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挠性环嵌入装置_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_201910110969.7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9-02-12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公开(公告)号:CN110153954B

主分类号:B25B27/28(20060101)

分类号:B25B27/28(20060101);B23P19/00(20060101);B23P19/08(20060101)

优先权:["20180213 JP 2018-023516"]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4.09#授权;2019.09.1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8.23#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其能够对应于直径不同的工件嵌入挠性环,且能够将O形环均一地嵌入工件的槽中。在挠性环嵌入装置1中,挠性环配置单元具有相对配置且能够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的至少2个环支承部件411、412,在2个环支承部件411、412的相对的面4114、4124上,沿着相对的2个环支承部件411、412的面4114、4124形成有向2个环支承部件411、412分别彼此分离的方向凹陷的缺口4113、4123,通过使工件配置单元与工件W一同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将挠性环R嵌入工件W的环状槽G内。

主权项:1.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其将挠性环嵌入到在外周具有环状槽的工件的所述环状槽中,所述挠性环嵌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工件配置单元,其以所述工件的环状槽与所述挠性环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工件;以及挠性环配置单元,其与所述工件配置单元相邻地设置,所述工件配置单元能够向一个方向、或作为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另一个方向移动,所述挠性环配置单元具有相对配置且能够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的至少2个环支承部件,在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相对的面上,沿着相对的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面形成有向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彼此分离的方向凹陷的缺口,通过使所述工件配置单元与所述工件一同向所述一个方向移动,所述工件的形成有所述环状槽的端部与载置于所述2个环支承部件且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垂直的所述挠性环抵接,将该挠性环向下方下压,从而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以彼此分离的方式扩开,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形成所述缺口的部分将所述挠性环嵌入到所述工件的所述环状槽中。

全文数据:挠性环嵌入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背景技术一直以来,已知这样的装置:对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环状槽的圆柱形状的工件的槽中嵌入作为挠性环的O形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这些装置中,通过在向工件按压O形环的同时使沿着工件的外周面旋转的杆状部件旋转,从而在工件的槽中嵌入O形环。此外,已知这样的装置:工件被配置成工件的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并且具备在与工件的槽垂直的方向上保持O形环的保持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装置中,使工件沿着引导槽向O形环移动,利用被向工件按压而在工件的左右移动的辊子使O形环与槽嵌合。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113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473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平4-48895号公报发明内容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装置中,杆状的部件臂部以具有规定直径的工件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不能对具有与该规定直径不同的直径的工件的槽嵌入O形环。即,以往的装置具有只能够对一种直径的工件嵌入O形环的结构。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装置中,即使是在对一种直径的工件嵌入O形环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臂部的旋转轴心与工件的轴心一致的位置关系,也难以在工件的槽中嵌入O形环。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以往的装置中,使工件沿着轨道移动,若O形环最初未卡在工件的中心附近的槽中,则辊会相对于工件不对称地动作,难以使O形环均一地嵌入工件的槽中。此外,在该以往的装置中,成为仅能够对与轨道宽度对应的一种直径的工件嵌入O形环的结构,不能应对各种直径的工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其能够对应于直径不同的工件而嵌入挠性环,且能够将O形环均一地嵌入工件的槽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例如后述的挠性环嵌入装置1,该挠性环嵌入装置将挠性环例如后述的O形环R嵌入到在外周具有环状槽例如后述的槽G的工件例如后述的工件W的所述环状槽中,所述挠性环嵌入装置具备:工件配置单元例如后述的工件载置台17,其以所述工件的槽与所述挠性环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工件;以及挠性环配置单元例如后述的环支承部件40、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O形环供给轨道30,其与所述工件配置单元相邻地设置,所述工件配置单元能够向一个方向例如后述的下方、或作为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例如后述的上方移动,所述挠性环配置单元具有相对配置且能够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的至少2个环支承部件例如后述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在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相对的面例如后述的面4114、4124上,沿着相对的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面形成有向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彼此分离的方向凹陷的缺口例如后述的缺口4113、4123,通过使所述工件配置单元与所述工件一同向所述一个方向移动,所述挠性环被嵌入到所述工件的环状槽内。