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液晶显示装置_荣耀终端有限公司_201910336163.X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4-24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公开(公告)号:CN110208982B

主分类号:G02F1/13357(20060101)

分类号:G02F1/13357(20060101);G02F1/1335(20060101);G06K9/00(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5.07#授权;2021.05.04#专利申请权的转移;2019.10.0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9.06#公开

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减小前置指纹识别功能对终端设备的屏占比的影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盖板,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指纹采集结构;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指纹采集结构位于下偏光层和盖板之间,指纹采集结构位于准直光出射结构远离盖板一侧;准直光出射结构的出光面朝向盖板,准直光出射结构至少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且准直光出射结构位于显示区的部分透光;指纹采集结构用于接收准直光出射结构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反射光。

主权项: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盖板,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所述下偏光层靠近所述背光模组,所述上偏光层靠近所述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指纹采集结构;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所述指纹采集结构位于所述下偏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指纹采集结构位于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远离所述盖板一侧;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盖板,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至少位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且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透光;从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射出的准直光的角度为第一角度,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所述盖板的远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所述指纹采集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反射光。

全文数据: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术随着光学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以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为代表的平终端设备具有轻薄、功耗低、无辐射、色纯度佳、以及对比度高等优点,已在显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高屏占比的终端设备因其独特的外观,成为较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同时,由于指纹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可与他人区分开的身份识别特征,因此,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高屏占比终端设备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然而,要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不可避免的会影响终端设备的屏占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将指纹识别模组从手机正面移动到其他地方例如背面和周边来提高屏占比,即从前置指纹变成后置指纹或侧置指纹。但是无论是后置指纹或侧置指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终端设备外观的整体性,并且也都没有前置指纹屏下指纹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如何减小终端设备的前置指纹识别功能对终端设备的屏占比的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于减小前置指纹识别功能对终端设备的屏占比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盖板,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下偏光层靠近背光模组,上偏光层靠近盖板;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指纹采集结构;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指纹采集结构位于下偏光层和盖板之间,指纹采集结构位于准直光出射结构远离盖板一侧;准直光出射结构的出光面朝向盖板,准直光出射结构至少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且准直光出射结构位于显示区的部分透光;指纹采集结构用于接收准直光出射结构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反射光。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透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并使准直光出射结构的出光面朝向盖板,以实现在不影响正常显示的情况下,提供指纹识别用光。可选的,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黑矩阵的投影覆盖指纹采集结构的投影。将指纹采集结构主要设置在黑矩阵所在区域,可以避免指纹采集结构设置在子像素单元后,影响显示用光的透过率,使得指纹采集结构在不降低像素开口率的同时,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无需将指纹采集结构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或侧面,保障了机身结构的完整性,带来更好的解锁体验。可选的,指纹采集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内。可简化制备工艺。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黑矩阵设置在对置基板上;指纹采集结构设置在黑矩阵远离阵列基板一侧。可降低黑矩阵对反射至指纹采集结构的光线的过滤。可选的,指纹采集结构设置在上偏光层与盖板之间。可降低黑矩阵对反射至指纹采集结果的光线的过滤。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黑矩阵位于任意相邻子像素单元之间;指纹采集结构包括多个指纹采集单元,指纹采集单元与子像素组一一对应,子像素组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单元,且不同子像素组中包括的子像素单元不同。可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设置在上偏光层与盖板之间。可减少光射出过程中的损耗,并且降低光线的发散,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可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为准直光面光源。可选的,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准直光面光源的投影覆盖显示区。可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可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为导光层,导光层远离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衍射光栅;导光层包括第一区,第一衍射光栅位于第一区;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光源;准直光光源用于将准直光射入导光层,准直光在第一区内发生全反射;第一衍射光栅用于使射至第一衍射光栅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光射出导光层;准直光光源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或者,准直光光源位于背光模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一侧;其中,准直光光源为准直光点光源或准直光线光源。通过将准直光光源设置在非显示区,通过导光层进行光线的传导和出射,这样一来,对准直光光源各结构的材料不做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可选的,准直光光源为准直光线光源;导光层还包括第二区;准直光线光源用于射出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并射入第二区;第二区用于将准直光线光源射入的准直光的第二角度调整为第三角度并射入第一区。通过设置第二区,进行光路转换,可降低对准直光线光源设置位置的要求。可选的,准直光光源为准直光点光源;导光层还包括第二区和第三区;导光层远离盖板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衍射光栅;第二衍射光栅位于第三区;准直光点光源用于射出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并射入第二区;第二区用于将准直光点光源射入的准直光的第二角度调整为第三角度并射入第三区,第三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射入第三区后在第三区内发生全反射;第二衍射光栅用于使射至第二衍射光栅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准直光射入第一区;其中,准直光点光源设置在导光层远离盖板一侧。