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涂装干燥装置及涂装干燥方法_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_201580074367.0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5-01-26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公开(公告)号:CN107208970B

主分类号:F26B15/12(20060101)

分类号:F26B15/12(20060101);B05B3/02(20060101);B05B9/04(20060101);B05D7/14(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失效-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法律状态:2024.02.02#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2017.10.2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7.09.26#公开

摘要:一种涂装干燥装置1,其对涂布在包括外板部和狭窄部N1、N的汽车车身B的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的湿涂膜进行干燥,其中,具备主要向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赋予热能的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感应加热器或热风生成单元等热源172、使所述热源接近、离开所述狭窄部的热源移动单元R1~R4。

主权项:1.一种涂装干燥装置,用于中涂或上涂,对涂布在汽车车身的涂布面上的中涂或上涂的湿涂膜进行干燥,所述汽车车身在车身外壳主体上经由铰链而安装有侧门,并且包括外板部、所述铰链附近的所述车身外壳主体和所述侧门的涂布面,其中,具备:热源,其对以将所述侧门打开的状态被搬送的所述汽车车身的、主要是所述涂布面赋予热能;热源移动单元,其相对于完成作为目的的中涂涂装或上涂涂装且以将所述侧门关闭的状态被连续搬送的汽车车身连续地进行如下的动作,即,在使所述热源接近所述涂布面之前将所述侧门打开,使所述热源朝向被打开的侧门的开口移动,使所述热源接近所述涂布面而对涂布在所述涂布面上的中涂或上涂的湿涂膜进行干燥,并且在使所述热源离开所述涂布面之后关闭所述侧门。

全文数据:涂装干燥装置及涂装干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涂装干燥装置及涂装干燥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汽车车身的涂装线上,以生产性提高或配色为目的,在将门或发动机罩等盖部件安装在车身外壳主体上的状态下,进行电沉积涂装、中涂层涂装及上涂层涂装、防锈处理等各种处理。在中涂层涂装或上涂层涂装中,将作为被涂物的汽车车身载放在涂装台车上,在涂装室内边搬送边涂布涂料,搬入涂装干燥炉进行湿涂膜的烘干干燥。涂装线使用的涂装干燥装置在隧道形状的干燥炉体上设有热风的进气管道,向在干燥炉体内搬送的汽车车身的整体吹附热风,将湿涂膜进行烘干干燥专利文献1。[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0021号公报[0004]汽车车身使用烘干固化型涂料,例如中涂层涂料或上涂层涂料中,140°cx20分保持被设为固化涂膜的品质保证的基准。但是,在现有的涂装干燥装置中,与容易吹附热风的外板部相比,在汽车车身的构造方面,热风难以绕入门的铰链周围等狭窄部。因此,关于狭窄部,存在难以满足上述的140°CX20分保持这样的品质保证基准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在汽车车身的整体范围内可满足湿涂膜的干燥条件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涂装干燥方法。[0006]本发明通过具备对涂布在包括外板部和狭窄部的汽车车身的、主要是狭窄部的涂布面的湿涂膜赋予热能的热源和使该热源接近、离开狭窄部的热源移动单元而解决上述课题。[0007]根据本发明,通过对涂布在狭窄部的湿涂膜,从热源局部地赋予热能,能够满足规定的干燥条件。附图说明[0008]图1A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涂装线的一例的整体工序图;[0009]图1B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涂装线的另一例的整体工序图;[0010]图2A是表示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搭载于涂装台车上的状态的侧面图;[0011]图2B是从室内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的前门的正面图;[0012]图2C是从室内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的后门的正面图;[0013]图2D是沿着图2A的2D—2D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括前柱、前门及较链的狭窄部的一例的剖面图;[0014]图2E是沿着图2A的2E—2E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括中柱、后门及铰链的狭窄部的一例的剖面图;[0015]图2F是表示图2B、图2C的铰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0016]图2G是从车身外壳主体的后方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的前门打开的状态的图;[0017]图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面图;[0018]图3B是图3A的平面图;[0019]图3C是表示图3A的局部加热部的热源移动机器人的动作其一的平面图;[0020]图3D是表示图3A的局部加热部的热源移动机器人的动作其二的平面图;[0021]图3E是表示图3A的局部加热部的热源移动机器人的动作其三的平面图;[0022]图4A是沿着图3A、3B的4A—4A线的剖面图;[0023]图4B是沿着图3A、3B的4B—4B线的剖面图;[0024]图5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中使用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0025]图5B是图5A的后视图;[0026]图5C是图5A的平面图;[0027]图5D是表示图5A〜图5C所示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的关节部的分解立体图;[0028]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0029]图7A是表示图6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中使用的车门挡块夹具的一例的立体图;[0030]图"7B是沿着图7A的7B—7B线的剖面图,是表示车门挡块夹具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0031]标记说明[0032]PRL:冲压成形线[0033]WL:车身装配焊接线[0034]ASL:车辆装配装备线[0035]PL:涂装线[0036]P1:下涂层工序电沉积工序)[0037]P11:电沉积预处理工序[0038]P12:电沉积涂装工序[0039]H3:电沉积干燥工序[0040]P2:密封工序[0041]P3:中涂层工序[0042]P31:中涂层涂装工序[0043]P32:中涂层干燥工序[0044]P4:水磨工序[0045]P41:水磨干燥工序[0046]P5:上涂层工序[0047]P51:上涂层涂装工序[0048]P52:上涂层干燥工序[0049]P6:涂完检查工序[0050]P7:中涂层•上涂层工序[0051]P71:中涂层•上涂层涂装工序[0052]P72:中涂层•上涂层干燥工序[0053]DL:升降机[0054]B:车身外壳被涂物)[0055]