6所自行辅作装置陳线祕纟自_图,出用于弟二机械控制缆线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牵引操作。[0075]图3〇至34为图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以示出用于第二机械控制缆线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释放操作。[0076]图35为包括根-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自行车的示意图。[0077]图36为图35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侧视图。[0078]图37为图35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前视图。[0079]图38为图35所^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前视图,其中省略了制动操作构件。[0080]图39为图35所不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图。[0081]图40为图36所^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0082]图41为图36所不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中省略了支撑结构第一控制位、,八丫书^[0083]图42为图36所^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0084]图43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其中省略了支撑结构。’八’口[0085]图44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甘结构第二控制位置。、’八^」乂〆[0086]图45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甘略了结构第二控制位置。[0087]图46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龙构和缆线控制本体。'八’[0088]图47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甘中省略了支撑结构和缆线控制本体。^[0089]图48为图36所不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视图|中省略了t樘么士构、讎控制本体以及释放构件。"[0090]图49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宜士构、缆线控制本体以及释放构件。[°091]图50为图36所不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透袖闳;g:由么、砍了方谱么士构、缆线控制本体、释放构件以及第-致动构件。'[0092]图S1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中省略了支撑共构、缆线控制本体、释放构件以及第一致动构件。’八^[0093]图52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另—个支撑结构、缆线控制本体、释放构件以及第一致动构件。,八[0094]图53至57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一机械控制缆线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牵引操作和释放操作。’[0095]图58至59为图36所不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笛二机械控纖_自_騰親_€1雛。[0096]图6〇至图63为图36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前视图以示出用于第二机械控制缆线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释放操作。’[0097]图64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透视图。[0098]图65为图64示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另一个透视图。[0099]图66为图64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顶视图。[0100]图67为图64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另一个顶视图。[0101]图68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透视图。[0102]图69为图68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另一个透视图。[0103]图70为图68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顶视图。[0104]图71为图6S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缆线操作结构的另一个顶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105]现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应或相同的部件。[0106]第一实施方式[0107]首先参考图1,自行车10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自行车10进一步包括自行车本体B0、前轮B4、后轮B5、制动装置B6、制动装置B7,以及传动系B8。自行车本体B0包括车架B1、把手B2、车座B3,以及可调节座杆组件B9。自行车操作装置12安装至自行车本体B0。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2安装至把手B2。可调节座杆组件B9可拆卸地安装至车架B1的座管B11。车座B3附接至可调节座杆组件B9。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制动装置B6包括前制动器,并且制动装置B7包括后制动器。[0108]传动系B8构造为将骑行者的蹬踏力转换为驱动力。传动系B8包括前齿盘B81、后链轮B82、自行车链条B83、后拨链器B84,以及前拨链器B85。前齿盘B81可旋转地安装在车架B1的中轴上。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齿盘B81包括单个的前链轮,但是前齿盘B81可以包括多个前链轮。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自行车10包括前拨链器。[0109]前齿盘B81可旋转地安装至车架B1,并包括前链轮B86。前链轮B86包括多个前链轮元件。后链轮B82安装至后轮B5的后轴并包括多个后链轮元件。自行车链条B83将前链轮B86联接至后链轮B82以将蹬踏力从前齿盘B81传递至后链轮B82。后拨链器B84将自行车链条B83沿自行车10的横向相对于后链轮B82换挡,以在由前链轮B86和后链轮B82限定的多个速度级中改变速度级。前拨链器B85将自行车链条B83沿自行车10的横向相对于前链轮B86换挡,以在多个速度级中改变速度级。[01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述的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指代的方向举例来说是以面向把手B2地坐在自行车10的车座B3上的骑行者为基准而确定的。因此,用于描述包括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自行车10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如图1所示的在水平面上的直立骑行位置中使用的自行车10来理解。用于描述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在水平面上的直立骑行位置中使用的自行车10上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来理解。[0111]如图2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2经由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可操作地连接至可调节座杆组件B9。自行车操作装置12经由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可操作地连接至前拨链器B85。自行车操作装置12经由制动控制缆线C3可操作地连接至制动装置B7。自行车10包括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经由附加机械控制缆线C4可操作地连接至后拨链器B84。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经由附加制动控制缆线C5可操作地连接至制动装置B6。机械控制缆线C1至机械控制缆线C5的示例可以包括博登缆线。[0112]例如,如图6可见,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l包括外壳Cl1和设置在外壳Cl1中的内线C12。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联接至可调节座杆组件B9。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包括外壳U1和设置在外壳C21中的内线C22。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联接至前拨链器B85。制动控制缆线C3包括外壳CM和设置在外壳C31中的内线C32。制动控制缆线C3的内线C32联接至制动装置B7。前拨链器B85可以从自行车10省略。[0113]如图3可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2为左侧操作装置。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2安装至把手B2的安装状态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2安装至把手B2的左部B21。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为右侧操作装置。在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安装至把手B2的安装状态中,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安装至把手B2的右部B22。在安装状态中,当把手B2的横向中心设置在横向中心平面CP1上时,自行车操作装置12设置在自行车的横向中心平面CP1的左侧。在安装状态中,当把手B2的横向中心设置在横向中心平面CP1上时,附加自行车操作装置18设置在自行车10的横向中心平面CP1的右侧。横向中心平面CP1被限定在车架B1在自行车10的横向D1的中心处。[0114]如图4可见,可调节座杆组件B9包括第一管20、第二管22、浮动活塞24、杆26、导向构件28、流动控制部3〇以及阀单元32,以及致动结构33。流动控制部30经由致动结构33可操作地联接至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阀单元32将第一管20的内部孔分成第一流体腔室34和第二流体腔室36。流动控制部30设置在导向构件28中以相对于阀单元32在闭合位置VP1和打开位置VP2之间移动。流动控制部30由偏置元件未示出)朝向闭合位置VP1偏置。当流动控制部30位于闭合位置VP1时阀单元32闭合。当流动控制部30位于打开位置VP2时阀单元32打开。致动结构33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牵引移动转换为流动控制部30的从闭合位置VP1向打开位置VP2的向上移动。第一管20和第二管22可伸缩地布置,第一管20插入第二管22的插入量可调节。第二管22通过设置在座管B11的上端的常规夹持装置未示出)固定至座管B11图1。[0115]阀单元32经由导向构件28联接至第二管22以相对于第一管20—起移动。第一流体腔室34布置在阀单元32和浮动活塞24之间。第二流体腔室36布置在阀单元32和第一管20的较低端之间。流动控制部3〇与导向构件28和阀单元32配合以控制第一流体腔室34和第二流体腔室36之间的流体的流动,以改变第一管20相对于第二管22的位置。当阀单元32闭合,第一管20沿伸缩方向D2相对于第二管22定位。当阀单元32打开,第一管20沿伸缩方向D2相对于第二管22可移动。浮动活塞24布置在第一管20的内部孔中并形成布置在浮动活塞24和第一管20的上端之间的气体腔室38。可调节座杆组件B9的较短的总长度增加了气体腔室38中的内部压力。因为可调节座杆组件B9的结构在自行车领域被广泛知晓,为了简洁的目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和或说明。[0116]如图5可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基座构件40、第一操作构件42、以及第二操作构件44。基座构件40构造为安装至自行车本体B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40构造为安装至把手B2。基座构件40包括第一端部分46、第二端部分48以及抓握部分50。第一端部分46构造为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2安装至把手B2的安装状态中联接至把手B2。第二端部分48与第一端部分46相对。抓握部分50设置在第一端部分46和第二端部分48之间。[011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分46构造为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2安装至把手B2的安装状态中联接至把手B2的弯曲部分B23。然而,第一端部分46可以联接至其他类型的把手。如图3可见,基座构件40的第一端部分46构造为在安装状态中联接至把手B2的左部B21。[0118]如图5可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安装结构52。基座构件40经由安装结构52安装至把手B2。当安装至把手B2时基座构件40为静止的构件。安装结构52优选地包括带夹持件或用于将道路换挡器安装至下拉把手的类似结构。基座构件4〇被握持盖体54覆盖,握持盖体由诸如橡胶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在骑行时,骑行者有时经由握持盖体54握持基座构件40并经由握持盖体54倚靠在基座构件40上。握持盖体54可以从自行车操作装置I2省略。[0119]如图6可见,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中的一个至少部分地比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中的另一个更接近基座构件40的第一端部分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构件42至少部分地比第二操作构件44更接近基座构件40的第一端部分46。然而,第二操作构件44可以至少部分地比第一操作构件42更接近基座构件40的第一端部分46〇[0120]如图7可见,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作为第一自行车部件设置的可调节座杆组件B9。然而,自行车操作装置12可以可操作地联接至诸如后拨链器B84和前拨链器B85的其他自行车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节座杆组件B9也可以被称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9。[0121]在本申请中,本文所用的术语“静止位置”指代在诸如第一操作构件42或第二操作构件44的可移动部没有被使用者操作的状态中该可移动部保持静止的位置。本文所用的术语“操作位置”指代可移动部被使用者操作以执行诸如制动装置B6、制动装置B7、可调节座杆组件B9、后拨链器B84或前拨链器B85的自行车部件的操作的位置。[0122]如图7可见,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经由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9。也就是说,第一操作构件42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经由第一机械缆线C1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构件似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可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第一操作构件4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一静止位置P21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第一操作构件42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一操作位置P22向第一静止位置P21枢转。第二方向D52是与第一方向D51相反的方向。[0123]如图8可见,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第二自行车部件与第一自行车部件B9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二静止位置P%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作为第二自行车部件设置的前拨链器B85。然而,自行车操作装置12可以可操作地联接至诸如后拨链器B84和可调节座杆组件B9的其他自行车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拨链器B85也可以被称作第二自行车部件B85。[0124]如图8可见,第二操作构件44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第二操作构件44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经由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操作第二自行车部件B85。也就是说,第二操作构件44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经由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操作可调节座杆组件B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构件44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可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01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轴线A1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第二枢转轴线A2重合。然而,第一枢转轴线A1可以从第二枢转轴线A2偏离。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枢转。