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折棚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_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_201810404339.6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4-28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公开(公告)号:CN110406336B

主分类号:B60D5/00(20060101)

分类号:B60D5/00(20060101);B61D17/22(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2.23#授权;2020.01.0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1.05#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和折棚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承重部适于连接车体和折棚,所述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车体;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折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承重部适于支撑折棚的重量,可以使折棚更加稳定。

主权项:1.一种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所述承重部适于连接车体和折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车体;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折棚;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绕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绕第二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上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调节部还包括连接法兰和限位法兰,所述限位法兰叠放于所述连接法兰上,所述限位法兰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邻近所述连接法兰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缺口槽,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凸部嵌入所述缺口槽。

全文数据: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折棚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车辆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和具有所述承重部的折棚总成以及具有所述折棚总成的车辆。背景技术在车辆运输技术领域中,相邻的两个车体之间通过折棚连接在一起,但是相关技术中,折棚没有支撑。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承重部,该承重部可以支撑折棚。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折棚总成,该折棚总成具有上述的承重部。本发明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折棚总成。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所述承重部适于连接车体和折棚,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车体;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折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承重部适于支撑折棚的重量,可以使折棚更加稳定。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绕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绕第二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垂直设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节部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调节部相连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上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螺杆且另一个为套筒,所述螺杆伸入所述套筒内,且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筒螺纹配合。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杆上设有限位部,在平行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套筒与所述限位部正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节部还包括:连接法兰;限位法兰,所述限位法兰叠放于所述连接法兰上,所述限位法兰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邻近所述连接法兰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缺口槽,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凸部嵌入所述缺口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部可转动地嵌入所述缺口槽内。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折棚总成,所述折棚总成用于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折棚总成包括:外折棚;内折棚,所述内折棚设在所述外折棚内,且所述内折棚内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且所述内折棚与所述外折棚相连;承重部,所述承重部为上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外折棚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棚总成,外折棚具有了支撑,可以使折棚总成更加稳定。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部设于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之间,且所述承重部设于所述内折棚的下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棚总成还包括:车钩安装件,所述车钩安装件设于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钩安装部相连,其中,所述车钩安装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折棚上沿前后方向的中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车体框;第二车体框,所述第一车体框和所述第二车体框前后间隔布置;多个型材骨架,多个所述型材骨架设于所述第一车体框和所述第二车体框之间;篷布,所述篷布连接所述型材骨架,其中,所述承重部的下端连接至所述外折棚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型材骨架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车体框的外侧和所述第二车体框的外侧上均设有密封条。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车体框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车体框的外侧面上均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条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为内部空间大且开口小的形状,所述密封条安装于对应的安装槽处并从所述安装槽凸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折棚的上端具有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外折棚可拆卸地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棚总成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相连。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折棚总成,所述折棚总成为上述的折棚总成,所述折棚总成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相连,且所述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承重部的结构图;图1a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折棚总成的结构图;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折棚总成的前视图;图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折棚总成的侧视透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折棚总成1,承重部100,第一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20,第三连接部30,第一调节部31,第一配合部311,限位部3111,第二调节部32,第二配合部321,凸部3211,连接法兰322,限位法兰323,通孔3231,缺口槽3232,第一中心轴40,第二中心轴50,外折棚200,第一车体框201,第二车体框202,型材骨架203,吊环205,内折棚300,内部通道301,车钩安装件400,车钩安装板401,密封条500,连杆组件600。具体实施方式在车辆运输技术领域中,相邻的两个车体之间通过折棚连接在一起,但是相关技术中,折棚没有支撑,在车辆运行时,折棚不够稳定,容易出现摇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100,承重部100用于连接车体和折棚。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100。