B1:车身外壳主体[0056]B2:前门开口部[0057]B3:后门开口部[0058]B4:前柱[0059]B5:中柱[0060]B6:前车底[0061]B7:后车底[0062]B8:上边梁[0063]B9:侧边梁[0064]B10:后柱[0065]B11:前挡泥板[0066]B12:后挡泥板[0067]B13:车顶[0068]F:发动机罩[0069]T:后行李箱盖[0070]D:侧门[0071]D1:前门[0072]H1⑻:铰链[0073]H11、H12:铰链托架[0074]H13:铰链销[0075]D2:后门[0076]H2⑻:铰链[0077]H21、H22:铰链托架[0078]H23:铰链销[0079]N1、N2:狭窄部[0080]W1:侧门关闭状态的车宽[0081]W2:侧门打开状态的车宽[0082]W3:高地板部的侧面宽度[0083]W4:局部加热部的侧面宽度[0084]1: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0085]10:干燥炉主体[0086]11:入口侧的向上倾斜部[0087]12:高地板部[0088]13:出口侧的向下倾斜部[0089]14:顶面[0090]15:侧面[0091]16:地板[0092]17:局部加热部[0093]171:移动轨道[0094]172:热源[0095]R1〜R4:机器人[0096]20:热风进气装置[0097]21:进气风扇[0098]22:进气过滤器[0099]23:喷枪[0100]24:进气管道[0101]25:热风吹出口[0102]30:排气装置[0103]31:排气风扇[0104]32:排气过滤器[0105]33:排气管道[0106]34:排气吸入口[0107]40:搬送带[0108]41:轨道[0109]42:向下倾斜[0110]43:向上倾斜[0111]50:涂装台车[0112]51:基台[0113]52:前附件[0114]53:后附件[0115]54:车轮[0116]60:车门开关维持部件[0117]61:车门侧固定框架[0118]611:基端部[0119]612:前端部[0120]62:车身侧固定框架[0121]621:框架[0122]622:旋转体[0123]623:旋转限制体[0124]63:操作棒[0125]64:关节部[0126]641:固定部[0127]641a:轴承盘[0128]642:旋转部[0129]642a:棘轮盘[0130]642b:棘轮齿[0131]642c:第1抵接部[0132]642d:第2抵接部[0133]643:凸轮盘[0134]643a:第1凸部[0135]643b:第2凸部[0136]643c:周缘凹部[0137]643d:周缘凸部[0138]643e:导向部[0139]644:反转限制爪[0140]644a:爪片[0141]645:旋转轴[0142]646:摆动轴[0143]647:螺旋扭簧[0144]70:车门开关机构[0145]71:车门打开机构[0146]711:臂[0147]712:驱动部[0148]713:把手[0149]72:门关闭机构[0150]721:臂[0151]722:驱动部[0152]723:把手[0153]80:车门挡块夹具关闭维持部件)[0154]81:抵接部具体实施方式[0155]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涂装干燥方法除了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以外,还可应用于中涂层涂装干燥装置、下涂层涂装干燥装置(电沉积涂装干燥装置)、或者后述的中涂层•上涂层干燥装置。[0156]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是构成涂装线PL的装置之一,是用于一边搬送搭载于涂装台车50上的车身外壳B也称作汽车车身©—边使涂布在该汽车车身B的上涂层涂膜干燥的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说明汽车的生产线和涂装线PL的概略,之后,对汽车车身B和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进行详细地说明。[0157]汽车的生产线主要由冲压成形线PRL、车身装配线(也称为焊接线WL、涂装线PL、车辆装配线(也称为装备线ASL这四条线构成。在冲压成形线PRL上,分别冲压成形构成汽车车身B的各种护板,并以冲压单品的状态向车身装配线WL搬送。在车身装配线WL上,在前车身、车身中地板、车身后地板及车身侧部这样的汽车车身各自的每个部位装配子组件,对被装配的前车身、车身中地板及车身后地板的规定部位实施焊接,装配下车身,对下车身焊接车身侧部和车身顶盖,装配车身外壳主体B1是指除盖部件之外的车身外壳)。最后,对于车身外壳主体B1,经由铰链H参照图2F后述安装事先装配好的发动机罩F、侧门D1、D2、后行李箱盖T或后门)等盖部件。而且,经过涂装线PL之后向车辆装配线ASL搬送,向涂完车身外壳组装发动机、变速箱、悬架装置、内装零件等各种汽车零件。[0158]接下来,对涂装线PL的主要构成进行说明。图1A及图1B都是表示包括应用了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的涂装线PL的整体工序图。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涂装线PL是下涂层涂装、中涂层涂装工序及上涂层涂装三涂层三干燥涂装法的涂装线。与此相对,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涂装线PL是在同一涂装室,用湿喷湿工艺在未固化涂膜上涂布涂料的方法,以下相同)涂装中涂层涂料和上涂层涂料,在将这些中涂层涂膜和上涂层涂膜在同一涂装干燥炉中同时进行烘千的三涂层二干燥涂装法的涂装线。在这样地涂装法不同的涂装线中均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此外,将这些三涂层三干燥涂装法或三涂层二干燥涂装法进行了变形的、进行两次中涂层涂装工序的四涂层涂装法或、上涂层涂装色为双色调的特殊色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这种典型的涂装线PL的一部分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以下,并行地对图1A及图1B的涂装线进行说明,关于共通的构成,标注同一标记并参照图1A的涂装线进行说明,对于图1A及图1B的两涂装线的不同的构成,参照图1B说明其不同点。[0159]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涂装线PL具备:下涂层工序P1、密封工序P2、中涂层工序P3、水磨工序P4、上涂层工序P5、涂完检查工序P6。与此相对,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涂装线PL具备下涂层工序P1、密封工序P2、中涂层•上涂层工序P7、涂完检查工序P6。即,在图1B的涂装线PL中,图1A所示的中涂层涂装工序P31和上涂层涂装工序P51这两个工序,以图1B的中涂层•上涂层涂装工序P71这一个工序进行,同样地,图1A所示的中涂层干燥工序P32和上涂层干燥工序P52这两个工序,以图1B的中涂层•上涂层干燥工序P72这一个工序进行。关于图1B的中涂层•上涂层工序P7,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0160]如图1A及图1B所示,下涂层工序P1具备电沉积预处理工序P11、电沉积涂装工序P12、电沉积干燥工序P13。在电沉积预处理工序P11中,通过升降机DL从车身装配线WL的台车移放至涂装挂钩省略图示上的汽车车身B白车身),通过高架输送机以规定的间距、规定的搬送速度被连续地搬送。此外,在后文中对汽车车身B的构成进行说明。[0161]电沉积预处理工序P11省略图示,通常具备脱脂工序、水洗工序、表面调整工序、合成覆膜形成工序、水洗工序及脱水工序。由于在搬入涂装线PL的汽车车身B上附着有在冲压成形线PRL或车身装配线WL中因冲压油或焊接而产生的铁粉或其它的尘埃,故而在脱脂工序及水洗工序中,要将它们清洗去除。在表面调整工序中,在汽车车身B的表面吸附表面调整剂成分,使下一工序的合成覆膜形成工序中的反应起点数增加。吸附的上面调整剂成分成为覆膜结晶的核,加速了覆膜形成反应。在合成覆膜形成工序中,通过将汽车车身B浸渍在磷酸锌等合成处理液中而在汽车车身B的表面形成合成覆膜。在水洗工序及脱水工序中,对汽车车身B进行水洗并进行干燥。[0162]在电沉积涂装工序P12中,被实施了电沉积预处理工序P11进行的预处理的汽车车身B,通过高架输送机以规定的间距、规定的搬送速度被连纟头地搬送。