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多联型空调装置_大金工业株式会社_201780033349.7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5-31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公开(公告)号:CN109196288B

主分类号:F24F11/76(20180101)

分类号:F24F11/76(20180101);F25B13/00(20060101)

优先权:["20160601 JP 2016-110484"]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0.23#授权;2019.02.1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1.11#公开

摘要:在多联型空调装置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防止在室内风扇的转子上产生结露。多个室内机40,50,60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过热区域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室内膨胀阀41,51,61的开度来缩小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过热区域而扩大潮湿区域,另一方面,增加室内风扇43,53,63的风量。

主权项:1.一种多联型空调装置,其具备:室外机20,该室外机20具有压缩机21,该压缩机21对为了进行冷冻循环而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和多个室内机40,50,60,该多个室内机40,50,60具有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和多个减压机构41,51,61,41a,51a,61a,并且具有多个室内风扇43,53,63,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进行循环,通过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室内风扇43,53,63,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过热区域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所述减压机构的开度来缩小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过热区域而扩大潮湿区域,另一方面,增加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所述过热区域的所述低能力制冷运转时,利用通过了所述潮湿区域和所述过热区域后的混合空气进行制冷,在所述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所述减压机构的开度来缩小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过热区域而扩大潮湿区域,另一方面,增加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而能够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将所述潮湿区域的扩大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范围内。

全文数据:多联型空调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多联型空调装置,特别涉及具备多个室内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所述室内机具有能够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背景技术在现有的空调装置中,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负载较小的情况下,如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22864号公报中所记载那样,存在通过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而进行与较小的制冷负载一致的运转的情况。在以下说明中,将通过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且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区域从而与较小的制冷负载相对应地降低制冷能力的运转称作低能力制冷运转。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在一台室外单元与一台室内单元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例如室内单元的室内温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根据室内单元的要求而变更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而容易地进行应对。但是,例如,在一台室外机与多个室内机连接、多个室内机并行运转的多联型空调装置中,难以按照任意室内机的要求来变更室外机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因此,在多联型空调装置的任意室内机中,例如,当室内温度发生变化、或设定温度被变更而任意室内机所要求的制冷能力发生了变化时,可以考虑通过改变该要求制冷能力发生了变化的室内机的膨胀阀的开度来应对发生了变化的制冷负载。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当在多联型空调装置中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欲通过增大膨胀阀的开度来提高制冷能力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分别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区域和潮湿区域的空气混合而在室内风扇的转子上产生结露的情况。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多联型空调装置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防止在室内风扇的转子上产生结露。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构成为,具备:室外机,该室外机具有压缩机,该压缩机对为了进行冷冻循环而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和多个室内机,该多个室内机具有多个室内热交换器和多个减压机构,并且具有多个室内风扇,其中,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中进行循环,通过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室内风扇,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过热区域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减压机构的开度来缩小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区域而扩大潮湿区域,另一方面,增加室内风扇的风量。根据该多联型空调装置,通过增大减压机构的开度而扩大室内热交换器的潮湿区域,使得制冷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当潮湿区域扩大时,由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区域的空气和通过了潮湿区域的空气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空气的温度降低。在此,减压机构的开度的控制以限制在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处的装置内不产生结露的上限以内的方式抑制潮湿区域的扩大,使得混合空气的温度不会过于降低至混合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而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产生装置内结露,对于进一步的制冷能力的提高,则通过增加室内风扇的风量来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由此,在多联型空调装置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的同时防止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产生装置内结露。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构成为,在第1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能够通过减小减压机构的开度和或降低室内风扇的风量来降低制冷能力。根据该多联型空调装置,在制冷时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温低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减小减压机构的开度和或降低室内风扇的风量来降低制冷能力,因此,从潮湿区域的扩大被限制在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不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的状态缩小潮湿区域和或风量减少。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至少一个室内机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利用通过了潮湿区域和过热区域的混合空气进行制冷,并使用混合空气的温度或混合空气的湿度来判定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潮湿区域的扩大已被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根据该多联型空调装置,使用混合空气的温度或混合空气的湿度能够简便地判定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潮湿区域的扩大是否已被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至第3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至少一个室内机在室内热交换器中还具有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使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潮湿区域的扩大已被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根据该多联型空调装置,使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能够简便地判定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潮湿区域的扩大是否已被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本发明的第5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至第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至少一个室内机在为了获得所需的制冷能力而增加室内风扇的风量且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无法将潮湿区域的扩大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时,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根据该多联型空调装置,通过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能够使室内热交换器整体成为潮湿区域,因此能够消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区域的空气。