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_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_201811329984.2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11-09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公开(公告)号:CN109765770B

主分类号:G03G15/20(20060101)

分类号:G03G15/20(20060101)

优先权:["20171110 JP 2017-217381"]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11.19#授权;2019.06.11#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5.17#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抑制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化的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是使调色剂像定影到通过定影辊隙的纸张的定影装置,具备:第一定影部,其被传递第一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第二定影部,其与第一定影部之间形成定影辊隙,并通过第一定影部的旋转进行从动旋转;辊隙宽度调整部,其能够调整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旋转速度检测部,其检测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旋转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

主权项:1.一种定影装置,是使调色剂像定影到通过定影辊隙的纸张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第一定影部,其被传递第一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第二定影部,其与上述第一定影部之间形成上述定影辊隙,并通过上述第一定影部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辊隙宽度调整部,其能够调整上述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旋转速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上述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通过调整上述第一定影部与上述第二定影部的相对距离来调整上述辊隙宽度,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相对距离的调整量超过了规定量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至少一方到寿命。

全文数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背景技术一般而言,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通过对带电的感光鼓像担载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从显影装置对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鼓供给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形成调色剂像。并且,在使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印到纸张之后,在定影辊隙进行加热、加压使其定影从而在纸张形成调色剂像。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各种种类的媒介。作为各种种类的媒介,能够列举基重不同的媒介、在表面涂覆了涂层的媒介、未涂覆涂层的媒介、材质不同的媒介、信封、压纹纸等纸种不同的媒介等。另外,根据媒介,定影辊隙上的适当的辊隙宽度不同,所以为了品质良好地将图像定影到各种媒介,需要根据媒介将辊隙宽度管理为适当的宽度。例如,对于厚纸,为了将定影部60的热量确实地传递到纸张,优选增大辊隙宽度。与此相对,对于薄纸,由于不需要较大的热量、以及若辊隙宽度较宽则纸张容易产生皱折,所以优选减小辊隙宽度。为了能够根据媒介变更辊隙宽度,例如一般已知有使形成定影辊隙的第一定影辊与第二定影辊之间的轴间距离可变,且能够按照每种媒介设定辊隙宽度的构成。但是,若由于热量、压力的影响而辊的外径、硬度改变则辊隙宽度也随之改变,而不能够维持之前设定的辊隙宽度。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两辊的轴承间设置轴间限制部件,通过该限制部件进行膨胀来保持两辊的距离,将定影辊隙保持为恒定的构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9172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仅期待通过轴间限制部件的膨胀来抵消辊隙宽度的变动,依然不能够与由于热量、压力的影响而辊的外径、硬度变化对应地,正确地调整辊隙宽度。例如,在由于定影装置中的暖气状态的变化所引起的定影部件的膨胀程度、定影部件的老化等媒介以外的条件而辊隙宽度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定影性降低,或者产生从送纸中途开始例如对产生薄纸皱折那样的定影不良这样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并不测定实际的辊隙宽度,所以有不能够调整为正确的辊隙宽度的情况,作为抑制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化的定影不良的构成有一定的极限。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化的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是使调色剂像定影到通过定影辊隙的纸张的定影装置,具备:第一定影部,其被传递第一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第二定影部,其与上述第一定影部之间形成上述定影辊隙,并通过上述第一定影部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辊隙宽度调整部,其能够调整上述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旋转速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上述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定影部,其被传递第一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第二定影部,其与上述第一定影部之间形成定影辊隙,并通过上述第一定影部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辊隙宽度调整部,其能够调整上述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旋转速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上述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化的定影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定影部和辊隙宽度调整部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相对于加热累计时间的加压辊的橡胶硬度的图。