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_联想(北京)有限公司_201810701016.3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6-29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公开(公告)号:CN108810210B

主分类号:H04M1/02(20060101)

分类号:H04M1/02(20060101);G06F1/16(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2.19#授权;2018.12.0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11.13#公开

摘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使用更灵活。

主权项:1.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屏变形;所述柔性屏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屏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变形方向相反;其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柔性屏使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其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第二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柔性屏使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弯状态;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七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传动件配合连接。

全文数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背景技术[0002]电子设备是人们常用的使用设备,电子设备一般包括主体件和结构件。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主体件无法变形,使用受到限制。发明内容[0003]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0006]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0007]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000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0009]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0010]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使用更灵活。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的一个流程图。[0015]附图标记:110、第一本体;120、第二本体;131、第一平面部;132、第二平面部;133、折弯部;141、第一传动件;142、第二传动件;143、第三传动件;144、第四传动件;145、第五传动件;146、第六传动件;147、第七传动件;151、第一固定轴;152、第一转轴组;153、连接件;154、第二固定轴;155、第二转轴;156、第三固定轴;157、第四固定轴;161、第一固定件;162、第二固定件;163、第三固定件;丨64、第四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001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0017]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0019]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0020]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002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电脑,也可以是手机,还可以是电子书。[002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主体件是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部件,其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能够变形即可。例如,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和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的变形件;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绕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变形件变形。这里的变形件可以通过结构实现变形,也可以通过形变实现变形。例如,变形件可以包括N个套筒;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第11个套筒的外径小于第n+1个套筒的内径;所述第n个套筒的全部均能位于所述第n+1个套筒内,且能够在所述n+1个套筒内沿第n+l个套筒的径向转动。其中,所述n为不小于丨且小于所述N的整数。又例如,变形件可以为弹簧。[0023]这里,第一本体11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本体11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0024]这里,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002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本体11〇、第二本体120只是泛指,并不具体限定其是电子设备的哪部分。这里,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第一本体11〇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002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是电子设备的辅助部件,其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即可。例如,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和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的变形件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的连接装置;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变形件变形;所述变形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变形件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变形件的变形方向相反。这里的连接装置可以为通过结构实现变形,也可以通过形变实现变形。例如,连接装置可以为链条。又例如,连接装置也可以为柔性件。这里,所述柔性件可为柔性金属或柔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所述柔性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且在外力撤除时保持因外力造成的形变。总之,本实施例所述柔性件可以由具有形变能力且自动形变恢复能力弱的材料构成。所述自动形变恢复能力弱,可理解为:不会因形变储蓄势能,从而没有储蓄的势能能够使其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态。[0027]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件变形;所述柔性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件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件的变形方向相反。[0028]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已经对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图1和图2示例性示出了第一本体110类似矩形,第二本体120类似矩形。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第一本体110的形状相同,以便第二本体120和第一本体110通过连接装置旋转贴合,且不相互错位。[0029]在本实现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预定范围的值。例如,预定范围可以是0度至360度,也可以是0度至190度,还可以是0度至180度。当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通过连接装置进行0度至180度旋转时,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以实现从相对贴合到展平至同一平面。[0030]在本实现方式中,柔性屏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屏变形即可。以下示例性地示出所述柔性屏的一种具体结构。[0031]例如,在柔性屏的一种具体结构中,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131,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的外侧面上;第二平面部132,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的外侧面上;折弯部133,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13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32,且所述折弯部133与所述连接装置抵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折弯部133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进行旋转,所述折弯部133变形。[0032]在柔性屏的一种具体结构中,第一平面部131的面积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一平面部131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的外侧面上即可。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平面部131覆盖部分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的外侧面。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平面部131覆盖全部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的外侧面。[0033]这里,第一平面部1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上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平面部13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上,也可以通过卡紧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上。[0034]在柔性屏的一种具体结构中,第二平面部132的面积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平面部132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的外侧面上即可。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平面部132覆盖部分第二本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的外侧面。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平面部132覆盖全部第二本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0旋转的外侧面。[0035]这里,第二平面部1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20上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平面部132可以通过胶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20上,也可以通过卡紧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20上。[003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平面部132的形状和第一平面部13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第一本体110的形状相同,第二平面部132的形状和第一平面部131的形状相同,当第二本体120和第一本体110通过连接装置旋转贴合,且不相互错位,第二平面部132和第一平面部131形成对称的显示屏结构,以便于使用电子设备正反两侧的小显示屏。