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废热回收器_日本碍子株式会社_201680060898.9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6-10-21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公开(公告)号:CN108138636B

主分类号:F01N5/02(20060101)

分类号:F01N5/02(20060101);F01N3/24(20060101)

优先权:["20151023 JP 2015-209356"]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1.24#授权;2018.07.0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6.08#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的废热回收器。废热回收器100具备:具有蜂窝体11以及外壳21的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蜂窝体11通过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13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排气分支部30具有:使流入到蜂窝体11的废气50的路径向蜂窝体11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14和外周部分15岔开的分支路31;排气分配部40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通过该排气分配机构41,变更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并改变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从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

主权项:1.一种废热回收器,其具备:热交换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所述热交换部具备: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的、中央部分为空洞的柱状的蜂窝体、以及收纳所述蜂窝体的外壳,所述蜂窝体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通过所述隔壁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所述多个隔室从所述第一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成为废气的流路,所述外壳具备:筒状配管,其设置于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的环状的内壁;筒状部件,其以嵌合于所述蜂窝体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以及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配设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形成用于回收与所述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得到的废热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并且该外壳主体具有导入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以及排出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所述排气分支部具有分支路,该分支路使流入到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废气的路径向所述蜂窝体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岔开,所述排气分配部具有排气分配机构,通过排气分配机构,对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的通气阻力进行变更,并改变在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上流通的排气量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所述配管的外表面与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内壁之间的间隙被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堵塞:以对其内部进行填充的方式构成的密封部件、抵接于所述蜂窝体的所述第一端面的环状部件、抵接于所述蜂窝体的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配管的凸状部分、抵接于所述蜂窝体的第一端面的所述配管的锥部分、或者与所述蜂窝体的第一端面或者所述蜂窝体的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个抵接的所述排气分支部。

全文数据:废热回收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热回收器。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回收效率的废热回收器。背景技术[0002]以往,提出有各种:设置在具有内燃机发动机的汽车等的排气系统上,能够回收废气热的废热回收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6。作为这种废热回收器,构成为:例如,根据内燃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和介质冷却水的温度,使排气系统的阀体进行开闭,由此,在排气系统上的热交换器和绕开热交换器的旁通路径之间来切换废气的流路。[0003]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的废气热回收装置,S卩,该废气热回收装置构成为:设置有当介质的温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使阀体进行打开动作的温度工作致动器,当废气的流量以及介质的温度的至少一方达到规定值以上时则使阀体进行打开动作。根据如此构成的废气热回收装置,当废气的流量增大而达到规定值以上时,上述阀体被打开,旁通路径开放,废气在排气系统上绕开热交换器而流通于旁通路径。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废气热回收装置中,能够减小废气在排气系统上的流通阻力。[0004]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废气热回收装置构成为:通过排气管的废气又通过排气管外周与层叠体之间的间隙,再通过夹套元件之间的间隙,并从筒状壳内周与层叠体之间的间隙流向下游。专利文献3公开的废气热回收装置具备:排气管、热交换部、排出口、对排气管的出口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以及将从出口以及排出口排出的废气朝向下游侧引导的壳部件。专利文献4公开的废气热回收装置在内燃发动机等的排气系统上具备:进行废气与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供废气绕开热交换器的旁通路径。专利文献5公开的废气热回收器具备:废气热回收器主体、热致动器、以及与热致动器的输出部的动作相联动地向回收侧或者非回收侧开闭的回收效率切换阀门。[0005]专利文献6公开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蜂窝结构体,作为供加热体流通的第一流体流通部。该蜂窝结构体具有多个隔室,这些多个隔室通过陶瓷的隔壁而被隔开,并沿着轴向从一方的端面贯穿至另一方的端面,且供第一流体亦即加热体流通。[0006]另外,以往,提出有:回收上述的废气热的废热回收器具备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以及8。[0007]在先技术文献[0008]专利文献[000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90725号[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0159号公报[0011]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4025036号[0012]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031250号公报[0013]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019216号公报[0014]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1071161号[0015]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163773号公报[0016]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232031号公报发明内容[0017]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废气热回收装置由于通过形成有螺旋状的槽的热交换管等而进行热回收,故而,为了获得足够的热回收效率,需要增大装置的流路方向上的长度。由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废气热回收装置有着装置呈现大型化的问题。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废气热回收装置也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废气热回收装置同样,有着装置呈现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4所记载的那样构成的废气热回收装置中,如果缩短装置的流路方向的长度,热回收效率就会降低。[0018]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废气热回收装置、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废气热回收器虽然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但是,存在着排气系统的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0019]针对于以往这样的装置的小型化、抑制压力损失的上升、以及提高废热的回收效率的各种问题点,并没有提出过:能够充分满足这些要求的废热回收器。因此,希望开发出: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的废热回收器。[002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的废热回收器。[002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废热回收器。[0022][1]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具备:热交换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0023]所述热交换部具备: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的柱状的蜂窝体、以及收纳所述蜂窝体的外壳,[0024]所述蜂窝体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通过所述隔壁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所述多个隔室从所述第一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成为废气的流路,[0025]所述外壳具备:筒状部件,其以嵌合于所述蜂窝体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以及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配设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形成用于回收与所述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得到的废热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并且该外壳主体具有导入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及排出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0026]所述排气分支部具有分支路,该分支路使流入到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废气的路径向所述蜂窝体的与轴向相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岔开,[0027]所述排气分配部具有排气分配机构,通过排气分配机构,对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的通气阻力进行变更,并且改变在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上流通的排气量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0028][2]在所述[1]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蜂窝体为所述中央部分为空洞的圆环形状。