图5是表示相对于轴间距离的定影辊的旋转速度的图。图6是表示相对于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定影辊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图。图7是表示轴间距离的调整量与定影辊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比率的图。图8是表示执行定影辊的基准旋转速度的测定控制时的动作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执行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辊隙宽度调整控制时的动作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60…定影部,61…定影带,62…加热辊,63…定影辊,64…加压辊,65…第一马达,66…第二马达,67…旋转速度检测部,68…辊隙宽度调整部,73…暖气状态检测部,101…控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将形成在感光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并使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之后二次转印到从供纸托盘单元51a~51c送出的纸张S,从而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驶方向串联配置有与YMCK的四种颜色对应的感光鼓413,并利用一次的程序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的串行方式。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1。控制部101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0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展开在RAM104,与展开的程序配合地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等的动作。此时,参照储存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71,在与和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101例如接收从外部的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在纸张S。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进纸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放置在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送出到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地一次读取放置在原稿托盘的许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双面。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对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成像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来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如图2所示,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构成,并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作用。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小键盘、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01。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格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除了灰度修正之外,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颜色修正、黑点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或者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形成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中间转印单元42等。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的构成。为了方便图示以及说明,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相同的构成要素,在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附加Y、M、C或者K来示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附加附图标记,对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感光鼓413例如由在鼓状的金属基体的外周面形成了由含有有机光导电体的树脂形成的感光层的有机感光体构成。控制部101通过控制供给至使感光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图示省略的驱动电流,使感光鼓413以规定的周速旋转。带电装置414例如是带电充电器,通过使电晕放电产生,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鼓413的表面一样地带电为负极性。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其结果,在感光鼓413的表面中照射了激光的图像区域由于与背景区域的电位差而形成有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12是二成分反转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成分的显影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使静电潜像可视化形成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412例如施加有与带电装置414的带电极性同极性的直流显影偏压,或者施加对交流电压重叠了与带电装置414的带电极性同极性的直流电压后的显影偏压。其结果,进行使调色剂附着于通过曝光装置411形成的静电潜像的反转显影。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抵接,且由弹性体形成的平板状的鼓清洁刮片等,除去未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而残留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调色剂。