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_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_201680032098.6 

申请/专利权人: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6-06-01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公开(公告)号:CN107615449B

主分类号:H01L21/02(20060101)

分类号:H01L21/02(20060101);H01L21/265(20060101);H01L27/12(20060101);H01L41/187(20060101);H01L41/312(20060101)

优先权:["20150602 JP 2015-112331"]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9.21#授权;2018.04.24#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1.19#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晶片及制造方法,复合晶片在支持晶片和氧化物单晶薄膜的贴合界面不易产生破裂或剥落,且在支持晶片上的整个面转印有作为钽酸锂或铌酸锂的氧化物单晶的薄膜。所述方法,其至少包括:从表面注入氢原子离子或氢分子离子,从而在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的工序;对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支持晶片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表面活化处理的工序;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支持晶片的表面贴合而获得接合体的工序;在90℃以上且不会产生破裂的温度下对接合体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对经热处理的接合体照射可见光,且沿着离子注入层剥离而获得被转印于支持晶片上的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工序。

主权项:1.一种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为在支持晶片上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从作为钽酸锂晶片或铌酸锂晶片的氧化物单晶晶片的表面注入氢原子离子或氢分子离子,从而在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的工序;对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要与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贴合的支持晶片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表面活化处理的工序;实施所述表面活化处理之后,将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所述支持晶片的表面在10℃~50℃下进行贴合而获得接合体的工序;在90℃以上且不会产生破裂的温度下对所述接合体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对经热处理的所述接合体照射可见光的工序;以及沿着所述离子注入层剥离而获得被转印于所述支持晶片上的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工序,且所述氢原子离子的注入量为5.0×1016atomcm2~2.75×1017atomcm2,所述氢分子离子的注入量为2.5×1016atomscm2~1.37×1017atomscm2,所述支持晶片是选自由蓝宝石、硅、带氧化膜的硅以及玻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晶片,关于用以获得所述接合体的所述贴合时的温度和照射所述可见光时的所述接合体的温度之差,当所述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时是90℃以下,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时是80℃以下,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时是40℃以下。

全文数据: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晶片的制造。更详细来说,涉及一种在支持晶片上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型通信设备的领域,通信量的急剧增大或多功能化正在进行。正对应通信量的增大来增加频带数,另一方面,要求小型通信设备不使其形状按比例扩大即实现多功能化。因此,小型通信设备中使用的各种零件必须进一步小型化、尚性能化。[0003]组酸裡LithiumTantalate:LT或银酸裡LithiumNiobate:LN等氧化物单晶是一般的压电材料,被广泛用作表面声波surfaceacousticwave:SAW元件的材料。在将氧化物单晶用于压电材料的情况下,由于表示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的机电耦合系数的值大,因此可实现宽频带化,但温度稳定性低,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可应对的频率发生偏移。对于温度的低稳定性是由氧化物单晶的热膨胀系数所引起。[0004]作为提升将氧化物单晶用于电压材料的情况下的温度稳定性的方法,例如提出有:将具有比氧化物单晶小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具体为蓝宝石晶片贴合于氧化物单晶晶片,并通过磨削等使氧化物单晶晶片侧薄化至数Mi〜数十μπι,由此抑制氧化物单晶的热膨胀的影响(非专利文献1。但是,此方法由于在贴合后对氧化物单晶晶片进行切削,因此导致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大部分舍弃,材料的使用效率差。另外,由于用作氧化物单晶的钽酸锂或铌酸锂是昂贵的材料,因此也为了抑制生产成本,而期望在制品中的利用效率高且废弃的量少的方法。[0005]绝缘体上娃(silicononinsulator,S0I晶片的制造方法、例如智能剥离Smart-Cut法简单来说是如下方法:将支持晶片贴合于形成有氢离子层的硅晶片后,施加500°C左右的热处理,由此使离子注入层热剥离专利文献1。为了提高氧化物单晶晶片在制品中的利用效率,正尝试应用氧化物单晶晶片代替智能剥离法的硅晶片,在支持晶片上形成氧化物单晶的薄膜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0006]非专利文献2报告有:在形成有离子注入层的钽酸锂晶片的表面形成厚度121nm的Cr的金属层,隔着金属层而与厚度数百nm的Si〇2基板贴合,在200°C〜500°C下进行热处理并在离子注入层使所述钽酸锂晶片剥离,隔着金属层将钽酸锂薄膜转印于SiO2基板上之后,将钽酸锂晶片贴合于SiO2基板的转印有钽酸锂薄膜的一面的相反侧,从而制作绝缘体上组酸裡-金属(Iithium-tantalate-metal-〇n-insulator,LTM0I结构。另外,非专利文献3报告有:将硅晶片贴合于形成有离子注入层的钽酸锂晶片,在200°C下进行热处理并在离子注入层使所述钽酸锂晶片剥离,从而将钽酸锂薄膜热转印于硅晶片上。