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路基板_株式会社电装_201910300591.7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申请日:2019-04-15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公开(公告)号:CN110391755B

主分类号:H02M7/00(20060101)

分类号:H02M7/00(20060101);H05K3/46(20060101)

优先权:["20180416 JP 2018-078614"]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4.27#授权;2019.11.2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0.29#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基板,且提供一种在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的电路基板中以较少的面积而将电阻电路的电阻元件组安装在电路基板内的技术。电路基板19具备: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其被构成为,使第一电压VL经由第一电阻元件组Rlp而输入至一方的输入端子,并且使第二电压VN经由第二电阻元件组Rln而输入至另一方的输入端子;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其被构成为,使第三电压VH经由第三电阻元件组Rhp而输入至一方的输入端子,并且使第二电压VN经由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而输入至另一方的输入端子。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在第一电阻元件组Rlp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之间被邻接地配置。

主权项:1.一种电路基板,其上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所述电路基板具备:第一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第二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第三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第四电阻电路,其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控制电路,其具有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同一个面上,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

全文数据:电路基板技术领域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背景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有对电力转换装置中所包含的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被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控制电路被构成为,基于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从而生成用于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信号。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控制电路具有AD转换电路,并且以取得与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相对应的数字值的方式而被构成。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为高电压。因此,为了将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输入至控制电路,从而必须使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降压至AD转换电路的可输入电压。专利文献1的电路基板在控制电路的AD转换电路的前段上,具有用于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降压的电阻电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9251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这种电阻电路具有由多个电阻元件构成的电阻元件组。因此,需要以较少的面积来将这种电阻元件组安装在电路基板内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电路基板,其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该电路基板能够具备: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的第一电阻电路、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的第二电阻电路、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的第三电阻电路、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的第四电阻电路、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所述控制电路具有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中,在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中均被输入有所述第二电压,从而被施加在二者上的电压为相同电压。因此,无需在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之间确保沿面距离。由此,由于能够将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以邻接的方式而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内,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面积来将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内。附图说明图1为包含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的框图。图2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的部件布局的俯视图除了电路基板之外。图3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的部件布局的仰视图。图4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的部件布局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阻元件组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且为与部件面相对应的图。图6为表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阻元件组的布局的其他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且为与部件面相对应的图。图7为表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阻元件组的布局的其他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且为与焊接面相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包含电力转换装置2的电动汽车100的电力系统的框图。电力转换装置2为,将蓄电池的电力转换为行驶用的电机的驱动电力的设备。电动汽车100具备两个行驶用的电机53a、53b。在此基础上,电力转换装置2具备两组倒相电路43a、43b。另外,两个电机53a、53b的输出通过齿轮组55而被合成,并向车轴56即驱动轮被传送。电力转换装置2与蓄电池51连接。电力转换装置2具备使蓄电池51的电压升压的电压转换电路42、和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两组倒相电路43a、43b。电压转换电路42为,能够实施使被施加于蓄电池侧的端子上的电压升压并向倒相电路侧的端子输出的升压动作、和使被施加于倒相电路侧的端子上的电压降压并向蓄电池侧的端子输出的降压动作的双方的双向DC-DC转换器。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将蓄电池侧低电压侧的端子称为输入端48,将倒相电路侧高电压侧的端子称为输出端49。