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吸收性物品_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_201680064408.2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6-10-26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公开(公告)号:CN108348365B

主分类号:A61F13/47(20060101)

分类号:A61F13/47(20060101)

优先权:["20151112 JP 2015-222257"]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1.05#授权;2018.08.24#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7.31#公开

摘要:能够提供一种更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各部位,并且能够减轻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包括:排泄口抵接区域S1;后侧区域S3,其位于比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且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鼓起的臀部护翼4;吸收体30,其至少配置于自排泄口抵接区域到后侧区域为止的区域;以及多个槽42,其将吸收体划分为多个分区40。吸收性物品1具有比排泄口抵接区域S1靠后侧且比相当于臀部护翼4的最大宽度位置的第2位置P2靠前侧、并且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窄的第1位置P1。第1位置上的分区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小于第2位置上的分区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作为多个槽42中的一个的中心槽42a在后侧区域S3中沿着中心线CL设置。

主权项: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彼此正交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的排泄口抵接区域;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且具有沿着所述宽度方向鼓起的臀部护翼的后侧区域;至少配置于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和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的区域的吸收体;以及至少在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的区域中将所述吸收体划分为多个分区的多个槽,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且比所述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靠前侧、并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窄的第1位置;以及相当于所述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的第2位置,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2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作为所述多个槽中的一个的中心槽在所述后侧区域中沿着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连而形成的中心线设置。

全文数据:吸收性物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生理用卫生巾那样的吸收性物品。背景技术[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正面片、背面片以及吸收体的生理用卫生巾。吸收体设于正面片和背面片之间。吸收体包括基重相对较高的高基重部以及与高基重部相邻且基重相对较低的低基重部。低基重部沿着生理用卫生巾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形成有多个。高基重部相当于被这些直线状的低基重部分区而形成的部位。除了位于吸收体的边缘的高基重部,多个高基重部中的各个高基重部在俯视时分别呈长方形。除了位于吸收体的边缘的高基重部,吸收体的高基重部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将排泄液体快速地吸收、扩散,能够消除穿戴者的由湿润导致的不适感,并且尽管具有防漏槽仍能具有恰当的柔软性且能够得到优异的贴合性。[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5130号发明内容[0006]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含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以下这样的课题。穿着者的身体与其部位相应地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曲率。因而,存在如下这样的情况:若吸收体的高基重部的尺寸为恒定,则即使吸收性物品恰当地贴合于穿着者的某个部位,吸收性物品也难以贴合于穿着者的其他的部位。[0007]另外,也考虑如下情况:通过使吸收体的高基重部的尺寸形成得较小,从而使其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身体。然而,若使高基重部的尺寸形成得过小,则吸收性物品整体太容易弯曲。由此,存在吸收性物品歪扭而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的问题。[0008]另外,为了穿着者的安心感,需要使吸收性物品沿着穿着者的臀部贴合。尤其是,为了穿着者的安心感,优选的是,吸收性物品的后方部以整体地包裹臀部那样的较缓和的弧线弯曲。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后方部中,使吸收体的高基重部的尺寸形成得过小的情况不被优选。另外,针对在就寝姿势下较强地受到来自臀部的压力的吸收性物品的后方部而言,从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将吸收体的高基重部的尺寸形成得过小的的情况也不被优选。[0009]由此,期望提供一种更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各部位,并且能够减轻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的吸收性物品。[0010]一个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彼此正交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的排泄口抵接区域、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且具有沿着所述宽度方向鼓起的臀部护翼的后侧区域、至少配置于自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到所述后侧区域为止的区域的吸收体、至少在自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到所述后侧区域为止的区域中将所述吸收体划分为多个分区的多个槽,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包括: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且比所述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靠前侧、并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窄的第1位置;以及相当于所述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的第2位置,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2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作为所述多个槽中的一个的中心槽在所述后侧区域中沿着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连而形成的中心线设置。