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充气轮胎_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_201811501807.8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8-12-10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公开(公告)号:CN110053426B

主分类号:B60C9/18

分类号:B60C9/18;B60C9/20

优先权:["20180119 JP 2018-007494"]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2.09.23#授权;2021.01.22#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26#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课题在于,限制网眼状加强层中的网眼的孔的不均并且确保优异的约束力和操纵稳定性。一种充气轮胎,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带13在重复锯齿形单元15的同时呈锯齿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N个锯齿形单元15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锯齿形单元15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错开量D在换算为中心角度α时处于360N度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

主权项: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在胎面部的内部具有胎面加强层,其中,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使用了窄幅的带的网眼状加强层,该带是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所述带在重复锯齿形单元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所述锯齿形单元由如下的部分构成:第一倾斜部,其从该网眼状加强层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部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至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部;以及第二倾斜部,其经由方向转换部与该第一倾斜部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二侧缘部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缘部,并且通过所述多圈的环绕,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N个所述锯齿形单元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单元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错开量在换算为以轮胎轴心为中心的中心角度α时处于360N度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交叉而得到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的网眼,并且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与在轮胎赤道侧相邻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相比依次减小。

全文数据:充气轮胎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在胎面加强层中具有网眼状加强层的充气轮胎。背景技术一般地,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中,为了加强该胎面部而配置有带束层和或冠带层。带束层通常是由两张以上的带束帘布层构成的,在该带束帘布层中使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例如16度~36度左右的角度倾斜排列。在带束层中,通过加强帘线在帘布层之间交叉,弯曲刚性提高,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尤其是转向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加强帘线在带束帘布层的两端被切断,因此对胎面部的约束力低,高速行驶性能差。另一方面,冠带层通常具有使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致0度的角度呈螺旋状卷绕的平行构造。在该冠带层中,由于加强帘线在周向上连续,因此约束力高,高速行驶性能优异。但是,由于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低,因此与带束层相比,具有操纵稳定性差的倾向。因此,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形成网眼构造的冠带层,该网眼构造是使具有冠带帘线的带体呈锯齿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而成的。但是,在网眼构造中,网眼的孔的不均过大的话,接地表面内的刚性变得不均匀,从而难以确保优异的操纵稳定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4569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通过限制网眼状加强层中的网眼的孔的不均而确保了优异的约束力高速行驶性能和操纵稳定性。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在胎面部的内部具有胎面加强层,其中,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使用了窄幅的带的网眼状加强层,该带是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所述带在重复锯齿形zigzag单元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所述锯齿形单元由如下的部分构成:第一倾斜部,其从该网眼状加强层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部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至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部;以及第二倾斜部,其经由方向转换部与该第一倾斜部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二侧缘部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缘部,并且通过所述多圈的环绕,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N个所述锯齿形单元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单元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错开量在换算为以轮胎轴心为中心的中心角度α时处于360N度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为,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交叉而得到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的网眼,并且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与在轮胎赤道侧相邻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相比依次减小。