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换装容器_日本制纸株式会社_201780060766.0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9-25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公开(公告)号:CN109803900B

主分类号:B65D25/20(20060101)

分类号:B65D25/20(20060101);B65D83/00(20060101)

优先权:["20160930 JP 2016-194482","20170922 JP 2017-182075"]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3.10.10#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9.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24#公开

摘要:本发明得到能够将液体内容器从容纳体简单地取出而容易地进行由液体内容器的更换带来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作业、并且实现容纳液体内容器的容纳体的小型化的换装容器。该换装容器具备:内容器(5),在内部收容有内容物;容纳体(7),容纳内容器(5);盖体(8),将容纳体(7)关闭;以及取出机构(9),将在容纳于容纳体(7)中的内容器(5)中收容的内容物取出;在盖体(8)与内容器(5)之间具备内容器约束机构(59),在从容纳体(7)卸下了盖体(8)时,所述内容器约束机构(59)对盖体(8)和内容器(5)进行约束以使内容器(5)不在自重下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掉落,并且,通过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向拉出方向牵拉,盖体(8)和内容器(5)的约束被解除。

主权项:1.一种换装容器,具备:内容器,在内部收容内容物,在内容物的耗尽时被更换,由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树脂层的纸材料构成;容纳体,具有容纳口,容纳前述内容器;筒状的盖体,与容纳着前述内容器的前述容纳体嵌合,将前述容纳体关闭;以及取出机构,将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中收容的内容物取出;其特征在于,前述取出机构是注出泵,由筒状圆筒部、设置在前述筒状圆筒部的上部并兼用作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前述筒状圆筒部内的活塞的操作部的注出喷嘴、设置在前述筒状圆筒部的下部的吸入管构成,在前述盖体与前述内容器之间具备内容器约束机构,在从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所述内容器约束机构对前述盖体和前述内容器进行约束以使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并且,通过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向拉出方向牵拉,前述盖体和前述内容器的约束被解除,前述内容器约束机构由设置在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以及设置在前述盖体的与前述容纳体的外周嵌合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突部构成;前述突部在由前述盖体进行的前述容纳体的关闭动作时,越过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在前述盖体从前述容纳体的卸下动作时,卡止在前述突状台阶部的下侧而进行约束以使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通过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牵拉,前述突状台阶部越过前述突部,由此约束被解除。

全文数据:换装容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化妆品或洗剂等液态内容物的换装的换装容器。背景技术以往,作为能够进行化妆品或洗剂等液态的内容物的换装的换装容器,有具备以下部分的换装容器:内容器,在内部收容内容物,在内容物的耗尽时被更换;容纳体,具有容纳口,容纳内容器;筒状的盖体,与容纳有内容器的容纳体嵌合,将容纳体关闭;以及取出机构,将在容纳于容纳体中的内容器中收容的内容物取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2中记载那样的换装容器一旦耗尽了内容物,就通过从容纳体将盖体拆下、从容纳体将内容器取出并更换为新的内容器,而进行换装。通常,为使容纳体不变大到所需以上,将收容内容物的内容器形成为以与容纳体之间的间隙较小的状态容纳到容纳体内的大小的形状的情况较多。因此,将耗尽了液态内容物的内容器从容纳体取出的作业较麻烦。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装容器中,为在作为内容器的容器主体上形成颈部、在颈部上设置有口部的形状,所以能够捏住颈部而将内容器从容纳体容易地取出。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换装容器中,在内容器的平坦的上表面部以突出的方式安装着口栓,所以能够捏住口栓而将内容器从容纳体容易地取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23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81051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换装容器中,将形成在内容器上的颈部捏住,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的换装容器中,将安装在内容器的平坦的上表面部上的口栓捏住并拉起,由此,能够将内容器从容纳体容易地取出,但形成在内容器上的颈部及安装在内容器的平坦的上表面部上的口栓的存在,使得在容纳内容器的容纳体内形成了无用的空间,有使容纳体变大到所需以上的问题。此外,有以下问题:形成在内容器上的颈部及安装在内容器的平坦的上表面部上的口栓的存在,使内容器的制造成本上升。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内容器从容纳体简单地取出而容易地进行由内容器的更换带来的内容物的换装作业、并且能够实现容纳内容器的容纳体的小型化的换装容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换装容器,具备:内容器,在内部收容内容物,在内容物的耗尽时被更换;容纳体,具有容纳口,容纳前述内容器;筒状的盖体,与容纳着前述内容器的前述容纳体嵌合,将前述容纳体关闭;以及取出机构,将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中收容的内容物取出;其特征是,在前述盖体与前述内容器之间具备内容器约束机构,在从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所述内容器约束机构对前述盖体和前述内容器进行约束以使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并且,通过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向拉出方向牵拉,前述盖体和前述内容器的约束被解除。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当从容纳着前述内容器的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容纳在前述盖体内的前述内容器借助内容器约束机构而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被从前述容纳体取出,即使将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朝下,前述内容器也不从前述盖体掉落。并且,能够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可靠地拉出。