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骨折固定钢板及钢板固定系统_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_201910297001.X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申请日:2019-04-11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公开(公告)号:CN110013297B

主分类号:A61B17/80(20060101)

分类号:A61B17/80(20060101);A61B17/86(20060101);A61B17/68(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6.08#授权;2019.08.09#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16#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折固定钢板及钢板固定系统。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中,骨折固定钢板包括钢体部及用于固定所述钢体部的固定部,所述钢体部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钢线穿过,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第二面。由于本发明的骨折固定钢板的钢体部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通孔,故可通过钢线两端分别从钢体部的第一面穿入该两侧通孔并从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在关节镜的配合下,使得钢线可预设路线从体外将骨折固定钢板牵扯至骨折处,从而使得设置于钢体部的第二面的固定部可固定于骨折块处,从而有效固定骨折块;由于可从体外将本发明的骨折固定钢板导入至骨折处,故操作方便。

主权项:1.一种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钢线,所述第一钢板包括第一钢体部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钢板包括第二钢体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钢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呈间隔地连接在一起;所述钢线从所述第一钢体部至所述第二钢体部依次形成第一钢线部、第二钢线部及第三钢线部,所述第一钢线部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面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并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所述第二钢线部呈螺旋地相互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与所述第二钢体部之间,所述第三钢线部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一面。

全文数据:骨折固定钢板及钢板固定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固定钢板及钢板固定系统。背景技术目前国内骨科领域治疗前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较多,以往方法是关节切开直接空心钉、钢丝、粗丝线、逆行性克氏针等方法固定骨块,后来因创伤大,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逐渐被淘汰。随着关节镜技术关节镜技术是将具有照明装置的透镜金属管通过很小的切口插入关节腔内,并在监视器上将关节腔的内部结构放大,观察关节腔内的病变情况及部位,同时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病损部位的成熟及广泛发展应用,将固定方式及固定件改为在关节镜下完成,创伤明显缩小了,利于康复。但由于关节镜下操作空间的局限性,不可控因素多,经常出现手术时间大幅延长,空心钉固定常会因髌骨阻挡导致固定角度过小,从而会推动骨块造成移位,进而影响固定效果;而钢丝粗线固定时需穿过前叉韧带造成医源性韧带损伤,逆行性克氏针固定可能造成骨块磨茹样顶起移位,同样影响固定效果。因此,传统的骨折固定方法都存在操作困难、不流畅、固定效果不佳等缺点。而造成以上所述缺点主要原因是需要在关节镜下来操作完成,会带来操作空间的局限性,常常出现见得到做不到的现象,因而,目前骨科领域上没有出现专门针对前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固定该骨折处的固定系统。因此,急需一种对适合关节镜下操作、并可有效固定骨折块的骨折固定钢板及钢板固定系统。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有效固定骨折块的骨折固定钢板。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操作空间需求小、并可有效固定骨折块的钢板固定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折固定钢板,包括钢体部及用于固定所述钢体部的固定部,所述钢体部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钢线穿过,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第二面。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骨折固定钢板的钢体部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通孔,故可通过钢线两端分别从钢体部的第一面穿入该通孔并从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两头钢线会聚,在关节镜的配合下,使得钢线可预设路线从体外将骨折固定钢板牵扯至骨折处,从而使得设置于钢体部的第二面的固定部可放置并拟固定于骨折块处,从而最终能有效固定骨折块;由于可从体外将本发明的骨折固定钢板导入至骨折处,故操作方便。较佳地,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中部并位于所述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定位部设有供所述钢线穿过的穿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两端部。钢线的两端从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再分别相应从外到内方向穿入所述定位部的穿孔,使得钢线的两端在对应钢体部的中部位置处会聚。较佳地,所述钢体部的中部设有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穿孔连通。