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旋转式压缩机_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_201711105546.3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7-11-10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公开(公告)号:CN108071589B

主分类号:F04C18/356(20060101)

分类号:F04C18/356(20060101);F04C23/02(20060101);F04C29/06(20060101)

优先权:["20161117 JP 2016-224217"]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1.12#授权;2019.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5.25#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减小流经制冷剂通道孔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防止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效率降低。在旋转式压缩机中,在设下端板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1、下气缸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2、中间隔板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3、下端板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下气缸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2’、下气缸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中间隔板上的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3’时,S1>S3且S2>S3且S2’>S3’。

主权项: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其上部设有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侧面下部设有吸入制冷剂的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储液器,其固定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侧部,与所述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连接;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内;压缩部,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内的所述电动机的下方,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经由所述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从所述储液器吸入制冷剂,进行压缩,从所述排出管排出,所述压缩部具备:环状的上气缸及下气缸;封闭所述上气缸的上侧的上端板及封闭所述下气缸的下侧的下端板;中间隔板,其配置于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之间,将所述上气缸的下侧及所述下气缸的上侧封闭;旋转轴,其被设于所述上端板的主轴承部和设于所述下端板的副轴承部支承,通过所述电动机被旋转;上偏心部及下偏心部,其相互具有相位差而设于所述旋转轴上;上活塞,其与所述上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上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上气缸内形成上气缸室;下活塞,其与所述下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下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下气缸内形成下气缸室;上叶片,其从设于所述上气缸的上叶片槽向所述上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上活塞抵接,将所述上气缸室划分为上吸入室和上压缩室;下叶片,其从设于所述下气缸的下叶片槽向所述下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下活塞抵接,将所述下气缸室划分为下吸入室和下压缩室;上端板盖,其覆盖所述上端板,在其与所述上端板之间形成上端板盖室,具有将所述上端板盖室和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连通的上端板盖排出孔;下端板盖,其覆盖所述下端板,在其与所述下端板之间形成下端板盖室;上排出孔,其设于所述上端板,使所述上压缩室和上端板盖室连通;下排出孔,其设于所述下端板,使所述下压缩室和下端板盖室连通;制冷剂通道孔,其贯通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将所述下端板盖室和所述上端板盖室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排出阀,其对所述上排出孔进行开闭;下排出阀,其对所述下排出孔进行开闭;上排出阀容纳凹部,其设于所述上端板,从所述上排出孔的位置呈槽状延伸;下排出阀容纳凹部,其设于所述下端板,从所述下排出孔的位置呈槽状延伸,所述下端板盖形成为平板状,在所述下端板上,以与所述下排出阀容纳凹部的所述下排出孔侧重合的方式形成有下排出室凹部,所述下端板盖室由所述下排出室凹部和所述下排出阀容纳凹部构成,所述下排出室凹部在所述下端板上形成于连结多个插通孔中相邻的第一插通孔的中心以及第二插通孔的中心、与所述副轴承部的中心的直线之间的扇形的范围内,所述多个插通孔供紧固所述下端板盖、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所述上端板、及所述上端板盖的紧固部件插通,以贯通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的方式设于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周上,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排出室凹部重合并与所述下排出室凹部连通,并且,在所述下气缸中位于所述下叶片槽和所述第一插通孔之间,在所述上气缸中位于所述上叶片槽和所述第一插通孔之间,在设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1、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2、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3、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2’、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3’时,S1>S3且S2>S3且S2’>S3’。

全文数据:旋转式压缩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旋转式压缩机。背景技术[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技术,在双气缸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将供在下气缸中被压缩从下排出孔排出的高温的压缩制冷剂从下端板盖室(下消音室)朝向上端板盖室(上消音室)流动的制冷剂通道孔配置在远离下气缸及上气缸的吸入室侧的位置,由此,抑制压缩制冷剂将下气缸及上气缸的吸入室侧的吸入制冷剂加热的情况,提高压缩机中的制冷剂的压缩效率。[0003]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技术,抑制在下气缸中被压缩从下排出孔排出的高温的压缩制冷剂将下端板加热而将下气缸的吸入室内的吸入制冷剂加热的情况,提高压缩机效率。[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5318号公报发明内容[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0008]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制冷剂通道孔位于将下气缸及上气缸分别划分为吸入室及压缩室的下叶片及上叶片的附近,因此,其直径的大小受限制。因此,由于流经制冷剂通道孔的制冷剂受到流路的阻力,所以存在引起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进而,由于流经制冷剂通道孔的制冷剂受到流路的阻力,从而还存在旋转式压缩机的静音性降低这样的问题。[0009]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式压缩机中,例如在制冷循环中为了提高制冷剂的压缩效率而在压缩中进行向压缩室喷射液体制冷剂喷射液的喷射时,从下消音室经由制冷剂通道孔流入上消音室的制冷剂的量增大,制冷剂的流动发生变化,由此,消音室内的共鸣变大,静音性降低。发明内容[0010][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小流经制冷剂通道孔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防止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效率降低。