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中,在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能够防止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产生装置内结露。在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中,能够在维持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不产生装置内结露的状态的情况下降低制冷能力。在本发明的第3观点或第4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中,防止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处的装置内结露的可靠性提高。在本发明的第5观点的多联型空调装置中,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的同时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防止装置内结露。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回路图。图2是示出图1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卸下图2的室内机的前面板等而示出室内热交换器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多联型空调装置的通常制冷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概念图。图5是用于说明多联型空调装置的低能力制冷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概念图。图6是用于说明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控制的概念的曲线图。图7是用于说明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控制的一例的曲线图。图8是用于说明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控制的另一例的曲线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1C的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回路图。图10是示出变形例1C的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1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联型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多联型空调装置10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转而被用于大楼等的室内的制冷制热的装置。多联型空调装置10具备:一台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机20;与室外机20并联连接的多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台作为使用单元的室内机40,50,60;以及作为连接室外机20和室内机40,50,60的制冷剂连接管的液态制冷剂连接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多联型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11通过连接室外机20、室内机40,50,60、液态制冷剂连接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1包括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11b,11c和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中循环。此外,多联型空调装置10具备运转控制装置80,该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多联型空调装置10整体的运转控制。室内侧控制装置47,57,67和室外侧控制装置37由传输线80a连接而构成运转控制装置80。然后,室内机40,50,60的室内侧控制装置47,57,67可以经由传输线80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运转控制装置80被连接成能够接收吸入压力传感器29、排出压力传感器30、吸入温度传感器31、排出温度传感器32、室外温度传感器36、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等的检测信号。此外,运转控制装置80与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风扇28、室外膨胀阀38、室内膨胀阀41,51,61和室内风扇43,53,63等连接,以便能够根据它们的检测信号等来控制室外机20和室内机40,50,60。2详细结构2-1室外机20室外机20具有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与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38和储液器24连接。压缩机21是能够使运转容量可变的压缩机,并且是由马达21m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该马达21m的转速由逆变器控制。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制冷运转时,在图1的四通切换阀22中,被切换到由实线示出的连接状态。即,由四通切换阀22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起来,并且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具体而言,储液器24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连接起来,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由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装置42,52,6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被夺去了热量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在图1的四通切换阀22中,被切换到由虚线示出的连接状态。由四通切换阀22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侧连接起来,并且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起来,由此,室内热交换装置42,52,62作为由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内热交换装置42,52,62中被夺去了热量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23例如是交叉片crossfin式的翅片管finandtube型热交换器,并且是用于进行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以将空气作为热源的设备。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与室外膨胀阀38连接。室外膨胀阀38是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以进行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1d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流量等的调节的电动膨胀阀。该室外膨胀阀38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室外机20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外风扇28,该室外风扇28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机内,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使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排出到室外。该室外风扇28是能够使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风量可变的风扇,例如是由DC风扇马达等构成的马达28m驱动的螺旋桨式风扇等。例如,室外机20中设有如下传感器等:吸入压力传感器29,其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即,与制冷运转时的蒸发压力Pe对应的制冷剂压力;排出压力传感器30,其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吸入温度传感器31,其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以及排出温度传感器32,其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此外,在室外机20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设有室外温度传感器36,该室外温度传感器36检测流入机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此外,室外机20具有室外侧控制装置37,用来控制构成室外机20的各部分的动作。该室外侧控制装置37具有为了进行室外机20的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未图示、存储器未图示以及控制马达21m的逆变器电路未图示等。多个室内机40,50,60的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等是不同的,此外,由于它们会变化,因此,难以将室外机20被要求的能力调整成适合全部各个室内机40,50,60。因此,例如,室外侧控制装置37按照多个室内机40,50,60中要求最高的室内机等、多个室内机40,50,60中的一部分室内机的要求来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和或室外风扇28的风量。因此,对于多个室内机40,50,60中的多数来说,存在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和或室外风扇28的风量的设定高于所需要的情况。2-2室内机2-2-1室内机的概要室内机40,50,60通过嵌入或悬吊在大楼等的室内天花板中等方式、或壁挂在室内的壁面上等方式设置在例如会议室等房间中。多个室内机40,50,60有时配置在相同的房间中,有时也分别配置在不同的房间中。另外,由于室内机40和室内机50、60构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室内机40的结构进行说明。关于室内机50、60的结构,分别标注50号段或60号段的标号来代替示出室内机40的各部分的40号段的标号,并省略室内机50、60的各部的说明。室内机40,50,60经由液态制冷剂连接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与室外机20连接。例如,室外机40具有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室内机50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b、室内机60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c,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构成制冷剂回路11的一部分。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具有作为减压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室内热交换器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机40,50,60中分别设置室内膨胀阀41,51,61作为减压机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室外机20中设置与室内机40,50,60对应的多个减压机构,也可以设置与室内机40,50,60或室外机20独立的连接单元。