附图说明[0011]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0012]图2是自与图1的观察方向相反的那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0013]图3是沿着图1的折叠线FL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0014]图4是沿着图3的折叠线H〜折叠线F3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性的侧视图。[0015]图5是站立姿势下的使用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0016]图6是在就寝姿势下穿着者的臀部未挤压变形的假想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_[0017]图7是在就寝姿势下穿着者的臀部挤压变形后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0018]图8是使用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1的6A_6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0019]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0020]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0021]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0022]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以是沿着阴道口进行贴合那样的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任意的吸收性物品。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对一次性的生理用卫生巾进行说明。[0024]其中,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了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只是示意性的附图,应该注意,存在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中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不同的情况。因而,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彼此间也会有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0025]1吸收性物品的整体的结构[0026]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自与图1的观察方向相反的那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5是站立姿势下的使用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图6是在就寝姿势下穿着者的臀部未挤压变形的假想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图7是在就寝姿势下穿着者的臀部挤压变形后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图8是使用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1的6A_6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0027]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前后方向L是自穿着者的前侧腹部侧)向穿着者的后侧后背侧延伸的方向,或者是自穿着者的后侧向穿着者的前侧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W是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方向。“肌肤面侧”相当于在使用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的那一侧。“非肌肤面侧”相当于在使用时与肌肤面侧相反的那一侧,即相当于朝向与穿着者的肌肤相反的方向的那一侧。[0028]吸收性物品1包括排泄口抵接区域s1、前侧区域S2、后侧区域S3以及中间区域S4。排泄口抵接区域S1是与穿着者的排泄口(例如阴道口)相对的区域。在将吸收性物品穿戴到内衣上时,排泄口抵接区域S1位于内衣的下裆部。也就是说,排泄口抵接区域S1是配置于穿着者的下裆即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区域。[0029]前侧区域S2位于比排泄口抵接区域S1靠前侧的位置。前侧区域S2的前端缘规定出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缘91。后侧区域S3位于比排泄口抵接区域S1以及中间区域S4靠后侧的位置。后侧区域S3的后端缘规定出吸收性物品1的后端缘92。后侧区域S3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大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较佳。[0030]中间区域S4是排泄口抵接区域S1和后侧区域S3之间的区域。中间区域S4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为10mm〜50mm较佳。[0031]后侧区域S3包括比后侧区域S3的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靠前侧的第1后侧区域S3a以及比后侧区域S3的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靠后侧的第2后侧区域S3b。[0032]在此,像图5所示的那样,中间区域S4位于比穿着者的下裆稍靠后侧的位置。中间区域S4相当于穿着者的身体的曲率较高的区域。像这样地,穿着者的身体的曲率较高的区域相当于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后侧具有10mm〜50mm的长度的区域。[0033]第1后侧区域S3a与曲率比中间区域S4处的身体的部分的曲率低的身体的部分相对。另外,第2后侧区域S3b与曲率比第1后侧区域S3a处的身体的部分的曲率还要低的身体的部分相对。[0034]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设有翼部3较佳。翼部3在使用时向内衣的裆部的非肌肤面侧折回。另外,在后侧区域S3中,设有向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鼓起的臀部护翼4较佳。翼部3延伸至比排泄口抵接区域S1中的后述的吸收芯的外侧边缘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臀部护翼4设于后侧区域S3,该臀部护翼4是沿着宽度方向W鼓起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臀部护翼4是延伸至比排泄口抵接区域S1中的后述的吸收芯的外侧边缘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代替于此,在臀部护翼4也可以设有吸收体。[0035]翼部3的前端缘利用翼部3的根部进行规定,该前端缘相当于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最大程度凹陷的两个部分中的位于前侧的部分。也可以利用翼部3的前端缘规定排泄口抵接区域S1和前侧区域S2之间的边界。翼部3的后端缘利用翼部3的根部进行规定,该后端缘相当于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最大程度凹陷的两个部分中的位于后侧的部分。在此,将翼部3的前端缘和翼部3的后端缘之间的前后方向L上的区域称为“翼部区域”。在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排泄口抵接区域S1成为与翼部区域实质上相同的区域。因而,应该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排泄口抵接区域S1”这一用语与“翼部区域”能够互相替换。