[0037]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已经对连接装置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当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131、第二平面部132和折弯部133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〇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折弯部133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进行旋转,所述折弯部133变形;所述折弯部133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折弯部133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折弯部133的变形方向相反。[0038]这里,所述连接装置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和所述折弯部133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0039]例如,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远离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逐渐收折,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沿靠近所述第二$体12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〇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第二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从所述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所述折弯部I33沿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〇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相距所述第二距尚,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所述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土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靠近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逐渐伸开,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12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133沿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这样通过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而撑展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折弯部133出现无法展开的褶皱;通过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支撑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折弯部133弯曲时被连接装置撑破。[004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和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是相对而言,只要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长度即可。本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接装置的伸直状态和折叠状态。[004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也是相对而言,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的第一平面部131和第二平面部132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的第一平面部131和第二平面部W2之间的角度;且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弯部I33无褶皱。[0042]在本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角度的大小,只要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即可。例如,第一角度的范围可以为175度至185度。这里,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第一角度是指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〇旋转至所述第一本体110与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形成第一角度。[0043]在本示例中,第一距离为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的长度越大,第一距离越大。[0044]在本示例中,第三角度与第一角度相对应。所述第一平面部1幻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是指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所述第一平面部131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之间形成第三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三角度大于等于第一角度。[0045]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角度为180度,第三角度为180度;此时,所述第一本体11〇与所述第二本体120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平面部1:31和第二平面部132位于同一平面内,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使所述柔性屏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且位于一个平面内,形成一个平整无褶皱的大屏,以便于实现大显示屏的功能。[0046]在本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二角度的大小,只要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第二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即可。例如,第一角度的范围可以为〇度至10度。这里,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第二角度是指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〇旋转至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形成第二角度。[0047]在本示例中,第二距离为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长度越小,第二距离越小。[0048]在本示例中,第四角度与第二角度相对应。所述第一平面部U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第四角度是指所述第一平面部1幻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所述第一平面部131与所述第二平面部1犯之间形成第四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四角度大于等于第二角度。[0049]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角度为0度,第四角度为0度;此时,所述第一本体11〇与所述第二本体120贴合,第一平面部131与第二平面部I32平行,且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使所述柔性屏折叠在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的外侧,形成两个对称的小显示屏,以便于实现小显示屏携带的功能。[0050]在本示例中,第一方向为如图2所示的A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如图2所示的B向。[0051]以下通过连接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来详细说明所述连接装置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和所述折弯部133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0052]例如,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141,与所述第一本体1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轴151,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二传动件142与所述第一传动件141配合连接;第一转轴组152,所述第一转轴组152包括:至少两个第:转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一固定轴151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三传动件143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42配合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155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四传动件144与所述第三传动件143配合连接;第七传动件147,与所述第二本体12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154,固定设置有第六传动件146,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与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配合连接;连接件153,与所述第二固定轴154铰接;第二转轴155,与所述连接件153固定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五传动件145与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配合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H0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一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相距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I32旋^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撑展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14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传动件141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142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143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145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153绕所述第二转轴155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145和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143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随着所述第二本体12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丨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n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以〇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折弯部133沿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142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142和所述第六传动件146支撑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11〇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142和所述第六传动件146支撑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