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只认龙图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旋转电机_株式会社艾科赛迪_201910340959.2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申请日:2019-04-25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公开(公告)号:CN110417222B

主分类号:H02K19/24

分类号:H02K19/24

优先权:["20180427 JP 2018-087317"]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30#授权;2021.04.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11.05#公开

摘要:一种旋转电机,能扩大设计自由度,提高输出性能。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10配置于固定壳体5与在固定壳体的内侧旋转的旋转构件4之间,具备:定子3,被固定壳体保持,具备通过交流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的交流线圈14;励磁芯6a,被固定壳体保持,具备通过直流电流对磁通15进行激励的励磁线圈2;转子1,与旋转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固定,被保持为相对于定子及励磁线圈旋转自如;作为旋转构件的一部分的转子侧芯部1g,励磁线圈的磁通15经由励磁芯部、第二气隙12,经由转子、第一气隙11,经由定子、第一气隙,且经由转子、转子侧芯部、第三气隙13而通过励磁芯部。

主权项:1.一种旋转电机,是配置于固定壳体与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内侧旋转的旋转构件之间的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具备:定子,保持于所述固定壳体,并具备通过交流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的交流线圈;励磁芯,保持于所述固定壳体,并具备通过直流电流而对磁通进行激励的励磁线圈;转子,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面,并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励磁线圈旋转自如;作为所述旋转构件的一部分的转子侧芯部;第一气隙,形成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并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传导磁通;第二气隙,形成于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之间,并在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之间传导磁通;以及第三气隙,形成于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侧芯部之间,并在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侧芯部之间传导磁通,所述转子包括:第一磁极,具有从第一圆环部向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爪部;第二磁极,具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被配置为在第二圆环部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且在周向上具有周向间隙,所述第二圆环部以与所述第一磁极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所述第二磁极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外周面;以及圆环状的磁极保持构件,具有嵌合固定所述第一磁极的所述爪部与所述第二磁极的所述凸部的嵌合部,对于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的所述爪部插入所述第二磁极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一磁极的所述爪部与所述第二磁极的所述凸部被配置为在周向上交替,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以彼此不接触的方式嵌合固定于所述磁极保持构件。

全文数据:旋转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的外周的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背景技术作为以往技术,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的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有从相对于转子101静止的励磁线圈102供给磁通的旋转电机。定子103配置于转子101的径向的外侧。通过这样的构造,以往,能够取消为了将转子101磁化所需要的电力供给装置、使用了所谓刷子的滑环。该构造为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110。转子101由第一磁极137和第二磁极138构成。第一磁极137是隔着第一气隙111与定子103对置的爪极型磁极。第二磁极138是隔着第一气隙111与定子103对置、并且与第一磁极137位于同一圆周上的爪极型磁极。第一磁极137与第二磁极138通过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环状的结合构件139连接。此外,在定子103与转子101之间存在第一气隙111,其沿旋转轴107的轴向延伸。