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电容器_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_201780072580.7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申请日:2017-09-22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公开(公告)号:CN109997207B

主分类号:H01G4/224(20060101)

分类号:H01G4/224(20060101);H01G2/10(20060101)

优先权:["20161129 JP 2016-230767"]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1.02.09#授权;2019.09.1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09#公开

摘要:薄膜电容器1A具备电容器元件10、收容电容器元件10的壳体3、以及填充于壳体3内的填充树脂4。壳体3包括:壳体主体30,其通过将底壁部31、从该底壁部31的周缘立起的圆筒状的内壁部32、包围该内壁部32且在与底壁部31正交的方向上相比底壁部31进一步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壁部33、以及将内壁部32与外壁部33以在双方的壁部之间产生间隙S1的方式连结的连结部34一体地形成而得到;盖部40,其以在与底壁部31之间形成有间隙S2的方式将外壁部33中的与底壁部31对置的开口面33c堵塞。

主权项:1.一种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以及填充树脂,其填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其通过将底壁部、从该底壁部的周缘立起的筒状的内壁部、包围该内壁部且在与所述底壁部正交的方向上相比所述底壁部进一步延伸的筒状的外壁部以及将所述内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以在双方的壁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连结的连结部一体地形成而得到;以及盖部,其以在与所述底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所述外壁部中的与所述底壁部对置的开口面堵塞。

