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公布】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_国家海洋信息中心_202410303554.2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申请日:2024-03-18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公开(公告)号:CN118014807A

主分类号:G06Q50/26

分类号:G06Q50/26;G06V20/13;G06V10/30;G06V20/52;G06V10/1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在审-实质审查的生效

法律状态:2024.05.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24.05.10#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遥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数据准备和处理,变化图斑提取,具体包括信息提取、属性赋值、质量控制,变化图斑筛选,疑点疑区制作和报告编制,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提取算法,结合目视解译方式,提取出海域范围内由海水变为陆地或露出水面的疑似填海、构筑物或其他用海行为变化图斑。按照“五步叠加法”分析研判,结合海域海岛监管顶层设计及管理现状,筛选出不符合用海用岛管理规定的变化图斑,形成疑点疑区数据集,明确疑点疑区位置、面积、用海方式等,为有效管理用海用岛的方式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支撑。

主权项:1.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准备和处理:所述数据包括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其他数据;所述影像数据的选取要求为:影像时相要求:以15天为周期开展的影像获取,按照海域海岛监管工作流程,在卫星遥感影像时相选取上应满足:1每月第一期影像时相:上月21日至本月05日;2每月第二期影像时相:本月06日至本月20日;影像星源选择:要实现15天周期监测区域有效影像70%以上覆盖度,经科学的选星论证,影像星源选择上至少包括:国产必选系列和国外应急补充;影像分辨率要求:影像地面分辨率应优于2米;所述影像数据的处理要求为:影像正射校正要求:以景为单位,采用基础底图影像为校正基础,选取待校正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影像融合要求:以景为单位,对正射校正后满足精度要求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要求融合后影像能清晰地表现纹理信息,能突出主要用海方式;影像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无重影模糊现象,光谱特征还原真实、准确,监测区域无明显光谱异常;成果影像定位要求:绝对定位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优于图上距离0.5mm;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个像元,包括影像接边精度,以及前后两期影像的相对位置精度;成果影像质量要求:影像无模糊、错位、扭曲、重影、变形、拉花、裂缝、漏洞、脏点;色彩真实自然,色彩色调均衡、层次丰富、清晰易读、反差适中、无明显偏色;影像无明显噪声和缺行;单景影像云量要求:云量比例低于10%;所述影像数据的成果要求为:数学基础:成果影像坐标系均采用WGS84坐标系;数据格式:成果影像存储为GeoTIFF或Img格式,位深为8bit;当8bit无法满足影像色彩要求时,可存为16bit;成果时间:每月第一期影像完成时间:本月12-13日;每月第二期影像完成时间:本月27-28日;所述矢量数据的准备和处理包括:基础地理:包括行政区划、海岸线勘界、无居民海岛位置、海区分界线、争议海域、河海划界数据;区划规划:包括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涉海自然保护地、海洋生态红线;审批数据:包括海域使用权、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海岸线修测、海域海岛范围内土地证或用地审批、涉海涉岛生态修复项目数据;调查数据:包括