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环状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相比配置在带行驶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为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驶速度保持为恒定。通过驱动辊423A旋转,而中间转印带421以规定速度向箭头A方向行驶。中间转印带421是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的带,在表面具有高电阻层。根据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信号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感光鼓413压力接触,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二次转印辊424与配置在驱动辊423A的带行驶方向下游侧的承压辊423B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承压辊423B压力接触,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也就是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侧给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调色剂像以静电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其后,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S。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在纸张S的背面侧,也就是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侧给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以静电的方式转印到纸张S。朝向定影部60输送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S。带清洁装置426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调色剂。定影部60具备具有配置在纸张S的定影面,也就是形成了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60A、具有配置在纸张S的背面也就是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60B、以及加热源等。通过将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到定影面侧部件,形成夹持纸张S并进行输送的定影辊隙。通过后述的辊隙宽度调整部68进行上侧定影部60A与下侧定影部60B的压接分离。定影部60通过在定影辊隙对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并输送来的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S。定影部60在定影器F内作为单元配置。定影部60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对应。上侧定影部60A具有作为定影面侧部件的环状的定影带61、加热辊62以及定影辊63。定影带61架设于加热辊62和定影辊63。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与本发明的“第二定影部”对应。下侧定影部60B具有作为背面侧支承部件的加压辊64。加压辊64在与定影带61之间形成夹持纸张S并进行输送的定影辊隙。加压辊64与本发明的“第一定影部”对应。另外,在定影部60设有暖气状态检测部73。暖气状态检测部73检测定影部60中的暖气状态。暖气状态检测部73包含能够检测定影部60中的定影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或者能够检测定影部60中的环境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部101基于暖气状态检测部73的检测结果,控制定影部60的温度。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按照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纳基于基重、尺寸等识别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有包含对齐辊对53a的多个输送辊对。配设了对齐辊对53a的对齐辊部修正纸张S的倾斜以及偏离。从最上部开始一张一张地送出收纳在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并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个面,并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工序。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S通过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排纸到机外。另外,定影部60除了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之外,如图2所示,还具有第一马达65、第二马达66、旋转速度检测部67、以及辊隙宽度调整部68。第一马达65将用于使加压辊64以所希望的旋转速度旋转的驱动力传递到加压辊64。第二马达66将比第一马达65低的转矩的驱动力传递到定影辊63。第二马达66优选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之下,产生规定转矩,以在与上侧定影部60A分离的状态下,下侧定影部60B的旋转速度成为加压辊64的旋转速度附近的速度。这里,若在从上侧定影部60A与下侧定影部60B分离的状态移至压接的状态时,使未旋转的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与通过第一马达65进行旋转的加压辊64压接,则有不能够使上侧定影部60A与下侧定影部60B顺畅地压接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第二马达66使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旋转的状态下,将上侧定影部60A与下侧定影部60B压接。由此,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在旋转的状态下与加压辊64压接,所以容易使上侧定影部60A与下侧定影部60B顺畅地压接,能够进行稳定的压接分离动作。另外,由于第二马达66的驱动力与第一马达65的驱动力相比转矩较低,所以在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与加压辊64压接之后,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从动于加压辊64的旋转。通过旋转速度检测部67检测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旋转速度检测部67例如是编码器。控制部101根据旋转速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控制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此外,旋转速度检测部67只要是能够检测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的器件,则可以是任何器件。