[0007]现有技术文献[0008]专利文献[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48201号公报[0010]非专利文献[0011]非专利文献1:太阳诱电(TAIYOYUDEN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手机的射频radiofrequency,RF前端所使用的表面声波双工器(SAW-Duplexer的温度补偿技术”,[在线online],2012年11月8日,电波新闻高科技DempaShimbunHigh-technology,[2015年3月20日搜索],互联网(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http:www.yuden.co.jpjpproducttechcolumn20121108.html[0012]非专利文献2:阿托兹ATauzin等人,“利用智能剥离TM技术的金属电极上的3英寸单晶LiTa03膜(3-inchsingle-crystalLiTa03filmsontometallicelectrodeusingSmartCutTMtechnology”,ElectricLetters,2008年6月19日,第44卷,第13期,第822页[0013]非专利文献3:刘威尔WeillLiu等人,“利用薄膜转移技术在硅基板上制作单晶LiTa03膜Fabricationofsingle-crystallineLiTa03filmonsiliconsubstrateusingthinfilmtransfertechnology”,真空科学与技术杂志(J.Vac·Sci·Technol·B26l,2008年I月2月,第206页发明内容[0014]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0015]钽酸锂LT或铌酸锂LN等氧化物单晶硬且非常脆,另外,如图2所示,与硅、玻璃以及蓝宝石相比,热膨胀系数极其大。因此,氧化物单晶存在如下问题:若与硅、玻璃以及蓝宝石等不同种类的晶片贴合之后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则由于两晶片的热膨胀系数之差而在所贴合的晶片之间发生剥落或破裂。例如,钽酸锂和一般被用作支持晶片的尤其是热膨胀系数大的蓝宝石之差如根据图2可确认那样,有7X1T6K=7ppmK以上。[0016]非专利文献2为如下报告:通过设为在钽酸锂的晶片和薄膜之间夹着金属层和SiO2基板的结构,可抑制在热处理时由热膨胀之差引起的晶片的剥落或破裂,从而实现钽酸锂薄膜的转印。但是,此方法中,由于将基底的基板设为与薄膜相同的钽酸锂,因此无法解决所述作为压电材料的课题即温度稳定性。另外,若不将热处理设为200°C以上,则无法转印薄膜。进而,由于是夹入金属层的结构,因此可应用的用途受到限制。另外,为了抑制晶片的破裂而必须超出需要地使用昂贵的钽酸锂,从而制造成本变高。[0017]非专利文献3记载了在200°C〜800°C下尝试热处理,但具体来说,作为使用智能剥离法将钽酸锂薄膜转印于硅晶片上的例子,仅为200°C,另外,所述例子中并未记载是否将钽酸锂薄膜转印到了硅晶片的整个面。本发明人等人使用与非专利文献3同样的方法,针对利用200°C下的热处理来剥离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钽酸锂薄膜未被转印于硅晶片的整个面,而仅在极小的一部分确认到转印。尤其在硅晶片的外周部分,钽酸锂薄膜完全未被转印。关于所述情况,认为: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两晶片的热膨胀之差而产生贴合晶片的翘曲,在硅晶片的外周部分从与钽酸锂晶片的贴合界面剥落。另外,关于将热处理温度设为200°C以上的情况,如上所述,也推测为:无法抑制由两晶片的热膨胀之差引起的贴合晶片的翘曲,从而无法将钽酸锂薄膜稳定地转印于硅晶片的整个面。[0018]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9]本发明人等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与预想相反,不同于将热膨胀系数接近的材料组合来抑制应力产生的现有的方法approach,反而通过选择热膨胀系数与氧化物单晶大不相同的(具体来说,热膨胀系数比氧化物单晶小7ppmK以上的)材料作为支持晶片,而发现了低成本且在贴合界面不易产生剥落或破裂的、在支持晶片上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具体来说,发现:将使用规定的氢离子注入量而形成有离子注入层的氧化物单晶晶片、和热膨胀系数比氧化物单晶小的支持晶片在通过表面活化处理等对晶片之间赋予了键合力的状态下贴合,并在不会产生热剥离的程度的低温下施加热处理之后,在将接合体的温度控制成与贴合时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差的范围内的状态下,对离子注入层照射高强度的可见光,由此迅速推进离子注入层的脆化而使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剥离。[0020]即,本发明根据一方式,可提供一种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为在支持晶片上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0021]从作为钽酸锂晶片或铌酸锂晶片的氧化物单晶晶片的表面注入氢原子离子或氢分子离子,从而在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的工序;[0022]对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要与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贴合的支持晶片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表面活化处理的工序;[0023]实施所述表面活化处理之后,将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所述支持晶片的表面贴合而获得接合体的工序;[0024]在90°C以上且不会产生破裂的温度下对所述接合体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以及[0025]对所述经热处理的接合体照射可见光的工序,且沿着所述离子注入层剥离而获得被转印于所述支持晶片上的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工序,且[0026]所述氢原子离子的注入量为5.0\101^1:〇111〇112〜2.75\101731:〇111〇112,所述氢分子离子的注入量为2.5X1016atomscm2〜I·37Χ1017atomscm2,[0027]所述支持晶片是选自由蓝宝石、硅、带氧化膜的硅以及玻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晶片,[0028]关于用以获得所述接合体的所述贴合时的温度和照射所述可见光时的所述接合体的温度之差,当所述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时是90°C以下,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时是80°C以下,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时是40°C以下。[0029]发明的效果[0030]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获得一种如下复合晶片:在支持晶片和氧化物单晶薄膜的贴合界面处的密接性高,且不易产生剥落或破裂,在支持晶片上的整个面转印有厚度均匀的氧化物单晶薄膜。另外,可在复合晶片的制造中再次使用将氧化物单晶薄膜转印于支持晶片上而分离后的氧化物单晶晶片,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附图说明[0031]图1是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0032]图2是对各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比较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以下,详细地说明用以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方式。