然后,将n半半身13反渍在填满了电沉积涂料的船型的电沉积槽中,在设于电沉积槽内的多个电极板与汽车车身B具体而言,具有导电性的涂装挂钩之间施加高电压。由此,通过电沉积涂料的电泳作用在汽车车身B的表面形成电沉积涂膜。作为电沉积涂料,可示例以多胺树脂等环氧类树脂为基体树脂的热固化型涂料。此外,作为该电沉积涂料,在防锈方面优选使用在电沉积涂料侧施加正极高电压的阳离子型电沉积涂料,但也可以使用在汽车车身B侧施加正极高电压的阴离子型电沉积涂料。[0163]从电沉积涂装工序P12的电沉积槽取出的汽车车身B被搬送至水洗工序,使用工业用水或纯水将附着在汽车车身B的电沉积涂料冲洗掉。此时,取出时从电沉积槽带出来的电沉积涂料在该水洗工序中也被回收。在结束水洗处理的阶段,在汽车车身B的表面及袋构造部内形成有膜厚l〇Mi〜35wii左右的未干燥的电沉积涂膜。当完成电沉积涂装工序P12时,搭载于涂装挂钩上的汽车车身B由升降机DL移放至涂装台车50参照图2A在后文中进行说明)。此外,也可以将图1A及图1B所示的设置于电沉积涂装工序P12和电沉积干燥工序P13之间的升降机DL设置在电沉积千燥工序P13和密封工序P2之间,电沉积干燥工序P13内,以将汽车车身搭载于涂装挂钩的状态搬送汽车车身。[0164]在电沉积干燥工序P13中,搭载于涂装台车上的汽车车身B通过地面输送机以规定的间距、规定的搬送速度被连续地搬送。然后,通过将例如160°C〜180°C的温度保持15分〜30分钟进行烘干干燥,由此在汽车车身B的内外壳及袋构造部内形成膜厚l〇Wn〜35wn的已干燥的电沉积涂膜。此外,从电沉积干燥工序P13到涂完检查工序P6,通过地面输送机连续地搬送搭载有汽车车身B的涂装台车50,但各工序中的涂装台车50的搬送间距和搬送速度设为与其工序相应的搬送间距和搬送速度。为此,地面输送机由多个搬送带构成,各工序中的搬送间距和搬送速度被设定为规定的值。[0165]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在称为电沉积涂料、中涂层涂料及上涂层涂料等“涂料”的情况下,是指向被涂物进行涂装前的液体状态,在称为电沉积涂膜、中涂层涂膜及上涂层涂膜等“涂膜”的情况下,是指被涂装在被涂物上成为膜状的未干燥湿或干燥状态,这样对两者进行区分。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谓上游侧及下游侧是指,以作为被涂物的汽车车身B的搬送方向为基准的上游及下游。进而,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将汽车车身B向前搬送是指,以将汽车车身B的车身前部设为搬送方向的前侧、将车身后部设为后侧的状态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轴进行搬送,所说的将汽车车身B向前搬送是指,相反地以将汽车车身B的车身后部设为搬送方向的前侧、将车身前部设为后侧的状态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轴进行搬送。在本实施方式的下涂层工序P1〜涂完检查工序P6中,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将汽车车身B向前搬送,也可以向后搬送。[0166]在密封工序P2包括下涂层工序及抗石击涂层工序)中,搬送形成有电沉积涂膜的汽车车身B,在钢板接缝或钢板边缘部涂布有以防锈或补白为目的氯乙烯系树脂制密封材料。在下涂层工序中,在汽车车身B的车轮罩或地板背面涂布有氯乙烯树脂类的抗碎裂材料。在抗石击涂层工序中,在侧边梁、挡泥板或门等车身外壳下部涂布有聚酯类或聚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制抗碎裂材料。此外,这些密封材料或抗碎裂材料在专用的干燥工序或接下来要描述的中涂层干燥工序P32中进行固化。[0167]图1A的涂装线PL的中涂层工序P3具备中涂层涂装工序P31和中涂层干燥工序P32。在中涂层涂装工序P31中,形成有电沉积涂膜的汽车车身B被搬送至中涂室,在中涂室内,向发动机室•发动机罩内板•后行李箱盖内板等汽车车身的内板部涂布添加有与该车辆的外壳色对应的着色颜料的内板涂装用涂料。然后,向内板涂装用涂膜以湿喷湿的方式在发动机罩外部、车顶、门外部、后行李箱盖后部或后门外部等外板部涂布中涂层涂料。此外,所谓外板部是指从结束了装备工序的成车的外侧可看到的部分,所谓内板部是指从成车的外侧看不到的部分。[0168]在图1A的涂装线PL的中涂层干燥工序P32中,汽车车身B被搬送至中涂层干燥装置。然后,未干燥的中涂涂膜通过例如在130°C〜150°C的温度保持15分〜30分钟而进行烘干干燥,在汽车车身B的外板部形成膜厚15mi〜35wii的中涂层涂膜。另外,在汽车车身B的内板部形成膜厚15mi〜30wii的内板涂装用涂膜。此外,内板涂装用涂料及中涂层涂料是以丙烯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等为基体树脂的热固化型涂料,也可以是水系涂料或有机溶剂类涂料的任一种。[0169]在图1A的涂装线PL的水磨工序P4中,搬送直到中涂层工序P3为止完成的汽车车身B,使用千净的水和研磨材料对形成于汽车车身B的中涂层涂膜的表面进行研磨。由此,中涂层涂膜和上涂层涂膜的涂膜密合性提高,并且,外板部的上涂层涂膜的平滑性涂层肌理及通透清晰度提高。该水磨工序P4具备水磨干燥工序P41,在该水磨干燥工序P41中,汽车车身B从脱水千燥炉通过,由此使附着于汽车车身B的水分干燥。[0170]图1A的涂装线PL的上涂层工序P5具备上涂层涂装工序P51和上涂层干燥工序P52。在上涂层涂装工序P51中,搬送完成了水磨工序P4及水磨干燥工序P41的汽车车身B。然后,在上涂层室内,在汽车车身B的外板部涂布上涂层底涂料,在该上涂层底涂膜上以湿喷湿的方式在汽车车身B的外板部涂布上涂层透明涂料。[0171]上涂层底涂料及上涂层透明涂料以丙烯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等为基体树脂的涂料,也可以是水系涂料或有机溶剂类涂料的任一种。上涂层底涂料考虑到光亮性颜料的配向等抛光性,以重量比计稀释成大约80%左右而进行涂装(固体成分大约20%〜40%,与此相对,上涂层透明涂料以重量比计稀释成大约30%左右进行涂装(固体成分大约70%〜80%。但是,一般来说,上涂层底涂料在涂布后的晾干工序在室内,溶剂自然蒸发的静置工序)中,涂渍固体成分上升至70%以上。[0172]本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的外壳色是铝、云母等包含各种光亮性颜料的金属类外壳色,在汽车车身B涂布上涂层底涂料和上涂层透明涂料,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汽车车身B的外壳色也可以是固体类外壳色。固体类外壳色是不包含光亮性颜料的涂装色,该情况下,不必涂布上涂层底涂料,而是涂布上涂层固体涂料来代替上涂层透明涂料。作为这样的上涂层固体涂料,可示例与上涂层底涂料或上涂层透明涂料同样的基体树脂的涂料。[0173]在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干燥工序P52中,在上涂室中涂布了上涂层涂料的汽车车身B被搬送给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在该上涂层千燥工序P52中,汽车车身B在规定的条件下通过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由此形成千燥的上涂层涂膜。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及上涂层干燥工序P52的具体构成,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0174]上涂层底涂膜的膜厚例如为l〇ym〜2〇ym,上涂层透明涂膜的膜厚例如为I5wii〜30Mi。汽车车身B的外壳色为固体类外壳色时,上涂层固体涂膜的膜厚例如为15iim〜35wil。最后,完成涂装的汽车车身(涂完车身)向涂完检查工序P6搬送,进行评价涂膜外观性或通透清晰度等的各种检查。[0175]另一方面,在图1B所示的涂装线PL中,设有中涂层•上涂层工序P7,代替图1A所示的涂装线PL的中涂层工序P3、水磨工序P4包括水磨干燥工序P41及上涂层工序P5。该实施方式的中涂层•上涂层工序P7具备中涂层•上涂层涂装工序P71和中涂层•上涂层干燥工序P72。[0176]在图1B所示的涂装线PL的中涂层•上涂层涂装工序P71中,形成有电沉积涂膜的汽车车身B被搬送至中涂层•上涂层室,在中涂层•上涂层室的前半区,在发动机室、发动机罩内板、后行李箱盖内板等汽车车身的内板部涂布添加了与其车辆的外壳色对应的着色颜料的内板涂装用涂料。