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子装置_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_201811312954.0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5-03-18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公开(公告)号:CN109407271B

主分类号:G02B13/00(20060101)

分类号:G02B13/00(20060101);G02B13/06(20060101);H04N5/225(20060101)

优先权:["20150226 TW 104106261"]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6.08#授权;2019.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3.0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取像装置、第二取像装置与第三取像装置。第一取像装置包含第一透镜系统和第一电子感光元件,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且第一透镜系统包含最靠近第一透镜系统物侧的第一透镜。第二取像装置包含第二透镜系统和第二电子感光元件。第三取像装置包含第三透镜系统和第三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第一取像装置、第二取像装置与第三取像装置位于电子装置的同一侧。第一透镜系统、第二透镜系统与第三透镜系统各具有不同的视角。第一透镜系统、第二透镜系统与第三透镜系统皆为单焦点透镜系统。

主权项: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一透镜系统和一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该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一成像面上,该第一透镜系统包含六片透镜,该第一透镜系统的透镜总数为六片,该六片透镜中至少三片透镜为塑胶材质,该六片透镜包含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该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二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二透镜系统和一第二电子感光元件;以及一第三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三透镜系统和一第三电子感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取像装置、该第二取像装置与该第三取像装置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同一侧,该第一透镜系统、该第二透镜系统与该第三透镜系统各具有不同的视角,该第一透镜系统、该第二透镜系统与该第三透镜系统皆为单焦点透镜系统,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sinHFOV×1.610.0毫米;0.70tanHFOV;以及TLImgH3.0。

全文数据:电子装置本申请是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3月18日;申请号为:201510118904.9;发明名称为: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背景技术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传统搭载于电子装置上的高像素小型化摄影镜头,多采用五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高级智能手机SmartPhone、穿戴式装置WearableDevice与平板计算机TabletPersonalComputer等高规格行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要求提升,现有的五片式镜头组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需求。目前虽然有发展一般传统六片式光学系统,以提供具有大光圈的摄影镜头。然而,传统光学镜系统难以兼具大视角与短总长的需求,而不利于搭载于轻薄的电子装置上。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取像装置、第二取像装置和第三取像装置。第一取像装置包含第一透镜系统和第一电子感光元件,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且第一透镜系统包含最靠近第一透镜系统物侧的第一透镜。第二取像装置包含第二透镜系统和第二电子感光元件。第三取像装置包含第三透镜系统和第三电子感光元件。借此,电子装置可使用不同的取像模式撷取影像广角模式和望远模式等,并以数字影像处理方式达成变焦、景深、三维等影像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取像装置、第二取像装置与第三取像装置。第一取像装置包含第一透镜系统和第一电子感光元件,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且第一透镜系统包含最靠近第一透镜系统物侧的第一透镜。第二取像装置包含第二透镜系统和第二电子感光元件。第三取像装置包含第三透镜系统和第三电子感光元件。第一取像装置、第二取像装置与第三取像装置位于电子装置的同一侧。第一透镜系统、第二透镜系统与第三透镜系统各具有不同的视角。第一透镜系统、第二透镜系统与第三透镜系统皆为单焦点透镜系统。第一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sinHFOV×1.6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IR-cutFilter170与成像面1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90设置于成像面1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110-16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1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1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像侧表面1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160及成像面1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其中: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的切面的相对距离;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R:曲率半径;k:锥面系数;以及Ai:第i阶非球面系数。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系统中,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1.38毫米mm,Fno=2.45,HFOV=57.7度deg.。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tanHFOV=1.58。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Nmax=1.650。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为V2,第五透镜150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V2+V5=45.0。光圈100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SDTD=0.75。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T12T45=7.93。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8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TL=4.19毫米。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8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透镜系统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ImgH=2.3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8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TLsin1.6×HFOV=4.20毫米。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物侧表面121的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fR3=0.37。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中最接近成像面180的透镜镜面在本实施例中即为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的曲率半径为RL,其满足下列条件:fRL=0.84。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透镜系统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fEPD=2.45。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0.01。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4=2.50。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f3+ff4=1.77。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最大有效半径为SD11,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的最大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SD11SD62|=0.77。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mm,且表面0到16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到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到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3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2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光圈20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70与成像面2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290设置于成像面2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210-26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和第六透镜2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2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2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2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2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2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2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像侧表面2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260及成像面2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5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3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光圈30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70与成像面3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390设置于成像面3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310-36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和第六透镜3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3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3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3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3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3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像侧表面3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360及成像面3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7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4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70与成像面4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490设置于成像面4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410-460。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和第六透镜4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4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4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4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4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4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像侧表面4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460及成像面4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9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5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70与成像面5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590设置于成像面5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510-560。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和第六透镜5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5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5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5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5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像侧表面5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560及成像面5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1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6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光圈60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70与成像面6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690设置于成像面6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610-66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和第六透镜6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6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6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6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6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6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6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像侧表面6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7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六透镜660及成像面6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3可知,取像装置包含透镜系统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790。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光圈70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第六透镜76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70、保护玻璃775CoverGlass和成像面78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790设置于成像面780上。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710-760。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和第六透镜7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7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7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2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7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3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7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4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7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5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5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75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面。第六透镜7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6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6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表面7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像侧表面762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70和保护玻璃775的材质皆为玻璃,其皆设置于第六透镜760及成像面780之间,并不影响透镜系统的焦距。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上述取像装置可搭载于电子装置内。本发明使用六片具屈折力透镜的透镜系统,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借此,有助于使透镜系统同时满足大视角与小型化的需求。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将屈折力强度较大的透镜配置于较容易组装的位置,以减缓各种制造公差对制造良率的影响。此外,可减缓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强度,同时有助于减缓入射光线的折射角度,以避免产生过多像差。本发明所揭露的透镜系统适用于含有三个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有助于强化影像效果,使变焦、景深、三维等影像效果更加优化清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一透镜系统和一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该第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一成像面上,且该第一透镜系统包含最靠近该第一透镜系统物侧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二透镜系统和一第二电子感光元件;以及一第三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三透镜系统和一第三电子感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取像装置、该第二取像装置与该第三取像装置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同一侧,该第一透镜系统、该第二透镜系统与该第三透镜系统各具有不同的视角,该第一透镜系统、该第二透镜系统与该第三透镜系统皆为单焦点透镜系统,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sinHFOV×1.610.0毫米;0.70tanHFOV;以及TLImgH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TLsinHFOV×1.67.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TL5.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靠近一被摄物的透镜镜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SDfs,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靠近该成像面的透镜镜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SDls,其满足下列条件:|SDfsSDls|1.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中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1.60Nmax1.7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中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1.639≤Nmax1.7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系统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fEPD≤2.4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系统的入瞳孔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fEPD≤2.29。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一透镜系统的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ImgH2.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更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至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镜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镜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0.65SDTD0.9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镜面的曲率半径为RL,其满足下列条件:0.4fRL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更包含紧邻该第一透镜像侧方向的一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中最接近该成像面的透镜镜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包含六片透镜,且至少三片透镜为塑胶材质。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系统包含六片透镜,且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取像装置、该第二取像装置和该第三取像装置的排列方式为一直线或一横线。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取像装置、该第二取像装置和该第三取像装置的排列方式为一三角形。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智能手机,该电子装置使用不同的取像模式撷取影像以达成变焦效果。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智能手机,且该电子装置进一步包含一控制单元、一显示单元、一储存单元和一随机存取存储器。

百度查询: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