[0034]本发明根据一方式,涉及一种在支持晶片上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0035]支持晶片例如也可为包含比所贴合的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热膨胀系数小7ppmK以上的材料的晶片。支持晶片可列举:蓝宝石晶片、硅晶片、带氧化膜的硅晶片以及玻璃晶片等。支持晶片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为直径75mm〜150mm、厚度0.2mm〜0.8mm的晶片。支持晶片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晶片。例如,带氧化膜的硅晶片是至少在贴合的表面具有氧化膜的硅晶片,也可以在大气环境下以700°C〜1200Γ对硅晶片进行热处理,由此在硅晶片的表面上制作氧化膜。带氧化膜的硅晶片的氧化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IOnm〜500nm。[0036]氧化物单晶是包含锂、及钽或铌等金属元素、以及氧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钽酸锂LiTaO3或铌酸锂LiNbO3。氧化物单晶尤其在激光器件或压电器件、表面声波器件等用途中,优选钽酸锂单晶或铌酸锂单晶。氧化物单晶通常以晶片的形状来使用。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为直径75mm〜150mm、厚度0.2mm〜0.8mm的晶片。氧化物单晶晶片可以使用市售的晶片,但也可以直接使用利用直拉Czochralski法等的已经报导的制造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3-165795号、日本专利再公表2004-079061号或者将这些专利中记载的工序加以组合来制作。[0037]支持晶片及氧化物单晶晶片在所贴合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优选为I.Onm以下。若表面粗糙度RMS大于I.Onm,贝Ij存在如下情况:在贴合界面产生空隙,而成为剥落的原因。因此,在表面粗糙度RMS大于I.Onm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化学机械研磨ChemicalMechanicalPolishing:CMP而成为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再者,表面粗糙度RMS例如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AFM来评价。[0038]氧化物单晶晶片从其表面注入氢离子,从而在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离子注入层通过以从氧化物单晶晶片的表面起在所需的深度可形成离子注入层那样的注入能量注入规定剂量的氢原子离子H+或氢分子离子H2+而形成。作为此时的条件,例如可将注入能量设为501^¥〜2001^¥。在氢原子离子〇1+的情况下,注入量为5.0\1016atomcm2〜2·75X1017atomcm2。若不足5·0X1016atomcm2,则在之后的工序中不会发生离子注入层的脆化。若超过2.75X1017at〇mcm2,则当离子注入时在经离子注入的一面产生微腔,在晶片表面形成凹凸而无法获得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氢分子离子H2+的情况下,注入量为2·5X1016atomscm2〜1·37X1017atomscm2。若不足2·5X1016atomscm2,则在之后的工序中不会发生离子注入层的脆化。若超过1.37X1017at〇mScm2,则当离子注入时在经离子注入的一面产生微腔,在晶片表面形成凹凸而无法获得所需的表面粗糙度。氢原子尚子的注入量也可为氢分子尚子的注入量的两倍。[0039]其次,对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要与氧化物单晶晶片贴合的支持晶片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表面活化处理。实施表面活化处理的表面可以是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要与氧化物单晶晶片贴合的支持晶片的表面两者,至少为一者。通过实施表面活化处理,在贴合之后可以不使用用以提高接合强度的高温下的热处理,即使在比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获得所需的接合强度。特别是在使用钽酸锂或铌酸锂等硬且脆的氧化物单晶晶片、和与氧化物单晶晶片相比热膨胀系数非常小的支持晶片,如上所述实施表面活化处理并贴合的情况下,通过之后的比较低的温度下的热处理,由于氧化物单晶晶片和支持晶片的热膨胀系数之差而在与贴合界面并行的方向上产生的大的剪切应力能不在通过表面活化处理赋予了可足以对抗剪切应力的接合强度的贴合界面,而在离子注入层以不剥离的程度促进破坏。[0040]作为表面活化处理的方法,可列举:臭氧水处理、紫外线ultraviolet,UV臭氧处理、离子束处理及等离子体处理等。在利用臭氧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在纯水中导入臭氧气体而制成臭氧水,使晶片浸渍于臭氧水中,由此可利用活性的臭氧使表面活化。另外,在进行UV臭氧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将晶片保持于对大气或氧气照射短波长的UV光例如波长195nm左右)而产生了活性的臭氧的环境中,由此可使表面活化。在进行离子束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可通过在高真空中(例如不足IXIT5Pa将Ar等离子束照射于晶片表面,且使活性度高的悬挂键danglingbond露出来进行。在利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将晶片载置于真空腔室中,在减压例如〇.2毫托mTorr〜I.OmTorr下使等离子体用气体暴露5秒〜60秒左右,从而对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作为等离子体用气体,在使表面氧化的情况下可使用氧气,在不使表面氧化的情况下可使用氢气、氮气、氩气或者它们的混合气体。通过利用等离子体进行处理,晶片表面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而被去除,进而表面的OH基增加并活化。[0041]其次,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之后,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支持晶片的表面贴合而获得接合体。优选为在将氧化物单晶晶片和支持晶片贴合时的温度为室温附近包括室温)的温度、例如10°c〜50°C下进行。理想为作为最终制品的复合晶片大多在室温左右使用,且在贴合时也依据这一温度范围。再者,贴合时的温度也可为进行贴合的场所的温度,即周围或装置内的环境温度。贴合时的温度例如可通过对贴合装置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设定来控制。再者,室温是不对对象物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周围温度,虽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为10°C〜30°C,优选25°C左右。[0042]其次,在90°C以上且例如不会在贴合界面产生破裂的温度下对接合体进行热处理。若不足90°C,则存在如下情况:在氧化物单晶晶片和支持晶片的贴合界面处的接合强度不充分,从而在贴合界面产生剥落。热处理的温度可配合所使用的支持晶片来变化。