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_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_201811346139.6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11-13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公开(公告)号:CN109306707B

主分类号:E02D29/02(20060101)

分类号:E02D29/02(20060101);E01C3/00(20060101);E02D5/76(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1.01#授权;2019.03.0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2.05#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既有挡土墙的墙背侧依次设置第二承载管、第一承载管和浆固回填体;在既有挡土墙的墙面侧支设横梁模板;横向锚梁与墙背填料之间设置第一加筋体,与作物种植槽之间设置连接筋板,上部设置横向承载梁和间隙填充体;在第二加筋体的外侧设置第二筋侧注浆体和筋侧排水体;在挡土墙墙面与挡墙基础相接处设置墙角补强板和墙角防冲刷体;在挡墙基础的下部和墙趾外侧设置补强固化体;在补强筋板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和应力吸收层;同步在应力吸收层和旧路结构层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本发明既可实现既有挡土墙的留用和受力性能的改善,又可提升旧路加宽结构的整体性。

主权项:1.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侧依次设置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上部管段侧壁上设置浆液渗出孔4,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并在所述浆液渗出孔4外侧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在所述第二承载管3内部设置轻质填充体5;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设置浆固回填体7,并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筋8;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面侧支设横梁模板9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横向锚梁10;所述横向锚梁10与墙背填料11之间设置第一加筋体12,与作物种植槽13之间设置连接筋板14,上部设置横向承载梁15和间隙填充体16,所述作物种植槽13与所述横向锚梁10通过连接筋板14连接牢固;自墙面向所述墙背填料11内设置第二加筋体17,并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的外侧设置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筋侧排水体19;在挡土墙墙面20与挡墙基础21相接处设置墙角补强板22和墙角防冲刷体23,自所述墙角补强板22向斜下方打设墙趾锚筋24;在所述挡墙基础21的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设置补强固化体25;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浆固回填体7和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竖向连接筋26,并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与补强筋板27连接;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时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

全文数据: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步实现既有挡土墙留用、节省建筑材料的旧路加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及交通量的迅猛增长,使道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道路的承载力,还是通行能力,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既有公路进行改建或扩建以满足日益膨胀的交通运输需求。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新路基与旧路基之间的拼接面上设有多个台阶,台阶包括水平拼接面和竖直拼接面,在水平拼接面和竖直拼接面上分别设置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其中水平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旧路基中,另一端延伸至新路基中,所述新路基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沥青面层、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稳定碎石层和级配碎石排水垫层。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旧路基加宽拼接结构的整体,但是既有挡土墙留用和墙顶加宽,以及建筑材料利用率提升等方面尚存可改进之处。综上所述,现有旧路加宽技术在适宜的工况下取得了一定的工程效果,但是在有效提高拼接结构整体性、节省工程造价、降低施工难度等方面尚有待提高。