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定子及其制造方法_株式会社电装_201780052383.9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申请日:2017-08-24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公开(公告)号:CN109690916B

主分类号:H02K5/04(20060101)

分类号:H02K5/04(20060101);F16B2/08(20060101);H02K1/12(20060101);H02K15/14(20060101)

优先权:["20160830 JP 2016-167804","20170605 JP 2017-110944"]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2.23#授权;2019.05.21#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4.26#公开

摘要:一种收纳固定于旋转轴11的电枢12的有底筒状的定子2。该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21、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带状的辅助磁轭22、以及配置于主磁轭的内部的励磁用磁体23。辅助磁轭沿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外周壁面的周向配置,在辅助磁轭的一端部至少形成有一个凸部22B,并且在另一端部,在主磁轭的内周壁面或外周壁面至少形成有沿周向与凸部对置地卡合的一个凹部22C。由此,在向主磁轭安装辅助磁轭时,能够抑制该安装对主磁轭产生的影响。

主权项:1.一种定子,构成旋转电机,并且是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电枢的有底筒状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21;带状的辅助磁轭22,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以及励磁用磁体23,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周向配置,在所述辅助磁轭的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22B,72B,在所述辅助磁轭的另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部22C,72C,在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周向配置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状态下,所述凹部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凸部对置地卡合,所述凹部具有距离该凹部的开口更接近的第1孔部223、以及与该第1孔部相比远离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1孔部连通的第2孔部224,所述第1孔部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2孔部的轴向距离,在所述凸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扩宽部226,该扩宽部226是所述凸部的前端部被压扁而轴向距离变长地扩宽而形成的,所述凸部,以所述扩宽部中位于所述凸部的基端部侧的表面与形成于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之间的台阶密接的状态,与所述凹部卡合。

全文数据:定子及其制造方法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2016年8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67804号以及2017年6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10944号为基础,其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包含在本申请中。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直流马达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磁轭具有特征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关于直流马达的构成,举出一个例子的话,具有固定于旋转轴的电枢以及换向器、覆盖该电枢的外侧的杯状的磁轭、以及固定于该磁轭的内壁面的励磁用的磁体等而构成。该磁体在磁轭内部配设电枢时,构成为与电枢的侧面对置。并且,杯状的磁轭的开口侧由托架封闭。另外,在该托架形成有用于使旋转轴突出的孔,通过该构成,旋转轴的输出侧端部能够向输出侧突出。此外,在磁轭的底部与托架的孔部附近配设有轴承,通过这些轴承,旋转轴被可旋转地支承。此外,在托架配置有电刷,该电刷的径向内侧端部构成为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由此,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刷向换向器供电。并且,通过换向器的整流而切换电流方向的电枢和励磁用的磁体相互作用,由此,该电枢旋转,作为转子发挥功能。上述那样的磁轭不仅覆盖电枢或支承磁体,还起到作为磁路的作用。因此,为了构建磁路,需要确保规定以上的磁轭的壁厚。然而,以往的磁轭通过将作为磁路所需的壁厚作为材料板厚进行冲压来制造,因此作为磁路不需要的部分的壁厚也形成为与作为磁路所需要的部分相同的壁厚。换句话说,作为磁路不需要的部分的壁厚变厚。因此,存在材料费用变高且磁轭的质量变大的问题。所以,提出了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直流电动机的框架构造。在本技术中,转子铁芯被杯状的框架相当于磁轭包围,在该框架相当于磁轭的圆筒部外侧面配置有环状的辅助框架。通过这样构成,作为整体制作壁厚较薄的框架,作为磁路需要增大壁厚的部分通过卷绕辅助框架辅助磁轭,从而能够确保作为磁路所需的壁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6-031354号公报发明内容这样,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技术中,通过使用辅助框架辅助磁轭,能够仅增大作为磁路所需要的部分的壁厚,减小其他部分的壁厚。因此,能够实现框架磁轭的材料费用降低以及轻型化。在这样的以往技术中,辅助框架以下记作“辅助磁轭”利用压入或粘接而嵌合固定于杯状的框架以下记作“主磁轭”。然而,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在利用压入将辅助磁轭安装于主磁轭的方法中,由于压入的力使主磁轭变形,主磁轭的内径发生变化。此外,由于压入时的力,主磁轭和辅助磁轭的镀层剥离。并且,为了压入辅助磁轭,需要高精度地制作主磁轭的内外径,制造成本变高。此外,同样,对辅助磁轭的内外径精度也有要求,制造成本变高。此外,在利用粘接将辅助磁轭安装于主磁轭的方法中,由于贴合力较低而使辅助磁轭脱落。并且,由于粘接剂的溢出而产生外观不良。除此以外,也有利用焊接或冲压的安装,但前者存在热影响带来的主磁轭内径的变化或点焊部的腐蚀的担忧,后者存在材料的各向异性导致的主磁轭内径的精度变差、坯料定位精度的高难度化的担忧。此外,后者在辅助磁轭与主磁轭之间产生加工油滞留。在这样的状况下,需求开发不使主磁轭的内径发生变化,不要求过高的内外径精度的技术。本申请鉴于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主磁轭安装辅助磁轭时,能够抑制该安装对主磁轭产生的影响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申请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主磁轭、辅助磁轭的内外径的精度要求,对制造成本有益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申请的定子,是构成旋转电机,并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电枢的有底筒状的定子。该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带状的辅助磁轭、以及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的励磁用磁体。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周向配置。