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_中交一公局土木工程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_201811508450.6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土木工程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12-11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公开(公告)号:CN109537465B

主分类号:E01D21/00

分类号:E01D21/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30#授权;2019.04.2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3.29#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涉及预制装配施工桥梁连接接缝灌注施工的客观需求,本发明可模拟现场浇筑时灌缝材料的边界条件,属于建筑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制作方便,细部构造对灌缝材料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模板缝宽调整范围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灌缝材料使用量较少,既满足对搅拌设备参数的确定,又能对灌缝材料的施工工艺性进行检验,通过拆模后对试样外观的观察和材料切割后强度检测,对灌缝材料的性能可直观准确的判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权项:1.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包括预制墩柱1和承台5,所述预制墩柱1设置在承台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留插槽2、灌注混凝土4、齿键3和模板7,所述预留插槽2设置在承台5上,所述预制墩柱1通过灌注混凝土4和齿键3固定在预留插槽2中,所述模板7模拟界面波纹面6,所述界面波纹面6为装配式建筑中接缝浇筑时承台5与预制墩柱1的接触面;所述模板7上设置有肋条8,所述肋条8和模板7均为木质材质,肋条8粘贴在模板7上;所述肋条8在模板7上采用直线槽式分布,肋条8的在模板7上间距为5cm,肋条8厚度为0.5cm;所述模板7为1.8cm厚涂层板,模板7的内侧和外侧均为直面,模板7宽度为15cm,模板7沿肋条8长度方向两侧铣刨,模拟45度坡过度;使用所述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搅拌器械选择:采用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2搅拌:先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再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灌注混凝土4搅拌均匀使其呈流动状态;3灌缝:按照最小灌缝宽度6cm进行灌注;完成对装配式承台5和预制墩柱1的灌缝施工;4拆模:拆除模板7,通过目测手段及室内检测试验对灌注混凝土4密实情况进行检测。