[0029][3]在所述[2]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圆环形状的所述蜂窝体在所述空洞的内侧具备连续成圆筒状的内壁结构。[0030][4]在所述[1]〜[3]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排气分支部以及所述排气分配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筒状的排气引导部件,以所述排气引导部件的端部与所述蜂窝体的端面抵接的状态、或者从所述蜂窝体的端面离开的状态配置。[0031][5]在所述[4]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排气引导部件与所述蜂窝体的端面之间的间隔为0.05〜10mm。[0032][6]在所述[2]或者[3]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排气分支部以及所述排气分配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筒状的排气引导部件,所述排气引导部件被配设成:贯穿所述圆环形状的所述蜂窝体的所述空洞。[0033][7]在所述[4]〜[6]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蜂窝体的直径Dl与所述排气引导部件的直径D2之比亦即D1D2的值为1.1以上且7以下。[0034][8]在所述[1]〜[7]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热交换部、所述排气分支部、以及所述排气分配部构成为分别能够分离开。[0035][9]在所述[1]〜[8]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在利用所述排气分配机构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之后的所述废气之中,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与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在所述蜂窝体的下游侧,分别从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被排出。[0036][10]在所述[1]〜[9]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在利用所述排气分配机构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之后的所述废气之中,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与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在所述蜂窝体的下游侧进行合流,从同一流通路径的排出口被排出。[0037][11]在所述[1]〜[10]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在所述蜂窝体的轴向上局部地被分隔成2个以上,被导入到该外周部分的所述废气相对于所述蜂窝体的轴向进行折返流通。[0038][12]在所述[1]〜[11]任意一个记载的废热回收器的基础之上,还具备外部部件,该外部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周围,包含伴随有发热的机器;利用所述热交换介质,进一步回收所述外部部件处的发热以及从所述废气向所述外部部件传递的热。[0039]发明效果[0040]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亦即,根据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热交换部具有蜂窝体,并且,连接于热交换部的排气分支部具有:使流入于蜂窝体的废气的路径向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岔开的分支路。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排气分配部具有排气分配机构,通过排气分配机构,对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通气阻力进行变更,并改变在蜂窝体的外周部分处流通的排气量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由此,与使用于热交换部的蜂窝体的作用效果相结合,能够实现废热回收器的小型化,并且能实现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附图说明[004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0042]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43]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A方向观察图2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0044]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体的立体图。[0045]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46]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B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0047]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0048]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0049]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50]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C方向观察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0051]图11是表示将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的热交换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进行分离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0052]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蜂窝体的立体图。[0053]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54]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55]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56]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57]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D方向观察图1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0058]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59]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E方向观察图18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0060]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1]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2]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3]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4]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5]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6]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7]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蜂窝体的立体图。[0068]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69]图29是表示实施例3的废热回收器的构成的示意图。[0070]图30是表示比较例2的废热回收器的构成的示意图。[0071]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072]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7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并没有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适当地施加变更、改良等而得到的发明也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0074]1废热回收器:[0075]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具备:热交换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热交换部具备: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的柱状的蜂窝体、以及收纳蜂窝体的外壳。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设置在内燃发动机的排气通路(以下称之为“排气系统”)上,用于对通过排气通路的废气的废气热进行回收。在废热回收器中,使用了对与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得到的废热进行回收的热交换介质。例如,在废热回收器被搭载在汽车上来使用的情况下,作为热交换介质,可以使用水或防冻液(由JISK2234规定的LLC等。[0076]蜂窝体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通过该隔壁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多个隔室从所述第一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成为废气的流路。外壳casing具备:以与蜂窝体的外周面嵌合的方式配置的筒状部件、以及配设在筒状部件的外侧的外壳主体。在外壳主体与筒状部件之间,形成有热交换介质的路径。外壳主体具有:供热交换介质导入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以及排出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0077]排气分支部连接于例如热交换部的蜂窝体的第一端面侧。排气分支部具有分支路。分支路使流入到蜂窝体的废气的路径向蜂窝体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岔开。亦即,在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中,流入到蜂窝体的废气的路径通过上述分支路而分支成:废气被导入到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第一路径”、和废气被导入到蜂窝体的外周部分的“第二路径”。[0078]排气分配部连接于例如热交换部的蜂窝体的第二端面侧。排气分配部具有排气分配机构。