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_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_201811106804.4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09-21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公开(公告)号:CN109629288B

主分类号:D21B1/34(20060101)

分类号:D21B1/34(20060101);D21B1/32(20060101);D21B1/12(20060101);D21D5/02(20060101)

优先权:["20170928 JP 2017-188855","20180727 JP 2018-141858"]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2.12#授权;2019.05.10#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4.16#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纤维性材料和金属片混合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对金属片进行吸附并去除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该解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解纤区域,其对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回旋区域,其使回旋流产生,并在通过所述回旋流而使所述纤维性材料回旋的同时将之送入所述解纤区域,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磁性体单元,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回旋区域内,并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纤维性材料一起被输送至所述回旋区域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磁性体。

主权项:1.一种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解纤区域,其对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回旋区域,其使回旋流产生,并在通过所述回旋流而使所述纤维性材料回旋的同时将该纤维性材料送入所述解纤区域,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磁性体单元,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回旋区域内并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纤维性材料一起被输送至所述回旋区域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磁性体。

全文数据: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背景技术近年来,对环境的意识提高,不仅仅要求削减在工作场所的纸张记录介质的使用量,还要求对在工作场所的纸张进行再生。作为使纸再生的装置,例如,已知一种装置,其对使用完毕的纸、即废纸进行粉碎并解纤,将该解纤物形成薄片状,从而使纸再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纸再生装置中,例如,在订书钉附着于废纸上的情况下,废纸会连同订书钉一起被粉碎并被解纤。在该情况下,订书钉的金属片可能会产生并成为混入解纤物中混合存在的状态。而且,由于该金属片,例如,纸再生装置的解纤部的内部有可能受到损伤。因此,已知一种从其他的材料树脂或无机纤维中对铁粉金属进行筛选的筛选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筛选方法中,使用磁力筛选机而对金属进行筛选并去除。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筛选方法中,相对于通过气流来输送材料的情况而言,有可能难以对金属进行筛选并充分地进行去除。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8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03054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纤维性材料和金属片混合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吸附并去除金属片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而实现。本发明的解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解纤区域,其对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回旋区域,其使回旋流产生,并在通过所述回旋流而使所述纤维性材料回旋的同时将该纤维性材料送入所述解纤区域,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磁性体单元,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回旋区域内,并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纤维性材料一起被输送至所述回旋区域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磁性体。由此,即使在纤维性材料和金属片于回旋区域内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磁性体单元而吸附金属片。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解纤装置的各部因金属片而受到损伤的情况。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装置主体具备罩壳,所述罩壳具有用于使所述纤维性材料被吸入至所述回旋区域内的吸入端口、和使在所述解纤区域内对所述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而得的解纤物被排出的排出端口,所述罩壳内被划分为所述解纤区域和所述回旋区域,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回旋区域的所述解纤区域侧。由此,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在穿过回旋区域的与解纤区域之间的边界部时,自然也在被设置于该边界部侧的磁性体单元的前方穿过。此时,纤维性材料在原来的状态下穿过并流入至解纤区域,但金属片会被吸附在磁性体单元上从而防止了向解纤区域的流入。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罩壳具有呈筒状并对所述回旋区域进行划分的筒状部,所述磁性体单元以露出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部中的方式而设置。纤维性材料与金属片一起随着回旋流而在回旋区域内进行回旋。另外,离心力通过该回旋而作用于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上,并靠近远离回旋中心的方向、即划分回旋区域的筒状部的内周壁侧。这样,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在于回旋区域内进行回旋的同时,向划分回旋区域的筒状部的内周部侧靠近。由此,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能够穿过磁性体单元的前方。而且,在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穿过磁性体单元的前方时,纤维性材料在原来的状态下穿过并流入解纤区域,但金属片会被吸附在磁性体单元上从而防止了向解纤区域的流入。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部的侧部。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单元位于与所述吸入端口相比靠下方处。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特别是金属片伴随着重力的作用,而能够比较猛烈地从吸入端口流入回旋区域内。由此,纤维性材料以及金属片分别被解开,且金属片容易被吸附在磁性体单元上。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在例如金属片进入装置主体与磁性体单元之间的情况下,通过使磁性体单元从装置主体上脱离,从而能够去除该金属片并进行清扫。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对所述磁性体进行收纳的壳体,所述磁性体单元在将所述磁性体收纳于所述壳体中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由此,在磁性体单元脱离后,例如,能够易于实施将磁性体更换为种类不同的其他磁性体的作业。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可脱离的方式而被收纳。由此,在磁性体单元脱离后,例如,能够易于实施将磁性体更换为种类不同的其他磁性体的作业。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多个所述磁性体。由此,增大了针对于金属片的磁性体单元中的吸附力。由此,无论例如回旋区域内的金属片的量或回旋速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充分地吸附并捕捉金属片。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多个所述磁性体沿着所述纤维性材料的回旋方向而被并列配置。