较佳地,所述钢体部的第一面设有连通于所述钢体部的两所述通孔的凹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板固定系统,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钢线,所述第一钢板包括第一钢体部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钢板包括第二钢体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钢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呈间隔地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有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钢线,可在体外先将钢线的两端从第一钢体部的第一面对应地穿入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并从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钢线的两端会聚,通过牵引钢线按预设线路将第一钢板导入至关节腔内骨折块处,再将钢线从骨块的其中一完好处的骨道穿出并拉出骨外,使得钢线的两端可在骨外分别从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对应地穿入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并从第二钢体部的第一面穿出,然后再将钢线的两端收紧并旋转拧紧于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上,将第二钢板的第二固定部固定在骨外,从而可形成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与直接在关节镜下来操作完成的其他固定方法相比,由于第一钢板与钢线的连接以及第二钢板与钢线的连接均可在体外完成,只需通过在关节镜下观察下,将连接好钢线的第一钢板引入关节腔内拟固定骨折块,钢线引入骨道穿出骨外与第二钢板连接完成固定,故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对操作空间需求小,且操作方便,适用于关节镜下操作,不会出现见得到而做不到的情况;本发明通过第一钢板固定在骨折块处,对骨折块进行固定,在钢线的连接作用下,通过第二钢板固定在骨块上,以实现对第一钢板的定位,保证第一钢板可稳固的固定在骨折块处,从而可有效固定骨折块,提高复位效果。同样操作模式,将另一套钢板固定系统的第一钢板固定在骨折块另一侧,两套钢板固定系统呈现交叉模式,可更进一步地有效固定骨折块和提高复位效果。较佳地,所述钢线从所述第一钢体部至所述第二钢体部依次形成第一钢线部、第二钢线部及第三钢线部,所述第一钢线部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面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并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所述第二钢线部呈螺旋地相互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与所述第二钢体部之间,所述第三钢线部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一面。较佳地,所述第一钢板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并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中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两端部,所述第一钢线部的两端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下方穿出后再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钢线的两端从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后,再分别穿入第一定位部的第一穿孔及第二定位部的第二穿孔,使得钢线的两端在对应第一钢体部的中部位置处会聚。较佳地,所述第一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较佳地,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置所述钢线。较佳地,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一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置所述钢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钢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钢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钢板与钢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钢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两个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6及图7,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包括两块骨折固定钢板及钢线3,其中一块骨折固定钢板为第一钢板1,其中另一块骨折固定钢板为第二钢板2。第一钢板1包括第一钢体部11及用于定位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固定部12,第一钢体部11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第一固定部12设置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第一钢体部11的形状不以直板形为限,第一钢体部11的形状可设置成与骨块贴合的形状,如弧形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2位于第一钢体部11的两端,第一固定部12为锥形钉,如圆锥形钉、三角锥形钉等等,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的其他位置也可设置第一固定部12,从而加强固定效果,第一固定部12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固定钉。第二钢板2包括第二钢体部21及第二固定部22,第二钢体部21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第二固定部22设置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第二固定部22与第一固定部12相对设置,第二钢体部21的形状不以直板形为限,第二钢体部21的形状可设置成与骨块贴合的形状,如弧形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2位于第二钢体部21的两端,第二固定部22为锥形钉,如圆锥形钉、三角锥形钉等等,但不以此为限,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的其他位置也可设置第二固定部22,从而加强固定效果,第二固定部22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固定钉。钢线3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以将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呈间隔地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利用第一钢板1的第一固定部12将第一钢板1固定于骨折块处如前叉韧带止点发生的撕脱性骨折处,以对该骨折块处进行复位固定,利用钢线3将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连接起来,并通过将第二钢板2固定于骨块的其中一完好处即非骨折处,使得第二钢板2对第一钢线3的进行定位,保证第一钢板1可稳固的固定在骨折块处,从而可有效固定骨折块。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钢线3从第一钢体部11至第二钢体部21依次形成第一钢线部31、第二钢线部32及第三钢线部33。第一钢线部31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面穿过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并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穿出。第二钢线部32呈螺旋地相互交叉并位于第一钢体部11与第二钢体部21之间。