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_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_201910345163.6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9-04-26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公开(公告)号:CN110416823B

主分类号:H01R13/639

分类号:H01R13/639;H01R12/79;H01R12/72;H01R13/02;H01R13/46

优先权:["20180427 JP 2018-087652","20181126 JP 2018-220463"]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2.09.23#授权;2021.04.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1.05#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连接器组包括第1连接器、第2连接器以及滑动构件,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第2壳体,在任一个壳体处将所述滑动构件保持为能够滑动。并且,滑动构件具有滑动锁定机构,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滑动锁定机构与形成于一个壳体的滑动限制部干涉而限制滑动构件向第2位置滑动。另外,滑动限制部形成于一个壳体的壳体主体。

主权项:1.一种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包括:第1连接器,其具有第1壳体和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1端子;第2连接器,其具有第2壳体和第2端子,所述第2壳体用于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所述第2端子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在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2端子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为导通;以及滑动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壳体的插入空间中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向一个方向滑动,所述第1壳体包括:第1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1端子;以及杆部,其设置为与所述第1壳体主体连续,能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主体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第2壳体包括:第2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2端子;以及杆卡合部,在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杆卡合部与所述杆部卡合从而维持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所述滑动构件包括:主体部;第1臂部,其以在配置于所述插入空间的状态下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为与主体部连续,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弹性变形;第2臂部,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弹性变形;以及被限制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所述滑动构件具有:临时保持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所述第1壳体与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所述被限制部与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的滑动限制部干涉而能够限制所述滑动构件向比所述第1位置靠前方的所述第2位置滑动;以及滑动容许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所述第1壳体与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解除与所述滑动限制部的干涉而容许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2位置滑动,在所述第1壳体形成有突出壁,在所述临时保持状态下,该突出壁配置于所述第1臂部弹性变形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之间,划分出供所述第1臂部插入的空间和供所述第2臂部插入的空间。

全文数据: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本公开涉及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背景技术以往,作为连接器组,已知像日本特开2017-152273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地包括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的连接器组。针对该连接器组而言,通过使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与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嵌合,从而将收纳于第1壳体的第1端子和收纳于第2壳体的第2端子连接为导通。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能够弹性变形地形成于第1壳体的杆部与形成于第2壳体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锁定为嵌合状态。另外,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组还具有能够滑动地保持于第1壳体的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安装于第1壳体,即在未完成第1壳体向第2壳体的嵌合的状态下被限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滑移。并且,在成为完成了第1壳体向第2壳体的嵌合的状态时被容许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滑移。通过设为那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滑动构件的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的滑动来确认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的完成。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PositionAssurance;CPA功能的连接器组。发明内容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使形成于滑动构件的突部与形成于杆部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滑动构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滑移。因此存在以下隐患,即,在未完成第1壳体向第2壳体的嵌合的状态下杆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容许滑动构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滑移。这样,若在未完成嵌合的状态下滑动构件向第2位置移动,则不再能够准确地确认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的完成。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更可靠地确认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的完成的连接器组和连接器。本公开的连接器组包括:第1连接器,其具有第1壳体和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1端子;第2连接器,其具有第2壳体和第2端子,所述第2壳体用于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所述第2端子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在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为导通;以及滑动构件,其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任一个壳体处被保持为能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滑动。另外,所述第1壳体包括:第1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1端子;以及杆部,其设置为与所述第1壳体主体连续,能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主体进行相对移动。另外,所述第2壳体包括:第2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2端子;以及卡合部,在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杆部卡合从而维持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另外,所述滑动构件具有滑动锁定机构,其构成为,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滑动锁定机构与形成于所述一个壳体的滑动限制部干涉而限制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2位置滑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解除所述滑动锁定机构与所述滑动限制部的干涉而容许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2位置滑动。并且,所述滑动限制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壳体的壳体主体。另外,本公开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端子,所述壳体将所述滑动构件保持为能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端子保持于所述壳体。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公开,能够获得能更可靠地确认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的完成的连接器组和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连接器组的一个例子的图,是将连接器组分解为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该插头式连接器安装于电缆并且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该插座式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图2是表示连接器组的一个例子的图,是表示使安装于电缆的插头式连接器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并利用滑动构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例示出的连接器组的插头式连接器侧的端子与插座式连接器侧的端子的接触状态的图,a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侧的下侧端子与插座式连接器侧的下侧端子的接触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侧的上侧端子与插座式连接器侧的上侧端子的接触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使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使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并且利用滑动构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安装于电缆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说明将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头式连接器安装于电缆的情形的图,a是从反面侧观察安装前的状态而观察到的立体图,b是从反面侧观察安装后的状态而观察到的立体图。图9是对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滑动构件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壳体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11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侧剖视图。图12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所具有的下侧端子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仰视图,e是主视图,f是后视图。图13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所具有的上侧端子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仰视图,e是主视图,f是后视图。图14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与电缆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表示将下侧端子安装于电缆的导体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表示将上侧端子安装于电缆的导体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5是放大表示插头式连接器的腿部保持部的立体图。图16是说明插头式连接器的第1空间被第2腿部分割的状态的图。图17是放大表示插头式连接器的端子用引导槽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将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座式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对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座式连接器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例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座壳体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21是表示例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座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侧剖视图。图22是表示例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所具有的下侧端子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仰视图,e是主视图,f是后视图。图23是表示例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所具有的上侧端子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仰视图,e是主视图,f是后视图。图24是表示例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表示将下侧端子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导体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表示将上侧端子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导体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25是表示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滑动构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仰视图,e是主视图,f是后视图。图26是表示将滑动构件临时保持于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图27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28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使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后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29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例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使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并且利用滑动构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30是说明在使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并且利用滑动构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下限制杆部的挠曲的情形的侧剖视图。