[0036]以下,将比排泄口抵接区域S1靠后侧且比臀部护翼4的最大宽度位置P2靠前侧、并且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最窄的位置称为“第1位置P1”。在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第1位置P1相当于上述的翼部3的后端缘。另外,以下将相当于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的位置称为“第2位置P2”。另外,将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称为“第3位置P3,,。[0037]吸收性物品1具有吸收体30。吸收体30至少设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吸收体30还可以自排泄口抵接区域S1延伸到前侧区域S2。吸收体30被透液性的肌肤面片1〇和不透液性的非肌肤面片20夹着。吸收体30也可以包括含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材料的吸收芯以及包覆吸收芯的芯包层。构成吸收芯的吸收材料能够由例如亲水性纤维、纸浆以及高吸水性高分子SAP形成。[0038]肌肤面片1〇包括正面片11和侧部片12较佳。正面片11覆盖吸收体30。侧部片12自正面片11的宽度方向W上的端部向宽度方向W外侧延伸。侧部片12的内侧边缘12E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并且向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折回。在该折回后的侧部片12之间,配置有能沿前后方向L伸缩的伸缩性构件90。侧部片12的内侧边缘12E未接合于正面片11。伸缩性构件90以伸长到规定的长度的状态与侧部片12相接合。由此,侧部片12的内侧边缘12E在自然状态下沿着前后方向L收缩。由此,侧部片12的内侧边缘12E以及伸缩性构件90构成直立性的防漏翻边。[0039]伸缩性构件90和侧部片12之间的接合部是体现伸缩性构件90的伸缩力的部分。伸缩性构件90在前后方向L上的两端部具有未接合于侧部片12的非接合部分。伸缩性构件90的非接合部分成为无法体现伸缩性构件90的伸缩力的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将伸缩性构件90的除去该无法体现伸缩性构件90的伸缩力的部分后的部分称为伸缩性构件90的“有效长度部分”。[0040]优选的是,伸缩性构件90的有效长度部分配置于比臀部护翼4的最大宽度位置P2靠前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臀部护翼4的最大宽度位置P2附近以及比该位置P2靠后侧的区域沿着前后方向L收缩。其结果,后侧区域S3能够以大范围地包裹穿着者的臀部的方式变形。[0041]2吸收体的详细结构[0042]吸收体30至少在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中具有将吸收体30划分为多个分区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多个槽42。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中形成有将吸收体30划分为多个分区40的多个槽42。代替于此,将吸收体30划分为多个分区40的多个槽42还可以设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以及前侧区域S2。[0043]被多个槽42分区而形成的部分构成单位面积重量比槽42的单位面积重量大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槽42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单位面积重量。槽42也可以由厚度比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厚度小的凹部形成。另外,槽42也可以是不存在吸收材料的部分。在该情况下,槽42是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实质上为零的区域,该槽42构成为贯通槽。[0044]槽42的部分处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0gm2以下,更优选为100gm2以下。另外,进一步优选的是,槽42处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实质上为Ogm2。另外,槽42处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的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多个槽42分区而形成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设于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除了配置于吸收体30的边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其它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被划分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从易于追随身体的运动这样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除了存在于吸收体30的边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其它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同一区域81、3243、84内是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取代于此,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也可以具有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的形状。[0046]优选的是,槽42沿着前后方向L以及宽度方向W形成为直线状。取代于此,槽42也叫以具有弯曲或者折曲的形状。—[0047]除了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在同一区域S3、S4内也可以存在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者大小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该情况下,槽42也可以不沿着前后方向1以及宽度方向W形成为直线状。槽似成为吸收体3〇的刚度发生变化的分界。因而,槽42易于成为吸收体30的变形的基点。优选的是,沿着宽度方向贾延伸的槽42至少在中间区域財中自吸收体3〇的一端延伸到吸收体30的另一端。[0048]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小于第2位置P2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〇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在第1位置P1或者第2位置P2上没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情况下,即在第1位置P1或者第2位置P2位于槽42的情况下,“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以及“第2位置四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分别解释为“与第1位置P1相邻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以及“与第2位置P2相邻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另外,在第1位置P1上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巧的长度彼此不同、第2位置P2上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〇的长度彼此不同的情况下,“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是指“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中的最大值”。