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操作杆装置_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_201780072743.1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11-21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公开(公告)号:CN109997092B

主分类号:G05G9/047(20060101)

分类号:G05G9/047(20060101);F16C11/06(20060101);H01H25/04(20060101);B60R16/02(20060101)

优先权:["20161207 JP 2016-237754"]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2.09#授权;2019.08.0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09#公开

摘要:操作杆装置100具有:旋转体150,具有球面状的旋转面151,并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操作杆140,使旋转体150旋转;以及结合部件160,将操作杆140与旋转体150结合,操作杆140与旋转体150为不同部件。

主权项:1.一种操作杆装置,具备:旋转体,具有球面状的旋转面,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操作杆,使上述旋转体旋转;结合部件,将上述操作杆与上述旋转体结合;以及促动器;上述操作杆与上述旋转体是不同部件,上述促动器被上述结合部件保持为能够移动,上述操作杆装置还具备根据上述旋转体的活动而活动的1个以上的驱动部,上述驱动部包括:支撑部,具有沿着上述旋转面凹陷的支撑面;以及对置支撑部,具有沿着上述旋转面凹陷的对置支撑面,上述旋转面在上述支撑面与上述对置支撑面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

全文数据:操作杆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操作杆装置,尤其涉及搭载于车辆的操作杆装置。背景技术已知有在车辆的方向盘附近配置的操作杆装置。在车辆的驾驶员对操作杆装置的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根据该操作,车辆的控制装置对方向指示器、前照灯、雨刷等进行控制。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操作杆装置具备:壳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壳体的操作杆、配置于壳体内的凸轮部、及在固定于操作杆的工作部件内朝向凸轮部施力的促动器。在专利文献1的操作杆装置中,在使操作杆活动时,促动器沿着凸轮部的凹凸活动,从而产生操作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01565号说明书发明内容发明所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操作杆装置中,作为操作杆,以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有保持促动器的工作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操作杆的转动轴及设置有各种开关的把持部分。因此,即使在变更工作部件而变更操作感的情况下、变更操作杆的转动轴的情况下、变更操作杆的把持部分的构成的情况下等的需要一部分的变更的情况下,也需要对整体重新制作。由此,存在操作杆的模具费用变得高额、操作杆装置的评价工序增加的不利。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变更的操作杆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具备:旋转体,具有球面状的旋转面,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操作杆,使旋转体旋转;以及结合部件,将操作杆与旋转体结合,操作杆与旋转体是不同部件。根据该构成,操作杆与旋转体是不同部件,操作杆与旋转体通过结合部件来结合,所以与操作杆和旋转体是一个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变更。能够将操作杆与旋转体用适于各自的材料来制作。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中,结合部件的外形是大致柱状,操作杆具有沿着结合部件的外形的第1固定孔,旋转体具有沿着结合部件的外形的第2固定孔,结合部件固定于第2固定孔内,结合部件包括从第2固定孔向外侧延伸的基部,基部通过基部与操作杆之间的压力被固定在第1固定孔内。根据该构成,结合部件的外形是大致柱状,操作杆具有沿着结合部件的外形的第1固定孔,旋转体具有沿着结合部件的外形的第2固定孔,结合部件固定于第2固定孔内,结合部件包括从第2固定孔向外侧延伸的基部,基部通过基部与操作杆之间的压力被固定在第1固定孔内,所以仅仅将固定于第2固定孔的结合部件嵌入到第1固定孔中,就能够简单地将操作杆与旋转体结合。