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分别处于1度~15度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为,所述方向转换部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部。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为,在一个所述锯齿形单元中,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不同。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为,所述胎面加强层具有所述网眼状加强层和螺旋加强层,该螺旋加强层与该网眼状加强层在轮胎轴向上相邻,并且在所述螺旋加强层中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致0度排列。发明效果在本发明中,胎面加强层包含网眼状加强层。在该网眼状加强层中,带在重复V字状的锯齿形单元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在网眼状加强层中,N个锯齿形单元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而且,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单元的轮胎周向的位置错开量在以轮胎轴心为中心的中心角度α的换算值中限制于360N度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将网眼状加强层中的网眼的孔的不均、尤其是网眼在轮胎周向上的长度的不均抑制得较低。由此,能够使接地表面内的刚性均匀化,从而能够确保优异的约束力高速行驶性能和操纵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对带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3的A是将网眼状加强层展开为平面的概念图,图3的B是放大了网眼状加强层的一部分的概念图。图4的A~图4的H是示出形成胎面加强层时的带的各环绕的卷绕状态的概念图。图5是对轮胎周向的位置错开量向中心角度α换算的换算值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6是示出使角度θ1与角度θ2不同的情况下的效果的概念图。图7是示出方向转换部为直线部的情况下的锯齿形单元的概念图。图8是概念性地示出网眼状加强层的展开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的A~图9的C是示出胎面加强层的另一例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6:胎体;7:胎面加强层;9:网眼状加强层;10:螺旋加强层;11:加强帘线;13:带;15:锯齿形单元;20:第一倾斜部;21:方向转换部;22:第二倾斜部;23:直线部;30:网眼;D:位置错开量;E1:第一侧缘部;E2:第二侧缘部;j:轮胎轴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有:胎体6,其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以及胎面加强层7,其配置于该胎体6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在本例中,示出了所述充气轮胎1形成为二轮摩托车用的轮胎的情况。胎面部2具有呈凸圆弧状弯曲地从轮胎赤道Co延伸至胎面端Te的外表面有时称作胎面2S。作为胎面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的胎面宽度形成轮胎最大宽度,由此能够进行使车体大幅地倾斜的二轮摩托车特有的转向行驶。胎体6由一张以上在本例中为一张的胎体帘布层6A形成,在该胎体帘布层6A中使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例如70°~90°的角度排列。胎体帘布层6A在跨设于胎圈芯5、5之间的帘布层主体部6a的两端具有绕着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被折返的帘布层折返部6b。在胎圈部4配置有胎圈三角胶8。胎圈三角胶8通过帘布层主体部6a与帘布层折返部6b之间,从胎圈芯5向半径方向外侧呈尖细状延伸。该胎圈三角胶8例如由橡胶硬度为60以上的硬质的橡胶组成。橡胶硬度是基于JIS-K6253、使用A型硬度计在23℃的环境下测定的A型硬度计硬度。胎面加强层7至少包含网眼状加强层9。在本例中,示出了胎面加强层7具有配置于直行时接触地面的中心区域Yc的螺旋加强层10和配置于转向时接触地面的胎肩区域Ys的网眼状加强层9的情况。即,网眼状加强层9与螺旋加强层10的轮胎轴向两外侧相邻配置。螺旋加强层10的约束力强,抑制胎面部2的外径生长,并且螺旋加强层10的弯曲刚性被保持得较低,因此对来自路面的干扰的吸收性优异。因此,能够高度发挥高速行驶中的直行行驶性能,如确保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并且抑制摆振等的方向盘振动等。另外,网眼状加强层9能够确保约束力和弯曲刚性都较高。因此,尤其能够高度发挥高速行驶中的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如图2所示,网眼状加强层9是使用窄幅的带13而形成的,该带13是使用贴胶12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11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作为加强帘线11,能够优选采用钢帘线和芳族聚酰胺纤维帘线aramidfibercords。另外,从使带13在宽度方向上弯曲同时呈锯齿状沿轮胎周向环绕这样的观点来看,埋设于带13中的加强帘线11的根数优选为五根以下,更优选为三根以下,也可以是一根。另外,在图3~图7中,为了方便,将带13描绘为一条线。在二轮摩托车用的轮胎中,由于胎面2S的曲率半径小,因此像图8中概略示出那样,网眼状加强层9的轮胎轴向内侧的侧缘部Ei的一周长度Li大于轮胎轴向外侧的侧缘部Eo的一周长度Lo。因此,在将网眼状加强层9展开为平面时,网眼状加强层9呈Li>Lo的大致梯形形状。像图3的A中概念性地示出那样,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带13在重复大致V字状的锯齿形单元15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由此,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N个在该图3的A中为二十三个锯齿形单元15配置为沿轮胎周向依次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锯齿形单元15由第一倾斜部20、方向转换部21以及第二倾斜部22构成。