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前述内容器约束机构由设置在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以及设置在前述盖体的与前述容纳体的外周嵌合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突部构成;前述突部在由前述盖体进行的前述容纳体的关闭动作时,越过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在前述盖体从前述容纳体的卸下动作时,卡止在前述突状台阶部的下侧而进行约束以使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通过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牵拉,前述突状台阶部越过前述突部,由此约束被解除。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前述盖体从前述容纳体的卸下动作时,设置在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前述突部与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的下侧卡止,前述内容器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而被从前述容纳体内取出,即使将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朝下,前述内容器也不从前述盖体掉落。并且,通过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牵拉,前述突状台阶部越过前述突部,由此,能够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可靠地拉出。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在前述内容器的前述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设置在前述躯体部的上端边缘部。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前述盖体从前述容纳体的卸下动作时,设置在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前述突部与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的前述躯体部的上端边缘处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的下侧卡止,前述内容器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而被从前述容纳体内取出。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在前述内容器的前述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设置在前述躯体部的外周面上。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前述盖体从前述容纳体的卸下动作时,设置在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前述突部与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的前述躯体部的外周面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的下侧卡止,前述内容器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而被从前述容纳体内取出。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发明中,其特征是,前述内容器约束机构由接触部构成,所述接触部设置在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和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外表面的某一方或两者上,使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与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外表面接触;当设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时的前述接触部的阻力为X1,设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的下限阻力为X2,设能够将收容在前述盖体中的前述内容器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的上限阻力为X3时,将容纳在前述盖体内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时的阻力X1被设定在下述的计算式的范围内:X2≦X1≦X3。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X2≦X1≦X3,所以在从容纳着前述内容器的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容纳在前述盖体内的前述内容器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而被从前述容纳体取出,即使将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朝下,前述内容器也不从前述盖体掉落。并且,能够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可靠地拉出。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前述下限阻力X2是以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的前述内容器计算的。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前述下限阻力X2是以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的前述内容器计算的,所以当在内容物被耗尽后从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前述内容器不会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内掉落,并且容纳在前述盖体内的前述内容器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而能够从前述容纳体可靠地取出。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前述下限阻力X2是以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的前述内容器计算的。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前述下限阻力X2是以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的前述内容器计算的,所以当在前述内容器中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下从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前述内容器不会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内掉落,并且容纳在前述盖体内的前述内容器与前述盖体成为一体而能够从前述容纳体可靠地取出。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前述上限阻力X3是作为能够将容纳在前述盖体中的前述内容器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没有勉强地拉出的阻力计算的。