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风机盘管及空调水系统_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_201810128904.0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8-02-08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公开(公告)号:CN108180554B

主分类号:F24F1/0007

分类号:F24F1/0007;F24F1/0059;F24F3/153;F24F13/30;F25B41/4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07#授权;2018.07.1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8.06.19#公开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机盘管及空调水系统。其中,风机盘管包括壳体、第一盘管换热器和第二盘管换热器。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盘管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与进风口相邻的位置,第二盘管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与出风口相邻的位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气流降温,让冷媒中的湿气凝结,再对气流升温,让冷媒恢复到合适的温度。对于过渡季节以及梅雨季节,在室内热负荷较小不需要制冷只需除湿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空调除湿出风温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热”与“湿”之间的矛盾。

主权项:1.一种空调水系统,包括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第一盘管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与所述进风口(11)相邻的位置;第二盘管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与所述出风口(12)相邻的位置;所述空调水系统包括:室外机(40);第一冷媒换热器(50),与所述室外机(40)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换热器(50)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二盘管换热器(30)通过第一水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冷媒换热器(60),与所述室外机(40)通过第二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冷媒换热器(60)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一盘管换热器(20)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地板采暖器(70),所述地板采暖器(70)与所述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空调水系统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冷媒换热器(60)冷凝放热,所述第二水循环管路接通所述地板采暖器(70)和所述风机盘管以用于制热;所述空调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冷媒换热器(60)冷凝放热,所述第二水循环管路接通所述地板采暖器(70)以用于制热;所述空调水系统还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三制热模式下,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定值时,第一制热模式启动;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定值时,第二制热模式启动;所述第一盘管换热器(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盘管换热器(30)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盘管换热器(2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所述第二盘管换热器(30)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