第一倾斜部20从网眼状加强层9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部E1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F倾斜的方式延伸至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部E2。第二倾斜部22经由方向转换部21与第一倾斜部20相连,从所述第二侧缘部E2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F倾斜的方式延伸至第一侧缘部E1。在本例中,示出了方向转换部21呈弯折点状的情况。但是,方向转换部21也可以是将第一倾斜部20和第二倾斜部22平滑地连起来的小圆弧状的弯曲部省略图示。另外,也可以像图7中概念性地示出那样,方向转换部21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部23。在图4的A~图4的H中示出了本例的网眼状加强层9的形成过程的一例。图4的A示出第一圈的带13的卷绕状态。在第一圈中,带13例如从第一侧缘部E1上的任意位置起,在重复锯齿形单元15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绕一圈。标号13a表示带13的卷绕开始端。图4的B示出第二圈的带13的卷绕状态,带13接着第一圈在重复锯齿形单元15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绕一圈。此时,第二圈的带132的锯齿形单元15与第一圈的带131的锯齿形单元15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为了进行比较,在图4的B~图4的H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第一圈的带131的卷绕状态。图4的C~图4的H分别示出第三圈~第八圈的带13的卷绕状态。在第M圈中,带13接着第M-1圈在重复锯齿形单元15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绕一圈。此时,第M圈的带13M的锯齿形单元15与第M-1圈的带13M-1的锯齿形单元15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而且,第M圈的带13M的卷绕结束端13b的位置与第一圈的带131的卷绕开始端13a的位置一致。这里,在形成网眼状加强层9时,带13无需在从卷绕开始端13a到卷绕结束端13b的范围内连续,能够将多个带13在长度方向上连接起来进行使用。在该情况下,作为“连接”,除了使带13的端部彼此重合之外,也可以使端部彼此对接,还可以使端部彼此分开小距离例如5mm以下。另外,在使用多个带13的情况下,各带13优选至少连续两圈以上。另外,图4示出带13的卷绕状态的一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存在锯齿形单元15的周向的节距长度P在图4的A中示出大于网眼状加强层9的一周长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形成一个锯齿形单元15,将带13环绕多圈。如在图3的B中放大所示,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锯齿形单元15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依次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由此,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形成了位置错开的锯齿形单元15的第一倾斜部20与第二倾斜部22交叉而得到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的网眼30。在本发明中,如图5所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锯齿形单元15之间的轮胎周向的位置错开量D在换算为以轮胎轴心j为中心的中心角度α时,被限制在360N度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当位置错开量D在轮胎周向上不均时,其最大值Dmax与最小值Dmin处于假定各锯齿形单元15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地错开时的平均错开量Dn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另外,通过将位置错开量D换算为中心角度α,能够排除由于网眼状加强层9的一周长度在轮胎轴向的各位置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能够在轮胎轴向的任意位置处限制位置错开量D在轮胎周向上的不均。这样,通过限制位置错开量D的不均,能够将所述网眼30的孔的不均、尤其是网眼30在轮胎周向上的长度K的不均抑制得很小。由此,能够使接地表面中的刚性均匀化,确保优异的约束力高速行驶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另外,在网眼状加强层9中,网眼30的轮胎周向的长度K与在轮胎赤道侧相邻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K相比依次减小。在二轮摩托车用的轮胎中,由于使车体大幅地倾斜而进行转向,因此在胎面端Te,需要较大的转向力向心力。因此,通过使网眼30的长度K与在轮胎赤道侧相邻的网眼30的长度K相比依次减小,能够在比轮胎赤道侧靠胎面端侧的位置处提高网眼30的密度。由此,随着轮胎的倾斜角度倾斜行驶角度增加,能够增大接地表面的弯曲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位于最靠近胎面端侧的网眼30的轮胎周向长度Ks优选为位于最靠近轮胎赤道侧的网眼30的轮胎周向长度Kc的95%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第一倾斜部20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和第二倾斜部2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分别优选为1度~15度的范围。这样,通过将所述角度θ1、θ2设定得较低,能够确保网眼状加强层9的弯曲刚性较高,维持优异的操纵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对胎面部2的约束力。在锯齿形单元15中,能够将所述角度θ1、θ2设定为相等。另外,在图3~图4的网眼状加强层9的展开图中,由于Li>Lo的影响,像在图3的A中代表性地示出那样绘制为随着从轮胎周向中心位置9C靠近轮胎周向两外侧的位置,径向线X自身逐渐向轮胎周向线Y倾斜。因此,角度θ1、角度θ2也被绘制为随着从轮胎周向中心位置9C靠近轮胎周向外侧的位置而变形。但是,在图3~图4的网眼状加强层9中,如轮胎周向中心位置9C所示,在本例中,角度θ1与角度θ2被设定为相等。在这样的网眼状加强层9中,如图6的A所示,具有位置错开的锯齿形单元15之间的交叉部Q几乎排列配置在径向线X上的趋势。在交叉部Q处,带13重合,因此刚性局部增大。因此,当交叉部Q几乎排列在径向线X上的情况下,接地表面内的刚性变得不均匀,从而具有接地性降低的倾向。因此,优选像图6的B所示那样,使角度θ1与角度θ2不同。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交叉部Q广泛分散开,从而能够实现接地表面内的刚性的均匀化。为了分散,角度θ1、θ2之差|θ1-θ2|优选为1度以上、更优选为2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度以上。