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中,还具备:具有凹凸面的凸轮部;促动器;以及弹性部件,朝向凹凸面对促动器施力,第2固定孔贯通旋转体,基部从第2固定孔的一方的开口突出,结合部件还包括从第2固定孔的另一方的开口突出的传递部,促动器被传递部保持为能够移动。根据该构成,还具备凸轮部、促动器及弹性部件,基部从第2固定孔的一方的开口突出,结合部件还包括从第2固定孔的另一方的开口突出的传递部,促动器被传递部保持为能够移动,所以与用别的部件保持促动器的情况相比,部件个数少,容易组装。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中,结合部件是金属制,结合部件具有收纳孔,促动器被收纳孔保持为能够滑动。根据该构成,促动器被金属制的结合部件的收纳孔保持为能够滑动,所以与结合部件是树脂制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管理收纳孔的大小。因此,能够防止促动器的动作时的晃荡,而提高操作感。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中,旋转体是滑动性成型树脂制,结合部件是金属制。根据该构成,旋转体是滑动性成型树脂制,结合部件是金属制,所以能够使旋转体流畅地滑动而提高操作性,同时能够确保结合部件所必要的强度。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中,还具备相应于旋转体的活动而活动的1个以上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支撑部,具有沿着旋转面凹陷的支撑面;以及对置支撑部,具有沿着旋转面凹陷的对置支撑面,旋转面在支撑面与对置支撑面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根据该构成,通过驱动部的支撑面和对置支撑面,将旋转面支撑为能够旋转。由此,与如以往那样、在旋转面的表面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宽支撑旋转面的面积,因此耐久性提高。另外,与如以往那样、使用驱动部以外的部件来支撑旋转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所以组装变得容易。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简单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变更的操作杆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z1侧观看的操作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z2侧观看的操作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组合后的状态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将第2壳体省略了的操作杆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省略了的操作杆装置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7是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省略了的操作杆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8是在图6的8-8线通过且与yz平面平行的截面处的、固定部和旋转体和结合部件和促动器和弹性部件的剖视图。图9是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和第1驱动部和第2驱动部组装后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10是使操作杆在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后的状态下的、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省略了的操作杆装置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1是使操作杆在第3旋转方向上旋转后的状态下的、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省略了的操作杆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整体构成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操作杆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杆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从z1侧观看的操作杆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z2侧观看的操作杆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在本说明书中,规定互相正交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x方向将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x1方向和x2方向不加区别地进行表示。