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及其控制方法_吉林大学_201910484992.2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申请日:2019-06-05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10107657B

主分类号:F16H3/085

分类号:F16H3/085;F16H57/02;F16H57/023;F16H57/038;F16H61/32;H02K7/116;B60F3/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9.09.03#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8.09#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包括:箱体,以及输入轴,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且一端连接车辆的动力源;所述输入轴一端同轴固定第一齿轮;中间轴,其与所述输入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轴一侧同轴固定第二齿轮,另一侧同轴套设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车轮输出轴,其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并且外部同轴固定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陆地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三齿轮;水路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第五齿轮,其同轴套设在中间轴上;水路输出轴,其垂直于所述中间轴设置,一端同轴固定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

主权项:1.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包括:箱体,以及输入轴,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且一端连接车辆的动力源;所述输入轴一端同轴固定第一齿轮;中间轴,其与所述输入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轴一侧同轴固定第二齿轮,另一侧同轴套设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车轮输出轴,其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并且外部同轴固定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陆地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三齿轮;水路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第五齿轮,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水路输出轴,其垂直于所述中间轴设置,一端同轴固定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水路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实现所述水路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陆地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来实现所述车轮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陆地啮合套,其同轴套设在所述陆地离合器外;陆地滚针轴承,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陆地滚针轴承外;其中,所述陆地啮合套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水路啮合套,其同轴套设在所述水路离合器外;水路滚针轴承,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所述第五齿轮固定在所述水路滚针轴承外;其中,所述水路啮合套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陆地换挡拨叉,其一端夹持在所述陆地啮合套外部;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拨叉,驱动所述陆地换挡拨叉的横向滑动;水路换挡拨叉,其一端夹持在所述水路啮合套外部;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拨叉,驱动所述水路换挡拨叉的横向滑动;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陆地换挡执行机构,其连接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陆地摇杆,其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陆地摇杆能够在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控制下横向移动;陆地导块,其固定在所述陆地摇杆另一端;陆地导向杆,其同轴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块内,所述陆地导向杆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陆地换挡拨叉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向杆上;所述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水路换挡执行机构,其连接所述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水路摇杆,其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水路摇杆能够在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控制下横向移动;水路导块,其固定在所述水路摇杆另一端;水路导向杆,其同轴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块内,所述水路导向杆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水路换挡拨叉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向杆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水路两用车准备进入水面时,使所述陆地离合器和所述水路离合器同时接合。

全文数据: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水陆两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背景技术减速箱主要指的是汽车的减速箱,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还可以改变传输方向,中断动力传递。水陆两用车是结合了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可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目前水路两用车动力源一般还是发动机,传动结构也几乎都是采用了两套动力传动结构,靠分动器一套输出到车轮,一套输出到螺旋桨,虽然可以实现水路和陆地之间的动力切换,但是这种动力转换使得传动机构相对复杂,增加了整车的重量,甚至切换后的动力传输也会有所影响。中国专利“一种基于电机驱动模式下的水陆两用车的双离合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201910126471.X,当中的离合器采用外接状态放在两个输出端外侧,导致了结构复杂,整体占用空间大。