然后,在内板涂装用涂膜上以湿喷湿的方式,在发动机罩外部、车顶、门外部、后行李箱盖后部或后门外部等外板部涂布中涂层涂料。接着,同样地在中涂层•上涂层室的后半区,在汽车车身B的外板部涂布上涂层底涂料,在该上涂层底涂膜上以湿喷湿的方式在汽车车身B的外板部涂装上涂层透明涂料。即,内板用涂料、中涂层涂料、上涂层底涂料及清漆涂料全部以湿喷湿方式涂装,且在一个上涂层涂装干燥炉内同时被烘干干燥。此外,为了抑制因重复涂装湿涂膜而产生的不均匀缺陷或通透清晰度的降低,在涂装了中涂层涂料之后或涂装了上涂层底涂料之后,也可以设置使涂布于汽车车身B的湿涂膜的涂渍NV上升的晾干工序。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板涂装用涂料、中涂层涂料、上涂层底涂料及清漆涂料,与图1A所示的涂装线PL所使用的涂料同样,是以丙烯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等为基体树脂的热固化型涂料,也可以是水系涂料或有机溶剂类涂料的任一种。[0177]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涂装线PL应用的汽车车身B的一例,参照图2A〜图2G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搭载于涂装台车50的状态的侧面图,图2B是从室内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的前门D1的正面图,图2C是从室内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的后门D2的正面图,图2D是沿着图2A的2D—2D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括前柱B4、前门D1及铰链H1的狭窄部N1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E是沿着图2A的2E—2E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括中柱B5、后门D2及铰链H2的狭窄部N2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F是表示图2B、图2C的铰链H1、H2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G是从车身外壳主体的后方观察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成车状态的汽车车身B的前门D1打开的状态的图。[0178]本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如图2A所示,具备车身外壳主体B1和作为盖部件的发动机罩F,前门D1、后门D2及后行李箱盖T。在车身外壳主体B1的两侧面形成有前门开口部B2和后门开口部B3。前门开口部B2是由车身外壳主体B1的前柱B4、中柱B5、上边梁B8、侧边梁B9划定的开口。后门开口部B3是由车身外壳主体B1的中柱B5、后柱B10、上边梁B8、侧边梁B9划定的开口。以下,将前门开口部B2和后门开口部B3统称作门开口部B2、B3。作为图示的盖部件的后行李箱盖T根据汽车车身B的车型,有时也是后门。[0179]本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如图示为4门轿车的车型,因此侧门D具有前门D1和后门D2。此外,在2门轿车或2门小轿车的情况下,只有前门D1及前门开口部B2,不设后门D2及后门开口部B3。本实施方式的前门D1以与前门开口部B2对应的方式配置,后门D2以与后门开口部B3对应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包括前门D1及后门D2的侧门D相当于本发明的侧门的一例,在上述的2门轿车或2门小轿车的情况下,前门D1相当于本发明的侧门的一例。t〇180]前门D1如图2B及图2D所示,在其前端部汽车车身B的前侧)的上下两个部位设有铰链H1。另外,后门D2如图2C及图2E所示,在其前端部汽车车身B的前侧)的上下两个部位设有较链H2。用于将这些前门D1及后门D2开关自如地安装在车身外壳B1上的铰链HI,H2,虽然在形状上稍有差异,但基本的构造是相同的,因此,在图2F中表示一方的两个铰链HI,关于另一铰链,标注与括弧内对应的标记而省略图示。[0181]如图2F所示,铰链H1具有两个铰链托架H11、H12和铰链销H13。铰链托架H11经由螺栓未图示而安装在前门D1的内护板上,较链托架H12经由螺栓(未图示)而安装在车身外壳B1的前柱B4上。铰链销H13插通于两个铰链托架HI1、12的四个孔,通过铆接或压入而固定。由此,较链托架H11、H12以铰链销H13为中心可旋转地连结。[0182]在车身装配线WL上,将铰链销H13插通两个铰链托架H11、12的四个孔,预装配通过铆接或压入而固定的铰链H1的子组件零件,将其搬入最后一个工序。而且,在将前门D1向车身外壳主体B1安装之前,将该铰链H1的子组件零件的一铰链托架HI1螺栓固定于前门D1上之后,使用夹具等将前门D1安放在车身外壳主体B1的前门开口部B2,将另一铰链托架H12螺栓固定于前柱B4。由此,前门D1通过以该铰链销H1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可进行开关。[0183]同样地,如图2F的括弧内的标记所示,铰链H2也具有两个铰链托架H21、H22和铰链销H23。铰链托架H21经由螺栓而安装在后门D2上,较链托架H22经由螺栓而安装在车身外壳主体B1的中柱B14上。铰链销H23插通于两个较链托架H21、22的孔,通过铆接或压入而进行固定。由此,铰链托架H21、H22以铰链销H23为中心可旋转地连结。即,后门D2通过以铰链销H23为中心进行旋转,可进行开关。以下,将较链H1和铰链H2称作铰链H。[0184]本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B如图2D及图2E以及图2G所示,在车身外壳主体B1与侧门D之间形成有间隔狭小的狭窄部N1、N2。具体而言,如图2D及图2G所示,在车身外壳主体B1的前柱B4和前门D1的铰链H1的附近形成有间隔狭小的狭窄部N1,如图2E所示,在车身外壳主体B1的中柱B5和后门D2的铰链H2的附近形成有间隔狭小的狭窄部N2。特别是铰链HI、H2的附近,无论前门D1或后门D2的开关状态,铰链H1、H2都成为妨碍,来自涂装千燥装置1的热风难以进入,在构造上,与汽车车身B的外板部相比,难以被加热。因此,是难以将设为涂膜的品质保证基准的规定温度保持规定时间以上的部位。此外,图2D及图2E所示的“X”记号为上涂层涂装的范围(狭窄部的涂布面),相同地,标记WS是为了将侧门D1、D2和门开口部B2、B3之间进行密封而安装在侧门D1、D2上的密封条。特别是,自密封条WS起室外侧的涂装范围对生锈环境严格,是除了美观的品质以外,还要求涂膜的密合性等涂装品质的部位。[0185]返回图2A,上述的汽车车身B在被搭载于涂装台车50的状态下,从图1A及图1B的电沉积干燥工序P13搬送到涂完检查工序P6。本实施方式的涂装台车50在平面图中为矩形的框体,具有由能够支承汽车车身B的程度的刚体构成的基台51、设于该基台51的下面的四个车轮54、设于该基台51的上面的两个前附件52及两个后附件53。左右的前附件52分别支承汽车车身B的左右的前车底B6前纵梁等),左右的后附件53分别支承汽车车身B的左右的后车底B7后纵梁等)。由这四个附件52、53水平地支承汽车车身B。四个车轮54沿着铺设于搬送带40的左右的轨道41进行自转。此外,详细情况如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的内部进行搬送的情况下,汽车车身B既可以向前搬送,也可以向后搬送。[0186]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进行说明。图3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面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图3C〜图3E是表示图3A的局部加热部的热源移动机器人的动作的平面图。图4A是沿着图3A及图3B的4A—4A线的剖面图,图4B是沿着图3A及图3B的4B—4B线的剖面图。[0187]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如图3A及图3B、图4A及图4B所示,具备干燥炉主体10、热风进气装置20、排气装置30。