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结构及打窝方法_徐志穗_201910434448.7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穗

申请日:2019-05-23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公开(公告)号:CN110050769B

主分类号:A01K97/02

分类号:A01K97/02;A01K97/04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26#授权;2020.01.17#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7.26#公开

摘要:一种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结构及打窝方法,打窝渔具包括筒杆和于筒杆轴向通孔内的饵杆,饵杆连接端直径较筒杆内径大,饵杆控制端位于筒杆内并连接倾斜延伸出筒杆外的弹性条,拉动饵杆而与筒杆相对移动时,弹性条可全部或部分收缩于筒杆内。打窝饵料结构则在饵料本体上开有供筒杆穿过的料孔,当筒杆穿过料孔后再将弹性条推出,从而对打窝饵料形成承托。在利用上述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进行打窝时,将穿有打窝饵料的打窝渔具通过钓竿抛入水中,待打窝饵料定位后,快速抽动钓竿以使弹性条收缩至筒杆内,打窝饵料即失去承托而沉落水中。通过该打窝渔具、打窝饵料结构和打窝方法,可以极为简单、准确地投放打窝饵料,有效提高打窝操作的方便性和效率。

主权项:1.一种打窝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有轴向通孔的筒杆(11)和穿过筒杆轴向通孔的饵杆(12),饵杆的其中一端为连接端(13),连接端的直径大于筒杆的内径,饵杆的另一端为控制端(14),控制端设置于筒杆内,且控制端上装有若干条具有弹性的弹性条(15),弹性条的末端倾斜地延伸至筒杆之外。