图31是表示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滑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图,a是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b是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例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滑动构件的变形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主视图,e是后视图。图33是表示连接器组的另一个例子的图,是将连接器组分解为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该插头式连接器安装于电缆并且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该插座式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图34是表示连接器组的另一个例子的图,是表示使安装于电缆的插头式连接器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并利用滑动构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5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另一个例子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6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另一个例子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使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7是说明利用滑动构件对另一个例子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进行锁定的情形的图,是表示使插头式连接器与插座式连接器嵌合在一起并且利用滑动构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8是表示将另一个例子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的插头式连接器安装于电缆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9是说明将另一个例子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头式连接器安装于电缆的情形的图,a是从反面侧观察安装前的状态而观察到的立体图,b是从反面侧观察安装后的状态而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0是对另一个例子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头式连接器和滑动构件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41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壳体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42是表示插头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侧剖视图。图43是表示另一个例子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座式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4是对另一个例子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插座式连接器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45是表示另一个例子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座壳体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46是表示另一个例子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座壳体的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c是侧视图,d是侧剖视图。图47是表示另一个例子示出的连接器组所具有的滑动构件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d是仰视图,e是主视图,f是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安装于电缆1A的插头式连接器1和安装于电路基板2A的插座式连接器2进行例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安装于被安装构件的状态下与被安装构件的安装面正交的方向安装面的法线方向作为连接器的上下方向Z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收纳于各连接器的壳体的端子排列设置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Y方向,将端子向各连接器的壳体内插入的插入方向作为前后方向X方向来进行说明。此外,将使安装于被安装构件的连接器位于安装面的上侧的状态下的上方规定为上下方向上的上方,将在使连接器彼此嵌合时彼此与对象侧连接器相对的那一侧规定为前后方向上的前方。[连接器组的结构例]在图1~图3所示的连接器组C1等中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第1连接器:连接器1。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组C1具有用于与上述的插头式连接器1嵌合的插座式连接器第2连接器2。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式连接器1形成为能安装于FPC、FFC等电缆被安装构件:被连接构件1A。即,通过将插头式连接器1所具有的插头端子第1端子13、14电连接安装于电缆1A的导体部151bA,从而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另一方面,插座式连接器2形成为能安装于电路基板被安装构件2A。即,通过将插座式连接器2所具有的插座端子第2端子23、24电连接安装于电路基板2A的导体部2bA,从而将插座式连接器2安装于电路基板2A。这样,针对连接器组C1而言,通过使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在一起而使插头端子13、14与插座端子23、24连接为导通,从而将电缆1A与电路基板2A电连接在一起参照图2和图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头式连接器1处将滑动构件3保持为能够滑动参照图4~图6。将该滑动构件3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式连接器1,即在未完成插头式连接器1向插座式连接器2的嵌合的状态下被限制从作为第1位置的初始位置向作为第2位置的滑动完成位置滑移。另外,第1位置和第2位置能够恰当地设定。并且,该滑动构件3构成为,在成为完成了插头式连接器1向插座式连接器2的嵌合的状态时被容许从初始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滑移。通过设为那样的结构,从而能够根据滑动构件3的从初始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的滑动来确认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的嵌合的完成。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组C1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PositionAssurance;CPA功能,使滑动构件3作为CPA构件发挥功能。[电缆1A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7和图8说明供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的电缆1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电缆1A形成为具有正面前表面:一个面1aA和反面后表面:另一个面1bA的片状平板状,正面1aA成为供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的安装面。此外,电缆1A具有挠性,能够使电缆1A沿电缆厚度方向弯曲。该电缆1A包括在与插头式连接器1的连结中所使用的连结区域11A以及为了设置与其他电路之间的布线而使导体层15bA延伸而成的延伸区域12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1A形成为,连结区域11A位于延伸区域12A的一端侧。并且,在使连结有连结区域11A的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延伸区域12A位于与插座式连接器的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另外,电缆1A形成为多层构造,包括支承层15aA和被支承层15aA支承的导体层15bA。支承层15aA由多个绝缘体膜形成并且覆盖导体层15bA。另一方面,导体层15bA是印刷于构成支承层15aA的绝缘体膜上的导体膜,是与后述的多个插头端子13、14分别相对应的多个布线图案。另外,在连结区域11A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导体部151bA,该多个导体部151bA是自支承层15aA暴露的导体层15bA。多个导体部151bA沿前后方向形成为两排,多个导体部151bA形成为各排的导体部151bA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以预定的节距排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导体部151bA形成为在俯视时沿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成为交错状。例如通过在支承层15aA上印刷多个导体膜而形成导体层15bA,并利用另一支承层15aA覆盖于该导体层15bA上,从而能够形成上述那样的构造。此时,若以不覆盖导体层15bA的顶端的方式设置另一支承层15aA,则形成导体层15bA的顶端向一侧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暴露的电缆1A。另外,电缆1A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能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形成。另外,在连结区域11A的上表面形成有固定部15cA,该固定部15cA供插头式连接器1的后述的保持配件15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1A具有宽幅部16A,该宽幅部16A是通过相对于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导体层15bA向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延伸设置而形成的,在各宽幅部16A的顶端侧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形成有一对固定部15cA。另外,在各宽幅部16A的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形成有固定部15dA,该固定部15dA供插头式连接器1的插头壳体第1壳体10固定。例如能够在导体层15bA的印刷工序中与形成导体层15bA同样地形成该固定部15cA、固定部15d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处沿前后方向X方向细长地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切槽11aA。并且,在连结区域11A中的切槽11aA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沿电缆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贯通的通孔11b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1A具有加强板14A。使用玻璃环氧树脂、不锈钢等来形成该加强板14A,通过将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夹入该加强板14A与插头式连接器1之间从而对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进行加强。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14A形成为与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即,加强板14A的俯视时沿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的轮廓形状形成为与连结区域11A的轮廓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因而,在加强板14A中,沿前后方向X方向细长地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切槽14aA,并且形成有沿电缆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贯通的通孔14bA。并且,在使切槽11aA与切槽14aA相连通并且使通孔11bA与通孔14bA相连通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等将加强板14A安装于连结区域11A的反面侧。此时,优选在俯视时沿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导体部151bA的整体与加强板14A重叠。这样,利用加强板14A支承导体部151bA的整体,因此能够抑制导体部151bA沿上下方向Z方向弯折或沿宽度方向Y方向挠曲。[插头式连接器1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9~图17说明插头式连接器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9所示,插头式连接器第1连接器1包括插头壳体第1壳体10、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插头端子第1端子13、14以及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保持配件15。并且,通过将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插头端子13、14安装于在插头壳体10的外侧配置的电缆1A的导体部151bA,从而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作为被安装构件的电缆1A。另外,通过锡焊等将插头端子13、14安装于导体部151bA。另外,在将保持配件15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状态下通过锡焊等将保持配件15固定于电缆1A的固定部15cA,从而将插头壳体10固定于电缆1A。插头壳体10包括具有刚性的壳体主体第1壳体主体11,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该插头壳体10。另外,在壳体主体11形成有锁定部12,该锁定部12用于将插头壳体10和插座式连接器2的插座壳体20保持为嵌合状态或者解除嵌合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壳体10包括壳体主体11和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锁定部12。壳体主体11包括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以及前壁114,上述侧壁113为一对,设置为分别使顶壁111和底壁112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端连续,上述前壁114设置为与顶壁111、底壁112以及侧壁113、113的前端连续。另外,壳体主体11包括分隔壁115,该分隔壁115设置为与前壁114和一对侧壁113连续,将由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113以及前壁114划定的空间上下分隔。此外,壳体主体11包括多个设置为与顶壁111、分隔壁115以及前壁114连续的上侧分隔壁116,利用该上侧分隔壁116将由分隔壁115分隔出的上侧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另外,壳体主体11包括多个设置为与底壁112、分隔壁115以及前壁114连续的下侧分隔壁117,利用该下侧分隔壁117将由分隔壁115分隔出的下侧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并且,在该壳体主体11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锁定部12。具体而言,顶壁111形成于锁定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在各个顶壁111的宽度方向内侧将上侧分隔壁116设置为与顶壁111连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X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壳体主体11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的形状。并且,在形成于该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凹部11a处形成有锁定部12。锁定部12具有杆部121,该杆部121设置为与分隔壁115的前端连续并且向后方延伸。该杆部121的后侧能够相对于分隔壁115壳体主体11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并且,在杆部121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对杆部121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21a,在杆部12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卡合突部121b,该卡合突部121b用于与形成于插座式连接器2的卡合凹部卡合部221a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式连接器2的插座壳体20嵌合在一起时,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卡合,能够将各连接器的壳体彼此锁定维持为嵌合状态。