全文数据: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容器。背景技术以往,已知有一种壳体模制型的电容器,该电容器通过将连接有母线的电容器元件收纳于上表面开口的壳体内并向该壳体内填充环氧树脂等填充树脂而形成。在上述电容器中,在向电容器元件施加了交流电压时,电容器元件容易振动,容易产生因该振动引起的噪音。对此,为了抑制向壳体的外部泄漏的噪音,能够利用彼此之间具有间隙的两个壁部来构成壳体的侧面周面及底面。在像这样使壳体的侧面与底面成为双重壁构造的情况下,难以利用一个构件来制作壳体。因此,通常能够通过将两个构件结合来制作壳体。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利用树脂制的内装壳体和收容该内装壳体的金属制的外装壳体来构成壳体的壳体模制型的电容器。在内装壳体的侧面上部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结合部。另一方面,在外装壳体的侧面上部设置有具有凹形状的结合部,内装壳体的结合部从上方嵌入到该结合部。通过利用螺栓等对双方的结合部进行紧固,从而将内装壳体与外装壳体结合为一体。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8167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构成壳体的情况下,容易在双方的结合部的嵌入尺寸的精度、形成于双方的结合部的螺栓用的孔的尺寸精度过于严苛时,双方的结合部彼此难以嵌入,或者当双方的孔的位置偏移时,螺栓难以紧固。对此,为了容易将内装壳体与外装壳体结合,在双方的结合部之间设置某种程度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游隙即可,另外,内装壳体的结合部的孔大于外装壳体的孔即可。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制作壳体时,内装壳体相对于外装壳体容易从所期望的位置沿前后左右方向偏移,在内装壳体的侧面靠外装壳体的侧面的部分处,间隙容易变小。由此,在壳体的侧面方向周面方向上,间隙产生偏差,由此可能难以得到稳定的噪音抑制效果。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期待良好地得到基于双重壁构造的壳体实现的噪音的抑制效果的电容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主要方式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以及填充树脂,其填充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其通过将底壁部、从该底壁部的周缘立起的筒状的内壁部、包围该内壁部且在与所述底壁部正交的方向上相比所述底壁部进一步延伸的筒状的外壁部、以及将所述内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以在双方的壁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连结的连结部一体地形成而得到;以及盖部,其以在与所述底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所述外壁部中的与所述底壁部对置的开口面堵塞。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期待良好地得到基于双重壁构造的壳体实现的噪音的抑制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及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更加清楚。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并不受到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的俯视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A-A′剖视图。图2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B-B′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的仰视图。图4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俯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C-C′剖视图。图5是示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状态的图。图6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的俯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D-D′剖视图。图7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图7的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的仰视图。图8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俯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的E-E′剖视图。图9是用于对变更例的薄膜电容器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a及b是用于对变更例的薄膜电容器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实施方式即薄膜电容器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附记了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方向只不过表示薄膜电容器的相对的方向,并非表示绝对的方向。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螺纹部37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螺纹部”。另外,外螺纹部43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螺纹部”。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只不过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并不通过上述建立对应而使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受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任何限定。图1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的俯视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A-A′剖视图。图2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30的俯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B-B′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30的仰视图。图4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40的俯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C-C′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a中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填充树脂4的图示,在图1的b中为了方便将填充树脂4设成了透明的状态,仅利用斜线对其上表面进行了描绘。薄膜电容器1A包括电容器元件单元2、壳体3以及填充树脂4。在壳体3内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2且填充有填充树脂4。填充树脂4例如由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构成,在熔融状态下将填充树脂4向壳体3内注入并对壳体3进行加热,由此使填充树脂4固化。填充树脂4覆盖电容器元件单元2的大部分,保护这些部分不受到湿气、冲击的破坏。电容器元件单元2包括电容器元件10和安装于电容器元件10的引出端子部20。电容器元件1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卷绕重叠后的金属化薄膜而形成,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在电容器元件10的中央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圆形的贯通孔11。另外,在电容器元件10的上侧的端面,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第一电极12,在电容器元件10的下侧的端面,同样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第二电极13。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薄膜以外,电容器元件10也可以由蒸镀了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10也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中的多个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还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薄膜形成。