通过将准直光光源设置为准直光点光源,并通过导光层中的第三区将点光源转换为线光源,可以减少准直光光源在非显示区的占比,可以减小对非显示区部件的集成度的要求。可选的,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外侧;第二区和第三区均位于非显示区,第一区覆盖显示区。可选的,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外侧;显示区的轮廓包括凹槽,非显示区包括凸出区域,凸出区域与凹槽拼接;第二区位于凸出区域,第一区和第三区至少位于显示区。可选的,非显示区包括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显示区围绕透光区;不透光区位于显示区的外侧;第二区位于透光区,第一区和第三区至少位于显示区。可选的,沿第一方向,第三区位于第二区的一侧;沿第二方向,第一区位于第三区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显示面板的长和宽方向。可选的,第三区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沿第一方向,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分别位于第二区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一区位于第一子区、第二子区以及第二区的同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显示面板的长和宽方向。可选的,第一区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显示区的边缘。可增大指纹识别区的面积。可选的,准直光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一侧;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路转换器;光路转换器位于非显示区;光路转换器用于将准直光光源射至光路转换器的准直光射入导光层。通过将准直光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的背面,无需占用非显示区的面积,可降低对液晶显示装置各部件排布的要求,简化制备工艺。可选的,沿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液晶显示模组上设置有第一开口,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凸出区域与第一开口的投影和第二开口的投影重合;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光学器件,前置光学器件和准直光光源均设置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形成的空隙内。可使前置光学器件伸入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内,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可选的,位于显示面板的表面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各膜层上均设置有第一镂空区;下偏光层和或下偏光层上设置有第二镂空区;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第三镂空区;透光区、第一镂空区、第二镂空区以及第三镂空区重合;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光学器件,前置光学器件和准直光光源均设置在第三镂空区。可使前置光学器件伸入背光模组内,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可选的,前置光学器件包括前置摄像头,准直光光源设置在前置摄像头的镜头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间隙内。可降低准直光光源的占用面积。可选的,第二镂空区填充有光学透明胶。通过在上下偏光层中填充光学透明胶,一方面可以减少光线的折射,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的变形。可选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透明胶填充层,透明胶填充层与导光层同层设置,透明胶填充层的厚度等于导光层的厚度,且透明胶填充层与导光层拼接;其中,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透明胶填充层的投影与透光区重叠。通过设置透明胶填充层,一方面可以减少光线的折射,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可选的,导光层靠近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光学透明胶层,第一光学透明胶层为面状。第一光学透明胶层即起到粘接导光层和上偏光层的作用,又为准直光在导光层中发生全反射提供条件,可简化膜层结构。可选的,导光层靠近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光学透明胶层,第一光学透明胶层为环状。第一光学透明胶层即起到粘接导光层和上偏光层的作用,又为准直光在导光层中发生全反射提供条件,可简化膜层结构。可选的,导光层靠近上偏光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光学透明胶层,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为面状。第二光学透明胶层即起到粘接导光层和下偏光层的作用,又为准直光在导光层中发生全反射提供条件,可简化膜层结构。可选的,导光层靠近上偏光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光学透明胶层,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为环状。第二光学透明胶层即起到粘接导光层和下偏光层的作用,又为准直光在导光层中发生全反射提供条件,可简化膜层结构。可选的,准直光为可见光,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盖板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发生全反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在盖板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后,不会对显示用光产生干扰,而可见光光源较为普遍,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b为图3a沿O-O′向的一种截面图;图4a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b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侧视示意图;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采集结构与黑矩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采集结构与黑矩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3a沿O-O′向的另一种截面图;图7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8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9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10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11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12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13为图3a沿O-O′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采集单元与像素单元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光学透明胶层、导光层、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三者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光学透明胶层、导光层、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三者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光学透明胶层、导光层、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三者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光学透明胶层、导光层、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三者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与准直光光源的关系示意图;图24为图23沿A-A′向的截面图;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与准直光光源的关系示意图;图27为图26沿B-B′向的截面图;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衍射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2为图31沿C-C′向的截面图;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6为图35沿D-D′向的一种截面图;图37为图35沿D-D′向的另一种截面图;图38为图35沿D-D′向的又一种截面图;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层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2-盖板;3-液晶显示模组;30-显示面板;300-像素;310-第一颜色子像素单元;320-第二颜色子像素单元;330-第三颜色子像素单元;301-子像素组;31-阵列基板;311-第一衬底;313-像素电极;314-公共电极;315-第一绝缘层;316-第二绝缘层;32-对置基板;321-第二衬底;322-黑矩阵;3221-第一遮光条;3222-第二遮光条;323-彩色滤光层;33-液晶层;34-上偏光层;35-下偏光层;36-第一开口;4-背光模组;41-光源;42-反射片;43-导光板;44-光学膜片;45-第二开口;5-电路板;6-准直光出射结构;60-导光层;61-第一区;62-第二区;63-第三区;631-第一子区;632-第二子区;64-第一衍射光栅;65-第二衍射光栅;7-指纹采集结构;70-指纹采集单元;8-准直光光源;81-准直光线光源;82-准直光点光源;9-光路转换器;11-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2-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0-显示区;20-非显示区;21-凸出区域;22-透光区;23-不透光区;13-前置光学器件;14-第一镂空区;15-第二镂空区;151-光学透明胶;16-第三镂空区;17-透明胶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左”、“右”、“上”以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示意放置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液晶显示装置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中。