并且,通过按下杆部121的操作部121a而使杆部121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卡合突部121b也向下方移动,将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解除各连接器的壳体彼此的嵌合。此外,在凹部11a的位于杆部12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部位形成有供滑动构件3插入的插入空间S6。另外,在凹部11a的位于杆部121的下方杆部121与分隔壁115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容许杆部121向下方挠曲相对于壳体主体11进行相对移动的挠曲容许空间S7。另外,利用在划定凹部11a的上侧分隔壁116处形成为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壁116a将插入空间S6划分成供后述的滑动构件3的下侧臂部32插入的空间和供上侧臂部33插入的空间。另外,在划定凹部11a的上侧分隔壁116的比突出壁116a靠下侧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台阶部116b,供下侧臂部32插入的空间在俯视时形成为前侧较宽参照图26。并且,通过使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下侧臂部32的顶端前端的卡定突部32a与台阶部116b卡定,从而抑制滑动构件3自壳体主体11脱离。另外,在顶壁111形成有对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进行引导的引导槽111b。并且,在顶壁111的后部形成有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限制突部滑动限制部111d。在未完成插头壳体10向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状态下,该限制突部111d限制滑动构件3自初始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滑动。另外,在底壁112的下侧反面侧的前端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突部112a。该突部112a以突出量成为电缆1A的厚度与加强板14A的厚度之和以上的方式形成于底壁112。通过在底壁112形成上述那样的突部112a,从而在底壁112的下表面形成凹部112c。并且,在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时,将安装有加强板14A的连结区域11A收纳于该凹部112c参照图8的b。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壳体10包括在壳体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壁部顶壁111和底壁112。并且,在作为一对壁部顶壁111和底壁112中的一侧的壁部的底壁112形成有用于收纳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的凹部112c。即,插头壳体10在壳体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壁部底壁112具有用于接纳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接纳部凹部112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座式连接器2处与切槽11aA和切槽14aA相对应地形成有定位突部212b。并且,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时,定位突部212b插入切槽11aA和切槽14aA。通过那样设置来抑制电缆1A的宽度方向上的错位。另外,利用突部112a来抑制电缆1A的向前方的错位。在前壁114处以与由分隔壁115、上侧分隔壁116以及下侧分隔壁117分隔出的多个空间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通孔114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11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空间。并且,能将插头端子13、14分别压入插入到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空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11处,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空间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两级。此外,在自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壳体主体11时,多个空间形成为交错状。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谋求插头式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具体而言,在壳体主体11的下侧安装面1aA侧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由底壁112、分隔壁115以及下侧分隔壁117划定的空间。并且,该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下侧安装面1aA侧的空间成为供插头端子13、14中的后述的下侧插头端子13压入插入的第1空间S1。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11的上侧比第1空间S1远离安装面1aA的位置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由顶壁111、分隔壁115以及上侧分隔壁116划定的空间。并且,该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空间成为供插头端子13、14中的后述的上侧插头端子14压入插入的第2空间S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11的下侧沿着宽度方向排列设有12个空间下侧空间S1。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11的上侧,在锁定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排列设有4个空间上侧空间S2,在锁定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排列设有4个空间上侧空间S2。即,在壳体主体11的上侧,夹着锁定部12地沿宽度方向排列设有8个空间上侧空间S2。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谋求壳体主体11的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分隔壁116和下侧分隔壁117形成于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即,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形成为在俯视时有一部分重叠。换言之,在将插头端子13、14保持于插头壳体10并且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下,在沿安装面1aA的法线方向上下方向观察插头壳体10时,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宽度方向观察插头壳体10时,插入空间S6与第2空间S2重叠。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能将保持滑动构件3的插头壳体10的高度抑制为较低。并且,将下侧插头端子13自第1空间S1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该第1空间S1的后端侧的开口成为插入口S1a。另外,第1空间S1的前端侧的开口比插入口S1a小,以使得下侧插头端子13不会脱落。即,利用前壁114限制自插入口S1a压入插入的下侧插头端子13的向前方的移动。另外,第1空间S1的前端侧的开口成为将后述的插座式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向第1空间S1内导入的导入口S1b。该导入口S1b的周缘部形成为锥形,以易于导入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同样,将上侧插头端子14自第2空间S2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该第2空间S2的后端侧的开口成为插入口S2a。另外,第2空间S2的前端侧的开口比插入口S2a小,以使得上侧插头端子14不会脱落。即,利用前壁114限制自插入口S2a压入插入的上侧插头端子14的向前方的移动。另外,第2空间S2的前端侧的开口也成为将后述的插座式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向第2空间S2内导入的导入口S2b。该导入口S2b的周缘部也形成为锥形,以易于导入插座端子的触点部。另外,在顶壁111的下部以与第2空间S2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向后方和下方开口的槽部111c。该槽部111c供后述的上侧插头端子14的侧壁144的上端插入从而对上侧插头端子14的向第2空间S2的压入插入进行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槽部111c形成于第2空间S2的宽度方向两侧,各槽部111c形成为自插入口S2a延伸至前壁114。即,槽部111c的插入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如下的距离以上,该距离是在自开始将侧壁134的上端向槽部111c插入到插入完成的期间内上侧插头端子14移动的距离。因而,侧壁134的上端处的最先插入槽部111c的部位在自开始向槽部111c插入到完成上侧插头端子14的向第2空间S2的压入插入的期间内始终存在于槽部111c内。另外,槽部111c形成为槽宽Y方向上的长度比侧壁134的板厚稍宽。同样,在分隔壁115的下部以与第1空间S1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向后方和下方开口的槽部115a。该槽部115a供后述的下侧插头端子13的侧壁134的上端插入从而对下侧插头端子13的向第1空间S1的压入插入进行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槽部115a也形成于第1空间S1的宽度方向两侧,各槽部115a形成为自插入口S1a延伸至前壁114。即,槽部115a的插入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如下的距离以上,该距离是在自开始将侧壁134的上端向槽部115a插入到插入完成的期间内插头端子13移动的距离。因而,侧壁134的上端处的最先插入槽部115a的部位在自开始向槽部115a插入到完成下侧插头端子13的向第1空间S1的压入插入的期间内始终存在于槽部115a内。另外,槽部115a形成为槽宽Y方向上的长度比侧壁134的板厚稍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115的后端形成有槽部115b,该槽部115b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向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开口。具体而言,槽部115b形成为与形成为连通于1个第2空间S2的两个槽部111c中的一个图16和图17的右侧的槽部111c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即,如图16所示,在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插头壳体10时,槽部115b和一个图16的右侧的槽部111c配置为沿上下方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该槽部115b供压入插入完成状态下的上侧插头端子14的腿部141的上部插入。另外,在底壁112的后端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端向第1空间S1开口的槽部112d。具体而言,在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插头壳体10时,槽部112d、一个图16的右侧的槽部111c以及槽部115b配置为沿上下方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该槽部112d供压入插入完成状态下的上侧插头端子14的腿部141的下部插入。此外,在底壁112的后端形成有槽部112e,该槽部112e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向第1空间S1和插头壳体10的下方开口。具体而言,槽部112e形成为与形成为连通于1个第1空间S1的两个槽部115a中的一个图16和图17的右侧的槽部115a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即,如图16所示,在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插头壳体10时,槽部112e和一个图16的右侧的槽部115a配置为沿上下方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该槽部112e供压入插入完成状态下的下侧插头端子13的腿部131插入。另外,在底壁112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和后方开口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112f。该凹部112f用于收纳压入插入完成状态下的下侧插头端子13的安装片安装部132。另外,在一对侧壁113、113分别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113a、113a,延伸部113a、113a彼此相对的区域成为用于收纳端子13、14的安装片安装部132、142的凹部113b。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13、14的安装片安装部132、142在比延伸部113a、113a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处安装于电缆1A的导体部151b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延伸部113a、113a的顶端部后端部固定于电缆1A的固定部15dA。此时,利用延伸部113a、113a和加强板14A夹持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若那样设置,则在电缆1A受到摇动而沿着与加强板14A分离开的方向移动时,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缆1A与加强板14A的粘接的剥离。此外,由于端子13、14的安装片安装部132、142位于比延伸部113a、113a的顶端后端靠前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端子13、14的腿部131、141、安装片132、142因电缆1A的摇动而变形。即,能够保护端子13、14与电缆1A之间的安装部分不受电缆1A的摇动的影响。另外,在一对侧壁113、113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对保持配件15进行保持的保持配件安装部113c、113c。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配件安装部113c包括凹部113d和切槽113e、113e,上述凹部113d向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开口,上述切槽113e、113e设置为与凹部113d的宽度方向内侧连续,供保持配件15的主体部1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插入。并且,在将保持配件15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状态下,通过将设置为与主体部151的下端连续的固定片152固定于电缆1A的固定部15cA,从而将插头壳体10固定于电缆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端子包括主体部、腿部以及安装部,上述主体部插入于在插头壳体10形成的空间,上述腿部在将插头端子安装于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状态下自主体部朝向电缆1A的安装面1aA延伸设置,上述安装部设置为与腿部连续并且能安装于电缆1A。具体而言,插头端子包括下侧插头端子13,该下侧插头端子13压入插入于在壳体主体11的下侧安装面1aA侧形成的第1空间S1。此外,插头端子包括上侧插头端子14,该上侧插头端子14压入插入于在壳体主体11的上侧比第1空间S1远离安装面1aA的位置形成的第2空间S2。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插头端子13具有导电性,并且沿插头壳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如图12所示,该下侧插头端子13形成为将1片带板状的金属构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形状,在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X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呈大致U字形参照图12的e、图12的f。能够例如通过对带板状的金属构件实施弯曲加工来形成那样的下侧插头端子13。另外,下侧插头端子13包括向第1空间S1压入插入的第1主体部130。此外,下侧插头端子13包括第1腿部131和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132,上述第1腿部131在将下侧插头端子13安装于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状态下自第1主体部130朝向安装面1aA延伸设置,上述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132设置为与第1腿部131连续并且能安装于电缆1A。第1主体部130包括底壁133和侧壁134,该侧壁134设置为与底壁133的宽度方向Y方向两端部连续。底壁133包括底壁主体135和触点保护部136,上述底壁主体135设置为与侧壁134的下端连续,上述触点保护部136设置为与底壁主体135的前端连续并且向前方突出。