因此,针对传统的传动机构结构复杂的缺点,为了使传动机构简单化、轻便化,使水路和陆地之间的动力切换更加平稳,急需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发明内容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的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能够通过齿轮的啮合调换实现水路和陆地之间的动力平稳转换。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包括:箱体,以及输入轴,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且一端连接车辆的动力源;所述输入轴一端同轴固定第一齿轮;中间轴,其与所述输入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轴一侧同轴固定第二齿轮,另一侧同轴套设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车轮输出轴,其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并且外部同轴固定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陆地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三齿轮;水路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第五齿轮,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水路输出轴,其垂直于所述中间轴设置,一端同轴固定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水路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实现所述水路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陆地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来实现所述车轮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优选的是,还包括:螺旋桨,其设置在所述水路输出轴的另一端。优选的是,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均为锥齿轮。优选的是,还包括:陆地啮合套,其同轴套设在所述陆地离合器外;陆地滚针轴承,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陆地滚针轴承外;其中,所述陆地啮合套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优选的是,还包括:水路啮合套,其同轴套设在所述水路离合器外;水路滚针轴承,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所述第五齿轮固定在所述水路滚针轴承外;其中,所述水路啮合套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优选的是,还包括:陆地换挡拨叉,其一端夹持在所述陆地啮合套外部;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拨叉,驱动所述陆地换挡拨叉的横向滑动。优选的是,还包括:水路换挡拨叉,其一端夹持在所述水路啮合套外部;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拨叉,驱动所述水路换挡拨叉的横向滑动。优选的是,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陆地换挡执行机构,其连接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陆地摇杆,其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陆地摇杆能够在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控制下横向移动;陆地导块,其固定在所述陆地摇杆另一端;陆地导向杆,其同轴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块内,所述陆地导向杆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陆地换挡拨叉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向杆上。优选的是,所述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水路换挡执行机构,其连接所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水路摇杆,其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水路摇杆能够在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控制下横向移动;水路导块,其固定在所述水路摇杆另一端;水路导向杆,其同轴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块内,所述水路导向杆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水路换挡拨叉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向杆上。优选的是,还包括:电机,其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轴。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的是双离合控制,有效地解决了实际水路和陆地之间动力的切换相一致问题,选用电机驱动,减少了齿轮的冲击,切换的平稳性,使水路两用车移动更加灵活、迅速、准确,能更好地满足实时性要求。2、本发明采用驱动电机带动换挡拨叉工作,减少了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使其换挡换向更加方便自如。现有的传统的减速箱依靠手柄进行动力之间的切换,一方面换挡换向较复杂,另一方面在切换水路与陆地之间动力时不能同时保证两端都有动力,在登陆或者入水时的运行工况的适应性较差,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实时地调整为其提供动力的需求,容易造成动力输出中断等现象,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所述双离合水路两用减速箱整体装置方案。图2为本发明的所述双离合水路两用减速箱的外部三维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的所述双离合水路两用减速箱的各传动部件三维图。图4为本发明的陆地离合器整体三维图。图5为本发明的陆地离合器爆炸图。图6为本发明的水路离合器整体三维图。图7为本发明的水路离合器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包括箱体100,箱体上可拆卸箱体盖110,箱体100和箱体盖110的连接处设置一对通孔和一对盲孔。输入轴200的一端和车轮输出轴300的一端套设,输入轴200和车轮输出轴30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匹配设置在通孔内;盲孔内通过轴承650匹配设置中间轴600。输入轴200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内,并且一端连接车辆的动力源电机;所述输入轴200一端同轴固定第一齿轮210;中间轴600与所述输入轴20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轴600一侧同轴固定第二齿轮620,另一侧同轴套设第三齿轮640,所述第二齿轮620与所述第一齿轮210啮合;车轮输出轴300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输入轴200的另一端,并且外部同轴固定第四齿轮310,所述第四齿轮310与所述第三齿轮640啮合;陆地离合器800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600上,靠近所述第三齿轮640;水路离合器700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600上,靠近所述第二齿轮620;第五齿轮630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水路输出轴400垂直于所述中间轴设置,一端同轴固定第六齿轮410,所述第六齿轮410与所述第五齿轮630啮合;其中,所述第五齿轮630与所述水路离合器700的接合或分离,实现所述水路输出轴400与所述输入轴200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所述第三齿轮640与所述陆地离合器800的接合与分离,来实现所述车轮输出轴300与所述输入轴200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在另一实施例中,螺旋桨设置在所述水路输出轴的另一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齿轮630和所述第六齿轮410均为锥齿轮。