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_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_201910422327.0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申请日:2019-05-21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公开(公告)号:CN109984078B

主分类号:A01K63/00(20170101)

分类号:A01K63/00(20170101);A01K63/04(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5.07#授权;2019.08.0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09#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所述水质净化区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本发明集污效率高,不易使鱼类擦伤,能够粪便和残饵进行有效的消纳,对水体的净化效率高,无需在塘埂边设置粪污池,节能环保,经济产出高,能够发挥水生动物食物链营养级的作用。

主权项:1.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高密度养殖区主要用于进行高密度养殖,在所述高密度养殖区内设有至少一圆桶型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锅底状,在所述养殖池的上部设有净水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有中部排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主要用于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前端进水管,所述前端进水管与排污口相连通,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后端设有后端出水管;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包括前端净化区和后端净化区,所述前端净化区设置在后端净化区的前端,所述前端净化区包括悬浮物净化区、沉淀物净化区,所述悬浮物净化区设置在沉淀物净化区的上侧,所述悬浮物净化区通过固体颗粒物滤杂食鱼类净化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沉淀物净化区通过底栖动物净化对沉淀至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后端净化区通过高效生物吸附净化对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进行吸附净化;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所述水质净化区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所述水质净化区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虾蟹水质净化区和配水池,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的进水口分别与中部排水口和后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的进水口与滤杂食鱼类净化区的出水口相连通,在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与配水池之间设有高效滤坝,所述配水池的出水口与净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能够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净化处理,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以及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且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所述高效滤坝能够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物进行有效的过滤。