第三钢线部33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穿过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并锁紧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即是说,钢线3的两端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面穿过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并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穿出,从而形成该第一钢线部31;接着,将钢线3的两端螺旋地相互交叉拧紧至一定长度,从而形成该第二钢线部32,通过该第二钢线部32可加固钢线3与第一钢板1之间的连接;最后,钢线3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穿过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并锁紧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形成该第三钢线部33。在第一钢板1固定于骨块的骨折块处以及第二钢板2固定于骨块的完成处时,钢线3的第二钢线部32穿置于该骨块的连通骨折块处和完好处的骨道内。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钢板1还包括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间隔地设置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并位于第一钢体部11的中部,第一定位部13设有第一穿孔131,第二定位部14设有第二穿孔141,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分别位于第一钢体部11的两端部,第一钢线部31的两端从第一钢体部11的下方穿出后再分别穿过第一穿孔131及第二穿孔141。由于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均设置于第一钢体部11的中部,使得从钢线3从第一钢体部11两端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穿出后,经由该第一定位部13的第一穿孔131和第二定位部14的第二穿孔141汇聚在对应第一钢体部11的中部位置处,从而减少钢线3与骨块之间的剪切力,降低钢线3对骨块的影响。其中,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可为锥形钉,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定位钉。在第一钢板1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穿孔131直接是沿第一定位部13的左右方向通的孔,第二穿孔141也是沿第二定位部14的左右方向通的孔。由于第一定位部13及第二定位部14的尺寸可能较小,直接通孔的方式在现有的工艺上可能存在较大的难度,故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一钢板1的第二实施例,如图8及图9所示,第一钢板1的第二实施例与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穿孔131和第二穿孔141的设置不同,具体为:第一钢体部11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开孔113和第二开孔114,第一开孔113与第一穿孔131连通,第二开孔114与第二穿孔141连通。通过在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对应第一钢体部11的位置,以第一钢体部11往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的方向来通孔,使得第一钢体部11形成该第一开孔113和该第二开孔114,并在第一定位部13形成该第一穿孔131,在第二定位部14形成该第二穿孔141,通过该方式设置第一穿孔131和第二穿孔141,降低了加工大难度,同时也可保证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结构的稳固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的数量均为一个,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钢板1可只设置第一定位部13或第二定位部14,钢线3的两端分别穿过同一个第一定位部13或同一个第二定位部14,同样可将钢线汇聚在对应第一钢体部11的中部位置处,从而减少钢线3与骨块之间的剪切力,降低钢线3对骨块的影响。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面设有连通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第一凹槽115,第一凹槽115用于容置钢线3。钢线3在穿过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后,位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面的钢线3置于该第一凹槽115内,从而减低钢线3对人体其他部位的影响。请参阅图3及图4,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设有连通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的第二凹槽213,第二凹槽213用于容置钢线3。钢线3在穿过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后,位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的钢线3置于该第二凹槽213内,从而减低钢线3对人体其他部位的影响。如图5至图7所示,以前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为例,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的具体原理如下:常规建立膝前内外侧膝前入路,应用关节镜工具暴露骨折块复位,用一克氏针于髌骨下缘插入关节腔临时固定骨折块;方法一:在骨块的一完好处即骨块非骨折处,如胫骨结节处作一小切口,利用前叉韧带定位器定位,用导针从该完好处两侧分别交叉状钻孔并分别从骨块的两侧靠近骨折线处穿出,形成用于供钢线3的第二钢线部32穿置的骨道,利用硬膜外导管针穿入该骨道并从骨折块的骨孔冒出,用一丝线经硬膜外针头内腔穿入,从同侧切口将丝线拖拉出体外候用;在体外预先将钢线3的两端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面对应地穿入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并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穿出,接着将钢线3分别穿过第一定位部13的第一穿孔131及第二定位部14的第二穿孔141,再将钢线3的两端螺旋地相互交叉拧紧至一定长度,形成如图5所示的部件;将拖出来的体外丝线与钢线3的第二钢线部32的末端相绑,通过牵引丝线来带动钢线3进入骨道,以将第一钢板1导入至关节腔内骨折块处,再将钢线3从骨道的另一端穿出并拉出体外该过程连同硬膜外导管针一起带出;将钢线3相互交叉的末端复原,使得钢线3的两端可在体外分别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对应地穿入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并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穿出,然后再将钢线3的两端收紧并旋转拧紧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的第二凹槽213内,以将第二钢板2导入体内并使第二固定部22可固定在骨块的该完好处,从而可形成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实现对骨折块处进行固定复位。其中,在拧紧钢线3时,拧紧力度适可而止,以防拧断钢线3,以骨折块处复位固定被第一钢板1压紧为标准。