室内膨胀阀41是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连接以进行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1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调节等的电动膨胀阀,还能够切断制冷剂的通过。室内膨胀阀41构成为由室内侧控制装置47控制,通过变更开度能够进行制冷剂流量的调整和减压的调整。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用于进行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是例如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片crossfin式的翅片管finandtube型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42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而冷却室内空气,而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功能而加热室内空气。室外机40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内风扇43,该室内风扇43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机内,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使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将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作为供给空气提供给室内。室内风扇43是能够使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42的空气的风量在规定风量范围内可变的风扇,例如是由DC风扇马达等构成的马达43m驱动的离心风扇或多翼式风扇等。在图2所示的室内机40中,使用横流风扇用作室内风扇43。2-2-2室内机的详细结构图2示出室内机40的截面。图2所示的室内机40是壁挂型的室内机。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示出的箭头Ar1表示被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流动,由单点划线示出的箭头Ar2表示被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流动。室内机40具备图2所示的壳体411、空气过滤器412、室内热交换器42、室内风扇43、垂直叶片416和水平叶片417。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室内机40的前侧热交换部421和后侧热交换部422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2所示的壁挂型室内机40的上方存在壳体411的开口部、即吸入口431。从吸入口431吸入的室内空气进入吸入空间S1。空气过滤器412的下游侧的空间也包含在吸入空间S1中。测量吸入空气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51和测量吸入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室内湿度传感器452例如设置在该吸入空间S1中。该室内温度传感器451测定的温度是室内温度Tr1,此外也是吸入温度Ti。位于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且室内风扇43的上游的位置的是中间空间S2。并且,位于室内风扇43的下游的是吹出空间S3。从壳体411上方被吸入的室内空气在从吸入空间S1流动到中间空间S2的期间,其温度和湿度由壳体411内的室内热交换器42进行调节。中间空间S2的空气在通过室内风扇43时被混合而成为混合空气,混合空气通过吹出空间S3而从下方的吹出口432作为调节空气被吹出。2-2-3壳体411和空气过滤器412由该壳体411形成室内机40的外轮廓和框架。由壳体411的后引导件433和稳定器434形成作为与吹出口432相连的吹出流路的吹出空间S3。空气过滤器412配置在吸入口431与室内热交换器42之间。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2之前,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412而由此去除灰尘。因此,空气过滤器412以包围室内热交换器42的方式被安装在壳体411上。由于在空气过滤器412的前后不会发生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因此,这里,将空气过滤器412的前后的空间一并作为吸入空间S1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室内温度传感器451和室内湿度传感器452可以设置在空气过滤器412的上游、下游中的任意一方。2-2-4室内热交换器42室内热交换器42由前侧热交换部421和后侧热交换部422构成。室内热交换器42包含多个翅片481和多个传热管482。各翅片481由薄金属板构成,被配置成与相邻的翅片481平行并且与室内机40的长度方向垂直。因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2的空气在彼此相邻的翅片481之间通过。多个传热管482分别是金属制成的管,并且是如下这样的部件:贯穿翅片481沿着室内机40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翅片481和传热管482的间隙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和空气经由多数翅片481和多数传热管482进行热交换。此外,通过使室内空气中的水分结露而附着在翅片481和传热管482上,由此能够利用室内热交换器42进行除湿。前侧热交换部421包含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和下部前侧热交换部427,其中,所述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朝向前侧下方倾斜,所述下部前侧热交换部427从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的下端部朝向后侧下方倾斜。后侧热交换部422朝向后侧下方倾斜。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对室内热交换器42的传热管482为一列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室内热交换器42的传热管482的排列不限于一列的情况,也可以是两列以上。此外,设为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从下部前侧热交换部427的最下一级的传热管483进入,并且,制冷剂从后侧热交换部422的最下一级的传热管484流出。并且,虽然各级的传热管482与另一级的传热管482连接,但是,不同级的传热管482彼此之间例如由图3所示的U形管485连接起来。在该室内热交换器42中,制冷剂依次流到相邻的传热管482。2-2-5室内风扇43室内风扇43位于前侧热交换部421和后侧热交换部422与吹出口432之间。室内风扇43具备在室内机40的长度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圆筒形风扇转子43a和使风扇转子43a旋转的马达43m。风扇转子43a由沿圆周排列的多个风扇翼构成,并且,在图2中,风扇转子43a绕中心点O顺时针旋转。通过以中心点O为中心旋转而产生从前侧热交换部421和后侧热交换部422朝向吹出口432的空气的流动。朝向吹出口432的空气的流动贯穿风扇转子43a。因此,在风扇转子43a变为低于混合空气调节空气的露点温度的温度时,产生结露。换句话说,此时,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该室内风扇43的旋转由室内侧控制装置47控制,并且能够根据来自室内侧控制装置47的指令改变风量。2-2-6垂直叶片416和水平叶片417垂直叶片416配置在作为吹出空间S3的吹出流路内。垂直叶片416通过步进马达未图示而转动,调节室内机40的长度方向上的风向。水平叶片417沿着吹出口432配置,通过步进马达未图示而转动,调节上下方向上的风向。垂直叶片416和水平叶片417在成为低于混合空气的露点温度的温度时也产生结露。这样的结露也与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的风扇转子结露相对应。2-2-7室内侧控制装置47和各种传感器室内侧控制装置47收纳在设置于壳体411内部的电气部件箱未图示中。室内侧控制装置47例如根据存储在存储器未图示中的指示和来自遥控器未图示的指示来进行室内机40的控制。在室内机40中,除了上述室内温度传感器451和室内湿度传感器452以外,还设有各种传感器,但是,这里省略了对于说明不重要的传感器的记载。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设有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该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检测制冷剂的温度与制冷运转时的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冷剂温度。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设有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在吹出空间S3中设有吹出温度传感器453,该吹出温度传感器453测定吹出空间S3的空气温度混合空气的温度。此外,在吹出空间S3中设有吹出湿度传感器454,该吹出湿度传感器454测定吹出空间S3的空气湿度混合空气的湿度。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室内温度传感器451和吹出温度传感器453例如可以使用热敏电阻。3空调装置的动作在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使用者利用遥控器等输入装置对各室内机40,50,60进行室内温度控制,该室内温度控制使室内温度Tr1、Tr2,Tr3接近对各个室内机40,50,60独立地设定的设定温度Ts1、Ts2,Ts3。在该室内温度控制中,当室内风扇43,53,63被设定为风量自动模式时,室内风扇43的风量和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被调整为使得室内温度Tr1收敛在设定温度Ts1,室内风扇53的风量和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被调整为使得室内温度Tr2收敛在设定温度Ts2,室内风扇63的风量和室内膨胀阀61的开度被调整为使得室内温度Tr3收敛在设定温度Ts3。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模式中,室内风扇43,53,63的风量由运转控制装置80自动调整。对本发明来说重要的是低能力制冷运转,由于制热运转可以是与现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内容中专门针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多联型空调装置10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时,除了通常制冷剂运转模式以外,还可以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模式下进行制冷运转。通常制冷运转模式是进行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低能力制冷运转模式是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低能力制冷运转是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并利用混合空气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转,所述混合空气是将通过了过热区域的空气与通过了潮湿区域的空气混合而形成的空气。