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射杆分体式采血笔_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_201811548151.5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12-18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公开(公告)号:CN109512438B

主分类号:A61B5/15(20060101)

分类号:A61B5/15(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5.07#授权;2019.04.19#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3.26#公开

摘要:一种射杆分体式采血笔,包括射杆、卸针杆以及壳体,其特征在于:射杆由前射杆、连接弹簧和后射杆连接构成一种分体式变长度射杆;后射杆设计一个后杆前限位结构,使后射杆在向前运动中具有一个限位距离;前射杆设计一个前杆前限位结构,使前射杆在向前运动中具有一个限位距离;在卸针状态下,将前射杆的限位距离设计成大于后射杆的限位距离。本发明将原来的一体式定长度射杆改进设计成分体式变长度射杆,可以应用于采血笔中构成一种免卸帽装卸针的采血笔,也可以应用于采血笔中来缩短整体长度等。

主权项:1.一种射杆分体式采血笔,包括射杆、卸针杆(13)以及壳体;所述射杆为采血笔的发射部件,射杆的头部设有用来插装一次性采血针(16)的针座(19);所述卸针杆(13)为采血笔的卸针部件,卸针杆(13)上设有卸针作用面(23),该卸针作用面(23)用来推卸安装在所述针座(19)上的采血针(16);卸针杆(13)滑动安置在壳体上,其中卸针作用面(23)位于针座(19)后部并处于射杆的滑动路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杆由前射杆(3)、后射杆(4)和连接弹簧(5)组成,前射杆(3)与后射杆(4)在所述射杆的轴线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弹簧(5)连接在前射杆(3)与后射杆(4)之间并作用在所述射杆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后射杆(4)上设有后杆限位面(29),对应该后杆限位面(29)在壳体上设有后杆阻挡面(28),在后射杆(4)向前运动过程中,后射杆(4)上的后杆限位面(29)与壳体上的后杆阻挡面(28)接触配合并阻止后射杆(4)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后杆前限位结构;所述前射杆(3)上设有前杆限位面(33),对应该前杆限位面(33)在壳体或后射杆(4)上设有前杆阻挡面(24),在前射杆(3)向前运动过程中,前射杆(3)上的前杆限位面(33)与壳体或后射杆(4)上的前杆阻挡面(24)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3)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前限位结构;在卸针状态下,所述前杆限位面(33)至前杆阻挡面(24)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杆限位面(29)至后杆阻挡面(28)的距离。

全文数据:射杆分体式采血笔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用采血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套使用的射杆分体式采血笔。背景技术采血笔是一种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套使用的采血装置,其中采血笔可重复使用,而采血针为了避免交叉传染仅为一次性使用。采血笔的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其中对采血笔的改进也在不断发展。中国专利CN201510290U于2010年06月23日公告授权了一件申请号为200920313374.3,名称为《一种自动退针式采血笔》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主要由笔帽、笔杆、发射机构等组成,笔帽装配于笔杆,笔杆内设置有采血针发射机构。在采血笔领域中,专门设计有可拆卸的笔帽,以便装卸一次性采血针是这类采血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结构。这类采血笔的使用操作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操作步骤多,动作多,操作烦琐;二是使用中需要反复拆装笔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采血笔的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装卸式笔帽结构。而采用装卸式笔帽结构恰恰是为了便于更换一次性采血针,体现采血笔可重复使用,而采血针一次性使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从射杆的设计来看现有采血笔的射杆都是定长设计,这种设计尽管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但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是在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的采血笔中,由于射杆为定长设计,受射杆向前移动的限位影响,卸针时采血针脱离针座位置靠出针孔较远,必须卸帽才能卸针。这也是目前采血笔无法实现免卸帽装卸针的主要原因。第二是由于射杆采用了定长设计,不利于压缩采血笔整体长度。这也是目前采血笔整体长度较长的主要原因。为此,如何设计一种射杆能够改变长度的采血笔来解决使用中反复装卸笔帽的影响,以及压缩采血笔整体长度是本发明研究的课题。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射杆分体式采血笔,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采血笔使用中反复装卸笔帽以及压缩采血笔整体长度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射杆分体式采血笔,包括射杆、卸针杆以及壳体。