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_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201910200456.5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日:2019-03-16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公开(公告)号:CN109842125B

主分类号:H02J3/18

分类号:H02J3/18;H01G2/02;H01G4/228;H01G4/3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0#授权;2019.06.28#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6.04#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第一对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对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导轨;第二对导轨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对导轨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极板安装在第一对导轨之间,第一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一次级极板,第一个第一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第一次级极板滑动在第一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安装在第二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二次级极板;第一个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第二次级极板滑动在第二对导轨之间,且对应位置处的一对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本发明解决了对小区电网无功补偿不便的技术问题。

主权项:1.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对导轨,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位置固定;第二对导轨,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对导轨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对导轨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一次级极板,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滑动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二次级极板,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滑动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且对应位置处的一对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和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的连接端通过投切开关与配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对导轨的两侧端头固定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中伸缩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位置固定,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对导轨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方向移动;所述安装座底部安装一第一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方向一致,两侧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同步伸缩,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为双轴气缸;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一电极板,且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二电极板,且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板被夹设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一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轨槽,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一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中;所述第二电极板被夹设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轨槽,各个所述导轨槽的方向与所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二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中;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第一导轨槽横向贯穿所在第一导轨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导向块贯穿所述第一导轨槽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一定位孔;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导轨槽横向贯穿所在第二导轨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导向块贯穿所述第二导轨槽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二定位孔;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壁上安装一螺杆,所述螺杆的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杆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轨槽的外侧,所述螺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导轨槽的长度;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外侧壁上安装一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螺杆平行设置且共处一平面,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二导轨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导轨槽的长度;所述螺杆上套设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三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导轨槽,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槽中,所述螺杆的端头连接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套设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四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外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导轨槽,所述第四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轨槽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块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三导向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孔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着所述导轨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一第二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轨外侧壁平面垂直;两个所述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距离与同一对所述次级极板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二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贯穿所在滑块并选择性伸入至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伸缩驱动机构为单轴气缸;第一滑块的左右方向上横向贯穿开设一螺孔,第一滑块上前后贯穿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贯穿孔与螺孔错开设置,第二滑块的左右方向上横向贯穿开设一第三导向孔,第二滑块上前后贯穿开设有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与第二导向孔、第三导向孔错开设置。