根据本发明,通过下压工件,2个环支承部件以彼此分离的方式扩开,2个环支承部件的形成缺口的部分能够将挠性环嵌入到工件的环状槽中。因此,2个环支承部件彼此分离的距离、即2个环支承部件扩开的宽度能够与工件的直径对应地灵活变化,因此能够灵活地对应于各种直径的工件而将挠性环嵌入到工件的环状槽中。此外,即使在载置于工件载置单元的工件的轴心与彼此抵接的2个环支承部件各自的对置面不一致而错开些许的情况下,当工件被下压时,由于以工件的轴心处于中央的位置关系使2个环支承部件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将挠性环嵌入到工件的槽中。并且,所述工件配置单元具有配置面例如后述的工件载置面172,该配置面相对于用于载置挠性环的所述挠性环配置单元的挠性环配置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4111、4121,用于将所述工件载置在比挠性环的厚度靠所述另一个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工件稳定地配置于工件配置单元。并且,通过下压这样稳定地配置的工件,能够在使工件与挠性环抵接后将抵接于工件的挠性环压靠于2个环支承部件。由此,能够使在工件的槽中嵌入挠性环的工序稳定。并且,在所述工件配置单元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具备第1弹性体例如后述的弹簧15,所述第1弹性体向所述另一个方向按压所述工件配置单元。因此,在为了在工件的环状槽中嵌入O形环R而将工件下压后,能够利用第1弹性体的作用力使工件配置单元返回初始位置。并且,在所述环支承部件的与相对的面侧相反一侧具备第2弹性体例如后述的弹簧423,所述第2弹性体以向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的方式进行按压。因此,为了在工件的环状槽中嵌入挠性环R,在将工件与工件配置单元一同下压后,能够利用第2弹性体的作用力使2个环支承部件成为彼此抵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缺口的深度具有朝向所述工件配置单元而逐渐增加的部分例如后述的缺口4113、4123的右端部的部分。因此,在为了在工件的环状槽中嵌入挠性环而下压工件、挠性环与2个环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抵接而按压2个环支承部件从而使其扩开时,在缺口的深度朝向工件配置单元逐渐增加的部分处,挠性环能够以接近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方式逐渐进入缺口,从而缓和对挠性环的负荷。并且,具备使所述工件配置单元向所述一个方向移动的一个方向移动单元例如后述的工件抵接部71。因此,能够使工件从比载置于挠性环配置单元的挠性环靠上侧的位置移动到比2个环支承部件靠下侧的位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其能够对应于直径不同的工件而嵌入挠性环,且能够将O形环均一地嵌入工件的槽中。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挠性环嵌入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挠性环嵌入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挠性环嵌入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挠性环嵌入装置的环支承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挠性环嵌入装置的环支承部件上载置的O形环被嵌入了工件的槽中的情形的放大俯视图。标号说明1:挠性环嵌入装置;15:弹簧;17:工件载置台;30:O形环供给轨道;40:环支承部件;71:工件抵接部;172:工件载置面;411:第1环支承部件;412:第2环支承部件;423:弹簧;4111、4121:上表面;4113、4123:缺口;4114、4124:面;G:槽;R:O形环;W:工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挠性环嵌入装置1例如用于以下情况:在连接车辆中的曲轴箱、差速器壳体等壳体与壳体的管部件管、即具有圆筒形状的工件W的、分别形成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外周面且沿工件W的周向延伸并绕一周的槽G环状槽G中嵌入作为挠性环的橡胶制的O形环R。图1是示出挠性环嵌入装置1的主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连结后述的一对支承侧壁102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将后述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打开的方向图1中的从纸面的背面朝向表面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后述的第2环支承部件412打开的方向图1中的从纸面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定义为后方进行说明。此外,将从基板101朝向支承侧壁102的方向图1的上方定义为上方进行说明,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下方进行说明。此外,挠性环嵌入装置1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主要仅对一侧右侧进行说明,对于另一侧则省略说明。图2是示出挠性环嵌入装置1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挠性环嵌入装置1的放大立体图。如图1所示,挠性环嵌入装置1具备工件配置部10、O形环供给轨道30、以及环支承部件40,它们配置在具有长方形状的平板状的基板101上。更具体而言,在基板101上对置地配置有一对支承侧壁102。支承侧壁102具有支承壁部1021和加强板部1022。支承壁部1021具有在主视图中弯曲成L字形状的板状。如图1所示,加强板部1022具有在主视图中为三角形状的板状,如图2所示,加强板部1022与支承侧壁10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一体成型而连接。支承侧壁102通过由设置在基板101上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轨道1011引导,而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轨道1011。此外,在基板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上方突出的端部板部1013被固定于基板101。在端部板部1013上形成有螺刻了内螺纹的贯通孔,在贯通孔内贯通并螺合在周面上螺刻有外螺纹的轴1014。构成为通过使轴1014旋转,支承侧壁102在左右方向移动。在轴1014所贯通的贯通孔的左右,螺母1015分别螺合设置于轴1014上。通过由一对螺母1015夹着端部板部1013,轴1014被固定为不旋转,支承侧壁102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基板101移动。