[0049]根据上述结构,针对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而言,大致为,中间区域S4中的上述长度小于后侧区域S3中的上述长度。由此,吸收体3〇在中间区域S4中易于沿着前后方向L变形。为了进一步发挥该效果,优选的是,第1位置P1上的全部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小于第2位置P2上的全部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0050]包含第1位置P1的中间区域S4是来自穿着者的腿的力易于施加的部位。由于中间区域S4易于沿着前后方向L变形,因此中间区域S4的吸收体30能够追随穿着者的动作而变形。由此,即使在穿着者的动作过程中,也能够在穿着者的排泄口附近维持使吸收性物品1贴合于身体的状态。[0051]在此,使中间区域S4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为10mm〜50mm,由此,特别是针对穿着者的身体的曲率较高的部分,也易于使吸收体3〇的中间区域S4贴合于该部分。[0052]另外,在后侧区域S3中,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大致变长。由此,能够抑制后侧区域S3整体上易于弯曲的情况,能够防止后侧区域S3的歪扭。其结果,能够减轻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另外,由于后侧区域S3是与曲率较小的穿着者的臀部相对的区域,因此即使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尺寸较大也能够使后侧区域S3充分地贴合于穿着者的臀部还参照图5。[0053]尤其是,在后侧区域S3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大于前侧区域S2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的夜用生理用卫生巾中,由于后侧区域S3在就寝姿势下被穿着者的臀部较强地挤压变形,因此容易产生吸收体30的歪扭。特别优选的是,通过使这样的后侧区域S3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形成得较长,从而抑制后侧区域S3中的吸收体的歪扭。[0054]另外,由于较易变形的中间区域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为1〇mm以上,因此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变形难以向后侧区域S3传递。由此,排泄口抵接区域S1和后侧区域S3易于分别变形为不同的形状。由此,吸收体30的各区域S1、S2、S3易于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相匹配地贴合。[0055]作为多个槽42中的一个的中心槽4¾在后侧区域S3中沿着将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相连而形成的中心线CL设置。由此,后侧区域S3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通过自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受力而变形为凸状参照图8。后侧区域S3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与穿着者的臀裂相对。因而,后侧区域S3易于与穿着者的臀裂相匹配地贴合。[0056]在后侧区域S3中,中心槽4¾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优选为l2〇mm以上,更优选为150mm以上。在穿着者的身体的沿着前后方向L的剖面上,臀部间的沟臀裂存在于自会阴部的后方到尾骨为止的区域。通过使中心槽42a在后侧区域S3像上述那样地较长地延伸,从而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状态下,后侧区域S3能够在自会阴部的后方到尾骨为止的区域中朝向穿着者的臀裂突出。[0057]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小于第3位置P3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着前后方向L的长度。另外,第3位置P3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小于第2位置P2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在本说明书中,在第3位置P3上没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情况下,即在第3位置P3位于槽42的情况下,将“第3位置P3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解释为“与第3位置P3相邻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另外,在第3位置P3上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长度彼此不同的情况下,“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是指“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前后方向L的长度中的最大值”。根据本结构,在与穿着者的臀部的靠近后背的部分相对的第2后侧区域S3b中,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尺寸较大。因而,在穿着者的臀部的靠近后背的部分处,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歪扭,能够给穿着者带来安心感。[0058]优选的是,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小于第2位置P2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在本说明书中,在第1位置P1或者第2位置P2上没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情况下,即在第1位置P1或者第2位置P2位于槽42的情况下,将“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以及“第2位置P2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分别解释为“与第1位置P1相邻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以及“与第2位置P2相邻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另外,在第1位置P1上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长度彼此不同、或者第2位置P2上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长度彼此不同的情况下,“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以及“第2位置P2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分别是指“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中的最大值”以及“第2位置P2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中的最大值”。由此,总的来说,中间区域S4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尺寸小于后侧区域S3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面积。因而,吸收体30能够在中间区域S4中更易于沿着前后方向L以及宽度方向W变形,使中间区域S4的吸收体30更易于追随穿着者的动作而变形。[0059]吸收体30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既可以都具有相同的厚度,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另外,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中,存在于被后述的一对前侧压缩部S1夹着的区域的吸收体的厚度也可以大于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厚度。