3-1制冷运转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由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与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该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室外膨胀阀38处于全开状态。调节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使得室内热交换器42的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1成为目标过热度SHt1,调节室内膨胀阀51的开度,使得室内热交换器52的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2在目标过热度SHt2处变得恒定,调节室内膨胀阀61的开度,使得室内热交换器62的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62的气体侧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3成为目标过热度SHt3。另外,目标过热度SHt1,SHt2,SHt3在规定的过热度范围内被设定为最佳温度值,以使室内温度Tr1,Tr2,Tr3收敛在设定温度Ts1,Ts2,Ts3。通过如下方式分别检测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1,SH2,SH3,例如,从由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由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值与蒸发温度Te对应。但是,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1,SH2,SH3不限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当在该制冷剂回路11的状态下使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和室内风扇43,53,63运转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散热,成为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该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接管71被送到室内机40,50,60。被送到该室内机40,50,60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分别被室内膨胀阀41,51,61减压至接近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被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分别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2被送到室外机20,经由四通切换阀22流入储液器24。然后,流入储液器24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这样,在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可以进行如下这样的制冷运转: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功能,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之后通过液态制冷剂连接管71和室内膨胀阀41,51,61被输送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外,在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由于在室内机40,50,60的各个室内机中没有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调整制冷剂的压力的机构,因此,全部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的蒸发压力Pe为共通的压力。3-2通常制冷运转和低能力制冷运转在通常制冷运转中,如图4所示,室内热交换器42实质上全部部分为潮湿区域491描绘有斜线的区域。与此相对,在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如图5所示,从最接近制冷剂入口的下部前侧热交换部427的最下一级的传热管483至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的下数第4级传热管486为潮湿区域491描绘有斜线的区域。但是,从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的下数第5级传热管487至后侧热交换部422的最下一级的传热管484为过热区域492未描绘斜线的区域。在以下说明中,该过热区域492也有时被称作干燥区域。另外,在通常制冷运转中,为了获得较高的制冷能力,大致整体为潮湿区域491,但是,由于与过热控制的关系,也存在接近室内热交换器42的出口的部分成为过热区域干燥区域的情况。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潮湿区域491中流动,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过热区域492中流动。因此,在过热区域492中几乎不进行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温度与通过之前的空气的温度实质上相同。当低能力制冷运转模式被选择时,利用运转控制装置80调整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和室内风扇43的风量,进行图5所示的状态下的低能力制冷运转。在低能力制冷运转中,与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去除结露水的通常制冷运转相比,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的装置内容易产生结露。因此,以下,对在低能力制冷运转中用于避免在多联型空调装置10的装置内、特别是在室内机40的机内产生结露的控制进行说明。3-3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控制3-3-1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控制的概要图5所示的多个箭头分别概念性地示出吸入空气Ar6、混合空气Ar7、潮湿区域通过空气Ar8和过热区域通过空气Ar9。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当室内温度Tr1高于设定温度Ts1时,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控制,通过增大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来缩小过热区域492而扩大潮湿区域491。这里,室内温度Tr1的值是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温度Ti的值,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51测量并被发送给运转控制装置80。由于热交换能力高于过热区域492的潮湿区域491扩大,使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降低,因此,通过增大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使室内机40运转,能够使室内温度Tr1接近设定温度Ts1。然而,在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过于扩大潮湿区域491时,会发生在室内风扇43的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的状态。这里,使用图6所示的空气线图计算表对过于扩大潮湿区域491时成为在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6中,RH100、RH90、RH80、RH70分别是示出相对湿度100%RH、90%RH、80%RH、70%RH的曲线。设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大约85%RH时,图6的点P1与吸入空气Ar6的状态对应。设室内热交换器42的蒸发温度为7℃时,取得干球温度7℃和曲线RH100饱和线相交的点P2。并且,设连接点P1和点P2的直线LN20与曲线RH100的交点为点P3。如果混合空气Ar7的状态是已进入点P1至点P3的范围D1内,则不会产生结露,但是,如果混合空气Ar7的状态是已进入点P2至点P3的范围D2内,则会产生结露。该点P3时的潮湿区域491的大小成为不产生结露的上限。为了控制成不超过该上限,利用后述的方法等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然后,调节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和室内风扇43的风量,使得所判定的潮湿区域491的大小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不超过点P3时的潮湿区域491的大小。如果低能力制冷运转中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接近点P3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则通过增加室内风扇43的风量来提高制冷能力的方式进行控制,而无需打开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在以下内容中,在3-4中示出通过测定混合空气Ar7的温度或湿度而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来进行的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在3-5中示出通过使用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结果而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来进行的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另外,在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Tr1低于设定温度Ts1时,通过减小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和或降低室内风扇43的风量来降低制冷能力。在应对室内温度Tr1低于设定温度Ts1的情况的控制中,由于变化为更难以产生风扇转子结露的状态,因此也可以省略潮湿区域491的大小的判定。3-4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避免控制3-4-1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的概要图5所示的多个箭头分别概念性地示出吸入空气Ar6、混合空气Ar7、潮湿区域通过空气Ar8和过热区域通过空气Ar9。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混合空气Ar7的温度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并进行控制,使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超过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而防止成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的状况。更详细来说,使用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温度和吸入湿度相对湿度、混合空气Ar7的温度和蒸发温度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并根据潮湿区域491的大小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潮湿区域491的大小潮湿区域491的面积例如由潮湿区域491的面积÷潮湿区域491的面积+过热区域492的面积×100=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来定量。