[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0013]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其上部设置有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侧面下部设置有吸入制冷剂的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储液器,其固定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侧部,与所述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连接;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内;压缩部,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内的所述电动机的下方,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经由所述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从所述储液器吸入制冷剂,进行压缩,从所述排出管排出,所述压缩部具备:环状的上气缸及下气缸;封闭所述上气缸的上侧的上端板及封闭所述下气缸的下侧的下端板;中间隔板,其配置于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之间,将所述上气缸的下侧及所述下气缸的上侧封闭;旋转轴,其被设于所述上端板的主轴承部和设于所述下端板的副轴承部支承,通过所述电动机被旋转;上偏心部及下偏心部,其相互具有相位差而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上活塞,其与所述上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上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上气缸内形成上气缸室;下活塞,其嵌合于所述下偏心部,沿着所述下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下气缸内形成下气缸室;上叶片,其从设于所述上气缸的上叶片槽向所述上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上活塞抵接,将所述上气缸室划分为上吸入室和上压缩室;下叶片,其从设于所述下气缸的下叶片槽向所述下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下活塞抵接,将所述下气缸室划分为下吸入室和下压缩室;上端板盖,其覆盖所述上端板,在其与所述上端板之间形成上端板盖室,具有将所述上端板盖室和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连通的上端板盖排出孔;下端板盖,其覆盖所述下端板,在其与所述下端板之间形成下端板盖室;上排出孔,其设于所述上端板,使所述上压缩室和上端板盖室连通;下排出孔,其设于所述下端板,使所述下压缩室和下端板盖室连通;制冷剂通道孔,其贯通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将所述下端板盖室和所述上端板盖室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排出阀,其对所述上排出孔进行开闭;下排出阀,其对所述下排出孔进行开闭;上排出阀容纳凹部,其设于所述上端板,从所述上排出孔的位置呈槽状延伸;下排出阀容纳凹部,其设于所述下端板,从所述下排出孔的位置呈槽状延伸,所述下端板盖形成为平板状,在所述下端板上,以与所述下排出阀容纳凹部的所述下排出孔侧重合的方式形成下排出室凹部,所述下端板盖室由所述下排出室凹部和所述下排出阀容纳凹部构成,所述下排出室凹部在所述下端板上,在连结多个插通孔中的相邻的第一插通孔的中心以及第二插通孔的中心、与所述副轴承部的中心的直线之间的扇形的范围内形成,所述多个插通孔供紧固所述下端板盖、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所述上端板及所述上端板盖的紧固部件插通,以贯通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的方式设于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周上,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排出室凹部重合并与所述下排出室凹部连通,并且,在所述下气缸上,位于所述下叶片槽和所述第一插通孔之间,且在所述上气缸上位于所述上叶片槽和所述第一插通孔之间,设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1、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2、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3、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2’、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3’时,S1S3且S2S3且S2’S3’。[0014]发明效果[0015]本发明能够减小流经制冷剂通道孔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防止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效率降低。附图说明[001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1的纵剖视图。[0017]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从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0018]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旋转轴和供油叶片的从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0019]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下端板的底视图。[0020]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下气缸的底视图。[0021]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中间隔板的底视图。[0022]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上气缸的底视图。[0023]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上端板的底视图。[0024]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道孔附近的纵剖视图。[0025]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1次能量换算C0P提高了的图。[0026]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噪音降低的图。[0027]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下气缸的底视图。[0028]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道孔附近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及各变形例也可以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来实施。[0030]【实施例1】[0031]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003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从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旋转轴和供油叶片的从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0033]如图1所示,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配置于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10内的下部的压缩部12、配置于压缩部12的上方,经由旋转轴15驱动压缩部12的电动机11、固定于压缩机框体10的侧部的立式圆筒状的储液器25。[0034]储液器25经由上吸入管105及储液器上弯曲管31T与上气缸121T的上吸入室131T参照图2连接,且经由下吸入管104及储液器下弯曲管31S与下气缸121S的下吸入室131S参照图2连接。[0035]电动机11外侧具备定子111,内侧具备转子112,定子111通过热套固定于压缩机框体10的内周面,转子112通过热套固定于旋转轴15上。[0036]在旋转轴15上,下偏心部152S的下方的副轴部151旋转自如地嵌合在设于下端板160S上的副轴承部161S而被支承,上偏心部152T的上方的主轴部153旋转自如地嵌合在设于上端板160T上的主轴承部161T而被支承,相互具有180度的相位差而设置的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分别旋转自如地嵌合于上活塞125T及下活塞125S,由此,对压缩部12整体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通过旋转,使上活塞125T及下活塞125S分别沿着上气缸121T、下气缸121S的内周面进行公转运动。在此,将旋转轴15由主轴承部161T及副轴承部161S支承并旋转的旋转轴设为X—X轴。[0037]在压缩机框体10内部,为了压缩部12的滑动部的润滑和上压缩室133T参照图2及下压缩室13:3S参照图2的密封,封入有大致将压缩部I2浸泡的量的润滑油18。在压缩机框体10的下侧固定有将支承旋转式压缩机1整体的多个弹性支承部件未图示卡止的安装脚310。[0038]如图2所示,压缩部12是从上向下将具有圆顶状的鼓出部的上端板盖170T、上端板160T、上气缸121T、中间隔板140、下气缸121S、下端板160S及平板状的下端板盖170S依次层叠而构成。压缩部12整体通过配置于大致同心圆上的多个贯穿螺栓174、175及辅助螺栓176分别插通设于以旋转轴15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周上的多个螺栓孔(下端板第一螺栓孔13"7A—1、下气缸弟一螺检孔137B—1、中间隔板弟一螺检孔137C—1、上气缸第一螺检孔1:37D—1、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下端板第二螺栓孔137A—2、下气缸第二螺栓孔137B—2、中间隔板第二螺栓孔137C—2、上气缸第二螺栓孔137D—2、上端板第二螺栓孔137E—2、下端板第三螺栓孔137A—3、下气缸第三螺栓孔137B—3、中间隔板第三螺栓孔137C—3、上气缸第三螺栓孔137D—3、上端板第三螺栓孔137E—3、下端板第四螺栓孔137A—4、下气缸第四螺栓孔137B—4、中间隔板第四螺栓孔137C—4、上气缸第四螺栓孔137D—4、上端板第四螺栓孔137E—4、下端板第五螺栓孔137A—5、下气缸第五螺栓孔137B—5、中间隔板第五螺栓孔137C—5、上气缸第五螺栓孔137D—5、上端板第五螺栓孔137E—5参照后述的图4〜图8也称做插通孔从上下固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表示贯穿螺栓174、175及对应的螺栓孔的数目为5个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表示辅助螺栓176及对应的螺栓孔的数目为2个的情况,但不限于此。[0039]在环状的上气缸121T上设有与上吸入管105嵌合的上吸入孔135T。在环状的下气缸121S上设有与下吸入管104嵌合的下吸入孔135S。另外,在上气缸121T的上气缸室130T配置有上活塞125T。在下气缸121S的下气缸室130S配置有下活塞125S。[0040]在上气缸121T上设有从上气缸室130T的中心放射状向外方延伸的上叶片槽128T,在上叶片槽128T配置有上叶片lWT。