所述射杆为采血笔的发射部件,射杆的头部设有用来插装一次性采血针的针座。所述卸针杆为采血笔的卸针部件,卸针杆上设有卸针作用面,该卸针作用面用来推卸安装在所述针座上的采血针;卸针杆滑动安置在壳体上,其中卸针作用面位于针座后部并处于射杆的滑动路径上。其创新在于:所述射杆由前射杆、后射杆和连接弹簧组成,前射杆与后射杆在所述射杆轴线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弹簧连接在前射杆与后射杆之间并作用在所述射杆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后射杆上设有后杆限位面,对应该后杆限位面在壳体上设有后杆阻挡面,在后射杆向前运动过程中,后射杆上的后杆限位面与壳体上的后杆阻挡面接触配合并阻止后射杆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后杆前限位结构。所述前射杆上设有前杆限位面,对应该前杆限位面在壳体或后射杆上设有前杆阻挡面,在前射杆向前运动过程中,前射杆上的前杆限位面与壳体或后射杆上的前杆阻挡面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前限位结构。在卸针状态下,所述前杆限位面至前杆阻挡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杆限位面至后杆阻挡面的距离。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的含义是指采血笔的笔尖所指方向或采血针的射击方向。所述“后”的含义是指采血笔的笔尾所指方向或采血针射击方向的反方向。2.上述方案中,所述“轴线方向”是指射杆的轴线方向,也是采血笔的笔尖与笔尾之间连线的射线方向,或者为前后方向。3.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是指相对射杆等活动部件而言的固定(静止)部件的总称。在本发明中,“壳体”由笔头和笔身组成,笔头和笔身可以是一体连接结构,也可以是两体连接结构。所谓两体连接结构是指笔头可以从笔身取下和装上。现有技术中,为了装卸采血针笔头必须从笔身取下和装上。4.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射杆与后射杆在所述射杆轴线方向上滑动配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射杆与后射杆直接滑动配合,比如前射杆的后部与后射杆的前部直接连接并滑动配合;第二种是前射杆与后射杆间接滑动配合,比如前射杆与一滑道滑动配合,后射杆与该滑道也滑动配合,因此前射杆与后射杆构成相对的滑动配合。本发明设计原理和技术构思是:为了解决现有采血笔使用中反复装卸笔帽以及压缩采血笔整体长度的问题,本发明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第一,将原来的一体式定长度射杆改进设计成由前射杆和后射杆组成的分体式变长度射杆,并且在前射杆与后射杆之间设置连接弹簧,以此解决原来一体式定长度射杆在轴线方向上无法拉伸变长的问题,形成一种新的分体式变长度射杆设计。第二,针对后射杆设计一个后杆前限位结构,使后射杆在向前运动中具有一个限位距离。第三,针对前射杆设计一个前杆前限位结构,使前射杆在向前运动中具有一个限位距离。第四,在卸针状态下,将前射杆的限位距离设计成大于后射杆的限位距离,以此解决原来采血笔射杆头部的针座在卸针状态下无法将采血针送至前端出针孔附近的问题。基于以上结构特点,本发明可以将采血针从采血笔前端的装卸孔中直接插入到针座上,无须卸帽安装采血针。当采血笔使用后,按照以下过程进行免卸帽卸针:参见附图16所示,即在卸针状态下,卸针杆的卸针作用面抵触采血针;当卸针杆向前移动时带动前射杆、后射杆以及采血针整体向前移动;当后射杆的后杆限位面与笔身上的后杆阻挡面接触配合时,后射杆被限位并停止向前运动,此时卸针杆继续带动前射杆和采血针向前移动;当前射杆的前杆限位面与壳体或后射杆上的前杆阻挡面接触配合时,前射杆被限位并停止向前运动;此时当卸针杆继续向前运动时迫使采血针脱离针座并从装卸孔伸出,再插上针帽并取出或脱出。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能够免除反复装卸笔帽而不影响装卸采血针的采血笔,解决了原有装卸式笔帽结构的采血笔在使用上操作步骤多,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克服了本领域长期以来在采血笔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难题,对采血针的改进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本发明与原有的采血笔相比,装针过程由原来的四个步骤(卸帽、插针、装帽、上膛)缩减到现在的一个步骤。卸针过程由原来的三个步骤(卸帽、卸针、装帽)缩减到现在的一个步骤。彻底解决了原有采血笔使用中需要反复拆装笔帽的问题,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给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打破了长期以来带装卸式笔帽结构在采血笔领域中的垄断地位。3.本发明将原来的一体式定长度射杆改进设计成分体式变长度射杆,可以缩短采血笔整体长度。4.本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特别是分体式变长度射杆设计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为解决本发明问题作出了实质性贡献。