此外,将输入端48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称为输入正极端48a和输入负极端48b。将输出端49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称为输出正极端49a和输出负极端49b。输入正极端48a的电压为输入正极电压VL,输出正极端49a的电压为输出正极电压VH,输入负极端48b以及输出负极端49b的电压为负极电压VN。另外,“输入端48”、“输出端49”这样的标记是用于实现说明上的便利的标记,并且如之前所叙述的那样,由于电压转换电路42为双向DC-DC转换器,因此有时电力会从输出端49向输入端48流动。电压转换电路42具有两个开关元件9a、9b的串联电路、滤波电容器44、电抗器45、与各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电抗器45的一端被连接在输入正极端48a上,另一端被连接在串联电路的中点上。滤波电容器44被连接在输入正极端48a与输入负极端48b之间。输入负极端48b与输出负极端49b直接连接。开关元件9b主要参与升压动作,开关元件9a主要参与降压动作。符号3g所示的虚线矩形的范围的电路与下文所述的半导体模块3g相对应。图1的电压转换电路42被称为斩波式。由于图1的电压转换电路42已被熟知,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倒相电路43a具有两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被并联地连接成三组的结构。开关元件9c和9d、开关元件9e和9f、开关元件9g和9h分别构成串联电路。在各开关元件上反并联地连接有二极管。三组串联电路的高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正极端49a连接,三组串联电路的低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负极端49b连接。从三组串联电路的各自的中点输出有交流电U相、V相、W相。三组串联电路各自与下文所述的半导体模块3a、3b、3c相对应。由于倒相电路43b的结构与倒相电路43a相同,因此在图1中省略了具体的电路的图示。倒相电路43b也与倒相电路43a同样地,具有两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被并联地连接成三组的结构。三组串联电路的高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正极端49a连接,三组串联电路的低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负极端49b连接。从三组的串联电路的中点输出三相交流电。将与各串联电路相对应的硬件称为半导体模块3d、3e、3f。在倒相电路43a、43b的输入端上并联地连接有平滑电容器46。换句话说,平滑电容器46被并联地连接在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端49上。平滑电容器46能够将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电流的脉动去除。开关元件9a-9h为电力转换用的晶体管,虽然典型而言为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但是也可以为其他的晶体管、例如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电力转换用的晶体管有时也被称为功率半导体元件。电力转换装置2还具备电路基板19,所述电路基板19上安装有用于对开关元件9a-9h进行控制的各种电路。在该电路基板19上设置有输入电压调节电路61a以及输出电压调节电路61b,所述输入电压调节电路61a生成使作为输入正极电压VL与负极电压VN之差的输入电压VL-VN降压后的调节输入电压VIN,所述输出电压调节电路61b生成使作为输出正极电压VH与负极电压VN之差的输出电压VL-VN降压后的调节输出电压VOUT。调节输入电压VIN和调节输出电压VOUT向控制电路62输入。控制电路62具有将调节输入电压VIN和调节输出电压VOUT分别转换为数字值的AD转换电路。控制电路62除了这些数字值之外,还基于来自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的输出目标指令来确定各开关元件9a-9h的占空比。控制电路62将具有已确定的占空比的PWM信号发送至对各自的开关元件9a-9h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上。开关元件9a-9h的各自的驱动电路也被安装在电路基板19上。输入电压调节电路61a为,以使调节输入电压VIN成为AD转换电路的可输入电压的方式而对输入电压VL-VN进行降压的电路,并且具有第一电阻电路63、第二电阻电路64以及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第一电阻电路63和第二电阻电路64被构成为,使输入电压VL-VN降压并向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输出。利用第一电阻电路63而被降压了的输入正极电压VL向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的运算放大器OP1的反转输入端子输入。利用第二电阻电路64而被降压了的负极电压VN向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的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输入。第一电阻电路63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Rlp和第一电阻元件R1。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一端与输入正极端48a连接,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元件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元件R1的另一端与基准端子连接。为了对运算放大器OP1的同相输入电压范围进行调节,从而向基准端子施加电压V1。第一电阻元件组Rlp和第一电阻元件R1的中点与运算放大器OP1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第二电阻电路64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二电阻元件R2。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一端与输入负极端48b连接,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元件R2的另一端与基准端子连接。为了对运算放大器OP1的同相输入电压范围进行调节,从而向基准端子施加了电压V1。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二电阻元件R2的中点与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通过由多个电阻元件来分别构成第一电阻元件组Rlp和第二电阻元件组Rln,从而能够确保各电阻元件之间的绝缘性。在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与反转输入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元件R11,从而对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的放大率进行调节。此外,在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上经由电阻元件R12而被施加了电压V2,且在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上经由电阻R13而被施加了接地电压。由此,输入电压调节电路61a利用电阻电路63、64以及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从而使作为输入正极电压VL与负极电压VN之差的输入电压VL-VN降压至控制电路62所具有的AD转换电路的可输入电压,由此能够将降压后的调节输入电压VIN向控制电路62的AD转换电路输出。输出电压调节电路61b为,以使调节输出电压VOUT成为AD转换电路的可输入电压的方式而对输出电压VH-VN进行降压的电路,并且具有第三电阻电路66、第四电阻电路67以及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第三电阻电路66和第四电阻电路67被构成为,使输出电压VH-VN降压并向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输出。利用第三电阻电路66而被降压了的输出正极电压VH向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的运算放大器OP2的反转输入端子输入。利用第四电阻电路67而被降压了的负极电压VN向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的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输入。