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连接端子及连接器_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_201611110593.2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6-12-06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公开(公告)号:CN108155502B

主分类号:H01R13/04

分类号:H01R13/04;H01R13/03;H01R13/4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4.30#授权;2018.07.0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6.12#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及连接器。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插接部及止挡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且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可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用于所述连接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安装到位时阻止所述连接端子继续向前插入。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延伸,且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与所述插接部的后端阻挡配合地设置。本发明连接端子结构精简、便利于加工且机械强度大。

主权项: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且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可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用于所述连接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安装到位时阻止所述连接端子继续向前插入,所述止挡部的前端面从所述端子本体的本体顶壁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止挡部的后端面的倾斜角度;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延伸,且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与所述插接部的后端阻挡配合地设置,以增强所述止挡部。

全文数据:连接端子及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端子及连接器。背景技术[0002]随着生产生活的不断深入,电连接日益重要。连接端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连接部件,用于实现不同电子器件的电连接。而现有的连接端子一般制造工较为复杂,导致相应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不利于推广应用。另外,在某些应用环境中容易发生振动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便利于加工且机械强度大的连接端子及连接器。[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插接部及止挡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且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可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用于所述连接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安装到位时阻止所述连接端子继续向前插入。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延伸,且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与所述插接部的后端阻挡配合地设置。[0006]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具有缺口。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一侧或两侧。[0007]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具有本体底壁、本体顶壁及本体侧壁。所述本体底壁、本体侧壁及所述本体顶壁依次连接,且围成一容腔。[0008]优选地,所述止挡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本体顶壁的前端,且向下延伸设置。[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由所述插接部的后端连续延伸设置。[0010]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保持部延伸至所述止挡部的后侧,且可与所述止挡部轴向阻挡配合。[0011]优选地,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止挡部间隙设置。[0012]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具有本体侧壁。所述保持部的一侧壁或两侧壁与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本体侧壁连接一体。[0013]优选地,所述保持部向所述端子本体的顶部延伸。所述止挡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顶部向所述插接部连续延伸;且所述止挡部具有比所述保持部更大的倾斜角度。[0014]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具有本体底壁。所述插接部具有连接底部。所述连接底部的后端向所述本体底壁的前端连续延伸,并相互连接。,一[0015]优选地,所述保持部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底壁。所述止挡部的底端与所述限位顶壁正对设置,以可与所述限位底壁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阻挡配合。、、[0016]优选地,所述限位底壁的两侧设置限位侧壁。所述限位侧壁与所述限位底壁围成缺口。所述止挡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缺口内,且可与所述限位侧壁沿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阻挡配合。[0017]优选地,所述保持部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保持凹陷。部分所述止挡部延伸至所述保持凹陷内。[0018]优选地,所述保持部设置有保持凹陷底壁。所述保持凹陷底壁可与所述止挡部的底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阻挡配合。[0019]优选地,所述保持部设置有保持凹陷侧壁。所述保持凹陷侧壁可与所述止挡部的侧壁沿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阻挡配合。[0020]优选地,所述保持部设置有保持凹陷后壁。所述保持凹陷后壁可与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阻挡配合。