即,可以通过计算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以下将详细叙述运转控制装置的控制,即,通过计算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来防止成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的状况。3-4-2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中的计算在以下说明中,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温度被表示为Ti℃,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湿度被表示为Hi%RH。混合空气Ar7的温度被表示为Tm℃,混合空气Ar7的绝对湿度被表示为XmkgkgDA。潮湿区域通过空气Ar8的空气温度被表示为Tw℃,潮湿区域通过空气Ar8的绝对湿度被表示为XmkgkgDA。过热区域通过空气Ar9的空气温度被表示为Td℃,过热区域通过空气Ar9的绝对湿度被表示为XdmkgkgDA。但是,可以设过热区域通过空气Ar9的空气温度Td℃等于吸入温度Ti℃,使用Ti代替Td来表示。即使这样替换,精度也几乎不会改变,通过这样替换,可以省略用于测定过热区域通过空气Ar9的空气温度Td℃的温度传感器。运转控制装置80将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旁路因子BF有关的信息存储在例如内部存储器中。利用实验或模拟预先求出旁路因子BF,求出的值被输入到运转控制装置80中。运转控制装置80构成为,在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时,能够从例如内部存储器中读出并取得所需的旁路因子BF。如已经进行了说明那样,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51来检测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温度Ti。运转控制装置80从室内温度传感器451取得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51检测到的吸入温度Ti的值。室内热交换器42的蒸发温度Te℃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来检测。运转控制装置80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取得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蒸发温度Te的值。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由吹出温度传感器453来检测。运转控制装置80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取得由吹出温度传感器453检测到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以下式1计算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温度Tw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能够利用该式1的计算取得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温度Tw的值。Tw=Ti-Te×BF+Te···1。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以下式2计算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能够利用该式2的计算取得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的值。Rw=Tm-TiTw-Ti···2。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使用利用后述的计算求出的结果进行控制,使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不低于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由此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会产生风扇转子结露。即,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并进行控制,使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超过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从而不会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接下来,对使用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求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与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进行说明。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湿度Hi由室内湿度传感器452来检测。运转控制装置80从室内湿度传感器452取得由室内湿度传感器452检测到的吸入湿度Hi的值。在将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参数求绝对湿度的函数被表示为fx的情况下,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以下式3计算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能够利用该式3的计算取得绝对湿度Xd的值。函数fx例如是利用计算公式对空气线图计算表进行近似得到的。Xd=fxTi,Hi···3。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以下式4计算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能够利用该式4的计算取得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的值。Xw=Xd-fxTe,100×BF+fxTe,100···4。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以下式5计算混合空气Ar7的绝对湿度Xm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能够利用该式5的计算取得混合空气Ar7的绝对湿度Xm的值。Xm=Rw×Xw+1-Rw×Xd···5。在将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参数求露点温度的函数被表示为fp的情况下,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以下式6计算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的值。函数fp例如是利用计算公式对空气线图计算表进行近似得到的。运转控制装置80能够利用该式6的计算取得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的值。Tp=fpTm,Xm···6。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如下控制:使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不低于根据6式求出的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由此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会产生风扇转子结露。3-4-3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使用根据使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潮湿区域的大小潮湿区域的占有率计算出的计算结果,进行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例如,运转控制装置80通过比较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由吹出温度传感器453检测到的温度与使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来控制室内膨胀阀41和或室内风扇43。图7示出蒸发温度、吸入温度和根据吸入温度求出的关于混合空气的温度的风扇转子结露的界限线。图7所示的曲线图是对使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关系进行图式化得到的图。界限线LN1,LN2,LN3,LN4分别是吸入湿度Hi为85%RH时、80%RH时、70%RH时和60%RH时的界限线。如果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高于这些界限线LN1~LN4,则不会产生结露。相反来说,如果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低于这些界限线,则会产生结露。使用图7可知:例如,如果蒸发温度Te为大约7℃,吸入湿度Hi为80%RH,则通过使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高于大约17℃,能够避免风扇转子结露。换而言之,该界限线LN1~LN4表示各条件下的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在蒸发温度Te为大约7℃、吸入湿度Hi为80%RH、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为大约17℃这样的上述条件下,运转控制装置80使室内机40运转,并且使室内机40在图7的运转点OP1处运转。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用担心产生风扇转子结露。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室内机40的运转点OP1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高于17℃,则也可以进行继续原来的运转的控制,但是,为了可靠地避免风扇转子结露,也可以考虑,即使室内机40的运转点OP1的混合空气的温度Tm高于17℃,也将运转条件变更为更难以产生风扇转子结露的运转点,使得混合空气的温度Tm不会由于急剧的环境或设定条件的变化而低于露点温度Tp。此外,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当在上述条件下蒸发温度Te在大约7℃且吸入湿度Hi在80%RH处没有变化时,当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和界限线LN2露点温度Tp的温度差低于第1阈值时,进行控制,减小作为减压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并且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例如,如果设第1阈值的值为7℃,则当运转点OP1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变为23℃时,运转控制装置80判断Tm-Tp7℃,从而进行控制,减小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并且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当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控制以减小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时,制冷剂循环量减少并且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492变大,因此能够防止混合空气的温度Tm的降低,从而能够抑制风扇转子结露的产生。由于制冷剂循环量的减少而导致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可以通过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来补偿。