排气分配机构对蜂窝体的中央部分处的废气的路径的通气阻力进行变更,并改变在蜂窝体的外周部分处的废气的路径上流通的排气量,且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亦即,在通过排气分配机构来增大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通气阻力的情况下,废气更加优先流过上述“第二路径”。另一方面,在降低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通气阻力的情况下,废气也流过上述“第一路径”。此时,在“第一路径”的通气阻力低于“第二路径”的通气阻力的情况下,废气更优先流过“第一路径”。下面,有时将“蜂窝体的中央部分处的废气的路径的通气阻力”仅称作“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通气阻力”。[0079]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能减小压力损失且还能获得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亦即,根据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热交换部具有蜂窝体,并且,连接于热交换部的排气分支部具有:使流入到蜂窝体的废气的路径向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岔开的分支路。由此,能够实现废热回收器的小型化并能够实现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亦即,使用通过隔壁而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的蜂窝体,由此,能够增加废气与蜂窝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与以往的废热回收器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增大每单位容积的传热量。而且,蜂窝体收取到的热经由以与蜂窝体的外周面嵌合的方式配置的筒状部件而被传递给热交换介质,从而能够实现优良的废热的回收效率。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增大每单位容积的传热量,故而,能够减小蜂窝体的长度废气的气流方向的长度),也能够实现废热回收器的小型化。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排气分配部具有排气分配机构,通过该排气分配机构,对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通气阻力进行变更,并改变在蜂窝体的外周部分流通的排气量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因此,与使用于热交换部的蜂窝体的作用效果相结合,能够实现废热回收器的小型化,并能够实现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0080]另外,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不同于以往的SUS制的废热回收器,能够将废气与水等热交换介质在空间上进行分离,因此能够实现简单的结构。[0081]1-1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0082]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如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A方向观察图2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体的立体图。[0083]废热回收器1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热交换部10具备:具有第一端面18以及第二端面19的柱状的蜂窝体11、以及收纳该蜂窝体11的外壳21。蜂窝体11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13,通过隔壁13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多个隔室12成为从第一端面18延伸至第二端面19的废气50的流路。通过这样构成,可以高效地收集到流通于蜂窝体11的隔室12的废气50的热,从而传递给外部具体是热交换介质51。[0084]蜂窝体11的外形并没有特别限制。蜂窝体11的与隔室1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者其它多边形。图4所示的蜂窝体11的与隔室1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为圆形。[0085]如上所述,蜂窝体11的隔壁13是以陶瓷为主成分的。所谓“以陶瓷为主成分”是指:“陶瓷的质量在隔壁13总质量中所占的质量比率为50质量%以上”。[0086]如图4所示,蜂窝体11可以是中央部分14为空洞的圆环形状。另外,圆环形状的蜂窝体11的上述空洞的内侧可以具备连续成圆筒状的内壁结构17。在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中,通过使用图4所示那样的圆环形状的蜂窝体11,可以进一步减小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特别是,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几乎无助于与废气间进行的热交换,但是在想要抑制废气热的回收的情况下,则作为废气的旁通路径而发挥作用。由此,通过使用中央部分14为空洞的圆环形状的蜂窝体11,可以减小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的压力损失。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具有通过隔壁13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的蜂窝结构。[0087]设置在中央部分14的空洞的内壁结构17可以是:配设有例如像收在中央部分14的空洞中那样的例如金属制配管的结构。另外,设置在中央部分14的空洞的内壁结构17也可以是:由与隔壁13相同或者不同的成分的陶瓷构成的结构。[0088]如上所述,在蜂窝体的空洞部分配设有金属制配管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热回收(即,关闭旁通路时,废气不通过金属制配管和蜂窝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例如,作为构成为不让废气通过上述间隙的方法,例如,可以例举出以下这样的方法。作为第1个方法,可以例举出:将密封部件填充于上述间隙内,从而防止废气通过该间隙的方法。作为第2个方法,可以例举出:在蜂窝体的第一端面侧例如,入口侧或者第二端面侧例如,出口侧)的端部,设置用于堵塞该间隙部分的间隙堵塞结构,从而防止废气通过该间隙的方法。另外,从容易进行外壳的分拆的观点来看,更优选为,在第2个方法中,在蜂窝体的内壁的端部设置间隙堵塞结构。例如,在图2中,例示出了:为了抵接于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侧入口侧)的端面而配设有环状的部件环状部件71。通过将这种环状部件71配设在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侧,可以堵塞金属制的配管与蜂窝体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0089]在此,关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31进行说明。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在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侧,将构成内壁结构17的金属制配管形成为凸形状。而且,构成为:通过使该配管的凸形状的阶梯部分紧密接触于或者接近于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可以堵塞蜂窝体11与配管具体而言,是构成内壁结构17的配管之间的空洞部分。在图31中,虽然将构成内壁结构17的金属制配管形成为凸形状,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金属制配管形成为锥状,使其锥部分紧密接触于或者接近于蜂窝体的第一端面,由此来堵塞蜂窝体与配管之间的空洞部分。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配管的凸形状的阶梯部分、锥状的锥部分紧密接触于或者接近于蜂窝体的第二端面(出口侧),由此来堵塞蜂窝体与配管之间的空洞部分。[0090]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32进行说明。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在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侧,将构成排气分支部的金属制的配管32形成为扩管形状。而且,构成为:通过使该配管32的扩管形状的部分紧密接触于或者接近于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可以堵塞蜂窝体11与配管具体而言,是构成内壁结构17的配管之间的空洞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在蜂窝体11的第二端面19侧,也将构成排气分配部的配管42形成为了扩管形状。而且,构成为:即便使该配管42的扩管形状的部分紧密接触于或者接近于蜂窝体11的第二端面19,也可以堵塞蜂窝体11与配管之间的空洞部分。另外,关于构成排气分支部的配管32以及构成排气分支部的配管42,也可以构成为:将至少一方的配管的形状形成为扩管形状,以便堵塞上述的空洞部分。[0091]隔壁13的气孔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3%以下。通过使隔壁13的气孔率为10%以下,可以提高导热率。另外,隔壁13的气孔率是通过阿基米德法而测定的值。[0092]隔壁13优选为:作为主成分包含热传递性较高的SiC炭化硅)。另外,所谓主成分意味着:蜂窝体11的50质量%以上为SiC。[0093]此外,具体而言,作为蜂窝体11的材料,可以采用:Si含浸SiC、(Si+Al含浸SiC、金属复合SiC、再结晶SiC、Si3N4、以及SiC等。[0094]作为蜂窝体11的与隔室1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隔室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从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等中进行适当选择即可。[0095]关于与蜂窝体11的隔室密度(S卩,每单位面积内的隔室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制。隔室密度只要适当地设计即可,但优选为4〜320个隔室cm2的范围。通过将隔室密度设为4个隔室cm2以上,能够使得隔壁的强度甚至蜂窝体自身的强度、以及有效GSA几何学的表面积达到足够大。另外,通过将隔室密度设为320个隔室cm2以下,能够防止:废气50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变大。另外,在蜂窝体11为圆环形状的情况下,隔室密度除了中央部分14以夕卜,是外周部分15的隔室密度。[0096]蜂窝体11的等静压强度优选为IMPa以上,更优选为5MPa以上。如果蜂窝体11的等静压强度为IMPa以上,则能够实现足够的蜂窝体11的耐久性。另外,蜂窝体11的等静压强度的上限值为IOOMPa左右。蜂窝体11的等静压强度可以依据日本社团法人汽车技术协会发行的汽车规格亦即JASO规格M505-87中规定的等静压破坏强度的测定方法而测定。[0097]蜂窝体11的与隔室1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直径优选为20mm〜200mm,更优选为30mm〜100mm。下面,有时将蜂窝体11的与隔室1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直径仅称之为“蜂窝体11的直径”。通过设为这样的直径,能够提高热回收效率。在蜂窝体11的截面的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下,将与蜂窝体11的截面形状内切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设为:蜂窝体11的直径。[0098]即便对于蜂窝体11的隔壁13的厚度,也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根据目的而适当地设计即可。隔壁的厚度优选设为〇.Imm〜1_,更优选设为〇.2mm〜0.6_。通过将隔壁的厚度设为0.1mm以上,能够使得机械强度达到足够强,从而能够防止因冲击或热应力而导致破损。另外,通过将隔壁的厚度设为Imm以下,能够防止如下不良情况:废气50的压力损失变大、或者热回收效率降低。[0099]蜂窝体11的导热率优选为50WAm·K以上,更优选为100〜300WAm·K,特别优选为120〜300Wm·K。通过将蜂窝体11的导热率设定在这样的范围,使得热传递性呈现良好,从而可以借助以嵌合于蜂窝体的方式配置的筒状部件22而将蜂窝体内的热高效地传递给热交换介质51。