另外,在励磁线圈102的励磁线圈芯106与转子101的第一磁极137之间存在第二气隙112,其沿旋转轴107的轴向延伸。另外,在励磁线圈102的励磁线圈芯106与转子101的第二磁极138之间也存在第二气隙,其沿旋转轴107的轴正交方向延伸。另外,如专利文献2那样,提出有在动力传递装置的外周配置旋转电机的构造。作为这样的构造,通过连结发动机与旋转电机而能够启动发动机、且在行驶中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从而能够省略在以往的机动车中必不可少的起动器以及交流电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445492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0-516558号公报发明内容由于在组合上述两个专利文献,即如图8的b所示,在动力传递装置104的外周配置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110的情况下,在两个专利文献的构造彼此的组合中,在固定壳体105的内周侧、且动力传递装置104的外周侧这样的狭窄的空间内,将固定于固定壳体105的定子103、转子101、励磁线圈102这三个构件配置于旋转轴107的同轴异径上,因此存在有如下这样的课题:对于旋转电机110所占的体积存在严格的制约,设计自由度受限,旋转电机110的输出性能被限定。由此,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设计自由度、提高输出性能的旋转电机。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如下这样地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配置于固定壳体与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内侧旋转的旋转构件之间,所述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具备:定子,保持于所述固定壳体,具备通过交流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的交流线圈;励磁芯,保持于所述固定壳体,具备通过直流电流而对磁通进行激励的励磁线圈;转子,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面,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励磁线圈旋转自如;作为所述旋转构件的一部分的转子侧芯部;第一气隙,形成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传导磁通;第二气隙,形成于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之间,在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之间传导磁通;以及第三气隙,形成于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侧芯部之间,在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侧芯部之间传导磁通。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所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固定壳体的内周侧且在旋转构件的外周侧这样狭窄的空间内,使转子和定子配置于励磁线圈以外,从而仅需将转子和定子这两个构件配置于旋转轴的同轴异径上即可,因此能够扩大设计自由度,提高旋转电机的输出性能。进而,由于使旋转构件的一部分作为转子侧芯部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形成转子的磁路的构件的径向上的厚度变薄,作为整体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以及构造的简单化。附图说明图1是沿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大致剖切时的剖视图、以及表示发动机与变速器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2A是图1的旋转电机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2B是图1的旋转电机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2C是从图2B拆除了定子的状态下的旋转电机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2D是图1的旋转电机附近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变速器侧观察时的主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立体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局部主视图。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以往的文献的组合例的结构的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相当于图2A的、旋转电机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0A是说明以往的旋转电机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10B是说明图10A的以往的旋转电机的概要结构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1b、转子的内周面;1c、转子的外周面;1g、转子侧芯部;2、励磁线圈;3、定子;3c、定子的内周面;4、动力传递装置;4a、外壳;4b、外壳的外周面;5、固定壳体;6a、励磁芯;6c、内侧励磁芯部;6d、外侧励磁芯部;7、旋转