关于热处理的工序中的温度,例如在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的情况下,优选90°C〜225°C,更优选90°C〜200°C。在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的情况下,优选90°C〜200°C,更优选90°C〜175°C。另外,在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的情况下,优选90°C〜110°C,更优选90°C〜100°C。通过在90°C以上且不会产生破裂的温度下对接合体进行热处理,不仅能够提升在支持晶片和氧化物单晶晶片的贴合界面处的接合力,还能在之后的工序中使离子注入层容易脆化。作为热处理单元,例如可列举热处理炉或烘箱等,但并无特别限定。再者,接合体的温度例如也可为使用热处理装置内附带的热电偶等对炉子或烘箱内的环境温度测定所得的温度。关于所述温度下的热处理的时间,只要在贴合界面等不产生破裂或剥离,则无特别限定,可设为1〇分钟到数十小时,例如1〇〇小时。例如,在热处理温度为90°C以上且不足110°C的情况下优选设为10分钟〜100小时,在热处理温度为ll〇°C以上且不足175°C的情况下优选设为10分钟〜60小时,在热处理温度为175°C以上且不足200°C的情况下优选设为10分钟〜24小时,在热处理温度为200°C以上且不足225°C的情况下优选设为10分钟〜12小时。根据本发明,无需使接合体具备保护晶片即可进行热处理,因此能够使工序更加简化。[0043]经热处理的接合体优选冷却至室温附近包括室温)的温度,例如10°C〜50°C。例如也可以使经热处理的接合体静置于已调节成25°C的房间而成为所需的温度。通过使接合体成为与贴合时同样的室温附近的温度,可减少接合体的应力,且在之后的利用可见光照射进行剥离的工序中,能够使接合体不易产生破裂或缺陷。[0044]其次,对热处理后的接合体照射可见光并沿着离子注入层剥离,从而将氧化物单晶薄膜转印于支持晶片上。作为可见光的光源,可列举激光光、使用闪光灯退火装置的闪光灯光等,优选快速热退火炉RapidThermalAnnealer,RTA装置的光源、绿色激光光或闪光灯光等。形成于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内部的离子注入界面附近发生非晶化,由此能够利用容易进行可见光的吸收且容易选择性地接收能量的机构使离子注入层脆化并剥离。关于所述情况,能够利用经离子注入的氧化物单晶的颜色变深、即作为由离子注入引起的损坏部分的离子注入层的光的吸收系数升高这一现象而使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剥离。[0045]可见光优选从接合体的氧化物单晶晶片侧照射。另外,在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或玻璃晶片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接合体的氧化物单晶晶片侧或者从支持晶片侧照射可见光。由于蓝宝石晶片及玻璃晶片透明,因此可见光不被吸收而能够透射至氧化物单晶晶片中的离子注入层,从而使离子注入层脆化。[0046]当对接合体照射可见光时,可不进行加热或冷却、或者在加热或冷却状态下照射可见光,使可见光照射时的接合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若超过规定的温度,则存在在贴合界面产生剥落或破裂的情况。规定的温度也包括使接合体的温度与贴合时相同的室温附近包括室温的温度,例如10°C〜50°C左右,可减少接合体的应力,从而能够使接合体不易产生破裂或缺陷,因而理想。规定的温度可配合所使用的支持晶片来变化,例如当贴合时的温度为25°C时,在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的情况下,优选室温附近,例如从20°C到不足115°C;在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的情况下,优选室温附近,例如从20°C到不足105°C;在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的情况下,优选室温附近,例如从20°C到不足65°C。当对接合体照射可见光时,在以超过室温附近的温度的温度实施的情况下,例如也可在利用已设定成规定温度的热处理炉、烘箱或者热板等进行了加热的状态下照射可见光。再者,可见光照射时的接合体的温度可为周围的环境温度,例如使用热处理装置内附带的热电偶等对炉子或烘箱内的环境温度测定所得的温度,也可为使用具备热电偶的温度计直接测定热板的表面所得的温度。[0047]对接合体照射可见光时的接合体的温度另外在与所述获得接合体的工序中的贴合时的温度之间具有规定的优选温度范围。例如关于用以获得接合体的贴合时的温度和照射可见光时的接合体的温度之差,在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的情况下是90°C以下,在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的情况下是80°C以下,在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的情况下是40°C以下。若超过规定的优选温度范围,则存在在接合体的贴合界面产生剥落或破裂的情况。[0048]另外,视情况,照射的工序也可以在使楔状的刀接触或插入接合体的侧面、例如离子注入层的端部的状态下,对接合体照射可见光并沿着离子注入层剥离,从而将氧化物单晶薄膜转印于支持晶片上。通过将由光照射产生的光能和由机械冲击产生的物理能量并用来进行剥离,能够实现更顺利的剥离,同时能提升转印时的操作性。[0049]通过使用以上方法,可获得具备支持晶片、以及支持晶片上的钽酸锂薄膜或铌酸锂薄膜即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厚度对应于氢离子注入时的氢离子的注入深度,优选IOOnm〜lOOOnm,视需要也可以对所述复合晶片的表面进行研磨。[0050]本发明的复合晶片的制造工序并无特别限定,将其一方式示于图1。从氧化物单晶晶片11的表面注入氢离子12,从而在氧化物单晶晶片11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13工序a。对氧化物单晶晶片11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11s和与氧化物单晶晶片贴合的支持晶片14的表面14s两者照射离子束15来实施表面活化处理工序b。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之后,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Ils和支持晶片的表面14s贴合而获得接合体16工序c。以90°C以上的温度对所获得的接合体16进行热处理工序d。从经热处理的接合体16的氧化物单晶晶片11侧照射可见光17并沿着离子注入层13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一部分Ilb剥离,而将氧化物单晶薄膜Ila转印于支持晶片14上,由此可获得复合晶片18工序e。或者,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工序e中,从经热处理的接合体的蓝宝石晶片侧照射可见光并沿着离子注入层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一部分剥离,而将氧化物单晶薄膜转印于蓝宝石晶片上,由此获得复合晶片。进而或者,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工序e中,在使楔状的刀接触经热处理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的端部的状态下,从接合体的氧化物单晶晶片侧照射可见光并沿着离子注入层将氧化物单晶晶片的一部分剥离,而将氧化物单晶薄膜转印于支持晶片上,由此获得复合晶片。[0051][实施例][0052]〈实验1[0053]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蓝宝石晶片作为支持晶片。