另外,导热率的值是通过激光闪射法测定而得到的值。[0100]也可以将催化剂担载于蜂窝体11的隔壁13,如果将催化剂担载于隔壁13,则能够通过催化反应而使得废气中的C0、N0x、HC等变为无害的物质,除此之外,还能够将催化反应时所产生的反应热用于热交换。作为催化剂,可以例举出至少含有一种从下述的组中选择的元素的催化剂来作为优选例,该组包括贵金属(铂、铑、钯、钌、铟、银以及金)、铝、镍、锆、钛、铈、钴、锰、锌、铜、锡、铁、铌、镁、镧、钐、铋以及钡。也可以作为金属单体、金属氧化物、以及除此之外的金属化合物而含有上述元素。[0101]作为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担载体的担载量,优选为IOgA〜400gL。另外,作为含有贵金属的催化剂的担载量,则优选担载量为0.lgL〜5gL。如果将催化剂金属催化剂+担载体)的担载量设为IOg!以上,则容易显现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设为400gL以下,则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并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提升。所谓担载体是指供金属催化剂担载的载体。作为担载体,优选为含有选自由氧化铝、二氧化铈以及氧化锆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担载体。[0102]外壳21具备:以嵌合于蜂窝体11的外周面16的方式而配置的筒状部件22、以及配设在筒状部件22的外侧的外壳主体23。作为筒状部件22,例如,可以使用环状的板状部件。关于构成外壳21的筒状部件22的材质,优选为金属,例如,可以例举出: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黄铜等。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嵌合”是指:蜂窝体11和筒状部件102以相互嵌合的状态而被固定。因此,对于蜂窝体11和筒状部件102的嵌合,不限定于基于间隙配合、过盈配合、热装配合等嵌合进行的固定方法,也可以通过焊接、扩散接合等而将蜂窝体11和筒状部件102进行相互固定。[0103]作为外壳主体23的材质,例如,可以例举出金属、陶瓷等。作为金属,可以使用:例如,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黄铜等。外壳主体23形成:用于对与废气50之间进行热交换所带来的废热进行回收的热交换介质51的路径25。而且,外壳主体23具有:供热交换介质51导入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26、以及排出热交换介质51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27。优选为,热交换介质导入口26、以及热交换介质排出口27在外壳主体23上形成至少一对。[0104]排气分支部30连接于热交换部10的、蜂窝体11的第一端面18侧。排气分支部30具有:使流入到蜂窝体11的废气50的路径向蜂窝体11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14和外周部分15岔开的分支路31。另外,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意思是:柱状的蜂窝体11中的包括该蜂窝体11的中心轴在内的中央侧的区域。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意思是:柱状的蜂窝体11的比该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还靠近外周侧的区域。在图2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中,在构成排气分支部30的配管32,形成有贯穿孔33,该贯穿孔33成为分支路31。流动于废气50的路径配管32中的废气50如果不通过贯穿孔33而流入蜂窝体11,则该废气50就会流入到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另一方面,流动于废气50的路径配管32中的废气50如果通过贯穿孔33,则废气50就会流入到形成在配管32外侧的第二流路,然后,该废气50流入到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另外,在排气分支部30,有时将用于使废气50流入于蜂窝体的中央部分14的配管32称为“排气引导部件38”。[0105]蜂窝体的直径Dl与排气分支部30的排气引导部件38的直径D2之比D1D2的值优选为1.1以上7以下,更优选为1.15以上2.3以下,特别优选为1.15以上1.75以下。如果D1D2的值小于1.1,则在热回收时(例如,开闭阀43关闭的状态),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开口面积相对地变小,有时流通于该外周部分15时的废气50的压力损失就会增大。如果D1D2的值超过7,则在非热回收时(例如,开闭阀43打开的状态),有时废气50流通于中央部分14时的压力损失就会增大。特别是,如果中央部分14的开口面积相对地变小,高负载时的压力损失就会变大,有时导致发动机输出降低。另外,所谓“蜂窝体的直径D1”意思是:蜂窝体的与隔室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的直径。所谓“排气引导部件38的直径D2”意思是:与排气引导部件38对应的配管32的内径。[0106]排气分支部30的分支路31并非仅限定于图2所示那样的贯穿孔33。例如,作为排气分支部30的分支路31,只要将废气50的气流至少分支到2个系统,能够使废气50分别流入于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和外周部分15即可。另外,通过分支路31而被分支到2个系统的废气50虽然也可以是相互之间被维持气密状态,但是,只要是能够维持各自气流的大部分即可,也可以是在分支到2个系统的废气50的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气体移动。[0107]排气分配部40连接于热交换部10的、蜂窝体11的第二端面19侧。排气分配部40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通过该排气分配机构41,变更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并改变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从而对废气热的回收量热回收量进行调整。在图2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中,在构成排气分配部40的配管42的、与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相当的部位,设置有开闭阀43,该开闭阀43成为排气分配机构41。如果开闭阀43关闭,则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呈现上升,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就会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开闭阀43打开,则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呈现降低,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就会减少。因此,在图2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中,当想促进废气热回收的情况下,则将开闭阀43关闭,当想抑制废气热回收的情况下,则将开闭阀43打开,由此,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热回收量。图2所示的开闭阀43构成为:阀体45以阀棒44为轴而相对于气流,从正交方向朝着平行方向移动90°,由此来进行阀的开闭。另外,开闭阀43的开闭机构并非仅限定于图2所示的开闭阀43。另外,在排气分配部40,有时将用于使得从蜂窝体的中央部分14流出来的废气50流通的配管42称为“排气引导部件48”。[0108]蜂窝体的直径Dl与排气分配部40的排气引导部件48的直径D2’之比D1D2’的值优选为1.1以上7以下,更优选为1.15以上2.3以下,特别优选为1.15以上1.75以下。如果DlD2’的值小于1.1,则在热回收时例如,开闭阀43关闭的状态),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开口面积相对地变小,有时流通于该外周部分15时的废气50的压力损失就会增大。如果DlD2’的值超过7,则在非热回收时例如,开闭阀43打开的状态),有时废气50流通于中央部分14时的压力损失就会增大。特别是,如果中央部分14的开口面积相对地变小,则高负载时的压力损失就会变大,有时导致发动机输出降低。所谓“排气引导部件48的直径D2”意思是:与排气引导部件48对应的配管42的内径。[0109]另外,在如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中,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分别分离开。通过这样构成,例如,在废热回收器100的一部分构成要素出现破损的情况下,不必更换整个废热回收器100,可以针对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的任意一个进行局部更换。另外,废热回收器100自身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排气系统能够拆卸。通过这样构成,废热回收器100维修保养等变得容易。[0110]在利用排气分配机构41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的废气之中,通过了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之后的废气与通过了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之后的废气可以在比蜂窝体11的第二端面19还靠下游侧的位置进行合流。在比蜂窝体11的第二端面19还靠下游侧的位置进行了合流的废气又从同一流通路径的排出口被排出。[0111]废热回收器的制造方法)[0112]接着,说明废热回收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例如可以下述这样来制造。首先,将含有陶瓷粉末的坯料挤压成所希望的形状,由此制作蜂窝成型体。作为蜂窝成型体的材料,可以使用:作为蜂窝体的隔壁的优选材料而被例举出的陶瓷。例如,在制造以Si浸渍SiC复合材料为主成分的蜂窝体的情况下,首先,对规定量的SiC粉末、粘合剂、水或有机溶剂进行混练而形成为坯料,并对所得到的该坯料进行成型,由此制作所希望的形状的蜂窝成型体。而且,对所制作的蜂窝成型体进行干燥,在减压的惰性气体或者真空中,通过使得蜂窝成形体中含浸有金属Si并进行烧成,可以获得:由隔壁区划形成出多个隔室的蜂窝体。另外,也可以掏出蜂窝体的中央部分来制成圆环形状的结构。在掏出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在蜂窝成形体的状态下进行,还可以在烧结后的烧结体蜂窝体)的状态下进行。[0113]接着,将蜂窝体插入于由不锈钢构成的筒状部件,通过热装配合,以嵌合于蜂窝体的方式来配置筒状部件。另外,除了热装配合以外,也可以使用压装、焊接、扩散接合等来进行蜂窝体和筒状部件102的嵌合。[0114]接着,来制作由不锈钢构成的且成为外壳的一部分的外壳主体。接着,在所制作的外壳主体的内部配置:蜂窝体和以嵌合于蜂窝体的方式配置的筒状部件。将外壳主体和筒状部件进行接合来制作外壳。这样,来制作具有蜂窝体和收纳蜂窝体的外壳的热交换部。[0115]另外,制作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关于排气分支部,例如,首先,准备出:能够连接于热交换部的一侧端部蜂窝体的第一端面侧的端部)的外侧配管、以及与蜂窝体的中央部分大小相当的内侧配管。在内侧配管形成:成为分支路的贯穿孔。可以在外侧配管的内侧来配置内侧配管,将如此构成的双重管结构作为排气分支部。关于排气分配部,例如,首先,准备出:能够连接于热交换部另一侧端部蜂窝体的第二端面侧的端部的外侧配管、以及与蜂窝体的中央部分大小相当的内侧配管。而且,在内侧配管配设开闭阀。可以在外侧配管的内侧来配置内侧配管,将如此构成的双重管结构作为排气分配部。[0116]将所制作的排气分支部、热交换部、以及排气分配部沿着废气的气流方向进行串联连接起来,制作出废热回收器。排气分支部、热交换部、以及排气分配部的连接既可以利用能够分离的方法来进行,也可以利用不能分离的方法来进行。另外,制作废热回收器的方法并非限定于到此为止说明的方法,可以根据各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的构成,适当地进行变更、改良等。[0117]1-2废热回收器的第二实施方式:[0118]废热回收器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图5以及图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200。