[0021]优选地,所述保持凹陷向后延伸至在所述保持部的顶端壁形成一开口。所述止挡部自所述开口延伸进入所述保持凹陷内。[0022]优选地,所述保持凹陷为冲压结构。[0023]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一体件。[0024]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公端子。[00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器壳体中设置有端子容腔。所述连接端子插设并固定在所述端子容腔内。[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连接端子的止挡部能够阻止该连接端子插接到预设位置时继续向前插接,避免损伤连接端子及对配结构。所述止挡部延伸至可与所述插接部沿轴向阻挡配合,增强了对所述止挡部的限位保持性能,避免止挡部断裂。相应地,所述连接端子不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或相应的硬度的材质即可获得较大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了通用性能。特别地,所述连接端子采用较柔软的铜材制造,不仅获得较强的载流性能而且能够克服机械强度欠缺的问题。另外,所述连接端子采用一体成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_[002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8]图2为图1的连接端子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9]图3为图2的连接端子在P处的放大示意图。[0030]图4为图2的连接端子在切除部分止挡部时的剖视图。[0031]图5为图4的连接端子在N处的放大示意图。[0032]图6为图2的连接端子自本体顶壁向本体底壁的投影示意图。[0033]图7为图6的连接端子沿A-A线的剖视图。[0034]图8为图7的连接端子在M处的放大示意图。[0035]图9为图6的连接端子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0037]实施例一:[0038]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101。所述连接端子101包括端子本体10、插接部20及止挡部30。所述插接部20设置在所述《子本体10的轴冋目U顺。所还止挡部30设置所述端子本体1〇的轴向前端,且延伸至可与插接部20阻挡配合。[003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及图2中箭头示出方向,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轴向,,即所述连接端子1〇1的长度方向;“横向”即为图4示出的左右方向;“径向”即为如图7示出的上下方向。另外,“前,,与“后,,相对,其中“前”方即为所述连接端子101实现插接的方向;“顶,,与“底,,相对;“上,,与“下,,相对。上述方向限定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清楚地表达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并不用于限定其保护范围。[0040]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端子本体1〇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符合应用需求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实现插接,所述端子本体10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端子本体10的外部轮廓大致为矩形柱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10包括本体底壁11、本体侧壁13a、13b及本体顶壁15。一个所述本体侧壁13a、所述本体底壁11、另一个所述本体侧壁13b及所述本体顶壁15依次连接。所述端子本体1〇由所述本体底壁11、所述本体侧壁13a、13b及本体顶壁15围成一容腔I8。即,所述端子本体1〇呈具有中部通孔的筒状。更具体地,所述本体10呈矩形筒状。所述端子本体10由一整块金属板弯折呈所述本体底壁11、所述本体侧壁13a、13b及所述本体顶壁15。且,所述本体顶壁15自一个所述本体侧壁13b沿横向延伸。为了增强机械强度,部分所述本体顶壁15延伸至可与另一个所述本体侧壁13a沿径向接触。为了精简工艺、降低加工难度以便利于制造出所述止挡部30,所述端子本体10上设置有缺口17a、17b。所述缺□17a、17b分别设置在所述止挡部30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缺口17a、17b可以形成于所述本体顶壁15的前端两侧和或所述本体侧壁1〇的前端顶部。[0041]所述插接部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〇的轴向前端上,且另一端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可对配端子(图中未示出)插接配合。所述插接部20的具体形状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与对配端子配合实现电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20大致为具有尖端的板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20为一整块金属板弯折而成,并且形成对称的两个上拱面。为了便利于插接,所述插接部2〇具有小于所述端子本体10的横截面面积及尺寸。所述插接部20大致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〇的中轴线上。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所述插接部20的尾部分别与所述本体底壁11连接。为了提升稳固性能,所述插接部20的尾部与所述本体侧壁13a、13b连接。为了平滑过渡,所述插接部20与所述本体底壁11,及所述本体侧壁13a、13b的连接部分设置呈锥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1〇1为公端子。相应地,与所述连接端子101对配的为母端子。[0042]为了提升所述连接端子101的稳固性能。所述插接部20具有连接底部25。所述连接底部25与所述本体底壁11的前端连接。所述连接底部25的后端向所述本体底壁11的前端连续延伸,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底部25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插接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为了便利于精简对配结构譬如对配端子或安装壳体的制造且便利于对配,所述连接底部25的倾斜角度与所述保持部40的倾斜角度相当。如图7示,图中角度a即为所述连接底部25、所述保持部40相对于轴向延伸的所述插接部20的夹角。[0043]所述止挡部30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前端部上,且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径向延伸。在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轴向上,所述止挡部30延伸至可与所述插接部20的后端阻挡配合地设置。所述止挡部30具有小于所述端子本体10的横向尺寸。为了保持受力均衡,所述止挡部30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前端部的横向中部。具体地,所述止挡部30自所述本体顶壁15连续延伸。