在钢线3拧紧于第二凹槽213后,可剪除多余的钢线3尾,折弯尾部,缝合给伤口。方法二:在骨块的一完好处即骨块非骨折处,如胫骨结节两侧处作一小切口,利用前叉韧带定位器定位,用导针从该完好处两侧分别交叉状钻孔并分别从骨块的两侧靠近骨折线处穿出,利用硬膜外导管针穿入该骨道并从骨折块的骨孔冒出,用一钢线3经硬膜外针头内腔穿入,从同侧切口将钢线3拖拉出体外候用;在体外预先将钢线3的一端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穿过第一定位部13的第一穿孔131,再穿出第一通孔111到达第一面,经过第一面凹槽115,再从第一钢体部11第二通孔112穿出第二面,接着继续将钢线3穿过第二定位部14的第二穿孔141,以形成第一钢线部31,其中,钢线3预留足够备用。从骨外经硬膜外导管针再次穿入一作牵引用的倒U形双重钢线图中未示至关节腔,并从相同切口拖出体外,钢线31穿入倒U形双重钢线圈内,从骨外骨道处拖拉牵引钢线3,将钢线3拖出骨外,再将钢线3的两端螺旋地相互交叉拧紧至一定长度成第二钢线部32,从而形成如图5所示的部件;钢线3的两端可在体外分别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对应地穿入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并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穿出,然后再将钢线3的两端收紧并旋转拧紧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的第二凹槽213内,以将第二钢板2导入体内并使第二固定部22可固定在骨块的该完好处,从而可形成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实现对骨折块处进行固定复位。其中,在拧紧钢线3时,拧紧力度适可而止,以防拧断钢线3,以骨折块处复位固定被第一钢板1压紧为标准。在钢线3拧紧于第二凹槽213后,可剪除多余的钢线3尾,折弯尾部,缝合给伤口。如图8所示,利用两个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对骨折处的两侧进行交叉固定复位,可达到固定平衡的效果。综上,本发明设有第一钢板1、第二钢板2及钢线3,可在体外先将钢线3的两端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一面对应地穿入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并从第一钢体部11的第二面穿出,再分别穿入第一定位部13的第一穿孔131及第二定位部14的第二穿孔141,使得钢线3的两端在对应第一钢体部11的中部位置处会聚,通过牵引钢线3按预设线路将第一钢板1导入至关节腔内骨折块处,再将钢线3从骨块的其中一完好处的骨道穿出并拉出骨外,使得钢线3的两端可在骨外分别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对应地穿入第三通孔211及第四通孔212,并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一面穿出,然后再将钢线3的两端收紧并旋转拧紧于第二钢体部21的第二面上,将第二钢板2的第二固定部22固定在骨外,从而可形成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与直接在关节镜下来操作完成的其他固定方法相比,由于第一钢板1与钢线3的连接以及第二钢板2与钢线3的连接均可在体外完成,只需通过在关节镜下观察下,将连接好钢线3的第一钢板1引入关节腔内拟固定骨折块,将钢线3引入骨道穿出骨外与第二钢板2连接完成固定,故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系统100对操作空间需求小,且操作方便,适用于关节镜下操作,不会出现见得到而做不到的情况;本发明通过第一钢板1固定在骨折块处,对骨折块进行固定,在钢线3的连接作用下,通过第二钢板2固定在骨块上,以实现对第一钢板1的定位,保证第一钢板1可稳固的固定在骨折块处,从而可有效固定骨折块,提高复位效果;同样操作模式,将另一套钢板固定系统100的第一钢板1固定在骨折块另一侧,两套钢板固定系统100呈现交叉模式,可更进一步地有效固定骨折块和提高复位效果。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体部及用于固定所述钢体部的固定部,所述钢体部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钢线穿过,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第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中部并位于所述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定位部设有供所述钢线穿过的穿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钢体部的两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部的中部设有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穿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部的第一面设有连通于所述钢体部的两所述通孔的凹槽。5.一种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钢线,所述第一钢板包括第一钢体部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钢板包括第二钢体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钢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呈间隔地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线从所述第一钢体部至所述第二钢体部依次形成第一钢线部、第二钢线部及第三钢线部,所述第一钢线部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面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并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穿出,所述第二钢线部呈螺旋地相互交叉并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与所述第二钢体部之间,所述第三钢线部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二面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一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二面并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中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两端部,所述第一钢线部的两端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下方穿出后再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体部设有均贯穿其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体部的第一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置所述钢线。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体部的第一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置所述钢线。

百度查询: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骨折固定钢板及钢板固定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