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B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另外,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200中,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同样的构成部分,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0119]废热回收器2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a、以及排气分配部40a。热交换部10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的热交换部10同样地构成。排气分支部30a也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的排气分支部30大致同样地构成。但是,图2所示的“排气分支部30”构成为:配管32的直径朝向废气的气流方向逐渐减小,而图5所示的“排气分支部30a”则构成为配管32a的直径是恒定的。图5所示的“排气分支部30a”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排气分支部30”那样来构成。[0120]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200中,排气分配部40a的排气分配机构41a具有如下构成的开闭阀43a,即,其构成为:阀体45a以阀棒44a为轴进行旋转,其中阀棒44a是以横穿配管42a的方式配设的。在开闭阀43a打开时,阀体45a的一部分虽然探出到热交换部10,但是,由于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为空洞,因此,阀体45a与蜂窝体11不会接触。根据如此构成的废热回收器200,可以起到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同样的作用效果,而且可以使得废热回收器200进一步小型化。[0121]1-3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0122]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是图7〜图11所示的废热回收器300。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C方向观察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将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的热交换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进行分离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蜂窝体的立体图。[0123]废热回收器300具备:热交换部10b、排气分支部30b、以及排气分配部40b。热交换部IOb具备:具有第一端面18b以及第二端面19b的柱状的蜂窝体11b、以及收纳该蜂窝体Ilb的外壳21b。蜂窝体Ilb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13b,通过该隔壁13b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b,该多个隔室12b成为从第一端面18b延伸至第二端面19b的废气50的流路。通过这样构成,可以高效地收集到流通于蜂窝体Ilb的隔室12b的废气50的热,从而传递给外部具体是热交换介质51。[0124]蜂窝体Ilb的外形并没有特别限制。蜂窝体Ilb的与隔室12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者其它多边形。图12所示的蜂窝体Ilb的与隔室12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图12所示的蜂窝体Ilb具有:中央部分14b以及外周部分15b的双方通过隔壁13b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b的蜂窝结构。蜂窝体Ilb的形状除了不是空洞的圆环形状以外,优选为与图4所示的蜂窝体11同样地构成。[0125]外壳21b具备:以嵌合于蜂窝体Ilb的外周面16b的方式配置的筒状部件22b、以及被配设在筒状部件22b的外侧的外壳主体23b。作为筒状部件22b,例如,可以使用环状的板状部件。关于构成外壳21b的筒状部件22b的材质,优选为金属,例如,可以例举出: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错合金、黄铜等。[0126]作为外壳主体23b的材质,例如,可以例举出金属、陶瓷等。作为金属,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黄铜等。外壳主体23b形成热交换介质51的路径25b。而且,夕卜壳主体23b具有:供热交换介质51导入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26b、以及排出热交换介质51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27b。优选为,热交换介质导入口26b、以及热交换介质排出口27b在外壳主体23b上形成至少一对。[0127]排气分支部30b连接于热交换部IOb的、蜂窝体Ilb的第一端面18b侧。排气分支部30b具有:使流入到蜂窝体11b的废气50的路径向蜂窝体11b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14b和外周部分15b岔开的分支路31b。在图9所不的废热回收器300中,在构成排气分支部30b的配管32b上形成有贯穿孔33b,该贯穿孔33b成为分支路31b。流动于废气50的路径配管32b中的废气50如果不通过贯穿孔33b而流入到蜂窝体11b,则该废气50就会流入到蜂窝体Ilb的中央部分14b。另一方面,流动于废气50的路径配管32b中的废气50如果通过贯穿孔33b,则废气50就会流入到形成在配管32b外侧的第二流路,然后,该废气50流入到蜂窝体Ilb的外周部分15b。[0128]排气分配部40b连接于热交换部IOb的、蜂窝体Ilb的第二端面19b侧。排气分配部40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b,通过该排气分配机构41b,变更蜂窝体IIb的中央部分14b的通气阻力,并改变流通于蜂窝体Ilb的外周部分15b的排气量,从而对废气热的回收量热回收量进行调整。在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300中,在构成排气分配部40b的配管42b的、与蜂窝体Ilb的中央部分14b相当的部位,设置有开闭阀43b,该开闭阀43b成为排气分配机构41b。[0129]在废热回收器300中,关于排气分支部30b的分支路31b、以及排气分配部40b的排气分配机构41b的构成,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相同的构成。[0130]在废热回收器300中,如图11所示,热交换部10b、排气分支部30b、以及排气分配部40b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分别分离开。[0131]在废热回收器300中,优选为,排气分支部30b以及排气分配部40b的至少一方具有筒状的排气引导部件38、48例如,配管32b、42b,该排气引导部件38、48不贯穿蜂窝体lib。亦即,优选为,以排气引导部件38、48的端部抵接于蜂窝体Ilb的端面的状态、或者从蜂窝体Ilb的端面离开的状态配置。通过这样构成,如图11所示,可以构成为:能够简单地分别将热交换部10b、排气分支部30b、以及排气分配部40b分离开。[0132]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筒状的排气引导部件的情况下,排气引导部件也可以被配设成:贯穿如图4所示那样的圆环形状的蜂窝体11的空洞。通过这样构成,以贯穿圆环形状的蜂窝体11的空洞的方式来形成出连续的废气的路径。[0133]蜂窝体的直径Dl与排气引导部件38、48的直径D2之比D1D2的值优选为1.1以上7以下,更优选为1.15以上2.3以下,特别优选为1.15以上1.75以下。如果D1D2的值小于1.1,则在热回收时例如,开闭阀43b关闭的状态),蜂窝体11b的外周部分15b的开口面积相对地变小,有时流通于该外周部分15b时的废气50的压力损失就会增大。如果D1D2的值超过7,则在非热回收时(例如,开闭阀43b打开的状态),有时废气50流通于中央部分14b时的压力损失就会增大。特别是,如果中央部分14b的开口面积相对地变小,则高负载时的压力损失就会变大,有时导致发动机输出降低。[0134]在排气引导部件38、48的端部离开蜂窝体Ilb的端面的状态下配置的情况下,排气引导部件38、48的端部与蜂窝体Ilb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换种说法叫间隔)优选为0.05〜10mm。通过这样构成,在排气引导部件38、48以及蜂窝体Ilb热膨胀时,可以抑制排气引导部件38、48与蜂窝体Ilb之间的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蜂窝体Ilb的破损。排气引导部件38、48的端部与蜂窝体Ilb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更优选为0.05〜5mm,特别优选为0.05〜2mm。[0135]1-4废热回收器的第四实施方式:[0136]废热回收器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图1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400。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137]废热回收器400具备:热交换部10c、排气分支部30c、以及排气分配部40c。热交换部IOc具有蜂窝体Ilc以及外壳21c。排气分支部30c具有分支路31c。排气分配部40c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c。关于蜂窝体11c、外壳21c、分支路31c、以及排气分配机构41c的各构成要素,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的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在图13中,符号18c是表示蜂窝体的“第一端面”,符号32c是表示排气分支部30c的“配管”。[0138]在废热回收器400中,通过排气分配机构41c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的废气50的气流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的气流。亦即,在废热回收器400中,通过了蜂窝体Ilc的外周部分15c的废气50X与通过了蜂窝体Ilc的中央部分14c的废气50Y分别从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60、61被排出。排出口60、61是:设置在蜂窝体11c的比第二端面19c更靠近下游侧的位置的用于排出废气50的排出口。[0139]废热回收器400比较适合用作EGR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另外,通过构成为将废气50X和废气50Y从分别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60、61进行排出,即使是在EGR不工作时,也可以进行废热回收。此外,可以防止不需要热回收之时的过剩的热回收。例如,可以有效地将废气50和热交换介质(例如,冷却水进行分离,从而可以防止过剩的热回收。具体而言,在不需要热回收时,通过使废气50Y积极地通过蜂窝体11c的中央部分14c,可以减少通过蜂窝体Ilc的外周部分15c的废气50X的排气量。据此,能够减少与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废气50的绝对量,从而能够防止过剩的热回收。另一方面,当想使热回收量增加时,通过使用排气分配机构41c而适当地减少废气50Y的排气量,能够增加废气50X的排气量,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热回收量。[0140]1-5废热回收器的第五实施方式:[0141]废热回收器的第五实施方式是如图14所示的废热回收器500。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0142]废热回收器500具备:热交换部IOcU排气分支部30d、以及排气分配部40d。热交换部IOd具有蜂窝体Ild和外壳21d。蜂窝体Ild具有第一端面18d以及第二端面19d,是中央部分14d为空洞的圆环形状。排气分支部30d具有分支路31d。排气分配部40d具有排气分配机构41d。蜂窝体IlcU以及外壳21d可以使用例如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的蜂窝体11、以及外壳21相同的构成。使用于排气分支部30d的配管32d排气引导部件38被设置成:贯穿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14d。