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_武汉洲际电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201910663804.2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洲际电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7-23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60B

主分类号:H02J7/00

分类号:H02J7/00;H02H7/1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26#授权;2019.10.29#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9.27#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下电控制电路和下电接触器KM,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和下电控制电路分别与下电控制电路电连接,下电控制电路与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一路下电控制信号输入至下电器控制电路,并配合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控制下电接触器动作,以将电池与外部负载断开,实现电池下电控制,通过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输入至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可在下电接触器常闭工作状态且动作时对下电接触器供电续流,且保证了下电安全可靠。

主权项:1.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下电控制电路和下电接触器KM,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和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下电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下电控制电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在电池与外部负载之间;所述下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3、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MOS管Q3、三极管Q4和继电器RLY1,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8接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且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9,所述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且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6和电容C3,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所述继电器RLY1的公共触点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开触点空载,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包括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和连接插JMP3,所述连接插JMP1的1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2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3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连接插JMP3的1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入端与所述MOS管Q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3的2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1号引脚作为第四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2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3号引脚作为第五输出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ZD1、三极管Q1、晶闸管Q2和光耦U1,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2接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光耦U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门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3和电容C1,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五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容C2、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池和外部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4;所述下电接触器在常闭工作状态且动作时线圈瞬间电流很大,外部控制器输出的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光耦U1隔离控制晶闸管Q2工作,经过二极管D1、D2对下电接触器KM供电续流。