全文数据:一种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结构及打窝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钓鱼的渔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打窝的渔具以及配合该渔具进行打窝的饵料结构,和利用上述渔具和饵料进行打窝的方法。背景技术钓鱼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活动,从事该活动时需要用到如钓竿、钓钩、控鱼器等各种渔具以进行辅助,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钓鱼的效率,在钓鱼之前常常还需要进行打窝操作。打窝指的是向垂钓点投放饵料,这些饵料不同于状在鱼钩上的鱼饵,其需要脱离渔具并沉入水中,从而引诱鱼聚集而形成鱼窝,以更容易地钓鱼。打窝的过程中需要向水中投放多块饵料,现有的投放方式一般通过手掷完成,即通过人手将饵料丢向目标落水点,该种方法虽然可行,但却极难准确控制饵料的落水点,不利于鱼窝的形成。也有一些钓鱼者会通过竿抛的方式进行打窝,但这需要使用特定的抛竿和打窝工具,一方面会增加渔具的类型和数量,对钓鱼者造成极大的不便,另一方面,其依然难以有效保证饵料的落水准确度,更难以有效保证多块饵料准确落入同一地点。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有效地通过钓竿进行饵料投放的打窝渔具,以及配合打窝渔具进行投放的打窝饵料结构,和使用打窝渔具和饵料进行打窝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打窝渔具,包括长条形的饵杆,饵杆的一端为连接端而另一端为控制端,连接端与鱼线或其它渔具连接,控制端上装有若干条具有弹性的弹性条,弹性条的末端向外倾斜地延伸而出。本发明所述的打窝饵料结构,包括饵料本体,饵料本体上开有垂向的料孔,料孔的直径大于打窝渔具的饵杆的外径,并小于弹性条末端与饵杆之间的距离或不同弹性条末端之间的距离。本发明所述的使用打窝渔具进行打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鱼线连接钓竿和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B、对饵杆控制端上的弹性条作一定程度的收拢;C、将弹性条收拢后的饵杆控制端依次穿过若干块打窝饵料的料孔,然后解除对弹性条的收拢作用,弹性条回弹并承托所有打窝饵料;D、通过竿抛方式将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投入水中;E、待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定位后,抽动钓竿以通过鱼线对饵杆连接端实现拉动;F、弹性条随饵杆移动并收拢至打窝饵料的料孔内;G、钓鱼者回收打窝渔具,而打窝饵料失去打窝渔具的限位后落入水中,完成打窝所需的饵料投放。本发明所述的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结构及打窝方法,打窝渔具饵杆的一端可以连接于鱼线,或鱼线主线与鱼线子线之间的连接扣上,也可以通过其它器具与鱼线连接,从而使钓鱼者可以通过钓竿和鱼线对饵杆施加作用力;打窝渔具饵杆的中部和控制端的直径小于打窝饵料的料孔直径,使其可以穿过打窝饵料的料孔;另一方面,弹性条可以有若干根并具备弹性,当其处于自由状态下时,弹性条末端与饵杆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打窝饵料的料孔直径,或者不同弹性条末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打窝饵料的料孔直径,从而在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后,弹性条可以受到打窝饵料的压力并形成承托,使打窝饵料固定放置于打窝渔具上;接着,钓鱼者通过竿抛的方式将带有打窝饵料的打窝渔具投入水中,若打窝饵料的实际落水点与目标落水点存在偏差,可以通过拉动钓竿和鱼线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至所需位置后,钓鱼者抽动钓竿;此时,打窝饵料将随打窝渔具作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同时又会因移动而受到水体向下的阻力以及重力的影响,且此向下的力远大于弹性条对打窝饵料施加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打窝渔具受到钓鱼者抽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向上,由此,弹性条发生形变而收拢至打窝饵料的料孔内,直至与打窝相互脱离;打窝渔具将通过鱼线和钓竿进行回收,而与打窝渔具脱离后的打窝饵料即落入水中;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将所需数量的打窝饵料准确投入同一目标落水点,有效形成鱼窝。通过该打窝渔具、打窝饵料结构和打窝方法,可以极为简单、准确地投放打窝所需的饵料,有效提高打窝操作的方便性和效率;同时,该种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的结构都极为简单,其制作容易、成本低廉,钓鱼者使用钓鱼所用的钓竿即可完成打窝操作,极大地降低了辅助工具所需,并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2是打窝渔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打窝渔具的弹性条收缩至筒杆内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饵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筒杆内的限位件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是筒杆内的限位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是设有凸出部的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打窝渔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9是打窝饵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打窝饵料结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1是打窝饵料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2是打窝渔具通过鱼线连接于钓竿上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4是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一种打窝渔具,包括长条形的饵杆12,饵杆的一端为连接端13而另一端为控制端14,连接端与鱼线或其它渔具连接,控制端上装有若干条具有弹性的弹性条15,弹性条的末端向外倾斜地延伸而出。所述的打窝渔具,有带有轴向通孔的筒杆11,饵杆12穿过筒杆的轴向通孔,饵杆连接端13位于筒杆其中一端之外且直径大于筒杆的内径,饵杆控制端14设置于筒杆另一端之内,弹性条15的末端倾斜地延伸至筒杆之外。打窝渔具上设置有筒杆,筒杆的外径小于打窝饵料的料孔直径,饵杆设置于筒杆内并可相对移动,当拉动饵杆的连接端时,可以带动弹性条全部或部分收缩至筒杆内部,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的操作方便性;待所需的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后,反向推动饵杆连接端并使弹性条从筒杆内弹出,即可完成打窝饵料的固定。