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前述上限阻力X3是作为能够将容纳在前述盖体中的前述内容器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没有勉强地拉出的阻力计算的,所以能够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容易且可靠地拉出。根据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在将内容器向新的内容器更换的换装作业中,当从容纳体卸下了盖体时,能够将容纳在容纳体中的内容器与盖体成为一体而从容纳体取出,能够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由内容器的更换带来的内容物的换装作业。此外,在内容器上,在上表面部不需要还作为从容纳体的取出时的把手部的口栓等的突出部,所以能够将容纳内容器的容纳体内的无用的空间排除,相应地能够实现容纳体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分解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的内容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内容器的组装加工前的厚纸板的展开图。图5是表示形成图2所示的内容器的上表面部的工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形成图2所示的内容器的上表面部的工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分解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的内容器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分解剖视图。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的容纳体和盖体的部分切掉立体图。图19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分解剖视图。图23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在从容纳体卸下后的盖体内的内容器从盖体取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在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盖体上设置的接触部的其他例的概略横剖视图。图27是表示在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内容器上设置的接触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8是表示在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盖体和内容器上设置的接触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9是表示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容纳体的其他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图1至图10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图1是本例的换装容器的分解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的内容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内容器的组装加工前的厚纸板的展开图,图5是表示形成图2所示的内容器的上表面部的工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形成图2所示的内容器的上表面部的工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第1例的换装容器1具备:内容器5,在上表面部2具有被能够破裂的封闭片3封闭的吸出口4,在内部收容液态的内容物,在内容物的耗尽时被更换;容纳体7,在上部具有容纳口6,容纳内容器5;筒状的盖体8,与容纳着内容器5的容纳体7嵌合,将容纳体7关闭;取出机构9,将容纳在容纳体7内的内容器5内的内容物取出;以及内容器约束机构59,在盖体8与内容器5之间,当从容纳体7卸下了盖体8时,约束盖体8和内容器5以免内容器5在自重下从盖体8的开口部掉落,并且通过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向拉出方向牵拉,盖体8和内容器5的约束被解除。首先,对容纳体7进行说明。容纳体7只要能够将内容器5固定,并不特别限定于该形状。第1例的容纳体7为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口6的筒状的容纳容器10。容纳容器10被形成为与内容器5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在第1例中,为躯体部截面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筒状。容纳容器10的长度为以下这样的长度:当将内容器5容纳在容纳容器10内时,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的端面与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同面或稍稍超过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在第1例中,形成为稍稍超过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的长度。此外,容纳容器10从容纳口6朝向底部11侧形成有缺口部12,所述缺口部12用来使得不妨碍设置在盖体8的后述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突部的移动。接着,对盖体8进行说明,第1例的盖体8由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顶板部13、以及与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的筒壁部14构成。接着,说明将容纳在容纳体7内的内容器5内的内容物取出的取出机构9。第1例的取出机构9是注出泵9A,其由筒状圆筒部16、设置在筒状圆筒部16的上部并兼用作滑动自如地嵌合在筒状圆筒部16内的活塞的操作部的注出喷嘴17、和设置在筒状圆筒部16的下部的吸入管18构成。这样构成的作为取出机构9的注出泵9A在第1例中被安装在盖体8上。具体而言,筒状圆筒部16贯通盖体8的顶板部13而被固定,在顶板部13的上表面侧配置有注出喷嘴17,在顶板部13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吸入管18。并且,当将盖体8的筒壁部14与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而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时,配置在盖体8的顶板部13的下表面侧的吸入管18使容纳在容纳容器10内的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所具有的封闭片3破裂,被从吸出口4向内容器5内插入。接着,对内容器5进行说明。第1例的内容器5其躯体部19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为以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容纳在容纳容器10内的形状。本例的内容器5具有躯体部19,所述躯体部19由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树脂层的纸材料构成,经由躯体部纵折线21、22、23具备4个躯体部面板24、25、26、27,借助经由密封纵折线28与躯体部面板27连续设置的纵向密封面板29将躯体部面板24的边缘部接合而形成为四角的筒状。关于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如以下这样构成。