由此,进一步增大了相对于金属片的磁性体单元中的吸附力。由此,例如无论回旋区域内的金属片的量或回旋速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充分且可靠地吸附并捕捉金属片。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相邻的所述磁性体彼此以磁力线的方向为相反的方式而配置。由此,进一步增大了针对于金属片的磁性体单元中的吸附力。由此,例如无论回旋区域内的金属片的量或回旋速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充分且可靠地吸附并捕捉金属片。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磁路形成部件,所述磁路形成部件形成由所述磁性体实现的磁路。由此,磁路被调节,从而能够使磁性体单元中的吸附力放大,因此,能够提高金属片的回收率吸附率。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路形成部件兼作为对所述磁性体进行收纳的壳体。由此,能够省略另行设置磁路形成部件的情况,因此,能够简化磁性体单元的结构。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磁性体由永久磁铁构成。由此,例如,与通过通电而临时产生磁力的电磁铁相比,能够简化磁性体的结构。在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中,优选为,具有用于使在所述解纤区域内将所述纤维性材料解纤而得的解纤物从所述解纤区域被送出的排出区域,在所述排出区域或者与所述排出区域相比靠下游侧设置有排出侧磁性体单元,所述排出侧磁性体单元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解纤物一起从所述解纤区域中被送出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至少一个排出侧磁性体。由此,即便通过与排出侧磁性体单元相比靠上游侧的磁性体单元而吸附并损伤了金属片,也能够对该金属片进行吸附。本发明的解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吸入端口,其用于使纤维性材料被吸入;筒状的筒状部,其与所述吸入端口连通;内周部,其以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周面的方式而设置;解纤区域,其与所述内周部连通,并对所述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在所述内周部包括磁性体单元,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纤维性材料一起被输送至所述内周部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磁性体。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解纤装置,由在所述解纤区域中被解纤后的所述纤维性材料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由此,即使在纤维性材料和金属片于回旋区域内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限于该混合存在状态而通过磁性体单元来对金属片进行吸附,从而从纤维性材料中去除金属片。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解纤装置的各部因金属片而受到损伤的情况。另外,优选为,在由解纤物再生薄片时,金属片成为被去除的状态。由于通过磁性体单元而去除了金属片,因此,薄片将成为再生时可能成为杂质的金属片已被去除的高品质的薄片。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解纤装置的垂直剖视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由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4为表示使第一磁性体单元从图2所示的解纤装置上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磁性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表示使第二磁性体单元从图2所示的解纤装置上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第二磁性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解纤装置的垂直剖视立体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解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解纤装置的垂直剖视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由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4为表示使第一磁性体单元从图2所示的解纤装置上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磁性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表示使第二磁性体单元从图2所示的解纤装置上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第二磁性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并且,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图4中关于图8以及图9,也是同样的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并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另外,有时将图1~图3中关于图8,也是同样的的左侧称为“左”或“上游侧”,并将右侧称为“右”或“下游侧”。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为具备解纤部13并由在解纤部13解纤区域A2中被解纤后的纤维性材料纸的解纤物M3而对薄片S进行制造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纤部13由解纤装置1构成例如参照图2如图2所示,该解纤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具有:解纤区域A2,其对纸的粗碎片M2进行解纤而产生解纤物M3;回旋区域A1,其使回旋流RF产生,并通过回旋流RF而在使粗碎片M2纸回旋的同时将之送入解纤区域A2;排出区域A3,其对解纤物M3进行排出。另外,装置主体2包括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所述第一磁性体单元5被设置在回旋区域A1内,并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粗碎片M2纸一起被输送至回旋区域A1内的金属片MF进行吸附的至少一个磁性体53。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如后文所述,即使在粗碎片M2和金属片MF混合存在于回旋区域A1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来吸附金属片MF。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解纤装置1、或其他的解纤装置1解纤部13以后的各部因金属片MF而受到损伤的情况。另外,在由解纤物M3对薄片S进行再生时,优选为,金属片MF成为被去除的状态。由于通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而去除了金属片MF,因此,薄片S成为再生时能够成为杂质的金属片MF被去除后的高品质的薄片。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解开部18、第二料片形成部19、薄片形成部20、切断部21、储存部22、回收部27。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鼓风机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各部的工作通过控制部未图示而被控制。另外,该控制部既可以被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也可以被设置于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该外部设备例如存在经由电缆等而与薄片制造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经由网络例如互联网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连接的情况等。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依次执行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解纤工序、筛选工序、第一料片形成工序、分断工序、混合工序、解开工序、第二料片形成工序、薄片形成工序、切断工序。以下,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原料供给部11为实施将原料M1基材向粗碎部12供给的原料供给工序的部分。该原料M1为包含作为非磁性体的纤维性材料在内的材料。关于作为非磁性体的纤维性材料,存在指的是一根纤维的情况、和指的是多根纤维的集合体例如像棉一样的状态的情况。纤维也可以为通过对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而被解开为纤维状的纤维解纤物。