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主体1〇如图3A的侧面图所示,是包括入口侧的向上倾斜部11、出口侧的向下倾斜部13、这些向上倾斜部11和向下倾斜部13之间的高地板部12的山形状的干燥炉。另外,如图4A及图4B的剖面图所示,是具有顶面14和左右一对侧面15、15和地板16的矩形的干燥炉。在图3A的侧面图及图3B的平面图中,左侧为上涂层室末端的上涂层固化区及干燥炉主体10的入口侧,右侧为干燥炉主体10的出口侧,搭载于涂装台车5〇的汽车车身B从图3A及图3B的左向右向前搬送。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内进行搬送的汽车车身B朝向图2A所示的左向进行搬送。此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主体1〇设为平形炉。[0188]干燥炉主体10的高地板部12的地板16的高度设为与干燥炉主体10的入口的开口上端缘的高度或千燥炉主体10的出口的开口上端缘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能够抑制供给至高地板部12的热风从入口或出口跑向干燥炉主体10外的情况。另外,在干燥炉主体10的地板16上,沿着干燥炉主体10的延伸方向铺设有搬送搭载有汽车车身B的涂装台车50的搬送带40。[0189]热风进气装置20是向干燥炉主体10的高地板部12内供给所生成的热风的设备,如图4B所示,具备进气风扇21、进气过滤器22、喷枪23、进气管道24、热风吹出口25、第2热风吹出口26。进气风扇21是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供给至干燥炉主体1〇的高地板部12的内部的设备。进气过滤器22与进气风扇21的吸入侧连接,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将尘土等分离。由此,干净的空气被进气风扇21吸入。喷枪23与进气风扇21的排出侧连接,将从进气风扇21排出的空气加热至规定温度。由此,被吸入的空气作为热风被供给至干燥炉主体1〇的高地板部12内。[0190]进气管道24如图4B所示,沿着汽车车身B的搬送方向分别配置于干燥炉主体10的高地板部12的顶面14及左右的侧面15、15。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地板部12成为对汽车车身B的整体的实质上的加热区域局部加热部17也是加热区域,对此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热风吹出口25由沿着配置于干燥炉主体10的高地板部12内的进气管道24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的矩形微缝开口)和根据需要设于该微缝的风向板构成。热风吹出口25设置为使各个微缝的开口或风向板朝向干燥炉主体10的中央部或规定部位,由此,使得由进气风扇21供给的热风向在干燥炉主体10内搬送的汽车车身B的规定部位吹附。[0191]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的成为实质上的加热区域的高地板部12如图3B及图4B所示,设为与将前门D1及后门D2关闭的状态(严格地说,以车门内板及门窗框门不与开口部B2、B:3接触的程度具有稍许开度的状态)的汽车车身B的车宽W1对应的侧面宽度W3。与此相对,局部加热部17如图3B及图4A所示,与将前门D1及后门D2打开的状态全开或具有与之接近的开度的状态的汽车车身B的车宽W2相对应,设为比高地板部12的侧面宽度宽的侧面宽度W4W3。在此,所谓高地板部12及局部加热部17的侧面宽度是指,相对的侧面15、15的内部间的距离,是指具有不会干涉汽车车身B的程度的间隙的炉宽尺寸。[0192]本实施方式的高地板部12构成对汽车车身B的实质上的加热区域,但如图3A及图3B所示,高地板部12的上游侧构成使汽车车身B的温度升温的实质上的升温区域,紧接着该区域的下游侧构成保持汽车车身B的温度的温度保持区域。此外,也可以如图4B所示,将设有热风吹出口25的升温区域的进气管道24与温度保持区域的进气管道24绝缘,分别设置进气f扇21和进气过滤器22和喷枪23,控制向被绝缘的各区域供气的热风的温度或流量。设于高地板部12的左右的侧面15、15的热风吹出口25设置为,在汽车车身B从该热风吹出口25前通过时,开口或风向板指向汽车车身B的前挡泥板B11、侧门D、侧边梁B9及后挡泥板B12等外板部。另外,设于顶面14的热风吹出口25设置为,在汽车车身B从该热风吹出口25前通过时,开口或风向板指向汽车车身B的发动机罩F、车顶B13及后行李箱盖T等外板部。热风通过这样的热风吹出口25向汽车车身B的整体吹附,使包括外板部的汽车车身B整体的温度升温及进行保持。[0193]设于高地板部12的排气装置30如图4B所示,是用于将在干燥炉主体10内蒸发的溶剂排出系统外的设备,具备排气风扇31、排气过滤器32、排气管道33、排气吸入口34。排气风扇31是吸引干燥炉主体10内的热风,并将其排出该干燥炉主体10的系统外或使其在热风进气装置20的一次侧进行循环的装置,起到去除干燥炉主体10内的尘埃等的作用和调整热风压的作用。排气过滤器32设于排气风扇31的排出侧。热风被排气风扇31吸引,通过排气过滤器32而排出系统外或返回热风进气装置20。排气管道33沿着汽车车身B的搬送方向分别设置在干燥炉主体10的左右侧面15、15。排气吸入口34由在配置在干燥炉主体10内的排气管道33内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微缝构成。[0194]在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中,在上涂层固化区和向上倾斜部11之间设有局部加热部17。局部加热部17的干燥炉主体10如图4A的剖面图所示,是设为具有顶面14和左右一对侧面15、15和地板16的矩形的炉体,在图3A及图3B所示的例子中,水平铺设有搬送带40,汽车车身B以水平的姿势被搬送。本实施方式的局部加热部I7对前门D1及后门D2和车身外壳主体B1的铰链周围的涂布面进行局部加热,是用于填补上述的高地板部12的加热条件的工序。[0195]在局部加热部17,如图3B所示,两侧分别设置有四台多轴机器人R1〜R4。各多轴机器人R1〜R4以追随由搬送带40搬送的汽车车身B进行加热处理的方式设有沿着搬送方向的移动轨道171。指导设置在局部加热部17的上游侧的两侧的两台多轴机器人R1、R2,使其打开前门D1,将其铰链周围的涂布面进行局部加热之后,将前门D1关闭。与此相对,指导设置于局部加热部17的下游侧的两台多轴机器人R3、R4,使其打开后门D2,将其铰链周围的涂布面进行局部加热之后,将后门D2关闭。此外,这些多轴机器人R1〜R4的指导操作也可以反过来,即,由上游侧的两台多轴机器人R1、R2进行对后门D2的操作,由下游侧的两台多轴机器人R3、R4进行对前门D1的操作。[0196]在局部加热部17,为了对前门D1及后门D2的铰链周围的涂布面进行局部加热,在各多轴机器人R1〜R4的把手上把持有由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或感应加热器等构成的简单的热源172。这些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或感应加热器均是适于使局部涂布面升温的热源。另外,作为热源172,也可以使用热空气。使用热空气作为热源I?2的情况下,设置从热空气的生成装置到各多轴机器人R1〜R4的把手可伸缩的软管,只要从用把手把持的软管的前端吹出热空气即可。[0197]图3C〜图3E是表示局部加热部17的多轴机器人R1、R2的动作的平面图,随着汽车车身B的搬送进行图3C—图3D—图3E的动作。图3C〜图3E表示设置于局部加热部17的上游侧的两台多轴机器人R1、R2的动作,但关于设置于下游侧的两台多轴机器人R3、R4也进行同样的动作。[0198]当汽车车身B从上涂层固化区搬入局部加热部17时,由设于涂装台车50和地板上的限位开关等检测器、及来自搬送带40的搬送带驱动信号,识别汽车车身B的当前位置。多轴机器人R1〜R4的控制器按照该识别的汽车车身B的当前位置执行所指导操作。最初,如图3C所示,用把手等把持后述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操作棒63,将前门D1打开。接下来,如图3D所示,朝向开放的前门D1的开口移动把手,使该把手所把持的热源1了2接近前门D1的铰链周围的涂布面。在该状态下使多轴机器人R1、R2沿着移动轨道171,与搬送带40的移动同步地移动。最后,如图3E所示,使把手从涂布面离开,同时用把手等把持后述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操作棒63,将前门D1关闭。