在躯体部面板24、26的上端,经由顶部横折线30、31连续设置有相互对置并被上下重叠的一对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33,并且,在与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的下侧重叠的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的上端,连续设置有被密封于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的内表面上的密封面板34。此外,在躯体部面板25、27的上端,经由顶部横折线37、38连续设置有一对侧面面板35、36,所述的一对侧面面板35、36位于前述的一对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33之间并相互对置,随着一对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33的重合而被折叠。此外,在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33上,形成有位于各自的中央并作为吸出口4的孔39a、39b,孔39a、39b以当将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33重叠时孔39a与孔39b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开口。并且,在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的背面,以将孔39b封堵的方式设置有封闭片3,通过将构成取出机构9的注出泵9A的吸入管18突刺而能够破裂。封闭片3也可以粘贴设置在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的背面,也可以与在构成内容器5的形成有树脂层的纸材料上层叠的层叠物成一体而设置。此外,封闭片3只要是不透水且能够破裂,对于其材质及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封闭片3,可以例示树脂膜、金属箔、纸或它们的层叠体。在由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33和侧面面板35、36进行的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的形成中,在形成躯体部19后,首先,将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向内侧弯折,随之,将侧面面板35、36以三角形向内表面侧折叠,将躯体部19的上侧容纳口用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封堵。接着,将与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的上端连续设置的密封面板34以S1的范围密封在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的内表面上,并且将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的两侧边缘以S2的范围将被折叠为三角形的侧面面板35、36密封(参照图5)。接着,将侧面面板35、36向外侧(在图5中表示的箭头方向)折叠,将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2重叠在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3之上(参照图6),将被折叠而向躯体部19的外侧突出的侧面面板35、36向下方(在图6中表示的箭头方向)弯折,借助粘接等向躯体部19固定,形成上表面部2。在第1例中,被向躯体部19固定的侧面面板35、36构成了作为内容器约束机构59的后述的突状台阶部20。此外,关于内容器5的底面部40,在本例中如以下这样构成。在躯体部面板24、26的下端,经由底部横折线41、42连续设置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双坡屋顶形底面形成面板43、44。在双坡屋顶形底面形成面板43、44的下部,连续设置有带状的外侧密封面板45、46。此外,在躯体部面板25、27的下端,经由底部横折线47、48连续设置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山花板形底面形成面板49、50。在山花板形底面形成面板49、50的下部,连续设置有比外侧密封面板45、46低的高度的带状的内侧密封面板51、52。并且,在由双坡屋顶形底面形成面板43、44和山花板形底面形成面板49、50进行的底面部40的形成中,将山花板形底面形成面板49、50折入到双坡屋顶形底面形成面板43、44之间,将对置的外侧密封面板45、46的对置面彼此密封,并将外侧密封面板45、46与内侧密封面板51、52的对置面彼此及内侧密封面板51、52的对置面彼此也密封,形成为所谓的倒房顶形的朝下四角锥形(参照图2、图3)。接着,对将盖体8和内容器5约束的内容器约束机构59进行说明。在第1例中,内容器约束机构59由设置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20、和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突部15构成。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突部15在由盖体8进行的容纳容器10的关闭动作时,越过在容纳于容纳容器10内的内容器5的上部外周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在从容纳容器10的盖体8的卸下动作时,卡止在突状台阶部20的下侧而进行约束,以使内容器5不会在自重下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掉落,并且构成为,通过将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牵拉,能够使突状台阶部20越过突部15。这样构成的突部15在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沿周向间歇地设置,设置在当将盖体8的筒壁部14嵌合在容纳容器10的外周上时向形成在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内进入的位置。突部15的突出高度优选的是当将盖体8的筒壁部14嵌合在容纳容器10的外周上时不向容纳容器10内突出的高度。此外,设置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20优选的是当将内容器5容纳在容纳容器10内时不向容纳容器10外突出的高度。设置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上部外周上的突状台阶部20在第1例中设置在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并且设置于在将内容器5容纳在容纳容器10中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露出的位置。在第1例中,被向内容器5的躯体部19固定的侧面面板35、36构成设置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20。这样构成的换装容器1中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如以下这样进行。换装容器1中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作业分为内容器5向换装容器1中的作为容纳体7的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和将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从容纳容器10取出的作业。在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中,首先,将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容纳。在向容纳容器10容纳的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成为从形成在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露出的状态(参照图7)。