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公布】一种建筑竖井预制管片智能化工业生产线_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_202410359225.X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4-03-27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公开(公告)号:CN118003462A

主分类号:B28B21/60

分类号:B28B21/60;B28B21/14;B28B15/00;B28B11/24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在审-实质审查的生效

法律状态:2024.05.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24.05.10#公开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竖井预制管片智能化工业生产线,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下方沿导轨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凝固成型区、浸泡养护区和成品静置存放区,所述凝固成型区内设有多个管片模具;所述浸泡养护区包括浸泡养护池;所述成品静置存放区包括用于合格管片存放的合格品存放区和用于不合格管片存放的次品存放区。本发明将凝固成型区、浸泡养护区和成品静置存放区在天车轨道下方沿直线排布,布局合理,管片在各个区域之间通过天车的管片吊具夹起,便于管片在依照顺序在各个区域内进行移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总控制台与振动台、定位激光灯、监控摄像头、天车内显示屏等相连接,便于生产的集中智能化控制和实时监控,实现智能化连续生产。

主权项:1.一种建筑竖井预制管片智能化工业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所述导轨(1)下方沿导轨(1)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凝固成型区(2)、浸泡养护区(3)和成品静置存放区(4),具体地:所述导轨(1)上设有第一天车(5)和第二天车(6),所述第一天车(5)上设有第一管片吊具(7),所述第二天车(6)上设有第二管片吊具(8);所述凝固成型区(2)内设有多个管片模具(9),所述管片模具(9)沿导轨(1)长度方向呈直线排布,所述凝固成型区(2)内设有多个与管片模具(9)一一对应的振动台(20),管片模具(9)设置于振动台(20)上,所述管片模具(9)的上方设有用于管片内预埋件定位的预埋件定位装置(21),所述预埋件定位装置(21)包括多个定位激光灯(211),所述定位激光灯(211)的灯束对应于预埋件的安装位置;所述浸泡养护区(3)内设有浸泡养护池(11),所述浸泡浸泡养护池(11)连接有输水管(12)和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上设有排水泵(14),所述浸泡养护池(11)处设有用于检测管片位置的激光定位件(19),所述激光定位件包括多个激光发射器(191),所述激光发射器(191)位于浸泡养护池(11)长度方向的一侧并呈直线排布,所述浸泡养护池(11)远离激光发射器(191)的一侧设有与激光发射器(191)一一对应的激光信号接收器(192),所述浸泡养护池(11)的一侧有控制器(193),所述控制器(193)与激光信号接收器(192)相连接,控制器(193)还连接有显示器(194),所述浸泡养护区(3)的一侧设有第一监视摄像头(23),所述成品静置存放区(4)的一侧设有第二监视摄像头(24);所述成品静置存放区(4)包括用于合格管片存放的合格品存放区(401)和用于不合格管片存放的次品存放区(402);所述导轨(1)的一侧沿导轨(1)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RFID射频卡(25),所述第一RFID射频卡(25)位于凝固成型区(2)上方并与管片模具(9)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天车(5)的侧部设有与第一RFID射频卡(25)相感应的第一RFID电子标签(26);所述导轨(1)的一侧沿导轨(1)长度方向还设有多个第二RFID射频卡(27),所述第二RFID射频卡(27)位于浸泡养护区(3)和成品静置存放区(4)的上方,所述第二RFID射频卡与浸泡养护池(11)和成品静置存放区(4)的卸料点相对应;所述第二天车(6)的侧部设有与第二RFID射频卡(27)相感应的第二RFID电子标签(28);所述第一RFID射频卡(25)和第二RFID射频卡(27)连接有总控制台(29),所述总控制台(29)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有第一显示屏(30)和第二显示屏(31),总控制台(29)还与第一监视摄像头(23)、第二监视摄像头(24)、振动台(20)和定位激光灯(211)相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屏(30)位于第一天车(5)内并用于提示第一天车(5)的行走位置,所述第二显示屏(31)位于第二天车(6)内并用于提示第二天车(6)的行走位置以及第一监视摄像头(23)和第二监视摄像头(24)的监测视频;所述总控制台(29)能够控制振动台(20)的振幅、频率及启停,以及控制定位激光灯(211)的开启。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竖井预制管片智能化工业生产线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