即,所述止挡部3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本体顶壁15上,且向下延伸设置。具体地,所述止挡部30沿所述端子本体1〇的下前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止挡部3〇能够在插接配合时,与被安装物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连接端子101继续向前插接,同时给予一个显示装配到位的反馈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3〇与所述本体顶壁11为一体成型。具体地,所述止挡部30自所述本体顶壁15的前端连续延伸设置,然后通过向下弯折而成。为了便利于形成稳固的支撑,所述止挡部3〇大致呈三角板状,或凸包状。所述缺口17a、17b分别设置在所述止挡部30的两侧,从而便利于治具弯折形成所述止挡部30。为了获得稳固地支撑,所述止挡部30的另一端延伸至可与所插接部20的尾部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轴向阻挡配合。具体地,也即是,所述止挡部30与所述插接部20的尾部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截面上形成部分重叠,从而在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轴向投影形成部分重叠。此时,在所述止挡部3〇受到轴向向后的外力时,可移动至与所述插接部2〇相接触直至抵接。相应地,所述止挡部30可以与所述插接部20相接触或轴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所述止挡部30延伸至下述保持凹陷50内。[0044]为了提升承压性能及缩短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长度,如图6,所述止挡部30的倾斜角度大于下述保持部40的倾斜角度。也即是,所述止挡部30的后端面与下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平行,而所述止挡部30的前端面相对于下陷后壁55更陡峭。[0045]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为了增强对所述止挡部30的限位保持性能,所述插接部20的尾部设置有保持部40。所述保持部40不是必要的,仅用于进一步增强对所述止挡部30保持,以在某些可能的情况下在提供对所述止挡部30的支撑。所述保持部40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径向突出设置,且一端连续延伸至置于所述止挡部30的后侧。所述保持部40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轴向阻挡所述止挡部30过度向后移动即可,从而避免止挡部30过度形变而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甚至发生断裂问题。为了增强保持性能,所述保持部40具有大于所述止挡部30的横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40两侧或一侧延伸至与所述本体侧壁13a、13b连接一体。为了在所述连接端子101插接对配时至最终位置时具有一定的活动量,所述保持部40沿所述本体的后上方倾斜延伸。[0046]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所述止挡部30的限位保持性能,所述保持部40的前表面42上设置向后塌陷的保持凹陷50。所述保持凹陷50为冲压结构。也即是,为了增强机械强度即精简工艺,通过在所述保持部40的上冲压形成所述保持凹陷50。为了更大可能地容置所述止挡部30且避免该止挡部30在活动时进入,所述保持凹陷50延伸至所述保持部40的顶端壁45,并在该顶端壁45上形成一开口58。[0047]为了沿径向增强对所述止挡部30的限位保持及支撑性能,所述保持凹陷50具有保持凹陷底壁51a、51b。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与所述止挡部30的底端正对设置,从而可与所述止挡部30径向阻挡配合。也即是,在所述止挡部30过度下压时,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支撑所述止挡部30。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设置在所述保持部40的最前端。[0048]为了沿横向增强对所述止挡部30的限位保持性能,所述保持凹陷50还具有保持凹陷侧壁53a、5:3b。所述保持凹陷侧壁53a、53b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的两侧。在阻挡配合时,所述保持凹陷侧壁53a、53b分别置于所述止挡部30的两侧,以与所述止挡部30横向阻挡配合。两个所述保持凹陷侧壁53a、53b对称设置,且延伸呈弧状。[0049]为了沿轴向增强对所述止挡部30的限位保持及支撑性能,所述保持凹陷50具有保持凹陷后壁55a、55b。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可与所述止挡部30轴向阻挡配合。也即是,在所述止挡部3〇受到轴向向后的外力时,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可以与所述止挡部3〇接触或抵接。当然,所述止挡部30在没有受力时,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可与所述止挡部30轴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止挡部30具有一定的活动量,以在装配到位时提供较适宜的反馈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与所述保持凹陷侧壁53a、53b连接,并沿所述保持凹陷5〇的周向延伸成为保持凹陷侧壁。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即为作为所述保持凹陷50的主要部分的保持凹陷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为沿所述连接端子101插接方向倾斜向下的平板。[0050]如前述,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用于在在所述止挡部30受到某些情况下的过度下压时提供对所述止挡部30的支撑保持性能。因而,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是非必要的。作为变形,在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的位置可以设置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通孔与所述止挡部30正对设置,从而给所述止挡部30提供较大的形变空间及节省材料。相应地,所述保持部40可以为U型缺口。所述止挡部30部分延伸至所述U型缺口内。也即是,所述保持部40包括限位侧壁具体结构可以为保持凹陷侧壁53a、53b及限位底壁具体结构可以为保持凹陷底壁51a、51b。也即是,所述限位侧壁在受力时可与所述止挡部30的底端横向阻挡配合。所述限位底壁可在受力时与所述止挡部30径向限位配合。[00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为两个,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a与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之间间隔设置。一个所述保持凹陷侧壁53a与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连接。另一个所述保持凹陷侧壁53b与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1a、51b连接。所述保持凹陷后壁55a、55b为两个,一个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5a与另一个所述保持凹陷底壁55b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保持凹陷50被均匀对称分割成两部分。