此外,将前门D1关闭之后,返回到图:3C的原位置。[0199]通过该图3D所示的热源172进行的对铰链周围的涂布面的局部加热,能够使这样的狭窄部N1、N2的涂布面有效地升温。其结果是,在连着该局部加热部17的高地板部12,均以将侧门D1、D2关闭的状态吹附热风,能够满足狭窄部N1、N2的干燥条件。[0200]接下来,说明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一例,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用于在涂装固化区维持在将侧门D1、D2关闭的状态,同时,在局部加热部17维持在将侧门D1、D2打开的状态,进而,在入口侧的向上倾斜部11维持在将侧门D1、D2再次关闭的状态。图5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使用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后视图,图5C是图5A的平面图,图5D是表示图5A〜图5C所示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关节部64的分解立体图。此外,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及方法的本质是只要可维持在将侧门D打开的状态和关闭的状态即可,因此,实现该目的的方法不限于以下所示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构成。[0201]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如图5A〜图5C所示地具备车门侧固定框架61、车身侧固定框架62、固定于车门侧固定框架61的操作棒63、可开关地连结车门侧固定框架61和车身侧固定框架62的关节部64。[0202]车门侧固定框架61由金属制棒料或管等构成,基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固定于后述的关节部64,前端弯曲成规定的形状,以能够挂在侧门D1的内护板的操作孔D11。在该车门侧固定框架61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用于使用上述的多轴机器人R1〜R4或后述的车门开关机构70操作该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操作棒63,且一直延伸到侧门D的车窗开口部。[0203]车身侧固定框架62包括框架621、旋转体622和旋转限制体623而构成,其中,框架621由基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固定于后述的关节部64,前端安装于旋转体622的金属制圆棒或管料等构成;旋转体622支承框架621,并且下端插通形成于侧边梁B9的内护板上的孔;旋转限制体623可旋转地支承该旋转体622,载置于门开口部B2的侧边梁B9上。即,旋转限制体623如图5A〜图5C所示,由截面L形的角钢构成,载置在侧边梁B9的上面,由此限制自身的旋转。与此相对,旋转体622被旋转限制体623可旋转地支承,其下端插通形成于侧边梁B9的内护板的孔,框架621随着侧门D的开关而进行移动,由此,旋转体622进行旋转。[0204]关节部64如图5D所示,具备固定部641、旋转部M2、凸轮盘M3、反转限制爪644、旋转轴645、摆动轴646及螺旋扭簧647。固定部641的一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安装于车门侧固定框架61的基端部611。旋转部642通过焊接或铆接等安装于车身侧固定框架62的框架621的端部。旋转部642经由旋转轴645轴支于固定部641,即,由固定部Ml支承,以旋转轴645为中心相对于固定部641可相对旋转。[0205]以下,将图SC所示的向旋转部642相对于固定部641的相对的开度角度0减小的方向R的旋转部642的旋转方向、即侧门D关闭的方向,称为旋转部642的“正旋转方向R”。另一方面,将向其反方向即旋转部642的开度角度0增加的方向l的旋转部642的旋转方向、即侧门D打开的方向称为旋转部642的“逆旋转方向L”。[0206]在固定部641设有互相分开且相对的一对大致圆形的轴承盘641a、641a,另一方面,在旋转部642设有互相分开且相对的一对棘轮盘642a、642a。在棘轮盘642a、642a的外周缘部,以规定的间距在周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本例中为2对棘轮齿642b。这些棘轮齿642b在旋转部642相对于固定部Ml的开度角度0为将侧门d关闭的状态的角度和将侧门D打开的状态的角度,以在多个开放角度位置可与反转限制爪644卡合的间距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棘轮齿642b的个数、g卩可调节旋转部642的开度角度0侧门D的开度角度的段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其中间设置一或多个段)。[0207]在旋转部642的棘轮盘642a、642a间的上下两端部分别一体地设有与凸轮盘643的第1凸部643a及第2凸部643b抵接的第1抵接部642c及第2抵接部642d。而且,如图5D所示,旋转部642的棘轮盘642a、642a配置在固定部641的轴承盘641a、641a之间,在该状态下,向分别设于轴承盘641a、641a的中心部及棘轮盘642a、642a的中心部的轴孔中插通由铆钉构成的旋转轴645,且将其固定,使其不能抽出。由此,旋转部642经由旋转轴645被轴支承,且相对于固定部641可相对旋转。进而,此时,在旋转部642的棘轮盘642a、642a之间配置凸轮盘643,在该状态下,在设于凸轮盘643的中央部的轴孔内插通旋转轴645。由此,凸轮盘643与旋转部642同样地经由旋转轴645被轴支承,且相对于固定部641可相对旋转。[0208]在固定部641的轴承盘641a、641a之间配置限制旋转部642的反转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反转限制爪644,在该状态下,在设于轴承盘641a、641a的轴孔和反转限制爪644的轴孔中插通由铆钉构成的摆动轴M6,并将其固定,使其不能抽出。由此,使得反转限制爪644经由摆动轴646可摆动地轴支承在固定部Ml。在反转限制爪644的前端形成有与棘轮盘642a、642a的棘轮齿64¾卡合的两个爪片M4a、644a。另外,反转限制爪644通过安装在摆动轴646上的螺旋扭簧647向顺时针方向、即与棘轮齿642b、642b卡合的方向旋转施力。[0209]而且,在反转限制爪644以摆动轴646为中心绕图5D的顺时针进行摆动的情况下,爪片644a、644a与相互邻接的两个棘轮齿642b、642b同时卡合,由此,限制了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的旋转(即反转、侧门D打开的方向)。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反转限制爪644绕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的情况下,爪片644a、644a自棘轮齿642b、642b同时脱离,由此允许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的旋转(反转、侧门D打开的方向)。但是,在反转限制爪644的爪片644a与棘轮齿642b卡合的状态下,如上所述,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而在要使旋转部642从该状态向正旋转方向R侧门D关闭的方向)旋转时,爪片644a抵抗螺旋扭簧647的弹力而向脱离棘轮齿642b的方向推,由此解除其与棘轮齿642b的卡合。[0210]如图5D所示,在凸轮盘643的与反转限制爪644相对的一侧的大致半周缘部设有分别与旋转部642的第1抵接部642c及第2抵接部642d抵接的第1凸部643a及第2凸部643b、用于允许爪片644a向棘轮齿642b的卡合的周缘凹部643c、形成为比棘轮盘642a稍大的圆弧状,以限制爪片644a向棘轮齿642b的卡合的周缘凸部643d、从周缘凹部643c到周缘凸部643d形成为倾斜状的导向部643e。[0211]在这样构成的关节部64,如图5D所示,在旋转部642相对于固定部641开放的状态下,反转限制爪644的爪片644a配置在凸轮盘643的周缘凹邰643c内,由此,反转限制爪644通过螺旋扭簧647的弹力而被向卡合方向施力,爪片644a与棘轮齿642b卡合。