y方向将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y1方向和y2方向不加区别地进行表示。z方向将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z1方向和z2方向不加区别地进行表示。这些方向,是为了说明相对的位置关系而方便地规定的,并不限定实际的使用时的方向。构成要素的形状无论有无“大致”这一记载,只要可实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就不限定于基于所记载的表现的严格的几何学的形状。操作杆装置100位于车辆的方向盘附近。驾驶员操作后述的操作杆140时,根据该操作,未图示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对方向指示器、前照灯、雨刷等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操作杆装置100包括:第1壳体110,容纳构成部件的一部分;第2壳体120,容纳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凸轮部130,对操作者赋予操作感;操作杆140,接受操作者的操作;旋转体150,相应于操作杆140的活动而旋转;结合部件160,将操作杆140结合于旋转体150;促动器170,与凸轮部130抵接而将操作感传递至操作杆140;弹性部件180,朝向凸轮部130对促动器170施力;第1驱动部190-1,相应于旋转体150的旋转而旋转;以及第2驱动部190-2,相应于旋转体150的旋转而旋转。以下,存在将第1驱动部190-1与第2驱动部190-2不加区别而称为驱动部190的情况。操作杆装置100也可以具备未图示的位置检测部。位置检测部通过机械的、光学的、电磁的、其他的方法,检测2个驱动部190的各自的位置,由此将操作杆140被进行了怎样地操作传递给未图示的车辆的控制装置。例如,设置于驱动部190的齿轮齿,使位置检测部的齿轮旋转,并根据该旋转量来检测驱动部190的位置。第1壳体和第2壳体如图2所示,第1壳体110包括:底板111,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地扩展;以及从底板111的外缘向z1方向延伸的四方的筒状的第1壁部112。第1壁部112的z2侧的端缘与xy平面大致平行。被第1壁部112和底板111包围的空间在z1方向被开放。在第1壁部112的y1侧的面上,设置有将第1壳体110的内部与外部相连的第1操作口101-1。第1操作口101-1在z1方向上也被开放。第1壳体110在内部还包括都从底板111向z1方向延伸的第1轴承113、第2轴承114及第3轴承115。第2轴承114位于第1轴承113的x2侧。在x方向上,第3轴承115位于第1轴承113与第2轴承114之间。第1轴承113的z1侧端部与第2轴承114的z1侧端部,z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且在x方向上分离。第3轴承115的z1侧端部,与第1轴承113的z1侧端部及第2轴承114的z1侧端部这两者相比,更靠近底板111。在第1轴承113的z1侧端部,设置有向z2方向凹陷的第1凹部116。在第2轴承114的z1侧端部,设置有向z2方向凹陷的第2凹部117。在第3轴承115的z1侧端部,设置有向z2方向凹陷的第3凹部118。第1凹部116是具有x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的z2侧的一半,在x方向上贯通第1轴承113。第2凹部117是具有x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的z2侧的一半,在x方向上贯通第2轴承114。第3凹部118是具有z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规定第1凹部116的圆柱的中心轴与规定第2凹部117的圆柱的中心轴,大致一致。如图3所示,第2壳体120包括:顶板121,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地扩展;以及从顶板121的外缘向z2方向延伸的四方的筒状的第2壁部122。第2壁部122的z1侧的端缘与xy平面大致平行。被第2壁部122和顶板121包围的空间在z2方向上开放。在第2壁部122的y1侧的面上,设置有将第2壳体120的内部与外部相连的第2操作口101-2。第2操作口101-2在z2方向上也被开放。第2壳体120在内部还包括都从顶板121向z2方向延伸的第1对置轴承123、第2对置轴承124及第4轴承125。第2对置轴承124位于第1对置轴承123的x2侧。在x方向上,第4轴承125位于第1对置轴承123与第2对置轴承124之间。第1对置轴承123的z2侧端部与第2对置轴承124的z2侧端部,z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且在x方向上分离。第4轴承125的z2侧端部,与第1对置轴承123的z2侧端部及第2对置轴承124的z2侧端部这两者相比,更靠近顶板121。在第1对置轴承123的z2侧端部,设置有向z1方向凹陷的第1对置凹部126。在第2对置轴承124的z2侧端部,设置有向z1方向凹陷的第2对置凹部127。在第4轴承125的z2侧端部,设置有向z1方向凹陷的第4凹部128。