而且,在该配管32d的、贯穿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14d的下游侧,设置有由贯穿孔构成的分支路31d。另外,在配管32d的、贯穿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Hd的下游侧,还设置有排气分配部40d的排气分配机构41d。排气分配机构41d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的排气分配机构同样地通过开闭阀来构成,通过操作该开闭阀,能够变更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Hd的通气阻力。[0143]在废热回收器500中,通过排气分配机构41d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的废气50的气流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的气流。亦即,在废热回收器500中,首先,废气50的所有量暂时通过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14d。而且,通过了中央部分14d之后的废气50Y的至少一部分被分支路31d所分支出来,被分支出来的废气50X流通于蜂窝体Ild的外周部分15d。在分支路31d的下游侧设置有排气分配机构41d,通过变更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14d的通气阻力,能够对流通于蜂窝体Ild的外周部分15d的废气50X的排气量进行调整。[0144]在废热回收器500中,通过了蜂窝体Ild的外周部分15d的废气50X与通过了蜂窝体Ild的中央部分14d而没有被分支到外周部分15d的废气50Y从分别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60、61被排出。排出口60、61设置在蜂窝体Ild的下游侧,是用于排出废气50的排出口。[0145]废热回收器500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400参照图13同样地可以比较适合用作EGR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另外,通过构成为将废气50X和废气50Y从分别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60、61进行排出,即使是在EGR不工作时,也可以进行废热回收。此外,可以防止不需要热回收之时的过剩的热回收。例如,可以有效地将废气50和热交换介质例如,冷却水)进行分离,从而可以防止过剩的热回收。[0146]1-6废热回收器的第六实施方式:[0147]废热回收器的第六实施方式是图1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600。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在图1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600中,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同样的构成部分,有时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0148]废热回收器6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废热回收器600构成为: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处的废气50的路径在蜂窝体11的轴向上局部地被分隔成2个以上。而且,在废热回收器600中,构成为被导入到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相对于蜂窝体11的轴向进行折返流通。亦即,图1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600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500图14同样地,在贯穿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下游侧,设置有由贯穿孔构成的分支路31。在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600中,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处的废气50的路径例如在图15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位,在蜂窝体11的轴向上被分隔成2个。其中,构成为:在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上游侧(亦即,纸面左侧),废气50的路径没有被隔开,流通于蜂窝体11的上半部分的废气50在该上游侧,朝向蜂窝体11的下半部分流入。而且,构成为:流入到蜂窝体11的下半部分的废气50在流过蜂窝体11的下半部分之后,与通过了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废气50合流。[0149]根据废热回收器600,由于流通于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相对于蜂窝体11的轴向进行折返流通,因此,能够增大热回收效率。例如,在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在轴向上被分隔成2个的情况下,相对于蜂窝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而言,能够将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处的废气50的路径增大到2倍长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600相对于蜂窝体11的轴向上的长度相同但没有折返的废热回收器而言,能够有望提高1.5倍左右的热回收效率。另夕卜,通过进一步增加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处的废气50的路径的折返次数,能够有望进一步提尚热回收效率。[0150]在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图15中的“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也可以位于蜂窝体11的上游侧位置。另外,在图15中,虽然蜂窝体11是中央部分14为空洞的圆环形状,但是,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蜂窝体Ilb那样,中央部分14b以及外周部分15b的双方具有蜂窝结构。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关于蜂窝体的形状,并非仅限定于所参照的附图所示的形状,也可以应用:中央部分为空洞的圆环形状的形状、以及中央部分以及外周部分的双方具有蜂窝结构的形状。[0151]在本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器中,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将蜂窝体的外周部分处的废气的路径在蜂窝体的轴向上分隔成3个以上。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蜂窝体的外周部分处的废气的路径相对于蜂窝体的轴向上的长度增大到3倍以上的长度。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图15中的“排气分支部30”配置在蜂窝体11的上游侧,使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进行2次折返之后,通过了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被排出。[0152]1-7废热回收器的第七实施方式:[0153]废热回收器的第七实施方式是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废热回收器700。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D方向观察图1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在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废热回收器700中,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等同样的构成,有时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0154]废热回收器7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废热回收器700还具备:包括伴随有发热的机器在内的外部部件72。外部部件72是设置在外壳21的周围的所谓外带部件,特别是,在废热回收器700中,是想抑制过剩的温度上升的部件。所谓外部部件72所包括的伴随有发热的机器例如,可以例举出构成排气分配机构41的开闭阀43的动力源亦即马达Motor72a等。另外,它所附带的电子机器、除此以外的各种电子机器等也成为伴随有发热的机器。例如,由于马达72a设置在外壳21的周围,因此,有时来自废气50的热经由外壳21、开闭阀43而被传递,导致温度上升。在废热回收器700中,构成为:利用热交换介质,还能够回收传递给上述那样的马达72a等的热能。此外,在马达72a等驱动时,伴随有发热产生,因此,利用热交换介质,还能够进一步回收上述那样的发热。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想要抑制温度上升的外部部件72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部件72的破损。另外,通过对来自外部部件72的热进行回收,能够提高热交换介质的热回收效率。[0155]在废热回收器700中,外部部件72的马达72a通过马达支撑件Motorstay73a而被支撑,并被固定于外壳21的周围。因此,借助马达支撑件73a,对来自外部部件72的热进行回收。优选为,马达支撑件73a被配置成:接近于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关于外部部件72的热回收的对象,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马达72a。另外,关于外部部件72的热回收的方法,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马达支撑件73a。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还可以具备:不包括伴随有发热的机器的其它外部部件,可以构成为:利用热交换介质,进一步对从废气传递给所述其它外部部件的热进行回收。关于其它外部部件,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想抑制温度上升的外带部件。[0156]1-8废热回收器的第八实施方式:[0157]废热回收器的第八实施方式是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800。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且是沿着箭头E方向观察图18所示的废热回收器而得到的平面图。在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800中,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等同样的构成,有时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0158]废热回收器8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800中,在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内配设有热交换辅助部件74。热交换辅助部件74与以嵌合于蜂窝体11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筒状部件相连接,通过从筒状部件传递来的热而被加热。通过具有这样的热交换辅助部件74,能够提高热交换介质的热回收效率。[0159]热交换辅助部件74例如在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内,优选为使传热部位的表面积增大的形状。例如,作为热交换辅助部件74,能够例举出波纹式皱褶的形状。作为这种形状的部件,能够例举出波纹管corrugatedpipe等。另外,也可以将以从筒状部件的表面向法线方向等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叶片fin作为热交换辅助部件74。[0160]关于热交换辅助部件74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由热传递性较高的材料来构成。作为热交换辅助部件74的材料,例如,能够例举出铜等。[0161]1-9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0162]下面,关于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20〜图27进行说明。