14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〇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141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142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143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145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153绕所述第二转轴155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145和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143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144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随着所述第二本体12〇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11〇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12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所述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131随着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32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133沿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撑展所述折弯部133使所述折弯部133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一[0053]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配合连接是指两个传动件通过配合而实现传递转动运动的连接,且两个传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例如,配合连接可以为两个齿轮通过啮合而实现传递转动运动的连接,也可以为两个棘轮通过啮合而实现传递转动运动的连接。[0054]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在工作过程中,第一传动件141,第五传动件145,第六传动件146和第七传动件147固定在轴上,相对轴线不转动;第二传动件142,第三传动件143和第四传动件144转动地套设在轴上,相对轴线能够转动。如图2所示,当电子设备受外力时,第一本体110相对于第二本体120以第一方向A转动,第一本体110带动第一传动件141以第一方向A转动,第二传动件142与第一传动件141配合连接而实现以第二方向B在第一固定轴151上转动,第三传动件143与第二传动件142配合连接而实现以第一方向A转动,第四传动件144与第三传动件143配合连接而实现以第二方向B转动,第五传动件145与第四传动件144配合连接而实现以第一方向A转动,且由于第五传动件145固定在第二转轴155上,第五传动件145通过连接件153带动第二转轴155绕第一固定轴151以第一方向A转动,从而使第五传动件145、第四传动件144、第三传动件143向远离所述折弯部133移动,同时,第二本体120带动第七传动件147以第二方向B转动,第六传动件146与第七传动件147配合连接而实现以第一方向A在第二固定轴154上转动,达到折叠电子设备的目的。[005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〇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固定轴151的位置和第二固定轴154的位置相对固定;这样,固定在第一固定轴151上的第二传动件142的位置和固定在第二固定轴K4上的第六传动件146的位置相对固定。这里说的相对固定是指在所述第一本体H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固定轴151和第二固定轴154只沿着使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而不沿着远离或靠近所述折弯部133的方向移动。[0056]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〇之间设置的所述连接装置的数量不作限定。图3不例性地不出了连接装置的数S为两组。[0057]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上述已经对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第四角度,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58]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第一传动件141可以直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11〇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110上。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本体110上固定有第三固定轴156,第一传动件141固定在第三固定轴156上。[0059]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第七传动件147可以直接^定在所述第二本体12〇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图3不例性地不出了,第一本体120上固定有第四固定轴157,第七传动件147固定在第四固定轴157上。[0060]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14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传动件141可以为棘轮。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传动件141为齿轮。当然第一传动件141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可以实现传递转动运行的结构件。[0061]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二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分别与弟一传动件14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你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丨47都为織件。作为—种实现方式,臟第—传雜141、腳第二传动件1二所述第三传动件1仏所述第四传动件144、臓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都为模数和齿数都相同的齿轮件,以便于加工。_m1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本领職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所述弟一转轴组152中第一转轴的数量,所述第一转轴组152中第一转轴的数量越多,所述第一距离越大,所述连接装置展开后吸收所述折弯部展开后的褶皱面积越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第三传动件143的转动方向和第四传动件144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轴组152中第一转轴的数量为偶数,也即第三传动件143和第四传动件144之间通过偶数个传递转动运动的结构件而实现转动方向相反。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一转轴组152包括:两个第一转轴,所述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一固定轴151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三传动件143与所述第二传动件142配合连接;所述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I55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四传动件144与所述第三传动件143配合连接。[0063]这里,第三传动件143可以在与所述第一固定轴151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的两端设置,也可以在与所述第一固定轴151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第四传动件144可以在与所述第二转轴155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的两端设置,也可以在与所述第二转轴155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0064]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连接件153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连接件I53与第二固定轴154铰接,且与第二转轴155固定连接即可。图2和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连接件153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轴154较接,连接件1M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I55固定连接。[006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都为齿轮件时,为了防止各个传动件脱开,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固定各个传动件的轴的固定结构。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一传动件141通过第三固定轴I56与第一本体11〇固定连接,所述第七传动件147通过所述第四固定轴15?与第二本体120固定连接,为了防止所述第一传动件141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2脱开,所述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所述第三固定轴156和所述第一固定轴151的第一固定件161,为了防止第二传动件142与第三传动件143脱开,第三传动件143和第四传动件144脱开,所述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组152与所述第一固定轴151,以及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组152中相邻第一转轴的第二固定件162;为了防止所述第四传动件144与所述第五传动件145脱开,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155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155的第三固定件163;为了防止第六传动件146与所述第七传动件147脱开,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第四固定轴157和所述第二固定轴154的第四固定件164。这里,各个固定件设置有具有设定距离的通孔,通过将轴插设在不同的通孔中,而实现轴之间的距离不变,从而防止传动件脱开。设定距离为固定在两个轴上的传动件配合连接时之间的距离。这里,为了防止各个传动件在折叠状态时干涉,可以将部分传动件沿轴向错开设置。图3示例性地示出第一传动件141和第三传动件143沿轴向错向设置。[0066]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以及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是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处于折叠状态的具体结构状态,只要所述第一传动件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时,第一本体11〇和第二本体120之间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〇之间相距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呙即可。图1和图2不例地示出了所述第一传动件141的轴线,所述第二传动件142的轴线,所述第三传动件143的轴线,所述第四传动件144的轴线,所述第五传动件145的轴线,所述第六传动件146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的轴线位于一个平面内时,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7K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当然,所述第一传动件141的轴线,所述第一传动件142的轴线,所述第三传动件143的轴线,所述第四传动件144的轴线,所述第五传动件145的轴线,所述第六传动件146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的轴线也可以不位于一个平面内,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M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图1和图2不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一传动件14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传动件142的轴线、所述第三传动件143的轴线和所述第四传动件144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五传动件145的轴线和所述第六传动件146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六传动件146的轴线和所述第七传动件147的轴线位于一个平面内时,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折叠状态。