由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是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的区域,因此能够通过增大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吸收体的厚度,从而使吸收体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排泄口。[0060]将像上述那样的吸收体的厚度较厚的部分在以下称为“中凸部”。在中凸部存在于被一对前侧压缩部81夹着的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中凸部形成槽42。由此,能够使排泄口抵接区域S1更易于紧贴于穿着者的肌肤。[0061]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吸收性物品1拉伸到直到吸收性物品1的褶皱消失为止的状态下利用规尺测量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〇的长度。[0062]图6示出了使图5所示的剖视图旋转90度后的状态,即穿着者仰面朝上就寝的状态。在穿着者仰面朝上就寝的状态下,穿着者的身体会被寝具按压,但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图6中示出了穿着者的身体未被寝具按压的假想的状态。在图6中图示了表示寝具的假想线LB。寝具的假想线LB与身体重叠的区域为身体被寝具按压、身体在就寝状态下发生变形的区域。图7示出了仰面朝上就寝的穿着者的身体被寝具按压从而变形后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在图6中身体和寝具的假想线重叠的区域发生变形。更详细地说,穿着者的臀部的鼓起发生挤压变形,穿着者的臀部的一部分为平坦的形状。臀部的挤压变形后的部分向下裆侧(图7的左方向)移动,并且自腿的根部向脚侧鼓起。中间区域S4配置于臀部的发生了挤压变形的部分。由于中间区域S4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像上述那样地形成得较小,因此中间区域S4能沿着臀部的鼓起发生了挤压变形的部分柔软地变形,沿着臀部的挤压变形后的部分配置。由此,即使在就寝姿势下吸收性物品1也能贴合于身体,能够抑制在吸收性物品1和穿着者的臀部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能够减轻给穿着者带来的违和感。[0063]3压缩部[0064]吸收性物品1具有通过至少将吸收体30沿着厚度方向T压缩而形成的压缩部。该压缩部包括前侧压缩部81和一对长条压缩部82较佳参照图1。前侧压缩部81以及长条压缩部82也可以是将肌肤面片10和吸收体3〇沿着厚度方向T压缩而形成的部分。[0065]前侧压缩部81至少设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并且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前侧压缩部81还可以自排泄口抵接区域S1向前侧区域S2延伸。前侧压缩部81在吸收体30的前端缘附近朝向宽度方向W弯曲,呈U字型连续地相连。代替于此,前侧压缩部81也可以以隔着将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连而形成的中心线CL的方式彼此独立地设于两侧。即,一对前侧压缩部81也可以以彼此断开的形态独立地设置。[0066]—对前侧压缩部81在前侧区域S2中具有朝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缩窄的缩窄部81a较佳。缩窄部81a也可以具有与图1所示的形态相比向内侧更大程度地缩窄的形状。由此,即使在使排泄口抵接区域S1朝向穿着者的排泄口呈凸状变形后,也能够将前侧区域S2维持为较平坦的形状。由此,即使在比穿着者的排泄口靠前侧的区域,也能够使吸收性物品1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身体。[0067]穿着者在穿着贴附有生理用卫生巾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内裤时,排泄口抵接区域S1自穿着者的两腿受到将吸收性物品沿着宽度方向W压缩那样的力。该力施加于设置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前侧压缩部81。前侧压缩部81的刚度大于吸收体30的未被压缩的部分的刚度。因此,受到了自宽度方向W外侦_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的前侧压缩部81将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中央部的吸收体30沿着宽度方向压缩。由此,排泄口抵接区域S1的中央部的吸收体30以与穿着者的身体相紧贴的方式呈凸状变形。[0068]长条压缩部82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长条压缩部82既可以沿着前后方向L直线地延伸,也可以以相对于前后方向L倾斜的方式曲线地延伸。长条压缩部82在自第1后侧区域S3a到第2后侧区域S3b的范围内延伸较佳。[0069]一对长条压缩部82在后侧区域S3以隔着中心线CL、更具体地说以隔着中心槽42a的方式设置于两侧。由于一对长条压缩部82的刚度较高,因此其成为吸收体30的变形的基点。被夹在一对长条压缩部82之间的中心槽42a更易于朝向穿着者的身体侧突出。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吸收性物品的后侧区域S3与穿着者的臀裂相匹配地贴合参照图8。[0070]前侧压缩部81和长条压缩部82在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处彼此断开,优选的是,前侧压缩部81和长条压缩部82在中间区域S4处彼此断开。由于前侧压缩部81和长条压缩部82在中间区域S4处彼此断开,因此能抑制施加于前侧压缩部81的力经由压缩部向后侧区域S3传递。由此,能够易于使排泄口抵接区域S1和后侧区域S3彼此独立地变形。另外,由于刚度较高的前侧压缩部81以及长条压缩部82在中间区域S4处彼此断开,因此吸收体30能够在中间区域S4处较自由地变形。由此,能够使排泄口抵接区域S1和后侧区域S3更易于彼此独立地变形。[0071]吸收性物品1具有沿着槽42将吸收体3〇压缩而形成的压接部51较佳。压接部51能够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优选的是,压接部51仅形成于吸收体30,而未形成于肌肤面片10。具体而言,在槽42为贯通槽的情况下,压接部51形成于包覆由吸收材料形成的吸收芯的芯包层较佳。另外,在槽42不是贯通槽的情况下,压接部51形成于包覆由吸收材料形成的吸收芯的芯包层和吸收材料较佳。由于压接部51未形成于肌肤面片10,因此能够使与穿着者的肌肤相触碰的肌肤面片10的肌肤触感提高。[0072]压接部51至少设于与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相邻的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槽42上较佳。优选的是,压接部51在中间区域S4中沿着宽度方向W设置。压接部51还可以设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前侧区域S2以及后侧区域S3中的槽42上。另外,压接部51还可以设于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的槽42上。[0073]压接部51能抑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吸收材料的形状发生走形。由此,能够长期地维持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形状。[0074]⑷粘接区域[0075]如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包括设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固定于内衣S的粘接剂的第1主体粘接区域61、第2主体粘接区域62、翼部粘接区域63以及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这些粘接区域61〜粘接区域64设于在比吸收体30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设置的非肌肤面片20的非肌肤面侧。粘接区域61〜粘接区域64在使用前的状态下也可以被剥离片覆盖。剥离片能在使用前防止粘接区域61〜粘接区域64的粘接剂老化。剥离片在使用时被穿着者移除。[0076]第1主体粘接区域61配置于比第2主体粘接区域62靠前方的位置。