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立体分解图;附图2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帽座第一视角立体图;附图3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帽座第二视角立体图;附图4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第一视角立体分解图;附图5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第二视角立体分解图;附图6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装配主视图;附图7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装配俯视图;附图8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装配立体图;附图9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杆第一视角立体图;附图10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杆第二视角立体图;附图1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弹簧套管第一视角立体图;附图12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弹簧套管第二视角立体图;附图13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调节圈立体图;附图14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内套管立体图;附图15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尾拉手立体图;附图16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原理图(一);附图17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原理图(二);附图18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表示A-A剖视方向的前端视图;附图19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表示B-B剖视方向的前端视图;附图20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初始装配状态A-A剖视图;附图2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初始装配状态B-B剖视图;附图22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装入采血针状态图;附图23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继续装入采血针状态图;附图24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完成后进入卸针状态A-A剖视图;附图25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完成后进入卸针状态B-B剖视图;附图26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一步状态A-A剖视图;附图27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一步状态B-B剖视图;附图28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一步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29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二步状态A-A剖视图;附图30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二步状态B-B剖视图;附图3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二步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32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三步状态A-A剖视图;附图33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三步状态B-B剖视图;附图34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三步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35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完成示意图;附图36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恢复待使用状态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笔帽;2.帽座;3.前射杆;4.后射杆;5.连接弹簧;6.指示环;7.发射按钮;8.外壳;9.射杆复位弹簧;10.发射弹簧;11.弹簧套管;12.卸针复位弹簧;13.卸针杆;14.内套管;15.尾拉手;16.采血针;17.调节圈;18.拉手复位弹簧;19.针座;20.前射杆卡钩;21.后射杆卡钩;22.锁定弹臂;23.卸针作用面;24.前杆阻挡面;25.针帽;26.装卸孔;27.上膛阻挡块;28.后杆阻挡面;29.后杆限位面;30.锁定面;31.第一滑动连接段;32.第二滑动连接段;33.前杆限位面;34.上膛限位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免卸帽装卸针式采血笔如图1-15所示,该采血笔由笔帽1、帽座2、射杆、指示环6、发射按钮7、外壳8、射杆复位弹簧9、发射弹簧10、弹簧套管11、卸针复位弹簧12、卸针杆13、内套管14、尾拉手15、调节圈17和拉手复位弹簧18组成(见图1)。所述笔帽1为采血笔头部的套筒式盖帽,笔帽1前端设有用来接触人体采血部位的采血端面(见图1)。所述帽座2为采血笔前部用来与笔帽1连接配合的座体(见图2和图3),笔帽1与帽座2通过连接端口配合连接。所述射杆为采血笔的发射部件(射杆的具体结构在后面详细描述),射杆的头部设有用来插装一次性采血针16的针座19(见图8)。所述指示环6是用来显示采血笔当前的射杆是否已经上膛的指示窗口。外壳8是壳体的一部分,外壳8和帽座2固定连接笔身。而壳体由笔头和笔身两体连接构成,其中,笔头指的是笔帽1部分。