在进行打窝操作并将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投入水中之后,钓鱼者抽动饵杆即可使弹性条收拢而穿过打窝饵料的料孔,从而实现打窝饵料的投放。更进一步地,在钓鱼者抽动饵杆时,可以对饵杆连接端施加拉动作用,从而使与饵杆连接的弹性条收缩进筒杆内部,此时,打窝饵料一方面可以更加容易地与打窝渔具相互脱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打窝饵料定位后,极大地降低打窝渔具抽离时对打窝饵料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打窝饵料的定位精度。所述的打窝渔具,筒杆11的内壁上装有限位件,筒杆位于限位件处的通孔直径大于饵杆12的中段且小于饵杆的控制端14;所述的限位件可以如图5所示,为限位块16,限位块可以为一块,也可以有若干块并沿周向固定设置于筒杆11的内壁上,且各限位块内侧围成的通孔的直径大于饵杆12的中段且小于饵杆的控制端14;限位件还可以如图6所示,为设置于筒杆11内壁上的限位筒17,限位筒的内径大于饵杆12的中段且小于饵杆的控制端14;限位筒17可以固定安装于筒杆11的内壁,也可以从筒杆11的内壁向内侧延伸而出,形成一体成型结构。通过限位件的设置,可以避免饵杆与筒杆相互脱离,从而保证打窝渔具的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如图7所示,筒杆11上背向弹性条15的一端,向外延伸而出有凸出部18,凸出部的直径大于打窝饵料的料孔22;凸出部18的外侧面以弧形光滑过渡至筒杆11的外壁上。该种结构的打窝渔具,在钓鱼者在快速抽动钓竿时,筒杆的顶部,即凸出部处将会受到更大的水体阻力,同时,经过其弧形光滑外壁面的设置又可以使水流更快更准确地集中于打窝饵料上形成水阻,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将弹性条拉入筒杆内,进一步提高了打窝操作的方便性;同时,在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后,钓鱼者可以通过一只手推动打窝饵料并使其与筒杆凸出部相抵,另一只手推动饵杆,从而将弹性条推出,由此避免打窝饵料遮挡筒杆而无法实现操作;另外,凸出部的设置也可以防止打窝饵料的意外脱落。所述的打窝渔具,饵杆12的连接端13上设置有扣孔19,通过扣孔可以更加容易地与鱼线进行绑定,饵杆12的连接端13上还可以安装有连接扣10,通过连接扣可以极为方便地将打窝渔具与位于鱼线主线和鱼线子线之间的连接环相扣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所述的打窝渔具,弹性条15包括与饵杆12连接的弧形段和连接于弧形段末端的直线段,弧形段的设置可以保证弹性条对打窝饵料的承托能力,且其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而后续的直线段则可以更容易地收缩入筒杆之内,从而提高打窝操作的方便性。弹性条15由具有弹性的胶条制作而成,其弹性好,成本低且工作稳定。所述的弹性条可以有一根、两根或多根,如图1-4所示,饵杆上设置有两根弹性条,如图8所示,饵杆上设置有三根弹性条。弹性条的数量可以视需要而设置,以满足不同的制作要求和使用要求。另外,弹性条15可以从饵杆控制端14延伸而出,也可以利用锁紧件,如螺钉、卡扣等可装拆地安装于饵杆控制端14上,前一种方式可以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制作,以提高弹性条的回弹能力和工作稳定性,后一种方式则可以降低制作难度,并有利于弹性条的更换,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如图9-11所示。一种打窝饵料结构,包括饵料本体21,饵料本体上开有垂向的料孔22,料孔的直径大于打窝渔具的饵杆12的外径,并小于弹性条15末端与饵杆之间的距离或不同弹性条末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打窝饵料结构,饵料本体21为倒锥形,且倒锥形的底部为弧形面;另外,饵料本体21可以是圆锥体形,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横截面为矩形的锥体形状,如图11所示。该种结构的打窝饵料,一方面,在钓鱼者快速抽动打窝渔具的过程中,其顶面与水之间可以产生较大的水体阻力,更便利打窝渔具的抽离;另一方面,在打窝渔具抽离而开始下沉时,倒锥形结构又可以降低水体阻力的影响,从而更加稳定地进行水中定位和下沉,进一步提高打窝定位精度。一种使用打窝渔具进行打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鱼线连接钓竿和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B、对饵杆控制端上的弹性条作一定程度的收拢;C、将弹性条收拢后的饵杆控制端依次穿过若干块打窝饵料的料孔,然后解除对弹性条的收拢作用,弹性条回弹并承托所有打窝饵料;D、通过竿抛方式将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投入水中;E、待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定位后,抽动钓竿以通过鱼线对饵杆连接端实现拉动;F、弹性条随饵杆移动并收拢至打窝饵料的料孔内;G、钓鱼者回收打窝渔具,而打窝饵料失去打窝渔具的限位后落入水中,完成打窝所需的饵料投放。所述的打窝方法,在步骤A中,可以将鱼线绑定于饵杆连接端的扣孔内,也可以将饵杆连接端上的连接扣与鱼线、连接环或其它绑定于鱼线上的工具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实现打窝渔具的使用和取下。所述的打窝方法,在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上时,拉动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直至弹性条全部或部分收缩至筒杆内部;然后再穿入打窝饵料;且在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后,反向推动饵杆连接端并使弹性条弹出筒杆外。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所述的打窝方法,待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定位后,快速抽动钓竿,通过拉动饵杆连接端使弹性条的弧形段收缩于筒杆内部,且弹性条直线段的末端不超出筒杆的外径投影范围。当弹性条的弧形部分收缩至筒杆内部之后,弹性条已经失去了对打窝饵料的主要承托能力,筒杆外的弹性条直线段难以对打窝饵料形成有效的承托和限位,打窝饵料即可以在打窝渔具快速抽离时落入水中;而为了提高打窝饵料投放的准确性,可以进一步使弹性条直线段的一部分也收缩至筒杆内部,且弹性条直线段的剩余部分不超出筒杆的外径投影范围,那么弹性条将会完全失去对打窝饵料的限制作用,这有利于打窝饵料的投放准确性。所述的打窝方法,在将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投入水中之后,若打窝饵料的位置与目标落水点不一,则通过拉动钓竿和鱼线而控制打窝饵料的位置,待打窝饵料准确定位后,再抽动钓竿以释放打窝饵料。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饵料投放的准确性,且其操作极为方便、快捷。如图12-14所示,钓竿1上连接有鱼线主线2,鱼线主线的另一端与鱼线子线3之间通过连接环4连接,鱼线子线的另一端则连接有鱼钩5。在进行打窝时,先将打窝渔具的连接扣扣接于连接环上;然后拉动饵杆的连接端并使弹性条收缩;接着将打窝渔具穿过打窝饵料的料孔;再然后,反向推动饵杆并使弹性条弹出而承托打窝饵料;此后,即可通过钓竿将打窝饵料投入水中。其操作简单、方便,且饵料投放的准确度极高。