全文数据: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智慧小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背景技术小区居民的日常用电经常会出现超负荷的情况,并且,有些老小区的电气线路设计不合格,电气老化、私拉电线等情况存在,增加的电气火灾的发生概率,室内的纸张、泡沫等易燃物品,也增加了火灾扩散速度,由此可见,对小区配电系统的改造来防范电气火灾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小区的用电中包括有大量的感性无功,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线路的负担,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功耗和各线路上的用电负担,目前可以增加容性无功投切装置,通过无功补偿来降低总功耗和单线路上的功耗,但无功补偿装置需要不停的投切,投切过程中,会增加了对线路的电压冲击,影响线路中设备的正常使用。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通过调整无功补偿电容的参数来调节切入补偿电容的大小,减小因开关投切而造成对电网的电压冲击,本发明解决了对小区电网无功补偿不便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包括:第一对导轨,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位置固定;第二对导轨,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对导轨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对导轨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一次级极板,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滑动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二次级极板,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滑动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且对应位置处的一对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和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的连接端通过投切开关与配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对导轨的两侧端头固定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中伸缩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位置固定,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对导轨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底部安装一第一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方向一致,两侧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同步伸缩,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为双轴气缸。优选的,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一电极板,且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二电极板,且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板被夹设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一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轨槽,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一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板被夹设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轨槽,各个所述导轨槽的方向与所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二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中。优选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第一导轨槽横向贯穿所在第一导轨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导向块贯穿所述第一导轨槽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一定位孔;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导轨槽横向贯穿所在第二导轨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导向块贯穿所述第二导轨槽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二定位孔。优选的,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壁上安装一螺杆,所述螺杆的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杆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轨槽的外侧,所述螺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导轨槽的长度;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外侧壁上安装一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螺杆平行设置且共处一平面,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二导轨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导轨槽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螺杆上套设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三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导轨槽,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槽中,所述螺杆的端头连接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套设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四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外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导轨槽,所述第四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轨槽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块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三导向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孔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着所述导轨方向同步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一第二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轨外侧壁平面垂直;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距离与同一对所述次级极板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贯穿所在滑块并选择性伸入至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为单轴气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含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对电容器物理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对切入无功补偿电容的容值的调整,减小对电容切入时对电网的冲击;2、对切入电容的大小控制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便于对切入电容的容值大小进行调控,提高无功补偿的精确度。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上下电极板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下电极板与导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与导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包括轨道、电极板和伸缩驱动机构,电极板选择性接入到小区电网中,调整电网的功率因素,降低无功损耗,提高小区的用电效率。实施例一第一对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110,对应的,第二对导轨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导轨120,所述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平行间隔设置,本发明中,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的位置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导轨110的位置固定,但所述第二对导轨的位置不固定,而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对导轨的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对导轨的两侧端头固定一安装座150,具体的,第二导轨120端头设置有螺孔121,安装座150侧壁上设置有螺孔152,通过螺栓贯穿螺孔121、152将安装座150固定在第二导轨120端头,使得两侧的安装座150将第二对导轨固定成为一整体。所述安装座150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导向孔151,所述第一导向孔151中伸缩设置有第一导向杆160,所述第一导向杆160位置固定,且所述第一导向杆16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受第一导向杆160的导向作用,使得所述第二对导轨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杆160的方向移动。为了驱动第二对导轨上下移动,在所述安装座150底部安装一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的伸缩端210与所述安装座150底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60的方向一致,两侧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同步伸缩,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为双轴气缸。通过两侧的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来同步驱动安装座150及整个第二对导轨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对导轨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对导轨的方向上下移动。第一电极板700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板700包括若干个第一次级极板C12-C42,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C12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C22-C42滑动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600安装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600位于第一电极板700的正上端,所述第二电极板600包括若干个第二次级极板C11-C41,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C12-C42与第二次级极板C11-C41的位置一一对应,形成四个次级电容器,当四个次级电容器拼接完整,也就是第一电极板700和第二电极板600完整时,形成一个总的电容器;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C11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C21-C41滑动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对应位置处的一对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也就是第一次级极板C22与第二次级极板C21同步移动,第一次级极板C32与第二次级极板C31同步移动,第一次级极板C42与第二次级极板C41同步移动。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一电极板700,且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使得各个第一次级极板拼接后能够成为一块完整的金属导电块;同理,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二电极板600,且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板700被夹设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为了辅助各个第一次级极板的移动过程,在所述第一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轨槽111,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C12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一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C22-C42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一导向块130,所述第一导向块130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111中。也就是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C22-C42可以沿着第一导轨槽111自由移动,相互分开或者拼接成所述第一电极板700。同理,所述第二电极板600被夹设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轨槽122,各个所述导轨槽的方向与所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C11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二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二导电端子610;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C21-C41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二导向块140,所述第二导向块140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122中。也就是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C21-C41可以沿着第二导轨槽122自由移动,相互分开或者拼接成所述第二电极板600。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610通过投切开关与配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从而将第一次级极板C12和第二次级极板C11接入在配电系统中,第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电极板700和第二电极板600中次级极板的数量来调整整个电容器的电容,比如通过同步移动第一次级极板C22和第二次级极板C21,使得第一个次级电容器由第一次级极板C12和第二次级极板C11组成成为独立个体时,此时,切入配电系统的电容大小即为第一个次级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类似的,如果通过同步移动第一次级极板C32和第二次级极板C31,使得第一个次级电容器和第二个次级电容器成为独立个体时,此时,切入配电系统的电容大小即为第一个次级电容器和第二个次级电容器组合后的电容大小;以此类推,根据系统中感性无功的大小,来改变切入配电系统中的补偿电容大小,最终优化电网系统的功率因素,减小无功损耗。第二种方式:可以纵向移动整个第二对导轨,来改变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改变各个次级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电容器的电容值,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各个次级电容器的电容值越小,可根据系统中感性无功的大小,结合切入系统中的次级电容器数量,来改变切入配电系统中的补偿电容大小,进一步优化电网系统的功率因素,减小无功损耗。