笔头和笔身中设有弹射腔,射杆安置在该弹射腔中,射杆与壳体之间设有用来上膛锁定所述射杆的卡锁结构。所述发射按钮7安装在外壳8上,用于发射采血。射杆复位弹簧9作用于射杆用来迫使射杆在射击穿刺后进行自动复位。发射弹簧10作用于射杆作为采血笔射击穿刺的动力元件。所述弹簧套管11为管状构件(见图11和图12),用来与调节圈17配合实现穿刺深度调节。调节圈17为采血笔上的穿刺深度调节部件(见图13)。所述卸针杆13为采血笔的卸针部件,卸针杆13上设有卸针作用面23(见图9和图10),该卸针作用面23用来推卸安装在所述针座19上的采血针16。卸针杆13滑动安置在壳体上,其中卸针作用面23位于针座19后部并处于射杆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卸针复位弹簧12是在卸针后作用于卸针杆13使其复位的弹簧。内套管14与尾拉手15固定套接(见图14和图15),用于射杆上膛和卸针(推送卸针杆13来卸针)。拉手复位弹簧18作用于尾拉手15用来复位。弹簧套管11和调节圈17与射杆配合形成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结构(见中国专利CN107854129A)。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采血笔在使用中不需要卸除笔帽,可以从笔头前端直接装卸一次性采血针,本实施例参见图16所示原理图(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改进措施:第一,将原来的一体式射杆改进设计成由前射杆3和后射杆4组成的分体式射杆,并且在前射杆3与后射杆4之间设置连接弹簧5,以此解决原来一体式射杆在轴线方向上无法拉伸变长的问题,形成一种新的变长度式射杆设计。具体内容如下:所述射杆由前射杆3、后射杆4和连接弹簧5组成(见图4-图8),前射杆3与后射杆4在所述射杆轴线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弹簧5连接在前射杆3与后射杆4之间并作用在所述射杆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前射杆3的尾部设有第一滑动连接段31,第一滑动连接段31上设有前射杆卡钩20(见图4-图8)。所述后射杆4的头部设有第二滑动连接段32,第二滑动连接段32上设有后射杆卡钩21(见图4-图8)。第一滑动连接段31与第二滑动连接段32滑动配合,其中,后射杆卡钩21相对于前射杆卡钩20位于射杆轴线方向的前部,所述连接弹簧5前端作用在后射杆卡钩21上,连接弹簧5后端作用在前射杆卡钩20上。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弹簧5前端顶靠在后射杆卡钩21上,连接弹簧5后端顶靠在前射杆卡钩20上,连接弹簧5处于受压状态,使前射杆3与后射杆4两者之间在射杆轴线方向处于不可压缩,只能拉伸状态。第二,将原来笔头前端的出针孔改进设计成能够让采血针穿行通过的装卸孔26,以此解决采血笔前端安装采血针的免卸帽穿行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述针座19设在前射杆3的头部,对应该针座19在所述笔头的前端开设一个能够让所述采血针16穿行通过的装卸孔26,装卸孔26正对前射杆3头部的针座19。所述装卸孔26的孔形为异型形状,且与采血针16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针座19由前部的引向口和后部的卡夹座连接构成,卡夹座的后方设有一个可供卸针作用面23沿射杆轴线方向滑行的运动通道。第三,针对后射杆4设计一个后杆前限位结构,使后射杆4在向前运动中具有一个限位距离。具体内容如下:所述后射杆4上设有后杆限位面29(见图4-图8),对应该后杆限位面29在弹簧套管11(笔身)上设有后杆阻挡面28(见图11和图12),在后射杆4向前运动过程中,后射杆4上的后杆限位面29与弹簧套管11(笔身)上的后杆阻挡面28接触配合并阻止后射杆4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后杆前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调节圈17与外壳8转动连接,而弹簧套管11与调节圈17螺旋连接(相当于螺纹),同时与外壳8在轴向滑动连接。当转动调节圈17时,弹簧套管11相对外壳8在轴向滑动。随着弹簧套管11相对外壳8在轴向前后滑动,设在弹簧套管11上的后杆阻挡面28也随之在外壳8的轴向前后滑动,从而改变了后杆阻挡面28在外壳8轴向的位置。由于后杆阻挡面28在外壳8轴向位置的改变,当射杆射击时后射杆4上的后杆限位面29与弹簧套管11上的后杆阻挡面28撞击配合,直接影响了穿刺深度,最终达到调节穿刺深度的目的。(见中国专利CN107854129A)。第四,针对前射杆3设计一个前杆前限位结构,使前射杆3在向前运动中具有一个限位距离。具体内容如下:所述前射杆3上设有前杆限位面33(见图4-8,图16),对应该前杆限位面33在笔帽1(壳体)前部内端面上设有前杆阻挡面24(见图20和图21),在前射杆3向前运动过程中,前射杆3上的前杆限位面33与笔帽1(壳体)上的前杆阻挡面24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3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前限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射杆3上设有锁定弹臂22(见图4、图6-8),对应该锁定弹臂22在壳体上设有锁定面30(见图16),锁定弹臂22与锁定面30配合构成所述卡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射杆3上设有上膛限位面34(见图16),对应该上膛限位面34在壳体上设有上膛阻挡块27(见图16),在前射杆3向后运动过程中,前射杆3上的上膛限位面34与壳体上的上膛阻挡块27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3向后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后限位结构。所述前射杆3向后运动可能由两种情况引起,第一种是插装采血针16可以引起前射杆3向后运动,第二种是向后拉动尾拉手15可以引起前射杆3向后运动。