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第1主体粘接区域61跨排泄口抵接区域S1和前侧区域S2地配置较佳。第2主体粘接区域62配置于后侧区域S3。第2主体粘接区域62跨第1后侧区域S3a和第2后侧区域S3b地配置较佳。[0077]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以及后侧区域S3中避开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地设置,尤其是避开中间区域S4地设置。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在中间区域S4未设置粘接区域61〜粘接区域64。由于中间区域S4未被粘接区域61〜粘接区域64直接固定于内裤,因此吸收性物品能够在中间区域S4处较自由地变形。由此,能够使排泄口抵接区域S1及后侧区域S3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为彼此不同的形状还参照图5。[0078]另外,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不存在于中心槽42a处。由此,后侧区域S3易于在中心槽42a处变形为凸状。尤其是,通过自内衣经由粘接区域61、62受到自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力,使得后侧区域S3易于在中心槽42a处变形为凸状。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吸收性物品的后侧区域S3与穿着者的臀裂相匹配地贴合。[0079]翼部粘接区域63设于翼部3。臀部护翼粘接区域M设于臀部护翼4。优选的是,一对长条压缩部82设于与第2主体粘接区域62重叠的区域。由此,易于自内衣经由第2主体粘接区域62向一对长条压缩部82传递力。由此,一对长条压缩部82易于将吸收体30沿着宽度方向W压缩,吸收体30更易于在中心槽42a处变形为凸状。[0080]5吸收性物品的折叠[0081]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以折叠起来的状态独立地包装。以下,参照图1〜图4来说明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图3是沿着图1以及图2的折叠线FL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折叠线F1〜折叠线F3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性的侧视图。[0082]吸收性物品1包括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的前后折叠线FL和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1折叠线F1、第2折叠线F2以及第3折叠线F3较佳。这些折叠线?1123是用于折叠吸收性物品1的假想线。前后折叠线FL设于比吸收体3〇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端靠外侧的位置较佳。[0083]第1折叠线F1位于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多个折叠线F1、F2、F3中的最靠后侧的位置。优选的是,第1折叠线F1在后侧区域S3中经过吸收体的槽42上。更优选的是,第1折叠线F1未经过吸收体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第1折叠线F1能使吸收性物品1产生习惯性弯折。因而,吸收性物品1易于沿着第1折叠线F1变形。第1折叠线F1易于使后侧区域S3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弧度变形。因此,后侧区域S3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弧度进行贴合。[0084]优选的是,第1折叠线F1未经过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由此,能够防止在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产生习惯性弯折。若在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产生习惯性弯折,则粘接于内衣的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会因习惯性弯折的影响而变得易于剥落。与此相对地,通过避免第1折叠线H经过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则能够使臀部护翼4稳定地固定于内衣。[0085]第2折叠线F2在前后方向L上设于第1折叠线F1和第3折叠线F3之间。针对第2折叠线F2而言,第2折叠线F2也可以配置于比一对长条压缩部82靠前侧的位置。第2折叠线F2也可以经过第2主体粘接区域62上。[0086]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2折叠线F2设于远离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槽42的位置。代替于此,第2折叠线F2也可以设于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槽42上。在该情况下,存在易于在第2折叠线F2的位置折叠吸收性物品1这样的优点。另外,由于吸收体30的槽42的位置也是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状态下易于成为折叠基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槽42上产生了由第2折叠线F2导致的习惯性弯折,也不会使吸收性物品的贴合性降低。[0087]第3折叠线F3设于比第2折叠线F2靠前侧的位置。第3折叠线F3设于前侧区域S2较佳。通过将第3折叠线F3设于比翼部3靠前侧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在翼部3产生习惯性弯折。[0088]首先,以非肌肤面侧向外侧暴露的方式,将吸收性物品1以前后折叠线FL为基点向内侧折叠参照图3。优选的是,自图3所示的状态,按照第1折叠线F1、第2折叠线F2以及第3折叠线F3的顺序将吸收性物品1折叠参照图4。[0089]在吸收性物品1折叠起来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后端缘92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内部。在吸收性物品1折叠起来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前端缘91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外侧。另外,第1折叠线F1位于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的内部。第2折叠线F2以及第3折叠线F3位于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的外侧。[0090]在像上述那样将吸收性物品1折叠起来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的曲率在第1折叠线F1处成为最大。由于该曲率最高的第1折叠线F1的位置经过槽42上,因此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整齐地折叠。另一方面,吸收性物品1的曲率在第2折叠线F2以及第3折叠线F3处较小。因此,即使第2折叠线F2以及第3折叠线F3未经过槽42上,也能够较整齐地折叠吸收性物品1。[0091]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的前后折叠线FL位于比吸收体30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取代于此,前后折叠线FL也可以经过吸收体30上。通过使前后折叠线FL经过吸收体30上,能够更紧凑地折叠吸收性物品1。[0092]另外,在前后折叠线FL经过吸收体30上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前后折叠线FL经过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的槽42上。由此,能够使吸收性物品1易于在前后折叠线FL的位置折叠。[0093]⑹第2实施方式[0094]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以下,有时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0095]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以及多个槽42。