接着,将盖体8的筒壁部14与容纳着内容器5的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在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突部15与突状台阶部20抵接,所述突部15设置在与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的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所述突状台阶部20在形成于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内露出,但通过将盖体8的筒壁部14推下,借助突部15的推压,内容器5的突状台阶部20弹性变形,突部15越过变形的突状台阶部20而在缺口部12内移动。同样,在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吸入管18使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上具有的封闭片3破裂,被从吸出口4向内容器5内插入,所述吸入管18配置在盖体8的顶板部13的下表面侧,所述内容器5容纳于容纳容器10内。进而,通过将嵌合在容纳容器10的外周上的盖体8的筒壁部14沿着容纳容器10的外周推下,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被盖体8关闭,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完成(参照图8)。一旦将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内的液态内容物耗尽,就从容纳容器10将盖体8卸下,从容纳容器10将耗尽了液态内容物的内容器5取出。在从该容纳容器10将内容器5取出的作业中,在将盖体8拉起而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打开的过程中,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突部15与内容器5的突状台阶部20的下侧卡止(参照图9),内容器5与盖体8成为一体,被从容纳容器10内取出(参照图10)。并且,关于内容器5从盖体8的取出,通过将从盖体8的开口部62露出的内容器5捏住并牵拉,突状台阶部20越过突部15,能够从盖体8将内容器5取出。这样,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的取出作业完成。另外,在第1例中,容纳体7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内容器5的容纳口6,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横部开口有容纳口6的结构。此外,在第1例中,取出机构9被安装在盖体8上,与盖体8成为一体,但也可以不安装到盖体8上。图11至图16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图11是第2例的换装容器的分解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的内容器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第2例的换装容器1与第1例的换装容器1在基本结构上没有变化的地方,对与第1例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本例与第1例的差异是内容器5的形状,第2例的内容器5其躯体部19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第2例的容纳体7与第1例同样,为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口6的容纳容器10,但躯体部截面形状匹配于内容器5的外形而形成为圆筒状。此外,盖体8的形状也为筒壁部14与容纳体7的外周嵌合的圆筒状。在其他的结构中与第1例相同。第2例的内容器5其躯体部截面形状被形成为圆筒状,为以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容纳到作为容纳体7的容纳容器10内的形状。在第2例中,内容器5具有躯体部19,所述躯体部19由至少在内表面上具有热塑性树脂层的纸材料形成,将矩形状的纸材料的两侧边缘部接合而形成为圆筒状。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作为内容器约束机构59的突状台阶部20。设置在躯体部19的上部外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20设置于在将内容器5容纳在容纳容器10中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露出的位置。突状台阶部20的突出高度与第1例同样,优选的是当将内容器5容纳在容纳容器10内时不向容纳容器10外突出的高度。设置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20借助压模形成在纸材料上。在躯体部19的上侧开口部,设置有作为上表面部2的顶板53。在该顶板53上,形成有位于中央并作为吸出口4的孔5,在顶板53的背面,以将孔54封堵的方式设置有封闭片3,可以通过将注出泵9A的吸入管18突刺来使其破裂。此外,在躯体部19的下侧开口部设置有底板55。这样构成的换装容器1中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与第1例同样地进行。在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中,首先,将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容纳。在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为从形成在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露出的状态(参照图13)。接着,将盖体8的筒壁部14与容纳着内容器5的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在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突部15与突状台阶部20抵接,与第1例同样,使突状台阶部20弹性变形,越过突状台阶部20而在缺口部12内移动,所述突部15设置在与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的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所述突状台阶部20在形成于容纳容器10上的缺口部12内露出。同样,在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吸入管18使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上具有的封闭片3破裂,被从吸出口4向内容器5内插入,所述吸入管18配置在盖体8的顶板部13的下表面侧,所述内容器5容纳于容纳容器10内。进而,通过将盖体8的筒壁部14沿着容纳容器10的外周推下,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用盖体8关闭(参照图14)。一旦将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内的液态内容物耗尽,就从容纳容器10卸下盖体8,从容纳容器10将内容器5取出。在从容纳容器10将内容器5取出的作业中,与第1例同样,在将盖体8拉起而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打开的过程中,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突部15与内容器5的突状台阶部20的下侧卡止(参照图15),内容器5与盖体8成为一体,被从容纳容器10内取出(参照图16)。并且,关于内容器5从盖体8的取出,通过将从盖体8的开口部62露出的内容器5捏住并牵拉,突状台阶部20越过突部15,能够从盖体8将内容器5取出。另外,在第2例中,容纳体7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内容器5的容纳口6,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横部开口有容纳口6。