在此,作为被解纤物,例如是指纸浆薄片、纸、废纸、餐巾纸、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器、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瓦楞纸等纤维被相互缠绕或者粘合在一起的物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被解纤物也可以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或使用后的该薄片废薄片。另外,在被解纤物中,可以包括人造丝、Lyocell纤维、铜氨纤维Cupra、维尼纶、丙烯、尼龙、芳纶、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酰亚胺、碳、玻璃等。虽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纤维性材料中例举出纸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纤维性材料并未被限定于纸。粗碎部12为实施在大气中空气中等气体中对从原料供给部11被供给的原料M1进行粗碎的粗碎工序的部分。粗碎部12具有一对粗碎刃121和斜槽料斗122。一对粗碎刃121通过相互向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这一对粗碎刃121之间对原料M1进行粗碎、即进行裁断并形成粗碎片M2。粗碎片M2的形状和大小优选为适合于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例如优选为,一边的长度为100mm以下的小片,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70mm以下的小片。斜槽122被配置于一对粗碎刃121的下方,并成为呈例如漏斗状的斜槽。由此,斜槽122能够接受通过粗碎刃121而被粗碎并落下来的粗碎片M2。另外,在斜槽122的上方以与一对粗碎刃121相邻的方式而配置有加湿部231。加湿部231对斜槽122内的粗碎片M2进行加湿。该加湿部231由气化式或暖风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该加湿器具有包含水分的过滤器未图示,并通过使空气穿过过滤器,从而将增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向粗碎片M2供给。通过使加湿空气向粗碎片M2供给,从而能够抑制粗碎片M2因静电而附着于斜槽122等上的情况。斜槽122经由管流道241而与解纤部13连接。被集中于斜槽122的粗碎片M2穿过管241而被输送至解纤部13。解纤部13为,实施在气体中、即以干式的方式对粗碎片M2进行解纤的解纤工序的部分。能够通过在该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而由粗碎片M2生成解纤物M3。此处,“进行解纤”是指,将多根纤维被粘合而成的粗碎片M2解开为一根一根的纤维。此外,该被解开的物质成为解纤物M3。解纤物M3的形状为线状或带状。另外,解纤物M3彼此也可以以缠绕成为块状的状态、即形成所谓“团块”的状态而存在。另外,由解纤装置1构成的解纤部13能够通过后文所述的转子3的旋转而产生从粗碎部12朝向筛选部14的空气的流动气流。由此,能够将粗碎片M2从管241抽吸至解纤部13。另外,在解纤处理后,能够将解纤物M3经由管242而送出至筛选部14。在管242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1。鼓风机261为产生朝向筛选部14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促进了解纤物M3向筛选部14的送出。筛选部14为实施根据纤维的长度的大小而对解纤物M3进行筛选的筛选工序的部分。在筛选部14中,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和与第一筛选物M4-1相比而较大的第二筛选物M4-2。第一筛选物M4-1具有适于之后的薄片S的制造的大小。其平均长度优选为100μm以上10mm以下。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例如包含解纤不充分的解纤物、被解纤后的纤维彼此过度地凝集的解纤物等。筛选部14具有滚筒部141和对滚筒部141进行收纳的罩壳部142。滚筒部141为由呈圆筒状的网体构成、并绕着该网体的中心轴进行旋转的筛子。解纤物M3流入该滚筒部141中。而且,通过滚筒部141进行旋转,从而使小于网的网眼的解纤物M3作为第一筛选物M4-1而被筛选出,网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的解纤物M3作为第二筛选物M4-2而被筛选出。第一筛选物M4-1从滚筒部141落下。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被送出至与滚筒部141连接的管流道243。管243的和滚筒部141相反的一侧下游侧与管241连接。穿过了该管243的第二筛选物M4-2在管241内与粗碎片M2汇合,并与粗碎片M2一起流入解纤物13。由此,第二筛选物M4-2返回至解纤物13,并与粗碎片M2一起被进行解纤处理。另外,来自滚筒部141的第一筛选物M4-1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落下,并落向位于滚筒部141的下方的第一料片形成部分离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是实施由第一筛选物M4-1形成第一料片M5的第一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一料片形成部15具有网带分离带151、三个张紧辊152、抽吸部抽吸机构153。网带151是无接头带,并供第一筛选物M4-1堆积。该网带151被卷挂在三个张紧辊152上。此外,网带151上的第一筛选物M4-1通过张紧辊152的旋转驱动而被输送至下游侧。第一筛选物M4-1有网带15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第一筛选物M4-1被限制了穿过网带151,因而,能够堆积于网带151上。另外,第一筛选物M4-1在堆积于网带151上的同时,连同网带15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一料片M5。另外,在第一筛选物M4-1中,有可能混合存在例如垃圾或尘土等。垃圾或尘土例如有时通过粗碎或解纤而产生。而且,这样的垃圾或尘土会被回收到后文所述的回收部27中。抽吸部153能够从网带151的下方抽吸空气。由此,能够将穿过网带151后的垃圾或尘土连空气一起抽吸。另外,抽吸部153经由管流道244而与回收部27连接。由抽吸部153抽吸的垃圾或尘土被回收至回收部27中。回收部27上还连接有管流道245。另外,在管245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2。能够通过该鼓风机262的工作而在抽吸部153中产生抽吸力。由此,促进了第一料片M5在网带151上的形成。该第一料片M5成为被去除了垃圾或尘土等后的料片。另外,垃圾或尘土通过鼓风机262的工作而穿过管244,进而到达回收部27。罩壳部142与加湿部232连接。加湿部232由与加湿部231相同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向罩壳部142内供给加湿空气。能够利用该加湿空气对第一筛选物M4-1进行加湿,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一筛选物M4-1因静电力而附着于罩壳部142的内壁上的情况。在筛选部14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5。加湿部235由以喷雾的方式喷射水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一料片M5供给水分,因而,调节了第一料片M5的水分量。通过该调节,能够抑制因静电力而引起的第一料片M5向网带151的吸附。由此,第一料片M5容易在网带151于张紧辊152处被折返的位置处从网带151上被剥离。在加湿部235的下游侧配置有细分部16。细分部16为实施对从网带151上剥离的第一料片M5进行分断的分断工序的部分。细分部16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螺旋桨161和对螺旋桨161进行收纳的罩壳部162。此外,能够利用旋转的螺旋桨161对第一料片M5进行分断。被分断后的第一料片M5成为细分体M6。另外,细分体M6在罩壳部162内下降。罩壳部162与加湿部233连接。加湿部233由与加湿部231相同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向罩壳部162内供给加湿空气。也能够利用该加湿空气而抑制细分体M6因静电力而附着于螺旋桨161、罩壳部162的内壁上的情况。在细分部16的下游侧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为实施将细分体M6和树脂P1混合的混合工序的部分。该混合部17具有树脂供给部171、管流道172、鼓风机173。管172为将细分部16的罩壳部162和解开部18的罩壳部182连接,并供细分体M6和树脂P1的混合物M7穿过的流道。在管172的中途连接有树脂供给部171。树脂供给部171具有螺旋送料器174。通过该螺旋送料器17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能够将树脂P1作为粉体或者粒子而供给至管172。被供给至管172的树脂P1与细分体M6进行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7。另外,虽然树脂P1在之后的工序中使纤维彼此粘合在一起,例如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等,但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尼龙6-12、尼龙6-66等聚酰胺尼龙、苯甲醚、聚缩醛、聚醚、聚苯醚、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芳香族聚酯等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亚安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聚氯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能够使选自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组合而使用。