第三电阻电路66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Rhp和第三电阻元件R3。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一端与输出正极端49a连接,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元件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元件R3的另一端与基准端子连接。为了对运算放大器OP2的同相输入电压范围进行调节,从而向基准端子施加电压V1。第三电阻元件组Rhp和第三电阻元件R3的中点与运算放大器OP2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第四电阻电路67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和第四电阻元件R4。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一端与输入负极端48b即输出负极端49b连接,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元件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元件R4的另一端与基准端子连接。为了对运算放大器OP2的同相输入电压范围进行调节,从而向基准端子施加电压V1。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和第四电阻元件R4的中点与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通过由多个电阻元件来分别构成第三电阻元件组Rhp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从而能够确保各电阻元件之间的绝缘性。在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与反转输入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元件R14,从而使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的放大率被调节。此外,在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上,经由电阻元件R15而被施加有电压V2,且在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上,经由电阻R16而被施加有接地电压。由此,输出电压调节电路61b利用电阻电路66、67以及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从而使作为输出正极电压VH与负极电压VN之差的输出电压VH-VN降压至控制电路62所具有的AD转换电路的可输入电压,由此能够将降压后的调节输出电压VOUT向控制电路62的AD转换电路输出。参照图2至图4,对电力转换装置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2的框体30的内部的部件布局的俯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将图中的坐标系的Z轴正方向定义为“上”。另外,虽然如下文所述的那样,在框体30内的最上位配置有电路基板19,但是在图2中省略了电路基板19的图示。此外,下文所述的框体中隔板30a也在图2中省略了图示。框体30的上方和下方开口,并且能够分别从上下两侧对部件进行收纳。图3为从下方观察框体30的仰视图。图4为利用图中的坐标系上的YZ平面来将框体30切断而形成的剖视图。在图4中,为了使图示明确化,从而省略了几个结构的图示。在电力转换装置2的框体30中,收纳有层叠单元10、电容器单元13、电抗器单元14、端子单元20以及电路基板19。另外,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在图2中省略了电路基板19的图示,且电路基板19仅在图4中被描绘出。层叠单元10为,将多个半导体模块3a-3g和多个冷却器12层叠而成的设备。在图2和图3中,在层叠单元10的两端的冷却器上标注了符号12,而在其他的冷却器上省略了符号。多个冷却器12平行地被配置,并且在相邻的冷却器12之间夹持有半导体模块。各半导体模块为扁平状,且多个半导体模块3a-3g在层叠单元10中以其宽幅面相对置的方式相互平行地被配置。在半导体模块3a-3g的各自中收纳有两个晶体管和两个二极管,并且在内部中两个晶体管被串联地连接在一起。各二极管与各晶体管反向并联地被连接在一起。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半导体模块3a-3c被用于倒相电路43a中,半导体模块3d-3f被用于倒相电路43b中。半导体模块3g被用于电压转换电路42中。以下,当不进行区分地表示半导体模块3a-3g中的任意一个时,将其称为半导体模块3。层叠单元10与板簧33一起被夹持在设置于框体30上的内壁31与支柱32之间。另外,内壁31和支柱32从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图示的框体中隔板30a起而延伸。板簧33对层叠单元10向多个半导体模块3的层叠方向进行加压。图中的坐标系的X方向相当于层叠方向。制冷剂供给管道34和制冷剂排出管道35贯穿多个冷却器12。穿过制冷剂供给管道34而被供给的制冷剂被分配到多个冷却器12中。制冷剂在穿过各冷却器12的期间内,从相邻的半导体模块3吸收热量。吸收了热量的制冷剂穿过制冷剂排出管道35而从层叠单元10被排出。从各半导体模块3的上表面起延伸有多个控制端子304。在图2中,仅在左端的一个半导体模块3的控制端子上标注符号304,而在其他半导体模块3的控制端子上省略了符号。控制端子304包括与被收纳在半导体模块3中的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连接的控制端子、以及被内置在半导体模块3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控制端子等。如在图4中所示的那样,控制端子304贯穿电路基板19而与被安装在电路基板19上的电路连接。如图3所示,从各半导体模块3的下表面起延伸有三根功率端子正极端子301、负极端子302、中点端子303。在图3中,仅在右端的一个半导体模块3的功率端子上标注符号301、302、303,而在其他的半导体模块3的功率端子上省略了符号。正极端子301、负极端子302、中点端子303在半导体模块3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晶体管的串联连接的高电压侧、低电压侧以及中点连接。多个半导体模块3的正极端子301利用正极汇流条36而与电容器单元13连接,负极端子302利用负极汇流条37而与电容器单元13连接。电容器单元13对相当于如图1所示的滤波电容器44的电容器元件、和相当于平滑电容器46的电容器元件进行密封。所有的半导体模块3的正极端子301和负极端子302均经由正极汇流条36和负极汇流条37而与相当于平滑电容器4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另外,在图2至图4中,对于与图1的滤波电容器44、输入端48、输出端49相关的连接结构而省略了图示。在构成图1的倒相电路43a、43b的多个半导体模块3a-3f的各自的中点端子303上连接有第一汇流条4。多个第一汇流条4与端子单元20连在一起。端子单元20为,用于连接与电机连在一起的功率电缆的部件。多个第一汇流条4穿过端子单元20的树脂制的主体,且其顶端成为用于连接功率电缆的连接端子401。在电抗器单元14的内部收纳有相当于如图1所示的电抗器45的电抗器元件15。电抗器元件15的实际状态为线圈,且在其一端15a上连接有第二汇流条17。电抗器元件15图1的电抗器45的另一端省略了图示。第二汇流条17也被端子单元20支承。第二汇流条17在端子单元20的主体的内部,与从半导体模块3g的中点端子起延伸的第三汇流条18连接。另外,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半导体模块3g为被用于电压转换电路42参照图1中的模块。如图4所示,从框体30的内侧面起延伸有框体中隔板30a,并且在该框体中隔板30a上固定有电路基板19。在框体中隔板30a上形成有开口,从多个半导体模块3a-3f的各自延伸出的控制端子304穿过该开口而与电路基板19连接。如图1所示,在电路基板19上安装有输入电压调节电路61a、输出电压调节电路61b以及控制电路62等各种电路。在图5中示出了被安装在电路基板19上的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的布局的一个示例。另外,图5示出了电路基板19的部件面。电路基板19的焊接面是指,与图4所示的电路基板19的符号19b相对应的面,部件面是指,与图4所示的电路基板19的符号19a相对应的面。图中的符号72、74为,连接有构成倒相电路43a、43b和电压转换电路42的多个半导体模块3a-3g中的一个半导体模块的控制端子304的部位。例如,在连接区域72中,被插入并连接有从半导体模块3g的上侧的开关元件9a延伸出的控制端子304,并且在连接区域74中,被插入并连接有从半导体模块3g的下侧的开关元件9b延伸出的控制端子304。虽然这种连接区域对应于多个半导体模块3a-3g的各自而被设置在电路基板19上,但是在图5中仅图示了其中的一个半导体模块的连接区域。如图5所示,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均被安装在电路基板19的部件面上。