此外,在第2例中,取出机构9被安装在盖体8上而与盖体8成为一体,但也可以不安装到盖体8上。图17至图21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图17是第3例的换装容器的分解剖视图,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的容纳体和盖体的部分切掉立体图,图19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本例的换装容器1与第1例的换装容器1在基本结构上没有变化的地方,对于与第1例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本例与第1例的差异是容纳内容器5的容纳体7,关于其他的结构与第1例相同。本例的容纳体7由支承台部56、以及在支承台部56的上表面上隔开间隔立设有沿着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的多个支承片57的支承框部58构成,在支承框部58的内部容纳内容器5。本例的内容器5为与第1例的内容器5相同的结构,关于立设在支承台部56的上表面上的支承片57,与具有截面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躯体部19的内容器5的角部对应而立设有4条支承片57,各支承片57具有支承内容器5的角部的两面侧的拐角内表面。并且,当从在由4条支承片57构成的支承框部58的上部形成的容纳口6向支承框部58内插入内容器5时,内容器5的各角部以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容纳在各支承片57的拐角内表面中。此外,在支承台部56的上表面上立设的支承片57的高度只要是能够将插入在支承框部58内的内容器5稳定地支承的高度,没有被特别限定。此外,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突部15在本例中沿筒壁部14的轴向以直线状设置,并且突部15设置为,当用盖体8将容纳体7关闭时位于作为容纳体7的支承框部58的支承片57之间。此外,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在本例中设置为,当将内容器5容纳在作为容纳体7的支承框部58中时位于比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靠上方的位置,但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设置为位于比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设置为位于支承片57之间。这样构成的换装容器1中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与第1例同样地进行。在内容器5向容纳体7的容纳作业中,首先,将内容器5向作为容纳体7的支承框部58容纳。在向支承框部58容纳的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成为比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向上方露出的状态(参照图19)。此外,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20设置为位于比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成为从支承片57之间露出的状态(未图示)。接着,将盖体8的筒壁部14与容纳着内容器5的支承框部58的外周嵌合,将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关闭。在将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线状的突部15与从支承框部58露出的容纳容器10的突状台阶部20抵接,与第1例同样,使突状台阶部20弹性变形,越过突状台阶部20而移动,进而,线状的突部15的前进侧端部在支承框部58的支承片57之间移动。同样,在将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在盖体8的顶板部13的下表面侧配置的吸入管18使在容纳于支承框部58内的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上具有的封闭片3破裂,被从吸出口4向内容器5内插入。进而,通过将盖体8的筒壁部14沿着支承框部58的外周推下,将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用盖体8关闭(参照图20)。一旦将容纳于支承框部58的内容器5内的液态内容物耗尽,则从支承框部58卸下盖体8,从支承框部58将内容器5取出。在从支承框部58将内容器5取出的作业中,与第1例同样,在将盖体8拉起而将支承框部58的容纳口6打开的过程中,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突部15与内容器5的突状台阶部20的下侧卡止,内容器5与盖体8成为一体而被从支承框部58内取出(参照图21)。并且,关于内容器5从盖体8的取出,通过将从盖体8的开口部62露出的内容器5捏住并牵拉,突状台阶部20越过突部15,能够从盖体8将内容器5取出。另外,在第3例中,容纳体7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内容器5的容纳口6,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横部开口有容纳口6的结构。此外,在第3例中,取出机构9被安装在盖体8上而与盖体8成为一体,但也可以不安装到盖体8上。图22至图29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图22是第4例的换装容器的分解剖视图,图23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用盖体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换装容器中、从容纳着内容器的容纳体卸下盖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换装容器中、将容纳在从容纳体卸下的盖体内的内容器从盖体取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在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盖体上设置的接触部的另一例的概略横剖视图,图27是表示在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内容器上设置的接触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8是表示在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盖体和内容器上设置的接触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9是表示第4例的换装容器中的容纳体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4例的换装容器1与第1例的换装容器1在基本结构上没有变化的地方,对于与第1例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第4例与第1例的差异是对盖体8和内容器5进行约束的内容器约束机构59,关于其他的结构与第1例相同。在第4例中,内容器约束机构59由接触部60构成,借助接触部60的阻力,对盖体8和内容器5进行约束,所述接触部60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和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的某一方或两者上,使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与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接触。因此,将容纳容器10的长度设定为以下这样的长:当将内容器5容纳在容纳容器10内时,至少内容器5从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突出,在容纳容器10之外存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与将容纳体7关闭后的盖体8的内表面的对置面。