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二操作位置P952向第二静止位置P951枢转。[0126]如图6可见,第二操作构件44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以操作制动装置B7。第二操作构件44围绕制动枢转轴线A3可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第二操作构件44在制动静止位置P31和制动操作位置P32之间可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40。第二操作构件44设置为制动杆。然而,制动杆的功能可以从第二操作构件44省略。[012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轴线A1和第二枢转轴线A2中的每一个都不平行于制动枢转轴线A3。由此,第二操作构件44沿不同于第一方向D51和第二方向D52的方向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0128]制动控制缆线C3的内线C32的一端联接至第二操作构件44。当第二操作构件44围绕制动枢转轴线A3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制动静止位置P31朝向制动操作位置P32枢转时,内线C32相对于外壳C31和基座构件40被牵引。当第二操作构件44围绕制动枢转轴线A3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制动操作位置P32向制动静止位置P31返回时,内线C32相对于外壳C:31和基座构件40返回。[0129]如图7可见,当仅操作第一操作构件42时,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和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一静止位置P21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0130]如图8可见,当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向第二操作位置TO52枢转时,即使没有操作第一操作构件42,第一操作构件42也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一静止位置P21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0131]具体地,第二操作构件44包括与第一操作构件42可接触的操作邻接部44C。操作邻接部44C具有限定为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至第二操作位置P%2的邻接路径PT1。第一操作构件42在邻接路径PT1上以在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1^952的期间与操作邻接部44C接触。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第二静止位置P951的状态中,操作邻接部44C接触第一操作构件42。由此,当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时,第一操作构件42的枢转移动被传递到第二操作构件44。这使得当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时,第二操作构件44与第一操作构件42—起枢转。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第二静止位置P951的状态中,操作邻接部44C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操作构件42间隔开。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移动的期间,操作邻接部44C与第一操作构件42接触。[0132]如图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联接构件56、第一轴58、第二轴64、制动偏置构件60、第一偏置构件62和第二偏置构件65。第一轴58限定制动枢转轴线A3,并且附接到基座构件40。第一操作构件42通过第一轴58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具体地,联接构件56经由第一轴58围绕制动枢转轴线A3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第一操作构件似经由第二轴64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可枢转地联接到联接构件56。第二操作构件44经由第二轴64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可枢转地联接到联接构件56。制动控制缆线C3的内线C32图6的一端联接到联接构件56。[0133]制动偏置构件60朝向制动静止位置P31偏置第一操作构件42联接构件56。制动偏置构件60安装在第一轴58上。第一偏置构件62安装在第二轴64上,以将第一操作构件42朝向第一静止位置P21图7偏置。第二偏置构件65安装在第二轴64上,以将第二操作构件44朝向第二静止位置P951图8偏置。在第一操作构件42位于制动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中,第二轴64与第三轴72稍后描述)同轴。[0134]如图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转换结构66。转换结构66构造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而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B9。转换结构66构造为响应由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之间的邻接导致的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而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B85。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结构66包括机械结构。然而,替代机械结构或除了机械结构之外,转换结构66可以包括液压单元或电气部件。[0135]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第一操作结构68和第二操作结构70。转换结构66包括第一操作结构68的一部分和第二操作结构70的一部分。第一操作结构68和第二操作结构70安装在第三轴72上。基座构件40包括内部空间40A。第一操作结构68和第二操作结构7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部空间40A中。然而,第一操作结构68和第二操作结构7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40A的外部。此外,内部空间40A可以从基座构件40省略。[0136]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支撑结构982。支撑结构982固定到基座构件40。如图10所示,支撑结构982包括第一支撑板982A、第二支撑板982B和第三支撑板982C。第二支撑板982B联接到第一支撑板982A和第三支撑板982C。[0137]如图10至图12所示,第二操作结构70包括第二卷绕构件976、第二操作构件44和第二致动构件988。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以使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沿第二牵引方向D41和与第二牵引方向D41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D42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卷绕构件976联接至第二操作构件44,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使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沿第二牵引方向D41和与第二牵引方向D41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D42方向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第二牵引方向D41和第二释放方向D42沿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限定。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的一端联接到第二卷绕构件976。[013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卷绕构件976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如图9所示,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制动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中,旋转轴线A97与第一枢转轴线A1和第二枢转轴线A2重合。然而,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制动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中,旋转轴线A97可以偏离第一枢转轴线A1和第二枢转轴线A2。[0139]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致动构件988与第二卷绕构件976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976,从而使第二卷绕构件9了6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致动构件988是与第二卷绕构件976可接触以使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移动的棘爪。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是与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相反的方向。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沿围绕旋转轴线A97限定的圆周方向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与第二卷绕构件976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9了6,从而使得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移动。然而,第二致动构件988可以与第二卷绕构件976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976,从而使得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移动或者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ei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都移动。[0140]如图I3所示,第二致动构件988相对于第二操作构件44在第二致动位置P%2和第二非致动位置P961之间可移动。在第二致动位置P962处,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988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976。在第二非致动位置P961处,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不经由第二致动构件988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976。第二非致动位置P961比第二致动位置P962更远离第二卷绕构件976。第二致动位置P962和第二非致动位置P961基于第二致动构件988的一端与卷绕构件976可接触的部分限定。[0141]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致动构件988附接到第二操作构件4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构件44包括第二操作本体944和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二操作本体944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图9。第二输入构件987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第二输入构件987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三轴72图9上。第二操作本体944与第二输入构件987可接触,以沿第一方向D51将第二操作本体944的枢转移动传递到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二致动构件988附接到第二输入构件987。[0142]第二输入构件987包括第二传动部987A。第二传动部987A与第二操作构件44的附加操作邻接部943A可接触。当第二操作本体9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枢转时,第二输入构件987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第二致动构件988经由枢转销988A围绕第二致动枢转轴线A9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二致动构件988包括与第二卷绕构件976可接触的第一致动棘爪。[0143]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二操作结构70包括第二致动偏置元件989。第二致动偏置元件989安装到枢转销988A以偏置第二致动构件988。第二致动偏置元件989包括扭转螺旋弹簧。[0144]第二输入构件987包括延长孔987B。延长孔987B具有在围绕旋转轴线A97限定的圆周方向上的弯曲形状。止动销987C固定到支撑结构982图12并延伸穿过延长孔987B以限定第二输入构件987的最大枢转角。[0145]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操作结构70包括将第二卷绕构件976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78。第二定位结构78构造成将第二卷绕构件976选择性地保持在多个控制位置处。[0146]第二定位结构78联接到第二卷绕构件976,以将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定位在相对于基座构件40的第一控制位置P941和第二控制位置P942中的每一个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结构78联接至第二卷绕构件976,以将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定位在相对于基座构件40的仅两个控制位置第一控制位置P941与第二控制位置P942中的每一个处。然而,控制位置的总数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并且可以是三个及三个以上。[0147]当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从第一控制位置P941向第二控制位置P942枢转时,内线C22相对于外壳C21和基座构件40被牵引。当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从第二控制位置P942返回到第一控制位置P941时,内线C22相对于外壳C21和基座构件40被释放返回)。[0148]如图13所示,第二卷绕构件976构造为当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时牵引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第二卷绕构件976构造为当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时释放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换句话说,第二操作构件44牵引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操作构件44释放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移动方向相同。然而,第二操作构件44牵引和释放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移动方向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二操作构件44牵引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移动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D51,而第二操作构件44释放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移动方向可以是第二方向D52。[0149]具体地,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以提供第一移动Ml。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Ml是第二操作构件44的枢转移动。第二定位结构78联接到第二操作构件44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第一移动Ml而移动第二卷绕构件976,从而使得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沿第二牵引方向D41和第二释放方向D42交替地移动。[0150]如图10至图13所示,第二定位结构78包括定位构件980和第一偏置元件981。定位构件980经由枢转销980A围绕定位枢转轴线A94可枢转地联接到支撑结构982图10。定位构件980包括与第二卷绕构件976可接触的定位棘爪。定位构件980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支撑板982A和第二支撑板982B。第一偏置元件981安装到支撑结构982以偏置定位构件980从而与第二卷绕构件976保持接触。第一偏置元件981将定位构件980的定位棘爪朝向第二卷绕构件976偏置。定位棘爪接触第二卷绕构件976以阻止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释放方向D62旋转。[0151]第二卷绕构件976包括缆线附接部983、第一定位邻接部984、第二定位邻接部985和控制偏置元件986。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的一端附接到缆线附接部983。第一定位邻接部984与第二定位邻接部985周向地间隔开。控制偏置元件986安装到支撑结构982,以将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方向D52朝向第一控制位置P941偏置。