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框架1、盖板2、液晶显示模组3、背光模组4、电路板5以及包括摄像头等的其他电子配件。液晶显示模组3包括显示面板30、设置在显示面板30靠近盖板2一侧的上偏光层34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30靠近背光模组4一侧的下偏光层35。显示面板30包括阵列基板31、对置基板32、设置于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3,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通过封框胶对合在一起,从而将液晶层33限定在封框胶围成的区域内。其中,当彩色滤光层设置于对置基板32上时,对置基板32为彩膜基板。框架1的纵截面呈U型,液晶显示模组3、背光模组4、电路板5以及包括摄像头等的其他电子配件设置于框架1内,背光模组4位于液晶显示模组3的下方,电路板5位于背光模组4和框架1之间,盖板2位于液晶显示模组3远离背光模组4的一侧。盖板2,例如可以是透明玻璃。如图2a和图2b所示,背光模组4包括光源41、反射片42、导光板43以及设置于导光板43出光侧的光学膜片44。其中,光学膜片44可以包括扩散片和或增光膜等。在光学膜片44包括扩散片和增光膜的情况下,扩散片设置于导光板43的出光侧,增光膜设置于扩散片的远离导光板43的一侧。增光膜可以包括棱镜膜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BEF和反射型偏光增光膜dual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DBEF,两者可以结合使用。如图2a所示,光源41可设置于导光板43的侧面,在此情况下,该背光模组4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如图2b所示,光源41也可以设置于导光板43的远离出光侧的一侧,在此情况下,该背光模组4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光源41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图2a和图2b中的背光模组4的结构仅为示意,不做任何限定。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为:背光模组4发出白光,经过下偏光层35形成有特定偏振方向的白色偏振光,射入阵列基板31,再通过彩膜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过滤形成红绿蓝三基色的偏振光。当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层34的偏振方向垂直时,偏振光不能穿过上偏光层34,此时无光线出射;当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层34的偏振方向平行时,偏振光可以穿过上偏光层34,此时出射光的光强最强。由于液晶分子对偏振光有旋光特性,特定的分子排布方向可使该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当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受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电场控制发生旋转时,通过液晶分子的偏振光方向也发生改变,从而可以控制偏振光从上偏光层34出射的多少。当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根据施加各自电极上的电信号有规律的控制液晶分子旋转时,红绿蓝子像素的光就会有规律的透过上偏光层34,最终形成彩色图像。上述光路传播顺序为:背光模组4射出,依次透过下偏光层35、阵列基板31、液晶层33、对置基板32、上偏光层34,射出盖板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a和图3b所示,包括背光模组4、液晶显示模组3以及盖板2,液晶显示模组3包括显示面板30、上偏光层34和下偏光层35,下偏光层35靠近背光模组4,上偏光层34靠近盖板2。显示面板30可以为FFSFringeFieldSwitching,边缘场开关型液晶显示面板、IPSInPlaneSwitch,横向电场效应型液晶显示面板、TNTwistNematic,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对于TN型液晶显示面板,公共电极设置在对置基板32上,像素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31上,对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的形状不做限定。对于FFS型液晶显示面板,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均设置在阵列基板31上,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异层设置,位于上层的电极包含多个条形电极,位于下层的电极包含多个条形电极或为平板形。例如,位于上层的包含多个条形电极的电极为像素电极,位于下层的平板形电极为公共电极。对于IPS型液晶显示面板,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均设置在阵列基板31上,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同层设置,公共电极包含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像素电极包含多个第二条形电极,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间隔设置。显示面板30包括阵列基板31、对置基板32、设置于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3,阵列基板31和对置基板32通过封框胶对合在一起,从而将液晶层33限定在封框胶围成的区域内。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30包括多个像素300,每个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该多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单元310、第二颜色子像素单元3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单元330,显示面板30设置有像素300的区域即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10。以FFS型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示意,如图4b所示,每个子像素单元均包括位于阵列基板31的第一衬底311上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313,像素电极313与TFT的漏极或者源极电连接。在此基础上,阵列基板31上还设置有公共电极314,其中,为方便向公共电极314供电,位于所有子像素单元中的公共电极314可连为一体。TFT、像素电极313、公共电极314均设置于第一衬底311朝向对置基板32的一侧。其中,图4b以公共电极314位于TFT和像素电极313之间进行示意,在此情况下,公共电极314和像素电极313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315隔离。此外,TFT和公共电极314之间也可设置第二绝缘层316,基于此,像素电极313通过位于第一绝缘层315、公共电极314以及第二绝缘层316上的通道与TFT的漏极电连接。第一绝缘层315和第二绝缘层316均整层铺设于设置有像素300的区域,仅需在需要的区域通过开孔等方法去除该区域的第一绝缘层315,或,去除该区域的第二绝缘层316,或,去除该区域的第一绝缘层315和该区域的第二绝缘层316。公共电极314也可设置于像素电极313远离TFT一侧,在此情况下,公共电极314和像素电极313之间同样可通过第一绝缘层315进行隔离,公共电极314包括多个条形电极。每个子像素单元均还包括位于对置基板32的第二衬底321上的彩色滤光层323colorfilter,CF,在此情况下,对置基板32为彩膜基板。其中,位于第一颜色子像素单元310的彩色滤光层323为第一颜色彩色滤光层,位于第二颜色子像素单元320的彩色滤光层323为第二颜色彩色滤光层,位于第三颜色子像素单元330的彩色滤光层323为第三颜色彩色滤光层。示例的,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不管是第一颜色彩色滤光层,第二颜色彩色滤光层还是第三颜色彩色滤光层,其材料均包括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染料混合而成的材料。第一颜色彩色滤光层,第二颜色彩色滤光层还是第三颜色彩色滤光层这三层材料的不同在于,有机染料的不同。此外,为避免相邻子像素单元发出的基色光发生串扰,对置基板32还设置有黑矩阵322blackmatrix,BM,黑矩阵322位于相邻子像素单元之间。彩色滤光层323、黑矩阵322均设置于对置基板32朝向阵列基板31的一侧。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偏光层35可以为传统的偏光片,或者,可以为线栅偏振层gridpolarizer,GP。当下偏光层35为线栅偏振层时,线栅偏振层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线栅偏振层可采用溅射、纳米压印、光刻等方式直接在第一衬底311上制作。线栅偏振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Al、铜Cu、银Ag、金Au和铬Cr等。当下偏光层35为线栅偏振层时,该线栅偏振层可形成在第一衬底311的朝向对置基板32的一侧,也可形成在第一衬底311的远离对置基板32的一侧。