在第4例中,作为内容器约束机构59的接触部60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接触部60在第4例中由沿纵向延伸的多个肋板61形成。肋板61的高度被设定为以既定的推压力与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接触的高度。与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接触的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接触部60的阻力为以下这样。当设将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时的接触部60的阻力为X1,设内容器5不在自重下从盖体的开口部掉落的下限阻力为X2,设能够将收容在盖体8中的内容器5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的上限阻力为X3时,将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时的阻力X1被设定在下述的计算式的范围内。X2≦X1≦X3。下限阻力X2既可以是以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的内容器5计算的,此外也可以是以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的内容器5计算的。此外,上限阻力X3优选的是作为能够将容纳在盖体8中的内容器5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将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没有勉强地拉出的阻力来计算。所谓能够没有勉强地拉出的阻力,是指成年人能够在不特别意识到较强的力的情况下将容纳在盖体8中的内容器5捏住而容易地拉出之程度的阻力。上限阻力X3如以下这样计算。通过将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作为接触部60的肋板61的高度变更,使将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时的阻力变化,以感官对拉拔时的阻力感进行评价。此外,对此时的阻力使用推拉力计进行测量。感官评价基准◎能够非常轻松地拉出。〇能够没有勉强地拉出。△能够拉出但阻力较强。×不能拉出。将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表1]感官评价◎〇△×阻力(kgf)1.21.51.72.2根据以上的结果,如下述那样计算能够没有勉强地拉出的上限阻力X3。上限阻力X3=1.5kgf。阻力X1、下限阻力X2、上限阻力X3的阻力的控制通过在接触部60中对盖体8的筒壁部14与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相互推压的力、以及接触部60的摩擦系数进行控制来进行。在本例中,接触部60由肋板61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形成由压纹加工形成的突起(未图示)而作为接触部60,或者也可以如图26所示那样,使盖体8的筒壁部14的一部分凹曲而形成凹曲部63,将该凹曲部63作为接触部60。接触部60的推压力的控制借助肋板61或压纹或凹曲部63等的高度、形状、接触面积等来控制。此外,接触部60的摩擦系数的控制通过将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的表面加工(例如,消光、镜面等)、或涂覆防滑剂等、或设置橡胶、硅等的层等来控制。这样构成的换装容器1中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如以下这样进行。换装容器1中的液态内容物的换装作业分为内容器5向换装容器1中的作为容纳体7的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和将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从容纳容器10取出的作业。在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中,首先,将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容纳。接着,将盖体8的筒壁部14与容纳着内容器5的容纳容器10的外周嵌合,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在本例中,在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作为接触部60的肋板61一边与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接触一边向关闭方向移动。此外,在将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关闭的过程中,配置在盖体8的顶板部13的下表面侧的吸入管18使在容纳于容纳容器10内的内容器5的上表面部2上具有的封闭片3破裂,被从吸出口4向内容器5内插入。这样,容纳容器10的容纳口6被盖体8关闭,内容器5向容纳容器10的容纳作业完成。此时,向容纳容器10容纳的内容器5处于其躯体部19的外表面与设置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的作为接触部60的肋板61接触的状态(参照图23)。一旦将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内的液态内容物耗尽,就从容纳容器10卸下盖体8,从容纳容器10将耗尽了内容物的内容器5取出。在从该容纳容器10将内容器5取出的作业中,将盖体8拉起。此时,关于与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接触的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设置的接触部60的阻力,当设将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时的接触部60的阻力为X1,设内容器5不在自重下从盖体的开口部掉落的下限阻力为X2,设能够将收容在盖体8中的内容器5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的上限阻力为X3时,由于将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拉出时的阻力X1被设定在计算式X2≦X1≦X3的范围内,所以当从容纳着内容器5的容纳容器10卸下了盖体8时,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与盖体8成为一体被从容纳容器10取出,即使将盖体8的开口部62朝下,内容器5也不从盖体8掉落(参照图24)。并且,关于内容器5从盖体8的取出,由于为X1≦X3,所以能够将从盖体8的开口部62露出的内容器5捏住而从盖体8的开口部62可靠地拉出(参照图25)。这样,容纳于容纳容器10的内容器5的取出作业完成。另外,如果下限阻力X2是以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的内容器5计算的,则当在内容物被耗尽后从容纳容器10卸下了盖体8时,能够将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与盖体8作为一体从容纳容器10可靠地取出。此外,如果下限阻力X2是以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的内容器5计算的,则当在内容器5中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下从容纳容器10卸下了盖体8时,能够将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与盖体8作为一体从容纳容器10可靠地取出。此外,如果上限阻力X3是作为能够将容纳在盖体8中的内容器5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将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没有勉强地拉出的阻力计算的,则能够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内容器5从盖体8的开口部62容易且可靠地拉出。