[0152]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定位构件980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接触的状态中,第二卷绕构件976位于第一控制位置P941处。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定位构件980与第二定位邻接部985接触的状态中,第二卷绕构件9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处。[0153]第二卷绕构件976包括致动邻接部976A、第一接触表面976B和第二接触表面976C。致动邻接部976A与第一接触表面Q76B相邻。第一接触表面976B比第二接触表面976C更靠近致动邻接部976A。第二致动偏置元件989朝向第二卷绕构件976偏置第二致动构件988。[0154]如图11和图I3所示,由于第二致动偏置元件989的偏置力,在第二卷绕构件976位于第一控制位置PM1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与第一接触表面976B保持接触。在第二致动构件98S与第一接触表面976B接触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位于第二致动位置P962处。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位于第二致动位置P%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与致动邻接部976A可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二致动构件988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976。[0155]如图14和图I5所示,由于第二致动偏置元件989的偏置力,在第二卷绕构件9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明8与第二卷绕构件976的第二接触表面976C保持接触。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与第二接触表面976C接触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位于第二附加致动位置P962处。由于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与致动邻接部976A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位于第二附加致动位置P96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与致动邻接部976A不可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不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二致动构件988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976。[0156]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定位结构78包括释放构件990。释放构件990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释放构件990包括释放邻接部990A和释放棘爪990B。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位于第二附加致动位置P96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Q88与释放邻接部990A可接触。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和第二定位邻接部985中的一个接合的状态中,释放棘爪990B与定位构件980可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二致动构件988传递到释放构件990。这使得定位构件980抵抗第一偏置元件981的偏置力围绕定位枢转轴线A94枢转以远离第二卷绕构件976移动。在释放棘爪990B将定位构件980远离第二卷绕构件976移动的状态中,定位构件980与第二定位邻接部985不可接触。然而,在释放棘爪990B使定位构件980远离第二卷绕构件976移动的状态中,定位构件980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可接触。[0157]在第二卷绕构件9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与致动邻接部976A间隔开。在第二致动构件988位于第二接合位置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与致动邻接部976A不可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不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二致动构件988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976。[0158]释放棘爪990B与定位构件980可接触。当释放构件990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而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时,释放棘爪990B使定位构件980围绕定位枢转轴线A94枢转以远离第二卷绕构件976移动。[0159]如图17所示,释放构件990包括第一突起990C和第二突起990D。第一突起990C与第二突起990D间隔开。止动销987C与第一突起990C和第二突起990D可接触。止动销987C限定释放构件990的枢转角。第一偏置元件981经由定位构件980偏置释放构件990,使得第一突起990C与止动销987C接触。[0160]如图18至图21所示,第一操作结构68包括第一卷绕构件995、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一致动构件993。第一卷绕构件99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以沿第一牵引方向D31和与第一牵引方向D31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D32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卷绕构件995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以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而使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沿第一牵引方向D31以及与第一牵引方向D31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D32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第一牵引方向D31和第一释放方向D32沿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限定。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的一端联接到第一卷绕构件995。[016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卷绕构件995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然而,第一卷绕构件995可以围绕不同于旋转轴线A97的另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0162]如图18所示,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使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从而使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是与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图16相同的方向。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是与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图16相同的方向。然而,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可以不同于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并且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可以不同于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0163]如图18至21所示,第一操作结构68构造为使得在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移动期间,第一卷绕构件99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且不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机械地定位。[0164]在本申请中,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机械地定位”是指在诸如第一操作构件42或第二操作构件44的操作构件不由使用者操作的情况下,将诸如机械控制缆线的内线的可移动元件相对于诸如基座构件40的固定元件定位在预定位置处。在操作构件从静止位置被操作到操作位置之后,当操作构件被使用者释放时,机械控制缆线的内线返回到缆线静止位置。[0165]第一操作结构68仅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似的移动使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从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结构68仅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使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从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0166]在第一操作构件42未被使用者操作的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定位在第一静止位置P21。除了第一静止位置P21之外,第一操作构件42不相对于基座构件40机械地定位在任何位置处。[0167]如图19所示,第一致动构件993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致动位置P981和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之间可移动。在第一致动位置P981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993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不经由第一致动构件993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比第一致动位置P981距离第一卷绕构件995更远。第一致动位置P981和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基于第一致动构件993的端部与卷绕构件976可接触的部分限定。[0168]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从而使得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从而使得第一卷绕构件995在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上移动。然而,第一致动构件993可以与第一卷绕构件9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从而使得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移动或者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都移动。[0169]第一致动构件993附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第一致动构件993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构件42包括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输入构件992。第一操作本体94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图®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第一输入构件的2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三轴72图9上。第一操作本体942与第一输入构件992可接触,以将第一操作本体942的枢转移动沿第一方向D51传递到第一输入构件992。第一致动构件993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入构件992。[0170]如图19所示,第一输入构件992包括第一传动部992A。第一传动部992A与第一操作本体942可接触。当仅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从第一静止位置P21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时,第一输入构件的2沿第一方向D51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当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从第二静止位置1^51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枢转时,第一输入构件"2和第二输入构件987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0171]第一致动构件"3经由枢转销996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入构件992。第一致动构件993包括与第一卷绕构件995可接触的第一致动棘爪993A。第一操作结构68包括第一致动偏置元件994。第一致动偏置元件994安装到第一输入构件992以偏置第一致动构件993,从而使得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保持接触。[0172]如图20和21所示,第一卷绕构件995包括致动邻接部995A和第三接触表面995B。致动邻接部995A与第三接触表面9%B相邻。在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三接触表面995B接触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993与致动邻接部995A可接触。第一致动偏置元件994安装到第一输入构件992以偏置第一致动构件"3,从而使得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三接触表面995B保持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操作本体942的枢转移动经由第一输入构件992和第一致动构件993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0173]第一卷绕构件995包括止动件995C和接收部分995D。止动件995C与止动销987C可接触。接收部分995D与第一致动构件993可接触。在止动件995C与止动销987C接触的状态中,第一卷绕构件995位于附加静止位置f991。在接收部分995D与第一致动构件993接触的状态中,第一输入构件992位于静止位置。在第一卷绕构件995位于附加静止位置P991处的状态中,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在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0174]如图21所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第一操作结构68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位置相对于基座构件40保持在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处。具体地,第一操作结构68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位置相对于基座构件40保持在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处。第一操作结构68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的位置相对于基座构件40保持在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处。[0175]如图18和图1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阻止构件97。阻止构件97构造为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993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构件97构造为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的3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移动。阻止构件97与第一致动构件993接触。[0176]如图I9所示,阻止构件97包括第一凸轮97A,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ro5l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的移动,第一凸轮97A将第一致动构件993从第一致动位置P9S1移动到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第一凸轮97A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97A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的第二输入构件987处。阻止构件97与第二输入构件9S7—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然而,阻止构件97可以是与第二输入构件987分离的构件。[0177]如图2〇所示,第一致动构件993包括沿平行于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的轴向方向D8朝向阻止构件97延伸的接触部"3B。第一凸轮9"7A与接触部993B接触。