在下气缸121S上设有从下气缸室130S的中心放射状向外方延伸的下叶片槽128S,在下叶片槽128S配置有下叶片127S。[0041]在上气缸121T,在从外侧面与上叶片槽128T重合的位置,以不贯通到上气缸室130T的深度设有上弹簧孔1MT,在上弹簧孔124T内配置有上弹簧126T。在下气缸121S,在从外侧面与下叶片槽128S重合的位置,以不贯通到下气缸室130S的深度设有下弹簧孔124S,在下弹簧孔124S内配置有下弹簧126S。[0042]上气缸室130T分别用上端板160T及中间隔板140将上下封闭。下气缸室130S分别用中间隔板140及下端板160S将上下封闭。[0043]上叶片127T被上弹簧126T按压而与上活塞125T的外周面抵接,由此,上气缸室130T被划分为与上吸入孔135T连通的上吸入室131T、与设于上端板160T的上排出孔190T连通的上压缩室133T。下叶片127S被下弹簧126S按压而与下活塞125S的外周面抵接,由此,下气缸室130S被划分为与下吸入孔135S连通的下吸入室131S、与设于下端板160S的下排出孔190S连通的下压缩室133S。[0044]在上端板160T上设有贯通上端板160T与上气缸121T的上压缩室133T连通的上排出孔190T,在上排出孔190T的出口侧形成有包围上排出孔190T的环状的上阀座未图示)。在上端板160T上形成有从上排出孔190T的位置向上端板160T的外周呈槽状延伸的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0045]在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MT容纳有簧片阀式的上排出阀2〇OT及上排出阀压板201T整体,该上排出阀200T后端部通过上铆钉202T固定于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内,前部对上排出孔190T进行开闭;该上排出阀压板201T后端部与上排出阀200T重合,通过上铆钉202T固定于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S4T内,前部向上排出阀2〇〇T开启的方向弯曲(翘曲),限制上排出阀200T的开度。[0046]在下端板160S上设置有贯通下端板160S并与下气缸121S的下压缩室133S连通的下排出孔190S,在下排出孔190S的出口侧形成有包围下排出孔190S的环状的下阀座191S参照图4。在下端板160S上形成有从下排出孔190S的位置朝向下端板160S的外周呈槽状延伸的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参照图4。[0047]在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容纳有簧片阀式的下排出阀200S及下排出阀压板201S的整体,该下排出阀200S后端部通过下铆钉202S固定于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内,前部对下排出孔190S进行开闭,该下排出阀压板201S后端部与下排出阀200S重合,通过下铆钉202S固定于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内,前部向下排出阀200S开启的方向弯曲(翘曲),限制下排出阀200S的开度。[0048]在相互密合固定的上端板160T和具有圆顶状的鼓出部的上端板盖170T之间形成有上端板盖室180T。在相互密合固定的下端板160S和平板状的下端板盖170S之间形成有下端板盖室180S。作为形成贯通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上气缸121T及上端板160T且将下端板盖室180S和上端板盖室180T连通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的圆形孔,在下端板160S上设有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在下气缸121S上设有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在中间隔板140上设有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在上气缸121T上设有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在上端板160T上设有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参照图4〜图8。另夕卜,作为形成贯通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上气缸121T及上端板160T且将下端板盖室180S和上端板盖室180T相对于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平行且独立地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圆形孔,在下端板160S上设有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在下气缸121S上设有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在中间隔板140上设有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在上气缸121T上设有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在上端板160T上设有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参照图4〜图8。[0049]以下,在对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进行统称的情况下,称做制冷剂通道孔136。[0050]如图3所示,在旋转轴15上设置有从下端贯通至上端的供油纵孔155,在供油纵孔155内压入有供油叶片158。另外,在旋转轴15的侧面设有与供油纵孔155连通的多个供油横孔156。[0051]以下,对旋转轴15的旋转带来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上气缸室130T内,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嵌合于旋转轴15的上偏心部152T的上活塞125T沿着上气缸室121T的内周面进行公转,由此,上吸入室131T—边扩大容积,一边从上吸入管105吸入制冷剂,上压缩室133T—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当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上排出阀200T的外侧的上端板盖室180T的压力高时,上排出阀200T开启,从上压缩室133T向上端板盖室180T排出制冷剂。排出到上端板盖室180T的制冷剂从设于上端板盖170T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T参照图1排出到压缩机框体10内。[0052]另外,在下气缸室130S内,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与旋转轴15的下偏心部152S嵌合的下活塞125S沿着下气缸121S的内周面进行公转,由此,下吸入室131S—边扩大容积,一边从下吸入管104吸入制冷剂,下压缩室133S—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当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下排出阀200S的外侧的下端板盖室180S的压力高时,下排出阀200S开启,从下压缩室133S向下端板盖室180S排出制冷剂。排出到下端板盖室180S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及上端板盖室180T从设于上端板盖170T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T参照图1排出到压缩机框体10内部。[0053]排出到压缩机框体10内的制冷剂通过设于定子111夕卜周的将上下连通的切口(未图示)、或定子111的绕组部的间隙(未图示)、或定子111与转子112的间隙115参照图1被导向电动机11的上方,并从压缩机框体10上部的排出管107排出。[0054]以下,说明润滑油18的流动。润滑油18从旋转轴15的下端起,通过供油纵孔155及多个供油横孔156向副轴承部161S和旋转轴15的副轴部151的滑动面、主轴承部161T和旋转轴I5的主轴部153的滑动面、旋转轴15的下偏心部152S和下活塞125S的滑动面、上偏心部152T和上活塞125T的滑动面供油,对各滑动面进行润滑。[0055]供油叶片158通过在供油纵孔155内对润滑油18赋予离心力而汲上润滑油18,在润滑油18从压缩机框体10内与制冷剂一同排出而油面降低的情况下,还起到可靠地向上述滑动面供给润滑油18的作用。[0056]其次,对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下端板的底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下气缸的底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中间隔板的底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上气缸的底视图。图8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上端板的底视图。[0057]如图4所示,因为下端板盖170S为平板状且不具有像上端板盖170T那样的圆顶状的鼓出部,所以下端板盖室180S由设于下端板160S的下排出室凹部163S和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形成。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从下排出孔190S的位置向与连结副轴承部161S的中心和下排出孔190S的中心的径向线交叉的方向直线地呈槽状延伸,换言之,向下端板160S的周向直线地呈槽状延伸。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与下排出室凹部163S连接。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形成为其宽度比下排出阀200S及下排出阀压板201S的宽度稍大,容纳下排出阀200S及下排出阀压板201S,并且将下排出阀200S及下排出阀压板201S定位。[0058]下排出室凹部163S以与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的下排出孔190S侧重合的方式,形成为与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的深度相同的深度。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的下排出孔190S侧被容纳于下排出室凹部163S。[0059]下排出室凹部163S在由连结X—X轴穿过的下端板160S的中心01和下端板第一螺栓孔137A—1的直线、连结中心01和下端板第五螺栓孔137A—5的直线所划分的下端板160S的平面上的第一扇形的范围内形成。