另外,在使用编码器作为旋转速度检测部67的情况下,例如,检测将单位设为rpm的角速度,但并不限定于角速度,例如,也可以通过旋转速度检测部67检测能够根据辊的尺寸等换算为周速的其它的值,或者周速本身。如图3所示,辊隙宽度调整部68具有能够旋转的凸轮68A、和朝向定影辊63侧推压加压辊64的旋转轴的推压部件68B。凸轮68A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进行旋转。对于该驱动部来说,通过控制部101控制驱动。推压部件68B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向定影辊63侧按压来推压加压辊64。在辊隙宽度调整部68中,通过凸轮68A进行旋转,来通过推压部件68B控制对加压辊64的旋转轴的按压量。由此,调整定影辊63的旋转轴与加压辊64的旋转轴的轴间距离。由于加压辊64的表面由橡胶构成,所以通过调整该轴间距离,能够调整定影辊隙上的加压辊64的坍弛量,也就是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基准辊隙宽度的设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各种种类的媒介。作为各种种类的媒介,能够列举基重不同的媒介、在表面涂覆了涂层的媒介、未涂覆涂层的媒介、材质不同的媒介、信封、压纹纸等纸种不同的媒介等。另外,根据媒介,定影辊隙上的适当的辊隙宽度不同,所以为了品质良好地将图像定影到各种媒介,需要根据媒介将辊隙宽度管理为适当的宽度。例如,对于厚纸,为了将定影部60的热量确实地传递到纸张,优选增大辊隙宽度。与此相对,对于薄纸,由于不需要较大的热量、以及若辊隙宽度较宽则纸张容易产生皱折,所以优选减小辊隙宽度。像这样由于按照纸张的种类而适当的辊隙宽度不同,所以控制部101按照纸张的种类,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以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基准辊隙宽度是按照纸张的种类预先决定的不产生定影不良那样的辊隙宽度。在存储部72,按照纸张的种类存储有基准辊隙宽度。具体而言,在存储部72,按照纸张的种类分别存储有凸轮68A的基准位置,作为与基准辊隙宽度对应的轴间距离。凸轮68A的基准位置被设定为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成为基准辊隙宽度。控制部101根据纸张的种类从存储部72获取凸轮68A的基准位置,并使用该基准位置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由此,能够与纸张的种类配合地将定影辊隙的基准辊隙宽度设定为适当的宽度。另外,也可以是定影部60具有存储了基准辊隙宽度的存储部的构成。根据定影部60中的辊部件的硬度、弹簧压力等个体偏差来决定基准辊隙宽度,也就是作为成为适当的辊隙宽度的轴间距离的凸轮68A的基准位置。因此,例如利用测压元件那样的测定器预先在定影部60的存储部内存储调整为压力分布恒定的调整值。由此,即使在更换了定影部60之后,也能够使用更换后的定影部60的存储部所存储的基准辊隙宽度调整辊隙宽度,所以能够调整为与定影部60的个体偏差对应的辊隙宽度。[对于辊隙宽度的调整控制]然而,有根据定影部60中的暖气状态的变化所引起的加压辊64等定影部件的膨胀程度、该定影部件的老化程度等媒介以外的条件而辊隙宽度变化的情况。由于加压辊64的表面包含橡胶,所以由于为了进行定影而持续重复加热,而该表面的橡胶硬度变化。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随着加热累计时间增加,而橡胶硬度增大。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加热累计时间T1是加热累计时间从T0开始2000小时后的时间。在将加热累计时间为T0时的橡胶硬度亦即H0作为橡胶硬度的初始值的情况下,若使用加热累计时间为T1时的橡胶硬度亦即H1、和H0,则能够如以下的式1那样表示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W。式1中的W0是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的初始值,β是用于将橡胶硬度换算为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的修正系数。W=W0×H0H1×β···1若考虑随着加热累计时间增加而橡胶硬度增大与式1的关系,则辊隙宽度随着时间经过而变窄。这是因为由于加压辊64的橡胶硬度增大,而相对于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抵抗推压部件68B而推回加压辊64的力增强,而轴间距离变宽。若像这样辊隙宽度变动,则产生定影部60的定影性降低,或者在送纸的中途,例如产生对薄纸产生皱折那样的定影不良这样的问题。如上述那样,加压辊64通过被按压至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而成为坍弛的状态,所以若与未被推压至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的情况相比较,则实际上成为直径变小的状态。因此,若由于加压辊64的橡胶硬度的随时间的变化而轴间距离变宽,则实际上考虑加压辊64的直径向随着时间经过而增大的方向变动。这样,随着加压辊64的直径变动而辊隙宽度变动,而从基准辊隙宽度偏离。为了抑制辊隙宽度与基准辊隙宽度偏离,考虑将轴间距离维持为固定,或者定量地控制轴间距离,但它们都需要从现行构成的变更,需要工时以及费用。因此,本申请的发明者发现了辊隙宽度与旋转速度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若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变动,则从动于加压辊64的旋转的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旋转速度也变动。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旋转速度随着加压辊64的直径增大,也就是随着轴间距离增大而变快。根据图5,如下述式2那样表示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旋转速度与轴间距离的关系。在式2中,将定影辊63的半径设为Rb,将加压辊64的半径设为R,将加压辊64的旋转速度设为V0,并将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旋转速度设为Vb。因此,以Rb+R表示轴间距离,在将基准辊隙宽度时的加压辊64的半径设为Rc的情况下,以Rb+Rc表示轴间距离。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加压辊64的变形量与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变形量相比较过大,所以示出假设定影辊63不变形,也就是定影辊63的半径亦即Rb恒定的情况下的、定影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旋转速度。Vb=V0Rb×R···2根据图5以及式2,可知由于加压辊64的直径的实际的变动,也就是加压辊64的旋转轴与定影辊63的旋转轴的轴间距离的变动,而旋转速度Vb变动。而且,可知由于随着轴间距离的变动而辊隙宽度变动,所以随着辊隙宽度的变动而旋转速度Vb变动。因此,控制部101基于旋转速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使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例如,在是基准辊隙宽度时的加压辊64的直径为Rc,换句话说,轴间距离为Rb+Rc时,在图5的情况下,旋转速度Vb成为作为基准旋转速度的Vbt。但是,若轴间距离比Rb+Rc宽,而辊隙宽度比基准辊隙宽度窄,则旋转速度Vb比作为基准旋转速度的Vbt大。