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陆地啮合套810同轴套设在所述陆地离合器800外;陆地滚针轴承820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600上,并且所述第三齿轮640固定在所述陆地滚针轴承820外;其中,所述陆地啮合套810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三齿轮640啮合。陆地换挡拨叉830一端夹持在所述陆地啮合套810外部;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拨叉830,驱动所述陆地换挡拨叉830的横向滑动。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510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外部;陆地换挡执行机构520其连接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陆地摇杆512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520输出端,所述陆地摇杆512能够在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520控制下横向移动;陆地导块513固定在所述陆地摇杆512另一端,为中空结构;陆地导向杆514同轴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块513内,所述陆地导向杆514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陆地换挡拨叉83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向杆514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水路啮合套710同轴套设在所述水路离合器700外;水路滚针轴承720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600上,并且所述第五齿轮630固定在所述水路滚针轴承720外;其中,所述水路啮合套710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五齿轮630啮合。水路换挡拨叉730一端夹持在所述水路啮合套710外部;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拨叉730,驱动所述水路换挡拨叉730的横向滑动。所述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520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水路换挡执行机构521连接所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520的输出端;水路摇杆522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水路摇杆522能够在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521控制下横向移动;水路导块523固定在所述水路摇杆522另一端;水路导向杆524同轴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块523内,所述水路导向杆524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水路换挡拨叉73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向杆524上。图1为减速箱整体装置传动结构简图,此图为结构简化示意图,车轮输出轴只画出一个车轮,具体输出端传动结构可以靠增加分动器来实现两侧车轮动力的输出。为提高整车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双电机对称结构布置,两侧车轮各布置一套减速器,以此来实现两侧车轮动力的输出以及两个螺旋桨配置。车轮端动力传输过程:输入轴200通过轴承与减速箱的箱体100的左侧壳体相连。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输入轴200同轴固连带动输入轴200,第一齿轮210安装在输入轴200上,通过花键连接传动,第二齿轮620安装在中间轴600左端上,通过花键连接并使其过盈配合,第一齿轮210与安装在中间轴600上的第二齿轮620啮合,通过第一齿轮210与第二齿轮620的啮合传动连接,动力从输入轴200到达中间轴600。中间轴600上除了与第二齿轮620固连,中间轴中间靠右侧部分安装有陆地离合器800,并通过内花键使其与中间轴600固连,并在陆地离合器800外侧套入陆地啮合套810,此时陆地啮合套810内侧与陆地离合器800外侧处于接合状态,中间轴600右端安装第三齿轮640,第三齿轮640与中间轴600采用轴套形式,第三齿轮640内孔与中间轴600之间靠陆地滚针轴承820相连,使其中间轴与第三齿轮640各自独立工作,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与中间轴600上的陆地离合器800同侧安装,当陆地啮合套810向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滑动,使其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内侧与啮合套内侧处于接合状态,此时陆地啮合套810与陆地离合器800和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同时接合,相当于中间轴与第三齿轮640固连,啮合套能够传动动力和扭矩,使其中间轴与第三齿轮640同步转动,动力由中间轴600传递到第三齿轮640,当陆地啮合套810与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分离时,相当于中间轴600与第三齿轮640各自独立运动,互不干涉,陆地啮合套810不传递转矩。第四齿轮310安装在车轮输出轴300上,通过花键使其过盈配合并与输入轴200同轴,车轮输出轴300上通过轴承与减速箱的右侧壳体相连。第三齿轮640与安装在车轮输出轴300的第四齿轮310啮合,通过第三齿轮640与第四齿轮310的啮合传动连接,动力从中间轴600到达车轮输出轴300,最终到达车轮输出轴。其中,陆地啮合套810的滑动使其与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接合与分离工作过程如图4、图5所示,陆地导块与陆地换挡拨叉头部都安装在陆地导向杆上,陆地导向杆安装在箱体盖内侧,陆地导块与陆地换挡拨叉头部一面贴合。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510在得到控制命令的状态下发生转动,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510转动带动陆地换挡执行机构510中下端的摇杆左右摆动,实现电机转动到平移的转换,陆地摇杆通过带动陆地导向杆上的陆地导块使其推动陆地换挡拨叉830移动,陆地换挡拨叉830在陆地啮合套810中间部位,靠陆地啮合套810两侧突出部分同轴连接,陆地换挡拨叉830在陆地导块的带动下推动套在陆地离合器800外侧的陆地啮合套810移动,当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510正转时,陆地啮合套81向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方向移动,使其陆地啮合套内侧和第三齿轮640的小径齿轮外侧连接,第三齿轮640与离合器接合,实现中间轴600与第三齿轮640的固连。同理,当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反转时陆地啮合套向第三齿轮640反向移动,使其陆地啮合套和第三齿轮640分离,第三齿轮640与陆地离合器800分离,实现中间轴与第三齿轮640直接的动力中断。水路端动力传输过程:电机动力从输入轴200到达中间轴600传动路线同陆地端过程一样,可参照车轮端动力传输过程。