如图10所示,阻止构件97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993和第二致动构件9SS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构件97在轴向方向D8上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的3和第二致动构件988之间。[0178]如图19所示,当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2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时,阻止构件97使第一致动构件993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枢转。当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2以枢转角AG1枢转时,阻止构件97将第一致动构件993保持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处。枢转角AG1由限定在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传动部992A之间的间隙CL1限定。在第一致动构件993被阻止构件97定位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的状态中,即使当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时,第一致动构件993也与致动邻接部995A不可接触。[0179]也就是说,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起枢转时,第一卷绕构件995相对于基座构件40是静止的。因此,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起枢转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不被牵引。当仅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枢转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才被牵引。[0180]下面将参照图22-24详细描述用于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牵引操作和释放操作。图22示出了处于非操作状态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其中所示部件位于其静止位置。图22至图24示出了当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M枢转到第一操作位置P22以执行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牵引操作时顺序移动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部件。[0181]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第一操作本体942由使用者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时,第一输入构件992的第一传动部992A被第一操作本体942推动。因此,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而第二操作构件44即第二操作本体944和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基座构件40是静止的。这使得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的致动邻接部995A接合。[0182]如图23和图24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即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进一步枢转时,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因此,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枢转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沿第一牵引方向D31从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被牵引。[0183]如图24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到达第一操作位置P22时,第一输入构件992的接触部992B图10和图24与支撑结构982的接收部982C1图10和图24接触。因此,第一输入构件992机械地定位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另一方面,第一输入构件992没有机械地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P22。第一输入构件99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而不是被机械地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P22。因此,第一输入构件992机械地定位在由第一输入构件992的旋转角度限定的旋转范围的仅一端处。当通过去除或减少从使用者施加到第一操作构件42的操作力而使第一操作构件42回到第一静止位置P21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沿第一释放方向D32被释放返回)到第一缆线静止位置P971。[0184]下面将参照图12和图25至图30详细描述用于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牵引操作。图12示出了处于非操作状态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其中所示部件位于其静止位置。图奶至图3〇示出了当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枢转到第二操作位置P952然后返回到第二静止位置P951以执行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牵引操作时顺序移动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部件。[0185]具体地,如图25所示,当使用者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2枢转第二操作本体944时,因为操作邻接部44C图8与第一操作本体942接触,第一操作本体942与第二操作本体944一起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此时,第二输入构件987的第二传动部987A被第二操作本体944的附加操作邻接部943A沿第一方向D51推动。因此,第一操作本体942、第二操作本体944和第二输入构件987—起沿第一方向Df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0186]然而,如图19所示,第一输入构件992的第一传动部992A与第一操作本体942间隔开间隙CL1。因此,参照图25和图26,第一输入构件99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是静止的,而第一操作本体942、第二操作本体M4和第二输入构件987—起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以枢转角AG1图26枢转。这使得阻止构件97将第一致动构件993从第一致动位置f981移动到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在第一致动构件993位于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993与第一卷绕构件995的致动邻接部995A不可接合。因此,即使第一输入构件992与第一操作本体⑽2、第二操作本体944和第二输入构件987—起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第一卷绕构件995枢转,第一卷绕构件995也相对于基座构件40是静止的。[0187]如图27所示,当第二操作本体M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进一步枢转时,第二输入构件087、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输入构件992—体地与第二操作本体944一起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响应于第二输入构件987的枢转移动,第二致动构件9S8与第二卷绕构件976的致动邻接部976A接合。因此,第二卷绕构件9了6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一控制位置f941朝向第二控制位置TO42枢转。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枢转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沿第二牵引方向D41被牵引。[0188]如图28所示,响应于第二卷绕构件町6的枢转移动,定位构件980通过第二定位邻接部98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定位枢转轴线A94枢转。[0189]如图29所示,当第二卷绕构件9了6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进一步枢转而超过第二控制位置P942时,定位构件9洲通过第一偏置元件981的偏置力返回到接合位置。在该状态中,定位构件980布置在第二定位邻接部985与释放棘爪990B之间。[0190]如图3〇所示,当第二操作构件44返回到第二静止位置P951时,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一操作本体M2和第一输入构件"2返回到它们的静止位置。此时,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使定位构件980与第二定位邻接部985接合。因此,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被定位在第二控制位置P942处,将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定位在缆线操作位置。[0191]下面将参照图30至33详细描述用于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释放操作。如图3〇和图31所示,在第二卷绕构件町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988通过第二接触表面976C定位在第二附加致动位置p962。这允许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时,第二致动构件988与释放构件990的释放邻接部990A接触。[0192]如图32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时,释放构件990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此时,第二致动构件988不与第二卷绕构件976的致动邻接部976A接合。[0193]如图33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进一步枢转时,定位构件980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以远离第二定位邻接部985移动。这允许第二卷绕构件976通过控制偏置元件986的偏置力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因此,响应于第二卷绕构件976的枢转移动,第二卷绕构件976的引导表面976D引导第二致动构件988到达第二致动位置P962。这使得第二致动构件988与致动邻接部976A接合以停止第二卷绕构件976的枢转移动。[0194]如图34所示,当第二致动构件988枢转至第二致动位置P962时,定位构件980与释放邻接部990A脱离。这允许释放构件990通过第一偏置元件981的偏置力经由定位构件980返回到静止位置。释放构件990由第一突起990C和止动销987C在静止位置止动。[0195]如图12所示,当第二操作本体944返回到第二静止位置TO51时,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输入构件992返回到它们的静止位置。此时,第二卷绕构件976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使定位构件980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接合。因此,第二卷绕构件9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被定位在第一控制位置P941,将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定位在缆线静止位置。[0196]自行车操作装置12包括以下特征。[0197]1阻止构件97构造为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993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当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时,阻止构件97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因此,阻止构件97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993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H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因此,即使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同时移动,也可以经由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和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单独地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9和第二自行车部件B85。这提高了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可操作性。此外,可以将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布置成在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操作方向上彼此干涉。这使自行车操作装置12紧凑,提高了自行车操作装置12的可操作性。[0198]⑵第二操作构件44包括与第一操作构件42可接触的操作邻接部44C。因此,能够在操作邻接部44C与第一操作构件42接触的状态中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而移动第一操作构件42。此时,阻止构件97和第一操作构件42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这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993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0199]3操作邻接部44C具有限定为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至第二操作位置P952的邻接路径PT1。第一操作构件42在邻接路径PT1上以在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1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P9f52的期间与操作邻接部44C接触。因此,可以减少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的总空间。[0200]⑷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第二静止位置P951的状态中,操作邻接部44C与第一操作构件42接触。因此,可以减少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的总空间。[0201]5第一卷绕构件995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第二卷绕构件976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因此,由于第一卷绕构件995和第二卷绕构件976可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相同的旋转轴线A97旋转,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12紧凑。[0202]6第一操作结构68和第二操作结构7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部空间40A中。内部空间40A保护第一操作结构68和第二操作结构70。[0203]7第一致动构件993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致动位置P981和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之间可移动,在第一致动位置P981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993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处,第一操作构件似的移动不经由第一致动构件993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第一非致动位置TO82比第一致动位置P981距离第一卷绕构件995更远。因此,可以经由第一致动构件993将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并可以根据第一致动构件993的位置阻止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993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0204]8阻止构件97包括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TO52的移动而将第一致动构件993从第一致动位置P981移动到第一非致动位置P982的第一凸轮97A。因此,可以通过使用阻止构件97的第一凸轮97A来改变第一致动构件993的位置。因此,阻止构件97和第一致动构件993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而阻止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被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995。[0205]9第一凸轮97A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42和阻止构件97的结构。[0206]10阻止构件97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993和第二致动构件988之间。