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当在上述条件下蒸发温度Te在大约7℃且吸入湿度Hi在80%RH处没有变化时,当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和界限线LN2露点温度Tp的温度差低于第2阈值时,进行控制,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例如,如果设第2阈值的值为8℃,则当运转点OP1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变为24℃时,运转控制装置80判断Tm-Tp8℃,从而进行控制,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当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控制以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时,风量增加从而制冷能力提高,从而向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492变大的方向变化,因此能够防止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的降低,抑制风扇转子结露的产生。此外,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当在上述条件下蒸发温度Te在大约7℃且吸入湿度Hi在80%RH处没有变化时,当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和界限线LN2露点温度Tp的温度差低于第3阈值时,进行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的控制。例如,如果设第3阈值的值为0.5℃,则当运转点OP1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变为17℃时,运转控制装置80判断Tm-Tp0.5℃,从而进行控制,使得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当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控制使得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时,从图5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4所示的状态从而实质上能够使室内热交换器42整体成为潮湿区域491,因此能够消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492的空气,因此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的同时防止风扇转子结露。3-4-4图8所示的曲线图是对使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关系进行图式化得到的图。界限线LN11,LN12,LN13,LN14分别是吸入湿度Hi为85%RH时、80%RH时、70%RH时和60%RH时的界限线。如果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小于这些界限线LN11~LN14,则不会产生结露。反之,如果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大于这些界限线LN11~LN14,则会产生结露。使用图8可知:例如,如果蒸发温度Te为大约7℃,吸入湿度Hi为80%RH,则通过使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小于大约50%,能够避免风扇转子结露。在蒸发温度Te为大约7℃、吸入湿度Hi为80%RH、产生结露的潮湿区域491的界限占有率Rmw为大约50%这样的上述条件下,运转控制装置80使室内机40运转,并且使室内机40在图8的运转点OP2处运转。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用担心产生风扇转子结露。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室内机40的运转点OP2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小于50%,则也可以进行继续原来的运转的控制,但是,为了可靠地避免风扇转子结露,也可以考虑,即使室内机40的运转点OP2的占有率Rw小于50%,也将运转条件变更为更难以产生风扇转子结露的运转点。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当在上述条件下蒸发温度Te在大约7℃且吸入湿度Hi在80%RH处没有变化时,当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与界限线LN12之差低于第4阈值时,进行控制,减小作为减压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并且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例如,如果设第4阈值的值为15%,则当运转点OP2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变为40%时,运转控制装置80判断Rmw-Rw<15,从而进行减小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的控制,并且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由于制冷剂循环量的减少而导致的制冷能力的降低能够通过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来补偿。此外,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当在上述条件下蒸发温度Te在大约7℃且吸入湿度Hi在80%RH处没有变化时,当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与界限线LN12之差低于第5阈值时,进行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的控制。例如,如果设第5阈值的值为25%,则当运转点OP2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变为30%时,运转控制装置80判断Rmw-Rw<25%,从而进行使室内风扇43的风量增加的控制。此外,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当在上述条件下蒸发温度Te在大约7℃且吸入湿度Hi在80%RH处没有变化时,当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与界限线LN12之差低于第6阈值时,进行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的控制。例如,如果设第6阈值的值为1%,则当运转点OP2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变为50%时,运转控制装置80判断Rmw-Rm<1%,从而进行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的控制。3-4-5在上述控制中,针对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的如下控制进行了说明: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492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使用吸入温度Ti、吸入湿度Hi、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和蒸发温度Te来进行使用例如图7所说明的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通过使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超过混合空气的露点温度Tp而使得不会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但是,运转控制装置80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使用吸入温度Ti、吸入湿度Hi、混合空气Ar7的湿度和蒸发温度Te代替吸入温度Ti、吸入湿度Hi、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和蒸发温度Te来进行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通过使混合空气Ar7的湿度超过混合空气的饱和湿度,使得不会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因此,例如,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吹出空间S3中设置吹出湿度传感器454。3-5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3-5-1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的概要在低能力制冷运转时,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进行控制,通过使图5所示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超过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来防止成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产生风扇转子结露的状况。更详细来说,使用吸入空气Ar6的吸入温度和吸入湿度相对湿度和蒸发温度以及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大小,根据潮湿区域491的大小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3-5-2运转控制装置80中的计算运转控制装置80从多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输入所安装的U形管485的温度。该U形管485的温度是在U形管48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潮湿区域491的传热管482的温度实质上是作为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温度的蒸发温度Te。与此相对,过热区域492的传热管482的温度高于蒸发温度Te。例如,假设存在10个传热管482,如果存在11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则可以将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配置在各传热管482的前后。例如,在任意传热管482中,可以构成为,如果在其前后的两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温度出现了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高低差,则判定为直到该传热管482为止是潮湿区域491。例如,如果接近接近室内热交换器42的出口的第10级传热管482的出口的一侧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检测到蒸发温度Te,则运转控制装置80判定为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为100%。例如,如果在第6级传热管482的两端的两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温度出现了大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的高低差,则判定为直到第6级传热管482为止是过热区域492,运转控制装置80可以取得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为50%的值。另外,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可以均匀地进行配置,也可以集中在一部分进行配置。