全文数据:风机盘管及空调水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盘管及空调水系统。背景技术[0002]目前,常规户式水多联系统由户式机、风机盘管和地暖组成,实现夏天风机盘管制冷,冬天地暖制热。户式水多联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冷媒系统家用多联机,具有以下优点:1、管网压力远小于冷媒系统,室内没有冷媒泄露的风险;2、水系统制冷出水温度一般为7°C,而冷媒系统一般蒸发温度为5°C,内机换热后制冷出风温度高于冷媒系统,避免出现冷媒系统“千冷”的效果;3、冬天可以实现地暖供热,相较于传统的冷媒系统家用多联机为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需要两套系统,户式水多联系统了节省一套设备的安装空间和成本。[0003]但上述的户式水多联系统除湿能力较差,特别是梅雨季节达不到舒适的除湿效果。通常情况下,梅雨季节需要较小的空调冷负荷,传统户式水多联系统除湿能力的弊端就愈加明显。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盘管及空调水系统,以解决现有中空调水系统存在的除湿效果差的技术问题。[0005]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风机盘管,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盘管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与进风口相邻的位置;第二盘管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与出风口相邻的位置。[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盘管换热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和或,第二盘管换热器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盘管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盘管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0008]本申请还提供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冷媒换热器,与室外机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第一冷媒换热器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二盘管换热器通过第一水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冷媒换热器,与室外机通过第二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冷媒换热器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一盘管换热器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地板采暖器,地板采暖器与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水箱,水箱与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地板采暖器为多个,多个地板采暖器并联连接。[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机盘管为多个,多个风机盘管并联连接。[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转接器,转接器连接在第一冷媒循环管路与室外机之间,以及连接在第二冷媒循环管路与室外机之间。[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包括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第一冷媒换热器用丁付卩木狹热器用于蒸发吸热,第一盘管换热器用于对气流除湿,第二盘管换热器用于对气流加热。[0015;3=艾5施方式中,在除湿模式下,第-冷媒循环管路还用于加热水箱。[16,空调水系统包括第—制热模式,在第一制热模式t第二冷媒换热器放二水循环管路接通地板采暖器和风机盘管以用于制热。[0017]在二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在第二制热模式下,第二冷媒换热器騎=:第二水跡魏接馳板采隱以用于制热。DO183、个实施方式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在第三制热模式下,当环境温度与设足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定值时,第一制热模式启动;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定值时,第二制热模式启动。[OOJJ]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空调器进行除湿时,让低温冷媒通过第一盘管换热器,让第一盘管换热器对气流除湿;让高温冷媒通过第二盘管换热器,让第二盘管换热器对气流加热。这样一来,通过2气流降温,让冷媒中的湿气凝结,再对气流升温,让冷媒恢复到合适的温度。对于过渡季节以及梅雨季节,在室内热负荷较小不需要制冷只需除湿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空调除湿出风温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热,,与“湿,,之间的矛盾。附图说明[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风机盘管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图1的风机盘管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23]图3是图1的风机盘管的实施例的盘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4是图3的盘管换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5]图5是图3的盘管换热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0026]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水系统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0028]10、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0、第一盘管换热器;21、第一进水口;22、第一出水口;30、第二盘管换热器;31、第二进水口;32、第二出水口;40、室外机;50、第一冷媒换热器;60、第二冷媒换热器;70、地板采暖器;80、水箱;90、转接器。具体实施方式[002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0030]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风机盘管的实施例一,该风机盘管包括壳体1〇、第一盘管换热器20和第二盘管换热器30。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第一盘管换热器2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与进风口11相邻的位置,第二盘管换热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与出风口12相邻的位置。[0031]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器进行除湿时,让低温冷媒通过第一盘管换热器20,让第一盘管换热器2〇对气流除湿;让高温冷媒通过第二盘管换热器30,让第二盘管换热器30对气流加热。这样一来,通过对气流降温,让冷媒中的湿气凝结,再对气流升温,让冷媒恢复到合适的温度,可以实现最高出风温度25°C。对于过渡季节以及梅雨季节,在室内热负荷较小不需要制冷只需除湿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空调除湿出风温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热”与“湿”之间的矛盾。[0032]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盘管换热器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这样可以在同等高度的壳体10内设置换热面积更大的第一盘管换热器20。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除湿时,对于制冷的需求,大于制热的需求,将第二盘管换热器30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可以让风机盘管的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密。[0033]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盘管换热器2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第二盘管换热器30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可以将第一盘管换热器20接入在一个冷媒流路中,通过第二进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可以将第二盘管换热器30计入到另一个冷媒流路中。通过对两个冷媒流路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对风机盘管多功能的调节。[0034]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水系统,该空调水系统包括上述的风机盘管,采用上述的风机盘管,在空调器进行除湿时,对于过渡季节以及梅雨季节,在室内热负荷较小不需要制冷只需除湿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空调除湿出风温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热”与“湿”之间的矛盾。[0035]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水系统包括室外机40、第一冷媒换热器50和第二冷媒换热器60。第一冷媒换热器50与室外机40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第一冷媒换热器50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二盘管换热器30通过第一水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冷媒换热器60与室外机40通过第二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冷媒换热器60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一盘管换热器20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在使用时,第一冷媒循环管中的冷媒通过第一冷媒换热器50控制第一水循环管路的温度,再通过第一水循环管路中的水控制第二盘管换热器30的温度;第二冷媒循环管路通过第二冷媒换热器60控制第二水循环管路的温度,再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中的水控制第一盘管换热器20的温度。