如图1所示,该承重部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第一连接部10用于连接车体,第二连接部20与第一连接部10相连,且第二连接部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可转动,且第二连接部20用于连接折棚。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20连接折棚,第一连接部10连接车体,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相连,且第二连接部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可转动,也就是说,折棚相对于车体可转动,这样,车辆运行时,例如车辆转弯时,折棚也可以转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20连接折棚,第一连接部10连接第二连接部20,车体连接第一连接部10,这样,折棚的重量可以由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承载并传递给车体,这样,折棚便具有了支撑,在车辆运行时可以保持稳定,不易变形。其中,第一连接部10和车体之间以及第二连接部20与折棚之间固定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焊接或销接等。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100,通过第一连接部10连接车体,第二连接部20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10和折棚,且第一连接部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可转动,承重部100可以为折棚提供支撑,使折棚更加稳定。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承重部10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0,第三连接部30绕第一中心轴40与第一连接部10可转动地相连,且第三连接部30绕第二中心轴50与第二连接部20可转动地相连,且第一中心轴40和第二中心轴50垂直或大体垂直。其中,第一中心轴40与第二中心轴50大体垂直是指:第一中心轴40与第二中心轴50在空间上最佳情况是垂直布置,实际情况中,第一中心轴40与第二中心轴50也可不垂直,但其空间角度也接近90°,例如80°、85°、89°等。通过第一中心轴40和第二中心轴50的设置,第三连接部3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可转动,第三连接部3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可转动,且第三连接部3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可转动的方向与第三连接部3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可转动的方向在空间上大体垂直。举例而言,第三连接部3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在左右方向上可转动,换言之,第一中心轴40垂直于纸面向里,此时,第三连接部3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在前后方向上可转动,换言之,第二中心轴50沿左右方向布置。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三连接部30包括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第一调节部31与第一连接部10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调节部32与第二连接部20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调节部32可移动地与第一调节部31相连以调节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之间的相对距离。换句话说,第一调节部31可以绕第一中心轴40转动,第二调节部32可以绕第二中心轴50转动,且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可相对移动,例如,第一调节部31相对于第二调节部32在上下方向上可以相互远离或靠拢,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这样,与第一调节部31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0和与第二调节部32相连的第二连接部20之间的距离便可以调节,换言之,车体与折棚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其中,可移动是指调节过程中例如折棚与车体安装时、检修折棚时第二调节部可移动,在调节完成后,第二调节部与第一调节部相对固定,也即车体与折棚之间距离不变。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调节部31具有第一配合部311,第二调节部32上具有第二配合部321,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321中的一个为螺杆且另一个为套筒,螺杆伸入套筒内,且螺杆与套筒螺纹配合。例如,第一配合部311为螺杆,第二配合部321为套筒,或者第一配合部311为套筒,第二配合部321为螺杆,螺杆伸进套筒内,且螺杆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套筒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螺杆与套筒螺纹配合。这样,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旋紧或旋松螺纹来实现,也就是说,在安装折棚时,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可以控制车体与折棚的间距。优选地,如图1所示,螺杆上设有限位部3111,在平行于螺杆的轴线的方向上套筒与限位部3111正对。可以理解的是,在调整好车体与折棚的间距后,需要限位部3111来限定螺杆和套筒之间的运动,若是没有限位部3111的限制,车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脱落或者拧死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部3111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限位部3111为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如图1。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配合简单,且可以通过调节螺母也即限位部3111的位置来调节折棚与车体之间的间距,调节简单,且安装方便。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结合图1a所示,第二调节部32还包括连接法兰322和限位法兰323。限位法兰323叠放于连接法兰322上,限位法兰323上具有通孔3231,通孔3231邻近连接法兰322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缺口槽3232,其中,第二配合部321的外周面上设有凸部3211,第二配合部321伸入通孔3231,且凸部3211可转动地嵌入缺口槽3232。其中,第二配合部321的外周面上的凸部3211可以是多个凸块也可是凸缘,以第二配合部321的外周面为凸缘为例,第二配合部321伸入通孔3231,第二配合部321的凸缘卡入缺口槽3232内,然后将限位法兰323叠放于连接法兰322上,其中,缺口槽3232的内径稍大于凸缘的外径,通孔3231的内径稍大于第二配合部321的外径,这样,在套筒和螺杆螺纹配合后,第二配合部321可周向转动地与限位法兰323连接,在车辆运行时,如转弯时,由于凸部可转动地嵌入缺口槽内,第二配合部321与通孔3231之间的摩擦力较小,第二配合部321可周向转动,螺杆与套筒不发生相对转动,避免螺杆与套筒的分离或者卡死。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折棚总成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棚总成1,如图2结合图3和图4所示,折棚总成1用于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折棚总成1包括外折棚200、内折棚300和承重部100。内折棚300设在外折棚200内,且内折棚300内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301,且内折棚300与外折棚200相连,前后方向如图4所示。承重部100为上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100,第一连接部10用于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20与外折棚200相连。换言之,第一连接部10可以连接第一车体,也可以连接第二车体,或者第一连接部10同时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其中,内折棚300限定出内部通道301,内部通道301可以连通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内部通道301用于通过行人,换言之,行人可以从第一车体通过内部通道301进入第二车体,或者,行人从第二车体通过内部通道301进入第一车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棚总成1,通过设置内折棚300、外折棚200和承重部100,且承重部100为上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100,可以将外折棚200的重量传递给车体,使外折棚200得到支撑,更加稳定。具体地,如图2、凸3和人员4所示,承重部100设于外折棚200和内折棚300之间,且承重部100设于内折棚300的下方。这样,承重部100设于外折棚200的上方、内折棚300的下方,折棚总成1的结构合理,整体性强。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折棚总成1还包括车钩安装件400,车钩安装件400设于外折棚200和内折棚300之间,第一连接部10与车钩安装部相连,其中,车钩安装件400用于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优选地,折棚总成1具有车钩安装件400,车钩安装件400分别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且第一车体上的车钩安装件400与第二车体上的车钩安装件400之间通过车钩安装板401连接,第一连接部10与车钩安装板401焊接。且车钩安装件400设于外折棚200和内折棚300之间,折棚总成1的结构合理,整体性强。有利地,第二连接部20连接于外折棚200上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承重部100连接于外折棚200的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这样,无论车辆是转弯、加速或者减速,折棚的中部由于承重部100的牵扯作用,折棚即使可以相对于车体运动,但此运动距离有限,折棚的中部的摆动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折棚向前或者向后过度拉伸或压缩的情况,提高了折棚的使用寿命。