作为一例,下排出室凹部163S在从连结中心01和连结下排出孔l9〇S的中心011及下铆钉202S的中心012的线段L的中点013的直线起,以中心01为中心向下排出孔190S的方向打开俯仰角¢=90°的直线之间的扇形的范围内形成。此外,第一扇形也可以是由连结X—X轴穿过的下端板160S的中心01和下端板第一螺栓孔137A—1的中心的直线、和连结中心01和下端板第五螺栓孔137A—5的中心的直线所划分的下端板160S的平面上的区域。L0060J在卜桐攸1603上,下端板第一圆形孔ueA—i在第一扇形的范围内,至少一部分与下排出室凹部163S重合,被设置于与下排出室凹部163S连通的位置。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在第一扇形的范围内,至少一部分与下排出室凹部1638重合,被设置于与下排出室凹部163S连通且与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GA—1相邻的位置。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被设于比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更远离下端板第一螺栓孔的位置。换句话说,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被设为比下端板第一圆形孔丨:^八一丨更接近下端板第一螺栓孔137A-1。[0061]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及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直径为与下端板160S的其它机械要素不发生千涉的最大限度的大小。将下端板第一圆形孔ueA—i及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1。[0062]在下排出孔190S的开口部周缘形成有相对于下排出室凹部163S的底部隆起的环状的下阀座191S,下阀座191S与下排出阀200S的前部抵接。下排出阀200S相对于下阀座191S提升规定开度,使得其在从下排出孔19似排出制冷剂时不会成为排出流的阻力。[0063]另外,如图5所示,在下气缸121S,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在由连结X—X轴通过的下气缸121S的中心02和下气缸第一螺栓孔137B—1的中心的直线、连结中心02和下叶片槽12路的中心的直线所划分的下气缸121S的平面上的第二扇^的范围内相邻设置。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被设于比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更远离下气缸第一螺栓孔1:37B—1的位置。换句话说,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一2被设为比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更接近下气缸第一螺栓孔137B—1。[00M]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直径为与下气缸121S的其它机械要素、例如下叶片槽128S不发生干扰的最大限度的大小。[0065]在此,将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明一1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2。另外,将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及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的各截面沿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及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各截面沿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2’DS2、S2’在其与上述的S1之间具有S1多S2=S2,的大小关系。[0066]此外,“S2=S2’”的关系表示在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连通部分边界)、及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连通部分(边界),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与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的截面重合,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与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GA—2的截面重合。即,如图5所示,若用阴影表示下端板第一圆形孔口^一丨和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重合的区域、及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重合的区域,则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整个区域成为阴影区域。[0067]另外,如图6所示,在中间隔板140上,嵌合喷射管142的连接孔142a及喷射孔142b被设置于由中心线C相当于下叶片槽128S及上叶片槽12ST的位置划分的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137C—1侧的第三扇形的范围内,该中心线C是将由连结X—X轴穿过的中间隔板14〇的中心03和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137C—1的中心的直线、连结中心〇3和中间隔板第五螺栓孔137C—5的中心的直线所划分的中间隔板14〇的平面上的扇形进行等分的中心线。[0068]以提高制冷剂的压缩效率为目的,为了在压缩中途对下压缩室133S及上压缩室133T进行冷却,从喷射管142注入的液体制冷剂喷射液经由连接孔142a从喷射孔142b向下压缩室133S及上压缩室133T喷射将其称做喷射)。作为一例,连接孔142a及喷射孔142b设置为喷射孔142b的中心在从中心线C朝向压缩机框体10和上吸入管105及下吸入管104的连接位置的相反侧,绕旋转轴15的旋转中心即X—X$由,中心角0为规定角度以下、例如40°以下的扇形的范围内。[0069]而且,如图6所示,在中间隔板140上,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及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在第三扇形的范围内,以连接孔142a位于其间的方式设置。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被设置于比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更远离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137C—1的位置。换句话说,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被设为比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更接近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137C—1。[0070]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及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的直径为与中间隔板140的其它机械要素、例如连接孔14¾及喷射孔142b不发生干涉的最大限度的大小。但是,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的直径为了避免与连接孔142a及喷射孔142b的干涉而受到制约,与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后述的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后述的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册一1相比,该直径的大小自然变小。同样,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的直径为了避免与连接孔142a及喷射孔142b的干涉而受到制约,与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后述的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后述的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相比,该直径的大小自然变小。另外,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因为受到避免与连接孔142a及喷射孔14¾的干涉这一制约,所以与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上端板第一圆形孔U6E—1相比,以相对于连通方向错开的状态设置。同样,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一2受到避免其与连接孔14¾及喷射孔14¾干涉这一制约,因此与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相比,以相对于连通方向错开的状态设置。[00川在此,将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及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2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3。另外,将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及下气缸第一圆形孔以册一丨的各截面在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各截面在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3’。合计截面积S3、S3’在其与上述的S2之间具有“S2S3彡S3’”的大小关系。'[0072]此外,“S3彡S3’”的大小关系表示在下气缸第一圆形孔以诎一丨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连通部分(边界)、及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i;36C—1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的连通部分边界),至少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的截面的一部分相对于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的截面错开、或者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一2的截面的一部分相对于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2的截面错开的情况。