在所述辅助磁轭的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在所述辅助磁轭的另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部,在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周向配置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状态下,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凸部对置地卡合。这样,在本申请中设为如下构成,辅助磁轭沿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周向配置,在辅助磁轭的周向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分别形成的凸部与凹部在周向上对接地卡合。由此,在辅助磁轭的配置中,不会施加压入等产生的物理上较大的力,能够有效防止对主磁轭产生影响内径发生变化、镀层剥离等。此外,也能够有效防止焊接时化学性的力所产生的影响热塑性、腐蚀、各向异性变化,也无需担心冲压所致的油滞留。同样,也无需担心粘接时可能发生的脱落、外观不良。此外,由于是进行卡合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主磁轭、辅助磁轭的内外径的精度要求,有益于降低制造成本。此时,作为具体的构成,也可以是所述凸部在压接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与所述凹部卡合。卡合刚性变高。此外,作为具体的构成,所述凹部也可以具有距离该凹部的开口更接近的第1孔部、以及与该第1孔部相比远离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1孔部连通的第2孔部。所述第1孔部的轴向距离也可以小于所述第2孔部的轴向距离。也可以在所述凸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所述凸部的前端部被压扁而轴向距离变长地扩宽的扩宽部。所述凸部也可以以所述扩宽部中位于所述凸部的基端部侧的表面与形成于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之间的台阶密接的状态,与所述凹部卡合。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凸部与凹部更稳固地卡合,能够有效防止凸部从凹部脱离。并且,作为具体的适用构成,所述凹部的开口部的轴向距离也可以形成为比内部的轴向距离小。所述凸部的前端部一侧也可以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前端压接于规定所述凹部的内部的周边部的一部分,所述凸部的基端部侧构成为轴向距离小于所述凸部的前端部侧,且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部。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有效防止在卡合后凸部从凹部脱离,能够可靠且高效地使其卡合。此外,若在所述凸部的附近以及所述凹部的附近之中的至少一方侧形成有缓冲孔形成,则成为用于使凸部向凹部的卡合力退避的退避孔,因此能够降低对其他位置产生的卡合力的影响。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定子,是构成旋转电机,且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电枢的有底筒状的定子。该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将带状板体的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接而成为筒状的辅助磁轭、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的励磁用磁体。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周向配置。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经由能够以将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拉拽或从另一方侧分离的方式转动的转动拉紧部在周向上连结。所述辅助磁轭压接于所述磁轭的内周壁面或外周壁面。并且,此时,作为具体的构成,所述转动拉紧部也可以具备:平板状的作用部;一方侧连结部,将该作用部的一点与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连结;以及另一方侧连结部,将所述作用部的另一点与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另一端部连结。所述另一点也可以相对于所述作用部的中心,形成于与所述一点点对称的位置。若这样构成,则仅使转动拉紧部转动,便能够向主磁轭安装辅助磁轭。因此,能够起到与上述凸部及凹部的卡合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并且,在上述的构成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至少设置于在径向上与所述励磁用磁体的重心位置匹配的位置附近或者所述转动拉紧部。在励磁用磁体中,该位置是不作为磁路利用的位置,在该位置也可以配置凸部与凹部的卡合部分或转动拉紧部。据此,不会受到磁损失的影响。此外,本申请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如下定子的方法,所述定子构成为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内周壁面或外周壁面的带状的辅助磁轭、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的励磁用磁体且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所述电枢。制造该定子的方法具有配置工序、插入工序、以及压接工序。在配置工序中,以下述方式使在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且在另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至少一个凹部的带状的辅助磁轭围成圈,即,使所述辅助磁轭沿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沿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以及内周壁面的周向地对接。在插入工序中,向所述凹部插入所述凸部。在压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凸部的前端部压接于作为所述凹部的一部分的周端部而使所述凸部变形,由此使所述凸部卡合于所述凹部。此时,所述插入工序以及所述压接工序也可以在下述状态下进行,即在形成于2个分割模具之间的收容空间内,收容所述主磁轭以及卷绕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的所述辅助磁轭。也可以是通过由所述2个分割模具夹持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主磁轭以及所述辅助磁轭并向所述主磁轭的径向加压,从而向所述凹部插入所述凸部,使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这样,通过在分割后的2个模具之间夹持主磁轭以及辅助磁轭并向主磁轭的径向加压,能够简单将辅助磁轭卷绕于主磁轭的外周壁面,并且能够容易使凸部卡合于凹部。此外,在上述的方法中,也可以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吸收孔,在所述压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吸收孔变形,从而在所述凹部内使所述凸部的前端部分变形来将所述凸部卡合于所述凹部。这样,设为下述构成,对带状的辅助磁轭进行卷绕,使凸部与凹部在周向上对接,并且使两者卡合,由此安装辅助磁轭。因此,能够起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压接工序中,使凸部的前端压接于凹部,使凹部变形压扁且与凹部卡合。因此,能够仅通过在周向上施加力使其卡合。此外,由于压接工序后,凸部在凹部内部变形被压扁,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凸部从凹部脱离。这样,能够简易且可靠地使凸部卡合于凹部。此外,由于在凸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吸收孔,在利用压接工序使凸部变形压扁时,该吸收孔成为缓冲器,能够防止凸部破裂,并且通过形成该吸收孔,能够减小用于使凸部变形压扁的力。并且,本申请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如下定子的方法,所述定子构成为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辅助磁轭、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的励磁用磁体且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所述电枢。