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钽酸锂晶片作为氧化物单晶晶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蓝宝石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进行评价,结果为I.Onm以下。[0054]首先,在氮气环境下使用等离子体活化装置对蓝宝石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实施等离子体处理,从而进行表面活化。其次,在室温25°C下将经表面活化的蓝宝石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表面贴合而获得接合体。其次,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70°C、80°C、90°C、100°C、110°C、125°C、150°C、175°C、200°C、225°C、250°C或275°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加热单元使用热处理烘箱,利用热电偶测定烘箱内的环境温度并作为接合体的温度。将所获得的接合体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1。再者,外观检查以目视进行,将无破裂或缺陷者设为◦,将有微小的裂纹者设为Λ,将晶片破损者设为X。若将支持晶片设为蓝宝石,则对于将热处理温度设为70°C〜225°C的样品,可确认到未发生破裂或缺陷而接合。[0055]〈实验2[0056]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硅晶片作为支持晶片,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70°C、80°C、90°C、100°C、110°C、125°C、150°C、175°C、200°C或225°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验1同样地进行。再者,硅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将所获得的接合体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1。若将支持晶片设为硅,则对于将热处理温度设为70°C〜200°C的样品,可确认到未发生破裂或缺陷而接合。[0057]〈实验3[0058]使用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硅晶片上附有IOOnm的氧化膜的硅晶片作为支持晶片,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70°C、80°C、90°C、IOO°C、110°C、125°C、150°C、175°C、200°C或225°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验I同样地进行。再者,带氧化膜的硅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将所获得的接合体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1。再者,带氧化膜的硅晶片通过预先以ll〇〇°C对硅晶片加热一小时左右而制成使IOOnm的热氧化膜成长于硅晶片上的硅晶片。若将支持晶片设为带氧化膜的硅,则对于将热处理温度设为70°C〜200°C的样品,可确认到未发生破裂或缺陷而接合。[0059]〈实验4[0060]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玻璃晶片作为支持晶片,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70°C、80°C、90°C、100°C、110°C或125°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验1同样地进行。再者,玻璃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将所获得的接合体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1。若将支持晶片设为玻璃,则对于将热处理温度设为70°C〜IHTC的样品,可确认到未发生破裂或缺陷而接合。[0061][表1][0062][0063]实验1〜实验4使用了钽酸锂晶片,但即使使用铌酸锂晶片作为氧化物单晶晶片来进行与实验1〜实验4同样的实验,也获得了与表1相同的结果。另外,即使在将表面活化处理设为臭氧水处理、UV臭氧处理、真空离子束处理来代替等离子体处理的情况下,也获得了完全相同的结果。从这些结果明确了:所述活化方法中的任一种的情况均有效,且钽酸锂和铌酸锂之间无差异。[0064]〈实施例1[0065]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蓝宝石晶片作为支持晶片。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钽酸锂晶片作为氧化物单晶晶片。蓝宝石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0066]首先,使用氢原子离子在注入量7.0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钽酸锂晶片的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其次,在7XHT6Pa下使用真空离子束装置且以Ar为离子源对经离子注入的钽酸锂晶片的表面和与钽酸锂晶片贴合的蓝宝石晶片的表面实施真空离子束处理,从而进行表面活化。其次,在室温25°C下将经表面活化的蓝宝石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表面贴合而获得接合体。其次,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90°C、100°C、110°C、125°C、150°C、175°C、200°C或225°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再者,使用热处理烘箱作为加热单元,利用热电偶测定烘箱内的环境温度并作为接合体的温度。将经热处理的接合体静置直至下降到室温,之后在室温25°C下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并沿着离子注入层剥离,从而获得将钽酸锂薄膜转印于蓝宝石晶片上的复合晶片。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再者,外观检查以目视进行,将在晶片整个面上实现了薄膜的转印者设为〇,将薄膜的转印为局部不良者设为Λ,将未实现薄膜的转印者设为X。[0067]〈比较例1[0068]在7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69]〈比较例2[0070]在8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71]〈实施例2[0072]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硅晶片作为支持晶片,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90°C、100°C、110°C、125°C、150°C、175°C或200°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再者,硅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73]〈比较例3[0074]在7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75]〈比较例4[0076]在8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77]〈实施例3[0078]使用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硅晶片上附有IOOnm的氧化膜的硅晶片作为支持晶片,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90°C、100°C、110°C、125°C、150°C、175°C或200°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再者,带氧化膜的硅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再者,带氧化膜的硅晶片通过预先以1100°C对硅晶片加热一小时左右而制成使IOOnm的热氧化膜成长于硅晶片上的硅晶片。