即,如图6所示,若用阴影表示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重合的区域、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重合的区域,贝lj例如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丨36C二2的整个区域成为阴影区域,另一方面,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的局部区域未成为阴影区域。[0073]总结以上,S1、S2、S2、S3、S3的大小关系为S1S2=S2,S3多S3,(以下称做关系式1。[0074]另外,如图7所示,在上气缸121T上,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及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在由连结X—X轴穿过的上气缸121T的中心04和上气缸第一螺栓孔137D—1的中心的直线、连结中心04和上叶片槽128T的中心线的直线所划分的上气缸121T的平面上的第四扇形的范围内相邻设置。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在第四扇形的范围内,被设置于与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相邻的位置。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被设置于比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更远离上气缸第一螺栓孔137D—1的位置。换句话说,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被设为比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更接近上气缸第一螺栓孔137D—1。[0075]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及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直径是与上气缸121T的其它机械要素、例如上叶片槽128T不发生千涉的最大限度的大小。[0076]如图2所示,上端板盖室180T由上端板盖170T的圆顶状的鼓出部、设于上端板160T的上排出室凹部163T、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构成。虽然详细的图示省略,但与下端板盖室180S同样,在上端板盖室180T,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从上排出孔190T的位置起,向与连结主轴承部161T的中心和上排出孔190T的中心的径向线交叉的方向直线地呈槽状延伸,换言之,向上端板160T的周向直线地呈槽状延伸。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与上排出室凹部163T相连。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形成为其宽度比上排出阀200T及上排出阀压板201T的宽度稍大,容纳上排出阀200T及上排出阀压板201T,并且将上排出阀200T及上排出阀压板201T定位。[0077]另外,上排出室凹部163T以与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的上排出孔190T侧重合的方式形成为与下排出阀容纳凹部164S的深度相同的深度。上排出阀容纳凹部164T的上排出孔190T侧被容纳于上排出室凹部163T。[0078]另外,上排出室凹部163T在由连结X—X轴穿过的上端板160T的中心05和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的直线、连结中心05和上端板第五螺栓孔137E—5的直线划分的上端板160T的平面上的第五扇形的范围内形成参照图8。[0079]而且,详细的图示省略,与下端板160S上的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同样,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在由连结中心05和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的中心的直线、连结中心05和上端板第五螺栓孔137E—5的中心的直线划分的上端板160T的平面上的第五扇形的范围内,至少一部分与上排出室凹部163T重合,被设置于与上排出室凹部163T连通的位置。另外,虽然详细的图示省略,与下端板160S上的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同样,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在第五扇形的范围内,至少一部分与下排出室凹部163S重合,被设置于与上排出室凹部163T连通且与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相邻的位置。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被设置于比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册一2更远离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的位置。换句话说,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被设为比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更接近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0080]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及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的直径为与上端板160T的其它机械要素不发生干涉的最大限度的大小。[0081]在此,将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及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4。另外,将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及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的各截面在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及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各截面在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3”。合计截面积S4、S3”在与上述的合计截面积S3之间具有“S4S3彡S3””的大小关系。[0082]此外,“S3彡S3””的大小关系表示在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的连通部分(边界)及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和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连通部分边界),至少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的截面的一部分相对于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的截面错开、或者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的截面的一部分相对于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截面错开的情况。[0083]另外,将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和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的各截面沿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及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和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的各截面在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4’。另外,将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及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的合计截面积设为S5d4’、S5在其与上述的合计截面积S4之间具有“S5彡S4=S4’”的大小关系。[0084]此外,“S4=S4’”的关系表示于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和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连通部分边界)、及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和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的连通部分(边界),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与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的截面重合,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与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的截面重合。[0085]总结以上,33、83”、34、85的大小关系为55彡84=34’83彡83”(以下称做关系式2。[0086]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道孔附近的纵剖视图。图9是作为一例从中心01侧X—X轴侧观察满足上述的关系式1及关系式2的制冷剂通道孔136的A—A’截面参照图4的图。[0087]如图9所示,在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连通部分边界)、及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连通部分边界),就制冷剂通道孔136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合计截面积而言,与下端板160S侧相比,下气缸121S侧变小。