由此,限制了旋转部642向开度角度0增大的方向、即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旋转。从该状态使旋转部642向开度角度9减小的方向、即正转方向R侧门D关闭的方向)旋转时,通过棘轮齿642b,爪片644a对抗螺旋扭簧647的弹力而被推向脱离方向,爪片644a越上棘轮齿642b之后,爪片644a通过螺旋扭簧647的弹力而与下一段的棘轮齿642b卡合。由此,旋转部642向逆旋转方向L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旋转被再次限制。这样,反转限制爪糾4的爪片644a依次向两对棘轮齿642b进给,由此,允许旋转部642向正旋转方向R的旋转正转,侧门D关闭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将爪片644a与棘轮齿64¾卡合,限制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的旋转反转,侧门D打开的方向)。即,通过把持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〇的操作棒63,向关闭的方向推侧门D,侧门D从开放的状态变成关闭的状态。[0212]另一方面,在本例的关节部64,对于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旋转解除限制的操作、即旋转部642的反转限制解除操作如下地进行。首先,使旋转部642大幅度地进行正旋转侧门D关闭的方向),直到旋转部M2的开度角度e变得不足规定的限制解除角度为止。在该正旋转操作的中途,旋转部642的第1抵接部642c与凸轮盘643的第1凸部643a抵接,凸轮盘643与旋转部642—同正旋转。伴随该正旋转动作,反转限制爪644的爪片644a抗拒螺旋扭簧647的弹力而沿着凸轮盘643的导向部643e向脱离方向推出去,由此成为越上周缘凸部643d的状态。这样,保持在爪片644a与棘轮齿642b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艮P,保持在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旋转的限制被解除的状态。因而,在该状态下,允许旋转部642向逆旋转方向L的旋转。然后,在解除了旋转部642向逆旋转方向L的旋转的限制的状态的状态下使旋转部642反转时,旋转部642的第2抵接部642d与凸轮盘643的第2凸部643b抵接,凸轮盘643与旋转部642—同反转。使旋转部642旋转到其开度角度0成为最大开度角度时,在该状态下,凸轮盘643的第2凸部643b向旋转部642的第2抵接部642d推开,从而凸轮盘643进行反转。因此,反转限制爪644的爪片644a从凸轮盘643的周缘凸部643d通过导向部643e而配置在周缘凹部643c的内侧。由此,爪片644a与棘轮齿642b卡合,限制旋转部642向反转方向L侧门D打开的方向)的旋转。[0213]总之,在图3A〜图3E及图4A所示的局部加热部17中,将侧门D1、D2设为全开或以接近全开的角度打开的状态,但该状态相当于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关节部64的角度0较大的情况。与此相对,在图3A及图3B以及图4B所示的向上倾斜部11、高地板部12及向下倾斜部13,将侧门D1、D2设为以接近全闭的角度稍打开的状态,但该状态相当于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关节部64的角度時交小的情况。在图3A的左侧的上涂层固化区,侧门D1、D2设为以接近全闭的角度稍打开的状态,故而向全开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但如图3C所示,当使侧门D1、D2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关闭的方向减小的方向)移动时,如上所述,关节部64的反转方向的限制被解除。然后,当在该状态下将侧门Dl、D2向全开方向(0增加的方向)打开时,如图3D所示,侧门D1、D2被维持在全开或以接近全开的角度打开的状态。与此相对,在图3B的向上倾斜部11、高地板部12及向下倾斜部13,侧门D1、D2成为全开或以接近全开的角度打开的状态,如上所述,关节部64被允许向正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因此,在第2炉体122的末端将侧门Dl、D2关闭时,在该状态下将侧门Dl、D2推向关闭的方向,则将侧门Dl、D2维持在以接近全闭的角度稍打开的状态。[0214]为了进行这样的侧门D1、D2的开放操作及关闭操作,如图3C及图3E所示,用多轴机器人R1〜R4的把手把持操作棒63,但也可以设置专用的车门开关机构7〇,代替机器人。即,也可以在图3C所示的多轴机器人R1、R2的原位置的上游侧和图3E所示的多轴机器人R1、R2的移动末端的下游侧的左右分别设置车门开关机构70在局部加热部17的始端设置车门打开机构71,在局部加热部17末端设置门关闭机构72,省略多轴机器人R1〜R4进行的侧门Dl、D2的开关操作。此外,省略图示,这种情况下的车门开关机构70包括分别检测汽车车身B至IJ达车门打开机构71及门关闭机构72的限位开关等。[0215]如图5B所示,车门打开机构71的构成包括把持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操作棒63的臂711在前端具有把持操作棒63的把手713和将该臂711向前后驱动的驱动部7丨2。如上所述,侧门Dl、D2从关闭的状态打开时,暂时使侧门Dl、D2向关闭的方向移动,之后再使其向打开的方向移动,故而驱动部712只要使臂711进行该动作即可。而且,通过限位开关等探测到汽车车身B到达车门打开机构71的规定位置的情况之后,驱动部712进行使臂711前进—把持操作棒63—向关闭的方向前进—直到全开或接近全开的开度,后退—解除操作棒63的把持—后退到原位置这样的动作。这样的驱动部712可用专用驱动装置进行对应。[0216]与此相对,如图5B中用括弧写标记所示,门关闭机构72的构成包括把持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操作棒63的臂721在前端具有把持操作棒63的把手723和将该臂721向前后驱动的驱动部722。如上所述,侧门D1、D2从打开的状态关闭的情况下,在该状态下将侧门D1、D2向关闭的方向移动即可,故而驱动部722只要是使臂711进行该动作的构造即可。而且,通过限位开关等探测到汽车车身B到达门关闭机构72的规定位置的情况后,驱动部722进行臂721前进—把持操作棒63—向关闭的方向前进到接近全闭的开度—解除操作棒63的把持—后退到原位置这样的动作。这样的驱动部722可以用专用驱动装置进行对应。[0217]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侧面图。此外,图6中的向上倾斜部11、高地板部12及向下倾斜部13设为与图3A及图3B所示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上述的图3A及图3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构成为,将局部加热部17的搬送带40水平铺设,以水平的姿势搬送汽车车身B。因此,需要用于保持侧门D1、D2的开放状态和关闭状态各状态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和操作该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的多轴机器人R1〜R4或车门开关机构70。[0218]本发明的涂装干燥装置至少在局部加热部17将侧门D1、D2维持在开放状态即可,故而不必必须使用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〇和多轴机器人R1〜R4或车门开关机构70开关侧门D1、D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将局部加热部17的部分的搬送带40向下倾斜地铺设,并且,不使用上述的图5A〜图5D所示的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而是自由地开关侧门Dl、D2。在本实施方式的局部加热部17,向前搬送汽车车身B,且设为后部升高前低)的姿势。