第1对置凹部126是具有x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的z1侧的一半,在x方向上贯通第1对置轴承123。第2对置凹部127是具有x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的z1侧的一半,在x方向上贯通第2对置轴承124。第4凹部128是具有z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规定第1对置凹部126的圆柱的中心轴与规定第2对置凹部127的圆柱的中心轴大致一致。图4是组合后的状态的第1壳体110与第2壳体120的立体图。第1操作口101-1与第2操作口101-2,在从y方向观看时成为一体,形成大致圆形的操作口101。在第1轴承113的z1侧端部与第1对置轴承123的z2侧端部相接触的状态下,第1凹部116与第1对置凹部126形成1个圆筒状的空间。在第2轴承114的z1侧端部与第2对置轴承124的z2侧端部相接触的状态下,第2凹部117和第2对置凹部127形成1个圆筒状的空间。通过第1凹部116和第1对置凹部126形成的圆筒空间与通过第2凹部117和第2对置凹部127形成的圆筒空间,为大致相同形状并且大致同轴。第3凹部118与第4凹部128在z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第3凹部118的圆筒形和第4凹部128的圆筒形,为大致相同形状并且大致同轴。凸轮部图5是省去了第2壳体120的操作杆装置10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凸轮部130在第1壳体110内沿着第1壁部112的y2侧的部分被固定。凸轮部130在y1侧的面上具有凹凸面131。在从y方向观看时,操作口101与凹凸面131位于重叠的位置。在凹凸面131上形成有较细小的凹凸。操作杆如图1所示,操作杆140包括从操作口101附近起、向远离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的方向延伸的操作部141。操作部141是长条的部件,是操作者抓着进行操作的部分。虽未图示,但在操作杆140的前端即,离操作口101远一侧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有旋转式的操作旋钮、按钮开关等。如图3所示那样,操作杆140还包括固定部142,该固定部142被固定于操作部141的操作口101侧端部。固定部142是具有y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形的部件。在固定部142,具有在y方向上贯通的第1固定孔143。第1固定孔143是沿着后述的结合部件160的外形的、具有y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柱形。旋转体图6是省去了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的操作杆装置10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6是从z1侧观看的图,省略了操作杆140的一部分。图7是省去了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的操作杆装置100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7是从x2侧观看的图,省略了操作杆140的一部分。图8是在图6的8-8线通过且与yz平面平行的截面处的、操作杆140的固定部142和旋转体150和结合部件160和促动器170和弹性部件18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那样,旋转体150作为整体为大致球状,具有球面状的旋转面151。操作杆140和旋转体150是不同部件。如图8所示那样,旋转体150具有在y方向上贯通的大致圆柱形的第2固定孔152。规定第2固定孔152的圆柱的中心轴,在规定旋转面151的球的中心通过。第2固定孔152具有沿着后述的结合部件160的外形的形状。第2固定孔152从位于y1侧端部的第1开口153一直延伸到位于y2侧端部的第2开口154为止。结合部件如图2所示那样,结合部件160是具有y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形。结合部件160的外形是大致圆柱形。旋转体150的第2固定孔152内的直径,与结合部件160的外形的直径大致相同。结合部件160在内部具有在y方向上贯通的大致圆柱形的收纳孔161。结合部件160在y方向的中途被固定于第2固定孔152内。结合部件160与旋转体150,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为一体。如图8所示那样,结合部件160包括基部162和传递部163。基部162是指,结合部件160中的、从第2固定孔152的第1开口153向y1方向突出、并一直延伸到第1固定孔143内为止的部分。传递部163是指,结合部件160中的、从第2固定孔152的第2开口154向y2方向突出的部分。基部162通过基部162与操作杆140的固定部142之间的压力被固定在第1固定孔143内。在制造时,基部162被压入到第1固定孔143中。结合部件160将操作杆140与旋转体150结合。操作杆140的操作时,传递部163伴随着旋转体150的旋转而旋转。在其他的例子中,结合部件160的外形也可以是其他的柱状形。例如,结合部件160的外形可以是三棱柱、四棱柱等的棱柱。