鉴于此,为有效改善既有挡土墙的受力性能、提升道路结构的耐久性、提高现场施工质量和效率,目前亟待发明一种不但可以实现既有挡土墙的留用和受力性能的改善,又可提升加宽结构整体性的旧路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在既有挡土墙的墙背侧依次设置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在所述第一承载管的上部管段侧壁上设置浆液渗出孔,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并在所述浆液渗出孔外侧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在所述第二承载管内部设置轻质填充体;在所述第一承载管和所述第二承载管的上部设置浆固回填体,并在所述浆固回填体与所述既有挡土墙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筋;在所述既有挡土墙的墙面侧支设横梁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横向锚梁;所述横向锚梁与墙背填料之间设置第一加筋体,与作物种植槽之间设置连接筋板,上部设置横向承载梁和间隙填充体;自墙面向所述墙背填料内设置第二加筋体,并在所述第二加筋体的外侧设置第二筋侧注浆体和筋侧排水体;在挡土墙墙面与挡墙基础相接处设置墙角补强板和墙角防冲刷体,自所述墙角补强板向斜下方打设墙趾锚筋;在所述挡墙基础的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内设置补强固化体;在所述既有挡土墙、浆固回填体和横向承载梁的上部设置竖向连接筋,并使所述竖向连接筋与补强筋板连接;在所述补强筋板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和应力吸收层,同时在所述应力吸收层和旧路结构层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其中,所述横梁模板与支撑横板和支撑立杆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所述横梁模板布设时,将上部撑梁与所述竖向连接筋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与竖向连柱之间设置限位螺栓;在所述竖向连柱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在所述下部撑梁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在所述梁顶踏板上设置轨道限位槽,所述支撑横板与所述轨道限位槽之间设置滑移轨道,所述支撑横板上部设置支撑立杆;所述下部撑梁与既有挡土墙之间设置梁底斜撑和压力分散板,并在所述梁底斜撑上设置斜撑螺栓,所述梁底斜撑与所述压力分散板相接处设置转动铰。其中,所述第一加筋体的外侧设置第一筋侧注浆体;所述作物种植槽的侧壁上设置漏水孔,内部设置种植土壤;所述横向承载梁的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所述连接筋板的插入端设置浆体存放囊袋。其中,所述筋侧排水体采用粒径均匀的散体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筋体外侧靠近所述既有挡土墙侧,并在所述第二筋侧注浆体和所述筋侧排水体之间设置挡浆体。其中,在所述第二加筋体与所述挡土墙墙面相接处设置锚垫板。其中,所述浆固回填体采用所述旧路结构层上部材料的铣刨材料与粘结材料的混合料。其中,所述粘结材料采用无机结合料或沥青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加筋体采用螺纹钢筋或钢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下。其中,所述第二加筋体采用钢管,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上。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旧路加宽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补强固化体施工:在既有挡土墙的挡墙基础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内引孔注浆,形成补强固化体;2)墙趾锚筋及墙角防冲刷体施工:自挡墙基础的墙趾上表面向下打设墙趾锚筋,并使所述墙趾锚筋与墙角补强板连接牢固,随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墙角防冲刷体;3)第二加筋体施工:自所述既有挡土墙向墙背填料内引孔,并插入第二加筋体;对第二加筋体外侧挡浆体至第二加筋体最里端注浆形成第二筋侧注浆体;自第二加筋体的布设孔口向孔内吹填散体材料形成筋侧排水体;4)旧路结构层上部结构铣刨:采用铣刨机械对旧路结构层上部的材料进行铣刨,铣刨深度为5~10cm,并将墙背浆固回填体范围内的土体挖除;5)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施工:分别在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的位置引孔取土,先插入所述第一承载管和所述第二承载管,再分别向所述第一承载管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承载管的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对所述第二承载管的上部管段及其外侧土体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浆固回填体及竖向连接筋施工:在所述既有挡土墙墙背已开挖范围内引孔植入横向连接筋,向已开挖的所述墙背填料和旧路结构层上部结构的铣刨材料内掺加粘结材料,形成浆固回填体,在所述浆固回填体和所述既有挡土墙的上表面设置竖向连接筋;7)悬挂支撑平台设置:将上部撑梁与所述竖向连接筋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与竖向连柱之间设置限位螺栓,在所述竖向连柱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在所述下部撑梁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在所述下部撑梁与所述既有挡土墙之间设置梁底斜撑和压力分散板;8)第一加筋体施工:在所述梁顶踏板上进行施工作业,向所述既有挡土墙的墙背填料内引孔,插入第一加筋体后,对所述第一加筋体外侧注浆形成第一筋侧锚固体;9)横梁模板设置:调整所述梁顶踏板的高度,在所述梁顶踏板上铺设轨道限位槽,并使支撑横板下部的滑移轨道与所述轨道限位槽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上设置支撑立杆,在所述支撑横板和所述支撑立杆与横梁模板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向横梁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承载横梁,并在所述承载横梁上设置与连接筋板连接的插入槽;10)横向承载梁设置:在承载横梁上部设置高度满足要求的横向承载梁,在所述横向承载梁的外侧设置间隙填充体,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11)新铺筑面层施工:使所述竖向连接筋和梁顶连接筋与补强筋板连接,并在所述补强筋板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和应力吸收层,同步在所述应力吸收层和旧路结构层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12)作物种植槽施工:使作物种植槽与横向锚梁通过连接筋板连接牢固后,在作物种植槽内填充种植土壤。