在向第1空间S1压入插入第1主体部130时,该触点保护部136抑制下侧插头端子13的触点部130a与壳体主体11接触。另外,在底壁主体135和触点保护部136分别形成有自宽度方向Y方向两端朝向外侧突出的限制片135a、136a。并且,在向第1空间S1压入插入第1主体部130时,利用该限制片135a、136a来抑制将第1主体部130倾斜地压入插入的情况。侧壁134包括侧壁主体137和接触片138,上述侧壁主体137设置为下端与底壁主体135连续,上述接触片138能弹性变形地设置为与侧壁主体137的前端连续,并且用于与插座式连接器的触点部接触。在侧壁主体137的上端形成有限制突起137a,在向第1空间S1压入插入第1主体部130时,利用该限制突起137a抑制第1主体部130浮起。另外,接触片138包括内侧弯曲片138a和外侧弯曲片138b,上述内侧弯曲片138a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设置为与侧壁主体137的前端连续,上述外侧弯曲片138b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设置为与内侧弯曲片138a的前端连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接触片138设置为与一对侧壁主体137、137分别连续,并且形成为在俯视时成为大致线对称。即,一对接触片138、138包括随着朝向前方去而沿着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的内侧弯曲片138a、138a以及随着朝向前方去而沿着相互分离开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的外侧弯曲片138b、138b。并且,在一对接触片138、138彼此最靠近的部位内侧弯曲片138a与外侧弯曲片138b设置为连续的部分处夹持插座式连接器的触点部参照图3的a和图6的b。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对接触片138、138作为下侧插头端子13的触点部130a发挥功能。并且,使一对外侧弯曲片138b作为用于更顺利地导入插座式连接器的触点部的引导部发挥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后方突出的延伸设置壁139设置为与一对侧壁主体137、137中的一个侧壁主体137的后端连续,第1主体部130形成为单侧向后方突出的形状。在该延伸设置壁139的上端形成有压入突起139a,通过使该压入突起139a陷入壳体主体11从而将第1主体部130压入第1空间S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槽部115a,该槽部115a供下侧插头端子13的侧壁134的上端插入,对下侧插头端子13的向第1空间S1的压入插入进行引导。因此,即使在通过对向第1主体部130的后方突出的单侧的侧壁134进行按压从而将下侧插头端子13向第1空间S1压入插入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下侧插头端子13的错位。其结果,能够更顺利且更准确地向第1空间S1压入插入下侧插头端子13。并且,第1腿部131自延伸设置壁139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电缆1A:被安装构件延伸设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腿部131自压入插入于第1空间S1的状态下的第1主体部130沿着壳体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另外,第1安装片132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第1腿部131的下端连续。此时,第1腿部131和第1安装片132形成为薄板状板状,并且形成为板厚方向成为与侧壁主体137的板厚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因而,在将第1主体部130插入第1空间S1并且将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132安装于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状态下,第1腿部131的板厚方向成为宽度方向Y方向。即,在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下,第1腿部131的板厚方向成为与第1主体部130向第1空间S1插入的插入方向和安装面1aA的法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另一方面,上侧插头端子14也具有导电性,并且沿插头壳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如图13所示,该上侧插头端子14形成为将1片带板状的金属构件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形状,在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X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呈大致U字形参照图13的e、图13的f。也能够例如通过对带板状的金属构件实施弯曲加工来形成那样的上侧插头端子14。另外,上侧插头端子14包括向第2空间S2压入插入的第2主体部140。此外,上侧插头端子14包括第2腿部141和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142,上述第2腿部141在将上侧插头端子14安装于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状态下自第2主体部140朝向安装面1aA延伸设置,上述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142设置为与第2腿部141连续并且能安装于电缆1A。第2主体部140包括底壁143和侧壁144,该侧壁144设置为与底壁143的宽度方向Y方向两端部连续。底壁143包括底壁主体145和触点保护部146,上述底壁主体145设置为与侧壁144的下端连续,上述触点保护部146设置为与底壁主体145的前端连续并且向前方突出。在向第2空间S2压入插入第2主体部140时,该触点保护部146抑制上侧插头端子14的触点部140a与壳体主体11接触。另外,在底壁主体145和触点保护部146分别形成有自宽度方向Y方向两端朝向外侧突出的限制片145a、146a。并且,在向第2空间S2压入插入第2主体部140时,利用该限制片145a、146a来抑制将第2主体部140倾斜地压入插入的情况。侧壁144包括侧壁主体147和接触片148,上述侧壁主体147设置为下端与底壁主体145连续,上述接触片148能弹性变形地设置为与侧壁主体147的前端连续,并且用于与插座式连接器的触点部接触。在侧壁主体147的上端形成有限制突起147a,在向第2空间S2压入插入第2主体部140时,利用该限制突起147a抑制第2主体部140浮起。另外,接触片148包括内侧弯曲片148a和外侧弯曲片148b,上述内侧弯曲片148a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设置为与侧壁主体147的前端连续,上述外侧弯曲片148b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设置为与内侧弯曲片148a的前端连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接触片148设置为与一对侧壁主体147、147分别连续,并且形成为在俯视时成为大致线对称。即,一对接触片148、148包括随着朝向前方去而沿着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的内侧弯曲片148a、148a以及随着朝向前方去而沿着相互分离开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的外侧弯曲片148b、148b。并且,在一对接触片148、148彼此最靠近的部位内侧弯曲片148a与外侧弯曲片148b设置为连续的部分处夹持插座式连接器的触点部参照图3的b和图6的b。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对接触片148、148作为上侧插头端子14的触点部140a发挥功能。并且,使一对外侧弯曲片148b作为用于更顺利地导入插座式连接器的触点部的引导部发挥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后方突出的延伸设置壁149设置为与一对侧壁主体147、147中的一个侧壁主体147的后端连续,第2主体部140形成为单侧向后方突出的形状。在该延伸设置壁149的上端形成有压入突起149a,通过使该压入突起149a陷入壳体主体11从而将第2主体部140压入第2空间S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槽部111c,该槽部111c供上侧插头端子14的侧壁144的上端插入,对上侧插头端子14的向第2空间S2的压入插入进行引导。因此,即使在通过对向第2主体部140的后方突出的单侧的侧壁144进行按压从而将上侧插头端子14向第2空间S2压入插入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上侧插头端子14的错位。其结果,能够更顺利且更准确地向第2空间S2压入插入上侧插头端子14。并且,第2腿部141自延伸设置壁149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电缆1A:被安装构件延伸设置。该第2腿部14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腿部1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腿部141自压入插入于第2空间S2的状态下的第2主体部140沿着壳体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另外,第2安装片142以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第2腿部141的下端连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132以向前后方向X方向:主体部向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方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第1腿部131连续。另外,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142以向前后方向X方向:主体部向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后方另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第2腿部141连续。另外,在将第1主体部130和第2主体部140插入了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状态下,第1腿部131和第2腿部141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参照图14。并且,在将第1主体部130和第2主体部140插入了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状态下,第1腿部131和第2腿部14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错开大致半个节距。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多个插头端子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状态下,安装部第1安装片132和第2安装片142呈交错状配置。此外,在将第1主体部130插入第1空间S1的状态下,将第1安装片132收纳于在底壁112的后端部形成的凹部112f。另一方面,在将第2主体部140插入第2空间S2的状态下,第2安装片142位于比第2空间S2的插入口S1a靠后方的位置。因而,在以将多个插头端子保持于插头壳体10并且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进行俯视时,第1安装片132与插头壳体10重叠。另一方面,在以将多个插头端子保持于插头壳体10并且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进行俯视时,第2安装片142自插头壳体10暴露。即,在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下,在沿安装面1aA的法线方向观察插头壳体10时,第1安装片132和第2安装片142中的任一安装片安装部与插头壳体10重叠。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多个插头端子保持于插头壳体的状态下,安装部在隔着空间的插入口后端缘的两侧呈交错状配置。另外,第2腿部141和第2安装片142也形成为薄板状板状,并且形成为板厚方向成为与侧壁主体147的板厚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因而,在将第2主体部140插入第2空间S2并且将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142安装于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状态下,第2腿部141的板厚方向成为宽度方向Y方向。即,在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下,第2腿部141的板厚方向成为与第2主体部140向第2空间S2插入的插入方向和安装面1aA的法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端子13、14的主体部130、140插入空间S1、S2的状态下,在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时,第1插入口S1a被第2腿部141分割为两个区域R1、R2参照图16。即,在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下,在沿主体部130、140向空间S1、S2插入的插入方向观察插头壳体10时,第1空间S1的第1插入口S1a被第2腿部141分割为两个区域R1、R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完成第1主体部130向第1空间S1的压入插入的位置处,第1腿部131插入槽部112e而被保持为在宽度方向Y方向;板厚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即,使在壳体主体11的底壁112形成的槽部112e作为保持第1腿部131的腿部保持部118发挥功能。这样,插头式连接器1具有与插头壳体10相连接并且用于保持第1腿部131的腿部保持部118。在本实施方式中,腿部保持部118与插头壳体10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独立于插头壳体10的构件连接于插头壳体10从而形成腿部保持部。另外,在完成第2主体部140向第2空间S2的压入插入的位置处,第2腿部141插入槽部115b和槽部112d而被保持为在宽度方向Y方向;板厚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即,使在壳体主体11的分隔壁115形成的槽部115b和在底壁112形成的槽部112e作为保持第2腿部141的腿部保持部119发挥功能。这样,插头式连接器1具有与插头壳体10相连接并且用于保持第2腿部141的腿部保持部119。在本实施方式中,腿部保持部119也与插头壳体10形成为一体,但两者也可以彼此独立地形成。通过那样设置,能够在将端子13、14的主体部130、140向空间S1、S2压入插入时、将压入插入空间S1、S2的端子13、14向电缆1A安装时等时候抑制腿部131、141的变形。[插座式连接器2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18~图24说明插座式连接器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18和图19所示,插座式连接器第2连接器2包括插座壳体第2壳体20和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插座端子第2端子23、24。另外,插座式连接器2包括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保持配件25。并且,通过将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插座端子23、24安装于在插座壳体20的外侧配置的电路基板2A的导体部2bA,从而将插座式连接器2安装于作为被安装构件的电路基板2A。另外,也是通过锡焊等将插座端子23、24安装于导体部2bA。另外,在将保持配件25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状态下通过锡焊等将保持配件25固定于电路基板2A的固定部2cA,从而将插座壳体20固定于电路基板2A。另外,电路基板2A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包括由具有刚性和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基板主体2aA。并且,以暴露于该基板主体2aA的正面21aA的方式形成有导体部2bA和固定部2c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主体2aA的正面21aA成为安装面。插座壳体20包括具有刚性的壳体主体第2壳体主体21,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该插座壳体20。另外,在壳体主体21的上部形成有供锁定部12插入的锁定部插入部22,该锁定部12用于将插头壳体10和插座壳体20保持为嵌合状态或者解除嵌合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壳体20包括壳体主体21和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锁定部插入部22。壳体主体21包括顶壁211、底壁212、侧壁213以及后壁214,上述侧壁213为一对,设置为分别使顶壁211和底壁212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端连续,上述后壁214设置为与顶壁211、底壁212以及侧壁213、213的后端连续。并且,在顶壁2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锁定部插入部22。具体而言,锁定部插入部22形成于顶壁211的内侧并且具有用于收纳杆部121的收纳部221。在该收纳部22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与锁定部12的卡合突部121b卡合的卡合凹部卡合部221a。另外,在收纳部22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供滑动构件3的上侧臂部33插入的插入空间S8。并且,向下方突出的突部被卡定部211c以在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X方向观察的状态下配置于插入空间S8的方式形成于顶壁211。