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各个次级电容器的移动,在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110上的所述第一导轨槽111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导轨110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导向块130贯穿所述第一导轨槽111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导向块130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一定位孔131;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120上的所述第二导轨槽122横向贯穿所述第二导轨120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导向块140贯穿所述第二导轨槽122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导向块140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二定位孔141,第一定位孔131与第二定位孔141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110外侧壁上安装一螺杆310,所述螺杆310的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杆310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轨槽111的外侧,所述螺杆310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导轨槽111的长度;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120外侧壁上安装一第二导向杆320,所述第二导向杆320与螺杆310平行设置且共处一平面,所述第二导向杆320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二导轨槽122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杆320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导轨槽122的长度。在所述螺杆310上套设一第一滑块410,所述第二导向杆320上套设一第二滑块420,具体的,第一滑块410的左右方向上横向贯穿开设一螺孔412,螺杆310转动贯穿在螺孔412中,并且随着螺孔412的转动,驱动第一滑块410沿着螺孔412移动。第二滑块420的左右方向上横向贯穿开设一导向孔421,第二导向杆320贯穿在导向孔421中,第二导向杆320为第二滑块42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所述螺杆310的端头连接一旋转驱动机构,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螺杆310转动时,所述第一滑块410移动在所述螺杆310上;所述第一滑块410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三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110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导轨槽170,第三导轨槽170平行设置在所在位置处第一导轨槽111的下端,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槽170中,使得在第一滑块410的滑动过程中,第一滑块410的纵向位置与第一导轨110的纵向位置保持一致。同理,所述第二滑块420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四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120外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导轨槽230,第四导轨槽230平行设置在所在位置处第二导轨槽122的上端,所述第四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轨槽230中,使得在第二滑块420的滑动过程中,第二滑块4200的纵向位置与第二导轨120的纵向位置保持一致,随着第二导轨120的纵向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一滑块410和第二滑块420上下对应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块410上纵向固定设置有第三导向杆411,所述第三导向杆411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杆320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块420的上下方向上横向贯穿开设一第二导向孔423,所述第三导向杆411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孔423中,当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驱动整个第二对导轨上下移动时,也就是调整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时,使得第二滑块420沿着第三导向杆411上下伸缩;同时当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410横向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二滑块420同步移动。通过第一伸缩驱动机构200来调整第一滑块410和第二滑块420的间距,通过旋转驱动机构来同步调整第一滑块410和第二滑块420的滑动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块410上前后贯穿开设有贯穿孔413,贯穿孔413与贯穿孔螺孔412错开设置,第二滑块420上前后贯穿开设有贯穿孔422,贯穿孔422与贯穿孔421、第二导向孔423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滑块410和第二滑块420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一第二伸缩驱动机构510和520,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为单轴气缸,两个第二伸缩驱动机构510和520同步伸缩。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轨外侧壁平面垂直;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距离与同一对所述次级极板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孔131和141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贯穿所在滑块并选择性伸入至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定位孔131和141中。具体的,当需要第一个次级电容器C12和C11构成独立切入配电网中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410和第二滑块420同步移动,直到第二伸缩驱动机构510和520的伸缩端对准第二个次级电容器C22和C21构成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孔131和141,随后控制两个第二伸缩驱动机构510和520同步伸缩,伸入至该两个定位孔131和141中,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进一步驱动第一滑块410和第二滑块420同步移动,使得第一个次级电容器和第二个次级电容器分离即可。以此类推,如果需要将第一个次级电容器和第二个次级电容器拼接后接入电网,则通过第二伸缩驱动机构510和520将第三个次级电容器网右侧移动即可;如果需要将第一个次级电容器、第二个次级电容器和第三个次级电容器拼接后接入电网,则通过第二伸缩驱动机构510和520将第四个次级电容器网右侧移动即可。上述技术方案中,同时为了提高拼接后各个次级极板之间的导电连贯性,在所述次级极板长度方向两端凸出设置一导电接触板,所述导电接触板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次级极板的纵向截面积,相邻两个所述次级极板之间通过所述导电接触板导电接触,所述导电硅脂涂覆在所述导电接触板的外表面。由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电容器物理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对切入无功补偿电容的容值的调整,减小对电容切入时对电网的冲击,同时,对切入电容的大小控制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便于对切入电容的容值大小进行调控,提高无功补偿的精确度。具体的,通过第一伸缩驱动机构来调整各个次级电容器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切入电网中补偿电容的容值大小;同时可以通过第二伸缩驱动机构配合旋转驱动机构来调整切入电网中次级电容器的数量,也就是改变电容器上下极板的面积来改变切入电网补偿电容的容值大小,不仅方便补偿电容的投切,且切入容值大小更易精确调整。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的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对导轨,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位置固定;第二对导轨,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对导轨和第二对导轨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对导轨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对导轨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一次级极板,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滑动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第二电极板,其安装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电极板包括若干个第二次级极板,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的位置固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滑动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且对应位置处的一对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与第二次级极板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同步移动;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和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的连接端通过投切开关与配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导轨的两侧端头固定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中伸缩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位置固定,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对导轨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底部安装一第一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方向一致,两侧的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同步伸缩,所述第一伸缩驱动机构为双轴气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一电极板,且各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依次排列并拼接成所述第二电极板,且各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之间的拼接面通过导电硅脂无缝导电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板被夹设在所述第一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一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轨槽,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一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一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板被夹设在所述第二对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对导轨的相对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导轨槽,各个所述导轨槽的方向与所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第二对导轨内侧壁之间,且第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外表面中心设置一用于接线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个至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次级极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凸出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槽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第一导轨槽横向贯穿所在第一导轨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导向块贯穿所述第一导轨槽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一定位孔;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上的所述第二导轨槽横向贯穿所在第二导轨的外侧壁,且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导向块贯穿所述第二导轨槽并向外凸出一定距离,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凸出端上开设一第二定位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壁上安装一螺杆,所述螺杆的方向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杆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轨槽的外侧,所述螺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导轨槽的长度;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外侧壁上安装一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螺杆平行设置且共处一平面,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在位置处所述第二导轨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导轨槽的长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套设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三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导轨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导轨槽,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槽中,所述螺杆的端头连接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套设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第四导向块,第一侧的所述第二导轨外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导轨槽,所述第四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轨槽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块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三导向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孔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着所述导轨方向同步移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一第二伸缩驱动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轨外侧壁平面垂直;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距离与同一对所述次级极板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伸缩端贯穿所在滑块并选择性伸入至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为单轴气缸。

百度查询: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优化小区用电效率的配电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