本发明提供的旧路加宽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既有挡土墙的顶部设置横向锚梁和横向承载梁,并使横向锚梁与墙背填料通过第一加筋体连接,可实现既有挡土墙的墙顶加宽;(2)本发明在墙背填料内设置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并在承载管内部设置轻质填充体;同步在既有挡土墙的墙背侧设置了浆固回填体,有助于减小既有挡土墙承受的土压力。(3)本发明在既有挡土墙与墙背填料间设置了第二加筋体,可同步满足排水和增强横向连接的作用。(4)本发明在挡墙基础部位设置了墙角补强板、墙角防冲刷体、墙趾锚筋、补强固化体,可有效改善挡土墙抗冲刷、滑移、倾覆的能力。(5)本发明补强筋板与竖向连接筋和梁顶连接筋连接,并在补强筋板的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和应力吸收层,可有效隔断裂缝的反射通道,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旧路加宽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作物种植槽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横梁模板支设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旧路加宽结构的施工流程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既有挡土墙,2-第一承载管,3-第二承载管,4-浆液渗出孔,5-轻质填充体,6-管侧固化体,7-浆固回填体,8-横向连接筋,9-横梁模板,10-横向锚梁,11-墙背填料,12-第一加筋体,13-作物种植槽,14-连接筋板,15-横向承载梁,16-间隙填充体,17-第二加筋体,18-第二筋侧注浆体,19-筋侧排水体,20-挡土墙墙面,21-挡墙基础,22-墙角补强板,23-墙角防冲刷体,24-墙趾锚筋,25-补强固化体,26-竖向连接筋,27-补强筋板,28-界面加筋网,29-应力吸收层,30-旧路结构层,31-新铺筑面层,32-支撑横板,33-支撑立杆,34-模板支撑杆,35-上部撑梁,36-竖向连柱,37-限位螺栓,38-下部撑梁,39-安全防护板,40-梁顶踏板,41-轨道限位槽,42-滑移轨道,43-梁底斜撑,44-压力分散板,45-转动铰,46-斜撑螺栓,47-第一筋侧注浆体,48-漏水孔,49-种植土壤,50-梁顶连接筋,51-浆体存放囊袋,52-挡浆体,53-锚垫板,54-地基土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如图1~3所示,在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侧依次设置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上部管段侧壁上设置浆液渗出孔4,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并在所述浆液渗出孔4外侧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在所述第二承载管3内部设置轻质填充体5;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设置浆固回填体7,并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筋8;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面侧支设横梁模板9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横向锚梁10;所述横向锚梁10与墙背填料11之间设置第一加筋体12,与作物种植槽13之间设置连接筋板14,上部设置横向承载梁15和间隙填充体16;自墙面向所述墙背填料11内设置第二加筋体17,并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的外侧设置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筋侧排水体19;在挡土墙墙面20与挡墙基础21相接处设置墙角补强板22和墙角防冲刷体23,自所述墙角补强板22向斜下方打设墙趾锚筋24;在所述挡墙基础21的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设置补强固化体25;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浆固回填体7和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竖向连接筋26,并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与补强筋板27连接;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时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所述横梁模板9与支撑横板32和支撑立杆33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34;所述横梁模板9布设时,将上部撑梁35与所述竖向连接筋26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35与竖向连柱36之间设置限位螺栓37;在所述竖向连柱36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38,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39,在所述下部撑梁38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40;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设置轨道限位槽41,所述支撑横板32与所述轨道限位槽41之间设置滑移轨道42,所述支撑横板32上部设置支撑立杆33;所述下部撑梁38与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梁底斜撑43和压力分散板44,并在所述梁底斜撑43上设置斜撑螺栓46,所述梁底斜撑43与所述压力分散板44相接处设置转动铰45。