该突部211c用于使上侧臂部33向下方挠曲,或者该突部211c与形成于上侧臂部33的顶端的卡合突部32b卡定。并且,在顶壁211形成有用于收纳于引导槽111b的引导突部211b。另外,在底壁21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突部212b。并且,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时,利用该定位突部212b进行电缆1A的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另外,在后壁214形成有多个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空间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两级。此外,在自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壳体主体21时,多个空间形成为交错状。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谋求插座式连接器2的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并且,将插座端子23、24分别压入插入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空间内。具体而言,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下侧安装面21aA侧的空间成为供插座端子23、24中的后述的下侧插座端子23压入插入的第1空间S3。另一方面,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上侧比第1空间S3远离安装面21aA的位置的空间成为供插座端子23、24中的后述的上侧插座端子24压入插入的第2空间S4。并且,将下侧插座端子23自第1空间S3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该第1空间S3的后端侧的开口成为插入口S3a。同样,将上侧插座端子24自第2空间S4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该第2空间S4的后端侧的开口成为插入口S4a。另外,在壳体主体21形成有向前方插头式连接器1侧开口的嵌合空间S5。该嵌合空间S5是供插头壳体10的壳体主体11插入嵌合的空间,由顶壁211、底壁212、后壁214以及一对侧壁213、213划定。因而,第1空间S3和第2空间S4形成为分别与嵌合空间S5相连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壁214的后端沿宽度方向排列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向后方突出的突条214a。具体而言,突条214a形成于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空间S3与第2空间S4之间。另外,在底壁212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和后方开口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212a。该凹部212a用于收纳压入插入完成状态下的上侧插座端子24的安装片安装部242。另外,在一对侧壁213、213分别形成有对保持配件25进行保持的保持配件安装部213a、213a。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配件安装部213a包括凹部213b和切槽213c、213c,上述凹部213b向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上述切槽213c、213c设置为与凹部213b的宽度方向内侧连续,供保持配件25的主体部2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插入。并且,通过在将保持配件25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状态下将设置为与主体部251的下端连续的固定片252固定于电路基板2A的固定部2cA,从而将插座壳体20固定于电路基板2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端子包括主体部、腿部以及安装部,上述主体部插入于在插座壳体20形成的空间,上述腿部在将插座端子安装于电路基板被安装构件2A的状态下自主体部朝向电路基板2A的安装面21aA延伸设置,上述安装部设置为与腿部连续并且能安装于电路基板2A。具体而言,插座端子包括压入插入第1空间S3的下侧插座端子23,该第1空间S3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下侧安装面21aA侧。此外,插座端子包括压入插入第2空间S4的上侧插座端子24,该第2空间S4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上侧比第1空间S3远离安装面21aA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插座端子23具有导电性,并且沿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如图22所示,该下侧插座端子23形成为薄板状,在使板厚方向与宽度方向Y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自后方压入插入第1空间S3,该第1空间S3形成于壳体主体21。能够例如通过对金属薄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形成那样的下侧插座端子23。另外,下侧插座端子23包括向第1空间S3压入插入的第1主体部230。此外,下侧插座端子23包括第1腿部231和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232,上述第1腿部231在将下侧插座端子23安装于电路基板被安装构件2A的状态下自第1主体部230朝向安装面21aA延伸设置,上述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232设置为与第1腿部231连续并且能安装于电路基板2A。并且,在第1主体部230的前端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大致棒状的触点部230a。另外,在第1主体部230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压入突起230b,通过使该压入突起230b陷入壳体主体21,从而将第1主体部230压入第1空间S3。并且,在将第1主体部230压入插入了第1空间S3的状态下,触点部230a配置在嵌合空间S5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腿部231自第1主体部230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电路基板2A:被安装构件延伸设置。具体而言,第1腿部231形成为呈曲轴状弯曲的形状,下端位于比第1主体部230靠后方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腿部231自压入插入于第1空间S3的状态下的第1主体部230沿壳体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且,第1安装片232以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该第1腿部231的下端连续。另一方面,上侧插座端子24也具有导电性,并且沿插座壳体20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如图23所示,该上侧插座端子24形成为薄板状,在使板厚方向与宽度方向Y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自后方压入插入第2空间S4,该第2空间S4形成于壳体主体21。也能够例如通过对金属薄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形成那样的上侧插座端子24。另外,上侧插座端子24包括向第2空间S4压入插入的第2主体部240。此外,上侧插座端子24包括第2腿部241和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242,上述第2腿部241在将上侧插座端子24安装于电路基板被安装构件2A的状态下自第2主体部240朝向安装面21aA延伸设置,上述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242设置为与第2腿部241连续并且能安装于电路基板2A。并且,在第2主体部240的前端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大致棒状的触点部240a。另外,在第2主体部240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压入突起240b,通过使该压入突起240b陷入壳体主体21,从而将第2主体部240压入第2空间S4。并且,在将第2主体部240压入插入了第2空间S4的状态下,触点部240a配置在嵌合空间S5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腿部241自第2主体部240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电路基板2A:被安装构件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设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腿部241自压入插入于第2空间S4的状态下的第2主体部240沿壳体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该第2腿部24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第1腿部2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并且,第1安装片232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该第2腿部241的下端连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安装片第2安装部242以向前后方向X方向:主体部向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方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第2腿部141连续。另外,第1安装片第1安装部232以向前后方向X方向:主体部向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后方另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为与第1腿部231连续。即,在将多个插座端子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状态下,安装部第1安装片232和第2安装片242呈交错状配置。此外,在将第2主体部240插入了第2空间S4的状态下,第2安装片242收纳于在底壁212的后端部形成的凹部212a内。另一方面,在将第1主体部230插入了第1空间S3的状态下,第1安装片232位于比第1空间S3的插入口S3a靠后方的位置。因而,在以将多个插座端子保持于插座壳体20并且安装于电路基板2A的状态进行俯视时,第2安装片242与插座壳体20重叠。另一方面,在以将多个插座端子保持于插座壳体20并且安装于电路基板2A的状态进行俯视时,第1安装片232自插座壳体20暴露。即,在将插座式连接器2安装于电路基板2A的状态下,在沿安装面21aA的法线方向观察插座壳体20时,第1安装片232和第2安装片242中的任一安装片安装部与插座壳体20重叠。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多个插座端子保持于插座壳体的状态下,安装部在隔着空间的插入口后端缘的两侧呈交错状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完成第1主体部230向第1空间S3的压入插入的位置处,第1腿部231在突条214a之间被保持为在宽度方向Y方向;板厚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即,使在壳体主体21的后壁214形成的突条214a作为保持第1腿部231的腿部保持部216发挥功能。这样,插座式连接器2包括与插座壳体20相连接并且用于保持第1腿部231的腿部保持部216。在本实施方式中,腿部保持部216与插座壳体20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使独立于插座壳体20的构件与插座壳体20相连接,从而形成腿部保持部。另外,在完成第2主体部240向第2空间S4的压入插入的位置处,第2腿部241在突条214a之间被保持为在宽度方向Y方向;板厚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即,使在壳体主体21的后壁214形成的突条214a作为保持第2腿部241的腿部保持部217发挥功能。这样,插座式连接器2包括与插座壳体20相连接并且用于保持第2腿部241的腿部保持部217。在本实施方式中,腿部保持部217也与插座壳体20形成为一体,但两者也可以彼此独立地形成。通过那样设置,能够在将端子23、24的主体部230、240向空间S3、S4压入插入时抑制腿部231、241的变形。在使上述的插头式连接器1与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时,将插头壳体10的锁定部12插入插座壳体20的锁定部插入部22,将壳体主体11插入嵌合空间S5。此时,杆部121的卡合突部121b被插座壳体20的顶壁211向下方按压。这样,在卡合突部121b被顶壁211向下方按压时,杆部121的后端部操作部121a以向下方移动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卡合突部121b能够移动至锁定部插入部22的里侧。并且,在使卡合突部121b移动至锁定部插入部22的里侧时,解除顶壁211对卡合突部121b的向下方的按压,卡合突部121b在杆部121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方移动。然后,卡合突部121b由于向上方移动,而与形成于插座式连接器2的卡合凹部221a相卡合,从而将插头式连接器1和插座式连接器2锁定为嵌合状态。另外,在使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的中途,将下侧插座端子23的触点部230a的顶端自导入口S1b向形成于插头壳体10的第1空间S1内导入而使其与下侧插头端子13的触点部130a接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棒状的触点部230a插入于一对接触片138、138之间并被一对接触片138、138夹持,从而使下侧插头端子13与下侧插座端子23连接为导通。同样,将上侧插座端子24的触点部240a的顶端自导入口S2b向形成于插头壳体10的第2空间S2内导入而使其与上侧插头端子14的触点部140a接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棒状的触点部240a插入于一对接触片238、238之间并被一对接触片238、238夹持,从而使上侧插头端子14与上侧插座端子24连接为导通。像那样地,通过使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而使端子13、14与端子23、24连接为导通,从而形成了将电缆1A与电路基板2A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组C1。另一方面,在自插座式连接器2卸下插头式连接器1时,首先按下杆部121的操作部121a而使杆部121向下方移动。通过那样操作,使卡合突部121b也向下方移动,解除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之间的卡合。并且,在解除了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在沿拔出方向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2拉拽插头式连接器1时,插头式连接器1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2沿拔出方向进行相对移动。这样,在使插头式连接器1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2沿拔出方向进行相对移动时,首先解除端子彼此的导通连接,然后解除壳体彼此的嵌合。由此自插座式连接器2卸下插头式连接器1。[滑动构件3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25说明滑动构件3的结构的一个例子。滑动构件3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主体部31,在该主体部31的上部形成有把手31a。另外,在主体部31的下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向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方式连续地设有一对下侧臂部32。一对下侧臂部32以悬臂状态设置为与主体部31连续,并且形成为能沿宽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在该下侧臂部32的顶端前端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卡定突部防脱部32a。另一方面,在主体部31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向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方式连续地设有一对上侧臂部33。一对上侧臂部33以悬臂状态设置为与主体部31连续,并且形成为能沿上下方向与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在该上侧臂部33的顶端前端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卡合突部卡合部33b。另外,在上侧臂部33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部33a。并且,在主体部31的下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向前方且向上方延伸的限制突部限制部31b。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滑动构件3作为CPA构件发挥功能。即,将滑动构件3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10,即在未完成插头壳体10向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状态下被限制从初始位置第1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第2位置滑移。