引出端子部20包括端子安装板21、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23、第一引线24以及第二引线25。端子安装板21由树脂材料形成,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在端子安装板21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26,该突起部26的前端部向电容器元件10的贯通孔11嵌入。在突起部26形成有与贯通孔11相连的插通孔27。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由铜等的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大致L字形。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在端子安装板21上安装于突起部26的两侧。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从端子安装板21的上表面朝上方突出,其基端部与端子安装板21的下表面侧面对。第一引线24将第一端子22与电容器元件10的第一电极12电连接。第二引线25将第二端子23与电容器元件10的第二电极13电连接。由于将第二端子23与第二电极13之间连接,因此,第二引线25穿过端子安装板21的插通孔27和电容器元件10的贯通孔11。作为第一引线24与第一端子22及第一电极12的连接方法以及第二引线25与第二端子23及第二电极13的连接方法,例如能够举出钎焊、焊接。壳体3是具有有底的圆筒形状的双重壁构造的容器,包括壳体主体30和盖部40。壳体主体30及盖部40由聚苯硫醚树脂PPS等的耐湿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壳体主体30通过将圆形的底壁部31、从底壁部31的周缘立起的圆筒状的内壁部32、包围内壁部32的圆筒状的外壁部33、以及将内壁部32与外壁部33连结的连结部34一体地形成而得到。在底壁部31的下表面形成有稍微凹陷的凹部31a。在内壁部32的上端部32a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承接部35和第二承接部36。在第一承接部35和第二承接部36分别形成有三个第一爪部35a及第二爪部36a。外壁部33沿下方向、即沿与底壁部31正交的方向相比底壁部31进一步延伸。外壁部33的开口端部33b位于比底壁部31靠下的位置。在开口端部33b的内侧,通过呈螺旋状行进的肋37a而形成有内螺纹部37。连结部34在内壁部32的上端部32a与底壁部3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同上端部32a对置的外壁部33的上端部33a之间沿整周范围连续地设置,以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S1的方式将它们之间连结。盖部40以在与底壁部31之间形成有间隙S2的方式将外壁部33中的与底壁部31对置的开口面33c堵塞。盖部40包括圆盘状的盖主体41和具有扁平的圆筒状的嵌入口部42。嵌入口部42形成于盖主体41的上表面。在嵌入口部42的周壁面42a,通过呈螺旋状行进的肋43a而形成有外螺纹部43。在向壳体主体30安装盖部40时,以外螺纹部43与内螺纹部37啮合的方式一边旋转盖主体41一边将嵌入口部42向外壁部33的开口端部33b嵌入。当嵌入口部42嵌入至最后而使盖主体41与外壁部33抵接时,盖部40向壳体主体30的安装完成,盖部40固定于壳体主体30。电容器元件单元2通过在内壁部32的第一承接部35与第二承接部36之间架设端子安装板21而在壳体3内保持为从底壁部31浮起的状态。填充树脂4的上表面位于比端子安装板21靠上的位置,利用固化的填充树脂4在壳体3内对电容器元件单元2进行固定。端子安装板21的两端部被第一爪部35a及第二爪部36a按压,因此,端子安装板21难以向上方脱离。在电容器元件单元2收容于壳体3内的状态下,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的前端部向壳体3的外侧伸出。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安装在印刷基板100上的状态的图。如图5所示,薄膜电容器1A直接安装于印刷基板100。在印刷基板100的背面形成有与薄膜电容器1A的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分别对应的导电图案101、102。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穿过印刷基板100,并通过钎焊而与导电图案101、102电连接。壳体3通过开口侧的面与印刷基板100接触而成为被印刷基板100覆盖的状态。如图5那样,在薄膜电容器1A安装于印刷基板100的状态下,因电容器元件10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从壳体3的泄漏在上方向上被具有间隙空气层S2的底壁部31与盖部40的双重壁构造抑制,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具有间隙空气层S1的内壁部32与外壁部33的双重壁构造抑制。在下方向上,由于填充树脂4的层比其他部分厚、以及壳体3的开口部分被印刷基板100封闭,因此噪音从壳体3的泄漏得以抑制。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以下的效果。壳体3成为由内壁部32和外壁部33及底壁部31和盖部40构成的双重壁构造,因此,能够抑制因电容器元件10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从壳体的泄漏。而且,由于内壁部32和外壁部33一体形成,因此,不会根据制造作业的情况而使内壁部32与外壁部33的间隙S1变动,能够确保所期望的间隙S1,可以期待稳定的噪音抑制效果。另外,外壁部33形成为圆筒形状,通过螺纹方式来进行盖部40向外壁部33的开口端部33b的固定,因此,盖部40向壳体主体30的安装容易,并且,能够将盖部40牢固地固定于壳体主体30。此外,如图5那样,在将薄膜电容器1A安装于印刷基板100之后,即便为了进一步抑制噪音的泄漏而需要向壳体3的间隙S1及间隙S2填充吸音材料,也能够在保持安装于印刷基板100的安装状态下容易将盖部40从壳体主体30卸下而进行吸音材料的填充。此外,壳体3是仅在内壁部32的上端部32a与外壁部33的上端部33a之间由连结部34连结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振动噪音从内壁部32经由连结部34向外壁部33的传播,能够期待提高噪音的抑制效果。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进行说明。图6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的俯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D-D′剖视图。图7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70的俯视图,图7的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70的仰视图。图8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80的俯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的E-E′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的a中,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填充树脂7的图示,在图6的b中,为了方便将填充树脂7设成了透明的状态,仅利用斜线对其上表面进行了描绘。薄膜电容器1B包括电容器元件单元5、壳体6以及填充树脂7。在壳体6内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5且填充有填充树脂7。填充树脂7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填充树脂4同样地例如由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构成,且覆盖电容器元件单元5的大部分,保护这些部分不受到湿气、冲击的破坏。电容器元件单元5包括电容器元件50和安装于电容器元件50的引出端子部60。电容器元件5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之后卷绕或层叠重叠后的金属化薄膜并按压为扁平状而形成,剖面具有大致长圆的柱体形状。在电容器元件50的左侧的端面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有第一电极51,在电容器元件50的右侧的端面同样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有第二电极52。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薄膜以外,电容器元件50也可以由蒸镀了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50也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中的多个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还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薄膜形成。引出端子部60包括第一母线61和第二母线62。第一母线61及第二母线62通过将铜板等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板弯折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第一母线61的基端部通过钎焊、焊接等连接方法而与电容器元件50的第一电极51电连,在前端部具有第一端子61a。