因此,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12紧凑。[0207]11第一致动构件993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第一致动构件993包括沿着平行于第一致动枢转轴线A96的轴向方向D8朝向阻止构件97延伸的接触部993B。因此,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12紧凑。[0208]12第二操作结构70包括将第二卷绕构件976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78。第一操作结构68构造为使得在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移动期间,第一卷绕构件99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且不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机械地定位。因此,可以单独地操作仅具有两个致动位置的第一自行车部件B9和具有多个致动位置的第二自行车部件B85。[0209]13转换结构66构造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而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B9,并且响应于由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之间的邻接所导致的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而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B85。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单独地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9和第二自行车部件B85。[0210]第二实施方式[0211]下面将参照图35至图6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除了第一操作结构和第二操作结构之外,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具有与自行车操作装置12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将在此使用相同编号,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示出。[0212]如图35至图3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包括基座构件40、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如图38所示,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设置为第一自行车部件的前拨链器B85。然而,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诸如后拨链器B84和可调节座杆组件B9的其他自行车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拨链器B85也可以称为第一自行车部件B85。[0213]如图39所示,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与第一自行车部件B85不同的第二自行车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以致动作为第二自行车部件设置的可调节座杆组件B9。然而,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其他自行车部件,例如后拨链器B84和前拨链器B85。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节座杆组件B9也可以称为第二自行车部件B9。[0214]如图37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包括转换结构266。转换结构266构造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来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明5。转换结构266构造为响应于由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之间的邻接产生的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而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B9。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结构266包括机械结构。然而,替代机械结构或除了机械结构之外,转换结构266可以包括液压单元或电气部件。[0215]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包括第一操作结构268和第二操作结构270。转换结构266包括第一操作结构268的一部分和第二操作结构270的一部分。第一操作结构268和第二操作结构270安装在第三轴72上。第一操作结构268和第二操作结构27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部空间40A中。然而,第一操作结构268和第二操作结构27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布置在内部空间40A的外部。[0216]如图40至42所示,第一操作结构268包括第一卷绕构件1〇76、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第一卷绕构件10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以在第一牵引方向D31和与第一牵引方向DW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D32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卷绕构件1〇76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以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而在第一牵引方向D31和与第一牵引方向D31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D32上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的一端联接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021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卷绕构件1076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然而,第一卷绕构件1〇76可以围绕不同于旋转轴线A97的另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0218]第一卷绕构件1〇7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卷绕构件976基本相同的结构。具体地,第一卷绕构件1076包括缆线附接部983、第一定位邻接部洲4、第二定位邻接部985、控制偏置元件9部、致动邻接部976A、第一接触表面976B和第二接触表面976C。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这些。[0219]如图40和41所示,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卷绕构件1076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076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H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M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与第一卷绕构件1〇76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076而使第一卷绕构件1076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移动。然而,第一致动构件1〇88可以与桌一卷绕构件1〇76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〇76而使第一卷绕构件1〇76沿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移动,或者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都移动。[0220]如图43所示,第一致动构件1088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一致动位置P1061和第一非致动位置Pl〇62之间可移动。在第一致动位置P1061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经由弟一致动构件1〇8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〇76。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不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S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第一非致动位置pi〇62比第一致动位置P1061距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更远。[0221]如图41和42所示,第一致动构件10SS附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第一致动构件1088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致动构件1〇88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入构件"2。具体地,第一致动构件1088通过枢转销1088A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入构件992。第一致动构件1〇88包括与第一卷绕构件1076可接触的第一致动棘爪。第一操作结构268包括致动偏置构件1089。致动偏置构件10S9安装到第一输入构件"2以偏置第一致动构件188而使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卷绕构件1076保持接触。[0222]如图42和43所示,第一操作结构268包括将第一卷绕构件1076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278。第一定位结构278构造为将第一卷绕构件1076选择性地保持在多个控制位置。[0223]第一定位结构278联接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以相对于基座构件40将第一卷绕构件1076定位在相对于基座构件40的第一控制位置PM1和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每一个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结构278联接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以将第一卷绕构件10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定位在相对于基座构件40的仅两个控制位置第一控制位置P941和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每一个处。然而,控制位置的总数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控制位置的总数可以是三个及三个以上。[0224]当第一卷绕构件1076围绕旋转轴线A97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一控制位置P941枢转到第二控制位置P942时,内线C12相对于外壳Cl1和基座构件40被牵引。当第一卷绕构件10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从第二控制位置P942返回到第一控制位置P941时,内线C12相对于外壳C11和基座构件40被释放返回)。[0225]如图43所示,第一卷绕构件1076构造为当第一操作构件4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时牵引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第一卷绕构件1076构造为当第一操作构件4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时释放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换句话说,第一操作构件42的牵引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操作构件42的释放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移动方向相同。然而,第一操作构件42的牵引和释放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移动方向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操作构件42的牵引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移动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D51而第一操作构件42的释放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移动方向可以是第二方向方向D52〇[0226]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278联接至第一操作构件42以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而移动第一卷绕构件1076,使得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在第一牵引方向D41和第二释放方向D42上交替地移动。[0227]参照图40至图43,第一定位结构27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定位结构78基本相同的结构。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278包括定位构件980、第一偏置元件981和释放构件990。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这些。[0228]如图41和图43所示,在定位构件明0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接触的状态中,第一卷绕构件1076位于第一控制位置P941处。如图44和图45所示,在定位构件980与第二定位邻接部985接触的状态中,第一卷绕构件10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致动偏置构件1089朝向着第一卷绕构件1076偏置第一致动构件1088。[0229]如图41和43所示,由于致动偏置构件1089的偏置力,在第一卷绕构件1076位于第一控制位置P941处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接触表面976B保持接触。在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与第一接触表面976B接触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致动位置Pl〇6l处。在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位于第一致动位置P1061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致动邻接部970A可接触。在这种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0230]如图44和图45所示,由于致动偏置构件1089的偏置力,在第一卷绕构件10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卷绕构件1076的第二接触表面976C保持接触。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二接触表面976C接触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处。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的状态中,由于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致动邻接部976A之间的充足距离,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致动邻接部976A不可接触。在这种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不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0231]如图46和47所示,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S8与释放邻接部990A可接触。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和第二定位邻接部985中的一个接合的状态中,释放棘爪990B与定位构件980可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经由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到释放构件"0。这使得定位构件980抵抗第一偏置元件981的偏置力围绕定位枢转轴线A94枢转以远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移动。在释放棘爪990B使定位构件980远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移动的状态中,定位构件980与第二定位邻接部985不可接触。然而,在释放棘爪990B使定位构件980远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移动的状态中,定位构件980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可接触。[0232]在第一卷绕构件10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致动邻接部976A间隔开。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致动位置P1061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与致动邻接部W6A不可接触。