换句话说,通过旋转速度检测部67检测出的旋转速度Vb成为比基准旋转速度大的值。因此,控制部101在旋转速度Vb比基准旋转速度快的情况下,进行增大辊隙宽度那样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01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使加压辊64接近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侧,来缩窄轴间距离,从而使旋转速度检测部67的旋转速度Vb成为基准旋转速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调整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所以能够抑制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动的定影不良。此外,基准旋转速度例如是在定影部60为初始状态时,在将凸轮68A设定在基准位置以使辊隙宽度成为基准辊隙宽度时测定出的旋转速度,存储于存储部72等。初始状态例如是指新的图像形成装置1或者定影部60的到货时的状态,或者新的定影辊63、加压辊64或者其它的定影部60内的部件的刚更换之后的状态。另外,初始状态时的辊隙宽度基准辊隙宽度为最佳的宽度以不在纸张产生定影不良等,由凸轮68A的基准位置进行担保。另外,控制部101在纸张不通过定影辊隙的期间亦即非送纸时进行通过旋转速度检测部67的旋转速度Vb的检测。在送纸时通过旋转速度检测部67检测旋转速度Vb的情况下,考虑由于通过定影辊隙的纸张等外部干扰的影响,而不容易检测正确的旋转速度Vb。因此,通过在非送纸时进行旋转速度Vb的检测,能够检测正确的旋转速度Vb。另外,控制部101根据暖气状态检测部73的检测结果,设定基准辊隙宽度。在定影部60达到定影温度例如,180℃,并且,定影部60的环境气温度未达到规定温度例如,70℃的时刻的暖气状态以下,称为“暖气前”、和定影部60的环境气温度达到规定温度的暖气状态以下,称为“暖气后”,即使是相同的温度调节定影性也不同。因此,通过控制成为适合暖气前和暖气后的各个的基准辊隙宽度,能够进行适合暖气状态的定影,进而能够使定影性稳定化。具体而言,控制部101通过能够检测定影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61的表面温度是否达到定影温度,并通过能够检测环境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61或者定影辊63附近的环境气温度是否达到规定温度。[基准辊隙宽度的修正]另外,由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加压辊64的橡胶硬度变大辊隙宽度减少,所以缩窄轴间距离,也就是增大加压辊64的按压力,来进行增大辊隙宽度的控制。但是,由于加压辊64变硬,所以将辊隙宽度增大到基准辊隙宽度需要较大的力,若考虑定影部件的耐久性等,则有反而不好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修正基准辊隙宽度以适当地保持加压辊64的按压力。具体而言,控制部101将辊隙宽度调整部68控制为根据加热辊62的加热时间、以及在加压辊64与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之间形成定影辊隙的辊隙时间的至少一方,修正基准辊隙宽度时的基准旋转速度。在加热时间以及辊隙时间的至少一方比规定时间大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进行基准旋转速度的修正,以使基准辊隙宽度减少。该情况下,在后述的辊隙宽度调整控制中,使基准辊隙宽度为修正后的基准辊隙宽度,并控制凸轮68A的位置使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成为修正后的基准旋转速度。由此,能够适当地保持加压辊64的按压力。此外,规定时间例如是2000小时等,根据定影部件的材质等适当地进行设定。另外,加热时间、辊隙时间是从定影部60的初始状态开始累计的累计时间。但是,在进行了使基准辊隙宽度减少的修正的情况下,有产生定影不良的可能性,所以为了弥补该修正所引起的变动量,控制部101与基准辊隙宽度的修正量对应地,进行修正加热辊62上的加热量的控制。加热辊62与本发明的“加热部”对应。具体而言,控制部101在进行了使基准辊隙宽度减少的修正的情况下,以使加热辊62上的加热量增大的方式修正该加热量。这样一来,抵消基准辊隙宽度的减少量,所以能够适当地保持加压辊64的按压力,并抑制产生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动的定影不良。[寿命判定]另外,确认了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根据轴间距离的调整量而变动。例如,如图6所示,在加压辊64为规定的橡胶硬度时,相对于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一次线性增加。即,在加压辊64的橡胶硬度恒定的情况下,轴间距离的调整量与相对于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比率α恒定。此外,比率α是将旋转速度的变化dY除以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变化dX的商。另外,若加压辊64的橡胶硬度随着时间经过增大,则在定影辊隙,加压辊64不容易坍弛,所以考虑比率α变小。即,考虑随着时间经过而比率α减少。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确认了比率α随着定影辊隙的加热累计时间增加而减少。另外,由于加压辊64的旋转轴与定影辊63的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的调整量存在极限,所以考虑若比率α小至某种程度,则不能够使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为所希望的旋转速度。若不能够使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为所希望的旋转速度,则不能够调整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所以能够认为加压辊64达到寿命。因此,控制部101预先使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履历、以及相对于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履历例如保持于存储部72等,并在根据该履历而轴间距离的调整量与相对于轴间距离的调整量的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比率α成为规定值α1的情况下,判定为加压辊64到寿命。此外,例如根据定影辊63的直径、加压辊64的直径、凸轮68A的尺寸、以及驱动凸轮68A的驱动部等设定规定值α1。这样一来,能够迅速地进行加压辊64的寿命的判定,所以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定影部60的部件更换,并且能够防患起因于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的变动的定影不良的产生于未然。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在轴间距离的调整量超过了规定量的情况下,判定为加压辊64到寿命。规定量例如设定为能够调整轴间距离的最大量等适当的值。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在比率α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辊63的寿命,或者,定影辊63以及加压辊64的寿命。另外,控制部101也可以在判定为加压辊64等到寿命的情况下,输出用于催促其更换的警报。