并且,在成为完成了插头壳体10向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状态时被容许从初始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滑移。具体而言,滑动构件3在使下侧臂部32的顶端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挠曲的状态下插入于插入空间S6。此时,上侧臂部33的顶端也插入于插入空间S6。并且,在以将下侧臂部32和上侧臂部33的顶端插入了插入空间S6的状态使滑动构件3向前方移动插入预定量时,下侧臂部32的顶端移动至比台阶部116b靠前方的位置,该台阶部116b形成于划定凹部11a的上侧分隔壁116。这样,在下侧臂部32的顶端移动至比台阶部116b靠前方的位置时,下侧臂部32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彼此打开的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移动,使下侧臂部32的卡定突部32a卡定于台阶部116b。这样,在抑制了滑动构件3自壳体主体11脱离的状态下将滑动构件3能滑动地保持临时保持于插头壳体10。另外,在使下侧臂部32的卡定突部32a卡定于台阶部116b的状态下,上侧臂部33配置为使突部33a在限制突部滑动限制部111d的后方与该限制突部滑动限制部111d相对参照图27。因而,在将滑动构件3临时保持于没有与插座壳体20相嵌合的插头壳体10的状态下,在欲使滑动构件3向前方滑动时,由于上侧臂部33的突部33a抵接于限制突部111d,因此限制滑动构件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从而在未完成插头壳体10向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状态下无法使滑动构件3从初始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滑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下侧臂部32的卡定突部32a卡定于台阶部116b的状态下的滑动构件3的位置设为滑动构件3的初始位置。并且,在使临时保持有滑动构件3的插头壳体10嵌合于插座壳体20时,在自嵌合开始到嵌合完成的期间内,上侧臂部33的卡合突部33b抵接于顶壁211的突部211c而被向下方按下。并且,在完成了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状态下,卡合突部33b的顶端抵接于突部211c的下表面而成为使上侧臂部33向下方挠曲的状态。此时,上侧臂部33的突部33a也向下方移动从而位于比限制突部滑动限制部111d靠下侧的位置参照图28。因而,在使插头壳体10嵌合于插座壳体20时,解除限制突部111d对突部33a的向前方的移动的限制,因此能使滑动构件3向前方滑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能够上下进行弹性变形的上侧臂部33和在该上侧臂部33处形成为能够与限制突部111d相抵接的突部33a作为滑动锁定机构发挥功能。然后,使滑动构件3向前方滑动而使上侧臂部33的卡合突部33b卡定于顶壁211的突部211c的前端,从而也利用该滑动构件3将插头壳体10和插座壳体20锁定为嵌合状态参照图2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侧臂部33的卡合突部33b卡定于顶壁211的突部211c的前端的状态下的滑动构件3的位置设为滑动构件3的滑动完成位置完成位置:第2位置。通过那样设置,利用杆部121和滑动构件3将连接器组C1双重锁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滑动构件3滑动至滑动完成位置完成位置时,限制突部限制部31b插入挠曲容许空间S7参照图30。并且,利用插入挠曲容许空间S7的限制突部31b来限制杆部121的向下方的移动。此时,优选的是,将限制突部31b的向上方的突出量设定为,即使在杆部121与限制突部31b相抵接的状态下,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也一直卡合。在那样设置时,能够构成为,只要不解除由滑动构件3实现的锁定就无法解除由杆部121实现的锁定,能够更可靠地维持锁定状态。另外,在解除被杆部121和滑动构件3双重锁定的连接器组C1的嵌合的情况下,首先使位于滑动完成位置的滑动构件3滑动至初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滑动构件3用力地向后方初始位置侧拉拽从而解除卡合突部33b与突部211c的卡定。因而,例如在操作者等把持把手31a并用力地向后方拉拽滑动构件3时,滑动构件3滑动至初始位置。这样,通过使滑动构件3滑动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解除对杆部121的向下方移动的限制,能够解除由杆部121实现的锁定。然后,通过进行上述的自插座式连接器2卸下插头式连接器1的作业,从而自插座式连接器2卸下插头式连接器1。另外,滑动构件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能形成为图31和图32所示的结构。在图31和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中包括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滑动构件3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由此,以下针对上述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共用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针对图31和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一对上侧臂部33形成为根侧设置为与主体部31连续的那一侧较宽。此外,针对图31和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下侧臂部32的顶端前端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部32b,下侧臂部32的顶端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大于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即,针对图31和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下侧臂部32的顶端形成有突部32b。并且,使下侧臂部32的形成有突部32b的部位的厚度大于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另外,在上侧臂部33的顶端前端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部33c,上侧臂部33的顶端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大于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即,针对图31和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上侧臂部33的顶端形成有突部33c。并且,使上侧臂部33的形成有突部33c的部位的厚度大于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距离。此时,下侧臂部32形成为其顶端比上侧臂部33的顶端更向前方突出,在使上侧臂部33沿上下方向进行弹性变形时,突部33c与突部32b彼此不干涉。此外,向前方突出的下侧臂部32的顶端侧的宽度也大于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大距离。通过那样设置,能够抑制滑动构件3的下侧臂部32、上侧臂部33插入其他的滑动构件3的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而导致臂部彼此纠缠在一起的情况。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3构成为能够在不影响上侧臂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弹性变形的前提下抑制臂部彼此的纠缠。并且,在使上述那样的滑动构件3作为CPA构件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图25所示的滑动构件3同样地进行图27~图29所示的动作。另外,也能形成为图33~图47所示的连接器组C1。另外,在图33~图47所示的连接器组C1中包含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连接器组C1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由此,以下针对上述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共用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连接器组的结构例]另一个例子的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第1连接器1用于图33和图34所示的连接器组C1等。如图33和图34所示,连接器组C1包括上述的插头式连接器1和用于与插头式连接器1嵌合的插座式连接器第2连接器2。在另一个例子中,插头式连接器1形成为能够安装于FPC、FFC等电缆被安装构件:被连接构件1A。具体而言,通过将插头式连接器1所具备的插头端子13、14的安装片安装部132、142电连接安装于电缆1A的导体部151bA,从而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另一方面,插座式连接器2形成为能够安装于电路基板对象侧的被安装构件2A。具体而言,通过将插座式连接器2所具备的插座端子23、24的安装片对象侧的安装部232、242电连接安装于电路基板2A的导体部2bA,从而将插座式连接器2安装于电路基板2A。并且,通过使将插头端子13、14保持于插头壳体10并且将安装片132、142安装于电缆1A的插头式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式连接器2,从而使插头端子13、14与插座式连接器2所具备的插座端子23、24电连接。这样,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针对连接器组C1而言,通过使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而将插头端子13、14与插座端子23、24连接为导通,从而使电缆1A与电路基板2A电连接参照图34。此外,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在插头式连接器1处将滑动构件3保持为能够滑动参照图35~图37。并且,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连接器组C1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PositionAssurance;CPA功能,使滑动构件3作为CPA构件发挥功能。[电缆1A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38和图39说明供另一个例子的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的电缆1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电缆1A形成为具有正面前表面:一个面1aA和反面后表面:另一个面1bA的片状平板状,正面1aA成为供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的安装面。此外,电缆1A具有挠性,能够使电缆1A沿电缆厚度方向弯曲。该电缆1A包括在与插头式连接器1的连结中所使用的连结区域11A以及为了设置与其他电路之间的布线而使导体层15bA延伸而成的延伸区域12A。在另一个例子中,电缆1A形成为,连结区域11A位于延伸区域12A的一端侧。并且,在使连结有连结区域11A的插头式连接器1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延伸区域12A位于与插座式连接器的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另外,电缆1A形成为多层构造,包括支承层15aA和被支承层15aA支承的导体层15bA。支承层15aA由多个绝缘体膜形成并且覆盖导体层15bA。另一方面,导体层15bA是印刷于构成支承层15aA的绝缘体膜上的导体膜,是与多个端子13、14分别相对应的多个布线图案。另外,在连结区域11A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导体部151bA,该多个导体部151bA是自支承层15aA暴露的导体层15bA。多个导体部151bA沿前后方向形成为两排,多个导体部151bA形成为各排的导体部151bA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以预定的节距排列。此外,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多个导体部151bA形成为在俯视时沿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成为交错状。例如通过在支承层15aA上印刷多个导体膜而形成导体层15bA,并利用另一支承层15aA覆盖于该导体层15bA上,从而能够形成上述那样的构造。此时,若以不覆盖导体层15bA的顶端的方式设置另一支承层15aA,则形成导体层15bA的顶端向一侧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暴露的电缆1A。另外,电缆1A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能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形成。另外,在连结区域11A的上表面形成有固定部15cA,该固定部15cA供插头式连接器1的保持配件15固定。在另一个例子中,电缆1A在俯视时沿着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形成为宽度比沿着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导体层15bA的宽度宽的长方形,在顶端侧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固定部15cA。另外,在比一对固定部15cA靠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位置处形成有固定部15dA,该固定部15dA供插头式连接器1的插头壳体壳体10固定。例如能够在导体层15bA的印刷工序中与形成导体层15bA同样地形成该固定部15cA、固定部15dA。另外,在另一个例子中,在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沿前后方向X方向细长地呈台阶状地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缺口11aA。并且,在连结区域11A的缺口11aA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沿电缆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贯通的通孔11bA。此外,在另一个例子中,电缆1A包括加强板14A。使用玻璃环氧树脂、不锈钢等来形成该加强板14A,通过将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夹入该加强板14A与插头式连接器1之间从而对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进行加强。在另一个例子中,加强板14A形成为与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即,加强板14A的俯视时沿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的轮廓形状形成为与连结区域11A的轮廓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因而,在加强板14A中,沿前后方向X方向细长地形成有向前方开口的缺口14aA,并且形成有沿电缆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贯通的通孔14bA。并且,在使缺口11aA与缺口14aA相连通并且使通孔11bA与通孔14bA相连通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等将加强板14A安装于连结区域11A的反面侧。此时,优选在俯视时沿安装面1Aa观察的状态下导体部151bA的整体与加强板14A重叠。这样,利用加强板14A支承导体部151bA的整体,因此能够抑制导体部151bA沿上下方向Z方向弯折或沿宽度方向Y方向挠曲。[插头式连接器1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40~图42说明另一个例子的连接器组C1所具备的插头式连接器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40所示,插头式连接器1包括插头壳体第1壳体10、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插头端子下侧插头端子13和上侧插头端子14以及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保持配件15。并且,通过将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插头端子端子:第1端子13、14安装于在插头壳体10的外侧配置的电缆1A的导体部151bA,从而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作为被安装构件的电缆1A。另外,通过锡焊等将插头端子13、14安装于导体部151bA。另外,在将保持配件15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状态下通过锡焊等将保持配件15固定于电缆1A的固定部15cA,从而将插头壳体10固定于电缆1A。插头壳体10包括具有刚性的壳体主体11,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该插头壳体10。另外,在壳体主体11形成有锁定部12,该锁定部12用于将插头壳体10和插座式连接器2的插座壳体20保持为嵌合状态或者解除嵌合状态。这样,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插头壳体10包括壳体主体11和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锁定部12。壳体主体11包括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以及前壁114,上述侧壁113为一对,设置为分别使顶壁111和底壁112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端连续,上述前壁114设置为与顶壁111、底壁112以及侧壁113、113的前端连续。