在第2实施方式中,不仅在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以及前侧区域S2也形成有将吸收体30划分为多个分区40的多个槽42。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而言,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上述长度大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上述长度。[0096]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吸收体30被划分为最靠近中心线CL的区域R1、最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R3以及区域R1和区域R3之间的区域R2。在此,最靠近中心线CL的区域R1内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小于区域R2内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另外,区域R2内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小于最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R3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0097]在第2实施方式中,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各区域R1、R2、R3被划分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另外,槽42沿着前后方向L以及宽度方向W形成为直线状。优选的是,除了存在于吸收体30的边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其它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同一区域R1、R2、R3内为实质上相同的形状。除了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在同一区域R1、R2、R3内,也可以存在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者大小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最靠近中心线CL的区域R1内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小于区域R2内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另外,优选的是,区域R2内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小于最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R3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0098]像上述那样,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沿宽度方向W的长度越靠近中心线CL越大致变长。由此,吸收性物品的中心线CL附近的区域易于发生变形。吸收性物品的中心线CL附近的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口、臀裂那样的曲率较高的部分相对。因而,通过使吸收性物品的中心线CL附近的区域易于变形,从而能够使吸收性物品1更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身体。[0099]⑺第3实施方式[0100]图1〇是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以下,有时省略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010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以及多个槽42。在第3实施方式中,不仅在中间区域S4以及后侧区域S3,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以及前侧区域S2也形成有将吸收体30划分成多个分区40的多个槽42。在第3实施方式中,中间区域S4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小于后侧区域S3中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0102]优选的是,除了存在于吸收体30的边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其它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同一区域31、32、83、331内为实质上相同的形状。除了图1〇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在同一区域81、52、833、5313内也可以存在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者大小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中间区域S4中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i:的长度小于后侧区域S3中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0103]另外,更优选的是,第1后侧区域S3a中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小于第2后侧区域S3b中的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0104]在第3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由于中间区域S4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尺寸较小,因此中间区域S4更易于变形。由此,能够使中间区域S4更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曲率较高的部分。[0105]另外,后侧区域S3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尺寸较大。由此,能够抑制后侧区域S3整体上太易于弯曲的情况,能够防止后侧区域S3的歪扭。其结果,能够减轻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另外,由于后侧区域S3是与曲率较小的穿着者的臀部相对的区域,因此即使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的尺寸较大也能够使后侧区域S3充分地贴合于穿着者的臀部还参照图5。[0106]⑻第4实施方式[0107]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以下,有时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0108]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4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多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以及多个槽42。作为多个槽42中的一个的中心槽42a在后侧区域S3沿着中心线CL设置。[0109]在第4实施方式中,中心槽42a的宽度方向W上的宽度随着自后侧区域S3朝向中间区域S4去而变宽。由此,在中心槽42a的宽度较宽的部分,即在第1后侧区域S3a以及中间区域S4中,吸收体30的中心线CL附近易于朝向穿着者的臀裂突出。另一方面,中心槽42a的宽度较窄的部分即第2后侧区域S3b的后侧部分,在吸收体3〇的中心线CL附近难以朝向穿着者突出,易于形成得较平坦。第2后侧区域S3b的后侧部分与比穿着者的臀裂靠后背侧的骶骨附近的区域相对。因而,通过将第2后侧区域S3b的后侧部分形成得较平坦,从而使该第2后侧区域S3b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身体。