图20〜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蜂窝体的立体图。在图20〜图27所示的各废热回收器中,对于与图1〜图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同样的构成部分,有时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0163]如图20所示的废热回收器9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900中,在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75。废热回收器900设置在汽车等的排气系统,用于回收废气热。通常,汽车的排气系统大多是在汽车的车身下侧而处于暴露在外部空气下的状态。由此,在将废热回收器900设置于汽车等的排气系统上的情况下,通过热交换介质暂时回收的废气热有时被散放到外部空气中。由于隔热层75设置在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的外侧,因此,废热回收器900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散放。[0164]作为隔热层75,例如,能够例举出:还在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的外侧设置外壳,在其内部形成空气层。通过设置这样的空气层,能够极其简便地抑制来自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散放。[0165]另外,作为隔热层75,也可以是上述的空气层以外的隔热层。例如,也可以在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5的外侧配置低热传递性的材料,将该低热传递性的材料作为隔热层75。另夕卜,作为隔热层75,也可以是蓄热部件等,只要是能够抑制来自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散放即可,没有特别限制。[0166]图21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0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1000中,在废气50的气流方向上串联地配置有2个蜂窝体11X、11Y。在废气50的气流方向上,以设置有间隙的状态而串联地配置2个蜂窝体IlX、IlY。由此,在形成蜂窝体11Χ、11Υ的间隙的端面之间,从配置在上游侧的蜂窝体IlX排出来的废气50在被导入到在下游侧配置的蜂窝体IlY之前而被搅拌。据此,能够增大废热的回收效率。另外,从蜂窝体IlX排出来的废气50冲撞到蜂窝体IlY的流入侧的端面,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对废气50的搅拌。[0167]在废热回收器1000中,虽然在废气50的气流方向上串联地配置了2个蜂窝体11Χ、11Υ,但是蜂窝体也可以为3个以上。在废气50的气流方向上,串联地配置多个蜂窝体,通过多个蜂窝体,从废气进行热回收,关于这一技术,例如,可以采用国际公开第2012169622号所记载的技术。[0168]图22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1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1100中,在形成有配管32的贯穿孔33的部位,设置有整流部76,其中该配管32构成排气分支部30。在形成有配管32的贯穿孔33的部位的内侧,通过配设内径较小的短管来形成整流部76。构成为:在配管32与短管之间,上游侧被堵塞,且下游侧开放。由此,为了使废气50通过配管32的贯穿孔33,需要暂时地使废气50在整流部76的短管内通过,之后,流转而到达贯穿孔33。通过这样构成,在配管32的整周方向上,通过贯穿孔33的废气50的流速呈现均匀化,从而能够抑制流入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不均衡。[0169]如图23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2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1200中,通过增大从构成排气分支部30的配管32的贯穿孔33到蜂窝体11为止的距离,可以实现流入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的整流。亦即,在废热回收器1200中,在构成排气分支部30的配管32的贯穿孔33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第一端面18之间,设置有整流部77。通过延长配管32的下游侧,能够形成整流部77。通过这样构成,从多个贯穿孔33流入的废气50的流动通过整流部77,由此实现均匀化,从而能够抑制流入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的不均衡。对于整流部77的长度等,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足以消除流入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的不均衡的长度。[0170]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3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1300中,排气分配机构41的开闭阀43的形状具有特点。如图24所示,构成为:如果开闭阀43被关闭,则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就会上升,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就会增加。此时,通过了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不会受到开闭阀43的制约而被排向下游侧。在废热回收器1300中,如图25所示,如果开闭阀43被打开亦即,中央部分14的开闭阀43打开),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通气阻力就会降低,废气50就会优先流到该中央部分14。在到此为止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等的废热回收器中,在中央部分14的开闭阀43打开的情况下,虽然流通于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排气量会减少,但是,不会有蜂窝体11的外周部分15的废气50的流动完全停止的情况。在废热回收器1300中,在中央部分14的开闭阀43打开的情况下,开闭阀43的阀体45会对外周部分15处的废气50的路径进行封堵。由此,在废热回收器1300中,通过开闭阀43的开闭,能够使废气50仅流通于中央部分14或者外周部分15的任意一方。[0171]优选为,在废热回收器1300中的排气分配机构41的开闭阀43开闭时,对中央部分14或者外周部分15的任意一方的废气50的路径进行封堵。亦即,开闭阀43的阀体45优选为1个。通过这样构成,在开闭阀43发生故障等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中央部分14以及外周部分15的双方路径都被封堵的情形。例如,在使用了开闭阀43故障时等中央部分14以及外周部分15的双方的路径都被封堵这样的开闭阀43的情况下,开闭阀43故障时,排气系统的流动完全停止,有时给内燃发动机带来不良影响。[0172]图2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400具备:热交换部10、排气分支部30、以及排气分配部40。在废热回收器1400中,排气分配机构41的开闭阀43的形状具有特点。如图26所示,开闭阀43构成为:开闭阀43的阀体45的表面相对于与废气50的气流方向正交的面是弯曲的。由此,流动于蜂窝体11的中央部分14的废气50冲撞阀体45的表面时,开闭阀43的阀体45就会容易以阀棒44为轴而进行旋转。此外,在开闭阀43的阀体45上,以夹着阀棒44的方式且只在单侧的阀体45上设置有坠件46,即使是在开闭阀43发生故障等而没有对阀体45施加驱动力的情况下,因为上述的坠件46,中央部分14的路径很难被封堵。亦即,中央部分14的开闭阀43容易打开。由此,即便是假设开闭阀43出现故障这样的情况下,发动机、排气系统、以及废热回收器1400也很难产生负载,从而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废热回收器1400。[0173]关于排气分配机构41的开闭阀43的形状,并非仅限定于图26所示的形状,只要是通过废气50的气压而能够容易打开开闭阀43的结构即可。另外,在图26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400中,在开闭阀4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防止开闭阀43的反向旋转的反转防止部件47。通过突出到废气50的路径内的突起来构成反转防止部件47,在开闭阀43反向旋转时,通过与开闭阀43的端部冲撞,来防止开闭阀43的反向旋转。[0174]图27所示的蜂窝体lie是通过将与隔室12e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的截面形状圆形大致进行四等分而得到的四分圆的4个蜂窝体Ilea、Ileb、llec、lIed来构成的。亦即,4个蜂窝体Ilea、Ileb、Ilec、Iled的集合体成为蜂窝体lie。蜂窝体lie具有:具有第一端面18e以及第二端面19e,且是由隔壁13e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12e的蜂窝结构。蜂窝体lie为中央部分14e是空洞的圆环形状。而且,通过上述的4个蜂窝体Ilea、Ileb、Ilec、Iled来构成蜂窝体lie的外周部分15e。这样,使用于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中的蜂窝体并非仅限定于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中央为空洞的圆环形状的蜂窝体,也可以是蜂窝体在其径向上被分割成2个以上的蜂窝体。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蜂窝体在径向上被分割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具有中央部分以及外周部分的双方通过隔壁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的蜂窝结构的蜂窝体。亦即,并非仅限定于如图27所示的蜂窝体lie那样的圆环形状的蜂窝体。[0175]实施例[0176]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到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0177]实施例1[0178]作为实施例1的废热回收器,制造出了与图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200同样构成的废热回收器。下面,说明实施例1的废热回收器的制造方法。[0179]蜂窝体的制作)[0180]在将含有SiC粉末的坯料挤压成所希望的形状之后,使其干燥并加工成规定的外形尺寸,然后,进行Si含浸烧成,由此制作出圆柱状的蜂窝烧结体。蜂窝烧结体构成为:端面的直径外形)为70mm,隔室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35mm。蜂窝烧结体的隔室密度为23个隔室cm2,隔壁的厚度壁厚为0.3_。蜂窝烧结体的导热率为150Wm·K。[0181]接着,将所制作的蜂窝烧结体的包括端面的中心在内的直径52mm的范围掏出圆柱状,制作出了中央部分为空洞的圆环形状的蜂窝体。在所制作出的蜂窝体的空洞的内侧,配置:与该空洞的内径一致大小的由不锈钢构成的圆筒状的内壁。[0182]热交换部的制作)[0183]接着,制作出了由不锈钢构成的筒状部件。筒状部件是:内径为69.8mm,轴向的长度为41.5mm的圆筒状,壁厚为1mm。接着,将蜂窝体插入于所制作出来的内筒的筒状部件,通过热装配合,以嵌合于蜂窝体的外周面的方式来配置筒状部件。[0184]接着,制作出了由不锈钢构成的外壳主体。外壳主体是:内径为76mm,轴向的长度为41.5mm的圆筒状,壁厚为1.5_。在外壳主体形成有:供热交换介质导入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以及排出该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0185]接着,在所制作出的外壳主体的内部,配置:通过嵌合而固定有蜂窝体的筒状部件,利用焊接来接合外壳主体和筒状部件,从而制作出了具备蜂窝体和外壳的热交换部。在外壳主体与筒状部件之间形成有:沿蜂窝体的径向,外壳主体与筒状部件之间的距离为2.Omm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0186]排气分支部的制作)[0187]制作出了与图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200的排气分支部30a同样的构成的排气分支部。