如图7所示,在锯齿形单元15中,方向转换部21形成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部23。在该情况下,由于方向转换部21中的加强帘线11的弯曲角度变小,因此锯齿形状稳定,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弯曲而导致加强帘线11的强度降低。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直线部23方向转换部21彼此优选不重叠。虽然没有图示,但螺旋加强层10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致0度的角度呈螺旋状卷绕的加强帘线。作为该螺旋加强层10的加强帘线,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采用网眼状加强层9的加强帘线11。尤其优选通过使所述带13呈螺旋状沿轮胎周向卷绕来形成螺旋加强层10。在图9中示出胎面加强层7的另一例。在图9的A中,胎面加强层7仅由配置于轮胎赤道Co的两侧的一对网眼状加强层9形成。另外,通过将网眼状加强层9形成为宽幅,也能够由一张网眼状加强层9形成胎面加强层7。在图9的B中,胎面加强层7由轮胎赤道Co侧的网眼状加强层9和胎面端Te侧的螺旋加强层10形成。在图9的C中,胎面加强层7由配置于轮胎赤道Co侧和胎面端Te侧的螺旋加强层10以及配置于该螺旋加强层10、10之间的网眼状加强层9形成。以上,对本发明的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实施例】按照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图9的A~图9的C所示的构造的二轮摩托车用的轮胎20770ZR17。而且,针对各试制轮胎,测试了周向均匀性、接地表面内均匀性、操纵稳定性、约束力进行比较。作为在网眼状加强层中使用的带,使用了对三根加强帘线钢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带,带的厚度为1.0mm,宽度为4.0mm。带使用了在从卷绕开始端到卷绕结束端的范围内连续的带。在螺旋加强层中,使用与网眼状加强层的带相同的带,该带呈螺旋状沿轮胎周向卷绕。在将网眼状加强层与螺旋加强层组合使用作为胎面加强层的情况下图1、图9的B、图9的C,螺旋加强层的沿着其表面的宽度为12mm。为了进行比较,试制了在胎面加强层中使用了现有的带束层由两张带束帘布层构成,在该带束帘布层中使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20度的角度排列的轮胎作为比较例1。另外,试制了在胎面加强层中使用了现有的冠带层为与螺旋加强层相同的构造的轮胎作为比较例2。除了胎面加强层之外,各轮胎实质上都是相同的规格。测试方法如下。<周向均匀性Uniformity>基于JASOC607中记载的“轮胎的周向均匀性试验方法”,在下述的条件下,使用测试鼓,测定了使轮胎旋转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力的变动量。而且,测定值是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进行表示的。数值越大,表示变动越小,周向均匀性Uniformity越优异。条件:·轮辋:MT3.50x17MC,·内压:200kPa,·纵向载荷:1.45kN<接地表面内均匀性>将测试轮胎在轮辋MT3.50x17MC、内压250kPa的条件下安装于大型二轮摩托车排气量为1000cc的前轮,在转向半径R为50m的转向道路上以速度70kmh行驶。后轮使用市售的轮胎18055ZR17。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按照10分法对行驶中的振动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表示越优异。<操纵稳定性>使用所述车辆在测试道路上行驶。而且,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按照10分法对从直行行驶速度180kmh使轮胎倾斜和从倾斜行驶状态下使轮胎直立起来的轻快性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表示越优异。<约束力>使测试轮胎在轮辋MT3.50x17MC、内压250kPa的条件下、在无负载的状态下以速度270kmh旋转。而且,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从速度0kmh起的轮胎的外径生长量。数值越大,表示外径生长量越小,约束力越优异。【表1】如表所示,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能够发挥优异的约束力和操纵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且在胎面部的内部具有胎面加强层,其中,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使用了窄幅的带的网眼状加强层,该带是对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所述带在重复锯齿形单元的同时沿轮胎周向环绕多圈,所述锯齿形单元由如下的部分构成:第一倾斜部,其从该网眼状加强层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部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至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部;以及第二倾斜部,其经由方向转换部与该第一倾斜部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二侧缘部起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缘部,并且通过所述多圈的环绕,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N个所述锯齿形单元配置为在轮胎周向上位置错开并且局部重叠,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单元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错开量在换算为以轮胎轴心为中心的中心角度α时处于360N度的0.7倍~1.3倍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网眼状加强层中配置有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交叉而得到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的网眼,并且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与在轮胎赤道侧相邻的网眼的轮胎周向的长度相比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分别处于1度~15度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方向转换部是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一个所述锯齿形单元中,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加强层具有所述网眼状加强层和螺旋加强层,该螺旋加强层与该网眼状加强层在轮胎轴向上相邻,并且在所述螺旋加强层中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致0度排列。

百度查询: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