[0110]⑼第5实施方式11]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12示出了吸收性物品的、设有粘接区域61〜粘接区域64的那一侧的一个面。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以下,有时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011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5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第1主体粘接区域61、第2主体粘接区域62、翼部粘接区域63以及臀部护翼粘接区域64。[0113]第1主体粘接区域61至少配置于排泄口抵接区域S1。第1主体粘接区域61还可以也配置于前侧区域S2。第2主体粘接区域62配置于后侧区域S3。在第5实施方式中,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沿着前后方向L断开为多个分区。[0114]由此,能够自内衣经由各个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向各个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独立地传递力。由此,能够与身体的形状的差异相应地使吸收性物品的各区域与身体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为了促进这样的变形,优选的是,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至少在排泄口抵接区域S1以及后侧区域S3中与前后方向L上的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相应地设置。另外,优选的是,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设于彼此相邻的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槽42的彼此之间,而未设于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槽42上。[0115]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避开第1位置P1上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0地设置,优选的是,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避开中间区域S4地设置。换言之,优选的是,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未设于中间区域S4。另夕卜,第1主体粘接区域61以及第2主体粘接区域62未存在于中心槽42a处。[0116]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明确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以及范围地作为修正以及变更形态来进行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其对本发明没有任何制限的含义。[0117]另外,通过参照,将2015年11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5-222257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说明书。[0118]产业上的可利用性[0119]能够提供一种更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各部位,并且能够减轻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感的吸收性物品。[0120]附图标记说明[0121]1吸收性物品;10肌肤面片;20非肌肤面片;30吸收体;40分区(高单位面积重量部);42槽低单位面积重量区域);42a中心槽;51压接部;61第1主体粘接区域;62第2主体粘接区域;63翼部粘接区域;64臀部护翼粘接区域;81前侧压缩部;82长条压缩部;L前后方向;W宽度方向;T厚度方向;S1排泄口抵接区域;S2前侧区域;S3后侧区域;S3a第1后侧区域;S3b第2后侧区域;S4中间区域;CL中心线。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彼此正交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的排泄口抵接区域;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且具有沿着所述宽度方向鼓起的臀部护翼的后侧区域;至少配置于自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到所述后侧区域为止的区域的吸收体;以及至少在自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到所述后侧区域为止的区域中将所述吸收体划分为多个分区的多个槽,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比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靠后侧且比所述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靠前侧、并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窄的第1位置;以及相当于所述臀部护翼的最大宽度位置的第2位置,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2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作为所述多个槽中的一个的中心槽在所述后侧区域中沿着将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连而形成的中心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2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位于所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中间的第3位置,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3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所述第3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2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非肌肤面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体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以及粘接区域,其设于所述非肌肤面片的非肌肤面侧,所述粘接区域在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以及所述后侧区域避开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用于折叠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多个折叠线,所述多个折叠线中的位于最后侧的折叠线在所述后侧区域中经过所述槽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后侧区域中具有隔着所述中心槽地设置于两侧的一对长条压缩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体在所述排泄口抵接区域中具有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且隔着所述中心线地设于两侧的一对前侧压缩部,所述前侧压缩部和所述长条压缩部在所述第丨位置上的所述分区处彼此断开。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至少设于与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分区相邻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槽上的压接部。

百度查询: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