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公布】一种用于红花国槐新品种‘姹紫1号’的工厂化育苗方法_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_202111243432.1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日:2021-10-25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公开(公告)号:CN113767851A

主分类号:A01H4/00(20060101)

分类号:A01H4/00(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在审-实质审查的生效

法律状态:2021.12.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21.12.10#公开

摘要:一种用于红花国槐新品种‘姹紫1号’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外植体选择;步骤二:外植体处理;步骤三:初代培养;步骤四:增殖培养;步骤五:生根培养:步骤六:炼苗移栽;步骤七:大田移栽。本发明解决了新品种茎叶不舒展、有效芽苗偏低的问题,利用本技术可使新品种快速繁殖,达到迅速推广的目的;本发明以新品种快繁,进行工厂化育苗为目的,步骤简单,生根率、炼苗成活率均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种苗生长健壮。

主权项:1.一种用于红花国槐新品种‘姹紫1号’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外植体选择:晴天的上午,选取树冠阳面外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顶芽、长度为10cm~30cm的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用湿报纸或纱布包裹,外敷塑料薄膜,装入含有冰袋的泡沫盒中冷藏保存,尽快带回组培室消毒灭菌;步骤二:外植体处理:除去叶片,留下叶柄,用软毛刷蘸取洗洁精溶液轻轻洗去枝条表面的灰尘,流水冲洗1h,将枝条剪切成带顶芽或1~2个腋芽、长2.0cm~3.0cm的茎段,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乙醇浸润30s~60s,无菌水冲洗3~4次,带顶芽的茎段用0.1%氯化汞溶液处理6min~8min,带腋芽的茎段用0.1%氯化汞溶液处理10min~12min,无菌水冲洗3~4次,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步骤三:初代培养:无菌条件下将带顶芽茎段的下端、带腋芽茎段的两端分别去除0.4cm~0.6cm,剪成含有一个顶芽或腋芽的茎段,接种到启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初代培养时间为3~5周,培养条件:昼温度25℃±2℃,夜温度18℃±2℃;光照强度1500Lx~2000Lx,光照时间14h~16h,黑暗时间10h~8h;步骤四:增殖培养:经诱导形成的不定芽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5d~30d继代一次,培养条件:昼温度25℃±2℃,夜温度18℃±2℃;光照强度2500Lx~3000Lx,光照时间14h~16h,黑暗时间10h~8h;步骤五:生根培养:丛生芽高度达到3cm左右时,从愈伤组织基部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时间14d~18d,培养条件同增殖培养,余下的愈伤组织切成2~3块,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步骤六:炼苗移栽:不定根刚刚长出不超过1cm时1转移至简易温室内炼苗移栽,简易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85%~90%、遮光率50%%,选用直径5cm,高8cm的无纺布营养钵,下部5cm~6cm填充消毒过的移栽基质,上部2cm~3cm填充细沙,放入育苗盘中,育苗盘放入简易炼苗温室,底部用砖垫起,架空摆放,距离地面位置10cm以上,炼苗移栽前1天营养钵浇透水,简易温室内地面用水浇透,在简易温室内,打开组培苗封口膜,用镊子轻轻取出小苗,用清水洗净根部残留的培养基,栽入营养钵,保持根系舒展,轻压生根苗周边细沙,移栽后浇透水,每周喷施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杀菌;用麸皮拌农药撒在育苗盘下方及周围软体动物和昆虫危害,移栽20d~25d后,简易温室选择在阴天或者晴天的傍晚逐渐通风以降低室内湿度、逐渐撤去遮阴网来增强光照,简易温室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再继续培养30d~60d,待营养钵中的小苗根系长到营养钵中下部及四周,此时,可移出简易温室,在室外继续炼苗1周,若此时为春夏季,可选择阴天或者晴天的傍晚直接移入大田;若此时为秋季,移入花盆或大号的营养钵,放入温室或在向阳避风处越冬;步骤七:大田移栽:育苗地深耕耙平,整成宽1.5m左右,长20m~30m的畦,按0.4m的行距开沟,开沟深度12cm~15cm,将小苗连同营养钵按照0.2m的株距摆放于沟内,覆土定植,浇透水1次,栽后5d~7d天再浇透水1次,以后浇水根据土壤墒情确定,苗木移栽20d后宜喷施0.1%~0.2%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次,结合浇水,土壤追施复合肥一次,用量25kg667m2,封冻前浇1次透水,育苗完成。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红花国槐新品种‘姹紫1号’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