轴;8、发动机;9、变速器;10、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11、第一气隙;12、第二气隙;13、第三气隙;14、交流线圈;15、励磁线圈磁通;16、径向间隙;17、周向间隙;19、轴向间隙;21、第一磁极;21a、第一圆环部;21b、爪部;21c、第一末端卡定部;22、第二磁极;22a、第二圆环部;22b、凸部;22c、第二末端卡定部;22d、嵌入部;23、磁极保持构件;23a、嵌合部;27、永磁体;28、永磁体磁通;89、向定子的发动机侧偏移而配置的励磁线圈的区域;90、间隙;91、口袋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图2D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是配置于固定壳体5与在固定壳体5的内侧旋转的旋转构件4之间的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10。该旋转电机10至少具备定子3、励磁线圈2以及转子1。作为旋转电机10的配置的一例,配置于沿旋转轴7的发动机8与变速器9之间。然而,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配置。例如,既可以置换为交流电机而进行配置,也可以配置于变速器9与车轮之间等配置于任意的位置。此时,作为旋转构件4的一例,由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壳4a等可动壳体构成。在此,动力传递装置包括液力变矩器、摩擦式离合器、或者飞轮等。定子3被固定壳体5固定保持为无法旋转,由具备用于供交流线圈14卷绕的多个插槽的圆筒状的构件构成,具备交流线圈14,通过在交流线圈14中流动的交流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励磁线圈2被配置为沿旋转轴7比定子3以及转子1向例如变速器侧偏移,在定子3的变速器9侧被固定壳体5固定保持,通过直流电流而对磁通进行激励。励磁芯6a具备励磁线圈2。励磁线圈2形成为截面L字状。励磁芯6a由内侧励磁芯部6c和外侧励磁芯部6d构成。即,在励磁芯6a中,在励磁线圈2的内侧、即靠近外壳4a的一侧固定配置有内侧励磁芯部6c,在励磁线圈2的外侧、即靠近固定壳体5的一侧固定配置有外侧励磁芯部6d。内侧励磁芯部6c形成为沿外壳4a的外形弯曲的凹凸形状,在内侧励磁芯部6c与外壳4a的间隔形成有多个较窄的部分,如后所述,能够形成跨越第三气隙13的磁路。此外,励磁线圈2也可以被配置为,沿旋转轴7隔着后述的第二气隙12比定子3以及转子1向定子3的发动机侧偏移而非向定子3的变速器9侧偏移参照图1的单点划线的区域89。转子1的内周面1b被配置为,与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周的外壳4a的外周面4b接触,转子1的外周面1c隔着第一气隙11与定子3的内周面3c对置。如后所述,靠近转子1的内周面1b的外壳4a的部分作为磁路的一部分、即转子侧芯部1g发挥功能。另外,转子1的变速器侧的端面与励磁线圈2的发动机侧的端面对置。其结果是,转子1被保持为与外壳4a一体地绕旋转轴7旋转且相对于定子3以及励磁线圈2旋转自如。在定子3与转子1之间形成有第一气隙11,在定子3与转子1之间传导磁通。第一气隙11是在定子3的内周面3c与转子1的外周面1c之间沿旋转轴7的轴向延伸的间隙。在励磁芯6a与转子1之间形成有第二气隙12,在励磁线圈2与转子1之间传导磁通。第二气隙12是在励磁芯6a与转子1之间且在转子1的旋转轴7的轴向上的变速器侧的端部的倾斜面部与励磁芯6a的发动机侧的端部的倾斜面部,以相对于旋转轴7的轴向倾斜且在中心轴X1方向上随着从发动机侧向变速器侧靠近而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延伸的间隙。另外,在励磁芯6a与外壳4a之间形成为第三气隙13,在励磁线圈2与外壳4a之间传导磁通。第三气隙13形成为沿外壳4a的形状弯曲的凹凸形状。作为第三气隙13的具体例,将最低限度设为1mm~2mm。其理由在于,由于在旋转时为了使外壳4a在沿径向以及轴向膨胀时或者产生有震动时不与固定侧的励磁芯6a接触,因此需要确保最低限度为1mm~2mm。由此,励磁线圈2被配置为以相对于转子1隔着第二气隙12、且相对于外壳4a隔着第三气隙13在旋转轴7的轴向上偏移的方式并排。另一方面,如图3~图6所示,转子1是通过组合第一磁极21、第二磁极22以及磁极保持构件23而构成的。此外,图3的A-A线剖视图是图1的中央的旋转电机10与动力传递装置4等的剖视图。第一磁极21例如由铁等软磁性体构成,具有从第一圆环部21a向旋转轴7的轴向突出的多个例如矩形薄板状的爪部21b。爪部21b被配置为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等间隔,旋转轴7的轴向上的长度全部相同。各爪部21b的外周面被配置为沿第一圆环部21a的外周面。即使组合了第一磁极21与第二磁极22,爪部21b也不与第二磁极22接触,而是在径向上形成有径向间隙16。第二磁极22例如由铁等软磁性体构成,且被配置为与第一圆环部21a的内侧隔开径向间隙16,该第二磁极22具有多个例如矩形板状的凸部22b,该凸部22b被配置为在以与第一圆环部21a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圆环部22a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且在周向上具有周向间隙17。凸部22b也被配置为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例如等间隔,径向上的高度全部相同。凸部22b的旋转轴7的轴向上的长度全部相同,且比爪部21b短。各凸部22b的外周面配置于与转子1的旋转轴心同心的一个圆上。各凸部22b延伸至第二圆环部22a的发动机侧的端缘而形成第一末端卡定部22c,另一方面,在第二圆环部22a的变速器侧并未延伸至端缘,凸部22b消失而形成宽度较细的圆环状的嵌入部22d。使第一磁极21相对于第二磁极22沿轴向移动,将第一磁极21的各爪部21b插入邻接的凸部22b间的周向间隙17的中间部,将爪部21b与凸部22b组装为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此时,在嵌入部22d的外侧,能够夹着径向间隙16而配置第一磁极21的第一圆环部21a。