[0088]另外,如图9所示,在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连通部分边界)、及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的连通部分边界),就制冷剂通道孔136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e—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一2的合计截面积而言,与下气缸121S侧相比,中间隔板140侧变小。进而,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的一部分截面不与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的截面重合。即,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在从下端板160S至下气缸121S的部分,截面错开引起的瓶颈形成于连通部分(边界。[0089]图9所示的例子中,以中间隔板140为界在X—X轴方向上下对称,中间隔板140和上气缸121T的制冷剂通道孔136的连通部分与中间隔板140和下气缸121S的制冷剂通道孔136的连通部分同样,上气缸121T和上端板160T的制冷剂通道孔136的连通部分与下气缸121S和下端板160S的制冷剂通道孔136的连通部分同样。[0090]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制冷剂通道孔为同一直径且将连通下端板、下气缸、中间隔板、上气缸、上端板时的各截面积设为“1”时,实施例1的制冷剂通道孔丨36中,连通下端板160S及上端板160T的合计截面积S1及S5为“2.7”,连通下气缸1215及上气缸1211'的合计截面积S2及S4为“2.5”,连通中间隔板140的合计截面积S3为“1•8”。[0091]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1次能量换算⑶P提高了的图。图10是对于应用了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空调设备和应用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空调设备,将各自的1次能量换算C0P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进行比较的图表。图10中,将空调设备的能力[W]设为横轴,将1次能量换算C0P设为纵轴。从图10可以看出,在应用了实施例1的空调设备中,1次能量换算C0P提高了。即,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提闻。[0092]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噪音降低的图。图11是对于应用了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空调设备和应用了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空调设备,对于有喷射及无喷射,将各自的噪音水平进行比较的图表。从图11可以看出,在应用了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空调设备中,对于有喷射及无喷射这两方面,噪音水平均降低。即,在应用了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空调设备中,静音性提高。特别是,在有喷射的情况下,静音性提高。另外,由于静音性提高,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制冷剂的压力损失降低。[0093]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结构,由于充分地确保了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上气缸121T及上端板160T各自的制冷剂通道孔136的连通部分边界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各圆形孔的重合部分,因此,能够减小制冷剂通道孔136的连通部分边界对流经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能够提高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0094]另外,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结构,能够减小流经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减小旋转式压缩机1的噪音。[0095]另外,在为了提高压缩效率而将喷射的连接孔142a及喷射孔142b设于中间隔板140上的情况下,中间隔板140上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与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上气缸121T、上端板160T上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相比,以直径小且孔错开的状态设置。但是,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结构,将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上气缸121T、上端板160T上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直径各自设定为不会与其它机械要素干涉的最大限度的大小。由此,在中间隔板140上,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与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上气缸121T、上端板160T相比,以直径小且孔错开的状态下,通过喷射而增加了制冷剂流量,也能减小流经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所以,能够提高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降低噪音。[0096]另外,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结构,下端板160S上的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及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合计截面积S1比下气缸121S上的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及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的合计截面积S2大。因此,减小了从设于下端板160S的下排出孔190S排出到下端板盖室180S下消音)的制冷剂向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流入时的阻力。[0097]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制冷剂通道孔136设定为设置有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这两个制冷剂通道孔,但也可以设定为1个或3个以上。[0098]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制冷剂通道孔136设定为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这两个制冷剂通道孔相邻设置,但也可以将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这两个制冷剂通道孔接连设置。即,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也可以接连设置。关于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和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和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各孔,也同样。[0099]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像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那样,形成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孔设定为圆形孔。但是,形成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1及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孔不限于圆形孔,只要是减小流经制冷剂通道孔136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的截面形状的孔,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状。为圆形孔以外的形状时,“直径”为“最大径”。[0100]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将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设为相同直径,将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和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设为相同直径,另外,也可以将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设为相同直径,将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和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设为相同直径。由此,可以实现钻头等的通用化,缩短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0101]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也可以将下端板160S上的、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与设于下端板160S的其它任一螺栓孔等设为相同直径。同样,在下端板160S上,也可以将形成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的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与设于下端板160S的其它任一螺栓孔等设为相同直径。