而且,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被配置在第一电阻元件组Rlp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之间,并且在电路基板19内被邻接地配置。也可以代替该示例,而将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均安装在电路基板19的焊接面上。在第一电阻元件组Rlp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之间设置有绝缘区域92。在第三电阻元件组Rhp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区域94。绝缘区域92、94是指,为了防止产生电位差的区域中的绝缘破坏而确保必要的沿面距离的区域,并且为未设置有配线以及元件等电路要素的区域。另一方面,在第二电阻元件组Rln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之间,实质上并未设置有这样的绝缘区域。具体而言,利用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外缘而划定的安装范围和利用属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外缘而划定的安装范围相邻接,并且在二者之间实质上并未设置有绝缘区域。换言之,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安装范围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安装范围之间的面积相比,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安装范围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安装范围之间的绝缘区域92的面积较大,并且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安装范围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安装范围之间的绝缘区域94的面积也较大。符号81的端子与输入正极端48a连接,符号82的端子与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的运算放大器OP1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符号83的端子与输入负极端48b连接,符号84的端子与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的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符号85的端子与输出正极端49a连接,符号86的端子与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的运算放大器OP2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符号87的端子与输入负极端48b即,输出负极端49b连接,符号88的端子与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的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中均被输入有负极电压VN,从而被施加在二者上的电压为相同电压。因此,无需在第二电阻元件组Rln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之间确保沿面距离。由此,能够将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以邻接的方式而配置在电路基板19内。其结果为,能够以较少的面积而将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安装在电路基板19内。由于在属于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1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3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大,因此,二者的距离D1被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属于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2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4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小,因此,二者的距离D2被设定得较小。如此,通过使第一电阻元件组Rlp和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具有如D1>D2的关系成立那样的布局,从而能够有助于电路基板19的面积的削减。同样地,由于在属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5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7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大,因此,二者的距离D3被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属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6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8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小,因此,二者的距离D4被设定得较小。如此,通过使第三电阻元件组Rhp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具有如D3>D4的关系成立那样的布局,从而能够有助于电路基板19的面积的削减。在电路基板19上,还安装有用于对半导体模块的开关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由于这种驱动电路高速地进行开关动作,因此会辐射噪声。因此,为了抑制这种辐射噪声的影响,从而希望将作为高阻抗的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安装在从驱动电路远离的位置上。如上文所述的那样,由于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能够以较少的面积而安装在电路基板19内,因此缓解了电路基板19内的布局的限制。因此,在电路基板19内,能够将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安装在不易受到辐射噪声的部位上。在图6以及图7中示出了被安装在电路基板19上的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的布局的其他的一个示例。另外,图6示出了电路基板19的部件面,图7示出了电路基板19的焊接面。如图6所示,在电路基板19的部件面上安装有第一电阻元件组Rlp和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三电阻元件组Rhp。如图7所示,在电路基板19的焊接面上安装有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如此,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被分开安装在电路基板19的焊接面和部件面上。也可以代替该示例,而将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安装在焊接面上,且将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安装在部件面上。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连接的端子83参照图6和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连接的端子87图7经由贯穿焊接面和部件面而被设置的导体而被连接在一起。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连接的端子88图6、7通过贯穿焊接面和部件面而被设置的导体,从而出现在焊接面和部件面的双面上。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安装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和属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安装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电路基板19时,以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此,“在俯视观察电路基板19时”是指,“从与电路基板19的焊接面以及部件面正交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中均被输入有负极电压VN,从而被施加在二者的电压为相同电压参照图1。