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_吉林大学_201810131417.X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申请日:2018-02-09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公开(公告)号:CN108312995B

主分类号:B60R21/00

分类号:B60R21/00;B60R21/01;B60R21/013;E05B81/56;E05F15/7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3.06.06#授权;2018.08.1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7.24#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其分别设置在车厢内底部与车门接触处,用于打开车门;多个气囊,其周向设置在车身外侧内部;执行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工作,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设置有电动推杆,保证车门打开,还设置有气囊,避免汽车下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判断汽车入水情况并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同时车身周向弹出安全气囊并控制气囊压力,维持汽车平衡并上浮。

主权项:1.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压力阈值,当水压传感器检测汽车底部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并控制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所述压力阈值满足: 其中,F0为压力阈值,ξ为校正系数,A为水压传感器与水的接触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水的密度,θ1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当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的下沉速度满足: 其中,v为速度传感器检测的汽车下沉速度,ε为预设系数,M为汽车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θ1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此时,控制器控制气囊弹出;其中,当汽车落入水中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进行调控,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采样周期,通过传感器采集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1以及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步骤二、依次将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1、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和水的密度ρ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其中,x1为汽车底部压力系数,x2为汽车重量系数,x3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4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5为水的密度系数;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步骤四、得到输出层向量z={z1,z2,z3,z4,z5,z6};其中,z1为汽车左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2为汽车左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3为汽车右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4为汽车右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5为汽车车头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6为汽车汽车车尾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使P1i+1=z1iPmax, 其中,z1i、z2i、z3i、z4i、z5i、z6i分别为第i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Pmax为设定的气囊的最大压力,P1i+1、分别为第i+1个采样周期时的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以及在所述步骤二中,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1和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进行规格化公式为: 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为测量参数Pb、M、θ1、θ2,j=1,2,3,4;Xjmax和Xjmin分别为相应测量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水的密度进行规格化后:x5=1;所述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其分别设置在车厢内底部与车门接触处,用于打开车门;多个气囊,其周向设置在车身外侧内部;执行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工作。