另外,壳体主体11包括分隔壁115,该分隔壁115设置为与前壁114和一对侧壁113连续,将由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113以及前壁114划定的空间上下分隔。此外,壳体主体11包括多个设置为与顶壁111、分隔壁115以及前壁114连续的上侧分隔壁116,利用该上侧分隔壁116将由分隔壁115分隔出的上侧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另外,壳体主体11包括多个设置为与底壁112、分隔壁115以及前壁114连续的下侧分隔壁117,利用该下侧分隔壁117将由分隔壁115分隔出的下侧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并且,在大致平板状的顶壁111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锁定部12。具体而言,锁定部12包括杆部121,该杆部121设置为与顶壁111的前端连续并且向后方延伸。该杆部121的后侧能够相对于顶壁111壳体主体11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并且,在杆部121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对杆部121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21a,在杆部12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卡合突部121b,该卡合突部121b用于与形成于插座式连接器2的卡合凹部卡合部221a卡合。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式连接器2的插座壳体20嵌合在一起时,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卡合,能够将各连接器的壳体彼此锁定维持为嵌合状态。并且,通过按下杆部121的操作部121a而使杆部121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卡合突部121b也向下方移动,将卡合突部121b与卡合凹部221a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解除各连接器的壳体彼此的嵌合。此外,锁定部12在杆部121的宽度方向两侧包括在与杆部121分离开的状态下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立起设置的一对分隔壁122。并且,在该分隔壁122与杆部121之间形成有供滑动构件3插入的插入空间S6。另外,在杆部121的下方杆部121与顶壁111之间形成有容许杆部121向下方挠曲相对于壳体主体11进行相对移动的挠曲容许空间S7。另外,插入空间S6被以沿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分隔壁122的突出壁122a划分为供滑动构件3的下侧臂部32插入的空间和供上侧臂部33插入的空间。另外,在分隔壁122的比突出壁122a靠下侧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台阶部122c,供下侧臂部32插入的空间在俯视时形成为前侧较宽。并且,通过使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下侧臂部32的顶端前端的卡定突部32a与该台阶部122c卡定,从而抑制滑动构件3自壳体主体11脱离。另外,在另一个例子中,形成于分隔壁122的台阶部122c形成为与图26所示的台阶部116b的形状同样的形状。并且,在分隔壁122的后部形成有朝向杆部121突出的限制突部滑动限制部122b。在未完成插头壳体10向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状态下,该限制突部122b限制滑动构件3从初始位置向滑动完成位置滑动。此外,在另一个例子中,一对侧壁113的上部形成有比顶壁111更向上方突出的突出壁113f。并且,该突出壁113f与锁定部12之间的间隙成为对插头壳体10与插座式连接器2的插座壳体20的嵌合进行引导的引导凹部11b。另外,在底壁112的下侧反面侧的前端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突部112a。并且,在底壁1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后端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沿前后方向细长地形成的一对突部112b。该突部112a、112b以突出量成为电缆1A的厚度与加强板14A的厚度之和以上的方式形成于底壁112。通过在底壁112形成有上述那样的突部112a、112b,从而在底壁112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112c。并且,在将插头式连接器1安装于电缆1A时,安装有加强板14A的连结区域11A收纳于该凹部112c参照图39的b。这样,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插头壳体10包括在壳体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壁部顶壁111和底壁112。并且,在作为一对壁部顶壁111和底壁112中的一侧的壁部的底壁112形成有用于收纳电缆1A的连结区域11A的凹部112c。即,插头壳体10在壳体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壁部底壁112具有用于接纳电缆被安装构件1A的接纳部凹部112c。另外,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在插座式连接器2处与切槽11aA和切槽14aA相对应地形成有定位突部212b。并且,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时,定位突部212b插入切槽11aA和切槽14aA。通过那样设置来抑制电缆1A的宽度方向上的错位。另外,利用突部112a来抑制电缆1A的向前方的错位。另外,在一对侧壁113、113分别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113a、113a,延伸部113a、113a彼此相对的区域成为用于收纳端子13、14的安装片安装部132、142的凹部113b。此外,在延伸部113a的后端侧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部113g。并且,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突部113g,从而能够在用手把持插头式连接器1时使手指勾挂于突部113g。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与插座式连接器2嵌合在一起的插头式连接器1拔出。在前壁114以与由分隔壁115、上侧分隔壁116以及下侧分隔壁117分隔出的多个空间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通孔114a。这样,在另一个例子中,在壳体主体11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空间。并且,将插头端子下侧插头端子13和上侧插头端子14分别压入插入于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空间内。在另一个例子中,在壳体主体11处,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空间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两级。此外,在自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壳体主体11时,多个空间形成为交错状。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谋求插头式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具体而言,在壳体主体11的下侧安装面1aA侧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由底壁112、分隔壁115以及下侧分隔壁117划定的空间。并且,该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下侧安装面1aA侧的空间成为供下侧插头端子13压入插入的下侧空间S1。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11的上侧比下侧空间S1远离安装面1aA的位置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有多个由顶壁111、分隔壁115以及上侧分隔壁116划定的空间。并且,该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空间成为供上侧插头端子14压入插入的上侧空间S2。在另一个例子中,在壳体主体11的下侧沿宽度方向排列设有10个空间下侧空间S1。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11的上侧,排列设有10个空间上侧空间S2,这些空间没有夹着锁定部12。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谋求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此外,在另一个例子中,上侧分隔壁116和下侧分隔壁117形成于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即,下侧空间S1和上侧空间S2形成为在俯视时有一部分重叠。换言之,在将插头端子13、14保持于插头壳体10并且安装于电缆1A的状态下,在沿安装面1aA的法线方向上下方向观察插头壳体10时,下侧空间S1和上侧空间S2重叠。并且,将下侧插头端子13自下侧空间S1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将上侧插头端子14自上侧空间S2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另外,在另一个例子中,插头端子13、14形成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插头端子13、1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另外,保持配件15也形成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保持配件15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形成于壳体主体11的下侧空间S1、上侧空间S2以及保持配件安装部113c的形状也形成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上述各构件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这样,另一个例子的插头式连接器1设置为使锁定部12向上方突出,该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1不同,但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插头式连接器1的结构相同。[插座式连接器2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43~图46说明另一个例子的插头式连接器1所具备的插座式连接器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43和图44所示,插座式连接器2包括插座壳体第2壳体20和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插座端子第2端子23、24。另外,插座式连接器2包括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保持配件25。并且,通过将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插座端子第2端子23、24安装于在插座壳体20的外侧配置的电路基板2A的导体部2bA,从而将插座式连接器2安装于作为被安装构件的电路基板2A。另外,也是通过锡焊等将插座端子23、24安装于导体部2bA。另外,在将保持配件25保持于插座壳体20的状态下通过锡焊等将保持配件25固定于电路基板2A的固定部2cA,从而将插座壳体20固定于电路基板2A。另外,电路基板2A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包括由具有刚性和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基板主体2aA。并且,以暴露于该基板主体2aA的正面21aA的方式形成有导体部2bA和固定部2cA。这样,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基板主体2aA的正面21aA成为安装面。插座壳体20包括具有刚性的壳体主体21,例如能够使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该插座壳体20。另外,在壳体主体21的上部形成有供锁定部12插入的锁定部插入部22,该锁定部12用于将插头壳体10和插座壳体20保持为嵌合状态或者解除嵌合状态。这样,在另一个例子中也是,插座壳体20包括壳体主体21和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锁定部插入部22。壳体主体21包括顶壁211、底壁212、侧壁213以及后壁214,上述侧壁213为一对,设置为分别使顶壁211和底壁212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两端连续,上述后壁214设置为与顶壁211、底壁212以及侧壁213、213的后端连续。并且,在顶壁21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锁定部插入部22。具体而言,锁定部插入部22形成于呈台阶状形成的顶壁211的向上方突出的部位的内侧并且具有用于收纳杆部121的收纳部221。在该收纳部22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与锁定部12的卡合突部121b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卡合凹部221a。另外,在收纳部22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用于收纳于引导凹部11b的引导突部211d。此外,在收纳部22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供滑动构件3的上侧臂部33插入的插入空间S8。并且,向下方突出的未图示的突部被卡定部以在沿插入方向前后方向;X方向观察的状态下配置于插入空间S8的方式形成于顶壁211。该突部与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突部211c同样,用于使上侧臂部33向下方挠曲,或者该突部与形成于上侧臂部33的顶端的卡合突部33b卡定。另外,在底壁21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突部212b。该定位突部212b形成为与缺口11aA和缺口14aA相对应。并且,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时,定位突部212b插入缺口11aA和缺口14aA,利用该定位突部212b进行电缆1A的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另外,在后壁214形成有多个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空间。在另一个例子中,沿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空间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形成有两级。此外,在自前后方向上的后方观察壳体主体21时,多个空间形成为交错状。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谋求插座式连接器2的宽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并且,插座端子23、24分别压入插入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空间内。具体而言,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下侧安装面21aA侧的空间成为供插座端子23、24中的下侧插座端子23压入插入的下侧空间S3。另一方面,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上侧比下侧空间S3远离安装面21aA的位置的空间成为供插座端子23、24中的上侧插座端子24压入插入的上侧空间S4。并且,将下侧插座端子23自下侧空间S3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该下侧空间S3的后端侧的开口成为插入口S3a。同样,将上侧插座端子24自上侧空间S4的后端侧的开口朝向前方压入插入,该上侧空间S4的后端侧的开口成为插入口S4a。另外,在壳体主体21形成有向前方插头式连接器1侧开口的嵌合空间S5。该嵌合空间S5是供插头壳体10的壳体主体11插入嵌合的空间,由顶壁211、底壁212、后壁214以及一对侧壁213、213划定。因而,下侧空间S3和上侧空间S4形成为分别与嵌合空间S5相连通。另外,在另一个例子中,插头端子23、24形成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插头端子23、2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另外,保持配件25也形成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保持配件25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下侧空间S3、上侧空间S4以及保持配件安装部213a的形状也形成为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上述各构件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这样,另一个例子的插座式连接器2设置为使锁定部插入部22向上方突出,该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2不同,但其他的结构基本上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插座式连接器2的结构相同。[滑动构件3的结构例]接下来,基于图47说明在另一个例子的插头式连接器1处被保持为能够滑动的滑动构件3的结构的一个例子。滑动构件3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主体部31,在该主体部31的上部形成有把手31a。另外,在主体部31的下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向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方式连续地设有一对下侧臂部32。