因此,即使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被分开配置在电路基板19的表背面上,也会抑制电路基板19在这些第二电阻元件组Rln与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之间被绝缘破坏的情况。如此,由于能够将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以邻接的方式配置在电路基板19的表背面上,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面积来将电阻元件组Rlp、Rln、Rhp、Rhn安装在电路基板19内。如图6所示,由于在属于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1的一侧的电阻元件、和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3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大,因此二者的距离D11被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属于第一电阻元件组Rl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2的一侧的电阻元件、和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4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小,因此二者的距离D12被设定得较小。如此,通过使第一电阻元件组Rlp和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具有如D11>D12的关系成立那样的布局,从而能够有助于电路基板19的面积的削减。同样地,由于在属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5的一侧的电阻元件、和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3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大,因此二者的距离D13被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属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6的一侧的电阻元件、和属于第二电阻元件组Rln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电气性地最靠近端子84的一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电压差较小,因此二者的距离D14被设定得较小。如此,通过使第三电阻元件组Rhp和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具有如D13>D14的关系成立那样的布局,从而能够有助于电路基板19的面积的削减。对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要素,将在下文中进行列举。另外,以下的各技术要素为分别独立而有用的要素。在电路基板上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该电路基板能够具备: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的第一电阻电路、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的第二电阻电路、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的第三电阻电路、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的第四电阻电路、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的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所述控制电路具有AD转换电路,所述AD转换电路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在上述的电路基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同一个面上。在上述的电路基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为,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另外可以设为,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其他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面上,且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个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当俯视观察所述电路基板时,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安装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安装范围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地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其他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而且,也可以设为,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其他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而且,也可以设为,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以上,虽然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未对专利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示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变形、变更而得到的结构。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所说明的技术要素是通过单独或者各种的组合来发挥技术上的有用性的技术要素,并不被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所例示的技术是能够同时达成多个目的的技术,并且达成其中之一的目的本身便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符号说明2:电力转换装置;3a-3g:半导体模块;19:电路基板;42:电压转换电路;43a、43b:倒相电路;44:滤波电容器;45:电抗器;46:平滑电容器;51:蓄电池;53a、53b:电机;55:齿轮组;56:车轴;61a:输入电压调节电路;61b:输出电压调节电路;62:控制电路;63:第一电阻电路;64:第二电阻电路;65: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6:第三电阻电路;67:第四电阻电路;68:第二差动放大电路;100:电动汽车;Rlp:第一电阻元件组;Rln:第二电阻元件组;Rhp:第三电阻元件组;Rhn:第四电阻元件组。

权利要求:1.一种电路基板,其上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所述电路基板具备:第一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第二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第三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第四电阻电路,其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控制电路,其具有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同一个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面上,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个面上,当俯视观察所述电路基板时,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安装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的安装范围的至少一部分被重复地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电装 电路基板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