当下偏光层35为传统的偏光片时,下偏光层35形成在第一衬底311的远离对置基板32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均以下偏光层35形成在第一衬底311的远离对置基板32的一侧进行示意。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偏光层34可以为传统的偏光片,或者,可以为线栅偏振层。当上偏光层34为线栅偏振层时,该线栅偏振层可形成在第二衬底321的朝向阵列基板31的一侧,也可形成在第二衬底321的远离阵列基板31的一侧。当上偏光层34为传统的偏光片时,上偏光层34形成在第二衬底321的远离阵列基板31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均以上偏光层34形成在第二衬底321的远离阵列基板31的一侧进行示意。在此基础上,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出射结构6和指纹采集结构7;准直光出射结构6和指纹采集结构7位于下偏光层35和盖板2之间,指纹采集结构7位于准直光出射结构6远离盖板2一侧。准直光出射结构6的出光面朝向盖板2,准直光出射结构6至少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10,且准直光出射结构6位于显示区10的部分透光。其中,从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指纹识别用光可以为可见光,也可以为不可见光。在准直光为可见光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指纹识别用光对显示用光产生干扰,影响显示效果。从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角度为第一角度,且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指纹采集结构7用于接收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反射光,并进行指纹采集。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与子像素单元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重叠。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对显示用光产生遮挡,指纹采集结构7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与子像素单元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重叠的部分透光。相邻子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黑矩阵322,指纹采集结构7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与黑矩阵322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重叠的部分可以不透光。虽然指纹采集结构7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与子像素单元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重叠的部分透光,但仍会影响显示用光的透过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黑矩阵322的投影覆盖指纹采集结构7的投影。也就是说,指纹采集结构7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与子像素单元在盖板2上的正投影没有交叠的部分。如图5b所示,黑矩阵32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遮光条322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遮光条3222,第一遮光条3221和第二遮光条3222均位于相邻子像素单元之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为子像素单元排布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准直光出射结构6的下方,关于指纹采集结构7的设置位置,为了提高指纹采集结构7对反射光的采集效果,尽量减少光损失,如图3b所示,可选的,指纹采集结构7可以设置在上偏光层34与准直光出射结构6之间。如图6所示,可选的,指纹采集结构7集成在显示面板30内。指纹采集结构7集成在显示面板30内,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30包括指纹采集结构7。即,在制备显示面板30的过程中,形成指纹采集结构7。示例的,指纹采集结构7中的某些膜层可以与显示面板30中的某些膜层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也可以单独形成纹采集结构中的各膜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集成在阵列基板31上。基于此,可选的,如图6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第一衬底311靠近下偏光层35的表面。可选的,如图7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第一衬底311靠近液晶层33一侧。指纹采集结构7例如可以包括光电转换器和检测电路,指纹采集结构7中的检测电路可以与阵列基板31中的TFT同步形成。可选的,如图8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像素电极313靠近液晶层33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集成在对置基板32上。基于此,为了降低黑矩阵322对反射至指纹采集结构7的光线的过滤,可选的,如图9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第二衬底321靠近上偏光层34的表面。为了在降低黑矩阵322对反射至指纹采集结构7的光线的过滤的基础上,简化制备工艺,可选的,如图10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黑矩阵322远离阵列基板31一侧。即,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第二衬底321与黑矩阵322之间。可选的,如图11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黑矩阵322靠近阵列基板31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指纹采集结构7虽然设置在黑矩阵322的下方,但是经过盖板2反射的准直光可通过子像素单元所在区域射向指纹采集结构7,以确保指纹采集结构7实现指纹采集功能。对于准直光出射结构6而言,准直光出射结构6可以仅位于显示区10,也可以由显示区10延伸至非显示区20,但为了防止准直光出射结构6对背光的遮挡,准直光出射结构6位于显示区10的部分的各层膜材必须透光,以避免准直光出射结构6位于显示区10的部分影响显示。其中,为了防止背光模组4对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遮挡,以及上偏光层34和下偏光层35对准直光的共同过滤,导致无法出光,准直光出射结构6可以设置在下偏光层35与盖板2之间的任意位置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光射出过程中的损耗,并且降低光线的发散,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可使准直光出射结构6距离盖板2的距离尽量近。可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6设置在上偏光层34与盖板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b所示,当准直光出射结构6和指纹采集结构7均设置在上偏光层34与盖板2之间时,指纹采集结构7依然位于准直光出射结构6的下方。由于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射向盖板2,因此,在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波长为不可见光波段的情况下,第一角度的准直光可以射出盖板2,也可以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无论哪种情况,均不会影响正常显示。但在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波长为可见光波段的情况下,为避免第一角度的准直光射出盖板2后对显示用光产生干扰,而影响正常显示,在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波长为可见光的情况下,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从而确保用户看不见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光该部分光用于指纹识别,不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显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小于盖板2的折射率,因此,只要设定好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角度,即第一角度满足全反射的条件,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即可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手指放置在盖板2上时,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经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反射,射向指纹采集结构7,由于手指谷线处和脊线处反射光的光强不同,因此,指纹采集结构7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完成指纹采集工作。如图3b所示,准直光出射结构6可以覆盖整个显示区10,此时液晶显示装置可实现全屏前置指纹识别。如图12和图13所示,准直光出射结构6可以设置在显示区10,但并未布满显示区10,此时液晶显示装置可实现部分区域前置指纹识别。可以理解的是,指纹采集结构7用于接收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因此,指纹采集结构7与准直光出射结构6的相对位置关系,需满足能够接收到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光的反射光,指纹采集结构7具体的设置位置与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第一角度有关,两个参数相互配合即可。