所述第一加筋体12的外侧设置第一筋侧注浆体47;所述作物种植槽13的侧壁上设置漏水孔48,内部设置种植土壤49;所述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50;所述连接筋板14的插入端设置浆体存放囊袋51;所述筋侧排水体19采用粒径均匀的散体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外侧靠近所述既有挡土墙1侧,并在所述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所述筋侧排水体19之间设置挡浆体52;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与所述挡土墙墙面20相接处设置锚垫板53;所述浆固回填体7采用所述旧路结构层30上部材料的铣刨材料与粘结材料的混合料;所述粘结材料采用无机结合料或沥青材料;所述第一加筋体12采用螺纹钢筋或钢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下;所述第二加筋体17采用钢管,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上。本发明提供的旧路加宽结构,所述既有挡土墙1为重力式挡土墙,墙高6m,墙顶宽1m;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均采用直径200mm的钢管,钢管壁厚1mm,其中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长度为3m,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长度为1.5m;所述浆液渗出孔4直径为10mm,径向间距为20cm;轻质填充体5采用轻质混凝土,重度为0.7tm3;所述管侧固化体6为水泥浆液与土体凝结固化而成;所述浆固回填体7采用旧路结构层30上部结构层的铣刨材料与水泥材料的混合料;横向连接筋8采用直径为22mm的螺纹钢筋;所述横梁模板9采用钢模板,模板厚度为1mm;所述横向锚梁10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高度为300mm、宽度为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所述墙背填料11为砂性土材料;所述第一加筋体12采用螺纹钢筋,直径为25mm,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为斜向下10°,长度为8m;所述第二加筋体17采用钢管,直径为60mm,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为斜向上10°;所述作物种植槽13宽度为20cm,深度为40cm,采用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板轧制而成;所述连接筋板14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宽度为5cm、长度为10cm;所述横向承载梁15采用规格为400×400×13×21的H型钢;所述间隙填充体16采用轻质泡沫板;所述第二筋侧注浆体18采用水泥砂浆材料,砂浆强度等级为M20;所述筋侧排水体19采用均匀粒径的中砂;所述挡土墙墙面20位于既有挡土墙1的临空面;所述挡墙基础21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高度为30cm、宽度为3m;所述墙角补强板22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轧制而成;所述墙角防冲刷体23采用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高度为3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墙趾锚筋24采用直径为32m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0.5m;所述补强固化体25为水泥浆液与土体固化而成,位于挡墙基础21下部的厚度为0.2m;所述竖向连接筋26采用直径为25mm的螺纹钢筋;所述补强筋板27采用厚度为1mm的钢板轧制而成,总宽度为0.6m;所述界面加筋网28采用钢纤维格栅;所述应力吸收层29采用中粒式沥青稳定碎石材料摊铺而成,厚度为3cm;所述旧路结构层30和新铺筑面层31均为沥青混凝土材料层,厚度分别为10cm和5cm;所述支撑横板32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制成;所述支撑立杆33和模板支撑杆34均直径为100mm的钢管;所述上部撑梁35采用规格为440×300×11×18的H型钢;所述竖向连柱36采用直径为200mm的钢管,壁厚为2mm;所述限位螺栓37采用直径20mm的螺栓;所述下部撑梁38采用规格为340×250×9×14的H型钢;所述安全防护板39采用厚度为1cm的PVC管;所述梁顶踏板40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制成;所述轨道限位槽41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轧制而成,其底部宽度为20cm,高度为6cm;所述滑移轨道42采用厚度为1mm的钢板轧制而成,宽度为10cm,与轨道限位槽41相接处设置直径为1cm的钢珠;所述梁底斜撑43采用直径为100mm的钢管;所述压力分散板44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切割而成,平面尺寸为30cm×30cm;所述转动铰45采用直径10cm的球铰;所述斜撑螺栓46采用内径100mm的螺栓;所述第一筋侧锚固体47采用水泥浆材料固化而成;所述漏水孔48的直径为1cm;所述种植土壤49采用粘性土;所述梁顶连接筋50采用直径32mm的螺纹钢筋切割而成;所述浆体存放囊袋51采用厚度为0.2mm的橡胶膜制成,容积为0.1L;所述挡浆体52采用厚度为1cm的橡胶板制成;所述锚垫板53采用厚度为2cm的钢板,平面尺寸为30cm×30cm;所述地基土层54为硬塑状态黏性土。本发明提供的旧路加宽结构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施工,施工流程图如图4所示:1)补强固化体施工:在既有挡土墙1的挡墙基础21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引孔注浆,形成补强固化体25;2)墙趾锚筋及墙角防冲刷体施工:自挡墙基础21的墙趾上表面向下打设墙趾锚筋24,并使所述墙趾锚筋24与墙角补强板22连接牢固,随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墙角防冲刷体23;3)第二加筋体施工:自所述既有挡土墙1向墙背填料11内引孔,并插入第二加筋体17;对第二加筋体17外侧挡浆体52至第二加筋体17最里端注浆形成第二筋侧注浆体18;自第二加筋体17的布设孔口向孔内吹填散体材料形成筋侧排水体19;4)旧路结构层上部结构铣刨:采用铣刨机械对旧路结构层30上部的材料进行铣刨,铣刨深度为5~10cm,并将墙背浆固回填体7范围内的土体挖除;5)