全文数据: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施工桥梁连接接缝灌注施工的客观需求,本发明可模拟现场浇筑时灌缝材料的边界条件,属于建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背景技术在我国,桥梁上部结构的预制建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在大量的桥梁建设中采用,而下部结构是目前预制装配式桥梁的关键,尤其对于北京高振区,下部结构的连接形式、力学性能和抗振性能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开展预制装配式连接缝超高性能混凝土灌缝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为桥梁施工项目设计和现场施工工艺提供基础和依据。自密实混凝土是否能在仅依靠自身重力的条件下达到密实填充模板的要求,它的工作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良的工作度是其与普通混凝土最根本的不同。目前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特性以及预制装配施工桥梁连接接缝特殊结构形式仍有如下技术难点:①连接接缝宽度有限,灌注施工工艺需研究;②接缝灌浆可能存在而又不可检测的灌注不密实难题,避免质量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采用木质肋条模拟界面波纹,来解决界面波纹面制作难度高的技术难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包括预制墩柱和承台,所述预制墩柱设置在承台上;还包括预留插槽、灌注混凝土、齿键和模板,所述预留插槽设置在承台上,所述预制墩柱通过灌注混凝土和齿键固定在预留插槽中,所述模板模拟界面波纹面,所述界面波纹面为装配式建筑中接缝浇筑时承台与预制墩柱的接触面,采用波纹面的好处是:提高浇筑的密实性。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板上设置有肋条,所述肋条和模板均为木质材质,肋条粘贴在模板上。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肋条在模板上采用直线槽式分布,肋条的在模板上间距为5cm,肋条厚度为0.5cm;所述模板为1.8cm厚涂层板,模板的内侧和外侧均为直面,模板宽度为15cm,模板沿肋条长度方向两侧铣刨,模拟45度坡过度。一种使用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搅拌器械选择:采用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2搅拌:先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再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灌注混凝土搅拌均匀使其呈流动状态;3灌缝:按照最小灌缝宽度6cm进行灌注;完成对装配式承台和预制墩柱的灌缝施工;4拆模:拆除模板,通过目测手段及室内检测试验对灌注混凝土密实情况进行检测。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采用的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体积0.3~0.6m3,振动频率5.5kw。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的搅拌时间为2min;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的搅拌时间为4min。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灌注的方式采用下料漏斗方式进行灌注浇筑。一种如上述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能够对不同缝宽进行浇筑,模拟灌封材料实际边界条件,确定材料施工指标控制值,模板缝宽调整范围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灌缝材料使用量较少,既满足对搅拌设备参数的确定,又能对灌缝材料的施工工艺性进行检验,通过拆模后对试样外观的观察和材料切割后强度检测,对灌缝材料的性能可直观准确的判读;本发明所述的使用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过程简单,制作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中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界面波纹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模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模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墩柱、2-预留插槽、3-齿键、4-灌注混凝土、5-承台、6-界面波纹面、7-模板、8-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包括预制墩柱1和承台5,所述预制墩柱1设置在承台5上;还包括预留插槽2、灌注混凝土4、齿键3和模板7,所述预留插槽2设置在承台5上,所述预制墩柱1通过灌注混凝土4和齿键3固定在预留插槽2中,所述模板7模拟界面波纹面6,所述界面波纹面6为装配式建筑中接缝浇筑时承台5与预制墩柱1的接触面,采用波纹面的好处是:提高浇筑的密实性。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模板7上设置有肋条8,所述肋条8和模板7均为木质材质,肋条8粘贴在模板7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肋条8在模板7上采用直线槽式分布,肋条8的在模板7上间距为5cm,肋条8厚度为0.5cm;所述模板7为1.8cm厚涂层板,模板7的内侧和外侧均为直面,模板7宽度为15cm,模板7沿肋条8长度方向两侧铣刨,模拟45度坡过度。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使用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所述的相同,所述的灌缝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搅拌器械选择:采用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2搅拌:先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再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灌注混凝土4搅拌均匀使其呈流动状态;3灌缝:按照最小灌缝宽度6cm进行灌注;完成对装配式承台5和预制墩柱1的灌缝施工;4拆模:拆除模板7,通过目测手段及室内检测试验对灌注混凝土4密实情况进行检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采用的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体积0.3~0.6m3,振动频率5.5kw。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的搅拌时间为2min;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的搅拌时间为4min。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灌注的方式采用下料漏斗方式进行灌注浇筑。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包括预制墩柱1和承台5,所述预制墩柱1设置在承台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留插槽2、灌注混凝土4、齿键3和模板7,所述预留插槽2设置在承台5上,所述预制墩柱1通过灌注混凝土4和齿键3固定在预留插槽2中,所述模板7模拟界面波纹面6,所述界面波纹面6为装配式建筑中接缝浇筑时承台5与预制墩柱1的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7上设置有肋条8,所述肋条8和模板7均为木质材质,肋条8粘贴在模板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8在模板7上采用直线槽式分布,肋条8的在模板7上间距为5cm,肋条8厚度为0.5cm;所述模板7为1.8cm厚涂层板,模板7的内侧和外侧均为直面,模板7宽度为15cm,模板7沿肋条8长度方向两侧铣刨,模拟45度坡过度。4.一种使用如权利1-3任一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搅拌器械选择:采用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2搅拌:先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再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灌注混凝土4搅拌均匀使其呈流动状态;3灌缝:按照最小灌缝宽度6cm进行灌注;完成对装配式承台5和预制墩柱1的灌缝施工;4拆模:拆除模板7,通过目测手段及室内检测试验对灌注混凝土4密实情况进行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的可移动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体积0.3~0.6m3,振动频率5.5kw。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胶结料搅拌成流动状态的搅拌时间为2min;加入钢纤维并搅拌使之分布均匀的搅拌时间为4min。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的灌缝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灌注的方式采用下料漏斗方式进行灌注浇筑。8.一种如权利1-3任一所述的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百度查询: 中交一公局土木工程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承台墩柱接缝模型及使用其的灌缝施工工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