第1固定孔143和第2固定孔152的形状,可以是能够将结合部件160固定的其他的形状。促动器如图2所示那样,促动器170包括具有y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柱形的滑动轴171、及被固定于滑动轴171的y2侧端部的头部172。如图8所示那样,滑动轴171的直径与结合部件160的收纳孔161的直径大致一致。滑动轴171的一部分在收纳孔161内保持为能够滑动。头部172比收纳孔161大,且位于收纳孔161的外侧。促动器170在收纳孔161内被传递部163保持为能够移动。弹性部件弹性部件180是金属制的螺旋弹簧,位于收纳孔161内。弹性部件180的y1侧端部在收纳孔161内被固定。弹性部件180的y2侧端部在收纳孔161内向y2方向对促动器170的y1侧端部弹性地施力。弹性部件180朝向图5所示的凹凸面131对促动器170施力。驱动部如图2所示那样,第1驱动部190-1包括第1支撑部191-1、第1对置支撑部192-1、第1抵接部193-1、第1轴部194-1及第2轴部195-1。第1驱动部190-1具有将与xy平面平行的虚拟面作为中心而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将与yz平面平行的虚拟面作为中心而对称的形状。如图6所示那样,第1支撑部191-1位于旋转体150的x1侧。如图2所示那样,第1支撑部191-1具有第1支撑面196-1。第1支撑面196-1具有沿着旋转体150的旋转面151而凹陷的形状,并朝向x2方向。如图6所示那样,第1对置支撑部192-1位于旋转体150的x2侧。如图3所示那样,第1对置支撑部192-1具有第1对置支撑面197-1。第1对置支撑面197-1具有沿着旋转面151而凹陷的形状,并朝向x1方向。如图6所示那样,第1支撑面196-1与第1对置支撑面197-1,在x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旋转面151在第1支撑面196-1与第1对置支撑面197-1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如图6所示那样,第1抵接部193-1在旋转体150的y2侧通过并将第1支撑部191-1与第1对置支撑部192-1连结。第1抵接部193-1大致按与xy平面平行的路径延伸。如图3所示那样,第1抵接部193-1具有在第1支撑部191-1与第1对置支撑部192-1之间局部地延伸的第1限制孔198-1。第1限制孔198-1大致按与xy平面平行的路径延伸。图6所示的第1虚拟中心轴102在x方向上平行且在旋转体150的中心通过。第1轴部194-1朝向远离旋转体150的方向即,x1方向并与第1虚拟中心轴102平行地从第1支撑部191-1的x1侧突出。第1轴部194-1是具有x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形。第2轴部195-1朝向远离旋转体150的方向即,x2方向并与第1虚拟中心轴102平行地从第1对置支撑部192-1的x2侧突出。第2轴部195-1是具有x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形。第1轴部194-1的中心轴和第2轴部195-1的中心轴,与第1虚拟中心轴102一致。如图2所示那样,第2驱动部190-2包括第2支撑部191-2、第2对置支撑部192-2、第2抵接部193-2、第3轴部194-2及第4轴部195-2。第2驱动部190-2具有将与xy平面平行的虚拟面作为中心而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将与yz平面平行的虚拟面作为中心而对称的形状。如图7所示那样,第2支撑部191-2位于旋转体150的z2侧。如图2所示那样,第2支撑部191-2具有第2支撑面196-2。第2支撑面196-2具有沿着旋转体150的旋转面151而凹陷的形状,并朝向z1方向。如图7所示那样,第2对置支撑面197-2位于旋转体150的z1侧。如图3所示那样,第2对置支撑部192-2具有第2对置支撑面197-2。第2对置支撑面197-2具有沿着旋转面151而凹陷的形状,并朝向z2方向。第2支撑面196-2与第2对置支撑面197-2,在z方向上分离地对置配置。如图7所示那样,旋转面151在第2支撑面196-2与第2对置支撑面197-2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如图7所示那样,第2抵接部193-2在旋转体150的y2侧通过并将第2支撑部191-2与第2对置支撑部192-2连结。第2抵接部193-2大致按与yz平面平行的路径延伸。如图3所示那样,第2抵接部193-2具有在第2支撑部191-2与第2对置支撑部192-2之间局部地延伸的第2限制孔198-2。第2限制孔198-2大致按与yz平面平行的路径延伸。图7所示的第2虚拟中心轴103与z方向平行,且在旋转体150的中心通过。第3轴部194-2,朝向远离旋转体150的方向即,z2方向并与第2虚拟中心轴103平行地、从第2支撑部191-2的z2侧突出。第3轴部194-2是具有z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形。第4轴部195-2朝向远离旋转体150的方向即,z1方向并与第2虚拟中心轴103平行地、从第2对置支撑部192-2的z1侧突出。第4轴部195-2是具有z方向的中心轴的大致圆筒形。第3轴部194-2的中心轴和第4轴部195-2的中心轴,与第2虚拟中心轴103一致。图9是将第1壳体110、第2壳体120、第1驱动部190-1及第2驱动部190-2组装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主视图。