在支承侧壁102的上端部,长方形状的板部件103以板部件103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在板部件103上设置有引导轨道104参照图3和端部板部105。引导轨道104以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的位置关系被固定于板部件103。此外,端部板部105分别设置在板部件103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右侧的板部件103的端部板部105向接近左侧的板部件103的方向突出,左侧的板部件103的端部板部105向接近右侧的板部件103的方向突出。在一对端部板部105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在贯通孔中贯通有弹簧支承轴421参照图3的一端部。弹簧支承轴421的另一端部分别固定于构成环支承部件40的后述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此外,在弹簧支承轴421上套装有由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423。弹簧423的一端部与端部板部105抵接,弹簧423的另一端部与后述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分别抵接。弹簧423对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此外,在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上固定有分别与引导轨道104卡合、能够沿着引导轨道104移动的被引导基部415。因此,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构成为能够抵抗弹簧423的作用力而由引导轨道104引导着沿前后方向图3中的近前方向或里侧的方向移动。即,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构成为能够抵抗弹簧423的作用力而以彼此分离或接近的方式移动。如图4所示,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被相对地配置,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对称形状。图4是示出挠性环嵌入装置1的环支承部件40的放大立体图。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利用弹簧423参照图3的作用力而在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彼此接近并抵接。更详细而言,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后端部图4中的里侧的左端部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前端部图4中的里侧的右端部彼此抵接。当这样抵接时,在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4121上载置从O形环供给轨道30供给的O形环R。在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相对的面4114、4121上分别形成有缺口4113、4123。缺口4113、4123向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彼此分离的方向凹陷,具体而言,在第1环支承部件411中向前方图4的右方凹陷,在第2环支承部件412中向后方图4的左方凹陷,且缺口4113、4123沿着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相对的面4114、4124形成。在缺口4113、4123的右端部图4中的上端部的部分处,缺口4113、4123在前后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凹陷深度缺口4113、4123在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左右方向上的端部朝向靠近配置有后述的工件载置台17的中央的方向图4中的下方逐渐增加。比其更靠中央的部分图4中的靠下方的部分具有固定的凹陷深度。最靠中央的部分图4中的下方的端部中处,凹陷深度再次逐渐增加。当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彼此抵接时,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缺口4113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缺口4123组合而形成的槽413的开口部分,即、形成槽413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侧面4115与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的边界部分、和形成槽413的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侧面4125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的边界部分分别具有实施了圆倒角而成的倒角部。如图3所示,右侧的O形环供给轨道30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槽形状,从环支承部件40向右方伸,在右方的端部设置有由未图示的缸等驱动装置驱动而在轨道的槽内滑动的O形环移动部401。右侧的O形环供给轨道30的中途部分进行分支并向后方延伸。O形环移动部401将从向后方延伸的O形环供给轨道30的部分供给的O形环R以向左方推出的方式从O形环供给轨道30供给向右侧的环支承部件40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并如图4所示,将该O形环R以跨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的方式载置于环支承部件40。左侧的O形环供给轨道30与右侧的O形环供给轨道30同样地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槽形状,从环支承部件40向左方延伸,在左方的端部设置有由未图示的缸等驱动装置驱动而在轨道的槽内滑动的O形环移动部401。左侧的O形环供给轨道30的中途部分进行分支并向前方延伸。O形环移动部401将从向前方延伸的O形环供给轨道30的部分供给的O形环R以向右方推出的方式从O形环供给轨道30供给向左侧的环支承部件40,将该O形环R以跨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的方式载置于环支承部件40。在分别设置于一对支承侧壁102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之间,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相邻地设置有工件配置部10和工件移动部70参照图1。如图1所示,工件配置部10具备脚部11、中间部12、弹簧支承轴14、弹簧15以及工件载置台17。脚部11由棱柱构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关系固定于基板101,并从基板101向上方延伸。中间部12以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的位置关系设置。在中间部12的前端部固定有脚部11的上端部。中间部12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并与基板101连接。