另外,在第4例中,关于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与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部60,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接触部60,但也可以如在图27中例示的那样,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周围形成环状突出部64而作为接触部60,或者也可以如在图28中例示的那样,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周围形成环状突出部64,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周围形成与环状突出部64接触的环状突出部65而作为接触部60。此外,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与容纳在盖体8内的内容器5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部60也可以不由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肋板61、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周围形成的环状突出部64、在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周围形成的环状突出部64和在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周围形成的环状突出部65等的突起构成,虽然没有图示,但使盖体8的筒壁部14的内表面与容器5的外表面接触而作为接触部60,通过仅以盖体8的筒壁部14和内容器5的材质控制摩擦系数,来控制阻力X1、下限阻力X2、上限阻力X3的阻力。此外,在第4例中,容纳体7为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口6的筒状的容纳容器1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29所示,与第3例的容纳体7同样,由支承台部56、和在支承台部56的上表面上隔开间隔立设有沿着内容器5的躯体部19的外表面的多个支承片57的支承框部58构成,构成为将内容器5容纳到支承框部58的内部的台座状。此外,在第4例中,容纳体7在上部开口有容纳内容器5的容纳口6,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横部开口有容纳口6的结构。此外,在第4例中,内容器5由纸材料成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成形,此外,关于躯体部19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四角筒状,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此外,在第4例中,取出机构9被安装在盖体8上而与盖体8成为一体,但也可以不安装到盖体8上。附图标记说明1换装容器2上表面部3封闭片4吸出口5内容器6容纳口7容纳体8盖体9取出机构9A注出泵10容纳容器11底部12缺口部13顶板部14筒壁部15突部16筒状圆筒部17注出喷嘴18吸入管19躯体部20突状台阶部21、22、23躯体部纵折线24、25、26、27躯体部面板28密封纵折线29纵方向密封面板30、31顶部横折线32、33上表面部形成面板34密封面板35、36侧面面板37、38顶部横折线39a、39b孔40底面部41、42底部横折线43、44双坡屋顶形底面形成面板45、46外侧密封面板47、48底部横折线49、50山花板形底面形成面板51、52内侧密封面板53顶板54孔55底板56支承台部57支承片58支承框部59内容器约束机构60接触部61肋板62开口部63凹曲部64、65环状突出部

权利要求:1.一种换装容器,具备:内容器,在内部收容内容物,在内容物的耗尽时被更换;容纳体,具有容纳口,容纳前述内容器;筒状的盖体,与容纳着前述内容器的前述容纳体嵌合,将前述容纳体关闭;以及取出机构,将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中收容的内容物取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盖体与前述内容器之间具备内容器约束机构,在从前述容纳体卸下了前述盖体时,所述内容器约束机构对前述盖体和前述内容器进行约束以使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并且,通过将内容物被耗尽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向拉出方向牵拉,前述盖体和前述内容器的约束被解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容器约束机构由设置在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的突状台阶部、以及设置在前述盖体的与前述容纳体的外周嵌合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上的突部构成;前述突部在由前述盖体进行的前述容纳体的关闭动作时,越过在容纳于前述容纳体中的前述内容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在前述盖体从前述容纳体的卸下动作时,卡止在前述突状台阶部的下侧而进行约束以使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通过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牵拉,前述突状台阶部越过前述突部,由此约束被解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内容器的前述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前述突状台阶部设置在前述躯体部的上端边缘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内容器的前述躯体部的上部外表面上设置的突状台阶部设置在前述躯体部的外周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容器约束机构由接触部构成,所述接触部设置在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和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外表面的某一方或两者上,使前述盖体的筒壁部的内表面与前述内容器的躯体部的外表面接触;当设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时的前述接触部的阻力为X1,设前述内容器不在自重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掉落的下限阻力为X2,设能够将收容在前述盖体中的前述内容器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的上限阻力为X3时,将容纳在前述盖体内的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拉出时的阻力X1被设定在下述的计算式的范围内:X2≦X1≦X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下限阻力X2是以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的前述内容器计算的。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下限阻力X2是以满满收容着内容物的状态的前述内容器计算的。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上限阻力X3是作为能够将容纳在前述盖体中的前述内容器在内容物被耗尽的状态下将前述内容器从前述盖体的开口部没有勉强地拉出的阻力计算的。

百度查询: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换装容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