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实现指纹识别的原理为:如图12所示,指纹包括谷线和脊线,指纹识别时,手指放置在盖板2上,指纹中的脊线会与盖板2接触,而谷线和盖板2之间会有空气。在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波长为可见光的情况下,准直光从盖板2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照射到指纹谷线所在位置时,由于谷线与盖板2之间有空气,第一角度的准直光会发生全反射被反射回来,照射到指纹采集结构7上。由于手指与玻璃的折射率接近,因此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照射到脊线所在位置时,第一角度的准直光会射入手指,发生折射而不会被全反射。因此,指纹采集结构7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明暗情况,得到手指指纹的谷线与脊线分布情况,其中,光线亮处电信号强表示谷的位置,光线暗处电信号弱表示脊的位置,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在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波长为不可见光的情况下,准直光从盖板2射向空气时可以发生全反射,也可以不发生全反射。准直光从盖板2射向空气时若发生全反射,和上述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准直光的波长为可见光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准直光从盖板2射向空气时若不发生全反射,准直光虽然在谷线和脊线位置处均发生折射,但由于空气和手指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准直光在谷线处折射后和准直光在脊线处折射后,两者的反射光路上反射光的强度不同。因此,指纹采集结构7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明暗情况,得到指纹的谷线与脊线分布情况,从而实现指纹识别。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透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6,并使准直光出射结构6的出光面朝向盖板2,以实现在不影响正常显示的情况下,提供指纹识别用光。在此基础上,将指纹采集结构7主要设置在黑矩阵322所在区域,延伸至黑矩阵322所在区域以外的部分透光,并且指纹采集结构7接收准直光出射结构6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反射光,使得指纹采集结构7在不降低像素开口率的同时,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无需将指纹采集结构7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或侧面,保障了机身结构的完整性,带来更好的体验。可选的,如图14所示,指纹采集结构7包括多个指纹采集单元70,指纹采集单元70与子像素组301一一对应,子像素组301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单元,且不同子像素组301中包括的子像素单元不同。子像素单元例如可以为第一颜色子像素单元310或第二颜色子像素单元320或第三颜色子像素单元330,示例的,子像素单元例如可以为用于发红光的红色子像素单元R或用于发绿光的绿色子像素单元G或用于发蓝光的蓝色子像素单元B。一个子像素组301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单元,且同一子像素单元不会隶属于两个子像素组301。显示面板30中的多个子像素组301包括的子像素单元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黑矩阵322的投影覆盖指纹采集结构7的投影,因此,指纹采集单元70设置在黑矩阵322所在区域,不会设置在子像素单元所在区域。此处一个指纹采集单元70对应一个子像素组301是指,指纹采集单元70设置在位于该子像素组301所在区域的黑矩阵322的上方或下方。可选的,准直光出射结构6为准直光面光源。为了实现全屏指纹识别,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准直光面光源的投影覆盖显示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光出射结构6为导光层60,如图15所示,导光层60远离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衍射光栅64;导光层60包括第一区61,第一衍射光栅64位于第一区61。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光源8;准直光光源8用于将准直光射入导光层60,准直光在第一区61内发生全反射;第一衍射光栅64用于使射至第一衍射光栅64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光射出导光层60。可选的,如图16所示,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准直光光源8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20。第一区61例如可以位于显示区10,还可以延伸至非显示区20,图16以第一区61延伸至非显示区20,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光直接射入第一区61为例进行示意。其中,准直光光源8可以为准直光点光源82,也可以为准直光线光源81,准直光光源8例如可以是激光器。可以理解的是,若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准直光直接射入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后,在第一区61能够发生全反射,则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准直光可以直接射入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也可以经过导光层60的其他区进行角度转换后射入第一区61。若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准直光直接射入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后,在第一区61不能发生全反射,则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准直光可以经过导光层60的其他区进行角度转换后射入第一区61。无论哪种情况,如图15所示,射入第一区61的准直光的角度,需能在第一区61内发生全反射,即能在第一区61进行光的传导。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处上下两侧的层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导光层60的折射率,示例的,导光层60设置在盖板2和上偏光层34之间,第一区61上下两侧的层结构例如可以是胶水或者空气,第一区6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或玻璃。第一衍射光栅64位于第一区61,如图15所示,根据衍射光栅的特性,射至衍射光栅的光线的0级衍射光的出射角度a与入射光的角度a相同,1级衍射光的出射角度b小于入射光的角度a,且0级衍射光携带了入射光线中的绝大部分能量,1级衍射光携带了入射光线中剩余能量中的绝大部分能量。因此,射入第一区61的准直光射至第一衍射光栅64时,0级衍射光仍在第一区61发生全反射,进行光的传导。而1级衍射光栅由于光线角度发生变化,不满足全反射的条件,会射出第一区61,射向盖板2,作为指纹采集用光。由此可知,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既能实现光线传导,又能实现光线射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准直光的波长为可见光波段的情况下,准直光在第一衍射光栅64上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光的出射角度b应为上述第一角度,以使1级衍射光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将准直光光源8与导光层60配合使用,准直光光源8提供线光源或点光源,通过导光层60进行光线的传导和出射,以达到类似于一个准直光面光源的效果,提供大面积的指纹识别用光。此外,通过将准直光光源8设置在非显示区20,不会对显示产生影响,可降低对准直光光源8的要求。可选的,如图17所示,准直光光源8也可以位于背光模组4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一侧。无论准直光光源8设置在何处,准直光光源8射出的准直光需能射向导光层60,可以是直接射向导光层60,也可以是间接射向导光层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准直光光源8设置在背光模组4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一侧;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路转换器9;光路转换器9位于非显示区20;光路转换器9用于将准直光光源8射至光路转换器9的准直光射入导光层60。准直光光源8设置在背光模组4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一侧,不会对背光模组4发出的光有遮挡,因此,准直光光源8可以位于显示区10,也可以位于非显示区20。通过将准直光光源8设置在背光模组4的背面,无需占用非显示区20的面积,可降低对液晶显示装置各部件排布的要求,简化制备工艺。可选的,导光层60设置在盖板2与上偏光片34之间,如图18和图19所示,导光层60靠近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为面状。可选的,导光层60设置在盖板2与上偏光片34之间,如图20和图21所示,导光层60靠近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为环状。可选的,导光层60设置在盖板2与上偏光片34之间,如图19和图20所示,导光层60靠近上偏光层3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为面状。可选的,导光层60设置在盖板2与上偏光片34之间,如图18和图21所示,导光层60靠近上偏光层3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为环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为面状的情况下,导光层60上侧的层结构为光学透明胶;在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为环状的情况下,导光层60上侧由环状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围成的区域为空气。