在组装状态下,如图5所示,在爪部21b与第二磁极22之间、且在凸部22b与第一圆环部21a之间存在轴向间隙19,在周向上存在周向间隙17,且在径向上也存在径向间隙16。由此,第一磁极21和第二磁极22被维持为非接触。由于在该状态下进行固定,因此还具备磁极保持构件23。另外,在转子1的内部配置有永磁体27。更加具体地说,在周向上与第一磁极21的各爪部21b位于同一位置,且在第一磁极21的各爪部21b的内径侧且第二磁极22的第二圆环部22a的外径侧,在各爪部21b的内周面与第二圆环部22a的外周面之间例如以夹持的方式具备矩形板状的永磁体27。通过该配置,如图7所示,在第一磁极21的各爪部21b与第二磁极22的凸部22b之间形成有永磁体27的磁铁磁通28。永磁体27是以钕为主原料的磁铁或者以铁氧体为主原料的磁铁。具体地说,作为永磁体27,例如,能够使用SmCo磁铁、AlNiCo磁铁、或者钕粘结磁铁等多个种类的永磁体。永磁体27配置于各爪部21b的内侧整面或者其一部分。通过这样构成,除了由励磁线圈2在转子1产生的磁通以外,还利用永磁体27的磁铁磁通28,从而能够提高输出性能。另外,通过以爪部21b来抑制并保持永磁体27,能够加强永磁体27相对于离心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离心力而导致的永磁体27的变形,能够提高高转速时的离心强度。磁极保持构件23例如由铝或者奥氏体系不锈钢等非磁性体构成,是圆环状的构件,例如在外径侧具有嵌合固定第一磁极21的爪部21b的第一末端卡定部21c、并且嵌合固定第二磁极22的凸部22b的第二末端卡定部22c的嵌合部23a。第一末端卡定部21c和第二末端卡定部22c与嵌合部23a嵌合并通过螺栓固定、热套、或者钎焊等被固定,且以使第一磁极21与第二磁极22形成为非接触的方式被磁极保持构件23固定保持。作为具体例,第一磁极21的爪部21b的第一末端卡定部21c和第二磁极22的凸部22b的第二末端卡定部22c形成为台阶部,该台阶部分别与嵌合部23a的卡合凹部嵌合,从而被相对于径向固定地保持。作为一例,第二末端卡定部22c配置于凸部22b的末端,但是也可以配置于第二圆环部22a的末端。通过这样构成,当从励磁线圈2流动有磁通而使第一磁极21和第二磁极22磁化时,将磁极保持构件23设为非磁性体而消除磁短路,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磁化,并且能够通过磁极保持构件23机械地保持第一磁极21和第二磁极22。另外,通过磁极保持构件23的嵌合部23a来嵌合固定保持第一磁极21的爪部21b的第一末端卡定部21c,从而能够抑制因旋转离心力而导致的爪部21b的扩张,能够提高旋转强度。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旋转电机10中,当对励磁线圈2进行通电时,产生有励磁线圈磁通15。励磁线圈磁通15在以下这样的磁路中发挥作用。即,首先,从励磁芯6a的外侧励磁芯部6d起通过第二气隙12、转子1的第一磁极21、第一气隙11、定子3、第一气隙11、转子1的永磁体27、转子1的第二磁极22,进入作为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壳4a的转子侧芯部1g。之后,从转子侧芯部1g返回至第三气隙13和励磁芯6a的内侧励磁芯部6c,从而构成磁路。在第三气隙13中,在转子侧芯部1g与内侧励磁芯部6c的距离较小的部分的多处位置形成有磁路。此时,例如,若直流电流对励磁线圈2进行通电,则对励磁线圈磁通15进行激励,第一磁极21和第二磁极22分别被磁化为例如N极和S极。此外,在磁铁21、22的配置方向相反,即第一磁极21形成为S极,第二磁极22形成为N极的情况下,励磁线圈2的通电方向也相反,磁路的绕行方式也相反。此外,在所述磁路中,以不进入作为外壳4a的转子侧芯部1g且从永磁体27或者第一磁极21起不直接朝向内侧励磁芯部6c的方式在永磁体27以及第一磁极21的变速器侧的端部与内侧励磁芯部6c的发动机侧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隔比所述第一~第三气隙11、12、13大的间隙90。由于第一磁极21与作为外壳4a的转子侧芯部1g接触,因此易于使磁通透过,易于形成有从第一磁极21朝向作为外壳4a的转子侧芯部1g的磁路。磁路的磁电阻需要比磁极构件间的间隙的磁电阻小。由于所述第一~第三气隙11、12、13与间隙90的间隔的差异因间隙90以外的气隙、两面间的距离或者流动的磁通量等而不同,因此优选将间隙90的间隔设为第一~第三气隙11、12、13的两倍以上。在这样的旋转电机10中,首先,说明以旋转电机10为起动器而发挥启动功能的情况。基于发动机8的启动指令,驱动未图示的逆变器,使三相交流电流在定子3中流动而对定子3进行磁化,并且在励磁线圈2中流动有电流。在励磁线圈2中流动有电流,从而对转子1的第一磁极21和第二磁极22进行激励。其结果是,转子1相对于定子3开始旋转,并且在定子3中产生有具有感应电压的电动势。之后,当感应电压与转子1的旋转速度相应地增加,旋转速度达到比与发动机8的怠速相对应的怠速旋转速度低的启动的旋转速度而结束了发动机8的启动时,之后,以保持规定的感应电压要求电压的方式自动地向发电模式、即以旋转电机10为发电机而发挥发电功能的情况转移。在该发电模式中,当继续对励磁线圈2进行激励时,调整励磁电流,以使得感应电压在规定的感应电压下形成为固定。调整励磁电流,以使得与旋转速度的上升相应地减弱转子的磁化力,使感应电压形成为固定。另外,当不对励磁线圈2进行激励时,通过逆变器来调整三相交流电流的提前角,以使得感应电压在规定的感应电压下形成为固定。进而,也可以组合上述两个方法来进行调整。通过这样控制,当转子1旋转时,旋转电机10作为发电机而发挥功能。其结果是,通过连结发动机8与旋转电机10而能够启动发动机,且能够在行驶中作为发电机generator而发挥功能。即,通过所述励磁线圈2和逆变器来控制旋转电机10,从而能够使旋转电机10分别作为起动器以及发电机generator而发挥功能。采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除励磁线圈2以外,还在固定壳体5的内周侧且液力变矩器等的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壳4a的外周侧这样的狭窄的空间配置转子1和定子3,从而将转子1和定子3这两个构件配置于旋转轴7的同轴异径上即可,因此能够扩大设计自由度,能够提高旋转电机10的输出性能。