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施工:分别在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的位置引孔取土,先插入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再分别向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对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管段及其外侧土体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6)浆固回填体及竖向连接筋施工: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墙背已开挖范围内引孔植入横向连接筋8,向已开挖的所述墙背填料11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结构的铣刨材料内掺加粘结材料,形成浆固回填体7,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和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上表面设置竖向连接筋26;7)悬挂支撑平台设置:将上部撑梁35与所述竖向连接筋26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35与竖向连柱36之间设置限位螺栓37,在所述竖向连柱36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38,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39,在所述下部撑梁38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40,在所述下部撑梁38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梁底斜撑43和压力分散板44;8)第一加筋体施工: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进行施工作业,向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填料11内引孔,插入第一加筋体12后,对所述第一加筋体12外侧注浆形成第一筋侧锚固体47;9)横梁模板设置:调整所述梁顶踏板40的高度,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铺设轨道限位槽41,并使支撑横板32下部的滑移轨道42与所述轨道限位槽41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32上设置支撑立杆33,在所述支撑横板32和所述支撑立杆33与横梁模板9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34,向横梁模板9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承载横梁10,并在所述承载横梁10上设置与连接筋板14连接的插入槽;10)横向承载梁设置:在承载横梁上部设置高度满足要求的横向承载梁15,在所述横向承载梁15的外侧设置间隙填充体16,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50;11)新铺筑面层施工: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和梁顶连接筋50与补强筋板27连接,并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步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12)作物种植槽施工:使作物种植槽13与横向锚梁10通过连接筋板14连接牢固后,在作物种植槽13内填充种植土壤4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侧依次设置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上部管段侧壁上设置浆液渗出孔(4),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并在所述浆液渗出孔(4)外侧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在所述第二承载管(3)内部设置轻质填充体(5);在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设置浆固回填体(7),并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筋(8);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面侧支设横梁模板(9)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横向锚梁(10);所述横向锚梁(10)与墙背填料(11)之间设置第一加筋体(12),与作物种植槽(13)之间设置连接筋板(14),上部设置横向承载梁(15)和间隙填充体(16);自墙面向所述墙背填料(11)内设置第二加筋体(17),并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的外侧设置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筋侧排水体(19);在挡土墙墙面(20)与挡墙基础(21)相接处设置墙角补强板(22)和墙角防冲刷体(23),自所述墙角补强板(22)向斜下方打设墙趾锚筋(24);在所述挡墙基础(21)的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设置补强固化体(25);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浆固回填体(7)和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竖向连接筋(26),并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与补强筋板(27)连接;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时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模板(9)与支撑横板(32)和支撑立杆(33)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34);所述横梁模板(9)布设时,将上部撑梁(35)与所述竖向连接筋(26)