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超前支护固结方法_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_201910813904.9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8-30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公开(公告)号:CN110469332B

主分类号:E21D9/00(20060101)

分类号:E21D9/00(20060101);C04B28/26(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0.10.16#授权;2019.12.1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1.19#公开

摘要: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超前支护固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地表地面整平、S2测量放线、S3钻机定位、S4地表钻孔、S5下管、S6封孔、S7地表注浆、S8地表注浆结束、S9掌子面钻孔、S10埋管、S11掌子面注浆、S12掌子面注浆结束。注浆用的注浆液均为水泥、水、水玻璃和缓凝剂的混合物,其水灰比为=0.7~1:1;水玻璃浓度为35~40°Be,水玻璃与水泥浆的体积比为1:1;缓凝剂用量为11~11.5kgm3。使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前方预开挖段渗水和岩体稳定性问题,有效对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加固和止水,且注浆作业次数少,注浆范围广,施工周期短,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主权项:1.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超前支护固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地表地面整平:整平场地,填平冲沟及洼地,地表用0.5~0.6m厚粘土封闭,保持开挖顶到地面注浆厚度大于5m;S2、测量放线:测量放出注浆范围和注浆孔位置,测出各注浆孔处地表标高,计算出各注浆孔深度,并对每个注浆孔编号;S3、钻机定位:根据测量注浆孔位置进行钻机就位,采用脚手架钢管或方木搭设平台,保证钻机稳定、钻杆垂直;S4、地表钻孔:钻孔深度比设计标高深0.5m~0.6m,钻孔过程中用水平尺经常检查钻杆垂直度、调整钻机机座,确保注浆孔垂直;S5、下管:钻孔完成后,退出钻杆,及时进行验孔,注浆孔深度和垂直度达到要求后及时下注浆管,注浆管为直径89~140mm的钢管,如出现塌孔则利用钻机重新清孔;S6、封孔:采用钢管作为封孔管,防止顶部塌陷,封孔管端头2m~3m范围内的管顶进至要求位置后,采用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浇灌封孔管与孔壁间隙,并充分捣实,待封孔混凝土凝固到有足够强度后,方可进行注浆;S7、地表注浆:注浆采用全孔封闭整体注浆,先两边后中间隔孔间注的方法;注浆深度为17~18m,注浆扩散半径为100~110cm;S8、地表注浆结束:采用注浆终压和流量控制注浆是否结束,当单孔注浆压力达到2.0MPa后,并且流量很小,吸浆量小于1Lmin,即可结束该孔注浆,并关闭孔口止浆阀,注浆初压控制在0.5~0.8Mpa,注浆终压控制在2.1~2.5Mpa;当全部注浆孔均符合单孔注浆的结束条件,保证没有漏注现象,地表注浆全部结束;S9、掌子面钻孔:在掌子面上钻设注浆孔,布孔方式为梅花桩式布孔,相邻两孔间距为950mm~1050mm;实际钻孔位置与孔的设计位置偏差控制在5cm的范围内,孔底与孔口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孔深的1%,孔的直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孔深比埋设的注浆管长度长0.5m~0.6m,开孔时要保持低速,当孔深不小于30cm后,即可转入正常转速;S10、埋管:在掌子面上的注浆孔内埋设注浆管,注浆管外露于注浆孔口的长度为60~70cm;注浆管为玻璃纤维管锚杆,直径为20~50mm;S11、掌子面注浆:当岩层的破碎情况较为严重时,采用分段前进的方式进行注浆,以免造成塌孔;当岩层较为稳定时,则应采用分段后退的方式进行注浆;注浆和钻孔的顺序均为由外向内,第1、2环全部进行钻孔、注浆,从第三环开始先钻掌子面左半幅的奇数孔,同一环的注浆要间隔进行;如果奇数孔注浆效果不理想,再钻偶数号孔并进行补浆,掌子面右半幅采取与左半幅相同的方法进行注浆;如果在钻孔过程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涌水,就要立即停止钻孔并进行注浆;注浆深度为17~18m,注浆扩散半径为100~110cm;S12、掌子面注浆结束:当单孔注浆压力达到2.0MPa后,并且流量很小,吸浆量小于1Lmin,即可结束该孔注浆,并关闭孔口止浆阀,注浆初压控制在0.5~0.8Mpa,注浆终压控制在2.1~2.5Mpa;当全部注浆孔均符合单孔注浆的结束条件,保证没有漏注现象,则掌子面注浆全部结束。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超前支护固结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