制造该定子的方法具有配置工序、插入工序、以及压接工序。在配置工序中,向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安装所述辅助磁轭,所述辅助磁轭是将带状的板体的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接,并且利用通过转动将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拉拽或从另一方侧分离的转动拉紧部连结而成为筒状的。在压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转动拉紧部转动,将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端部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吸引或分离,从而使所述辅助磁轭压接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通过这样构成,仅通过使转动拉紧部转动,便能够向主磁轭简易地安装辅助磁轭,能够起到与上述相同的各作用效果。本申请的定子,采用对主磁轭安装辅助磁轭的构成。并且,此时,无需压入、焊接、冲压、粘接等。换句话说,能够防止受到物理上较大的力的影响、化学性的影响。因此,能够有效防止主磁轭的内径变化、镀层剥离、热塑性、腐蚀、各向异性变化,油滞留、辅助磁轭的脱落、外观不良等。此外,由于是卡合的构成、或使转动拉紧部转动来调整辅助磁轭的直径的构成,因此降低了主磁轭、辅助磁轭的内外径的精度要求,也有益于制造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的纵截面相当图。图3是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及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辅助磁轭的安装部分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辅助磁轭的安装部分的尺寸构成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辅助磁轭的安装部分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的制造工序相关的变形的图。图10是表示本申请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定子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申请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辅助磁轭的转动拉紧部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本申请的第2实施方式的转动拉紧部的功能的说明图。图13是分割式铁芯型定子的示意平面图。图14是卷绕磁轭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分割式铁芯型定子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卷绕磁轭的第1变形的图。图17是表示卷绕磁轭的第2变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申请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的方式所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附加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在对于仅说明构成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对于构成的其他的部分能够适用在先说明的该一方式。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确示出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对组合不产生妨碍,则即使未明确示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构成不限定本申请,能够在本申请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安装辅助磁轭时能够降低对主磁轭产生的物理影响且简易地实施辅助磁轭的安装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图1至图12例示出本申请,图1示出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共通的马达的概略结构图。图2至图7示出第1实施方式,图2相当于第1定子的纵截面图,图3是第1定子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及平面图,图5是表示第1辅助磁轭的安装部分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第1辅助磁轭的安装部分的尺寸构成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第1辅助磁轭的安装部分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第1定子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第1定子的制造工序相关的变形的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说明第1定子而仅示出定子与磁体,省略了其他的图示。图10至图12示出第2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第2定子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2辅助磁轭的转动拉紧部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2中示出对该转动拉紧部的功能详细进行说明的说明图。<<第1实施方式>><关于马达的概略结构>该例示的马达M是直流马达。以下,简单说明马达M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马达M通过将转子1、第1定子2、端板3、电刷4组合而构成。另外,马达M的输出侧是指马达M的动力被传递出的一侧,在图1中是指面向图左侧。此外,基端部一侧是指沿旋转轴11的轴向与输出侧相反的一侧。如图1所示,转子1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11、电枢12、换向器13而构成。电枢12能够与旋转轴11一体旋转地组装,具有转子铁芯12A、以及卷绕在该转子铁芯12A上的线圈12B而构成。圆筒形状的换向器13固定于旋转轴11,但是其固定位置与电枢12相比靠输出侧,能够与旋转轴11一体旋转。并且,构成电枢12的线圈12B与换向器13准确地说,贴设于外周的换向器片电连接。第1定子2具有杯形状的主磁轭21、配置于该主磁轭21的外侧的圆环形状的第1辅助磁轭22、以及励磁用的磁体23而构成。在主磁轭21的杯形状底面部分的中央部形成有向基端部方向突出的杯形状的轴承配设部21A。另外,将该轴承配设部21A以外的部分记作“主磁轭主体部21B”。在该轴承配设部21A的内部配置有圆环状的球轴承K1,通过该球轴承K1,旋转轴11的基端部侧端部被可旋转地轴支承。此外,励磁用的磁体23是瓦型的永久磁铁,在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内侧壁贴设有多个与极数对应的个数。另外,在本例中,例示出4个极,使用四个磁体23。主磁轭21是杯形状有底筒状的磁性体,特别是,主磁轭主体部21B起到将贴设于内壁的磁体23、23之间通过磁束结合而构成磁路的作用。第1辅助磁轭22是圆环形状的磁性体,以卷绕于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侧面相当于外周壁面的方式配置,用来加强作为主磁轭21的磁路的作用。另外,关于第1辅助磁轭22向该主磁轭21的安装构造等是本申请的主要构成,故在后详述。此外,主磁轭21的开口侧由端板3电刷保持架封闭。在该端板3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贯通旋转轴11的输出侧的贯通孔未图示,在该贯通孔的内壁面配置有圆环状的球轴承K2。通过该球轴承K2,旋转轴11的输出侧被可旋转地轴支承。并且,在端板3的基端部一侧的面配置有电刷4。该电刷4是棱柱状的部件,构成为径向中央侧的端部与换向器13的外侧面准确地说,贴设于外周的换向器片抵接。如以上所述,在杯状的第1定子2的内部收容有构成转子1的电枢12,第1定子2的开口部在输出侧开口在使旋转轴11的输出侧端部突出的状态下被端板3封闭。