同理,在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为面状的情况下,导光层60下侧的层结构为光学透明胶;在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为环状的情况下,导光层60下侧由环状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围成的区域为空气。可选的,导光层60通过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与盖板2粘接。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用于保证光线在导光层60内发生全反射的同时,还用于粘接封装盖板2,无需单独设置胶层,使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可选的,导光层60通过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与上偏光层34粘接。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用于保证光线在导光层60内发生全反射的同时,还用于粘接上偏光层34和导光层60,无需单独设置胶层,使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以下,以多个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示意说明。示例一如图2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4、液晶显示模组3以及盖板2,液晶显示模组3包括显示面板30、上偏光层34和下偏光层35,下偏光层35靠近背光模组4,上偏光层34靠近盖板2。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层60、指纹采集结构7、准直光线光源81、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以及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指纹采集结构7用于接收导光层60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并进行指纹采集;指纹采集结构7位于黑矩阵322靠近第二衬底321一侧,且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黑矩阵322的投影覆盖指纹采集结构7的投影。导光层60和指纹采集结构7位于下偏光层35和盖板2之间,指纹采集结构7位于导光层60远离盖板2一侧。导光层60位于上偏光层34和盖板2之间,导光层60的出光面朝向盖板2;如图23和图24所示,导光层60远离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衍射光栅64;导光层60包括第一区61和第二区62,第一衍射光栅64位于第一区61,第一区61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10,第二区62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20。准直光线光源81用于射出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并射入第二区62;第二区62用于将准直光线光源81射入的准直光的第二角度调整为第三角度并射入第一区61;第三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第一区61内发生全反射。第一衍射光栅64用于使射至第一衍射光栅64的第三角度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光射出导光层60;在准直光线光源81发出的光为可见光的情况下,1级衍射光用于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设置在导光层60和盖板2之间,用于将二者粘结。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设置在导光层60和上偏光层34之间,用于将二者粘结。其中,由于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位于显示区10,因此第一区61透光。在导光层60中设置第二区62的目的在于,准直光线光源81射出的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射入第一区61后无法满足全反射的要求,因而,通过第二区62进行光路转换后,将准直光的角度调整为能够在第一区61内发生全反射的第三角度。第二区62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耦合光栅、导光柱等结构。为了实现全屏前置指纹识别,如图23所示,可选的,第一区61覆盖显示区10。为了减少非显示区20的占比,可选的,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二区62覆盖准直光线光源81的投影。准直光线光源81可以与导光层60并排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导光层60的斜下方。通过将准直光光源8设置为准直光线光源81,准直光线光源81出射的准直光射入导光层60后,导光层60的出光面积较大,可实现较大区域的前置指纹识别。示例二示例二与示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2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的准直光光源8为准直光点光源82。如图26和图27所示,导光层60远离盖板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衍射光栅64和第二衍射光栅65;导光层60包括第一区61、第二区62和第三区63,第一衍射光栅64位于第一区61,第二衍射光栅65位于第三区63。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20位于显示区10的外侧,第一区61至少位于显示区10,可以理解为,如图29a所示,第一区61覆盖显示区10,第三区63位于非显示区20;或者,如图29b所示,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均位于显示区10。准直光点光源82用于射出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并射入第二区62;第二区62用于将准直光点光源82射入的准直光的第二角度调整为第三角度并射入第三区63;第三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射入第三区63后在第三区63内发生全反射。第二衍射光栅用于使射至第二衍射光栅65的第三角度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准直光射入第一区61,并在第一区61内发生全反射;第一衍射光栅64用于使射至第一衍射光栅64的第三角度准直光的1级衍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光射出导光层60;在准直光点光源82发出的光为可见光的情况下,1级衍射光用于在盖板2的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其中,如图25所示,准直光点光源82设置在导光层60远离盖板2一侧。例如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准直光点光源82的投影与第二区62重叠。或者,准直光点光源82设置在背光模组4的背面,通过光路转换器9将准直光点光源82射出的准直光射入第二区62。由上述描述可知,如图26所示,导光层60的第二区62用于光路转换,将准直光点光源82射出的准直光调整为合适的角度即上述的第二角度。导光层60的第三区63充当线光源的作用,准直光点光源82发出的光经第二区62转换角度后,一方面在第三区63内向前传导,一方面射向第一区61。这样一来,对于第一区61来讲,相当于有一个线光源向第一区61射入准直光。导光层60的第一区61用于射出指纹采集用光,并将第三区63的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增大指纹识别区的面积。其中,对于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而言,均设置有衍射光栅,如图28所示,衍射光栅的周期d和高度h的长度均在百纳米量级。通过调整周期d和高度h,结合射入衍射光栅的准直光的角度,可调整0级衍射光和1级衍射光的射出方向,从而实现将第三区63的准直光射入第一区61,并将第一区61的光出射,实现光线的传导。如图29a所示,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二区62和第三区63均位于非显示区20,第一区61覆盖显示区10。且沿第一方向,第三区63位于第二区62的一侧;沿第二方向,第一区61位于第三区63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显示面板30的长和宽方向。图29a和图29b中第一区61、第二区62以及第三区63三者的位置关系仅为一种示意,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示例二中,以图29a的视角来看,沿第二方向,第一区61位于第三区63的一侧,但若是第二方向与图中示意的方向相反,第一区61则无法位于显示区10,因此,第二方向为第三区63朝向显示区10的方向;同理,沿第一方向,第三区63位于第二区62的一侧,但若是第一方向与图中示意的方向相反,第三区63虽位于非显示区20,但第一区61无法位于显示区10,因此,第一方向为第二区62朝向显示区10的方向。以图29b的视角来看,沿第二方向,第一区61位于第三区63的一侧,第二方向可以是图中示意的方向,也可以与中示意的方向相反;同理,沿第一方向,第三区63位于第二区62的一侧,但若是第一方向与图中示意的方向相反,第三区63虽位于非显示区20,但第一区61无法位于显示区10,因此,第一方向为第二区62朝向显示区10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非显示区20位于显示区10外侧,非显示区20可以围绕显示区10一圈设置,也可以仅位于显示区10多侧中的几侧。通过将准直光光源8设置为准直光点光源82,并通过导光层60中的第三区63将点光源转换为线光源,相比于将准直光光源8设置为准直光线光源81,准直光点光源82的体积较小,可以减少准直光光源8在非显示区20的占比,可以减小对非显示区20部件的集成度的要求。示例三示例三与示例二的不同在于:如图30a和图30b所示,显示区10的轮廓包括凹槽,非显示区20包括凸出区域21,凸出区域21与凹槽拼接;第二区62位于凸出区域21,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至少位于显示区10。如图31和图32所示,沿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厚度方向的方向,液晶显示模组3上设置有第一开口36,背光模组4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5,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凸出区域21与第一开口36的投影和第二开口45的投影重合。