全文数据:_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落水安全自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国内汽车占有率正在不断上升,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便捷性、舒适性上,更是对安全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传统的机械装置与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使得汽车电子、数字技术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0003]近几年来,平均每年都会发生1万余起汽车落水事故,并且车辆落水事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事实证明一旦车辆完全落入水中,事故的死亡率极高,平均每5起落水事故中只有1起能成功逃生,当汽车掉入水中后,由于车门内外的巨大压力差,车内人员往往很难开启车门逃生,最终导致被困车内溺水死亡。面对此类事故对车乘人员人身财产造成的极大伤害,汽车领域急需一种高自动化,并能够减少事故死亡率的装置。[0004]中国专利申请201510585010.0公开了一种汽车落水车门车窗控制系统,能够在汽车落水前实现预判并开启车窗、打开车门电子中控锁,提高驾驶员逃生成功几率。但是由于落水的瞬间性和人们由于惊慌而不知所措,即使车门中控锁打开也难以保证人们及时打开车门,而一旦汽车进入水中,由于压力的存在,人的力量很难将车门打开;同时,汽车落入水中后,由于车身重量平均在1.2〜1.5吨左右,会以很快的速度下沉,而下沉深度越深,压力也就越大,危险系数也就更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设置有电动推杆,保证车门打开,还设置有气囊,避免汽车下沉。[000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判断汽车入水情况并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同时车身周向弹出安全气囊并控制气囊压力,维持汽车平衡并上浮。[000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0008]—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包括:[0009]多个电动推杆,其分别设置在车厢内底部与车门接触处,用于打开车门;[0010]多个气囊,其周向设置在车身外侧内部;[0011]执行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工作。[0012]优选的是,还包括:[0013]水压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用于检测汽车底部压力;[00M]倾角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心,用于检测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和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015]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心,用于检测汽车下沉速度;[0016]气压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气囊中,用于检测气囊压力;[0017]重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轮毂上,用于检测汽车重量;[0018]控制器,其与所述水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执行机构工作。[0019]优选的是,所述气囊分别设置在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内部、车头内部以及车尾内部。[0020]优选的是,还包括防水蓄电池,其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用于为所述电动推杆供电;所述电动推杆为4个。[0021]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0022]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压力阈值,当水压传感器检测汽车底部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并控制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所述压力阈值满足:[0023][0024]其中,Fo为压力阈值,ξ为校正系数,A为水压传感器与水的接触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P为水的密度,θΐ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025]优选的是,还包括:[0026]当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的下沉速度满足:[0027][0028]其中,V为速度传感器检测的汽车下沉速度,ε为预设系数,M为汽车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Q1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029]此时,控制器控制气囊弹出。[0030]优选的是,所述预设系数ε根据不同车型设定。[0031]优选的是,当汽车落入水中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进行调控,包括如下步骤:[0032]步骤一、按照采样周期,通过传感器采集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Μ,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1以及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0033]步骤二、依次将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Μ,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Q1、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h和水的密度P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其中,Xl为汽车底部压力系数,X2为汽车重量系数,X3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4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5为水的密度系数;[0034]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i,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0035]步骤四、得到输出层向量Z={Z1,Z2,Z3,Z4,Z5,Z6};其中,Zl为汽车左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2为汽车左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3为汽车右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4为汽车右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5为汽车车头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6为汽车汽车车尾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使[0042]其中,211、221、231、241、251、261分别为第1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_为设定的气囊的最大压力,分别为第i+Ι个采样周期时的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以及[0043]在所述步骤二中,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Q1和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进行规格化公式为:[0044][0045]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为测量参数Pb、M、Q1、θ2,j=1,2,3,4;Xjmax和Xjmin分别为相应测量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0046]水的密度进行规格化后:[0047]X5=1〇[0048]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一中,初始运行状态下,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满足经验值:[0049]Pi0=P20=P30=P40=Ps0=Pe0=0.5Pmax[0050]其中,ρΛρΛρ分别为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初始压力;Pmax为设定的气囊的最大压力。[0051]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节点数m=6。[0052]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为:[0053]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设置有电动推杆,保证车门打开,还设置有气囊,避免汽车下沉。[0054]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判断汽车入水情况并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同时车身周向弹出安全气囊并控制气囊压力,维持汽车平衡并上浮,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0055]图1为本发明所述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5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0057]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其分别设置在车厢内底部与车门接触处,用于打开车门;多个气囊,其周向设置在车身外侧内部;执行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工作。[005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压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用于检测汽车底部压力;倾角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心,用于检测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和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本申请中的倾角传感器采用SSA61XXH1-232MB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心,用于检测汽车下沉速度;气压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气囊中,用于检测气囊压力;重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轮毂上,用于检测汽车重量;控制器,其与所述水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执行机构工作。[0059]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对外通讯模块,其内置GPRS发射器,在紧急情况下可对外发送紧急信息。[0060]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分别设置在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内部、车头内部以及车尾内部;还包括防水蓄电池,其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用于为所述电动推杆供电;所述电动推杆为4个。[0061]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设置有电动推杆,保证车门打开,还设置有气囊,避免汽车下沉。[006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0063]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压力阈值,当水压传感器检测汽车底部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并控制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所述压力阈值满足:[0064][0065]其中,Fo为压力阈值,ξ为校正系数,A为水压传感器与水的接触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P为水的密度,θΐ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066]当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的下沉速度满足:[0067][0068]其中,V为速度传感器检测的汽车下沉速度,ε为预设系数所述预设系数ε根据不同车型设定),Μ为汽车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Q1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069]此时,控制器控制气囊弹出。[0070]当汽车落入水中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进行调控,包括如下步骤:[0071]步骤一、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0072]本发明采用的BP网络体系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输入层,共η个节点,对应了表示设备工作状态的η个检测信号,这些信号参数由数据预处理模块给出。第二层为隐层,共m个节点,由网络的训练过程以自适应的方式确定。第三层为输出层,共ρ个节点,由系统实际需要输出的响应确定。[0073]该网络的数学模型为:[0074]输入层向量:Χ=Χ1,Χ2,···,ΧηΤ[0075]中间层向量:y=yi,y2,.",ymT[0076]输出层向量:ζ=ζι,Ζ2,···,ζΡτ[0077]本发明中,输入层节点数为η=5,输出层节点数为ρ=6。隐藏层节点数m由下式估算得出:[0078][0079]按照采样周期,输入的5个参数为,^为汽车底部压力系数,X2为汽车重量系数,X3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4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5为水的密度系数;[0080]由于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属于不同的物理量,其量纲各不相同。因此,在数据输入神经网络之前,需要将数据规格化为0-1之间的数。[0081]具体而言,对于汽车底部压力Pb,进行规格化后,得到汽车底部压力系数X1:[0082][0083]其中,Pbmin和Pbmax分别为汽车底部最小压力和最大压力。[0084]同样的,对汽车重量M,进行规格化后,得到汽车重量系数X2:[0085][0086]其中,Mmin和Mmax分别为汽车的最小重量和最大重量。[0087]对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1,进行规格化后,得到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X3:[0088][0089]其中,0lmijP0lmax分别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最小角度和最大角度。