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142的轴线、所述第三传动件143的轴线和所述第四传动件144的轴线位于的平面与所述第五传动件145的轴线和所述第六传动件146的轴线位于的平面之间的角度来实现折叠程度的不同。,[006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当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伸直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卡设于第一传动件141和第二传动件142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卡设于第六传动件146和第七传动件147之间,用于保证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M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稳定地处于伸直状态。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本体11〇和第二本体12〇贴合,用于保证所述第一传动件141,所述第二传动件142,所述第三传动件143,所述第四传动件144,所述第五传动件145,所述第六传动件146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147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固定结构,以使所述连接装置处于稳定的状态。[0068]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使用更灵活。[0069]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以下结合图4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进行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0070]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的一个流程图。该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的实施例与上面图1和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相对应,因此,上面图1和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和特征也适用于该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的实施例,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0071]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包括:[0072]步骤401、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0073]步骤402、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0074]这里,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已经对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75]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屏变形;所述柔性屏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屏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变形方向相反。[0076]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已经对第一本体,第二本体,预定范围,柔性屏和连接装置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77]在柔性屏的一种具体结构中,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第二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抵接;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折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进行旋转,所述折弯部变形;所述折弯部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折弯部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折弯部的变形方向相反。[0078]这里,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已经对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79]这里,所述连接装置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和所述折弯部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0080]例如,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收折,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第二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伸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这样通过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而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折弯部出现无法展开的褶皱;通过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折弯部弯曲时被连接装置撑破。[0081]在本示例中,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已经对伸直状态,折叠状态,展开状态,折弯状态,第一角度,第一距离,第三角度,第二角度,第二距离,第四角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82]以下通过连接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来详细说明所述连接装置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和所述折弯部变形过程的具体状态。[0083]例如,在连接装置的具体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一转轴组,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一固定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七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固定设置有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与所述第七传动件配合连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轴铰接;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L〇〇84]这里,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已经对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功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所述第七传动件,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转轴组,连接件,伸直状态和折叠状态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0085]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使用更灵活。[0086]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屏变形;所述柔性屏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屏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变形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第二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抵接;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折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进行旋转,所述折弯部变形;所述折弯部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折弯部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折弯部的变形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收折,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第二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伸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一转轴组,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一固定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七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固定设置有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与所述第七传动件配合连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轴铰接;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6.—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屏变形;所述柔性屏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屏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变形方向相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第二平面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抵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折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进行旋转,所述折弯部变形;所述折弯部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折弯部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折弯部的变形方向相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收折,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第二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伸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一转轴组,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一固定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七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固定设置有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与所述第七传动件配合连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轴铰接;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配合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

百度查询: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