在这种状态中,第一操作构件42的第一移动Ml不经由第二输入构件987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0233]如图48和51所示,第二操作结构270包括第二卷绕构件1095、第二操作构件44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第二卷绕构件109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以在第二牵引方向D41和与第二牵引方向D41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D42上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卷绕构件1095联接到第二操作构件44,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而在第二牵引方向D41和与第二牵引方向D41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D42上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的一端联接到第二卷绕构件1095。[02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卷绕构件1095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如图37所示,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制动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中,旋转轴线A97与第一枢转轴线A1和第二枢转轴线A2重合。然而,在第二操作构件44位于制动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中,旋转轴线A97可以偏离第一枢转轴线A1和第二枢转轴线A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卷绕构件1095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卷绕构件995基本相同的结构。[0235]如图48所示,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095使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095使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移动。然而,第二致动构件1093可以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095使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中的一个移动。[0236]如图仙至图51所示,第二操作结构270构造为使得在第二操作构件44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f952之间移动期间,第二卷绕构件109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在第二静止位置P%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可移动,且不将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机械地定位。[0237]第二操作结构270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而使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第二缆线静止位置P107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第二操作结构270使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从第二缆线静止位置P1071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0238]如图51所示,第二致动构件1093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42在第二致动位置P1082和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之间可移动。在第二致动位置P1082处,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93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1095。在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处,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不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〇93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1095。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比第二致动位置P1082离第二卷绕构件1095更远。[0239]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095使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0%使第二卷绕构件1〇%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移动。然而,第二致动构件1093可以与第二卷绕构件10%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〇95使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移动或者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都移动。[0240]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附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第二致动构件1093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致动构件1093经由枢轴销l〇88A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入构件992。也就是说,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经由枢轴销1088A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入构件992。[0241]如图50所示,第二致动构件1093包括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接触的第一致动棘爪。致动偏置构件1〇89安装到第一操作构件42以将第一致动构件1088朝向第一致动位置P1061偏置,并且将第二致动构件1093朝向第二非致动位置pi〇81偏置。也就是说,第二操作结构270包括将第二致动构件1093朝向第二非致动位置pi〇81偏置的致动偏置构件1〇89。致动偏置构件1089由第一操作结构和第二操作结构270共用。[0242]如图48和4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包括阻止构件297。阻止构件297构造为与第^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似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1088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〇76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构件297构造为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1088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0%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移动。阻止构件297与第一致动构件1088接触。[0243]如图49所示,阻止构件297包括第一凸轮297A,第一凸轮297A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从第二静止位置P9S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的移动而将第一致动构件1088从第一致动位置Pl〇6l移动到第一非致动位置Pl〇62。第一凸轮297A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29M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的第二输入构件987处。[0244]如图40所示,阻止构件297部分地布置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构件297在轴向方向D8上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之间。[0245]如图49所示,当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时,阻止构件297使第一致动构件1088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枢转。当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以枢转角AG1枢转时,阻止构件297将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保持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处。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由阻止构件297定位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l〇62处的状态中,即使当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时,第一致动构件1088也与致动邻接部976A图45不可接触。[0246]S卩,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一起枢转时,第一卷绕构件10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是静止的。因此,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起枢转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不被牵引。当仅仅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枢转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被牵引。[0247]如图50和图51所示,第一输入构件992包括止动件1092B。致动偏置构件1089偏置第二致动构件1093以使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止动件1092B保持接触。在这种状态中,止动件1092B将第二致动构件1093定位在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处图51。[0248]第二卷绕构件1095包括致动邻接部1095A。在第二致动构件1093位于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1093沿径向设置在致动邻接部1095A的外侧。因此,即使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在第二致动构件1093位于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1093也与致动邻接部1095A不可接触。因此,当第一操作构件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枢转,而第二操作构件44不枢转移动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被牵引。当第一操作构件42返回到第一静止位置P21时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l骰样放(返凹)。[0249]如图52所示,第二操作结构27〇包括将第二致动构件1093移动到第二致动位置Pl〇82处的第二凸轮29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299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然而,第二凸轮299可以设置在除第二操作构件M之外的其他构件处。第二凸轮299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以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之间的相对移动的移动而移动第二致动构件1093。[0250]第二致动构件1093包括致动部1093A。在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分别位于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二静止位置Pg5丨的状态中,第二凸轮299与致动部丨093A间隔开。当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的2以枢转角AG1枢转时,第二凸轮2"推动致动部1093A。这使得第二致动构件1093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从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枢转到第二致动位置P10S2图51。在第二致动构件1093位于第二致动位置P1082的状态中,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致动邻接部1095A可接触。[0251]如图49所示,当第二输入构件9町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以枢转角AG1枢转时,第一凸轮29M使第一致动构件1088远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移动。这使得第一致动构件1088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从第一致动位置P1061枢转到第一附加致动位置Pl〇63。第一致动构件10SS沿径向设置在致动邻接部976A的外侧。因此,当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以枢转角AG1枢转时,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致动邻接部976A不可接触。[0252]如图45所示,在第一卷绕构件1〇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当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第二输入构件987以枢转角AG3枢转时,由于致动偏置构件1〇89的偏置力,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与第二接触表面976C接触。在该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致动位置P1061。例如,枢转角AG3大于枢转角AG1图49。[0253]如图46和47所示,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位于第一致动位置P1061图45的状态中,在第一致动构件108S与致动邻接部976A接触之前,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释放邻接部990A可接触。在这种状态中,第二操作构件44的第一移动Ml经由第一输入构件992和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传递到释放构件990。这使定位构件980抵抗第一偏置元件981的偏置力围绕定位枢转轴线A94枢转以远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移动。[0254]下面将参照图53至图58详细描述用于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牵引操作和释放操作。图53示出了处于非操作状态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其中所示部件位于它的静止位置。图53至图58示出了当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枢转到第二操作位置P952以执行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牵引操作时顺序移动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部件。[0255]具体地,如图53和图54所示,当使用者使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枢转时,第二输入构件987的第二传动部987A通过第二操作构件44的附加操作邻接部943A而被推向第一操作构件42。此时,第二输入构件987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旋转轴线A97以枢转角AG1图49枢转。这使得第一致动构件1088从第一致动位置Pl〇6l枢转到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这防止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卷绕构件1076的致动邻接部9"76A接合,即使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第一卷绕构件1076枢转。[0256]此外,如图55所示,当第二输入构件987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第一输入构件992围绕旋转轴线A97以枢转角AG1图43枢转时,第二凸轮299移动致动部1093A而使第二致动构件1093枢转。这允许当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时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致动邻接部1095A接合。[0257]如图56和图57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进一步枢转时,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一输入构件99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一体地与第一操作构件42—起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这使得当第一卷绕构件1076处于第一控制位置P941时,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从附加静止位置P991枢转。