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光学器件13,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均设置在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45形成的空隙内。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不对凹槽和凸出区域21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图31中仅为一种示意,但无论哪种形状,凸出区域21的轮廓和凹槽的轮廓是重合的,以使凸出区域21与凹槽无缝拼接。可以理解的是,在示例三中,如图30b所示,在凸出区域21位于靠近拐角的位置处,沿第二方向,第一区61位于第三区63的一侧,与示例二相同,第二方向为第三区63朝向显示区10的方向;如图30a所示,在凸出区域21位于远离拐角处的情况下,第二方向可以是图30a中的方向,第二方向也可以是与图中示意的方向相反。同理,沿第一方向,第三区63位于第二区62的一侧,但若是第一方向与图中示意的方向相反,第三区63无法位于显示区10,因此,第一方向为第二区62朝向显示区10的方向。其中,第一区61可以仅位于显示区10,第一区61也可以延伸至凸出区域21,根据具体的结构合理设置即可。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非显示区20的凸出区域21与第一开口36的投影和第二开口45的投影重合,也就是说,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一开口36的轮廓、第二开口45的轮廓、凹槽的轮廓三者重合。可以理解的是,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均设置在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45形成的空隙内,由于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的光路均是朝向盖板2,因此,两者应是沿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且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前置光学器件13的采光结构的投影与导光层60的投影无交叠。由于导光层60具有改变光路的作用,为了不影响效果,前置光学器件13的采光结构的上方的光路不应被遮挡,因此,前置光学器件13的采光结构的上方不应设置有导光层60。其中,前置光学器件13例如可以是前置摄像头、环境光采集器等部件。前置摄像头一般包括外壳housing、镜头lens、红外滤光片IRcutfilter、图像传感器imagesensor和挠性印刷电路板FPCB,镜头作为前置摄像头的采光结构。由于前置摄像头一般镜头处横截面积较小,如图32所示,可选的,前置光学器件13包括前置摄像头,准直光点光源82设置在前置摄像头的镜头与液晶显示模组3之间的间隙内。由于前置摄像头中位于镜头下方的红外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和挠性印刷电路板所在区域的横截面积较大,因此,如图32所示,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前置摄像头的横截面积大的部分的投影与准直光点光源82的投影交叠,甚至覆盖准直光点光源82的投影。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和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可以延伸至凸出区域21,也可以不延伸至凸出区域21。示例的,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和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45对应的开口,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1和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2不对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45进行遮挡。通过使非显示区20包括凸出区域21,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设置在凸出区域21,可以减小位于显示区10外侧的非显示区20的面积,进一步增大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示例四示例四与示例三的不同在于:如图33所示,第三区63包括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沿第一方向,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分别位于第二区62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一区61位于第一子区631、第二子区632以及第二区62的同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显示面板30的长和宽方向。为了增加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如图3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61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显示区10的边缘。通过使第三区63包括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分别位于第二区62的两侧,相比于只在第二区62的一侧设置第三区63,本示例中的设置方式可以增大指纹识别区的面积。示例五示例五与示例二的不同在于:如图34所示,非显示区20包括透光区22和不透光区23,显示区10围绕透光区22;不透光区23位于显示区10的外侧;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二区62位于透光区22,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至少位于显示区10。如图35和图36所示,位于显示面板30的第一衬底311和第二衬底321之间的各膜层上均设置有第一镂空区14;下偏光层35上设置有第二镂空区15;背光模组4上设置有第三镂空区16;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透光区22、第一镂空区14、第二镂空区15以及第三镂空区16重合。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光学器件13,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均设置在第三镂空区16。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不对透光区22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图35中仅为一种示意。位于第一衬底311和第二衬底321之间的膜层例如包括TFT、像素电极313、公共电极314、第一绝缘层315、第二绝缘层316、黑矩阵322、彩色滤光层323、指纹采集结构7、液晶层33等,各膜层上均设置有第一镂空区14,以避免遮挡透光的光线。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至少位于显示区10是指,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可以仅位于显示区10,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还可以从显示区10延伸至非显示区20。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位于显示区10并不意味着第一区61和第三区63区域之和覆盖显示区10,如图36所示,显示区10中的部分区域也可以没有设置导光层60。由于第一衬底311上没有镂空区,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仅能伸入到背光模组4的第三镂空区16中。此外,通常情况下,沿显示面板30到背光模组4的方向,前置摄像头的横截面积整体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前置摄像头的镜头处的横截面积较小。为了降低前置光学器件13和准直光点光源82的占比,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置光学器件13包括前置摄像头,准直光点光源82设置在前置摄像头的镜头与液晶显示模组3之间的间隙内。也就是说,如图36所示,准直光点光源82设置在前置摄像头的镜头与背光模组4之间的间隙内。通过使非显示区20包括透光区22,显示区10围绕透光区22,以使显示装置实现全面屏显示。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导光层60合理的设置在全面屏显示装置中,使全面屏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示例六示例六与示例五的不同在于:如图37所示,下偏光层35上不设置第二镂空区15,上偏光层34上设置有第二镂空区15。至少一个偏光层上设置第二镂空区15,可避免上偏光层34和下偏光层35共同滤光,导致前置光学器件13的采光结构无法采集到光线。示例七示例七与示例五的不同在于:如图38所示,上偏光层34上也设置有第二镂空区15,第二镂空区15填充有光学透明胶151。如图39所示,导光层30不覆盖显示区10,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透明胶填充层17,透明胶填充层17与导光层60同层设置,透明胶填充层17的厚度等于导光层60的厚度,且透明胶填充层17与导光层60拼接;其中,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透明胶填充层17的投影与透光区22重叠。透明胶填充层17的投影与透光区22重叠,可以理解为透明胶填充层17的投影与透光区22部分重叠,也可以理解为透光区22覆盖透明胶填充层17的投影。填充在上偏光层34的第二镂空区15的光学透明胶151的厚度与上偏光层34的厚度相同,填充在下偏光层35的第二镂空区15的光学透明胶151的厚度与下偏光层35的厚度相同。透明胶填充层17可以仅位于透光区22,也可以延伸至非透光区22。通过在上偏光层34和下偏光层35中填充光学透明胶151,以及设置与导光层60同层的透明胶填充层17,一方面可以减少光线的折射,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衬底311和第二衬底321的变形。