优选为,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聚酯或者包含聚酯的树脂。并且,作为从树脂供给部171被供给的物质,除了树脂P1之外,例如,也可以包含用于对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用于对纤维的凝集或树脂P1的凝集进行抑制的凝集抑制剂、用于难以使纤维等燃烧的阻燃剂、用于使薄片S的纸力增强的纸力增强剂等。或者,也可以从树脂供给部171中供给预先使这些剂类包含于复合化于树脂P1中的物质。此外,在管172的中途、且与树脂供给部171相比靠下游侧处设置有鼓风机173。通过鼓风机173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使细分体M6和树脂P1混合。另外,鼓风机173能够产生朝向解开部18的气流。能够利用该气流而在管172内对细分体M6和树脂P1进行搅拌。由此,混合物M7能够在细分体M6和树脂P1均匀地分散的状态下流入解开部18。另外,混合物M7中的细分体M6在管172内穿过的过程中被解开,从而形成为更细的纤维状。解开部18是实施将混合物M7中的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纤维彼此解开的解开工序的部分。解开部18具有滚筒部181和收纳滚筒部181的罩壳部182。滚筒部181为,由呈圆筒状的网体构成并围绕该网体的中心轴而进行旋转的筛子。混合物M7流入该滚筒部181中。而且,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使混合物M7中的小于网的网眼的纤维等穿过滚筒部181。此时,混合物M7被解开。另外,利用滚筒部181而被解开的混合物M7在气体中分散并落下,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是实施由混合物M7形成第二料片M8的第二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有网带分离带191、张紧辊192、抽吸部抽吸机构193。网带191是无接头带,并供混合物M7堆积。该网带191被卷挂于四个张紧辊192上。此外,网带191上的混合物M7通过张紧辊192的旋转驱动而被输送至下游侧。另外,网带191上的几乎所有的混合物M7均为网带19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混合物M7被限制穿过网带191,因而,能够堆积于网带191上。另外,由于混合物M7在堆积于网带191上的同时连同网带19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抽吸部193能够从网带191的下方抽吸空气。由此,能够将混合物M7抽吸在网带191上,因而,促进了混合物M7向网带191上的堆积。管流道246与抽吸部193连接。另外,在管246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3。能够通过该鼓风机263的工作而在抽吸部193中产生抽吸力。罩壳部182与加湿部234连接。加湿部234由与加湿部231相同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向罩壳部182内供给加湿空气。能够利用该加湿空气而对罩壳部182内进行加湿,由此,也能够抑制混合物M7因静电力而附着于罩壳部182的内壁上的情况。在解开部18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6。加湿部236由与加湿部235相同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二料片M8供给水分,由此而调节了第二料片M8的水分量。通过该调节,能够抑制因静电力而导致的第二料片M8向网带191的附着。由此,第二料片M8在网带191被张紧辊192折返的位置容易从网带191上被剥离。另外,优选为,被添加到加湿部231~加湿部236的水分量总计水分量例如相对于加湿前的材料100质量份而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下游侧配置有薄片形成部20。薄片形成部20是实施由第二料片M8形成薄片S的薄片形成工序的部分。该薄片形成部20具有加压部201和加热部202。加压部201具有一对压延辊203,并能够在这一对压延辊203之间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在不使树脂P1熔融的条件下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压。由此,能提高第二料片M8的密度。然后,该第二料片M8被向加热部202输送。另外,一对压延辊203中的一方为通过电机未图示的工作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加热部202具有一对加热辊204,并且能够在这一对加热辊204之间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通过该加热加压,从而使树脂P1在第二料片M8内熔融,并经由该熔融后的树脂P1而使纤维彼此粘合。由此,形成了薄片S。然后,该薄片S被朝向切断部21输送。另外,一对加热辊204中的一方为通过电机未图示的工作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在薄片形成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21。切断部21是实施切断薄片S的切断工序的部分。该切断部21具有第一剪切器211和第二剪切器212。第一剪切器211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切断薄片S。第二剪切器212在第一剪切器211的下游侧且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切断薄片S。能够通过上述第一剪切器211和第二剪切器212的切断而获得期望的大小的薄片S。然后,该薄片S被进一步朝下游侧输送,并被储存于备料部22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薄片S而被再生的原料M1是被印刷而已使用的废纸。在该废纸中,例如,有时附着有如订书钉或曲别针等那样的金属制的装订部件。在该情况下,废纸会连同装订部件一起在粗碎部12中被粗碎。装订部件在被粗碎时成为金属片MF,从而与粗碎片M2一起被向下游侧输送参照图1、图2。在由原料M1来制造薄片S时,金属片MF为异物,从而优选成为被去除的状态。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解纤部13、或其他的解纤部13以后的各部因金属片MF而受到损伤的情况。另外,薄片S被去除了在制造时成为异物的金属片MF,从而提高了品质。因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成为了构成解纤部13的解纤装置1能够去除金属片MF的结构。以下,对解纤装置1进行说明。并且,在“金属片MF”中,例如,包括粉状的金属片、粒子状的金属片、块状的金属片、小片状的金属片等。如图2所示,解纤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具有:罩壳7,其具有固定刃711;转子3,其被配置于罩壳7内,并具有第一旋转刃32以及第二旋转刃33;支承机构4,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对转子3进行支承。另外,解纤装置1具备:第一磁性体单元5,其被配置于罩壳7的上游侧的部分;第二磁性体单元6,其被配置于罩壳7的下游侧的部分。罩壳7具有:罩壳主体71;从罩壳主体71突出形成的吸入端口72以及排出端口73;对罩壳主体71进行支承的脚部74。罩壳主体71由呈筒状的筒状部构成,并被配置为,其中心轴O71与水平方向平行。在该罩壳主体71的中心轴O71方向的中途设置有多个固定刃内衬711。各固定刃711由呈圆环状的钢板构成。如图3所示,在固定刃711的内周部,沿着其周向而形成大量的锯齿状的刃712。多个这种形状的固定刃711沿着中心轴O71方向被重叠配置。另外,相邻的固定刃711彼此之间重叠,各刃712彼此也重叠。作为固定刃711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如SPCC、SPCD、SPCE、SPCF、SPCG等那样的冷轧压延钢板。如图2所示,罩壳主体71的内部将配置有固定刃711的部分作为中央部,并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被划分为三个区域。位于左侧即上游侧的区域为使回旋流RF产生的回旋区域A1。位于中央的区域为对粗碎片M2纸进行解纤的解纤区域A2。位于右侧即下游侧的区域为使解纤物M3排出的排出区域A3。另外,罩壳主体71成为统一划分并形成回旋区域A1、解纤区域A2、排出区域A3的筒状部。在回旋区域A1中,能够使回旋流RF产生。粗碎片M2以及金属片MF通过该回旋流RF而在围绕中心轴O71进行回旋的同时被送入解纤区域A2。另外,在回旋区域A1中,罩壳主体71的内径以及外径阶跃性地发生变化,在罩壳主体71的壁部上形成有阶梯部715侧部参照图3。该阶梯部715侧部与罩壳主体71的左端壁部713相比,距回旋区域A1的与解纤区域A2的边境部侧更近。并且,在罩壳主体71的周面上,以沿着该周面的周向的方式而设置有内周部719a。在解纤区域A2中,能够在固定刃711与后文所述的转子3的第一旋转刃32或第二旋转刃33之间对粗碎片M2纸进行解纤。由此,获得了解纤物M3。解纤物M3从解纤区域A2中向排出区域A3被送出。另外,在排出区域A3中,通过在解纤区域A2内进行旋转的转子3而产生回旋流,如图2所示,解纤物M3沿着罩壳主体71筒状部的排出侧的内周部719b。由此,解纤物M3经由排出端口73而从排出区域A3中被顺利地排出。另外,罩壳主体71的回旋区域A1内的平均内径优选为,小于解纤区域A2内的平均内径、排出区域A3内的平均内径中的任意一个。另外,解纤区域A2内的平均内径、和排出区域A3内的平均内径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解纤区域A2内的平均内径和排出区域A3内的平均内径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为,排出区域A3内的平均内径较大。如图2所示,吸入端口72呈向上方突出的管状,并与回旋区域A1连通。该吸入端口72与管241连接。由此,穿过了管241的粗碎片M2纸经由吸入端口72而与金属片MF一起被吸入至回旋区域A1。另外,吸入端口72在罩壳主体71的回旋区域A1所在的外周部处沿着其切线方向而被形成。