并且,在该状态下,旋转轴11的基端部侧端部及输出侧端部被球轴承K1、K2可旋转地轴支承,且配置于端板3的输出侧面的电刷4与换向器13的外侧面抵接。另外,在构成第1定子2的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内侧面贴设有励磁用的磁体23,该磁体23构成为与电枢12的外侧面对置。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电刷4构成为被从外部电源供电,从该电刷4供给的电流被换向器13整流后供给至电枢12。并且,利用成为磁力方向切换的电磁体的电枢12和固定的励磁用的磁体23的相互作用,来使转子1旋转。并且,该第1定子2将主磁轭21与第1辅助磁轭22组合而成为一个磁轭,在本例中,成为在主磁轭21的外侧面配设圆环状的第1辅助磁轭22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辅助磁轭22配置于主磁轭21的外侧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在主磁轭21的内侧面相当于内周壁面配置圆环状的第1辅助磁轭22的结构,在该第1辅助磁轭22的内侧面配设磁体23的结构。然而,鉴于制造中的作业性等,第1辅助磁轭22配置于主磁轭21的外侧面的结构更优选。<第1辅助磁轭的构成>根据图3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辅助磁轭22的构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1辅助磁轭22是将长方形带状的板状体围成环状而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辅助磁轭22具有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及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而构成。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是长方形带状的板体,是通过围成环状而成为圆筒形状的部分。另外,以下为了进行说明,将长方形的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的长边记作“长边221”,将短边记作“短边222”。长边221构成为与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侧面的腰围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此外,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形成于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的一个短边222即,第1辅助磁轭22的一端部。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形成于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的另一个短边222即,第1辅助磁轭22的另一端部。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是从一个短边222向长边221所延伸的方向突出的突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分最初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如图5所示,在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形成有吸收孔H1严格来说形成中空。如后所述,该吸收孔H1是使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在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内变形时成为退避孔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以在轴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三个。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是从另一个短边222沿长边221所延伸的方向穿设出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具有插入部223与变形部224而构成。插入部223相当于距离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开口较近的第1孔部,是从另一个短边222切入的矩形的孔部。变形部224相当于第2孔部,是与插入部223相比远离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开口,是与插入部223连通的矩形孔部。并且,插入部223的轴向距离开口宽度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基端部的轴向距离轴向长度大体同等,并且小于变形部224的轴向距离。换句话说,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是以入口侧一个短边222端部一侧为较窄的孔部插入部223、内侧为较宽的孔部变形部224的方式沿长边221所延伸的方向穿设出从一个短边222朝向另一个短边222穿设的狭缝状的孔部。若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则如图5所示,在插入部223与变形部224之间,形成L状的台阶22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以在轴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三个,在将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围成环状而将两短边222、222对合时,三个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以与三个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位置匹配的方式被定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基端部一侧附近和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变形部224附近形成有缓冲孔H2。这些缓冲孔H2成为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卡合到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时,用于防止由该卡合作业施加的力以及该力引起的变形影响到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的其他部分被进行卡合作业的端部以外的部分的缓冲部分。即,在将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围成环状而将两短边222、222对合时,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嵌入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内而吸收孔H1变形,成为两短边222、222紧贴的状态,从该状态起,若进一步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朝向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内侧压入,则缓冲孔H2发挥其功能而变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1辅助磁轭22的接缝部分、即一个短边222与另一个短边222对接的部分,配置在配置有磁体23的位置的外侧。优选的是,如图4的b所示,希望上述的对接部分在周向上位于磁体23所配设的范围内。此外,更优选的是,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卡合位置,是在径向上与磁体23的重心位置匹配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三个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因此位于轴向中央的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的位置,配置于在径向上与磁体23的重心位置匹配的位置。此外,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的位置是一个的情况下,该一个卡合位置优选配置于在径向上与磁体23的重心位置匹配的位置。这是在磁体23中,该位置不用作磁路的位置,不受到磁损失的影响,因此将该位置作为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卡合位置之一。