[0079]〈比较例5[0080]在7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81]〈比较例6[0082]在8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83]〈实施例4[0084]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玻璃晶片作为支持晶片,将接合体分别加热至90°C、100°C或110°C,在各温度下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再者,玻璃晶片及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85]〈比较例7[0086]在7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87]〈比较例8[0088]在8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2。[0089][表2][0090][0091]如表2所示,对于将支持晶片设为蓝宝石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225°C的样品、将支持晶片设为硅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200°C的样品、将支持晶片设为带氧化膜的硅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200°C的样品、以及将支持晶片设为玻璃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IHTC的样品,确认到钽酸锂薄膜被转印到了支持晶片上的整个面。[0092]在任一支持晶片上,在将热处理温度设为70°C的情况下,均未在离子注入层产生剥离,且均在贴合的两晶片的界面产生了剥落。另外,在将热处理温度设为80°C的情况下,在支持晶片上出现了转印有钽酸锂薄膜的部分和局部未转印的部分。认为在70°C及80°C下,在离子注入界面的脆化不充分,另外,两晶片的贴合的接合力不足,从而未达到整面转印。[0093]另外,也使用铌酸锂晶片作为氧化物单晶晶片进行了与实施例1〜实施例4同样的实验,但获得了与表2相同的结果。另外,即使在将表面活化处理设为臭氧水处理、UV臭氧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来代替真空离子束处理的情况下,结果也完全相同。另外,即使在使用激光代替闪光灯退火装置来进行光照射的情况下,结果也相同。激光光源使用了在液晶用非晶硅的结晶化中所使用的波长532nm的绿色激光,但同样还可以使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dopedYttriumAluminiumGarnet,Nd:YAG激光的二次谐波(波长=532nm、♦凡酸纪YttriumVanadate,YV〇4激光的二次谐波(波长=532nm、氩激光波长=514nm等。[0094]〈实施例5[0095]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再者,表3所示的外观检查以目视进行,将在晶片整个面上实现了薄膜的转印者设为◦,将薄膜的转印为局部不良者设为Λ,将未实现薄膜的转印者设为X。[0096]〈比较例9、比较例10[0097]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比较例2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098]〈实施例6[0099]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100]〈比较例11、比较例12[0101]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比较例3、比较例4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102]〈实施例7[0103]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104]〈比较例13、比较例14[0105]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比较例5、比较例6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106]〈实施例8[0107]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108]〈比较例15、比较例16[0109]使楔状的锐角的刀接触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离子注入层,维持轻轻按压与接合体接触的刀的相反侧所具备的弹簧的状态,使刀一直接触接合体,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比较例7、比较例8同样地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3。[0110][表3][0111][0112]如表3所示,对于将支持晶片设为蓝宝石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225°C的样品、将支持晶片设为硅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200°C的样品、将支持晶片设为带氧化膜的硅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90°C〜200°C的样品、以及将支持晶片设为玻璃且将热处理温度设为70°C〜IHTC的样品,确认到钽酸锂薄膜被转印到了支持晶片上的整个面。根据这一结果,通过将由光照射产生的光能和由机械冲击产生的物理能量并用来进行剥离,提升了转印时的操作性。[0113]〈实施例9[0114]使用氢原子离子,在注入量为5.0X1016atomcm2、7.5X1016atomcm2、10X1016atomcm2、12·5X1016atomcm2、15X1016atomcm2、17·5X1016atomcm2、20X1016atomcm2、22·5X1016atomcm2、25X1016atomcm2或27·5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钽酸锂晶片的表面分别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且在9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0115]〈比较例17[0116]使用氢原子尚子,在注入量为4.0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组酸锂晶片的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实施。[0117]〈参考例1[0118]使用直径100mm、厚度0.35mm的钽酸锂晶片作为氧化物单晶晶片。钽酸锂晶片的用于彼此贴合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MS为I.Onm以下。