第1凹部116和第1对置凹部126,夹着第1轴部194-1而对置配置。第1轴部194-1在第1凹部116与第1对置凹部126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第2凹部117和第2对置凹部127,夹着第2轴部195-1而对置配置。第2轴部195-1在第2凹部117与第2对置凹部127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第3凹部118和第4凹部128,在z方向上夹着第2驱动部190-2而对置配置。第3轴部194-2在第3凹部118内被支撑为能够旋转。第4轴部195-2在第4凹部128内被支撑为能够旋转。以下,存在将第1支撑部191-1和第2支撑部191-2不加区别而称为支撑部191的情况。存在将第1对置支撑部192-1和第2对置支撑部192-2不加区别而称为对置支撑部192的情况。存在将第1抵接部193-1和第2抵接部193-2不加区别而称为抵接部193的情况。存在将第1限制孔198-1和第2限制孔198-2不加区别而称为限制孔198的情况。如图7所示那样,第2驱动部190-2的第2抵接部193-2延伸到第1驱动部190-1的第1抵接部193-1的外侧。第1抵接部193-1和第2抵接部193-2,在y方向上位于旋转体150与凸轮部130之间。第1驱动部190-1能够绕图6所示的第1虚拟中心轴102而旋转。第2驱动部190-2能够绕图7所示的第2虚拟中心轴103而旋转。如图6和图7所示那样,结合部件160的传递部163从旋转体150起、在全部驱动部190的全部限制孔198中通过并延伸。旋转体150绕图6所示的第1虚拟中心轴102而旋转,并且绕图7所示的第2虚拟中心轴103而旋转。如图8所示那样,传递部163与旋转体150一体地旋转。如图7所示那样,第1限制孔198-1的z方向的宽度,与传递部163的z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第1抵接部193-1在伴随z方向的成分而活动的传递部163的移动路径上位于能够与传递部163抵接的位置。第1限制孔198-1沿着xy平面并具有传递部163在某程度上能够移动的长度。如图6所示那样,第2限制孔198-2的x方向的宽度,与传递部163的x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第2抵接部193-2在伴随x方向的成分而活动的传递部163的移动路径上位于能够与传递部163抵接的位置。第2限制孔198-2沿着yz平面,并具有传递部163在某程度上能够移动的长度。动作图6是操作杆14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杆装置100的俯视图。操作杆140能够绕第2虚拟中心轴103图7、向第1旋转方向104和第2旋转方向105这两方向旋转。图10是使操作杆140向第2旋转方向105旋转了的状态下的操作杆装置100的俯视图。在图10中,将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省略。首先,对从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起、使操作杆140向第2旋转方向105旋转的情况进行说明。第2限制孔198-2内的传递部163向x1方向推压第2抵接部193-2,从而如图10所示那样、第2驱动部190-2旋转。旋转体150沿着第1驱动部190-1的第1支撑面196-1和第1对置支撑面197-1而旋转。传递部163不推压第1驱动部190-1,而沿着第1限制孔198-1图7移动。即,第1驱动部190-1停留于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传递部163的移动量受到沿着xy平面的第1限制孔198-1图7的长度而限制。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使操作杆140向第1旋转方向104旋转后,第2限制孔198-2内的传递部163向x2方向推压第2抵接部193-2,由此第2驱动部190-2返回到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传递部163不推压第1驱动部190-1、而沿着第1限制孔198-1图7移动。即,第1驱动部190-1停留于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在传递部163活动时,朝向图5所示的凸轮部130的凹凸面131被施力的促动器170,沿着凹凸面131活动,并通过操作杆140向操作者传递作为阻力的变化的操作感。操作杆140从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起向第1旋转方向104旋转时的动作,与向第2旋转方向105旋转时的动作是对称的,所以省略说明。图7是操作杆14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杆装置100的侧视图。操作杆140能够绕第1虚拟中心轴102图6、向第3旋转方向106和第4旋转方向107这两方向旋转。图11是使操作杆140向第3旋转方向106旋转了的状态下的、操作杆装置100的侧视图。在图11中,将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省略。首先,对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起使操作杆140向第3旋转方向106旋转的情况进行说明。