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35)与竖向连柱(36)之间设置限位螺栓(37);在所述竖向连柱(36)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38),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39),在所述下部撑梁(38)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40);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设置轨道限位槽(41),所述支撑横板(32)与所述轨道限位槽(41)之间设置滑移轨道(42),所述支撑横板(32)上部设置支撑立杆(33);所述下部撑梁(38)与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梁底斜撑(43)和压力分散板(44),并在所述梁底斜撑(43)上设置斜撑螺栓(46),所述梁底斜撑(43)与所述压力分散板(44)相接处设置转动铰(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筋体(12)的外侧设置第一筋侧注浆体(47);所述作物种植槽(13)的侧壁上设置漏水孔(48),内部设置种植土壤(49);所述横向承载梁(15)的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50);所述连接筋板(14)的插入端设置浆体存放囊袋(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侧排水体(19)采用粒径均匀的散体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外侧靠近所述既有挡土墙(1)侧,并在所述第二筋侧注浆体(18)和所述筋侧排水体(19)之间设置挡浆体(5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筋体(17)与所述挡土墙墙面(20)相接处设置锚垫板(5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固回填体(7)采用所述旧路结构层(30)上部材料的铣刨材料与粘结材料的混合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材料采用无机结合料或沥青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筋体(12)采用螺纹钢筋或钢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筋体(17)采用钢管,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斜向上。10.一种旧路加宽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补强固化体施工:在既有挡土墙(1)的挡墙基础(21)下部和墙趾外侧的地基土层(54)内引孔注浆,形成补强固化体(25);2)墙趾锚筋及墙角防冲刷体施工:自挡墙基础(21)的墙趾上表面向下打设墙趾锚筋(24),并使所述墙趾锚筋(24)与墙角补强板(22)连接牢固,随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墙角防冲刷体(23);3)第二加筋体施工:自所述既有挡土墙(1)向墙背填料(11)内引孔,并插入第二加筋体(17);对第二加筋体(17)外侧挡浆体(52)至第二加筋体(17)最里端注浆形成第二筋侧注浆体(18);自第二加筋体(17)的布设孔口向孔内吹填散体材料形成筋侧排水体(19);4)旧路结构层上部结构铣刨:采用铣刨机械对旧路结构层(30)上部的材料进行铣刨,铣刨深度为5~10cm,并将墙背浆固回填体(7)范围内的土体挖除;5)第一承载管和第二承载管施工:分别在第一承载管(2)和第二承载管(3)的位置引孔取土,先插入所述第一承载管(2)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再分别向所述第一承载管(2)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下部管段内填充轻质填充体(5),对所述第二承载管(3)的上部管段及其外侧土体注浆,形成管侧固化体(6);6)浆固回填体及竖向连接筋施工:在所述既有挡土墙(1)墙背已开挖范围内引孔植入横向连接筋(8),向已开挖的所述墙背填料(11)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结构的铣刨材料内掺加粘结材料,形成浆固回填体(7),在所述浆固回填体(7)和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上表面设置竖向连接筋(26);7)悬挂支撑平台设置:将上部撑梁(35)与所述竖向连接筋(26)连接,并在所述上部撑梁(35)与竖向连柱(36)之间设置限位螺栓(37),在所述竖向连柱(36)的底部设置下部撑梁(38),外侧设置安全防护板(39),在所述下部撑梁(38)的上部设置梁顶踏板(40),在所述下部撑梁(38)与所述既有挡土墙(1)之间设置梁底斜撑(43)和压力分散板(44);8)第一加筋体施工: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进行施工作业,向所述既有挡土墙(1)的墙背填料(11)内引孔,插入第一加筋体(12)后,对所述第一加筋体(12)外侧注浆形成第一筋侧锚固体(47);9)横梁模板设置:调整所述梁顶踏板(40)的高度,在所述梁顶踏板(40)上铺设轨道限位槽(41),并使支撑横板(32)下部的滑移轨道(42)与所述轨道限位槽(41)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32)上设置支撑立杆(33),在所述支撑横板(32)和所述支撑立杆(33)与横梁模板(9)之间设置模板支撑杆(34),向横梁模板(9)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承载横梁(10),并在所述承载横梁(10)上设置与连接筋板(14)连接的插入槽;10)横向承载梁设置:在承载横梁上部设置高度满足要求的横向承载梁(15),在所述横向承载梁(15)的外侧设置间隙填充体(16),上部设置梁顶连接筋(50);11)新铺筑面层施工:使所述竖向连接筋(26)和梁顶连接筋(50)与补强筋板(27)连接,并在所述补强筋板(27)上部依次设置界面加筋网(28)和应力吸收层(29),同步在所述应力吸收层(29)和旧路结构层(30)上部设置新铺筑面层(31);12)作物种植槽施工:使作物种植槽(13)与横向锚梁(10)通过连接筋板(14)连接牢固后,在作物种植槽(13)内填充种植土壤(49)。

百度查询: 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旧路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