接着,参照图5至图7对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卡合进行说明。如图5的a所示,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向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插入。另外,如图6所示,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长度t2长边221所延伸的方向的距离稍稍比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上述方向的长度t1大。因此,在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分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底边部抵接的状态下,如图5的b所示,在一个短边222与另一个短边222之间,稍形成有间隙K。该间隙K的宽度Δt为Δt2-Δt1。并且,如图6所示,插入部223的轴向距离t3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轴向距离t4大体同等长度t3≈长度t4。由于上述这样构成,在该图5的b所示的状态下,使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基端部一侧被保持在插入部2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更牢固地卡合到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从图5的b的状态起进一步向箭头方向施加力。当然,从易于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向插入部223插入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使插入部223的轴向距离t3稍大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轴向距离t4。这样,若从图5的b的状态起向箭头方向施加力,则间隙K的宽度几乎为0,一个短边222与另一个短边222抵接含压接或接近。并且,同时,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压接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如图5的c所示,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在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变形部224内部变形。此时,由于变形部224的轴向距离t5大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轴向距离t4,因此该差分成为变形量,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在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内变形。换言之,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被压扁。此时,形成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的吸收孔H1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由于施加的力而破损。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分在变形部224内以在轴向上被压宽的方式被压扁,由此,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分的轴向距离变得大于插入部223的轴向距离t3。换言之,在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设置出通过该前端部分被压扁而轴向距离变长地扩宽的扩宽部226。如图5的c所示,该扩宽部226的轴向两端压接在位于变形部224的轴向两端的边缘面上,从而使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由此,能够可靠且高强度地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卡合到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如以上所述,通过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压接到变形部224内,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从插入部223脱出。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在第1辅助磁轭22沿主磁轭21的外侧面的周向配置于该外侧面的状态下,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对置地卡合。其结果,不会对主磁轭21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不产生内径变形地而在主磁轭21的外侧面卷绕第1辅助磁轭22。此外,能够降低主磁轭21、第1辅助磁轭22的内外径的精度要求,且能够抑制主磁轭21的外侧面中的镀层剥离、加工油滞留等问题的产生。另外,上述的卡合构造在沿主磁轭21的内侧面配置第1辅助磁轭22的构成中也相同,在该构成中,在与主磁轭21的内侧面相比靠径向中心侧,使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此外,如图5的c所示,设置在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的扩宽部226的轴向两端压接在位于变形部224的轴向两端的边缘面上时,仅通过在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保持卡合状态。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若以扩宽部226中位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基端部一侧的表面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中的台阶225紧密接触紧贴的方式使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则其卡合状态被更稳固地保持。<关于第1定子的制造方法>接着,根据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上述说明以及图8的a所示,第1辅助磁轭22最初由长方形的带状板体构成,在一个短边形成有三个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且在另一个短边形成有三个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并且,在图8的b所示的配置工序中,将该带状的第1辅助磁轭22的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向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侧面卷绕。此时,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以在周向上对接的方式进行卷绕。接着,如图8的b的箭头所示,在插入工序中,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向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插入也参照图5的a。接着,在图8的c所示的压接工序中,进一步施加朝向周向的力F,将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按压在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变形部224的内缘,使该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变形。然后,最终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分在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变形部224内部变形换言之,形成扩宽部226,压接在变形部224的轴向两端的边缘面上。由此,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可靠且高强度地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卡合也参照图5的b→图5的c。