全文数据: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背景技术池塘养殖目前仍是世界上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但由于其自身闭合性和结构单一的特点,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生态压力日益增加、能耗大、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池塘养殖带来了缺点,研发者设计出了一种跑道式养殖模块,池塘跑道式养殖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山东等地迅速发展,该模式为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类集中在长方形流水槽里集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进水端采用气提推流装置推动水体进入流水槽,流经养殖区,从末端集污区流出,在此过程中,养殖水产动物残余的饲料、粪便被水流带走汇集到末端集污区,通过吸污装置去除,采用该模式虽然具有节地、节能、高效、减排等特点,但吸污装置吸污效率低,进而造成鱼类粪便无法及时从池中排出,又循环回到水体中,给养殖水体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另一个,净化区虽然占到整个水面的95%以上,但存在以下问题:1集污效率低:跑道养殖池中的粪便和残饵被湍流水和鱼类打碎,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虽然建有集污系统,但对粪污收集效率仅为百分之二十左右,收集效率低;2鱼类在整个跑道池内分布不均,鱼类多集中在进水端,造成容易擦伤;3由于大量粪污未能有效收集就排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鱼类病害多发;4净化区池型构造简单,净化区净化效率很低,单纯依赖鲢鳙鱼类净化以及水生植物吸附无法有效消纳水体中污染物;5收集的粪污后续难以处理,需要在塘埂边设置粪污池,需要定期清理,且夏秋季节容易腐败发臭,影响环境;6净化区经济产出低,无法发挥水生动物食物链营养级的作用。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集污效率高,不易使鱼类擦伤,能够粪便和残饵进行有效的消纳,对水体的净化效率高,无需在塘埂边设置粪污池,节能环保,经济产出高,能够发挥水生动物食物链营养级的作用的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高密度养殖区主要用于进行高密度养殖,在所述高密度养殖区内设有至少一圆桶型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锅底状,在所述养殖池的上部设有净水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有中部排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主要用于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前端进水管,所述前端进水管与排污口相连通,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后端设有后端出水管;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包括前端净化区和后端净化区,所述前端净化区设置在后端净化区的前端,所述前端净化区包括悬浮物净化区、沉淀物净化区,所述悬浮物净化区设置在沉淀物净化区的上侧,所述悬浮物净化区通过固体颗粒物滤杂食鱼类净化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沉淀净化区通过底栖动物净化对沉淀至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后端净化区通过高效生物吸附净化对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进行吸附净化;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所述水质净化区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所述水质净化区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虾蟹水质净化区和配水池,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的进水口分别与中部排水口和后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的进水口与滤杂食鱼类净化区的出水口相连通,在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与配水池之间设有高效滤坝,所述配水池的出水口与净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能够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净化处理,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以及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且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所述高效滤坝能够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物进行有效的过滤。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悬浮物净化区内投放鲫鱼、罗非鱼,泥鳅、黄尾密鲴等鱼种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在所述沉淀物净化区内投放河蚌、螺蛳等底栖滤杂动物类对沉淀至该区域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在所述后端净化区内设有毛刷陈列,生长在毛刷之间的生物膜形成用于吸附净化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内投放白鲢、花鲢、匙吻鲟滤杂食鱼类和底栖动物对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去除,通过高营养级生物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间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在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青虾、河蟹等以及螺蛳等动物,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动物生长所需物质,实现水体的有效净化。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部排水口上设有防止鱼类从养殖池内排出的筛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有固体颗粒物净化区,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能够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有效的提高了该养殖系统的集污效率;还设有水质净化区,通过水质净化区能够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能够粪便和残饵进行有效的消纳,有效的提高了该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同时无需在塘埂边设置粪污池,节能环保,能够发挥水生动物食物链营养级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水体流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高密度养殖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参照图1-图5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10,在池塘10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100、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和水质净化区300。高密度养殖区100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10水面面积的5%,高密度养殖区100主要用于进行高密度养殖,在高密度养殖区100内设有至少一圆桶型养殖池110,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八个养殖池110,且两两组合,组成为四组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养殖区,养殖密度可达15-50kgm3水体。在养殖池110的上部设有净水进水口111,在养殖池110的中部设有中部排水口112,在中部排水口112上设有防止鱼类从养殖池内排出的筛网112a,养殖池110的底部113为锅底状,在锅底状的底部113上设有一集污坑114,在集污坑114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14a。养殖池110直径一般不小于5m,池深不低于2m,养殖池110上口高出池塘水面不超过0.4m,养殖池110进水由水泵400经进水管800以及净水进水口111提水至养殖池110内,切向进水并在养殖池110中建立水力旋流,带动鱼类粪便、残饵向养殖池底部113的集污坑114内汇集,其中汇集养殖池110的底部114的富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约占总循环量15%左右,汇集在集污坑114内的水体通过排污口114a以及排污管500排至集污池600内,最终通过集污干管700流入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内,进行沉淀去除。养殖池110中上部较为清洁水体从中部排水口112通过排水管900排入到集水池1000中,然后再通过排水干管1100排入到水质净化区300内,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该部分水体约占整个水体循环量的85%。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10水面面积的20%,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主要用于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在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的前端设有前端进水管240,前端进水管240通过集污干管700与排污口114a相连通,在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的后端设有后端出水管250,从排水端向进水端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的底部纵坡一般采用0.04-0.05。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有效长度不低于30m,在前端进水管240的侧壁上且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出水孔241,通过出水孔241对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均匀配水,前端进水管240通过支架260水平固定安装在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的前端上。