由此,从吸入端口72中流入至回旋区域A1的空气在回旋区域A1内围绕中心轴O71进行回旋,其结果为,产生回旋流RF。另外,吸入端口72的靠回旋区域A1侧的部分成为其内径向回旋区域A1进行缩径的缩径部721。缩径部721能够作为节流部而发挥功能,并使流速增加。由此,来自吸入端口72的上述空气猛烈地流入回旋区域A1,由此,促进了回旋区域A1内的回旋。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吸入端口72的与缩径部721相比靠上游侧的部分与罩壳主体71分体构成,吸入端口72为将该分体与罩壳主体71连结并固定而成的端口,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与罩壳主体71一体形成的端口。排出端口73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管状,并与排出区域A3连通。该排出端口73与管242连接。由此,能够将排出区域A3内的解纤物M3经由排出端口73而向管242排出。另外,排出端口73在罩壳主体71的排出区域A3所在的外周部处沿着其切线方向而被形成。由此,能够迅速地排出在排出区域A3内回旋的解纤物M3。与吸入端口72相同,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排出端口73是与罩壳主体71分体而构成的,排出端口73为将该分体与罩壳主体71连结并固定而成的端口,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与罩壳主体71一体形成的端口。在罩壳主体71的外周部的下侧设置有脚部74。脚部74从下侧对罩壳主体71进行支承。由此,能够稳定地使用解纤装置1。如图2所示,脚部74由沿着中心轴O71方向而被分离地配置的两个板状部741构成。两个板状部741中的一方的板状部741被配置在回旋区域A1的下侧。另外,另一方的板状部741被配置在排出区域A3的下侧。各板状部741呈向下方突出的扇形形状。另外,在各板状部741上,设置有通过螺纹固定而被固定的至少一个固定部742。由此,能够对解纤装置1整体进行固定,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使用解纤装置1。并且,固定部742相对于各板状部741的设置数量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为多个参照图4。虽然脚部74在图2或图3所示的结构中是与罩壳主体71一体地形成的,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与罩壳主体71分体而构成,并且将该分体与罩壳主体71连结并固定而成的结构。并且,作为罩壳主体71除了固定刃711之外、吸入端口72、排出端口73、脚部74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铝或铝合金、其他如不锈钢等那样的各种金属材料。在罩壳主体71内配置有转子3。如图2所示,转子3具有:被配置于中心轴O71上的轴部件31;多个第一旋转刃32;多个第二旋转刃33;对第一旋转刃32和第二旋转刃33进行分隔的分隔板34;按压第一旋转刃32的第一按压板35;对第一按压板35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件36;被设置于第一按压板35的多个叶片部件37;对第二旋转刃33进行按压的第二按压板38;对第二按压板38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件39。轴部件31由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棒状体构成,并与中心轴O71同心配置。另外,轴部件31通过支承机构4而被双臂支承,并能够围绕中心轴O71进行旋转。并且,作为轴部件31、或其他分隔板34、第一按压板35、第一固定部件36、叶片部件37、第二按压板38、第二固定部件39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铝或铝合金、其他如不锈钢等那样的各种金属材料。轴部件31统一地贯穿多个第一旋转刃32和多个第二旋转刃33。多个第一旋转刃32被配置在上游侧,多个第二旋转刃33被配置在下游侧。并且,作为第一旋转刃32的配置数、第二旋转刃33的配置数,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优选2片以上且200片以下,更优选为,10片以上且50片以下。另外,第一旋转刃32的配置数和第二旋转刃33的配置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第一旋转刃32由呈环状的钢板而构成。如图3所示,各第一旋转刃32具有以中心轴O71轴部件31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的大量的刃321。这种形状的第一旋转刃32沿着中心轴O71方向而被重叠配置有多个。另外,相邻的第一旋转刃32彼此重叠,各刃321彼此也重叠。另一方面,第二旋转刃33也与第一旋转刃32同样地由呈环状的钢板构成。如图3所示,各第二旋转刃33具有以中心轴O71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地延伸的大量的刃331。这种形状的第二旋转刃33也沿着中心轴O71方向而被重叠配置有多个。另外,相邻的第二旋转刃33彼此重叠,各刃331彼此也重叠。而且,在通过支承机构4而使轴部件31围绕中心轴O71进行旋转时,伴随着该旋转,这些第一旋转刃32或第二旋转刃33也能够向相同方向旋转。由此,流入解纤区域A2的粗碎片M2在依次穿过固定刃711的刃712与第一旋转刃32的刃321之间、固定刃711的刃712与第二旋转刃33的刃331之间的过程中被解纤,从而成为解纤物M3。并且,作为第一旋转刃32以及第二旋转刃33的转数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优选为,在100rpm以上且11000rpm以下,更优选为,在500rpm以上且9000rpm以下。另外,第一旋转刃32的刃321的形成数量和第二旋转刃33的刃331的形成数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第一旋转刃32以及第二旋转刃33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固定刃711相同的材料。如图2所示,在多个第一旋转刃32中的图中最右侧的第一旋转刃32、和多个第二旋转刃33中的图中最左侧的第二旋转刃33之间,配置有分隔板34。分隔板34为对第一旋转刃32和第二旋转刃33进行分隔的部件。分隔板34由呈圆环状的板部件构成。另外,分隔板34的直径小于第一旋转刃32的最大直径将各刃321的顶点彼此连接而被形成的圆的直径或第二旋转刃33的最大直径将各刃331的顶点彼此连接而被形成的圆的直径。第一按压板35为,在其与分隔板34之间统一地对多个第一旋转刃32进行按压的部件。第一按压板35由呈圆环状的板部件构成。另外,第一按压板35的直径小于第一旋转刃32的最大直径。第一固定部件36为,从图2中的左侧对第一按压板35进行固定的部件。由此,限制了第一固定部件36相对于轴部件31的位置。第一固定部件36由如下的部件构成,即,呈圆环状,其直径小于第一按压板35的直径,且厚度大于第一按压板35的厚度的部件。如图2所示,在第一按压板35的图2中的左侧的面上,直立地设置有多个叶片部件37。多个叶片部件37围绕中心轴O71而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另外,这些叶片部件37由以中心轴O71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地延伸的板部件构成。而且,多个叶片部件37在通过支承机构4而使轴部件31围绕中心轴O71进行旋转时,连同第一按压板35一起进行旋转。由此,各叶片部件37能够在回旋区域A1内将粗碎片M2向罩壳主体71的外侧压碎,并使该粗碎片M2朝向固定刃711与第一旋转刃32之间。由此,能够使粗碎片M2迅速地流入固定刃711与第一旋转刃32之间。第二按压板38为在其与分隔板34之间统一地对多个第二旋转刃33进行按压的部件。第二按压板38由呈圆环状的板部件构成。另外,第二按压板38的直径小于第二旋转刃33的最大直径。第二固定部件39为从图2中的右侧对第二按压板38进行固定的部件。由此,限制了第二固定部件39相对于轴部件31的位置。第二固定部件39由如下的部件构成,即,呈圆环状、直径小于第二按压板38的直径、且厚度大于第二按压板38的厚度的部件。如上构成的转子3通过支承机构4而以可围绕中心轴O71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该旋转方向优选为,成为与回旋流RF相同的方向。如图2所示,支承机构4具有:第一轴承41a,其对转子3的轴部件31的一端侧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一支承部件42,其对第一轴承41a进行收纳并支承;第一按压部件43,其对第一轴承41a进行按压;第一密封部件44,其在轴部件31的一端侧与该轴部件31的外周部抵接;第二轴承41b,其对转子3的轴部件31的另一端侧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支承部件45,其对第二轴承41b进行收纳并支承;第二按压部件46,其对第二轴承41b进行按压;第二密封部件47,其在轴部件31的另一端侧与该轴部件31的外周部抵接;滑轮按压部件49,其对滑轮48进行按压。第一轴承41a为球轴承,并插入插穿有轴部件31的左端侧。另外,第二轴承41b与第一轴承41a同样地为球轴承,并插入插穿有轴部件31的右端侧。轴部件31能够通过上述第一轴承41a以及第二轴承41b而围绕中心轴O71进行旋转。第一支承部件42呈圆筒状,其外周部与罩壳主体71的左端壁部713嵌合。由此,第一支承部件42相对于罩壳主体71而被固定。另外,在第一支承部件42的内侧嵌合有第一轴承41a。由此,能够稳定地对第一轴承41a进行支承。第一按压部件43为被安装于轴部件31的左端侧且从左侧对第一轴承41a进行按压的部件。由此,能够防止第一轴承41a从轴部件31脱离的情况。另外,在第一支承部件42上,在第一轴承41a的右侧支承有第一密封部件44。第一密封部件44为具有弹性的环状的部件,其内周部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轴部件31的外周部抵接。由此,能够使第一轴承41a与回旋区域A1隔离,因此,能够保护第一轴承41a以免受到例如粗碎片M2或金属片MF等的影响。