另外,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将液力变矩器等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壳4a作为转子侧芯部1g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转子3的磁路形成用的构件、例如第一磁极21以及第二磁极22的径向上的厚度变薄,作为整体,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以及构造的简单化。作为具体例,能够将转子3的直径缩小外壳4a的径向上的厚度左右。例如,若外壳4a的径向上的厚度为4mm~5mm左右,则能够将转子1的直径缩小8mm~10mm左右。另外,采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在配置于机动车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周的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10中,在旋转轴7倾斜地配置励磁线圈2与转子1之间的第二气隙12。特别是设为如下构造:将转子1的第一磁极21设为圆环状的构件且具有多个爪部21b的形状,将第二磁极22设为圆环状的构件且具有多个凸部22b的形状,在沿周向交替地配置了上述第一磁极21以及第二磁极22的基础上,通过非磁性体的磁极保持构件23来保持第一磁极21以及第二磁极22。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以下这样的效果。首先,如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且在图8的b中作为以往的专利文献1、2的组合例而示出的那样,在动力传递装置104的径向外侧配置旋转电机110,在固定壳体105与动力传递装置104之间的空间中以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式配置定子103、转子101、励磁线圈102这三个构件的情况下,当为了增大励磁线圈102的磁通而增多线圈的卷数时,径向的厚度变大而未进入该空间,无法增大磁通。与此相对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a所示,构成为将励磁线圈2配置为沿旋转轴7的轴向相对于定子3以及转子1偏移且并排。通过这样构成,在动力传递装置4的径向外侧仅为定子3以及转子1这两个构件,在动力传递装置4的径向外侧不需要励磁线圈2的配置空间。因此,至少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4的外侧的径向尺寸缩小励磁线圈2的配置空间的量,或者能够使定子3或者转子1的厚度增加配置空间的量等,能够有效地进行应用。另外,由于将励磁线圈2配置在沿轴向相对于定子3以及转子1偏移的位置,因此能够不考虑定子3以及转子1的空间而增大励磁线圈2的径向上的厚度,能够扩大励磁线圈2的磁通。由此,能够扩大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在如图8的b那样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地配置定子103、转子101、励磁线圈102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转子101的基于离心力的膨胀等的厚度的变化来设计转子101与励磁线圈102之间隙尺寸,通常,需要设计为比所需的尺寸大。与此相对地,由于只要如图8的a那样将励磁线圈2配置为沿轴向相对于定子3以及转子1偏移,且使励磁线圈2与转子1的间隙沿径向延伸而作为第二气隙12,就无需考虑转子1的基于离心力的膨胀等的厚度的变化,只需调整沿轴向的第二气隙12的间隔尺寸即可,因此能够减小基于离心力的影响。另外,在图8的b那样的径向的配置中,严格要求旋转侧的转子101与固定侧的励磁线圈102的同心性同心位置的位置调整,但是只要如图8的a那样配置为沿轴向偏移,就能够无需如图8的b的结构那样严格地调整旋转侧的转子1与固定侧的励磁线圈2的同心性。另外,在图8的b的结构中,能够将励磁线圈2配置于转子1的轴向上的发动机侧或者变速器侧中的任意一者的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地应用该空间。另外,由于使旋转电机10的转子1与同发动机8的输出轴旋转轴7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构件、即动力传递装置4连结,并且以使发动机8的输出轴的中心轴形成为转子1的旋转轴的方式配置旋转电机10,因此即使在冷启动时,也能够将旋转电机10的旋转驱动力可靠地向发动机8传递,能够在冷启动时可靠地启动发动机8。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也能够通过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作为变形例,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作为动力传递装置4的例子,当液力变矩器的外壳4a作为转子侧芯部1g而发挥功能时,在外壳4a内,在变速器内产生的铁粉会聚集在作为转子侧芯部1g而发挥功能的外壳4a的内周部分,存在有对锁止机构等、液力变矩器的功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对于这样的缺陷,在外壳4a的内周面4d,在不与涡轮等旋转构件接触的位置设置沿周向延伸的口袋部91,在口袋部91回收铁粉即可。口袋部91作为金属粉回收部发挥功能。口袋部91在轴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者的面具有开口91a,从该开口91a将金属粉向内部捕捉并回收。作为一例,口袋部91具有倒C字状的径向上的纵截面,但是只要是能够捕捉铁粉的形状,则也可以是C字状以外的形状。口袋部91在发动机侧形成有从发动机侧观察为圆环状的开口91a,且变速器侧封闭。相反地,口袋部91也可以在变速器侧形成从变速器侧观察为圆环状的开口91a,发动机侧封闭。形成有沿旋转轴向与开口91a连通,与开口91a相比分别向径向的内侧和外侧扩张、且从发动机侧观察为圆环状的收纳部91b。