这样,第1辅助磁轭22被组装在主磁轭21上。此时,扩宽部226中位于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基端部一侧的表面,若紧密接触紧贴于插入部223与变形部224之间的台阶225,则能够进一步稳固保持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卡合状态。另外,在形成第1定子2时,也实施配置磁体23的工序,但该工序可以在任一阶段进行。优选的是,可以在将第1辅助磁轭22卷设到主磁轭主体部21B之前的阶段配置,以便容易掌握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卡合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第1辅助磁轭22卷设到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侧面的构成,因此磁体23配设于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内侧面,但作为该配设方法,可以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焊接等任意的方法来执行。<第1定子的制造方法的变形>接着,根据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定子2的制造方法相关的变形进行说明。另外,在图9的c~e中图示的工序,使用后述的2个分割模具S1、S2来进行,但在图9的c~e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分割模具S1、S2的图示。此外,在图9的c~e中,一并示出第1辅助磁轭22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图。在变形涉及的第1定子2的制造方法中,如图9的a所示,在被上下二分割的成形用模具分割模具S1、S2之间夹持主磁轭21及第1辅助磁轭22,且在径向上对两磁轭加压,从而在主磁轭21的外侧面配置第1辅助磁轭22。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配置工序中,将带状的第1辅助磁轭22的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卷绕到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侧面。之后,如图9的b所示,卷绕有第1辅助磁轭22的主磁轭21收容于在2个分割模具S1、S2之间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收容空间内。然后,在保持将主磁轭21以及第1辅助磁轭22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状态下,利用2个分割模具S1、S2夹持两磁轭且在径向上加压,来进行插入工序以及压接工序。由此,如图9的c所示,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穿过插入部223插入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内,压接于变形部224而变形,形成扩宽部226。之后,若进一步向径向对主磁轭21以及第1辅助磁轭22加压,则如图9的d所示,两磁轭缩径且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的前端部被进一步压扁,扩宽部226扩展至与变形部224的轴向距离相当的长度。经过以上的工序后,主磁轭21欲恢复至原本的直径,另一方面,第1辅助磁轭22对抗来自主磁轭21的按压而维持缩径状态。因此,对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作用着试图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脱离的作用。此时,如图9的e所示,扩宽部226被插入部223以及变形部224之间的台阶225卡止。由此,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与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的卡合状态被稳固保持。<<第2实施方式>>接着,根据图10至图12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例的第2定子10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第1辅助磁轭22的形状变更为第2辅助磁轭6,其他相同。如图10所示,第2辅助磁轭6具备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转动拉紧部6B而构成。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是长方形带状的板体,是通过围成环状而成为圆筒形状的部分。另外,以下为了进行说明,将长方形的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长边记作“长边106”,将短边记作“短边206”。该长边106比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面的腰围的长度稍短。如图10所示,转动拉紧部6B具有作用部61、一方连结部62、另一方连结部63而构成。作用部61形成为矩形平板状,一方连结部62从作用部61的外周的一点即点P1延伸到一个短边206,另一方连结部63从作用部61的外周的一点即P2延伸到另一个短边206延续。另外,该点P1与点P2相对于作用部61的中心形成于点对称的位置。由于按上述这样构成,若对作用部61施加黑箭头方向的旋转力,则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短边206、206的周向距离缩短。换句话说,如图11所示,若对作用部61施加黑箭头方向的旋转力,则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短边206、206的周向距离由t6缩短为t7。因此,在初始状态下,将第2辅助磁轭6的内周形成为比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周大t6-t7,通过向初始状态的第2辅助磁轭6插入主磁轭主体部21B,并对作用部61施加黑箭头方向的旋转力,能够将第2辅助磁轭6安装在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周。另外,在图12中示意地示出转动拉紧部6B的功能。在图12的a→b→c的路径中,如上述那样,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短边206、206的周向距离由t6缩短为t7,但通过对作用部61施加相反方向的旋转力,也能够将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短边206、206的周向距离由t6扩宽为t8。这样,在本例中,第2辅助磁轭6能够装拆也能够进行微调。进而,在将该第2辅助磁轭6向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内周面安装时,将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短边206、206的周向距离由t6扩展到t8即可。这是图12的a→d→e的路径。换句话说,在初始状态下,将第2辅助磁轭6的内周形成为比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内周小t8-t6,通过将初始状态的第2辅助磁轭6插入主磁轭主体部21B,并对作用部61施加图12的d的黑箭头方向的旋转力,能够在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内周安装第2辅助磁轭6。此外,该转动拉紧部6B也出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理由,优选构成为在配置有磁体23的位置的外侧配置。并且,作为第2定子102的制造方法,如以下所述。首先,进行向初始状态的第2辅助磁轭6短边206、206通过转动拉紧部6B连结而成为圆筒形状的状态插入主磁轭主体部21B或者,向主磁轭主体部21B插入第2辅助磁轭6的配置工序。接下来进行压接工序,通过使作用部61转动而缩短第2辅助磁轭主体部6A的短边206、206的周向距离或分离,将第2辅助磁轭6压接到主磁轭主体部21B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另外,在形成第2定子102时,配置磁体23的工序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分割式铁芯型定子的制造方法>>接下来,作为上述的定子制造方法的应用例,参照图13至图17对分割式铁芯型定子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3是分割式铁芯型定子7的示意平面图,图14是卷绕磁轭72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分割式铁芯型定子7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16以及图17是表示卷绕磁轭72的变形的图。