例如,由于图2的室内热交换器42在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具有8个传热管482,因此也可以在这些上部前侧热交换部426的8个传热管482的前后配置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在这样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以用较少的传感器数量来详细地判定占有率Rw为50%的前后。运转控制装置80构成为,能够取得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温度Tw℃、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kgkgDA、以及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kgkgDA的值。例如,运转控制装置80通过进行后述的式14、式15和式16的计算,能够取得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温度Tw、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以及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使用从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结果中取得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和所取得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以及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的值,根据以下式11求出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Tm=Rw×Tw+1-Rw×Ti···11。此外,根据以下12式求出混合空气Ar7的绝对湿度Xm。Xm=Rw×Xw+1-Rw×Xd···12。然后,使用根据11式和12式求出的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和绝对湿度Xm的值,根据以下13式求出所述混合空气的露点温度Tp。其中,fp是将干球温度和绝对湿度作为参数求露点温度的函数。函数fp例如是利用计算公式对空气线图计算表进行近似得到的。Tp=fpTm,Xm···13。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如下控制:使用根据式13求出的结果使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不低于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会产生风扇转子结露。接下来,对运转控制装置80取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以及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的值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如已经进行了说明那样,运转控制装置80构成为,从例如内部存储器中读出并取得所需的旁路因子BF,从室内温度传感器451取得由室内温度传感器451检测到的吸入温度Ti的值,从室内湿度传感器452取得由室内湿度传感器452检测到的吸入湿度Hi的值,从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取得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检测到的蒸发温度Te的值。运转控制装置80根据以下式14求出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温度Tw。Tw=Ti-Te×BF+Te···14。此外,运转控制装置80根据以下式15求出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其中,fx是将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参数求绝对湿度的函数。Xd=fxTi,Hi···15。使用根据式15求出的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根据以下式16求出通过了所述潮湿区域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Xw=Xd-fxTe,100×BF+fxTe,100···16。运转控制装置80通过进行以上的式14、式15和式16的计算,能够取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w、以及通过了过热区域49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Xd的值。3-5-3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图7示出蒸发温度、吸入温度和根据吸入温度求出的关于混合空气的温度的风扇转子结露的界限线。图7所示的曲线图是对使用上述式11至式16求出的关系进行图式化得到的图。由于图7的曲线图是对使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关系进行图式化得到的图,因此,与使用了利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关系的上述的“3-4-3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的部分所说明的同样,能够使用利用上述式11至式16求出的关系来进行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3-5-4图8所示的曲线图是对使用上述式11至式16求出的关系进行图式化得到的图。由于图8的曲线图是对使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关系进行图式化得到的图,因此,与使用了利用上述式1至式6求出的关系的上述的“3-4-4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的部分所说明的同样,能够使用利用上述式11至式16求出的关系来进行用于避免低能力制冷运转时的风扇转子结露的设备控制。4特征4-1如以上进行了说明那样,在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通过增大室内膨胀阀41减压机构的示例的开度而扩大室内热交换器42的潮湿区域491,使得制冷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当潮湿区域491扩大时,由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492的空气和通过了潮湿区域491的空气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空气的温度降低。在此,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控制以限制在在风扇转子43a上不产生结露的上限以内的方式抑制潮湿区域491的扩大,使得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不会过于降低至混合空气Ar7的露点温度Tp以下而在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对于进一步的制冷能力的提高,则通过增加室内风扇43的风量来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其结果,在多联型空调装置10进行低能力制冷运转时,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的同时防止在室内风扇43的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4-2在制冷时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构成为,当室内温度Tr1低于设定温度Ts1时,通过减小室内膨胀阀41的开度和或降低室内风扇43的风量来降低制冷能力。由于从潮湿区域491的扩大被限制在不会在室内风扇43的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的上限以内的状态缩小潮湿区域491和或风量减少,因此,能够在维持在风扇转子43a上不产生结露的同时降低制冷能力。这时,由于运转控制装置80不进行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因此能够抑制运转控制装置80的负担的增加。4-3只要在室内机40中设置测定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或混合空气Ar7的湿度的吹出温度传感器453或吹出湿度传感器454,就能够使用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或混合空气Ar7的湿度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其结果,能够使用混合空气Ar7的温度Tm或混合空气Ar7的湿度简便地判定潮湿区域491的扩大是否已被限制在不会在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的上限以内,从而提高风扇转子43a的防止结露的可靠性。4-4只要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设置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就能够使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其结果,能够使用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检测结果简便地判定潮湿区域491的扩大是否已被限制在不会在风扇转子43a上产生结露的上限以内,从而提高风扇转子43a的防止结露的可靠性。4-5在为了获得所需的制冷能力而增加室内风扇43的风量也无法将潮湿区域的扩大限制在转子上不产生结露的上限以内时,通过从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能够实质上使室内热交换器42整体成为潮湿区域。其结果,能够消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2的过热区域492的空气,从而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制冷能力的同时防止风扇转子43a的结露。4-6另外,根据一个观点,多联型空调装置10可以说是如下装置,该装置构成为具备:室外机20,该室外机20具有压缩机21,该压缩机21对为了进行冷冻循环而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和多个室内机40,50,60,该多个室内机40,50,60具有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和多个减压机构41,51,61,41a,51a,61a,并且具有多个室内风扇43,53,63,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进行循环,通过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室内风扇43,53,63,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过热区域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所述减压机构的开度来缩小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过热区域而扩大潮湿区域,另一方面,增加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能够将所述潮湿区域的扩大限制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5变形例5-1变形例1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室内机40说明了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而对于室内机50、60,也可以使运转控制装置80进行与室内机40相同的避免风扇转子结露的控制。该情况下,各室内膨胀阀51,61作为各室内机50,60的减压机构发挥功能。此外,室内风扇53,63具备风扇转子,与室内风扇43的风扇转子43a相同的混合空气通过该风扇转子。