第五,在卸针状态下,将前射杆3的限位距离设计成大于后射杆4的限位距离,以此解决原来采血笔射杆头部的针座在卸针状态下无法将采血针送至前端出针孔附近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在卸针状态下,所述前杆限位面33至前杆阻挡面24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杆限位面29至后杆阻挡面28的距离。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中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下面结合使用状态对本发明采血笔进行描述:1.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图16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从前端插装采血针16后状态的结构和原理图。从图16中可以比较清楚和简节的看出本发明关键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图中,从前端插装采血针16可以直接使射杆上膛锁定。2.初始装配状态图20-21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初始装配状态图。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0-21中看出,此时采血笔处于待使用状态。前射杆3与后射杆4之间的连接弹簧5处于受压状态,前射杆3与后射杆4在射杆轴线方向处于不可压缩,只能拉伸状态。3.装针状态图22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装入采血针状态图。在装针状态下,将采血针16插入采血笔前端的装卸孔26。4.继续装针状态图23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继续装入采血针状态图。在继续装针状态下,将采血针16插入前射杆3头部的针座19上。从前端插装采血针16的过程可以直接使射杆上膛锁定,此时前射杆3上的锁定弹臂22与壳体上的锁定面30配合使射杆处锁定状态。但是在二次使用时,由于没有插装采血针16的过程,可以向后拉动尾拉手15来使射杆上膛锁定。5.采血状态将采血笔对准采血部位,按压发射按钮7完成采血(未给出图示)。6.采血完成后进入卸针状态图24-25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完成后进入卸针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4-25中看出。在卸针状态下,卸针杆13的卸针作用面23抵触采血针16,而采血针16被前射杆3上的针座19后部的卡夹座夹持相对固定。7.卸针第一步状态图26-28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一步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6-28中看出。卸针第一步的动作过程是:按压尾拉手15(图26-28中箭头),尾拉手15带动内套管14向前运动,内套管14前端抵住卸针杆13尾端(见图26),促使卸针杆13向左移动,直至卸针杆13上的卸针作用面23抵住采血针16尾部(见图26)。当卸针杆13继续向前移动时带动前射杆3、后射杆4以及采血针16整体向前移动。当后射杆4的后杆限位面29与弹簧套管11上的后杆阻挡面28接触配合时,后射杆4被限位并停止向前运动。8.卸针第二步状态图29-31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二步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9-31中看出。卸针第二步的动作过程是:由于后射杆4的后杆限位面29被弹簧套管11上的后杆阻挡面28挡住(见图30),无法向左移动,且采血针16被前射杆3上的针座19夹持(见图30)。继续按压尾拉手15(箭头代替),卸针杆13继续向左移动,卸针杆13上的卸针作用面23抵住采血针16尾端,一起向左移动,导致前射杆3与后射杆4分离(见图29),此时卸针杆13继续带动前射杆3和采血针16向前移动,直至前射杆3的前杆限位面33与笔帽1内部的前杆阻挡面24接触配合时,前射杆3被限位并停止向前运动(见图30)。此时,采血针16针尖完全露出,方便插入针帽25。9.卸针第三步状态图32-34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第三步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32-34中看出。卸针第三步的动作过程是:继续按压尾拉手15,迫使采血针16尾部从前射杆3的针座19卡勾上脱出(见图33),此时前射杆3受连接弹簧5影响,向右移动(见图33),恢复自然连接状态,采血针16不再受前射杆3的针座19夹持,完成卸针动作。10.卸针完成状态图35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完成状态图。11.恢复待使用状态图36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恢复待使用状态图。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1.以上实施例中,笔帽1与帽座2为两体结构并通过连接端口配合连接,其中,笔帽1代表笔头,帽座2和外壳8代表笔身。换句话说,从采血笔的壳体角度来看壳体由笔头和笔身两体连接构成。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将笔帽1与帽座2设计成一体结构,即笔帽1不可拆卸。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2.以上实施例中,采血笔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弹簧5前端顶靠在后射杆卡钩21上,连接弹簧5后端顶靠在前射杆卡钩20上,连接弹簧5处于受压状态,使前射杆3与后射杆4两者之间在射杆轴线方向处于不可压缩,只能拉伸状态(见图16)。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连接弹簧5与前射杆3和后射杆4的连接关系可以改为:连接弹簧5前端定位连接在前射杆3上,连接弹簧5后端定位连接在后射杆4上(见图17)。在这种连接关系下,前射杆3与后射杆4两者之间在射杆轴线方向可以存在一定的压缩量,也可以不可压缩,但两者之间在射杆轴线方向一定可以拉伸。