因此,当第二操作构件44和第一操作构件42—起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枢转时,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被牵引。当通过去除或减少从使用者施加到第二操作构件44的操作力而将第二操作构件44返回到第二静止位置P951时,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的内线C22被释放返回)到第二缆线静止位置P1071。[0258]下面将参照图43和图58至图60详细描述用于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牵引操作。图43示出了处于非操作状态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其中所示部件位于它们的静止位置。图58至图63示出了当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枢转到第一操作位置P22然后返回到第一静止位置P21以执行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牵引操作时顺序移动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部件。[0259]如图43和图58所示,当使用者使得第一操作本体942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枢转时,第一输入构件992的第一传动部992A被第一操作本体942推动。因此,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而第二操作构件44即第二操作本体944和第二输入构件987相对于基座构件40静止。这使得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第一卷绕构件1076的致动邻接部976A接合。[0260]如图59和图60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即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输入构件99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进一步枢转时,第一卷绕构件1076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围绕旋转轴线A97枢转。因此,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枢转移动而被牵引。第一卷绕构件1076通过定位构件980和第二定位邻接部985相对于基座构件40定位在第二控制位置P942处。这使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定位在缆线操作位置。[0261]下面将参照图㈤至图63详细描述用于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释放操作。如图6〇所示,在第一卷绕构件1〇76位于第二控制位置P942的状态中,第一致动构件1088被第二接触表面976C定位在第一致动位置Pl〇6l处。这允许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一输入构件"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时,第一致动构件1〇88与释放构件990的释放邻接部990A接触。[0262]如图61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一输入构件的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时,释放构件990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此时,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致动邻接部976A不接合。[0263]如图61和图62所示,当第一操作构件42沿第一方向D51相对于基座构件40进一步枢转时,定位构件980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以远离第二定位邻接部985移动。这允许第一卷绕构件1076通过控制偏置元件986图42的偏置力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因此,第一卷绕构件1076的引导表面276D响应于第一卷绕构件1076的枢转移动而将第一致动构件1088引导到第一致动位置P1061。这使得第一致动构件1088与致动邻接部976A接合以停止第一卷绕构件1076的枢转移动。[0264]如图63所示,当第一致动构件1088枢转到第一致动位置P1061时,定位构件980从释放邻接部990A脱离。这允许释放构件990通过第一偏置兀件981的偏置力经由定位构件980返回到静止位置。释放构件990由第一突起990C和止动销987C在静止位置处止动。[0265]如图53和63所示,当第二操作本体944返回到第二静止位置P951时,第二输入构件987、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第一输入构件992返回到它们的静止位置。此时,第一卷绕构件1076沿第二方向D5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枢转,使得定位构件980与第一定位邻接部984接合。因此,第一卷绕构件1076相对于基座构件40位于第一控制位置f941处,将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的内线C12定位在缆线静止位置。[0266]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包括以下特征。[0267]1阻止构件297构造成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移动,以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1088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076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当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时,阻止构件297与第二操作构件44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40移动。因此,阻止构件297在第一操作构件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阻止第一致动构件1088致动第一卷绕构件1076在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71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中移动。因此,即使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相对于基座构件40同时移动,也可以经由第一机械控制缆线C1和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单独地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85和第二自行车部件B9,这提高了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可操作性。[0268]2第一卷绕构件1076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第二卷绕构件1095围绕旋转轴线A97可旋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40。因此,因为第一卷绕构件1076和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围绕相同的旋转轴线A97相对于基座构件40旋转,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紧凑。[0269]3第一操作结构268和第二操作结构270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内部空间40A中。基座构件40保护第一操作结构268和第二操作结构270。[0270]4第一致动构件1088可以在第一致动位置P1061和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之间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42移动,在第一致动位置P1061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在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处,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不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比第一致动位置P1061距离第一卷绕构件1076更远。因此,可以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88将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并且可以根据第一致动构件1088的位置而阻止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经由第一致动构件1088传递至卷绕构件1076。[0271]5阻止构件297包括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952的移动而将第一致动构件1088从第一致动位置P1061移动到第一非致动位置P1062的第一凸轮297A。因此,可以通过使用阻止构件297的第一凸轮297A来改变第一致动构件1088的位置。因此,阻止构件297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而阻止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被传递到第一卷绕构件1076。[0272]⑹第一凸轮29M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42和阻止构件297的结构。[0273]7第二操作结构270包括第二致动构件1093,第二致动构件1093与第二卷绕构件1095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二卷绕构件1095而使第二卷绕构件1095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D61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D6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附接到第一操作构件似。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42、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0274]8第一致动构件108S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第二致动构件1093围绕致动枢转轴线A105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操作构件42。因此,可以简化第一操作构件42、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0275]9阻止构件297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致动构件1088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之间。因此,可以使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紧凑。[0276]10第二致动构件1093可以在第二致动位置P1082和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之间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42可移动,在第二致动位置P1082处,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93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1095。在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处,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不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93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10%。第二非致动位置1081比第二致动位置P1082距离第二卷绕构件1095更远。因此,可以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93将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1095,并且可以根据第二致动构件1093的位置而阻止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经由第二致动构件1093传递到第二卷绕构件1095。[0277]11第二操作结构270包括致动偏置构件1089,以将第二致动构件1093朝向第二非致动位置P1081偏置。因此,可以将第二操作构件44的位置稳定在第二非致动位置P10S1处。[0278]12第二操作构件44包括将第二致动构件1093移动到第二致动位置P1082的第二凸轮299。因此,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44的移动而改变第二致动构件1093的位置。[0279]13第二凸轮299设置在第二操作构件44处。因此,可以简化第二操作构件44的结构。[0280]14第一操作结构268包括将第一卷绕构件1076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278。第二操作结构270构造为使得在第二操作构件44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移动期间,第二卷绕构件10%在第二静止位置P%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40可移动,且不将第二机械控制缆线C2相对于基座构件40机械地定位。因此,可以单独地操作具有多个致动位置的第一自行车部件B85和仅具有两个致动位置的第二自行车部件B9。_[0281]15转换结构266构造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42的移动而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B85并且响应于由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之间的邻接部产生的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来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即,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的同时移动。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操作构件42和第二操作构件44来单独操作第一自行车部件B85和第二自行车部件B9。[0282]第三实施方式[0283]下面将参照图64至图67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312。除了基座构件、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之外,自行车操作装置312具有与自行车操作装置12相同的结构。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将在此以相同编号表示,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图示。[0284]如图64和65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312包括基座构件340、第一操作构件342和第二操作构件344。基座构件340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本体B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构件340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本体B0的把手旧02。把手旧〇2是一个平的把手。基座构件340包括安装结构352。基座构件340经由安装结构3M安装到把手B3〇2上。基座构件340在安装到把手B302时是固定构件。安装结构352优选地包括带夹持件或用于安装到平的把手的用于道路换挡器中的类似结构。[0285]第一操作构件342在第一静止位置P21和第一操作位置P2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340可移动,以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B9。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中,第一操作构件42包括第一操作本体942和相对于第一操作本体942单独可移动的第一输入构件992。然而,第一操作构件342相对于基座构件340整体可移动。具体地,第一操作构件34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1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340。[0286]第二操作构件344在第二静止位置P951和第二操作位置P952之间相对于基座构件340可移动,以致动与第一自行车部件B9不同的第二自行车部件B85。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中,第二操作构件44包括第二操作本体944和相对于第二操作本体944单独可移动的第二输入构件987。然而,第二操作构件344相对于基座构件340整体可移动。具体地,第二操作构件344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2可枢转地联接到基座构件340。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二操作构件344中省略了制动操作杆的功能。因此,第一枢转轴线A1和第二枢转轴线A2总是与旋转轴线A97重合。[0287]如图66和图67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312包括转换结构66,转换结构66构造为响应于第一操作构件342的移动而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B9,并且响应于由第一操作构件342和第二操作构件344之间的邻接产生的第一操作构件342和第二操作构件M4的同时移动来致动第二自行车部件BS5。