另外,在图14中,示出卷绕于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的状态的卷绕磁轭72,但为了方便图示,在该图中省略了分割式铁芯71。如图13所示,分割式铁芯型定子7具有圆环状的分割式铁芯71、卷绕磁轭72而构成。分割式铁芯71将大致T状的铁芯片71A沿周向排列为环状而构成。卷绕磁轭72是配置于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周围的圆环状的金属板。作为比较例,分割式铁芯型定子7能够如下那样构成:在将铁芯片71A沿周向排列为环状而暂时组装分割式铁芯71后,将预先成型为圆筒状的卷绕磁轭72压入暂时组装的分割式铁芯71。然而,在这样的步骤中,在对暂时组装的分割式铁芯71压入卷绕磁轭72时,分割式铁芯71可能会解体严格来说,铁芯片71A的连结状态解除。与此相对,若对卷绕磁轭72采用与上述的第1辅助磁轭22、第2辅助磁轭6相同的构造,则能够顺畅地在暂时组装的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组装卷绕磁轭72,能够容易地组装分割式铁芯型定子7。若具体进行说明,在使用与第1辅助磁轭22相同的构造的卷绕磁轭72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该卷绕磁轭72具有带状的卷绕磁轭主体部72A,并且在其一端部具有凸部72B,在其另一端部具有凹部72C。卷绕磁轭主体部72A是与上述的第1辅助磁轭主体部22A相同的构造,其长边构成为与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的周长周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此外,凸部72B是与上述的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相同的构造,凹部72C是与上述的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相同的构造。若为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卷绕磁轭72,则能够以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第1辅助磁轭22配置于主磁轭21的外侧面的步骤大致相同的步骤,向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配置。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5的a所示,将铁芯片71A沿周向排列为环状来暂时组装分割式铁芯71。此时,在铁芯中心与铁芯片71A的内侧面相接的位置配置圆柱状的夹具T,在该夹具T的外周面周围配置铁芯片71A,便能够容易地将铁芯片71A配置为圆环状。之后,如图15的b所示,将卷绕磁轭72的卷绕磁轭主体部72A向暂时组装的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卷绕。此时,通过在铁芯中心继续配置上述的夹具T,能够良好地保持分割式铁芯71的正圆度且对卷绕磁轭72进行卷绕。将卷绕磁轭72向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卷绕后,凸部72B与凹部72C在周向上对接。在成为该状态后进行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卷绕磁轭72拉向径向中心侧来将凸部72B插入凹部72C。由此,以与图5的a示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凸部72B的前端部穿过凹部72C的插入部223进入变形部224。之后,进行压接工序,以与图5的b示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将凸部72B的前端按压在凹部72C的变形部224的内缘,将该凸部72B的前端部压扁。由此,与图5的c示出的状况相同,凸部72B的前端部在凹部72C的变形部224内变形而形成扩宽部226,并与变形部224的轴向两端的边缘面压接。由此,凸部72B可靠且高强度地与凹部72C卡合。这样,卷绕磁轭72被组装到分割式铁芯71。另外,在压缩工序中,由于卷绕磁轭主体部72A被拉向径向中心侧,因此位于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的内侧的铁芯片71A被向径向中心侧按压。由此,各铁芯片71A被压接在圆柱状的夹具T的外周面,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分割式铁芯71的正圆度。另外,关于凸部72B以及凹部72C各自的形状,不限于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辅助磁轭凸部22B以及第1辅助磁轭凹部22C相同的形状,也可以考虑其他的形状。若举出一例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凸部72B以及凹部72C也可以是能够通过卡扣配合形式卡合的构造。换句话说,如图16的a所示,也可以是凸部72B的前端部中的轴向两端部呈爪状突出,凹部72C的插入部223与凸部72B的前端形状对应地呈锥形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将卷绕磁轭72拉向径向中心侧而将凸部72B插入凹部72C,则如图16的b所示,凸部72B的前端部将凹部72C的插入部223压宽且进入至凹部72C的变形部224后,被压宽的插入部223返回原本的尺寸。由此,凸部72B与凹部72C以卡扣配合形式卡合。此外,作为将卷绕磁轭72向分割式铁芯71组装的方法,不限于将带状的卷绕磁轭主体部72A向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卷绕,也可以利用在图17中示出的方法。在图17中示出的方法中,在预先围成圆筒状的卷绕磁轭主体部72A内插入严格来说,缓插分割式铁芯71后,使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的内径缩径至分割式铁芯71的外侧面的直径来将卷绕磁轭72组装到分割式铁芯71。若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17示出的方法中,如图17的a所示,卷绕磁轭72在圆筒状的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的周向中途位置具有间断部72G,且在该间断部具备第1延伸突出部72D、第2延伸突出部72E以及中央连结部72F。第1延伸突出部72D是从间断部72G的周向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突出的矩形状的部分。第2延伸突出部72E是从间断部72G的周向另一端朝向一端延伸突出的矩形状的部分。第1延伸突出部72D以及第2延伸突出部72E对称地配置,在轴向上相互分离,处于在周向上部分重叠的位置。此外,在第1延伸突出部72D的前端与间断部72G的周向另一端之间、以及第2延伸突出部72E的前端与间断部72G的周向一端,分别形成有缝隙Q。这2个缝隙Q的宽度周向中的长度为彼此相同的长度。并且,在将卷绕磁轭72向分割式铁芯71安装时,如图17的b所示,使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的内径缩短与上述的缝隙Q对应的量。换句话说,通过消除缝隙Q,间断部72G的周向长度缩短,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的内径缩短了相应量。中央连结部72F在轴向上介于第1延伸突出部72D与第2延伸突出部72E之间,在轴向上较长地延伸。在将卷绕磁轭72向分割式铁芯71组装前的时刻,如图17的a所示,该中央连结部72F在侧视下呈大致长方形。另一方面,若为了向分割式铁芯71组装卷绕磁轭72而使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缩径,则如图17的b所示,中央连结部72F以中央连结部72F的轴向一端侧的边相对于另一端侧的边偏离的方式变形歪斜。换言之,中央连结部72F由图17的a示出的状态起向图17的b示出的状态变形,由此,卷绕磁轭主体部72A缩径与上述的缝隙Q对应的量。根据以上那样的构造的卷绕磁轭72,则能够顺畅地不使分割式铁芯71解体地向暂时组装状态的分割式铁芯71组装。本申请参照实施例进行了记载,但应理解为本申请不限于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构造。