即电机带动输入轴200,输入轴200与第一齿轮210过盈配合带动其旋转,第一齿轮210与第二齿轮620啮合传动连接,第二齿轮620与中间轴600固定靠内花键固连,使其动力传输到达中间轴600。同理,中间轴上除了与第二齿轮620固连,中间轴中间靠左侧、第二齿轮620右侧部分安装水路离合器700,并通过内花键使其与中间轴600固连,并在水路离合器700外侧套入水路啮合套710,此时水路啮合套710内侧与水路离合器700外侧处于接合状态,中间轴600左端安装第五齿轮630,第五齿轮630与中间轴同样采用轴套形式,第五齿轮630内孔通过水路滚针轴承720与中间轴600相连,使其中间轴600与第五齿轮630各自独立工作,在水路离合器不接合状态下,从中间轴600与水路输出轴动力中断。第五齿轮630的小径齿轮与中间轴600上的水路离合器700同侧安装,当水路啮合套710向第五齿轮630的小径齿轮滑动,使其第五齿轮630的小径齿轮内侧与啮合套内侧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水路啮合套710与陆地离合器800和第五齿轮630的小径齿轮同时接合,相当于中间轴与第五齿轮630固连,使其中间轴与第五齿轮630同步转动,动力由中间轴传递到第五齿轮630,当水路啮合套710与第五齿轮630的小径齿轮分离时,相当于中间轴600与第五齿轮630各自独立运动,互不干涉,水路啮合套710不传递转矩。第六齿轮410与水路输出轴400设计成齿轮轴形式,统称为水路输出轴,水路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减速箱的前侧壳体相连。第五齿轮630与水路输出轴上一体的第六齿轮410啮合,并通过第五齿轮630与第六齿轮410的啮合传动连接改变动力输出方向,动力经第六齿轮410传递到水路输出轴,最终到达螺旋桨。其中,水路离合器上的啮合套的滑动使其与第五齿轮630的小径齿轮接合与分离工作过程如图6、7所示,与陆地离合器同理采用另一套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520和水路离合器换挡执行机构521带动水路啮合套710来实现水路离合器700与第五齿轮630的接合与分离,最终实现中间轴到水路输出轴动力的传递与中断。工作过程:当电机启动以后,首先对离合器进行选择,默认情况下,水陆两用车一般是在陆地上行驶,陆地离合器800接合,水路离合器700分离,使其电机的动力经过第一齿轮210与第二齿轮620的一级减速,然后经第三齿轮640与第四齿轮310的二级减速,最后到达车轮端,依靠离合器接合状态,动力输出到车轮。当准备进入水面时,使其陆地离合器800和水路离合器700同时接合,此时电机带动车轮和螺旋桨共同旋转,为其提供动力,当进入水面以后,陆地离合器800分离,水路离合器700继续保持接合,电机的动力经中间轴与锥齿轮啮合传动传到水路输出轴,最终动力输出到螺旋桨。当水路两用车从水面登陆时,使其陆地离合器800接合,电机带动螺旋桨和车轮共同旋转,车轮端开始获得动力,登上陆地以后保持陆地离合器800继续接合,水路离合器700分离,螺旋桨停止转动,此时动力经过第一齿轮210、第二齿轮620、中间轴600、第三齿轮640与第四齿轮310传至车轮端,车轮获得车速。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输入轴,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且一端连接车辆的动力源;所述输入轴一端同轴固定第一齿轮;中间轴,其与所述输入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轴一侧同轴固定第二齿轮,另一侧同轴套设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车轮输出轴,其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并且外部同轴固定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陆地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三齿轮;水路离合器,其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第五齿轮,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水路输出轴,其垂直于所述中间轴设置,一端同轴固定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水路离合器的接合或分离,实现所述水路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陆地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来实现所述车轮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动力的接合与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桨,其设置在所述水路输出轴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均为锥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陆地啮合套,其同轴套设在所述陆地离合器外;陆地滚针轴承,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陆地滚针轴承外;其中,所述陆地啮合套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路啮合套,其同轴套设在所述水路离合器外;水路滚针轴承,其同轴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所述第五齿轮固定在所述水路滚针轴承外;其中,所述水路啮合套能够滑动,并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陆地换挡拨叉,其一端夹持在所述陆地啮合套外部;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拨叉,驱动所述陆地换挡拨叉的横向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路换挡拨叉,其一端夹持在所述水路啮合套外部;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输出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拨叉,驱动所述水路换挡拨叉的横向滑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陆地换挡执行机构,其连接所述陆地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陆地摇杆,其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陆地摇杆能够在所述陆地换挡执行机构控制下横向移动;陆地导块,其固定在所述陆地摇杆另一端;陆地导向杆,其同轴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块内,所述陆地导向杆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陆地换挡拨叉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陆地导向杆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水路换挡执行机构,其连接所水路离合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水路摇杆,其竖直设置,一端连接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输出端,所述水路摇杆能够在所述水路换挡执行机构控制下横向移动;水路导块,其固定在所述水路摇杆另一端;水路导向杆,其同轴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块内,所述水路导向杆与所述中间轴平行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水路换挡拨叉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水路导向杆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其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轴。

百度查询: 吉林大学 一种双离合水陆两用减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