[0090]对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进行规格化后,得到车速系数X4:[0091][0092]其中,02mijP02max*别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最小角度和最大角度。[0093]对于水的密度P进行规格化后:[0094]X5=I[0095]输出信号的6个参数分别表示为:21为汽车左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2为汽车左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3为汽车右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4为汽车右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5为汽车车头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6为汽车汽车车尾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0096]汽车左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21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气囊压力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气囊最大压力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气囊压力为P11,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高度调节系数Z11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高度为Pii+1,使其满足:[0097]汽车左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22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气囊压力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气囊最大压力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气囊压力为,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高度调节系数Z21后,控制第i+Ι个采样周期中高度为,使其满足[0098]汽车右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3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气囊压力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气囊最大压力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气囊压力为If,.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高度调节系数Z31后,控制第i+Ι个采样周期中高度为1使其满足[0099]汽车右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4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气囊压力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气囊最大压力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气囊压力为,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高度调节系数Z41后,控制第i+Ι个采样周期中高度为,,使其满足[0100]汽车车头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5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气囊压力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气囊最大压力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气囊压力为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高度调节系数Z51后,控制第i+l个采样周期中高度为,使其满足[0101]汽车车尾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6表示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的气囊压力与当前采样周期中设定的气囊最大压力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的气囊压力为,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高度调节系数Z61后,控制第i+l个采样周期中高度为,使其满足[0102]步骤二: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0103]建立好BP神经网络节点模型后,即可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根据产品的经验数据获取训练的样本,并给定输入节点i和隐含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值隐层节点j和输出层节点k之间的连接权值Wjk,隐层节点j的阈值Θj,输出层节点k的阈值Wij、Wjk、Θj、Qk均为-1至IJl之间的随机数。[0104]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修正Wlj和Wjk的值,直至系统误差小于等于期望误差时,完成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0105]如表1所示,给定了一组训练样本以及训练过程中各节点的值。[0106]表1训练过程各节点值[0109]步骤三、采集数据运行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得到调控系数;[0110]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固化在芯片之中,使硬件电路具备预测和智能决策功能,从而形成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加电启动后,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开始运行,初始运行状态下,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满足经验值:[0111][0112]其中,P1*3J3*3JAp6*3分别为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初始压力;Pmax为设定的气囊的最大压力;[0113]同时,使用传感器测量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Q1以及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通过将上述参数和水的密度P规格化,得到BP神经网络的初始输入向量ί.通过BP神经网络的运算得到初始输出向量[0114]步骤四:得到初始输出向量后,即可调节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使下一个采样周期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分别为:[0121]通过传感器获取第i个采样周期中的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Μ,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I、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通过进行规格化得到第i个采样周期的输入向量X1=χΛχ,χΑχγ,κ1,通过BP神经网络的运算得到第i个采样周期的输出向量Z1=ζΛζΑζΛζΛζΡ,ζθ,然后控制调节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使第i+Ι个采样周期时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为:[0128]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汽车入水状态,通过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进行调控,维持汽车平衡并上浮。[0129]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判断汽车入水情况并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同时车身周向弹出安全气囊并控制气囊压力,维持汽车平衡并上浮,提高安全性。[0130]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其分别设置在车厢内底部与车门接触处,用于打开车门;多个气囊,其周向设置在车身外侧内部;执行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和气囊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压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用于检测汽车底部压力;倾角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心,用于检测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和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心,用于检测汽车下沉速度;气压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气囊中,用于检测气囊压力;重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轮毂上,用于检测汽车重量;控制器,其与所述水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水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执行机构工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分别设置在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内部、车头内部以及车尾内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蓄电池,其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用于为所述电动推杆供电;所述电动推杆为4个。5.—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压力阈值,当水压传感器检测汽车底部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打开车门中控锁并控制电动推杆推出将车门打开,所述压力阈值满足:其中,Fo为压力阈值,ξ为校正系数,A为水压传感器与水的接触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P为水的密度,θι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的下沉速度满足:其中,V为速度传感器检测的汽车下沉速度,ε为预设系数,M为汽车重量,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Q1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02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此时,控制器控制气囊弹出。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系数ε根据不同车型设定。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汽车落入水中后,基于BP神经网络对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进行调控,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采样周期,通过传感器采集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9:以及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步骤二、依次将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Μ,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Q1、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和水的密度P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Ix1,X2,X3,Χ4,χ5};其中,X1S汽车底部压力系数,X2为汽车重量系数,X3为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Χ4为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系数,Χ5为水的密度系数;步骤三、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i,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步骤四、得到输出层向量Z={Z1,Z2,Z3,Z4,Z5,Z6};其中,Zl为汽车左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2为汽车左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3为汽车右前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4为汽车右后车门外侧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25为汽车车头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Z6为汽车汽车车尾弹出气囊的压力调节系数,使其中,211、221、231、241、251、261分别为第1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_为设定的气囊的最大压力:分别为第i+Ι个采样周期时的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以及在所述步骤二中,汽车底部压力Pb、汽车重量M,汽车沿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4Ρ汽车沿垂直车身方向倾斜的角度θ2进行规格化公式为: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为测量参数Pb、M、Q1、θ2,j=1,2,3,4;Xjmax和XjMn分别为相应测量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水的密度进行规格化后:X5—1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初始运行状态下,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侧、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压力满足经验值:其中,分别为汽车左前车门、左后车门、右前车门和右后车门外侦叭车头以及车尾弹出的气囊的初始压力;Pmx为设定的气囊的最大压力。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数m=6。

百度查询: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掉入水中的主动救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