第1限制孔198-1内的传递部163向z2方向推压第1抵接部193-1,由此如图11所示那样,第1驱动部190-1旋转。旋转体150沿着第2驱动部190-2的第2支撑面196-2和第2对置支撑面197-2而旋转。传递部163不推压第2驱动部190-2,而沿着第2限制孔198-2图6移动。即,第2驱动部190-2停留在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传递部163的移动量被沿着yz平面的第2限制孔198-2图7的长度所限制。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使操作杆140向第4旋转方向107旋转后,第1限制孔198-1内的传递部163向z1方向推压第1抵接部193-1,由此第1驱动部190-1返回到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传递部163不推压第2驱动部190-2,而沿着第2限制孔198-2图6移动。即,第2驱动部190-2停留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在传递部163活动时,如图5所示那样,朝向凸轮部130的凹凸面131被施力的促动器170,沿着凹凸面131活动,并通过操作杆140向操作者传递作为阻力的变化的操作感。操作杆140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起向第4旋转方向107旋转时的动作,与向第3旋转方向106旋转时的动作是对称,所以省略说明。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是以玻璃纤维强化过的树脂制,耐受强力。凸轮部130和操作杆140和促动器170是树脂制。结合部件160是铁、铝等的金属制,所以与是树脂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操作杆140与旋转体150以高精度且不易变形的状态固定。弹性部件180是金属制的螺旋弹簧。弹性部件180可以是能够对促动器170施力的其他的部件。旋转体150是POM聚缩醛等的滑动性成型树脂制。第1驱动部190-1和第2驱动部190-2,用比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柔软的树脂形成,所以与用第1壳体110和第2壳体120直接支撑的情况相比,不易损伤旋转体150。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190是2个,但在其他的例子中,驱动部190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总结根据本实施方式,操作杆140和旋转体150是不同部件,操作杆140与旋转体150通过结合部件160来结合,所以与操作杆140和旋转体150是一个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变更。能够将操作杆140和旋转体150用适于各自的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结合部件160的外形是大致柱状,操作杆140具有沿着结合部件160的外形的第1固定孔143,旋转体150具有沿着结合部件160的外形的第2固定孔152,结合部件160被固定于第2固定孔152内,结合部件160包括从第2固定孔152向外侧延伸的基部162,基部162在第1固定孔143内通过基部162与操作杆140之间的压力来固定,所以仅仅将固定于第2固定孔152的结合部件160嵌入到第1固定孔143中,就能够将操作杆140与旋转体150简单地结合。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凸轮部130和促动器170和弹性部件180,基部162从第2固定孔152的一方的第1开口153突出,结合部件160还包括从第2固定孔152的另一方的第2开口154突出的传递部163,促动器170被传递部163保持为能够移动,所以与用别的部件保持促动器170的情况相比,部件个数少,容易组装。根据本实施方式,促动器170被金属制的结合部件160的收纳孔161保持为能够滑动,所以与结合部件160是树脂制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管理收纳孔161的大小。因此,能够防止促动器170的动作时的晃荡而提高操作感。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体150是滑动性成型树脂制,结合部件160是金属制,所以能够在使旋转体150流畅地滑动而提高操作性的同时,确保结合部件160所必要的强度。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驱动部190的支撑面196和对置支撑面197,旋转面151被支撑为能够旋转。由此,与如以往那样在旋转面151的表面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支撑旋转面151的面积取得较宽,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另外,与如以往那样、使用驱动部190以外的部件来支撑旋转面151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所以组装变得容易。