具体而言,使用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一配管和由不锈钢构成的第二配管,制作出了双重管结构的排气分支部。第一配管是:轴向的长度为31.5mm,外径为54mm,壁厚为1.5mm的筒状的管。在第一配管的下游侧,形成出10大致圆形的贯穿孔,将该贯穿孔作为排气分支部的分支路。第二配管使用了下述的配管,即:轴向的长度为15.5mm,处于上游侧的一侧的端部的内径为51mm,在处于下游侧的另一侧的端部具有内径为72mm的扩展部的配管。在第二配管的内部来配置第一配管,通过焊接而将第二配管和第一配管接合起来,从而制作出具有分支路的排气分支部。在第二配管的内部来配置第一配管并进行接合之时,以第一配管的下游侧的端面与第二配管的下游侧的端面两者的位置相一致的方式来配置,并进行两者的接合。[0188]排气分配部的制作)[0189]制作出了与图5所示的废热回收器200的排气分配部40a同样的构成的排气分支部。具体而言,排气分配部40a的排气分配机构41a在由不锈钢构成的外径为51mm的配管上来安装开闭阀43a,从而制作出排气分配部,其中,开闭阀43a构成为:阀体45a以阀棒44a为轴而进行旋转,而该阀棒44a是以横穿配管42a的方式配设的。[0190]将热交换部连接于所制作出的排气分支部,此外,还将排气分配部连接于热交换部的下游侧,来制作出实施例1的废热回收器。[0191]实施例2[0192]作为实施例2的废热回收器,制造出了与图9所示的废热回收器300同样的构成的废热回收器。在实施例2的废热回收器中,在热交换部的制作时,不掏出蜂窝体的中央部分,中央部分以及外周部分均使用了蜂窝结构的蜂窝体,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了废热回收器。[0193]仳较例1[0194]作为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制造出了与图28所示的废热回收器1500同样的构成的废热回收器。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的截面图,且是表示与排气系统的气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如图28所示,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1500是:将蜂窝体111收纳在外壳121内,在外壳121的配置有蜂窝体111的部位的外周侧,来设置热交换介质51的路径125。在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中,将实施例1的排气分支部的第二配管连接于外壳121的两端,作为供废气导入的废气导入配管126、排出废气的废气排出配管127。另外,关于蜂窝体111、以及外壳121,使用了与实施例2的热交换部同样的构成。[0195]热回收效率的测定)[0196]在使废气(第一流体通过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并将水(第二流体)用作热交换介质的情况下,测定了热回收效率。另外,测定:流入到废热回收器的入热量、以及废热回收器所回收的回收热量,并根据下述式1,来求得热回收效率。算式(1:热回收效率=回收热量入热量X100[0197]可以将入热量作为“流入于废热回收器之前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温度差”、“第一流体的比热容量”、以及“第一流体的质量流量”的积来求出。另外,所谓“流入于废热回收器之前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温度差”是指:即将流入于废热回收器的第一流体的温度减去即将流入于废热回收器的第二流体的温度而得到的值。另外,可以将回收热量作为“流入于废热回收器之前和流出之后的第二流体的温度差”、“第二流体的比热容量”、以及“第二流体的质量流量”的积来求出。所谓“流入于热回收器之前和流出之后的第二流体的温度差”是指:刚刚从废热回收器流出来之后的第二流体的温度减去即将流入于废热回收器的第二流体的温度而得到的值。[0198]在热回收效率的测定中,将废气的温度设在400°C,以5g秒、IOg秒、20g秒、40g秒、60g秒、以及IOOg秒这6个条件,测定了废气流量。另外,在实施例1、2的废热回收器中,以5g秒、IOg秒、20g秒这3个条件,将作为排气分配部的排气分配机构而使用的开闭阀设在“关闭”,进行了热回收。而且,在实施例1、2的废热回收器中,以40g秒、60g秒、以及IOOg秒这3个条件,将作为排气分配部的排气分配机构而使用的开闭阀设在“打开”,进行了热回收。热回收效率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0199]【表1】[0200][0201]结果)[0202]实施例1、2的废热回收器与比较例1的废热回收器相比,能够根据废气的流量来调整热回收效率,并能够进行适当的废热的回收。[0203]实施例3[0204]作为实施例3的废热回收器,制作出了图29所示那样的废热回收器。图29是表示实施例3的废热回收器的构成的示意图。另外,作为实施例3的废热回收器,使用了与图13所示那样的废热回收器400同样的构成的废热回收器。实施例3的废热回收器比较优选用作EGR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特别是,如图13所示,构成为:将废气50X和废气50Y从分别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60、61排出,由此,在EGR不工作时,也能够进行废热回收。[0205]比较例2[0206]作为比较例2的废热回收器,制作了如图30所示那样的废热回收器。图30是表示比较例2的废热回收器的构成的示意图。另外,比较例2的废热回收器针对发动机而分别连接有EGR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热交换器。比较例2的废热回收器在EGR废气再循环)时,热交换器侧的废气量减少,由热交换器回收的热量呈减少。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3的废热回收器,由于废热回收后冷却了的燃气能够返回到EGR废气再循环),因此,可以产生不会出现废热回收量减少这样的优良效果。[0207]产业上利用可能性[0208]本发明的废热回收器设置在发动机的排气通路上,能够用于对通过排气通路的废气的废气热进行回收。[0209]附图标记说明[0210]10、l〇b、10c、IOd:热交换部,11、lib、11c、lid、lie、Ilea、lleb、llec、lied、11X、11Y:蜂窝体,12、12b、12e:隔室,13、13b、13e:隔壁,14、14b、14c、14d、He:中央部分,15、1513、15:、151、156:外周部分,16、1613、166:外周面,17:内壁结构,18、1813、183、181、186:第一端面,19、19b、19c、19d、19e:第二端面,21、21b、21c、21d:外壳,22、22b:筒状部件,23、23b:外壳主体、25、25b:路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26、26b:热交换介质导入口,27、27b:热交换介质排出口,30、3^、3015、303、301:排气分支部,31、3113、313、311:分支路,32、32、3213、32:、321:配管,33、3313:贯穿孔,38、48:排气引导部件,40、4^、4013、403:排气分配部,41、41a、41b、41c:排气分配机构,42、42a、42b:配管,43、43a、43b:开闭阀,44、44a、44b:阀棒,45、45a、45b:阀体、46:坠件、47:逆旋转防止部件,50:废气,50X:废气通过了蜂窝体的外周部分的废气),50Y:废气通过了蜂窝体的中央部分的废气)、51:热交换介质,60、61:排出口,71:环状部件,72:外部部件,72a:马达,73a:马达支撑件,74:热交换辅助部件,75:隔热层、76、77:整流部、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废热回收器,111:蜂窝体,121:外壳、125:路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126:废气导入配管,127:废气排出配管。

权利要求:1.一种废热回收器,其具备:热交换部、排气分支部、以及排气分配部,所述热交换部具备: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的柱状的蜂窝体、以及收纳所述蜂窝体的外壳,所述蜂窝体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通过所述隔壁而被区划形成有多个隔室,所述多个隔室从所述第一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成为废气的流路,所述外壳具备:筒状部件,其以嵌合于所述蜂窝体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以及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配设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形成用于回收与所述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得到的废热的热交换介质的路径,并且该外壳主体具有导入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口、以及排出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口,所述排气分支部具有分支路,该分支路使流入到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废气的路径向所述蜂窝体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岔开,所述排气分配部具有排气分配机构,通过排气分配机构,对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的通气阻力进行变更,并改变在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上流通的排气量而对热回收量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体为所述中央部分为空洞的圆环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状的所述蜂窝体在所述空洞的内侧具备连续成圆筒状的内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分支部以及所述排气分配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筒状的排气引导部件,以所述排气引导部件的端部与所述蜂窝体的端面抵接的状态、或者从所述蜂窝体的端面离开的状态来配置所述排气引导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引导部件与所述蜂窝体的端面之间的间隔为0.05〜10_。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分支部以及所述排气分配部的至少一方具有:筒状的排气引导部件,所述排气引导部件被配设成:贯穿所述圆环形状的所述蜂窝体的所述空洞。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体的直径Dl与所述排气引导部件的直径D2之比、亦即D1D2的值为1.1以上且7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所述排气分支部、以及所述排气分配部构成为分别能够分离开。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排气分配机构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之后的所述废气之中,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与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在所述蜂窝体的下游侧,分别从不同的路径的排出口被排出。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排气分配机构而被确定了所流通的路径之后的所述废气之中,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与通过了所述蜂窝体的所述中央部分之后的所述废气在所述蜂窝体的下游侧进行合流,从同一流通路径的排出口被排出。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体的所述外周部分处的所述废气的路径在所述蜂窝体的轴向上局部地被分隔成2个以上,被导入到该外周部分的所述废气相对于所述蜂窝体的轴向进行折返流通。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外部部件,该外部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周围,包含伴随有发热的机器,利用所述热交换介质,进一步回收所述外部部件处的发热以及从所述废气向所述外部部件传递的热。

百度查询: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废热回收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