[0052]为了便利于与其他连接件或导线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01还包括连线尾端(图中未标号)。所述连线尾端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尾端,且沿所述端子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尾端60的具体结构及形状只要能够保持与对应的连接件或导线的稳定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尾端60包括凹槽及径向向上突出设置的保持壁。所述保持壁可以弯折至保持对配的连接件或导线。[0053]为了节省材料、精简制造工艺及降低制造成本,所述连接端子101为一体件。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所述连接端子101为铜制一体件。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101采用一整块黄铜板制成。因而,所述连接端子101在采用较柔软、较廉价的黄铜制造时,依然能够获得较强的保持性能及机械强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且易于推广。[0054]实施例二:[005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器包括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端子101。根据需要,所述连接器还可以包括与所述连接端子101对配的母端子图中未示出)。当然,所述连接器也可以包括相应的连接器壳体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端子101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上。所述连接器壳体设置有端子容腔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端子101插设并固定在所述端子容腔内。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具体形状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承载所述连接端子101即可。所述端子容腔只要能够保持相应的连接端子101即可。所述连接器安装到位即组装成满足相应的应用需求的位置时,所述止挡部30与所述连接器壳体轴向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连接端子101继续向前插入。[0056]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且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可与对配端子插接配合;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前端,用于所述连接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安装到位时阻止所述连接端子继续向前插入;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延伸,且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与所述插接部的后端阻挡配合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具有缺口;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一侧或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具有本体底壁、本体顶壁及本体侧壁;所述本体底壁、本体侧壁及所述本体顶壁依次连接,且围成一容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本体顶壁的前端,且向下延伸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由所述插接部的后端连续延伸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保持部延伸至所述止挡部的后侧,且可与所述止挡部轴向阻挡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止挡部间隙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具有本体侧壁;所述保持部的一侧壁或两侧壁与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本体侧壁连接一体。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向所述端子本体的顶部延伸;所述止挡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顶部向所述插接部连续延伸;且所述止挡部具有比所述保持部更大的倾斜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具有本体底壁;所述插接部具有连接底部;所述连接底部的后端向所述本体底壁的前端连续延伸,并相互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底壁;所述止挡部的底端与所述限位顶壁正对设置,以可与所述限位底壁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阻挡配合。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底壁的两侧设置限位侧壁;所述限位侧壁与所述限位底壁围成缺口;所述止挡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缺口内,且可与所述限位侧壁沿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阻挡配合。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保持凹陷;部分所述止挡部延伸至所述保持凹陷内。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设置有保持凹陷底壁;所述保持凹陷底壁可与所述止挡部的底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径向阻挡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设置有保持凹陷侧壁;所述保持凹陷侧壁可与所述止挡部的侧壁沿所述端子本体的横向阻挡配#°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设置有保持凹陷后壁;所述保持凹陷后壁可与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阻挡配合。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凹陷向后延伸至在所述保持部的顶端壁形成一开口;所述止挡部自所述开口延伸进入所述保持凹陷内。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凹陷为冲压结构。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一体件。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公端子。21.—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器壳体中设置有端子容腔;所述连接端子插设并固定在所述端子容腔内。

百度查询: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