第二母线62的基端部通过钎焊、焊接等连接方法而与电容器元件50的第二电极52电连接,在前端部具有第二端子62a。壳体6是具有有底的矩形筒形状的所谓的双重壁构造的容器,包括壳体主体70和盖部80。壳体主体70及盖部80由PPS等的耐湿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壳体主体70通过将四边形的底壁部71、从底壁部71的周缘立起的矩形圆筒状的内壁部72、包围内壁部72的矩形筒状的外壁部73、以及将内壁部72与外壁部73连结的四个连结部74一体地形成而得到。在底壁部71的内壁面上表面形成有五个圆盘状的突起部75,在底壁部71的外壁面下表面以沿着周缘部的方式形成有具有扁平的矩形筒状的壁部76。在内壁部72的左右的内壁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77。外壁部73沿下方向、即沿与底壁部71正交的方向相比底壁部71进一步延伸。外壁部73的下端与壁部76的下端的位置相同。四个连结部74分别将内壁部72的角部与同该角部对置的外壁部73的角部之间连结。连结部74在从外壁部73的上端到下端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由连结部74连结的内壁部72与外壁部73之间形成有间隙S3。盖部80以在与底壁部71之间形成有间隙S4的方式将外壁部73中的与底壁部71对置的开口面73a堵塞。盖部40包括矩形板状的盖主体81和形成于盖主体81的上表面的嵌入口部82。嵌入口部82形成为与四个连结部74对应的部分被切掉的扁平的矩形筒状。嵌入口部82的厚度比外壁部73与壁部76的间隙稍大。盖部80通过将嵌入口部82向外壁部73与壁部76的间隙压入而固定于壳体主体70。此时,为了增加固定强度,也可以在嵌入口部82的与外壁部73及壁部76相接的各壁面涂覆胶粘剂。电容器元件单元5在壳体6内被保持为由突起部75支承而与底壁部71稍微分离的状态。填充树脂7的上表面位于比电容器元件50靠上的位置,利用固化后的填充树脂7在壳体6内对电容器元件单元5进行固定。在电容器元件单元5收容于壳体6内的状态下,第一母线61的第一端子61a及第二母线62的第二端子62a的前端部向壳体6的外侧伸出。本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同样地能够直接安装于印刷基板未图示。壳体6成为由内壁部72和外壁部73及底壁部71和盖部80构成的双重壁构造,因此,能够抑制因电容器元件50的振动引起的噪音的从壳体6的泄漏。而且,由于内壁部72和外壁部73一体形成,因此,不会根据制造作业的情况而使内壁部72与外壁部73的间隙S3变动,能够确保所期望的间隙S3,可以期待稳定的噪音抑制效果。另外,壳体6是内壁部72的角部与外壁部73的角部之间由连结部74连结的结构,内壁部72的角部与两个角部之间的部位相比,刚性高,在电容器元件50振动时难以发生振动。由此,能够减小振动噪音从内壁部72经由连结部74向外壁部73的传播,能够期待提高噪音的抑制效果。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应用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中,内壁部32与外壁部33的间隙S1及底壁部31与盖部40的间隙S2为空气层。然而,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这些间隙S1、S2填充吸音材料8。吸音材料8能够使用玻璃棉、石棉、毛毡等已知的吸音材料。由此,可以期待进一步抑制噪音从壳体3的泄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中,也可以在内壁部72与外壁部73的间隙S3及底壁部71与盖部80的间隙S2填充吸音材料。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中,在内壁部32的上端部32a与外壁部33的上端部33a之间沿整周范围连续地设置了连结部34。然而,如图10的a所示,也可以在内壁部32的上端部32a与外壁部33的上端部33a之间沿整周范围间断地设置连结部34。在该情况下,从强度的观点出发期望在内壁部32中的形成第一承接部35与第二承接部36的部分存在连结部34。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中,内壁部72的角部与外壁部73的角部之间由连结部74连结。然而,连结部74的位置也可以不为角部的位置,例如,如图10的b所示,连结部74也可以位于角部与角部之间的中央的位置。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中,壳体主体30与盖部40也可以不通过螺纹方式、而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同样地通过压入方式来固定。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同样地,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结部将内壁部32与外壁部33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在螺纹方式的情况下,在使壳体主体30成形时,需要使壳体主体30旋转而从模具脱离,因此,无法设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那样的连结部。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B中,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采用在内壁部72的上端部与外壁部73的上端部之间沿整周范围连续地设置连结部的结构。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单元2、5由一个电容器元件10、50构成。然而,不局限于此,电容器元件单元2、5也可以由多个电容器元件10、50构成。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10、5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卷绕重叠后的金属化薄膜而形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薄膜与绝缘薄膜重叠并对它们进行卷绕等而形成电容器元件10、50。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例,举出了薄膜电容器1A、1B。然而,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薄膜电容器1A、1B以外的电容器。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变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表示“上方”、下方”等的方向的用语表示仅取决于构成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方向,并非表示铅垂方向、水平方向等的绝对方向。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在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装等的电容器中是有用的。附图标记说明:1A薄膜电容器电容器;1B薄膜电容器电容器;2电容器元件单元;3壳体;4填充树脂;5电容器元件单元;6壳体;7填充树脂;8吸音材料;10电容器元件;30壳体主体;31底壁部;32内壁部;33外壁部;33b开口端部;33c开口面;34连结部;37内螺纹部第一螺纹部;40盖部;42嵌入口部;42a周壁面;43外螺纹部第二螺纹部;50电容器元件;70壳体主体;71底壁部;72内壁部;73外壁部;73a开口面;74连结部;80盖部;S1间隙;S2间隙;S3间隙;S4间隙。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壳体,其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以及填充树脂,其填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其通过将底壁部、从该底壁部的周缘立起的筒状的内壁部、包围该内壁部且在与所述底壁部正交的方向上相比所述底壁部进一步延伸的筒状的外壁部以及将所述内壁部与所述外壁部以在双方的壁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连结的连结部一体地形成而得到;以及盖部,其以在与所述底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所述外壁部中的与所述底壁部对置的开口面堵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壁部与所述外壁部的间隙及所述底壁部与所述盖部的间隙中的至少一方填充有吸音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为圆筒状,在所述外壁部的开口端部的内侧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盖部具有与所述开口端部相面对的周壁面,在所述周壁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啮合的第二螺纹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将所述内壁部的同所述底壁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同该端部对置的所述外壁部的端部之间连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部及所述外壁部具有矩形筒状,所述连结部将所述内壁部的角部与同该角部对置的所述外壁部的角部之间连结。

百度查询: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