使水经过出水孔241均匀的流入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内,并使流速不致太大,出水孔241总面积为前端进水管240过水断面积的110-130%,根据鱼池粪便、残饵的特性,出水孔直径适宜为2-3cm。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包括前端净化区和后端净化区230,前端净化区设置在后端净化区的前端,前端净化区包括悬浮物净化区210和沉淀物净化区220,悬浮物净化区210设置在沉淀物净化区220的上侧。悬浮物净化区210通过固体颗粒物滤杂食鱼类净化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在悬浮物净化区210内投放鲫鱼、罗非鱼,泥鳅、黄尾密鲴等鱼种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投放密度按667㎡放养鱼种200-300kg,规格约50g尾,利用前端进水管240收集而来的主养鱼类的粪便和残饵等有机碎屑,不单独投放饵料,变废为宝,开展微流水养殖。沉淀净化区220通过底栖动物净化对沉淀至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在沉淀物净化区220内投放河蚌、螺蛳等底栖滤杂动物类对沉淀至该区域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河蚌、螺蛳各250kg亩,放养河蚌等不仅完善水环境的生物多样,也是利用滤食性动物控制藻类生物量,特性来实现水质净化目标。后端净化区230通过高效生物吸附净化对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进行吸附净化,在后端净化区230内设有毛刷231陈列,生长在毛刷231之间的生物膜形成用于吸附净化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从而增强对难沉降悬浮颗粒的去除,以上措施可将粪便、残饵去除效率达到80%以上,经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200净化后的水体通过后端出水管250流入到水质净化区300进行进一步净化去除。水质净化区300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水质净化区300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水质净化区300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滤杂食鱼类净化区310、虾蟹水质净化区320和配水池340,滤杂食鱼类净化区310的进水口分别与排水干管1100和后端出水管250相连通,虾蟹水质净化区320的进水口与滤杂食鱼类净化区310的出水口相连通,在虾蟹水质净化区320与配水池340之间设有高效滤坝330,配水池340的出水口与净水进水口111相连通。滤杂食鱼类净化区310能够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净化处理,其面积分别占水质净化区的40-50%,水深控制在2-2.5m,在滤杂食鱼类净化区310内投放白鲢、花鲢、匙吻鲟滤杂食鱼类和底栖动物对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去除,通过高营养级生物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间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虾蟹水质净化区320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以及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其面积分别占水质净化区的50-55%,且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高效滤坝能够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物进行有效的过滤,虾蟹水质净化区320水深控制在0.6-1.2m,在虾蟹水质净化区320内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青虾、河蟹等以及螺蛳等动物,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动物生长所需物质,实现水体的有效净化,从而变废为宝,虾蟹产量控制在25kg亩,无需投饵。经过虾蟹水质净化区320净化后的水体,水体中的污染物已经大部分得以去除,水体中含有少量的藻类和悬浮物,再进入生物高效滤坝330过滤实现深度过滤去除,经过高效滤坝330过滤后的水体流入到配水池340,最后通过泵400将配水池340中进行深度净化后的水体提升至养殖池110内,从而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综上所述本发明设有固体颗粒物净化区,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能够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有效的提高了该养殖系统的集污效率;还设有水质净化区,通过水质净化区能够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能够粪便和残饵进行有效的消纳,有效的提高了该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同时无需在塘埂边设置粪污池,节能环保,能够发挥水生动物食物链营养级的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一池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塘内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高密度养殖区、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和水质净化区;所述高密度养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5%,所述高密度养殖区主要用于进行高密度养殖,在所述高密度养殖区内设有至少一圆桶型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锅底状,在所述养殖池的上部设有净水进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中部设有中部排水口,在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面积的20%,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主要用于对从高密度养殖区流出的含粪便和残饵的水体进行固体颗粒物净化处理,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前端设有前端进水管,所述前端进水管与排污口相连通,在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的后端设有后端出水管;所述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包括前端净化区和后端净化区,所述前端净化区设置在后端净化区的前端,所述前端净化区包括悬浮物净化区、沉淀物净化区,所述悬浮物净化区设置在沉淀物净化区的上侧,所述悬浮物净化区通过固体颗粒物滤杂食鱼类净化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沉淀净化区通过底栖动物净化对沉淀至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所述后端净化区通过高效生物吸附净化对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进行吸附净化;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水面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75%,所述水质净化区主要用于对养殖池上部较为清洁的水体以及通过固体颗粒物净化区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所述水质净化区沿其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割有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虾蟹水质净化区和配水池,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的进水口分别与中部排水口和后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的进水口与滤杂食鱼类净化区的出水口相连通,在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与配水池之间设有高效滤坝,所述配水池的出水口与净水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能够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净化处理,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以及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且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所述高效滤坝能够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物进行有效的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浮物净化区内投放鲫鱼、罗非鱼,泥鳅、黄尾密鲴等鱼种对流入到其区域的鱼类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在所述沉淀物净化区内投放河蚌、螺蛳等底栖滤杂动物类对沉淀至该区域的粪便和残饵进行净化;在所述后端净化区内设有毛刷陈列,生长在毛刷之间的生物膜形成用于吸附净化小颗粒悬浮鱼类粪便和残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杂食鱼类净化区内投放白鲢、花鲢、匙吻鲟滤杂食鱼类和底栖动物对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进行去除,通过高营养级生物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间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在所述虾蟹水质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青虾、河蟹等以及螺蛳等动物,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植物、动物生长所需物质,实现水体的有效净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部排水口上设有防止鱼类从养殖池内排出的筛网。

百度查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集约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