另外,盖部件75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罩壳主体71的左端壁部713上。通过使该盖部件75脱离,从而例如能够实施第一轴承41a等的维护。第二支承部件45呈圆筒状,其外周部与罩壳主体71的右端壁部714嵌合。由此,第二支承部件45相对于罩壳主体71而被固定。另外,在第二支承部件45的内侧嵌合有第二轴承41b。由此,能够稳定地对第二轴承41b进行支承。第二按压部件46为被固定在罩壳主体71的右端壁部714上且从右侧对第二轴承41b进行按压的部件。由此,能够防止第二轴承41b从轴部件31脱离的情况。另外,在第二支承部件45上,且在第二轴承41b的左侧支承有第二密封部件47。第二支承部件45为具有弹性的环状的部件,其内周部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轴部件31的外周部抵接。由此,能够使第二轴承41b与排出区域A3隔离,因此,能够保护第二轴承41b以免受到例如解纤物M3等的影响。滑轮48在罩壳7的外侧被安装在轴部件31的右端侧。滑轮48经由V带或多楔带未图示而与电机未图示连结。而且,通过该电机进行工作,其旋转力经由同步带而向滑轮48传递。由此,能够使转子3轴部件31旋转。滑轮按压部件49在与滑轮48相比更靠右侧处被固定在轴部件31上。该滑轮按压部件49能够从右侧对滑轮48进行按压。由此,能够防止滑轮48从轴部件31脱离的情况。如图3关于图2,也是同样的所示,在回旋区域A1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如图2~图5所示,第一磁性体单元5具有第一组装体51和第二组装体52,并将这些组装体并列设置而进行使用。第一组装体51具有块状团块状的磁性体强磁性体53、壳体54和盖55,且为这些部件被组装在一起的组装体。第二组装体52也同样地具有磁性体53、壳体54和盖55,且为这些部件被组装在一起的组装体。另外,该磁性体53被磁化而成为磁铁特别是永久磁铁。而且,第一磁性体单元5为,通过由各组装体的磁性体53产生的磁力来对与粗碎片M2纸一起被向回旋区域A1输送的金属片MF进行吸附的装置参照图3。并且,第一磁性体单元5具有两个磁性体53,但磁性体53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如前文所述,解纤装置1装置主体2具备罩壳7,所述罩壳7具有用于使粗碎片M2纸吸入至回旋区域A1的吸入端口72、和使在解纤区域内对粗碎片M2纸进行解纤而得的解纤物M3被排出的排出端口73。另外,罩壳7内被划分为解纤区域A2和回旋区域A1。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被设置在回旋区域A1的与解纤区域A2的边界部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罩壳7的形成内周部719a的侧部、即阶梯部715侧部上。另外,如前文所述,罩壳7具有罩壳主体71,所述罩壳主体71由形成筒状且对回旋区域A1进行划分的筒状部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以朝向解纤区域A2侧、即图中的右侧而露出的方式被设置于罩壳主体71筒状部的抽吸侧的内周部719a。并且,第一磁性体单元5也可以以朝向上侧而露出的方式被设置于内周部719a上。即,第一磁性体单元5也可以被设置于内周部719a中的最下部。而且,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位于与吸入端口72相比靠下方处。粗碎片M2与金属片MF一起随着回旋流RF而在回旋区域A1内围绕中心轴O71进行回旋。另外,离心力通过该回旋而作用于粗碎片M2以及金属片MF上,并靠近远离中心轴O71的方向、即罩壳主体71的内周部侧。这样,粗碎片M2以及金属片MF在围绕中心轴O71进行回旋的同时靠近罩壳主体71的内周部侧。由此,粗碎片M2和金属片MF能够穿过被设置于上述位置的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前方。而且,如图3所示,粗碎片M2以及金属片MF在穿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前方时,粗碎片M2在原来的状态下穿过,并流入解纤区域A2,但金属片MF被吸附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上,从而防止了其向解纤区域A2的流入。由此,能够对粗碎片M2和金属片MF进行区分,即,能够从粗碎片M2中去除金属片MF。另外,即使到流入回旋区域A1为止,大量的粗碎片M2集中在一起而成为块状物,也可以在回旋区域A1内进行回旋的过程中被解开,并被分散为一个一个的粗碎片M2。在此,即使假设是在粗碎片M2的块状物中包含了金属片MF的状态,由于块状物被分散,因此,金属片MF也同样被分散。而且,该金属片MF也被吸附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上,从而防止了其向解纤区域A2的流入第一磁性体单元5具有第一组装体51和第二组装体52。而且,各组装体均具有磁性体53、壳体54和盖55。由于第一组装体51和第二组装体52除了配置位置不同之外均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第一组装体51进行说明。磁性体53由呈圆柱状的永久磁铁、即棒磁铁构成。由此,能够对金属片MF进行吸附。另外,例如,与通过通电而临时产生磁力的电磁铁相比,能够简化磁性体53的结构。并且,作为构成磁性体53的永久磁铁,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合金磁铁、铁氧体磁铁、稀土类磁铁等。作为合金磁铁,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Fe-Al-Ni-Co磁铁铁-铝-镍-钴磁铁:铝镍钴磁铁、Fe-Cr-Co磁铁铁-铬-钴磁铁等。作为铁氧体磁铁,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硬铁氧体陶瓷磁铁等。作为稀土类磁铁,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Sm-Co磁铁钐-钴磁铁、ND-Fe-B磁铁钕-铁-硼磁铁:钕磁铁等。另外,磁性体53也可以为粘接磁铁、烧结磁铁、压粉磁铁等任意一个方式的磁性体。另外,磁性体53的形状并未被限定于圆柱状,例如,横截面也可以为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的柱状、或板状、带状、线状等任意形状的横截面。另外,磁性体53以其中心轴方向与罩壳7罩壳主体71的中心轴O71平行的方式而配置。如前文所述,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磁性体53。而且,如图3所示,上述两个多个磁性体53沿着穿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前方的粗碎片M2纸或金属片MF的回旋方向而被并列配置。而且,相邻的磁性体53彼此以磁力线的方向为相反的方式而配置。即,如图5所示,第一组装体51的磁性体53的磁力线FL1的方向成为与第二组装体52的磁性体53的磁力线FL2的方向为相反的方向。通过这样配置的两个磁性体53,从而增大了针对于金属片MF的第一磁性体单元5中的吸附力。由此,例如无论穿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前方的金属片MF的穿过量或穿过速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充分地吸附并捕捉金属片MF。如图5所示,磁性体53被收纳于壳体54内。壳体54由呈筒状的部件构成,能够从其一端侧图5中的右侧的开口部541中插入磁性体53。在壳体54的外周部的另一端侧图5中的左侧、即与开口部541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形成有阳螺纹542。另外,如图4所示,在罩壳7的阶梯部715侧部上贯穿地形成有两个阴螺纹716。壳体54的阳螺纹542能够与罩壳7的各阴螺纹716螺合。通过该螺合,从而能够将第一磁性体单元5第一组装体51、第二组装体52安装在罩壳7上。由此,能够通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而对金属片MF进行捕捉。另外,如果解除该螺合,则能够使第一磁性体单元5从罩壳7上脱离。这样,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能够相对于罩壳7装置主体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通过使第一磁性体单元5从罩壳7上脱离,从而能够从第一磁性体单元5上对在回旋区域A1内被吸附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上的金属片MF进行剥离并回收。此后,能够再次将第一磁性体单元5安装在罩壳7上。另外,在例如金属片MF进入阳螺纹542或阴螺纹716的螺纹槽中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磁性体单元5从罩壳7上脱离,从而能够从所述螺纹槽上对金属片MF进行去除并清扫。并且,壳体54的外周部成为与阳螺纹542相比靠开口部541侧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的六边形部543。由此,在实施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拆装时,例如,能够使用如扳手等那样的工具来实施该作业。如前文所述,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具有对磁性体53进行收纳的壳体54。而且,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在将磁性体53收纳于壳体54内的状态下相对于罩壳7装置主体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而且,磁性体53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从罩壳7上脱离的状态下相对于壳体54以可脱离的方式而被收纳。由此,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脱离后,例如,从壳体54中拔走磁性体53,能够易于实施更换为种类不同的其他磁性体53的作业。并且,虽然第一磁性体单元5能够相对于罩壳7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相对于罩壳7以不可逆转、即不可脱离的方式而进行安装。