3.以上实施例中,在前射杆3上设有前杆限位面33,对应该前杆限位面33在笔帽1前部内端面上设有前杆阻挡面24,在前射杆3向前运动过程中,前杆限位面33与前杆阻挡面24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3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前限位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前杆阻挡面24设在后射杆4上。这种变化对本发明来说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4.以上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弹臂22设在前射杆3。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锁定弹臂22设计在后射杆4上。这种变化对本发明来说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5.以上实施例是以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的采血笔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结构和效果。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前置头部撞击调节的采血笔,甚至是穿刺深度不可调的采血笔,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6.以上实施例是以一种免卸帽装卸针式采血笔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分体式变长度射杆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比如可以将本发明分体式变长度射杆设计应用于现有采血笔中来缩减采血笔的整体长度。也可以应用本发明来实现其他目的。凡是在采血笔领域中射杆采用了本发明分体式变长度射杆设计,均应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射杆分体式采血笔,包括射杆、卸针杆(13)以及壳体;所述射杆为采血笔的发射部件,射杆的头部设有用来插装一次性采血针(16)的针座(19);所述卸针杆(13)为采血笔的卸针部件,卸针杆(13)上设有卸针作用面(23),该卸针作用面(23)用来推卸安装在所述针座(19)上的采血针(16);卸针杆(13)滑动安置在壳体上,其中卸针作用面(23)位于针座(19)后部并处于射杆的滑动路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杆由前射杆(3)、后射杆(4)和连接弹簧(5)组成,前射杆(3)与后射杆(4)在所述射杆轴线方向上滑动配合,连接弹簧(5)连接在前射杆(3)与后射杆(4)之间并作用在所述射杆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后射杆(4)上设有后杆限位面(29),对应该后杆限位面(29)在壳体上设有后杆阻挡面(28),在后射杆(4)向前运动过程中,后射杆(4)上的后杆限位面(29)与壳体上的后杆阻挡面(28)接触配合并阻止后射杆(4)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后杆前限位结构;所述前射杆(3)上设有前杆限位面(33),对应该前杆限位面(33)在壳体或后射杆(4)上设有前杆阻挡面(24),在前射杆(3)向前运动过程中,前射杆(3)上的前杆限位面(33)与壳体或后射杆(4)上的前杆阻挡面(24)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3)向前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前限位结构;在卸针状态下,所述前杆限位面(33)至前杆阻挡面(24)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杆限位面(29)至后杆阻挡面(28)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射杆(3)的尾部设有第一滑动连接段(31),第一滑动连接段(31)上设有前射杆卡钩(20);所述后射杆(4)的头部设有第二滑动连接段(32),第二滑动连接段(32)上设有后射杆卡钩(21);第一滑动连接段(31)与第二滑动连接段(32)滑动配合,其中,后射杆卡钩(21)相对于前射杆卡钩(20)位于射杆轴线方向的前部,所述连接弹簧(5)前端作用在后射杆卡钩(21)上,连接弹簧(5)后端作用在前射杆卡钩(2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弹簧(5)前端顶靠在后射杆卡钩(21)上,连接弹簧(5)后端顶靠在前射杆卡钩(20)上,连接弹簧(5)处于受压状态,使前射杆(3)与后射杆(4)两者之间在射杆轴线方向处于不可压缩,只能拉伸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簧(5)前端定位连接在前射杆(3)上,连接弹簧(5)后端定位连接在后射杆(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射杆(3)或后射杆(4)上设有锁定弹臂(22),对应该锁定弹臂(22)在壳体上设有锁定面(30),锁定弹臂(22)与锁定面(30)配合构成用来上膛锁定射杆的卡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射杆(3)上设有上膛限位面(34),对应该上膛限位面(34)在壳体上设有上膛阻挡块(27),在前射杆(3)向后运动过程中,前射杆(3)上的上膛限位面(34)与壳体上的上膛阻挡块(27)接触配合并阻止前射杆(3)向后运动,以此构成前杆后限位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19)由前部的引向口和后部的卡夹座连接构成,卡夹座的后方设有一个可供卸针作用面(23)沿射杆轴线方向滑行的运动通道。

百度查询: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射杆分体式采血笔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