关于下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上气缸121T、上端板160T,也同样。[0102]g卩,在下端板160S上,也可以使用与下排出孔190S、下端板第一螺栓孔137A—1〜下端板第五螺栓孔137A—5、在压缩部12固定下端板160S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将下铆钉202S固定于下端板160S的铆钉孔等的任一个通用的钻头等形成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或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在下端板160S上,下排出孔190S、下端板第一螺栓孔137A—1〜下端板第五螺栓孔137A—5、在压缩部12固定下端板160S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将下铆钉202S固定于下端板160S的铆钉孔等,就是在制冷剂通道孔136以外所设置的孔的一个例子。[0103]另外,同样地,在下气缸121S上,也可以使用与下气缸第一螺栓孔137B—1〜下气缸第五螺栓孔137B—5、在压缩部12固定下气缸121S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容纳下端板160S的下铆钉202S的头部的铆钉避让孔等的任一个通用的钻头等形成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或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在下气缸121S,下气缸第一螺栓孔137B—1〜下气缸第五螺栓孔137B—5、在压缩部12固定下气缸121S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容纳下端板160S的下铆钉202S的头部的铆钉避让孔等,就是在制冷剂通道孔136以外所设置的孔的一个例子。[0104]另外,同样地,在中间隔板140上,使用与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137C—1〜中间隔板第五螺栓孔137C—5、在压缩部12固定中间隔板140时的定位螺栓孔等的任一个通用的钻头等形成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和或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在中间隔板140上,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137C—1〜中间隔板第五螺栓孔137C—5、在压缩部12固定中间隔板140时的定位螺栓孔等,就是在制冷剂通道孔136以外所设置的孔的一个例子。[0105]另外,同样地,在上气缸121T上,使用与上气缸第一螺栓孔137D—1〜上气缸第五螺栓孔137D—5、在压缩部12固定下端板160S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容纳上端板160T的上铆钉202T的头部的铆钉避让孔等的任一个通用的钻头等形成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和或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在上气缸121T上,上气缸第一螺栓孔137D—1〜上气缸第五螺栓孔137D—5、在压缩部12固定下端板160S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容纳上端板160T的上铆钉202T的头部的铆钉避让孔等,就是在制冷剂通道孔136以外所设置的孔的一个例子。[0106]另外,同样地,在上端板160T上,使用与上排出孔190T、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上端板第五螺栓孔137E—5,在压缩部12固定上端板160T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将上铆钉202T固定于上端板160T的铆钉孔等的任一个通用的钻头等形成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和或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6E—2。由此,能够实现加工工序的缩短,降低加工成本。在上端板160T上,上排出孔190T、上端板第一螺栓孔137E—1〜上端板第五螺栓孔137E—5、在压缩部12固定上端板160T时的定位螺栓孔、用于将上铆钉202T固定于上端板160T的铆钉孔等,就是在制冷剂通道孔136以外所设置的孔的一个例子。[0107]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合计截面积S1、S2的大小关系设定为S1彡S2,但不限于此。同样,在以上的实施例1中,合计截面积S4、S5的大小关系设定为S5彡S4,但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将制冷剂通道孔136的直径在下端板160S及上端板160T设为最小径,在下气缸室130S及上气缸室130T设为最大径,在中间隔板140设为它们的中间的直径,由于制冷剂通道孔136的直径在中间的下气缸室130S及上气缸室130T增大,因此也可降低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力损失。[0108]【实施例2】[0109]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对于己有的结构省略说明。[0110]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下气缸的底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道孔附近的纵剖视图。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实施例2的旋转式压缩机1a参照图1的下气缸121Sa中,形成制冷剂通道孔136a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la的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la与实施例1的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相比,在下端板160S侧的端面12111的相反面即中间隔板140侧的端面12112设置有锪孔或切口(参照图13的框包围部分Z,在下气缸121Sa和中间隔板140中,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la的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la及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重合的部分的面积被扩大(参照图12的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la的阴影部分)。根据以上的实施例2的旋转式压缩机la的结构,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la通过在中间隔板140侧的端面121t2设置锪孔或切口,扩大了下气缸121Sa上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la的截面和中间隔板140上的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la的截面在X—X轴方向重合的面积,由此,能够取得大的上述的合计截面积S3’,减小流经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la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提高旋转式压缩机la的压缩效率。[0112]此外,同样的锪孔或切口在第一制冷剂通道孔136—la或第二制冷剂通道孔136—2中,也可以设置于下端板160S和下气缸121Sa的连通部分的下端板160S侧的端面或下气缸121Sa侧的端面。或者,锪孔或切口在下气缸丨mSa和中间隔板14〇的连通部分,也可以设置于中间隔板140侧的端面。或者,锪孔或切口在中间隔板140和上气缸121T的连通部分,也可以设置于中间隔板140侧的端面或上气缸121T侧的端面。或者,锪孔或切口在上气缸121T和上端板160T的连通部分,也可以设置于上气缸mT侧的端面或上端板160T侧的端面。[0113]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在下端板160S上,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的横截面的合计面积是下端板第一圆形孔136A—1和下端板第二圆形孔136A—2不会与其它机械要件干涉的最大的大小,但不限于最大。关于下气缸第一圆形孔136B—1和下气缸第二圆形孔136B—2、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136C—1和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136C—2、上气缸第一圆形孔136D—1和上气缸第二圆形孔136D—2、上端板第一圆形孔136E—1和上端板第二圆形孔13册一2,也同样。[0114]以上,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例不受上述的内容所限定。另外,在上述的结构要件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件、实质上相同的要件、所谓均等范围的要素。进而,上述的结构要件可以适当组合。进而,在不脱离实施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要件的各种省略、置换及变更中的至少之一。