一些实施例中,承重部10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多个承重部100左右间隔布置,可以使车棚的中部受力均匀,不至于因为仅一个点受力而产生的拉坏或者崩断的情况产生,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图2和图3以及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图4所示,内折棚300和外折棚20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车体框201、第二车体框202、篷布和多个型材骨架203。第一车体框201和第二车体框202前后间隔布置。多个型材骨架203设于第一车体框201和第二车体框202之间。所述篷布连接型材骨架203,其中,承重部100的下端连接至外折棚200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型材骨架203上。具体而言,折棚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车体框201、多个型材骨架203和第二车体框202,其中,第一车体框201、型材骨架203和第二车体框202由所述篷布连接。第一车体框201连接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框202连接第二车体,承重部100的第二连接部20连接中间位置的型材骨架203以解决折棚居中问题。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结合图5所示,第一车体框201的外侧和第二车体框202的外侧上均设有密封条500。其中,外侧是与车体框相对的平面,第一车体框201的上部和下部以及第二车体框202的上部和下部设有密封条500,密封条500起到密封车体的作用,这样,雨水从上方或下方的都无法进入车体。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车体框201的外侧面和第二车体框202的外侧面上均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条500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横截面为内部空间大且开口小的形状,密封条500安装于对应的安装槽处并从安装槽凸出。第一车体框201安装于第一车体上,第二车体框202安装于第二车体上,密封条500安装于安装槽后,安装槽的内部空间大开口小,密封条500不易脱落,且第一车体框201通过螺钉连接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框202通过螺钉连接第二车体,在拧紧螺钉的过程中,突出安装槽的部分密封条500被挤压,这样,密封条500将车体密封。优选地,密封条500为橡胶结构,进一步优选地,密封条500的中间通孔3231,这样,方便了密封条500的形变,使安装变得简单。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外折棚200的上端具有吊环205,吊环205与外折棚200可拆卸地连接。吊环205在折棚总成1安装于车体上时可以用来起吊折棚总成1,吊环205对称设置于外折棚200的顶壁,可以使起吊平稳。另外,优选地,吊环205可拆卸地连接于外折棚200的顶壁,例如,吊环205与折棚顶壁螺栓连接,在需要起吊外折棚200时,安装并固定吊环205,待外折棚200与车体配合安装完毕后,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选择拆卸吊环205重新利用,或者选择不拆卸以方便维修时的起吊。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折棚总成1还包括连杆组件600,连杆组件600与内折棚300和外折棚200相连。通过连杆组件600连接的内折棚300和外折棚200可相对转动,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外折棚200的位移一般比内折棚300大,这样,由于内折棚300和外折棚200可相对转动,在车辆转弯或者加速、减速时,内折棚300也不会在外折棚200的带动下发生大的位移。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可以为具有两节以上车厢的道路车辆或者轨道车辆,优选为轨道车辆。具体地,所述轨道车辆可以为有轨电车、轻轨车辆、单轨车辆、地铁车辆、高铁车辆等各种常见的轨道车辆,优选为跨坐式单轨车辆,但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和折棚总成1,折棚总成1为上述的折棚总成1。折棚总成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相连,且内部通道301连通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折棚总成1,承重件可以支撑外折棚200,可以解决折棚居中的问题,同时使车辆运行平稳,延长使用寿命。车辆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且特别适用低速、复杂路况例如小曲率半径R15m的运行环境。对于车辆的其它构成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所述承重部适于连接车体和折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车体;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折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绕第一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绕第二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二中心轴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部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调节部相连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上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螺杆且另一个为套筒,所述螺杆伸入所述套筒内,且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筒螺纹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设有限位部,在平行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套筒与所述限位部正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部还包括:连接法兰;限位法兰,所述限位法兰叠放于所述连接法兰上,所述限位法兰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邻近所述连接法兰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缺口槽,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凸部嵌入所述缺口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可转动地嵌入所述缺口槽内。10.一种折棚总成,所述折棚总成用于连接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总成包括:外折棚;内折棚,所述内折棚设在所述外折棚内,且所述内折棚内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且所述内折棚与所述外折棚相连;承重部,所述承重部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外折棚相连。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设于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之间,且所述承重部设于所述内折棚的下方。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总成还包括:车钩安装件,所述车钩安装件设于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钩安装部相连,其中,所述车钩安装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折棚上沿前后方向的中部。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车体框;第二车体框,所述第一车体框和所述第二车体框前后间隔布置;多个型材骨架,多个所述型材骨架设于所述第一车体框和所述第二车体框之间;篷布,所述篷布连接所述型材骨架,其中,所述承重部的下端连接至所述外折棚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型材骨架上。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框的外侧和所述第二车体框的外侧上均设有密封条。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框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车体框的外侧面上均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条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横截面为内部空间大且开口小的形状,所述密封条安装于对应的安装槽处并从所述安装槽凸出。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的上端具有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外折棚可拆卸地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棚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总成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相连。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折棚总成,所述折棚总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折棚总成,所述折棚总成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相连,且所述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

百度查询: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撑折棚的承重部、折棚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