全文数据: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背景技术通信用电池保护工作是通信电源系统中很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寿命,电池由于价格贵、更换不方便的特点,所以现在通信服务商对电池保护提出很高要求。在市电停电时,这时电池对负载放电,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等到电池电量耗尽时人为切除电池或者电池电量亏空时自动断电,电池放电时间过长会导致电池亏电,对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电池的电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电池断开,以对电池进行保护。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下电控制电路和下电接触器KM,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和下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下电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下电控制电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在电池与外部负载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通过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一路下电控制信号输入至所述下电器控制电路,并配合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控制下电接触器动作,以将电池与外部负载断开,实现电池下电控制,通过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输入至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可以在下电接触器常闭工作状态且动作时对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续流,电路控制简单,并且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下电控制信号即可实现下电控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下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3、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MOS管Q3、三极管Q4和继电器RLY1,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8接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且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9,所述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且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6和电容C3,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所述继电器RLY1的公共触点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开触点空载,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部控制器发出的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三极管Q4、MOS管Q3导通或截止,并配合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可以控制所述继电器RLY1吸合或者断开,从而实现控制下电接触器KM动作,完成下电功能,所述二极管D3、D4可以吸收继电器RLY1与下电接触器KM反向电动势。进一步: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包括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和连接插JMP3,所述连接插JMP1的1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2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3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连接插JMP3的1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入端与所述MOS管Q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3的2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1号引脚作为第四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2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3号引脚作为第五输出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电连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所述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和连接插JMP3的跳线方式从而在不同工作状态下驱动所述下电接触器动作,从而将外部电池与外部负载断开,实现电池下电控制。进一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ZD1、三极管Q1、晶闸管Q2和光耦U1,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2接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光耦U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门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3和电容C1,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五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容C2、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外部电源和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4。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下电接触器在常闭工作状态且动作时线圈瞬间电流很大,外部控制器输出的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器U1隔离控制晶闸管Q2工作,经过二极管D1、D2对下电接触器KM供电续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图2为本发明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下电控制电路和下电接触器KM,下电控制信号1接入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控制信号2接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和下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下电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下电控制电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在电池与外部负载之间。本发明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通过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下电控制信号1输入至所述下电器控制电路,并配合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控制下电接触器动作,以将外部电源与外部负载断开,实现电源下电控制,通过下电控制信号2输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可以在下电接触器常闭工作状态且动作时对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续流,电路控制简单,并且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的下电控制信号即可实现下电控制,保证下电安全可靠。如图2所示,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3、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MOS管Q3、三极管Q4和继电器RLY1,下电控制信号1通过所述电阻R8接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且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9,所述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且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6和电容C3,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所述继电器RLY1的公共触点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开触点空载,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通过外部控制器发出的下电控制信号1控制所述三极管Q4、MOS管Q3导通或截止,并配合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可以控制所述继电器RLY1吸合或者断开,从而实现控制下电接触器KM动作,完成下电功能,所述二极管D3、D4可以吸收继电器RLY1与下电接触器KM反向电动势。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包括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和连接插JMP3,所述连接插JMP1的1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2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3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连接插JMP3的1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入端与所述MOS管Q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3的2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1号引脚作为第四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2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3号引脚作为第五输出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电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和连接插JMP3的跳线方式从而在不同工作状态下驱动所述下电接触器动作,从而将外部电源与外部负载断开,实现电源下电控制。本发明中,所述下电接触器分为常闭接点与常开接点两种工作方式,通过改变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中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连接插JMP3跳线来实现,具体如下:常闭接点方式:JMP3短接1、2号引脚,JMP1短接2、3号引脚,JMP2短接2、3号引脚,当交流停电,电池深放电,容量降到下电阀值时,CPU输出的下电控制信号DO0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4导通,MOS管Q3关断,继电器RLY1不吸合,下电接触器KM通电动作,下电将外部电池与外部负载断开;当交流来电,外部电源工作输出正常时,CPU发出下电控制信号DO0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4截止,MOS管Q3导通,继电器RLY1吸合,下电接触器KM断路不动作,外部负载接入到外部电源;常开接点方式:JMP3的1、2号引脚不短接,JMP1接1、2号引脚,JMP2接1、2号引脚,当交流停电,电池深放电,容量降到下电阀值时,CPU发出下电控制信号DO0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4导通,MOS管Q3被屏蔽,继电器RLY1吸合,下电接触器KM断路不动作,外部电源与负载保持断开;当交流来电,外部电源工作输出正常时,CPU发出下电控制信号DO0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4截止,MOS管Q3被屏蔽,继电器RLY1不吸合,下电接触器KM通电动作,外部负载接入到外部电源。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ZD1、三极管Q1、晶闸管Q2和光耦U1,下电控制信号2通过所述电阻R2接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光耦U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门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3和电容C1,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五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容C2、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4。由于所述下电接触器KM在常闭工作状态且动作时线圈瞬间电流很大,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下电控制信号2通过光电耦合器U1隔离控制晶闸管Q2工作,所述下电接触器KM线苞、连接插JMP2、晶闸管Q2、二极管D1、二极管D2、与电池负极顺次形成循环回路,从而对下电接触器KM线苞供电续流。当电池没有下电时,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池和外部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可以看作相互导通;当电池下电时,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池和外部电源的负极断开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也彼此断开。本发明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与供电电路的转换输出,再通过下电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控制下电接触器的动作完成下电功能,实现了电池可靠下电,达到国家规定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技术指标要求,并且应用于通信电源实际电路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下电控制电路和下电接触器KM,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接入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和下电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下电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下电控制电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电连接在电池与外部负载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3、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MOS管Q3、三极管Q4和继电器RLY1,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8接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且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9,所述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之间顺次串联有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且所述电阻R7和电阻R5的公共端与地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6和电容C3,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线圈与所述二极管D3并联,所述继电器RLY1的公共触点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一端电连接,所述下电接触器KM的线圈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开触点空载,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包括连接插JMP1、连接插JMP2和连接插JMP3,所述连接插JMP1的1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2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1的3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连接插JMP3的1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入端与所述MOS管Q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3的2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1号引脚作为第四输入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2号引脚作为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RLY1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连接插JMP2的3号引脚作为第五输出端与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接触器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ZD1、三极管Q1、晶闸管Q2和光耦U1,另一路下电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阻R2接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光耦U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门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发射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之间并联有所述电阻R3和电容C1,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与所述接触器功能转换电路的第五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容C2、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所述晶闸管Q2阴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Q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外部电源和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闸管Q2的阳极之间电连接有所述电阻R4。

百度查询: 武汉洲际电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电源下电控制电路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