另外,虽然磁性体53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从罩壳7上脱离的状态下可从壳体54上脱离,但并未被限定于此,即使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被安装在罩壳7上的状态下,也能够从壳体54上脱离。作为壳体54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如SUS304等那样的奥氏体类的不锈钢或铝、其他各种树脂材料。在由上述材料构成壳体54的情况下,壳体54未被磁性体53磁化,即,防止了被吸附于磁性体53上的情况,因此,能够从壳体54拔走磁性体53。由此,例如,能够易于实施前文所述的磁性体53的更换作业。另外,第一磁性体单元5磁性体单元优选为,具有形成由磁性体53产生的磁路的磁路形成部件磁芯。由此,磁路被调节,从而能够使第一磁性体单元5中的吸附力放大,因此,能够提高金属片MF的回收率吸附率。在壳体54由奥氏体类的不锈钢构成的情况下,磁路形成部件能够兼作为对磁性体53进行收纳的壳体54。由此,能够省略另行设置磁路形成部件的情况,因此,能够简化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结构。如图5所示,盖55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54上。盖55具有呈圆柱状且外径缩径的缩径部551。盖55通过该缩径部551而被安装在壳体54的开口部541上。作为该安装方法,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由螺合所进行的方法、由嵌合轻嵌合所进行的方法等。另外,在盖55的与缩径部55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在其俯视观察时呈六边形的凹部552。在盖55通过螺合而被安装在壳体54上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例如六角扳手等那样的工具,来实施盖55的拆装作业。作为盖55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与所述壳体54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构成材料。在通过如上构成的第一磁性体单元5而使粗碎片M2和金属片MF混合存在的情况下,无论该混合存在状态如何,都能够从粗碎片M2中去除金属片MF。由此,例如,能够防止解纤装置1、或其他的解纤装置1解纤部13以后的各部因金属片MF而受到损伤的情况。另外,在由原料M1对薄片S进行再生时,金属片MF优选为,成为被去除的状态。由于通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而去除了金属片MF,因此,薄片S成为再生时可能成为杂质的金属片MF被去除了的高品质的薄片。如前文所述,解纤装置1具有在解纤区域A2中使粗碎片M2纸解纤后获得的解纤物M3从解纤区域A2被送出的排出区域A3。而且,在排出区域A3或者与排出区域A3相比靠下游侧设置有第二磁性体单元6排出侧磁性体单元。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与排出区域A3相比靠下游侧的排出端口73的管壁处从其外侧设置有第二磁性体单元6参照图6,但并未限定于此,也可以被设置于排出区域A3内。该第二磁性体单元6排出侧磁性体单元具有通过磁力对与解纤物M3一起从解纤区域A2中被送出的金属片MF进行吸附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磁性体排出侧磁性体61。并且,磁性体61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这样的第二磁性体单元6为即使通过上游侧的第一磁性体单元5而吸附并损伤金属片MF,也对该金属片MF进行吸附的辅助单元。由此,能够防止金属片MF向与解纤装置1相比靠下游侧的流出。各磁性体61由呈板状的永久磁铁、即板磁铁构成。并且,作为构成磁性体61的永久磁铁,能够使用与构成磁性体53的永久磁铁相同的磁铁。如图7所示,上述两个磁性体61被并列配置。该并列方向成为与呈管状的排出端口73的中心轴方向交叉的正交的方向、即径向。另外,磁性体61彼此以磁力线的方向相反的方式被配置。即,一方的磁性体61的磁力线FL3的方向成为与另一方的磁性体61的磁力线FL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这样配置的两个磁性体61,从而增大了相对于金属片MF的第二磁性体单元6中的吸附力。由此,例如无论穿过第二磁性体单元6的前方的金属片MF的穿过量或穿过速度的大小如何,都能够充分地吸附并捕捉金属片MF。另外,第二磁性体单元6除了具有磁性体61之外,还具有统一对各磁性体61进行收纳的壳体62、对各磁性体61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63、和密封部件垫圈64,并且为这些部件经由螺栓螺钉65或螺栓螺钉66而被组装在一起的组装体。壳体62呈板状,并具有收纳各磁性体61的凹部621。由此,各磁性体61稳定地被收纳于壳体62中。按压部件63呈板状,并从壳体62的凹部621侧起被重叠地设置。另外,按压部件63形成有在与壳体62重叠的状态下和贯穿壳体62的贯穿孔622的螺栓65螺合的阴螺纹631。通过螺栓65与阴螺纹631螺合,从而防止了各磁性体61从壳体62的脱离。另外,能够保护各磁性体61。作为壳体62或按压部件63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与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壳体54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构成材料。另外,在壳体62中除了形成有贯穿孔622之外,还形成有多个例如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为四个贯穿孔623。在各贯穿孔623中,能够插穿螺栓66。而且,如图6所示,各螺栓66能够与被形成于排出端口73中的阴螺纹731进行螺合。由此,能够将第二磁性体单元6固定于排出端口73,因此,能够实施由第二磁性体单元6实现的金属片MF的吸附。另外,在排出端口73,形成有贯穿其管壁的开口部732。在第二磁性体单元6被固定于排出端口73的状态下,按压部件63从开口部732中露出。密封部件64为被插入至壳体62与排出端口73之间的弹性薄片,并能够维持壳体62与排出端口73之间的气密性。由此,例如,能够防止穿过排出端口73的解纤物M3从壳体62与排出端口73之间泄漏的情况。并且,在密封部件64上形成有用于使螺栓66插穿的贯穿孔贯穿孔641。通过螺栓66插穿贯穿孔641,从而能够防止密封部件64的位置偏离。作为密封部件64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素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第二实施方式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解纤装置的垂直剖视立体图。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同样的事项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第一磁性体单元的配置位置不同之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体单元5被设置于回旋区域A1内,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设置位置为回旋区域A1的与解纤区域A2之间的边界部侧,且为罩壳主体71的壁部的与阶梯部715侧部相比靠右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磁性体53以其中心轴方向与罩壳7罩壳主体71的中心轴O71交叉正交的方式被配置。通过这样设置的第一磁性体单元5,当粗碎片M2以及金属片MF穿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的前方时,粗碎片M2也在原来的状态穿过并流入解纤区域A2,并且金属片MF被吸附在第一磁性体单元5上,从而防止了向解纤区域A2的流入。由此,能够对粗碎片M2和金属片MF进行区分。第三实施方式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解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同样的事项的说明。本实施方式除了第一磁性体单元的结构不同之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体单元5具有两个的磁性体53、对两个磁性体53进行收纳的壳体56、对壳体56内的各磁性体53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固定部件57,且为这些部件通过螺栓螺钉58而被组装在一起的组装体。壳体56由横截面形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的框体构成。壳体56具有向其一端侧图9中的右侧的面开口的两个开口部561。而且,能够经由各开口部561而将磁性体53分别收纳于壳体56内。另外,在壳体56的外周部形成有外径扩径的凸缘部562。在该凸缘部562形成有两个贯穿孔563。这两个贯穿孔563经由两个开口部561而被配置在其两侧。作为壳体56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与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壳体54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壳体56中的与凸缘部562相比靠图9中的左侧的部分被插入至形成于罩壳主体71的阶梯部715中的贯穿孔717。在该贯穿孔717的边缘部上设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O环76。由此,在壳体56被插入至罩壳主体71中时,密封部件76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对壳体56进行支承。