权利要求:1.一种打窝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有轴向通孔的筒杆(11)和穿过筒杆轴向通孔的饵杆(12),饵杆的其中一端为连接端(13),连接端的直径大于筒杆的内径,饵杆的另一端为控制端(14),控制端设置于筒杆内,且控制端上装有若干条具有弹性的弹性条(15),弹性条的末端倾斜地延伸至筒杆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窝渔具,其特征在于:有带有轴向通孔的筒杆11,饵杆12穿过筒杆的轴向通孔,饵杆连接端13位于筒杆其中一端之外且直径大于筒杆的内径,饵杆控制端14设置于筒杆另一端之内,弹性条15的末端倾斜地延伸至筒杆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窝渔具,其特征在于:筒杆(11)的内壁上装有限位件,筒杆位于限位件处的通孔直径大于饵杆(12)的中段且小于饵杆的控制端(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窝渔具,其特征在于:筒杆(11)上背向弹性条(15)的一端,向外延伸而出有凸出部(18),凸出部的直径大于打窝饵料的料孔(2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窝渔具,其特征在于:饵杆(12)的连接端(13)上安装有连接扣(10)。6.一种打窝饵料结构,包括饵料本体(21),其特征在于:饵料本体上开有垂向的料孔(22),料孔的直径大于打窝渔具的筒杆(11)的外径,并小于弹性条(15)末端与筒杆之间的距离或不同弹性条末端之间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窝饵料结构,其特征在于:饵料本体(21)为倒锥形。8.一种使用打窝渔具进行打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鱼线连接钓竿和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B、拉动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使饵杆与筒杆产生相对移动,直至弹性条全部或部分收缩至筒杆内部;C、将打窝渔具的筒杆穿过打窝饵料的料孔,然后推动打窝渔具的饵杆,使弹性条从筒杆内伸出;D、通过竿抛方式将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投入水中;E、待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定位后,快速抽动钓竿,通过鱼线对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形成拉动;F、打窝渔具的弹性条收缩至筒杆内部并失去对打窝饵料的承托作用,打窝饵料即落入水中,完成打窝所需的饵料投放。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打窝渔具进行打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上时,拉动打窝渔具的饵杆连接端,直至弹性条全部或部分收缩至筒杆内部;然后再穿入打窝饵料;在将打窝饵料穿入打窝渔具后,反向推动饵杆连接端并使弹性条弹出筒杆外。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使用打窝渔具进行打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投入水中之后,若打窝饵料的位置与目标落水点不一,则通过拉动钓竿和鱼线而控制打窝饵料的位置,待打窝饵料准确定位后,再抽动钓竿以释放打窝饵料。

百度查询: 徐志穗 一种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结构及打窝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