具体而言,控制部101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显示部20等显示加压辊64到寿命的方式进行控制,或者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产生警告音等的方式进行控制。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容易地把握加压辊64的更换时期。接下来,对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首先,对测定定影辊63的基准旋转速度的控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执行定影辊63的基准旋转速度的测定控制时的动作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例如,在新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到货时的状态,或者在新的定影辊63、加压辊64或者其它的定影部60内的部件的刚更换之后的状态下,在接通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时等适当地执行图8中的处理。如图8所示,控制部101在驱动了定影部60之后,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设定在与暖气前的基准辊隙宽度对应的凸轮68A的基准位置步骤S101。接下来,控制部101判定定影准备是否完成步骤S102。此外,对于定影准备的完成来说,根据定影部60达到定影温度来判定为完成。在判定的结果是定影准备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重复步骤S1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定影准备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控制部101测定暖气前的基准旋转速度步骤S103。接下来,控制部101使测定出的暖气前的基准旋转速度存储于存储部72步骤S104。接下来,控制部101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设定为与暖气后的基准辊隙宽度对应的凸轮68A的基准位置步骤S105。接下来,控制部101判定暖气是否完成步骤S106。此外,对于暖气的完成来说,根据定影部60的环境气温度达到规定温度来判定为完成。在判定的结果是暖气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重复步骤S10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暖气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控制部101测定暖气后的基准旋转速度步骤S107。接下来,控制部101使暖气后的基准旋转速度存储于存储部72步骤S108。在步骤S108之后,本控制结束。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辊隙宽度调整控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辊隙宽度调整控制时的动作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例如在控制部101接受了打印处理的执行指示时等执行图9中的处理。如图9所示,控制部101判定暖气是否完成步骤S201。在判定的结果是暖气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控制部101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设定为与暖气后的基准辊隙宽度对应的凸轮68A的位置步骤S202。另一方面,在暖气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控制部101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设定为与暖气前的基准辊隙宽度对应的凸轮68A的位置步骤S203。此外,这里所说的凸轮68A的位置是指存储于存储部72的位置,在初始状态下,是基准位置。接下来,控制部101测定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步骤S204。接下来,控制部101判定测定出的旋转速度是否比基准旋转速度大步骤S205。在判定的结果是旋转速度比基准旋转速度大的情况下步骤S205,是,控制部101使凸轮68A旋转以缩小轴间距离步骤S206。具体而言,控制部101使凸轮68A旋转来控制凸轮68A的位置,直至旋转速度与基准旋转速度一致。另一方面,在旋转速度在基准旋转速度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05,否,控制部101判定旋转速度是否比基准旋转速度小步骤S207。在判定的结果是旋转速度不比基准旋转速度小,换句话说,旋转速度与基准旋转速度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不改变轴间距离,处理移至步骤S209。另一方面,在旋转速度比基准旋转速度小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控制部101使凸轮68A旋转以增大轴间距离步骤S208。具体而言,控制部101使凸轮68A旋转来控制凸轮68A的位置,直至旋转速度与基准旋转速度一致。接下来,控制部101使设定的与基准辊隙宽度对应的凸轮68A的位置存储于存储部72步骤S209。在步骤S209之后,本控制结束。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基于旋转速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控制辊隙宽度调整部68以使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成为基准辊隙宽度。即,由此,即使由于基于定影部60中的暖气状态的变化的定影部件的膨胀程度、定影部件的老化等而辊隙宽度变动,也能够容易地检测该辊隙宽度的变动,将辊隙宽度调整为适当的宽度。其结果,能够抑制起因于辊隙宽度的变化的定影不良。另外,由于通过检测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的旋转速度,来检测辊隙宽度的变动,所以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构成,检测起因于加压辊64的直径的变动的辊隙宽度的变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从动于加压辊64的旋转的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加压辊64从动于定影带61以及定影辊63的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定影带61和加压辊64形成定影辊隙,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定影带,而通过定影辊63和加压辊64形成定影辊隙。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作为加热部的加热辊62的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定影辊63具有加热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定影辊63的旋转轴与加压辊64的旋转轴的轴间距离来调整辊隙宽度,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辊隙宽度调整部68只要是能够调整辊隙宽度的调整部,则也可以是具有凸轮68A以及推压部件68B的机构以外的机构,另外,也可以是不调整轴间距离的调整部。