只要是这样的口袋部91,即使铁粉在外壳4a的内周面4d聚集,也能够通过离心力和油的工作力而使铁粉从开口91a进入收纳部91b内并进行回收。此外,优选在整周配置这样的口袋部91,但是不言而喻地,也可以在周向上局部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取代这样的口袋部91,在铁粉聚集的部分配置永磁体,通过磁力来保持铁粉。此外,能够通过适当地组合所述各种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来发挥其各自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够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者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者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能够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所述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能够扩大设计自由度,提高输出性能,例如,除了合并车辆的交流电机以及起动器马达所具有的发电功能以及发动机启动功能的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等以外,并不局限于车辆,本发明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发电装置所使用的旋转电机。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电机,是配置于固定壳体与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内侧旋转的旋转构件之间的无刷绕组励磁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具备:定子,保持于所述固定壳体,并具备通过交流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的交流线圈;励磁芯,保持于所述固定壳体,并具备通过直流电流而对磁通进行激励的励磁线圈;转子,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面,并被保持为相对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励磁线圈旋转自如;作为所述旋转构件的一部分的转子侧芯部;第一气隙,形成于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并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传导磁通;第二气隙,形成于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之间,并在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之间传导磁通;以及第三气隙,形成于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侧芯部之间,并在所述励磁芯与所述转子侧芯部之间传导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线圈的磁通以形成从所述励磁芯起经由所述第二气隙、所述转子、所述第一气隙、所述定子、所述第一气隙、所述转子、所述转子侧芯部和所述第三气隙,返回所述励磁芯的磁路的方式发挥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是液力变矩器的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内周面设置沿周向延伸的金属粉回收部,回收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内周面侧聚集的金属粉。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是摩擦式离合器的外壳。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第一磁极,具有从第一圆环部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爪部;第二磁极,具有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被配置为在第二圆环部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且在周向上具有周向间隙,所述第二圆环部以与所述第一磁极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所述第二磁极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外周面;以及圆环状的磁极保持构件,具有嵌合固定所述第一磁极的所述爪部与所述第二磁极的所述凸部的嵌合部,对于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的所述爪部插入所述第二磁极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凸部之间的所述间隙内,所述第一磁极的所述爪部与所述第二磁极的所述凸部被配置为在周向上交替,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以彼此不接触的方式嵌合固定于所述磁极保持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通以从所述定子朝向所述转子侧芯部的方式通过所述转子时,所述磁通构成为以从所述第一磁极朝向所述第二磁极的方式通过。

百度查询: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旋转电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