在中间部12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一对贯通孔,在贯通孔中分别贯通有弹簧支承轴14的下端部。在弹簧支承轴14上分别套装有由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15。弹簧支承轴14的上端部分别固定于工件载置台17的前端部、后端部。弹簧15的下端部与中间部12抵接,上端部与工件载置台17抵接。由此,弹簧15对工件载置台17向上方施力。因此,工件载置台17构成为能够抵抗弹簧15的作用力由中间部12及弹簧支承轴14引导着沿上下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工件载置台17具有长方体形状。在工件载置台17的上表面上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半圆柱形状的工件卡合凹部171。工件卡合凹部171能够与具有圆筒形状的工件W的中央部卡合。工件载置台17的上表面的形成工件卡合凹部171的部分构成工件载置面172。当工件载置台17处于未由工件移动部70使工件载置台17移动的初始位置时,工件载置面172相对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4121,如图4所示,位于比载置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的O形环R的轴向上的厚度靠上方的位置高的位置。如图2等所示,工件移动部70具备工件抵接部71、弹簧支承轴721以及驱动轴73。工件抵接部71在侧视图中具有L字形状,工件抵接部71的下端部能够与载置于工件载置台17的工件W的上侧抵接。在工件抵接部7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在贯通孔贯通有弹簧支承轴721。弹簧支承轴721的上端部利用螺母724固定于工件抵接部71。弹簧支承轴721的下端部固定在中间部12。在弹簧支承轴721上套装有由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722。弹簧722的上端部隔着螺母724与工件抵接部71抵接。弹簧722的下端部与中间部12抵接。由此,弹簧722向上方对工件抵接部71施力。因此,工件抵接部71构成为能够抵抗弹簧722的作用力由弹簧支承轴721引导着沿上下方向移动。驱动轴73的上端部贯通了形成于工件抵接部71的后部的贯通孔,驱动轴73的上端部利用固定件733固定于工件抵接部71。驱动轴73的下端部与由未图示的缸等构成的驱动部的输出轴连接。构成为,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部进行驱动,工件抵接部71与驱动轴73一体地上下动作。接下来,对通过上述结构的挠性环嵌入装置1将O形环R嵌入工件W的槽G中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挠性环嵌入装置1的环支承部件上载置的O形环被嵌入工件的槽中的情形的放大俯视图。首先,O形环R在O形环供给轨道30中由O形环移动部401按压而移动,由此O形环R被从O形环供给轨道30供给向环支承部件40,如图4所示,O形环R以跨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和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的方式载置于环支承部件40。接下来,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部进行驱动,使工件移动部70的工件抵接部71下降,使工件抵接部71的前端部的下端部与工件W抵接。然后,通过进一步使工件抵接部71下降,将工件W与工件载置台17一同下压。由此,如图5所示,形成有槽G的工件W的端部与载置于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上的O形环R抵接,并向下方下压。此时,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由于能够抵抗弹簧423的作用力而容易地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O形环R被向下方下压,由此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彼此分离。这样,当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彼此分离时,O形环R沿着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倒角部被向下方下压,以仿照工件W的槽G的方式靠近工件W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图5中的下方,并进入槽G中。然后,工件W穿过彼此分离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之间,在到达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下侧时,完成O形环R向工件W的槽G中的嵌入。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作为工件配置单元的工件载置台17,其将工件W配置成使得工件W的槽G与作为挠性环的O形环R相对;以及环支承部件40,其与工件载置台17相邻地设置。工件载置台17能够向下方、或上方移动。环支承部件40具有相对配置且能够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的至少2个环支承部件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在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相对的面上,沿着相对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面4114、4124形成有向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彼此分离的方向凹陷的缺口4113、4123。由此,工件抵接部71与工件W一同向下方移动,并将工件W下压,由此,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以彼此分离的方式扩开,能够利用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形成缺口4113、4123的部分,将O形环R嵌入工件W的槽G中。因此,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彼此分离的距离、即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扩开的宽度能够与工件W的直径对应地灵活变化,因此能够灵活地对应于各种直径的工件W而将O形环R嵌入到工件W的槽G中。此外,即使在载置于工件载置台17的工件W的轴心与彼此抵接的第1环支承部件411和第2环支承部件412各自的对置面面4114、4124不一致而错开些许的情况下,当由工件抵接部71下压工件W时,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以工件W的轴心成为中央的位置关系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在工件W的槽G中嵌入O形环R。此外,作为工件配置单元的工件载置台17具备上表面4111、4121,该上表面4111、4121是用于相对于载置作为挠性环的O形环R用的工件载置台17的工件载置面172而在比O形环R的厚度靠上方的位置载置工件W的配置面。由此,能够使工件W稳定地配置在工件载置台17上。并且,通过利用工件抵接部71下压这样稳定地配置的工件W,能够在使工件W与O形环R抵接后,将抵接于工件W的O形环R压靠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由此,能够使在工件W的槽G中嵌入O形环R的工序稳定。