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均只示出在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通过它们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解释。即,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或者其主要的特征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定影装置,是使调色剂像定影到通过定影辊隙的纸张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第一定影部,其被传递第一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第二定影部,其与上述第一定影部之间形成上述定影辊隙,并通过上述第一定影部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辊隙宽度调整部,其能够调整上述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旋转速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上述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上述旋转速度成为上述基准辊隙宽度时的基准旋转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存储上述基准辊隙宽度时的上述基准旋转速度的存储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按照上述纸张的每个种类决定上述基准辊隙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检测上述定影装置中的暖气状态的暖气状态检测部,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暖气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上述基准辊隙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基准辊隙宽度是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初始状态下的上述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在上述初始状态下检测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作为上述基准辊隙宽度时的基准旋转速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初始状态是指上述定影装置的到货时的状态,或者是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至少一个的刚更换之后的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通过调整上述第一定影部与上述第二定影部的相对距离来调整上述辊隙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分别包含具有旋转轴的辊部件,上述相对距离是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各个的辊部件的旋转轴间的轴间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相对距离的调整量超过了规定量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至少一方到寿命。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相对距离的调整量与相对于上述相对距离的调整量的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比率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至少一方到寿命。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存储上述基准辊隙宽度时的上述基准旋转速度的存储部,上述存储部存储上述相对距离的调整量的履历、和相对于上述相对距离的调整量的旋转速度的变化量的履历。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在判定为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任意一个到寿命的情况下,输出用于催促其更换的警报。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具备对上述第一定影部以及上述第二定影部的任意一方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加热部的加热时间、以及在上述第一定影部与上述第二定影部之间形成定影辊隙的辊隙时间的至少一方,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便修正上述基准辊隙宽度,并将修正后的上述基准辊隙宽度作为上述基准辊隙宽度。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根据修正后的上述基准辊隙宽度,来调整上述加热部的加热量。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能够对上述第二定影部传递转矩比上述第一驱动力低的第二驱动力。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在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使上述第一定影部与上述第二定影部从分离的状态迁移至压接的状态时,以对上述第二定影部正传递上述第二驱动力的状态进行迁移。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在上述纸张不通过上述定影辊隙的期间进行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的检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纸张不通过上述定影辊隙的期间进行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的控制。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由能够旋转的凸轮部件、和朝向上述第一定影部一侧推压上述第二定影部且通过上述凸轮部件的旋转能够调整向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推压量的推压部件构成。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第一定影部,其被传递第一驱动力来进行旋转;第二定影部,其与上述第一定影部之间形成定影辊隙,并通过上述第一定影部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辊隙宽度调整部,其能够调整上述定影辊隙的辊隙宽度;旋转速度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第二定影部的旋转速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上述旋转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辊隙宽度调整部以使上述辊隙宽度成为规定的基准辊隙宽度。

百度查询: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