5-2变形例1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室内机40中设置吹出温度传感器453、吹出湿度传感器454和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的示例,但是,只要设置任意一个传感器,就能够进行潮湿区域的大小的判定,因此,只要设置吹出温度传感器453、吹出湿度传感器454和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中的任意一个即可。5-3变形例1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多联型空调装置10,对在室内机40,50,60中分别安装有室内膨胀阀41,51,61、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9和图10所示,也可以在室外机20中设置这些部件。膨胀阀41a,51a,61a虽然设置在室外机20中,但分别对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流动的制冷剂作为减压机构发挥功能。5-3-1室外机20如已经进行了说明那样,图9和图10所示的室外机20与图1所示的室外机20的不同点为室外机20具备膨胀阀41a,51a,61a、液体侧温度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这点。关于其它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储液器24之间的连接,图9和图10所示的室外机20与图1所示的室外机20相同。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室外机20中,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在室外机20中与液体配管271的一端连接。这里,液体配管271的另一端分支为三个,并且分支目的地的末端分别与膨胀阀41a,51a,61a的一端连接。膨胀阀41a,51a,61a的另一端分别与室外机20所具备的三个液体侧连接端口222连接。在这些膨胀阀41a,51a,61a的另一端与三个液体侧连接端口222之间分别安装有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三个液体侧连接端口222分别与室内机40,50,60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液体侧连接。图9和图10所示的室外机20具备三个气体侧连接端口221,该三个气体侧连接端口221分别与室内机40,50,60的室内热交换器42,52,62的气体侧连接。三个气体侧连接端口221分别与分支为三个的气体配管272的三个另一端连接。流过三个另一端的制冷剂在气体配管272的一个一端流动。气体配管272的一端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在制冷运转时,气体配管272的一端与储液器24连接,在制热运转时,气体配管272的一端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连接。为了检测流过气体配管272的三个另一端的制冷剂的温度,在三个另一端分别安装有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5-3-2室内机40,50,60图9所示的室内机40,50,60的膨胀阀41a,51a,61a、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以外结构与图1所示的室内机40,50,6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5-3-3多联型空调装置10的动作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室外机20中,由室外侧控制装置37来控制膨胀阀41a,51a,61a的开度。此外,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到的温度值由室外侧控制装置37取得。在图1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运转控制装置80经由室内侧控制装置47,57,67取得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到的温度值,并经由室内侧控制装置47,57,67控制膨胀阀41a,51a,61a,而在图9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运转控制装置80经由室外侧控制装置37取得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到的温度值,并经由室内侧控制装置37控制膨胀阀41a,51a,61a。但是,关于运转控制装置80取得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64和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65检测到的温度值,并经由装置控制膨胀阀41a,51a,61a这一点,图1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和图9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相同,图9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能够与图1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同样地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控制。此外,在图9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省略了室外膨胀阀38,而在图1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中,在制冷运转时,使室外膨胀阀38处于全开状态无助于制冷运转的动作,因此,图9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也能够与图1所示的多联型空调装置10相同地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38以外的动作。5-4变形例1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设置在室内机40中的吹出温度传感器453、吹出湿度传感器454和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中的任意一个来进行潮湿区域的大小判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为了提高精度,也可以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5-5变形例1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的装置内结露,以室内风扇43的风扇转子43a的结露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装置内结露不限于风扇转子43a的结露。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的垂直叶片416和或水平叶片417上产生结露的情况也包含在装置内结露中。5-6变形例1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两个以上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并通过计算求出在室内机40的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Rw。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一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就能够将潮湿区域491的扩大限制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例如,当在特定的室内机40的规定运转范围内确定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时,在能够判定为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潮湿区域491的占有率的位置配置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在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期间内,使该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检测示出过热区域492的温度。通过这样构成,在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期间内,能够将潮湿区域491的扩大限制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游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另外,这样的控制不仅在室内机40中,而且在室内机50,60中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标号说明10:空调装置;20:室外机;21:压缩机;40,50,50:室内机;41,51,61:室内膨胀阀减压机构的示例;41a,51a,61a:膨胀阀减压机构的示例;42,52,62:室内热交换器;43,53,63:室内风扇;80:运转控制装置。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22864号公报

权利要求:1.一种多联型空调装置,其具备:室外机20,该室外机20具有压缩机21,该压缩机21对为了进行冷冻循环而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和多个室内机40,50,60,该多个室内机40,50,60具有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2,52,62和多个减压机构41,51,61,41a,51a,61a,并且具有多个室内风扇43,53,63,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多个室内热交换器42,52,62中进行循环,通过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多个室内风扇43,53,63,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相比于通常制冷运转增加了过热区域的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通过增大所述减压机构的开度来缩小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过热区域而扩大潮湿区域,另一方面,增加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构成为,在所述低能力制冷运转中,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能够通过减小所述减压机构的开度和或降低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来降低制冷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在所述低能力制冷运转时利用通过了所述潮湿区域和所述过热区域的混合空气进行制冷,并使用所述混合空气的温度或所述混合空气的湿度来判定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潮湿区域的扩大已被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还具有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455,在所述低能力制冷运转时,使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潮湿区域的扩大已被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室内机在为了获得所需的制冷能力而增加所述室内风扇的风量且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无法将所述潮湿区域的扩大限制在不会产生装置内结露的上限以内时,从所述低能力制冷运转的模式切换到所述通常制冷运转的模式。

百度查询: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多联型空调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