使用氢原子离子,在注入量30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钽酸锂晶片的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结果,在贴合前的钽酸锂晶片的表面上观察到凹凸而未成为贴合时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因此未进行贴合。钽酸锂晶片的表面上的凹凸认为是由于所注入的氢未完全固溶并在内部起泡而产生的。[0119]〈实施例10[0120]使用氢原子离子,在注入量为5.0X1016atomcm2、7.5X1016atomcm2、10X1016atomcm2、12·5X1016atomcm2、15X1016atomcm2、17·5X1016atomcm2、20X1016atomcm2、22·5X1016atomcm2、25X1016atomcm2或27·5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钽酸锂晶片的表面分别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且在9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实施。[0121]〈比较例18[0122]使用氢原子尚子,在注入量为4.0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组酸锂晶片的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实施。[0123]〈实施例11[0124]使用氢原子离子,在注入量为5.0X1016atomcm2、7.5X1016atomcm2、10X1016atomcm2、12·5X1016atomcm2、15X1016atomcm2、17·5X1016atomcm2、20X1016atomcm2、22·5X1016atomcm2、25X1016atomcm2或27·5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钽酸锂晶片的表面分别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且在9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0125]〈比较例19[0126]使用氢原子尚子,在注入量为4.0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组酸锂晶片的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实施。[0127]〈实施例12[0128]使用氢原子离子,在注入量为5.0X1016atomcm2、7.5X1016atomcm2、10X1016atomcm2、12·5X1016atomcm2、15X1016atomcm2、17·5X1016atomcm2、20X1016atomcm2、22·5X1016atomcm2、25X1016atomcm2或27·5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钽酸锂晶片的表面分别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且在9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实施。[0129]〈比较例20[0130]使用氢原子尚子,在注入量为4.0X1016atomcm2、加速电压IOOKeV的条件下从组酸锂晶片的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从而在钽酸锂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实施。[0131]在将氢原子离子注入量设为5·0X1016atomcm2〜27·5X1016atomcm2的实施例9〜实施例12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用任一支持晶片的情况下,均确认到钽酸锂薄膜被转印到了支持晶片上的整个面。另一方面,在将氢原子离子注入量设为4.OX1016atomcm2的比较例17〜比较例20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用任一支持晶片的情况下,均未在钽酸锂晶片的离子注入层产生剥离。所述情况认为是由于离子注入量不充分,且在之后的工序中未达到脆化。[0132]再者,在实施例9〜实施例12中使用了氢原子离子,但即使使用氢分子离子且将其注入量设为氢原子离子的注入量的一半,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另外,即使使用铌酸锂晶片作为氧化物单晶晶片,也获得了与实施例9〜实施例12相同的结果。[0133]〈实施例13[0134]在IHT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并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的支持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若将蓝宝石晶片用于支持晶片,则即使从支持晶片侧照射可见光,也将钽酸锂薄膜转印到了蓝宝石晶片上的整个面。再者,在使用铌酸锂晶片来代替钽酸锂晶片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结果。[0135]〈实施例14[0136]将玻璃晶片用于支持晶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实施。若将玻璃晶片用于支持晶片,则即使从支持晶片侧照射可见光,也将钽酸锂薄膜转印到了蓝宝石晶片上的整个面。再者,在使用铌酸锂晶片来代替钽酸锂晶片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结果。[0137]〈实施例15[0138]在11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对于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使用热板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20°C、25°C、35°C、45°C、55°C、65°C、75°C、85°C、95°C、105°C或115°C的状态下将接合体的支持晶片侧的一面置于热板上,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并在可见光照射后立刻将接合体从热板取下,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实施。再者,关于可见光照射时的接合体的温度,利用热电偶测定热板的表面温度并作为接合体的温度。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再者,外观检查以目视进行,将在晶片整个面上实现了薄膜的转印者设为◦,将薄膜的转印为局部不良者设为Λ,将未实现薄膜的转印或者晶片破损者设为X。