由此,能够通过第一磁性体单元5而稳定地对金属片MF进行吸附并捕捉。按压部件57呈板状,并在其俯视观察时,呈与凸缘部562同样的长圆形或椭圆形。该按压部件57与壳体56的凸缘部562重叠设置。另外,按压部件57形成有在与凸缘部562重叠的状态下和壳体56的各贯穿孔563连通的贯穿孔571。而且,能够使各螺栓58统一地插穿按压部件57的贯穿孔571和壳体56的贯穿孔563中,并与罩壳主体71的阴螺纹718螺合。由此,第一磁性体单元5在磁性体53、壳体56和按压部件57被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被固定在罩壳主体71上。另外,通过按压部件57而防止了各磁性体53从壳体56上的脱离。作为按压部件57的构成材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在室温下表示强磁性的铁、钴、镍等各种金属材料。由此,按压部件57作为磁轭而发挥功能,因此,增大了针对于金属片MF的第一磁性体单元5中的吸附力。由此,能够充分地对金属片MF进行吸附。以上,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构成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的各部能够替换为可以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另外,本发明的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也可以对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进行组合。另外,对薄片制造装置的各部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也可以与其他的通信设备进行网络连接。作为其他的通信设备,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个人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另外,虽然磁性体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为永久磁铁,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构成电磁铁的磁性体。在该情况下,具有磁性体例如由铁类金属而形成的磁芯、和使该磁性体产生磁力的线圈,能够通过对线圈的通电而作为电磁铁发挥功能。符号说明100…薄片制造装置;1…解纤装置;2…装置主体;3…转子;31…轴部件;32…第一旋转刃;321…刃;33…第二旋转刃;331…刃;34…分隔板;35…第一按压板;36…第一固定部件;37…叶片部件;38…第二按压板;39…第二固定部件;4…支承机构;41a…第一轴承;41b…第二轴承;42…第一支承部件;43…第一按压部件;44…第一密封部件;45…第二支承部件;46…第二按压部件;47…第二密封部件;48…滑轮;49…滑轮按压部件;5…第一磁性体单元;51…第一组装体;52…第二组装体;53…磁性体;54…壳体;541…开口部;542…阳螺纹;543…六角形部;55…盖;551…缩径部;552…凹部;56…壳体;561…开口部;562…凸缘部;563…贯穿孔;57…按压部件固定部件;571…贯穿孔;58…螺栓螺钉;6…第二磁性体单元;61…磁性体排出侧磁性体;62…壳体;621…凹部;622…贯穿孔;623…贯穿孔;63…按压部件;631…阴螺纹;64…密封部件垫圈;641…贯穿孔;65…螺栓螺钉;66…螺栓螺钉;7…罩壳;71…罩壳主体;711…固定刃衬垫;712…刃;713…左端壁部;714…右端壁部;715…阶梯部侧部;716…阴螺纹;717…贯穿孔;718…阴螺纹;719a…内周部;719b…内周部;72…吸入端口;721…缩径部;73…排出端口;731…阴螺纹;732…开口部;74…脚部;741…板状部;742…固定部;75…盖部件;76…密封部件O环;11…原料供给部;12…粗碎部;121…粗碎刃;122…斜槽料斗;13…解纤部;14…筛选部;141…滚筒部筛子部;142…罩壳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1…网带;152…张紧辊;153…抽吸部抽吸机构;16…细分部;161…螺旋桨;162…罩壳部;17…混合部;171…树脂供给部;172…管流道;173…鼓风机;174…螺旋送料器;18…解开部;181…滚筒部;182…罩壳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1…网带分离带;192…张紧辊;193…抽吸部抽吸机构;20…薄片形成部;201…加压部;202…加热部;203…压延辊;204…加热辊;21…切断部;211…第一剪切器;212…第二剪切器;22…储存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加湿部;241…管流道;242…管流道;243…管流道;244…管流道;245…管流道;246…管流道;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鼓风机;27…回收部;A1…回旋区域;A2…解纤区域;A3…排出区域;FL1…磁力线;FL2…磁力线;FL3…磁力线;FL4…磁力线;M1…原料;M2…粗碎片;M3…解纤物;M4-1…第一筛选物;M4-2…第二筛选物;M5…第一料片;M6…细分体;M7…混合物;M8…第二料片;MF…金属片;P1…树脂;RF…回旋流;O71…中心轴;S…薄片。

权利要求:1.一种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解纤区域,其对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回旋区域,其使回旋流产生,并在通过所述回旋流而使所述纤维性材料回旋的同时将该纤维性材料送入所述解纤区域,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磁性体单元,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回旋区域内并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纤维性材料一起被输送至所述回旋区域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磁性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具备罩壳,所述罩壳具有使所述纤维性材料被吸入至所述回旋区域内的吸入端口、和使在所述解纤区域内对所述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而得的解纤物被排出的排出端口,所述罩壳内被划分为所述解纤区域和所述回旋区域,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回旋区域的所述解纤区域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具有呈筒状并对所述回旋区域进行划分的筒状部,所述磁性体单元以露出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部处的方式而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部的侧部处。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单元位于与所述吸入端口相比靠下方处。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对所述磁性体进行收纳的壳体,所述磁性体单元在将所述磁性体收纳于所述壳体中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进行安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相对于所述壳体以可脱离的方式而被收纳。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多个所述磁性体。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磁性体沿着所述纤维性材料的回旋方向而被并列配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磁性体彼此以磁力线的方向为相反的方式而被配置。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磁路形成部件,所述磁路形成部件形成由所述磁性体实现的磁路。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形成部件兼作为对所述磁性体进行收纳的壳体。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由永久磁铁构成。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在所述解纤区域内将所述纤维性材料解纤而得的解纤物从所述解纤区域被送出的排出区域,在所述排出区域或者与所述排出区域相比靠下游侧设置有排出侧磁性体单元,所述排出侧磁性体单元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解纤物一起从所述解纤区域中被送出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至少一个排出侧磁性体。16.一种解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吸入端口,其用于使纤维性材料被吸入;筒状的筒状部,其与所述吸入端口连通;内周部,其以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周面的方式而设置;解纤区域,其与所述内周部连通,并对所述纤维性材料进行解纤;在所述内周部中包含磁性体单元,所述磁性体单元具有通过磁力而对与所述纤维性材料一起被输送至所述内周部的金属片进行吸附的磁性体。17.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所述薄片制造装置由在所述解纤区域中被解纤后的所述纤维性材料的解纤物来制造薄片。

百度查询: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解纤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