因此,连结侧门D1、D2的上下的铰链H1,H1或H2,H2的铰链销H13、H13或H23、H23的直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在前门D1及后门D2作用以铰链销为旋转中心的由自重产生的旋转力矩。由此,使得前门D1及后门D2由自重自动地打开到开度界限。其结果是,不必使用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和多轴机器人R1〜R4或车门开关机构70进行开关。而且,在侧门Dl、D2成为全开的状态下,如图3D所示,使多轴机器人R1〜R4的把手所把持的热源172接近狭窄部N1、N2。由此,能够填补在狭窄部N1、N2的涂布面形成的湿涂膜的干燥条件。[0219]另一方面,直到局部加热部17的末端为止,如上所述,侧门D1、D2成为由自重自动地全开,但当到达入口侧的向上倾斜部11时,汽车车身B的姿势从到此为止的后部升高转换成前部升高(后低)。这样,汽车车身B的姿势变成前部升高(后低)时、前门D1及后门D2由自重而自动地关闭到关闭界限。但是,当侧门Dl、D2关闭到关闭界限时,车门内护板或门窗框碰到车身外壳主体B1的门开口部B2、B3,或产生变形或受到损伤。另外,如上所述,即使侧门Dl、D2在干燥炉主体1〇的入口的向上倾斜部11自动地关闭,在出口侧的向下倾斜部13,侧门D1、D2也会再次自动地打开。因此,理想的是,在搬入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前的工序中,将图7A及图7B所示的车门挡块夹具80安装在汽车车身B。图7A及图7B所示的车门挡块夹具80是安装在侧边梁B9的孔B91和凸缘B92,用于以不使侧门D1、D2关闭到关闭界限的方式与被车门内护板的装备零件隐藏的部位抵接的夹具。本例的车门挡块夹具80设有由磁铁材料构成的抵接部81,抵接部81吸附由钢板构成的车门内护板,利用该抵接部81的磁力将侧门D1、D2维持在关闭状态。[022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及上涂层千燥方法,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0221]1汽车车身B在其构造上,大体上是包含容易受到热风的部位和难以受到热风的部位而构成。例如,侧门D的铰链H1、H2附近的狭窄部N1、N2即使在关闭侧门D的状态下向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流动,热风也难以绕入,不易升温。与此相对,侧门D的外部护板等外板部容易直接吹附热风,易于升温。因此,若使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的热风温度或通过时间等设定条件对应于难以升温的狭窄部N1、N2,则容易升温的外板部不仅大幅度超出品质保证基准而消耗无效的能量,而且因不同的情况有时还有可能产生过烘干,反而使涂膜品质下降。认为若使上涂层涂装干燥装置1的热风温度或通过时间等设定条件与容易升温的外板部相吻合,狭窄部N1、N2的涂膜的干燥条件不能满足品质保证基准,产生所谓的欠烘干,有可能产生涂膜性能的降低或涂膜剥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侧门D打开的状态搬送的局部加热部17,通过对相对难以升温的狭窄部N1、N2的涂布面局部地赋予热能,能够实现遍及汽车车身B的涂膜全域的干燥条件的均匀化,不仅能够实现涂膜品质而且还能够节省能量。另外,除此之外,因为可以采用炉宽较窄的干燥炉主体10,故而能够使总空间达到最小限度。[0222]2另外,作为热源172,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感应加热器或热空气,从而,对于成为目标的狭窄部N1、N2的涂布面能够集中地赋予热能,与吹附热风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尘埃等的卷起等。[0223]⑶另外,根据图3C〜图3E所示的实施方式,通过把持热源172的多轴机器人R1〜R4开关侧门D1、D2,故而无需设置另外的车门开关机构70。[0224]4另外,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侧门D1、D2自动地进行开关,故而能够省略车门开关维持部件60和多轴机器人R1〜R4的车门开关操作或车门开关机构7〇。[0225]上述热风进气装置20相当于本发明的热风生成供给单元,上述多轴机器人R1〜R4相当于本发明的热源移动单元,除了上述侧门Dl、D2之外,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或后门相当于本发明的盖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涂装干燥装置,其对涂布在包括外板部和狭窄部的汽车车身的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上的湿涂膜进行干燥,其中,具备:主要对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赋予热能的热源;使所述热源接近、离开所述狭窄部的热源移动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干燥装置,其中,所述热源包括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感应加热器或热风生成单元。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装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汽车车身在车身外壳主体上经由铰链而安装有盖部件,所述狭窄部包括所述较链附近的所述车身外壳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的涂布面,所述汽车车身以将所述盖部件打开的状态被搬送,所述热源移动单元追随所述汽车车身的搬送移动而移动所述热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装千燥装置,其中,所述热源移动单元在使所述热源接近所述狭窄部之前将所述盖部件打开,在使所述热源从所述狭窄部离开后将所述盖部件关闭。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汽车车身相对于水平以后部升高的姿势进行搬送。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千燥装置,其中,具备千燥炉主体,该干燥炉主体包括:通过所述热源及所述热源移动单元对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的湿涂膜进行干燥的局部干燥区域;通过热风生成供给单元向所述汽车车身的整体吹附热风,对涂布在所述汽车车身的涂膜进行干燥的升温及温度保持区域。7.—种涂装干燥方法,对涂布在包括外板部和狭窄部的汽车车身的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上的湿涂膜进行干燥,其中,具有局部干燥工序,主要使对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赋予热能的热源接近所述狭窄部,对所述狭窄部的涂布面进行局部千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装干燥方法,其中,所述热源包括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感应加热器或热风生成单元。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涂装干燥方法,其中,所述汽车车身在车身外壳主体上经由铰链而安装有盖部件,所述狭窄部包括所述较链附近的所述车身外壳主体和所述盖部件的涂布面,在所述局部干燥工序中,所述汽车车身以将所述盖部件打开的状态被搬送,并且追随所述汽车车身的搬送移动而移动所述热源。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方法,其中,还具有向所述汽车车身的整体吹附热风,将涂布在所述汽车车身的涂膜干燥的升温及温度保持工序。

百度查询: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涂装干燥装置及涂装干燥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