[0139]〈比较例21[0140]当对接合体进行可见光照射时,在将接合体加热为125°C的状态下照射可见光,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41]〈实施例16[0142]在11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对于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20°C、25°C、35°C、45°C、55°C、65°C、75°C、85°C、95°C或105°C的状态下将接合体的支持晶片侧的一面置于热板上,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并在可见光照射后立刻将接合体从热板取下,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43]〈比较例22[0M4]当对接合体进行可见光照射时,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115°C的状态下照射可见光,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6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45]〈实施例17[0146]在11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对于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20°C、25°C、35°C、45°C、55°C、65°C、75°C、85°C、95°C或105°C的状态下将接合体的支持晶片侧的一面置于热板上,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并在可见光照射后立刻将接合体从热板取下,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47]〈比较例23[0148]当对接合体进行可见光照射时,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115°C的状态下照射可见光,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7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49]〈实施例18[0150]在110°C下对接合体进行24小时加热处理,对于经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接合体,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20°C、25°C、35°C、45°C、55°C或65°C的状态下将接合体的支持晶片侧的一面置于热板上,利用闪光灯退火装置从接合体的钽酸锂晶片侧进行可见光照射,并在可见光照射后立刻将接合体从热板取下,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51]〈比较例24[0152]当对接合体进行可见光照射时,在将热板的表面温度设为75°C的状态下照射可见光,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8同样的方式实施。将所获得的复合晶片的外观检查的结果示于表4。[0153][表4][0154][0155]如表4所示,确认到:可通过将光照射时的接合体的温度与贴合时的温度的温度差设为规定的范围来制作复合晶片。即,可确认到:关于在获得接合体的工序中贴合时的温度25°C与在转印的工序中照射可见光时的接合体的温度之差,当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时设为90°C以下,当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时设为80°C以下,当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时设为40°C以下,由此,晶片未产生破裂,而将钽酸锂薄膜转印于支持晶片上的整个面。[0156][符号的说明][0157]11:氧化物单晶晶片[0158]Ils:氧化物单晶晶片的表面[0159]Ila:氧化物单晶薄膜[0160]IIb:剥离后的氧化物单晶晶片的一部分[0161]12:氢离子[0162]13:离子注入层[0163]14:支持晶片[0164]14s:支持晶片的表面[0165]15:离子束照射[0166]16:接合体[0167]17:光照射[0168]18:复合晶片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为在支持晶片上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从作为钽酸锂晶片或铌酸锂晶片的氧化物单晶晶片的表面注入氢原子离子或氢分子离子,从而在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的工序;对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要与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贴合的支持晶片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表面活化处理的工序;实施所述表面活化处理之后,将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的经离子注入的表面和所述支持晶片的表面贴合而获得接合体的工序;在90°C以上且不会产生破裂的温度下对所述接合体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以及对所述经热处理的接合体照射可见光的工序,且沿着所述离子注入层剥离而获得被转印于所述支持晶片上的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工序,且所述氢原子离子的注入量为5·OX1016atomcm2〜2·75X1017atomcm2,所述氢分子离子的注入量为2.5X1016atomscm2〜I·37Χ1017atomscm2,所述支持晶片是选自由蓝宝石、硅、带氧化膜的硅以及玻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晶片,关于用以获得所述接合体的所述贴合时的温度和照射所述可见光时的所述接合体的温度之差,当所述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时是90°C以下,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时是80°C以下,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时是40°C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关于所述热处理的工序中的所述温度,当所述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时是90°C〜225°C,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硅晶片或带氧化膜的硅晶片时是90°C〜200°C,当所述支持晶片为玻璃晶片时是90°C〜110°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照射的工序包括:在使楔状的刀接触所述接合体的所述离子注入层的状态下,对所述接合体照射所述可见光。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活化处理选自臭氧水处理、紫外线臭氧处理、离子束处理及等离子体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可见光的光源是使用闪光灯退火装置的闪光灯光。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可见光的光源是激光光。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照射的工序包括:从所述接合体的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侧照射所述可见光。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持晶片为蓝宝石晶片或玻璃晶片,且所述照射的工序包括:从所述接合体的所述氧化物单晶晶片侧或所述支持晶片侧照射所述可见光。9.一种复合晶片,其是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而获得,且具备支持晶片、以及所述支持晶片上的钽酸锂薄膜或铌酸锂薄膜即氧化物单晶薄膜。

百度查询: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氧化物单晶薄膜的复合晶片的制造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