[0115]附图标记说明[0116]1旋转式压缩机[0117]10压缩机框体[0118]11电动机[0119]12压缩部[0120]15旋转轴[0121]18润滑油[0122]25储液器[0123]31T储液器上弯曲字管[0124]31S储液器下弯曲字管[0125]105上吸入管[0126]104下吸入管[0127]107排出管[0128]111定子[0129]112转子[0130]115间隙[0131]121T上气缸[0132]121tl下端板侧的端面[0133]121t2中间隔板侧的端面[0134]121S下气缸[0135]124T上弹簧孔[0136]124S下弹簧孔[0137]125T上活塞[0138]125S下活塞[0139]126T上弹簧[0140]126S下弹簧[0141]127T上叶片[0142]127S下叶片[0143]128T上叶片槽[0144]128S下叶片槽[0145]130T上气缸室[0146]130S下气缸室[0147]131T上吸入室[0148]131S下吸入室[0149]133T上压缩室[0150]133S下压缩室[0151]135T上吸入孔[0152]135S下吸入孔[0153]136、136a制冷剂通道孔[0154]136—1、136—la第一制冷剂通道孔[0155]136—2第二制冷剂通道孔[0156]136A—1下端板第一圆形孔[0157]136B—1下气缸第一圆形孔[0158]136C—1中间隔板第一圆形孔[0159]136D—1上气缸第一圆形孔[0160]136E—1上端板第一圆形孔[0161]136A—2下端板第二圆形孔[0162]136B—2下气缸第二圆形孔[0163]136C—2中间隔板第二圆形孔[0164]136D—2上气缸第二圆形孔[0165]136E—2上端板第二圆形孔[0166]137A—1下端板第一螺栓孔[0167]137B—1下气缸第一螺栓孔[0168]137C—1中间隔板第一螺栓孔[0169]137D—1上气缸第一螺栓孔[0170]137E—1上端板第一螺栓孔[0171]137A—2下端板第二螺栓孔[0172]137B—2下气缸第二螺栓孔[0173]137C—2中间隔板第二螺栓孔[0174]137D—2上气缸第二螺栓孔[0175]137E—2上端板第二螺栓孔[0176]137A—3下端板第三螺栓孔[0177]137B—3下气缸第三螺栓孔[0178]137C—3中间隔板第三螺栓孔[0179]137D—3上气缸第三螺栓孔[0180]137E—3上端板第三螺栓孔[0181]137A—4下端板第四螺栓孔[0182]137B—4下气缸第四螺栓孔[0183]137C—4中间隔板第四螺栓孔[0184]137D—4上气缸第四螺栓孔[0185]137E—4上端板第四螺栓孔[0186]137A—5下端板第五螺栓孔[0187]137B—5下气缸第五螺栓孔[0188]137C—5中间隔板第五螺栓孔[0189]137D—5上气缸第五螺栓孔[0190]137E—5上端板第五螺栓孔[0191]140中间隔板[0192]142喷射管[0193]142a连接孔[0194]142b喷射孔[0195]151副轴部[0196]152T上偏心部[0197]152S下偏心部[0198]153主轴部[0199]155供油纵孔[0200]156供油横孔[0201]158供油叶片[0202]160T上端板[0203]160S下端板[0204]161T主轴承部[0205]161S副轴承部[0206]163T上排出室凹部[0207]163S下排出室凹部[0208]164T上排出阀容纳凹部[0209]164S下排出阀容纳凹部[0210]170T上端板盖[0211]170S下端板盖[0212]172T上端板盖排出孔[0213]174、175贯穿螺栓[0214]176辅助螺栓[0215]180T上端板盖室[0216]180S下端板盖室[0217]190T上排出孔[0218]190S下排出孔[0219]191S下阀座[0220]200T上排出阀[0221]200S下排出阀[0222]201T上排出阀压板[0223]201S下排出阀压板[0224]202T上铆钉[0225]202S下铆钉[0226]310安装脚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其上部设有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侧面下部设有吸入制冷剂的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储液器,其固定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侧部,与所述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连接;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内;压缩部,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内的所述电动机的下方,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经由所述上吸入管及下吸入管从所述储液器吸入制冷剂,进行压缩,从所述排出管排出,所述压缩部具备:环状的上气缸及下气缸;封闭所述上气缸的上侧的上端板及封闭所述下气缸的下侧的下端板;中间隔板,其配置于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之间,将所述上气缸的下侧及所述下气缸的上侧封闭;旋转轴,其被设于所述上端板的主轴承部和设于所述下端板的副轴承部支承,通过所述电动机被旋转;上偏心部及下偏心部,其相互具有相位差而设于所述旋转轴上;上活塞,其与所述上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上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上气缸内形成上气缸室;下活塞,其与所述下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下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下气缸内形成下气缸室;上叶片,其从设于所述上气缸的上叶片槽向所述上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上活塞抵接,将所述上气缸室划分为上吸入室和上压缩室;下叶片,其从设于所述下气缸的下叶片槽向所述下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下活塞抵接,将所述下气缸室划分为下吸入室和下压缩室;上端板盖,其覆盖所述上端板,在其与所述上端板之间形成上端板盖室,具有将所述上端板盖室和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连通的上端板盖排出孔;下端板盖,其覆盖所述下端板,在其与所述下端板之间形成下端板盖室;上排出孔,其设于所述上端板,使所述上压缩室和上端板盖室连通;下排出孔,其设于所述下端板,使所述下压缩室和下端板盖室连通;制冷剂通道孔,其贯通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将所述下端板盖室和所述上端板盖室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排出阀,其对所述上排出孔进行开闭;下排出阀,其对所述下排出孔进行开闭;上排出阀容纳凹部,其设于所述上端板,从所述上排出孔的位置呈槽状延伸;下排出阀容纳凹部,其设于所述下端板,从所述下排出孔的位置呈槽状延伸,所述下端板盖形成为平板状,在所述下端板上,以与所述下排出阀容纳凹部的所述下排出孔侧重合的方式形成有下排出室凹部,所述下端板盖室由所述下排出室凹部和所述下排出阀容纳凹部构成,所述下排出室凹部在所述下端板上形成于连结多个插通孔中相邻的第一插通孔的中心以及第二插通孔的中心、与所述副轴承部的中心的直线之间的扇形的范围内,所述多个插通孔供紧固所述下端板盖、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所述上端板、及所述上端板盖的紧固部件插通,以贯通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的方式设于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周上,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排出室凹部重合并与所述下排出室凹部连通,并且,在所述下气缸中位于所述下叶片槽和所述第一插通孔之间,在所述上气缸中位于所述上叶片槽和所述第一插通孔之间,在设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1、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2、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3、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2’、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3’时,3183且8283且32’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S1和所述下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S2为S1彡S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部在所述中间隔板上还具有使来自喷射管的液体制冷剂经过的连接孔和将经过所述连接孔后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向所述压缩室内喷射的喷射孔,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喷射孔被设置为所述喷射孔的中心位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从所述叶片槽的中心线朝向所述压缩机框体和所述吸入部的连接位置的相反侧在规定角度以下的扇形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下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和所述上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设为相同直径,且将所述下气缸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和所述上气缸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设为相同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的至少一个中,将所述制冷剂通道孔设为与所述制冷剂通道孔以外所设置的孔的任一个直径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端板、所述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所述上气缸及所述上端板的至少一个中,在形成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孔连通的端面侧设置有锪孔或切口。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设所述上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4、所述上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为S5、所述上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上气缸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4’、所述上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和所述中间隔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重合的面积为S3”时,8583且3433且84’33”的关系式成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缸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S4和所述上端板上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孔的截面积S5为S5彡S4〇

百度查询: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