[0288]自行车操作装置312包括第一操作结构368和第二操作结构370。第一操作结构368包括第一卷绕构件9%、第一操作构件342和第一致动构件"3。除了第一操作构件3似之夕卜,第一操作结构36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结构68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0289]第二操作结构370包括第二卷绕构件976、第二操作构件344和第二致动构件988。除了第二操作构件344之外,第二操作结构37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操作结构70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0290]第二操作构件344包括与第一操作构件342可接触的操作邻接部344C。操作邻接部344C具有限定为从第二静止位置P951至第二操作位置P%2的邻接路径PT31。在第二操作构件344从第二静止位置TO51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P952的期间,第一操作构件342在邻接路径PT31上与操作邻接部344C接触。[0291]在第二操作构件344位于第二静止位置P951的状态中,操作邻接部344C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342的第一静止位置P21布置在第一操作构件342的第一操作位置P22的相反侧。[0292]利用自行车操作装置312,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2大致相同的效果。[0293]此外,在第二操作构件344位于第二静止位置P951的状态中,操作邻接部344C相对于第一操作构件342的第一静止位置P21布置在第一操作构件342的第一操作位置P22的相反侧。因此,可以在第一操作构件342响应于第二操作构件344的移动相对于基座构件340移动之前使阻止构件97与第二操作构件344—起相对于基座构件340移动。因此,在第一操作构件342从第一静止位置P21向第一操作位置P22移动期间,可以确保阻止第一致动构件993致动第一卷绕构件995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DH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D7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0294]第四实施方式[0295]下面将参照图68至图71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412。除了基座构件、第一操作构件和第二操作构件之外,自行车操作装置412具有与自行车操作装置212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具有大致相同功能的元件将在此以相同编号示出,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图示。[0296]如图68和6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412包括基座构件340、第一操作构件342和第二操作构件344。基座构件340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本体B0。[0297]如图70和71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412包括第一操作结构468和第二操作结构470。第一操作结构468包括第一卷绕构件1076、第一操作构件342和第一致动构件1088。除了第一操作构件342之外,第一操作结构468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结构268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0298]第二操作结构470包括第二卷绕构件1095、第二操作构件344和第二致动构件1093。除了第二操作构件344,第二操作结构470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操作结构270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0299]通过自行车操作装置412,可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2大致相同的效果。[0300]根据本公开,对于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至少部分地彼此组合。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操作结构68可以包括将第一卷绕构件995定位在多个第一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278。类似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操作结构270可以包括将第二卷绕构件976定位在多个第二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78。[0301]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衍生物旨在是指定特征,元件、组件、组、整体和或步骤表示开放式术语,但不排除存在其它未提到的特征、元素、组件、组、整体和或步骤。这个概念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具有”、“包括,,及其衍生词汇。[0302]当单数使用时,术语“构件”、“部段”、“部分”、“部,,、“元件”、“本体”和“结构,,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0303]本串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仅是标识符,但是没有任何例如特定的顺序等的其他含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存在“第二元件,,,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存在“第一元件,’。[0304]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对”可以包括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一对元件彼此具有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0305]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上”,“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意味着修改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着改变。[0306]、显然,根据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本文具体描述的方式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所示基座构件构造为安装至自行车本体;第一操作结构,包括:第一卷绕构件,所述第一卷绕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以沿第一牵引方向和与所述第一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一释放方向移动第一机械控制缆线;第一操作构件,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第一致动构件,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与所述第一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第一卷绕构件而使所述第一卷绕构件沿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卷绕构件,所述第二卷绕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以沿第二牵引方向和与所述第二牵引方向相反的第二释放方向移动第二机械控制缆线;以及第二操作构件,所述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阻止构件,所述阻止构件构造为与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一起移动,以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一静止位置朝向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期间阻止所述第一致动构件致动所述第一卷绕构件沿所述第一牵引致动方向和所述第一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可接触的操作邻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邻接部具有限定为从所述第二静止位置到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邻接路径,以及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处于所述邻接路径上,以在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二静止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期间与所述操作邻接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二静止位置的状态中,所述操作邻接部与所述第一操作构件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位于所述第二静止位置的状态中,所述操作邻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所述第一静止位置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的相反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卷绕构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卷绕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基座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基座构件包括内部空间,以及所述第一操作结构和所述第二操作结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在第一致动位置和第一非致动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致动位置处,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传递至所述第一卷绕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一非致动位置处,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不经由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传递至所述第一卷绕构件,所述第一非致动位置比所述第一致动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卷绕构件更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阻止构件包括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从所述第二静止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动而使所述第一致动构件从所述第一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非致动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操作构件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操作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致动构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与所述第二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所述第二卷绕构件而使所述第二卷绕构件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二操作构件。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阻止构件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围绕第一致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操作构件,以及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包括沿与所述第一致动枢转轴线平行的轴向方向朝向所述阻止构件延伸的接触部。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结构包括第二致动构件,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与所述第二卷绕构件可操作地联接以致动所述第二卷绕构件而使所述第二卷绕构件沿第二牵引致动方向和第二释放致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以及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一操作构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围绕致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操作构件,以及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围绕所述致动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操作构件。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阻止构件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致动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在第二致动位置和第二非致动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二致动位置处,所述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经由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传递至所述第二卷绕构件,以及在所述第二非致动位置处,所述第二操作构件的移动不经由所述第二致动构件传递至所述第二卷绕构件,所述第二非致动位置比所述第二致动位置距离所述第二卷绕构件更远。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结构包括将所述第二致动构件朝向所述第二非致动位置偏置的致动偏置构件。19.根据权利要求I7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结构包括使所述第二致动构件向所述第二致动位置移动的第二凸轮。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操作构件处。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第一操作结构包括将所述第一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结构构造为使得在所述第二操作构件在所述第二静止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第二卷绕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所述第二静止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且不将所述第二机械控制缆线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机械地定位。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操作结构包括将所述第二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所述第一操作结构构造为使得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在所述第一静止位置和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第一卷绕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所述第一静止位置和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且不将所述第一机械控制缆线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机械地定位。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结构包括将所述第一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第一控制位置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操作结构包括将所述第二卷绕构件定位在多个第二控制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24.—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构造为安装至自行车本体;第一操作构件,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一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致动第一自行车部件;以及第二操作构件,所述第二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在第二静止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移动,以致动不同于所述第一自行车部件的第二自行车部件;以及转换结构,所述转换结构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构件的移动而致动所述第一自行车部件,并响应于由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和所述第二操作构件之间的邻接产生的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和所述第二操作构件的同时移动而致动所述第二自行车部件。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