当然,本申请包含各种变形例、均等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本申请的各种要素由各种组合、形态示出,但包含比上述要素多的要素、少的要素、或仅包含其中一个要素的其他组合、形态,也进入本申请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定子,构成旋转电机,并且是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电枢的有底筒状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21;带状的辅助磁轭22,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以及励磁用磁体23,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周向配置,在所述辅助磁轭的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22B,72B,在所述辅助磁轭的另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凹部22C,72C,在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周向配置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状态下,所述凹部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凸部对置地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压接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与所述凹部卡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具有距离该凹部的开口更接近的第1孔部223、以及与该第1孔部相比远离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1孔部连通的第2孔部224,所述第1孔部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2孔部的轴向距离,在所述凸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扩宽部226,该扩宽部226是所述凸部的前端部被压扁而轴向距离变长地扩宽而形成的,所述凸部,以所述扩宽部中位于所述凸部的基端部侧的表面与形成于所述第1孔部和所述第2孔部之间的台阶密接的状态,与所述凹部卡合。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开口部的轴向距离形成为比内部的轴向距离小,所述凸部的前端部侧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并且所述凸部的前端压接于规定所述凹部的内部的周边部的一部分,所述凸部的基端部侧构成为轴向距离小于所述凸部的前端部侧,且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开口部。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附近以及所述凹部的附近之中的至少一方侧,形成有缓冲孔H2。6.一种定子,构成旋转电机,并且是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电枢的有底筒状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21;辅助磁轭6,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将带状板体的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连接而成为筒状;以及励磁用磁体23,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周向配置,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经由转动拉紧部6B在周向上连结,该转动拉紧部6B能够转动,以将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中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拉拽或从另一方侧分离,所述辅助磁轭压接于所述主磁轭的内周壁面或外周壁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拉紧部具备:平板状的作用部;一方侧连结部,将该作用部的一点P1与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连结;以及另一方侧连结部,将所述作用部的另一点P2与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另一端部连结,所述另一点相对于所述作用部的中心,形成于与所述一点点对称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至少设置于在径向上与所述励磁用磁体的重心位置匹配的位置附近。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拉紧部至少设置于在径向上与所述励磁用磁体的重心位置匹配的位置附近。10.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21、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带状的辅助磁轭22、以及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的励磁用磁体23,所述定子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所述电枢,所述定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配置工序,使在一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22B,72B且在另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卡合的至少一个凹部22C,72C的带状的辅助磁轭以如下方式围成圈:使所述辅助磁轭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且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沿着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及内周壁面的周向地对接;插入工序,向所述凹部插入所述凸部;以及压接工序,通过使所述凸部的前端部压接到作为所述凹部的一部分的周端部而使所述凸部变形,从而使所述凸部卡合于所述凹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工序以及所述压接工序在如下状态下进行,即,在形成于2个分割模具S1,S2之间的收容空间内,收容所述主磁轭以及卷绕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的所述辅助磁轭,用所述2个分割模具夹持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主磁轭及所述辅助磁轭并向所述主磁轭的径向加压,从而向所述凹部插入所述凸部,使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形成有吸收孔H1,在所述压接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吸收孔变形,在所述凹部内使所述凸部的前端部分变形而将所述凸部卡合于所述凹部。13.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备:有底筒状的主磁轭21、配置于该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的辅助磁轭6、以及在所述主磁轭的内部在径向上与电枢的外侧面对置地配置的励磁用磁体23,所述定子收纳固定于旋转轴的所述电枢,该定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配置工序,将连结为筒状的所述辅助磁轭安装到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所述辅助磁轭是将带状板体的辅助磁轭主体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连起来,并且利用通过转动将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拉拽或从另一方侧分离的转动拉紧部6B连结而成为筒状的;以及压接工序,通过使所述转动拉紧部转动,将所述辅助磁轭主体部的端部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拉拽或分离,从而使所述辅助磁轭压接到所述主磁轭的外周壁面或内周壁面。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电装 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