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全国围填海现状调查、全国围海养殖现状调查、海岛海岸带调查、潮间带调查、典型生态系统调查、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补充填报、无居民海岛岸线勘测;监测数据:包括历次海岸线变化监测、AIS船位、潮汐值、疑点疑区监测核查数据;其他数据,主要为行政审批或管理文件数据;S2,变化图斑提取,具体包括信息提取、属性赋值、质量控制;所述S2的信息提取: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提取算法,对比前后两期影像变化情况,结合目视判读或人工智能等分类方法,提取变化图斑,变化图斑按面状图层提取,包括:影像排序:根据影像日期,遵照从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排列;变化图斑最小提取单元为:2×2个像元;变化图斑提取流程:S2-1,通过前后两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比对,发现影像变化;S2-2,采用直接判读和地理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解译标志勾绘类型界线,标注变化图斑类别,填写相关属性信息,形成预解译图;S2-3,以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预解译图核查,验证解译精度;S2-4,更新预解译图,形成变化图斑图层;变化图斑质量控制:S2-5,图斑勾画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S2-6,图斑用最小冗余表示,勾画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折点;S2-7,图斑闭合且具有唯一性,超过海岸线的图斑以及属于陆地上的图斑,以海岸线为界限进行切割,形成闭合面;S2-8,每期新勾画的图斑与历史图斑的拓扑关系需正确,交接处不能有空隙或者重叠;新增变化图斑按照后期影像中新增人类活动纹理边缘提取;扩建变化图斑基于上一期人类活动数据图斑,沿面积扩大或强度增强的影像纹理边缘提取;所述S2的属性赋值:对提取的变化图斑进行属性赋值,各属性字段名称、类型和长度要求须符合要求,包括行政区划、中心经纬度、疑似用海方式、海岛标准名称、疑似用岛方式、疑似动态、占用自然岸线情况、遥感监测面积、前后影像名称、影像前后时相、发现期次、提取日期及其他属性;所述S2的质量控制为:图斑审核与修改:对变化图斑重叠、缝隙和自相交拓扑错误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应修改,填写检查人、审核人字段;属性审核与修改:对变化图斑属性填写错误、不规范和不完整情况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应修改,填写检查人、审核人字段;S3,变化图斑筛选:具体包括区划规划叠加、审批信息叠加、调查数据叠加、监测数据叠加、多期影像叠加;所述S3中的区划规划叠加:与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保护地区划规划进行叠加分析:S3-1,剔除位于海岸线向陆一侧且位于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外的变化图斑;S3-2,注位于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保护地区划规划内的变化图斑对应位置区划规划定位;所述S3中的审批信息叠加:与海域、无居民海岛、土地等审批管理信息进行叠加分析:S3-3,剔除位于用海批复、项目用岛批复范围内的变化图斑;S3-4,剔除位于项目用海批复范围内,位于“填海造地”、“非透水构筑物”用海方式范围内的变化图斑;S3-5,剔除位于项目用岛批复范围内的变化图斑;S3-6,剔除位于全国围填海现状调查认定的用地手续范围内变化图斑;S3-7,剔除位于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范围内变化图斑;S3-8,剔除位于疑点疑区现场核查获取的用地手续区域范围内的变化图斑所述S3中的调查数据叠加:与调查类信息进行叠加分析:S3-9,剔除位于全国围填海现状调查“已填成陆”范围内变化图斑;S3-10,剔除位于新老岸线之间未纳入海域海岛监管范围内用海用岛变化图斑;所述S3中的监测数据叠加:与前期已下发各类清单进行叠加分析:S3-11,剔除位于已下发疑点疑区清单且移交执法机关范围内变化图斑;S3-12,剔除位于历年海洋督察、海警查处案件、舆情应对已经有关机构介入的范围内变化图斑;S3-13,剔除位于特殊用海区域且移