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支撑部191与对置支撑部192连结的抵接部193,在伴随旋转体150的旋转而旋转的传递部163的移动路径上位于能够与传递部163抵接的位置,所以与在抵接部193以外设置部件的情况相比,从操作杆140向驱动部190传递动作的构成变得简单,并且,组装变得容易。根据本实施方式,抵接部193具有在支撑部191与对置支撑部192之间局部地延伸的限制孔198,传递部163从旋转体150一直延伸到限制孔198中为止,所以能够通过抵接部193的限制孔198简单地实现从操作杆140向多个驱动部190的动作的传递及操作杆140的动作量的限制。根据本实施方式,传递部163从旋转体150一直延伸到2个以上的驱动部190的全部限制孔198中为止,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通过1个传递部163使2个以上的驱动部190活动。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具有凹凸面131的凸轮部130、被传递部163保持为能够移动的促动器170及朝向凹凸面131对促动器170施力的弹性部件180,所以与用别的部件保持促动器170的情况相比,部件个数少,容易组装。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多个驱动部190,所以能够用驱动部190检测旋转体150的不同的方向的旋转,能够通过多个支撑面196和多个对置支撑面197,稳定地支撑旋转体150。根据本实施方式,2个驱动部190绕互相正交的第1虚拟中心轴102和第2虚拟中心轴103旋转,所以能够从2个方向平衡好地支撑旋转面151。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组装时,首先,在第1壳体110内,在第1凹部116载置第1轴部194-1,在第2凹部117载置第2轴部195-1,并在第3凹部118中嵌入第3轴部194-2。接下来,将第1壳体110与第2壳体120组合,在第1凹部116与第1对置凹部126之间夹着第1轴部194-1,在第2凹部117与第2对置凹部127之间夹着第2轴部195-1,并对第4凹部128嵌入第4轴部195-2,由此能够简单地组装操作杆装置100。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或其等同的范围内,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组合、副组合及代替。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车辆的操作杆装置。符号说明100…操作杆装置,130…凸轮部,131…凹凸面,140…操作杆143…第1固定孔,150…旋转体,151…旋转面,152…第2固定孔153…第1开口,154…第2开口,160…结合部件,161…收纳孔162…基部,163…传递部,170…促动器,180…弹性部件190…驱动部,190-1…第1驱动部,190-2…第2驱动部191…支撑部,191-1…第1支撑部,191-2…第2支撑部192…对置支撑部,192-1…第1对置支撑部,192-2…第2对置支撑部196…支撑面,196-1…第1支撑面,196-2…第2支撑面197…对置支撑面,197-1…第1对置支撑面,197-2…第2对置支撑面

权利要求:1.一种操作杆装置,具备:旋转体,具有球面状的旋转面,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操作杆,使上述旋转体旋转;以及结合部件,将上述操作杆与上述旋转体结合,上述操作杆与上述旋转体是不同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装置,上述结合部件的外形是大致柱状,上述操作杆具有沿着上述结合部件的上述外形的第1固定孔,上述旋转体具有沿着上述结合部件的上述外形的第2固定孔,上述结合部件固定于上述第2固定孔内,上述结合部件包括从上述第2固定孔向外侧延伸的基部,上述基部通过上述基部与上述操作杆之间的压力被固定于上述第1固定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杆装置,还具备:具有凹凸面的凸轮部;促动器;以及弹性部件,朝向上述凹凸面地对上述促动器施力,上述第2固定孔贯通上述旋转体,上述基部从上述第2固定孔的一方的开口突出,上述结合部件还包括从上述第2固定孔的另一方的开口突出的传递部,上述促动器被上述传递部保持为能够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杆装置,上述结合部件是金属制,上述结合部件具有收纳孔,上述促动器被上述收纳孔保持为能够滑动。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装置,上述旋转体是滑动性成型树脂制,上述结合部件是金属制。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装置,还具备根据上述旋转体的活动而活动的1个以上的驱动部,上述驱动部包括:支撑部,具有沿着上述旋转面凹陷的支撑面;以及对置支撑部,具有沿着上述旋转面凹陷的对置支撑面,上述旋转面在上述支撑面与上述对置支撑面之间被支撑为能够旋转。

百度查询: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操作杆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