最后,通过对第一盘管换热器20和第二盘管换热器30的温度调节,就可以实现对风机盘管的出风温度控制。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冷媒换热器50和第二冷媒换热器60为板式换热器或者壳管式换热器。[0036]可选的,空调水系统还包括转接器90,转接器90连接在第一冷媒循环管路与室外机40之间,以及连接在第二冷媒循环管路与室外机40之间。通过转接器9〇,可以实现第一冷媒换热器50和第二冷媒换热器60中冷媒流向的调节,以切换空调水系统的运行模式。可选的,在室外机40通向转接器90的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在转接器9〇进行换向时,关闭该电磁阀。[0037]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空调水系统还包括地板采暖器70,地板采暖器70与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既可以让第一盘管换热器2〇实现对室内的加热,还可以让地板采暖器70实现对室内的加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地板采暖器70为多个,多个地板采暖器70并联连接,以满足更大面积的制热需求。更为优选的,风机盘管为多个,多个风机盘管并联连接,以满足更大空间的气温调节需求。可选的,如图6所示,在本友明的技木万案中,并联的多个地板采暖器70通过分水器与进水管路连接,再通过集水器与出水管路连接。优选的,在每个地板采暖器7〇与分水器之间设置有阀门,以控制每个地板采暖器70的工作。[0038]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水箱80,水箱80与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在第一冷媒换热器50与室外机40之间。在制热时,室外机40流出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路通过水箱,以对水箱80进行加热,实现热量的积蓄。[0039]可选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冷媒循环管路和第二冷媒循环管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通过电子膨胀阀可以调节第一冷媒循环管路和第二冷媒循环管的开度,进而控制第一冷媒循环管路和第二冷媒循环管中冷媒的温度,实现对第一冷媒换热器50和第二冷媒换热器60制冷制热的控制。在第一冷媒循环管路通向水箱80的线路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对该电磁阀的控制可以实现选择是否对水箱80进行加热。在第一水循环管路和第二水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以控制第一水循环管路和第二水循环管路的通断,在第一水循环管路通往多个第二盘管换热器30的线路上设置有水阀,在第二水循环管路通往多个第一盘管换热器20的线路上也设置有水阀,通过对于上述水阀的控制,可实现对各风机盘管的控制。[0040]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水系统包括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第一冷媒换热器5〇用于冷凝放热,第二冷媒换热器60用于蒸发吸热,第一盘管换热器20用于对气流除湿,第二盘管换热器30用于对气流加热。在空调器进行除湿时,让第二冷媒换热器60蒸发吸热,降低第一水循环管路中水的温度,第一盘管换热器2〇就可以对气流除湿;让第二冷媒换热器6〇蒸发吸热,升高第二水循环管路中水的温度,第二盘管换热器30就可以对气流加热。升温采用的热水源于冷凝测的热回收系统,可以降低整机能耗。这样一来,通过对气流降温,让冷媒中的湿气凝结,再对气流升温,让冷媒恢复到合适的温度,可以实现最高出风温度25°C。对于过渡季节以及梅雨季节,在室内热负荷较小不需要制冷只需除湿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空调除湿出风温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热”与“湿”之间的矛盾。[0041]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除湿模式下,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还用于加热水箱80。这样,可以在冷凝热富裕时可实现制冷+除湿+热水,此时全部热回收。[004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空调水系统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在第一制热模式下,第二冷媒换热器60冷凝放热,第二水循环管路接通地板采暖器70和风机盘管以用于制热。此时,第一冷媒换热器作为蒸发吸热功能使用。在环境温度远低于设定温度时,风机盘管水侧旁通开启,风机盘管与地板采暖器70同时工作,缩短升温时间,实现快速制热。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在第二制热模式下,第二冷媒换热器60冷凝放热,第二水循环管路接通地板采暖器70以用于制热。当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或短暂外出时,系统自动关闭风机盘管,采用地板采暖器70换热,工作区辐射换热,实现舒适制热。[0043]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调水系统还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三制热模式下,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定值时,第一制热模式启动;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定值时,第二制热模式启动。这样,通过对于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判断,可以自动选择启动第一制热模式还是启动第二制热模式,以实现舒适制热的自动化。具体的,在环境温度远低于设定温度时(一般大于5»c,可设),通过逻辑判断,风机盘管水侧旁通开启,风机盘管与地板采暖器7〇同时进水,开启风机盘管和地板采暖器70。风机盘管对房间咼度空间升温,地板米暖器7〇对下部空间升温已经对人体福射换热,两者同时开启,缩短升温时间,实现快速制热。双表冷制热,快速升高室内温度。当环境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一般2°C,可设或短暂外出时,系统自动关闭风机盘管,采用地板采暖器70换热,工作区辐射换热,实现舒适制热。[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I2;第一盘管换热器⑵),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与所述进风口(11相邻的位置;第二盘管换热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与所述出风口(12相邻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换热器2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盘管换热器30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换热器2〇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一出水口(22,所述第二盘管换热器30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4.一种空调水系统,包括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盘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系统包括:室外机40;第一冷媒换热器50,与所述室外机40通过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换热器50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二盘管换热器3〇通过第一水循环管路连接;第二冷媒换热器60,与所述室外机40通过第二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冷媒换热器60还与风机盘管的第一盘管换热器2〇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系统还包括地板采暖器70,所述地板采暖器70与所述第二水循环管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系统还包括水箱80,所述水箱80与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连接。一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米暖器7〇为多个,多个所述地板采暖器70并联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机盘管并联连接。、、,^丄1〇.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系统、还包括转接器90,所述转接器90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路与所述室外机4〇之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冷媒循环管路与所述室外机4〇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调水系统包括除湿楨式,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第-冷媒换热器50用于冷凝放热,所述第一冷媒换热器_用于蒸发吸热,臟第-盘管换热器20用于对气流除湿,所述第二盘管换热器⑽用于对气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冷媒循环管路还用于加热所述水箱80。Ik一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式,在所述第-制热模式下,臓第二冷媒换热器㈣冷凝放热,所述第^解目路接通所述地板采暖器⑽和所述风机盘管以用于制热。丄―、田k玄祐撕駐笛-她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模式,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冷媒换热器㈣冷_热,所目路接水雜,其_好,所艘爾雜还健第三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三制热模式下,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定值时,第一制热模式启动;当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定值时,第二制热模式启动。

百度查询: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盘管及空调水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