交军事机关核实处理范围内变化图斑;S3-14,剔除位于前期已通知整改,本期判定未见明显变化的范围内变化图斑;所述S3中的多期影像叠加:与多时相影像进行叠加分析:S3-15,剔除潮汐、淤积自然因素造成的变化图斑;S3-16,剔除因影像质量问题造成的变化图斑;S3-17,剔除养殖池塘或盐田自然干涸、晒塘或底土翻新的造成的变化图斑;S4,疑点疑区制作:具体包括属性补充赋值和制作分类清单;所述S4中的属性补充赋值:经“五步叠加法”,筛选出不符合用海用岛管理规定的变化图斑,形成疑点疑区数据集,随叠加结果,补充相应属性字段,各属性字段名称、类型和长度需符合要求,具体包括:S4-1,区划规划属性补充:对于筛选后位于各类区划规划内的变化图斑,分别按要求填写字段:S4-1-1,所在海洋功能区填写所在省海洋功能区划对应功能区名称;S4-1-2,所在区域用海规划填写所在区域用海规划名称;S4-1-3,所处生态红线填写所处生态红线名称;S4-1-4,所处自然保护地填写所处自然保护地名称;S4-1-5,所在海岛保护规划填写所在海岛保护规划对应功能区名称;S4-2,审批信息属性补充:对于筛选后位于各类审批范围内的变化图斑,分别按要求填写字段:S4-2-1,填写项目用海批复或海洋不动产权证确定的项目名称;.S4-2-2,填写项目用海批复;S4-2-3,填写项目用海批复或海洋不动产权证确定的用海主体名称;S4-2-4,填写海洋不动产权证确定的海域使用权到期日期;S4-2-5,周边确权用海项目,疑点疑区邻接区域项目用海名称;S4-2-6,填写“未批先用”、“超范围用海”、“改变用海方式”,所述超范围用海指该项目部分用海区域超出批准范围的情形;所述改变用海方指该项目实际用海方式与批准用海方式不符的情形;S4-3,调查信息属性补充:对于筛选后位于各类专项调查范围内的变化图斑,分别按要求填写字段:S4-3-1,填写全国围填海现状调查对该区域的调查结果,包括“成陆状态”、“审批信息”;S4-3-2,填写新一轮海岸线修测对该区域的调查结果,包括“岸线类型”、新老岸线相对位置、“审批信息”;S4-3-3,填写疑点疑区于新修测海岸线的空间占用关系,包括“不占用岸线”、“占用人工岸线”、“占用基岩自然岸线”、“占用生态恢复岸线”、“占用生物岸线”、“占用砂质自然岸线”;S4-3-4,对于占用自然岸线的,制作占用自然岸线线划图层,并通过遥感解译方式计算投影长度,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以米为量算单位,保留小数点后4位小数;S4-3-5,填写全国养殖用海现状调查对该区域的调查结果,包括“审批信息”、“养殖现状”;S4-3-6,按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相关政策要求,填写该区域处置政策,包括“允许继续填海”、“不允许继续填海”;S4-3-7,对于位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补充填报调查范围内的,填写“审批状态”;S4-3-8,对于位于无居民海岛岸线勘测试点范围内的,填写该区域勘测确定的“岸线类型”、新老岸线相对位置、“审批信息”;S4-4,监测信息属性补充:对于筛选后位于各类监测数据范围内的变化图斑,分别按要求填写对于与前期已下发的疑点疑区邻接或相交的,填写前期疑点疑区下发核查后违法定性结论、查处立案情况;所述S4中的制作分类清单:经“五步叠加法”分析研判并补充属性后,结合管理实际,对疑点疑区清单进行分类,填写“清单分类”字段,包括海域疑点疑区清单、无居民海岛疑点疑区清单、项目用海疑点疑区清单、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疑点疑区清单,具体包括:S4-5,违法用海用岛疑点疑区清单:包括历史违法用海疑点疑区清单、新增违法用海疑点疑区清单、新增违法用岛疑点疑区清单和历史违法用岛疑点疑区清单;S4-6,项目用海用岛疑点疑区清单:包括项目用海超范围用海疑点疑区清单、项目用海改变用海方式疑点疑区清单、临时用海超期未恢复海域原状清单、项目用岛期限清单和项目用岛改变用岛范围清单;S4-7,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疑点疑区清单,包括“已批未填”不得继续填海项目清单、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疑点疑区清单。S5,报告编制,具体包括:影像覆盖:通过有效监测影像元数据与监测范围进行叠加,计算当期影像有效覆盖率比例,明确当期监测主要采用的影像时间段;监测结果:监测期共发现疑点疑区总数、总面积;海域使用疑点疑区分类数、占用海域面积、占用自然岸线长度;无居民海岛分类数、占用面积、占用自然岸线长度;下发建议:结合管理要求,明确通知整改和建议下发的个数,并以图标方式列出。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