一对下侧臂部32以悬臂状态设置为与主体部31连续,并且形成为能沿宽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在该下侧臂部32的顶端前端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卡定突部防脱部32a。另一方面,在主体部31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向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延伸的方式连续地设有一对上侧臂部33。一对上侧臂部33以悬臂状态设置为与主体部31连续,并且形成为能沿上下方向与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另外,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一对上侧臂部33形成为根部侧设置为与主体部31连续的那一侧较宽。并且,在上侧臂部33的顶端前端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卡合突部卡合部33b。另外,在上侧臂部33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部33a。并且,在主体部31的下部形成有向前方且向上方延伸的限制突部限制部31b。另外,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限制突部限制部31b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分别设置为与下侧臂部32的内表面连续。另外,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下侧臂部32沿下侧臂部32的延伸的方向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部32b。具体而言,突部32b形成为自下侧臂部32的根部侧朝向顶端侧延伸,并且形成为在下侧臂部32延伸的方向上成为细长。并且,通过在下侧臂部32形成上述那样的突部32b从而减小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另外,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上侧臂部33的形成有卡合突部卡合部33b的部位的正下方没有形成突部32b。即,突部32b形成为其顶端位于比上侧臂部33的卡合突部卡合部33b靠跟前侧根部侧的位置。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能够抑制上侧臂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被突部32b妨碍的情况。此外,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形成有突部32b的部位处,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小于下侧臂部32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和上侧臂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这样,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在作为下侧臂部32和上侧臂部33中的至少任一臂部的下侧臂部32处,以自根部侧朝向顶端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使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减小的突部32b。并且,在形成有突部33b的部位处,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小于下侧臂部32的厚度和上侧臂部33的厚度。此外,针对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而言,下侧臂部32的顶端侧的宽度和上侧臂部33的顶端侧的宽度也大于在形成有突部32b的部位处的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上下方向上的最短距离。通过那样设置,从而能够抑制滑动构件3的下侧臂部32、上侧臂部33插入其他的滑动构件3的下侧臂部32与上侧臂部33之间的间隙而导致臂部彼此纠缠在一起的情况。这样,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构成为能够在不影响上侧臂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弹性变形的前提下抑制臂部彼此的纠缠。并且,在使上述那样的滑动构件3作为CPA构件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也是,使其与图25、图31以及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同样地进行图27~图29所示的动作。另外,也可以将图25所示的滑动构件3、图31和图32所示的滑动构件3用于另一个例子的连接器组C1,也可以将图47所示的滑动构件3用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连接器组C1。[作用和效果]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C1具有插头式连接器第1连接器1,该插头式连接器第1连接器1具有插头壳体第1壳体10和保持于插头壳体10的第1端子下侧插头端子13和上侧插头端子14。另外,连接器组C1具有插座式连接器第2连接器2,该插座式连接器2具有插座壳体第2壳体20和第2端子下侧插座端子23和上侧插座端子24,上述插座壳体20用于与插头壳体10嵌合,上述第2端子保持于插座壳体20,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与第1端子连接为导通。此外,连接器组C1具有滑动构件3,在插头壳体10和插座壳体20中的任一个壳体插头壳体10处将该滑动构件3保持为能够在作为第1位置的初始位置和作为第2位置的完成位置之间滑动。并且,插头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第1壳体主体11和杆部121,该壳体主体11保持第1端子,该杆部121设置为与壳体主体11连续,并且能相对于壳体主体11进行相对移动。另外,插座壳体20具有壳体主体第2壳体主体21和卡合凹部卡合部221a,该壳体主体21保持第2端子,在使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该卡合凹部221a与杆部121卡合从而维持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状态。另外,滑动构件3具有滑动锁定机构。在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未嵌合的状态下,该滑动锁定机构与形成于一个壳体插头壳体10的限制突部滑动限制部111d彼此干涉而限制滑动构件3向完成位置滑动。另外,在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解除滑动锁定机构与限制突部111d的干涉而容许滑动构件3向完成位置滑动。并且,限制突部111d形成于一个壳体插头壳体10的壳体主体1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刚性的构件即壳体主体11来限制滑动构件3向完成位置滑动。因此,能够在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未嵌合的状态下更可靠地抑制如下情况,即解除限制突部111d对滑动构件3的向完成位置的滑动的限制的情况。即,能够在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未嵌合的状态下更可靠地抑制滑动构件3的从初始位置向完成位置的滑动被容许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完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1具有插头壳体壳体10和端子下侧插头端子13和上侧插头端子14,该插头壳体10将上述的滑动构件3保持为能在初始位置与完成位置之间滑动,该端子保持于插头壳体10。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插头式连接器1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确认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完成。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能更可靠地确认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的完成的连接器组C1和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构件3形成有卡合突部卡合部33b,在使该滑动构件3滑动至完成位置时,该卡合突部33b与形成于另一个壳体插座壳体20的突部被卡定部221c卡定从而限制滑动构件3向初始位置滑动。这样,在使滑动构件3卡定于另一个壳体插座壳体20时,也能利用滑动构件3来限制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的嵌合被解除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与插座壳体20嵌合在一起的插头壳体10自插座壳体20脱离。即,在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相互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头壳体10相对于插座壳体20的抗拉拽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被卡定部221c形成于另一个壳体插座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另一个壳体插座壳体20中的同杆部121与卡合凹部卡合部221a卡合的卡合部位不同的部位处,滑动构件3将插头壳体10与插座壳体20锁定为嵌合状态。在那样设置时,将插头壳体10和插座壳体20锁定的部分的抵接面积增加,因此能在相互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更进一步提高插头壳体10相对于插座壳体20的抗拉拽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构件3形成有限制突部限制部31b,在使滑动构件3滑动至完成位置时,该限制突部31b限制杆部121的相对于壳体主体11的相对移动。在那样设置时,能够构成为,只要不解除由滑动构件3实现的锁定就无法解除由杆部121实现的锁定。[其他]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多个端子配置为上下两级的结构,但也能构成为将多个端子仅配置为1级的连接器、配置为3级以上的连接器。另外,例示了将配置在同一级的端子的形状形成为同一形状的连接器,但也能构成为在同一级配置有多种端子的连接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使上侧臂部33沿上下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解除其与限制突部111d的干涉的结构,但也可以通过使上侧臂部33沿宽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解除其与限制突部111d的干涉。即,也可以使在端子的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相对而与限制突部111d干涉的突部33a沿着与前后方向端子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突部33a与限制突部111d的干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限制滑动构件3向初始位置滑动的卡合突部卡合部33b卡定于在另一个壳体插座壳体20的壳体主体21形成的突部被卡定部221c的结构,但也可以将被卡定部形成于另一个壳体插座壳体20的卡合凹部卡合部221a。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滑动构件保持于插头式连接器的结构,但也能将滑动构件保持于插座式连接器。另外,也可以将本公开应用于将基板彼此、电缆彼此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插头式连接器、插座式连接器。此外,也可以将本公开应用于将电线与基板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插头式连接器、插座式连接器、将电线与电缆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插头式连接器、插座式连接器。另外,也能恰当地改变壳体、端子以及其他细节部分的规格形状、大小以及布局等。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包括:第1连接器,其具有第1壳体和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1端子;第2连接器,其具有第2壳体和第2端子,所述第2壳体用于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所述第2端子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在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2端子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为导通;以及滑动构件,其在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任一个壳体处被保持为能够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第1壳体包括:第1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1端子;以及杆部,其设置为与所述第1壳体主体连续,能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主体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第2壳体包括:第2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2端子;以及第1卡合部,在使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杆部卡合从而维持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所述滑动构件具有滑动锁定机构,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未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滑动锁定机构与形成于所述一个壳体的滑动限制部干涉而限制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2位置滑动,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解除所述滑动锁定机构与所述滑动限制部的干涉而容许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2位置滑动,所述滑动限制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壳体的壳体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构件形成有第2卡合部,在使所述滑动构件滑动至所述第2位置时,该第2卡合部与形成于另一个壳体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1位置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卡定部形成于所述另一个壳体的壳体主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构件形成有限制部,在使所述滑动构件滑动至所述第2位置时,该限制部限制所述杆部的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主体的相对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包括:主体部,其形成有把手;上侧臂部,其在将所述滑动构件配置为所述把手位于上侧的状态下能够弹性变形地设置为与所述主体部的上部连续;以及下侧臂部,其在将所述滑动构件配置为所述把手位于上侧的状态下能够弹性变形地设置为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连续,在所述上侧臂部形成有第2卡合部,在使所述滑动构件滑动至所述第2位置时,该第2卡合部与形成于另一个壳体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1位置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臂部形成有用于抑制所述滑动构件自所述一个壳体的壳体主体脱离的防脱部。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限制部,在使所述滑动构件滑动至所述第2位置时,该限制部限制所述杆部的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主体的相对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臂部的顶端和所述上侧臂部的顶端分别形成有突部,在形成有所述突部的部位处,所述下侧臂部和所述上侧臂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下侧臂部与所述上侧臂部之间的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臂部和所述上侧臂部中的至少任一臂部处,以自根部侧朝向顶端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使所述下侧臂部与所述上侧臂部之间的间隙减小的突部,在形成有所述突部的部位处,所述下侧臂部和所述上侧臂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下侧臂部的厚度和所述上侧臂部的厚度。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将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构件保持为能够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滑动;以及端子,其保持于所述壳体。

百度查询: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以及连接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