示例八示例八与示例五的不同在于:如图40和图41所示,第三区63包括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沿第一方向,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分别位于第二区62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一区61位于第一子区631、第二子区632以及第二区62的同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显示面板30的长和宽方向。通过使第三区63包括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第一子区631和第二子区632分别位于第二区62的两侧,相比于只在第二区62的一侧设置第三区63,本示例中的设置方式可以增大指纹识别区的面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盖板,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上偏光层和下偏光层,所述下偏光层靠近所述背光模组,所述上偏光层靠近所述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指纹采集结构;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和所述指纹采集结构位于所述下偏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指纹采集结构位于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远离所述盖板一侧;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盖板,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至少位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且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透光;所述指纹采集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射出的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的反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黑矩阵,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黑矩阵的投影覆盖所述指纹采集结构的投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结构集成在所述显示面板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对置基板,黑矩阵设置在所述对置基板上;所述指纹采集结构设置在所述黑矩阵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偏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黑矩阵位于任意相邻所述子像素单元之间;所述指纹采集结构包括多个指纹采集单元,所述指纹采集单元与子像素组一一对应,所述子像素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且不同所述子像素组中包括的所述子像素单元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偏光层与所述盖板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为准直光面光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准直光面光源的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出射结构为导光层,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衍射光栅;所述导光层包括第一区,所述第一衍射光栅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准直光光源;所述准直光光源用于将准直光射入所述导光层,准直光在所述第一区内发生全反射;所述第一衍射光栅用于使射至所述第一衍射光栅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光射出所述导光层;所述准直光光源位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或者,所述准直光光源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一侧;其中,所述准直光光源为准直光点光源或准直光线光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光源为准直光线光源;所述导光层还包括第二区;所述准直光线光源用于射出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并射入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二区用于将所述准直光线光源射入的准直光的第二角度调整为第三角度并射入所述第一区。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光源为准直光点光源;所述导光层还包括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衍射光栅;所述第二衍射光栅位于所述第三区;所述准直光点光源用于射出第二角度的准直光,并射入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二区用于将所述准直光点光源射入的准直光的第二角度调整为第三角度并射入所述第三区,第三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射入所述第三区后在所述第三区内发生全反射;所述第二衍射光栅用于使射至所述第二衍射光栅的准直光,发生衍射后的1级衍射准直光射入所述第一区;其中,所述准直光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盖板一侧。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外侧;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区覆盖所述显示区。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外侧;所述显示区的轮廓包括凹槽,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凸出区域,所述凸出区域与所述凹槽拼接;所述第二区位于所述凸出区域,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外侧;所述第二区位于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区位于所述第二区的一侧;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三区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所述显示面板的长和宽方向。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区的两侧;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所述第二子区以及所述第二区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所述显示面板的长和宽方向。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边缘。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光源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一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路转换器;所述光路转换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光路转换器用于将所述准直光光源射至所述光路转换器的准直光射入所述导光层。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凸出区域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投影重合;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光学器件,所述前置光学器件和所述准直光光源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形成的空隙内。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的各膜层上均设置有第一镂空区;所述下偏光层和或所述下偏光层上设置有第二镂空区;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第三镂空区;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二镂空区以及所述第三镂空区重合;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前置光学器件,所述前置光学器件和所述准直光光源均设置在所述第三镂空区。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光学器件包括前置摄像头,所述准直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前置摄像头的镜头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间隙内。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填充有光学透明胶。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透明胶填充层,所述透明胶填充层与所述导光层同层设置,所述透明胶填充层的厚度等于所述导光层的厚度,且所述透明胶填充层与所述导光层拼接;其中,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透明胶填充层的投影与所述透光区重叠。25.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靠近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光学透明胶层,所述第一光学透明胶层为面状或环状;和或;所述导光层靠近所述上偏光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光学透明胶层,所述第二光学透明胶层为面状或环状。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准直光为可见光,第一角度的准直光用于在所述盖板的远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发生全反射。

百度查询: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