此外,在工件载置台17的下方侧具备弹簧15,弹簧15向上方按压工件载置台17。由此,在为了将O形环R嵌入工件W的槽G中而利用工件抵接部71将工件W与工件载置台17一同下压后,能够利用弹簧15的作用力使工件载置台17返回初始位置。此外,在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与相对的对置面面4114、4124侧的相反侧具备弹簧423,弹簧423对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按压。由此,在为了将O形环R嵌入工件W的槽G中而利用工件抵接部71将工件W与工件载置台17一同下压后,能够利用弹簧423的作用力使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返回到彼此抵接的状态。此外,缺口4113、4123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具有朝向工件载置台17逐渐增加的部分。由此,在为了将O形环R嵌入工件W的槽G中而利用工件抵接部71将工件W与工件载置台17一同下压、O形环R与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21抵接从而向下方按压第1环支承部件411和第2环支承部件412使其扩开时,在缺口4113、4123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朝向工件载置台17逐渐增加的部分处,O形环R能够以接近工件W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方式逐渐进入缺口4113、4123,从而缓和对O形环R的负荷。此外,具备使作为工件配置单元的工件载置台17向下方移动的工件抵接部71。由此,能够使工件W从比载置于环支承部件40的O形环R靠上侧的位置向比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靠下侧的位置移动。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挠性环嵌入装置的各部分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挠性环嵌入装置1的各部分结构。即,工件配置单元、挠性环配置单元、环支承部件、缺口、挠性环配置面、配置面、第1弹性体、第2弹性体、一个方向移动单元等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工件载置台17、O形环供给轨道30、第1环支承部件411、第2环支承部件412、缺口4113、4123、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4121、工件载置面172、弹簧15、弹簧423、工件抵接部71等各结构。因此,例如如图4所示,缺口4113、4123除了倒角部,缺口4113、4123在前后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深度在上下方向上未变化,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缺口4113、4123在前后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的深度可以在缺口4113、4123中随着从上向下而变浅使得第1环支承部件411与第2环支承部件412接近。此外,工件W通过与工件载置台17一同向下方移动而将O形环R嵌入到工件W的槽G中,但移动的方向不限于下方。此外,当工件载置台17处于未由工件移动部70使工件载置台17移动的初始位置时,工件载置面172相对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4121位于比载置于第1环支承部件4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4121的O形环R的轴向上的厚度靠上方的位置高的位置,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当工件载置台17处于初始位置时,工件载置面172可以具有高度与第1环支承部件411的上表面4111及第2环支承部件412的上表面4111、4121相同共面的位置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挠性环嵌入装置,其将挠性环嵌入到在外周具有环状槽的工件的所述环状槽中,所述挠性环嵌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工件配置单元,其以所述工件的环状槽与所述挠性环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工件;以及挠性环配置单元,其与所述工件配置单元相邻地设置,所述工件配置单元能够向一个方向、或作为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另一个方向移动,所述挠性环配置单元具有相对配置且能够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移动的至少2个环支承部件,在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相对的面上,沿着相对的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的面形成有向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彼此分离的方向凹陷的缺口,通过使所述工件配置单元与所述工件一同向所述一个方向移动,所述挠性环被嵌入到所述工件的环状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环嵌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配置单元具备配置面,该配置面相对于用于载置挠性环的所述挠性环配置单元的挠性环配置面,用于将所述工件载置在比挠性环的厚度靠所述另一个方向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挠性环嵌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件配置单元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具备第1弹性体,所述第1弹性体向所述另一个方向按压所述工件配置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挠性环嵌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支承部件的与相对的面侧相反一侧具备第2弹性体,所述第2弹性体以向2个所述环支承部件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的方式进行按压。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挠性环嵌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深度具有朝向所述工件配置单元而逐渐增加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挠性环嵌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环嵌入装置具备使所述工件配置单元向所述一个方向移动的一个方向移动单元。

百度查询: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挠性环嵌入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