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_深圳市美妙之音科技有限公司_201910664257.X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妙之音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7-23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公开(公告)号:CN110234052B

主分类号:H04R5/04

分类号:H04R5/04;H04R9/08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7#授权;2019.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9.13#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包括手持柄、出声主体、以及拾音器。出声主体包括外壳、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以及控制电路;外壳上沿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位于外壳的两相对侧;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中高频扬声器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在人手握持使用时,左右两侧和前侧均有发声,控制电路增加高通滤波器电路、中频增益电路及混音电路将拾音器拾取到的语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入到单声道中置功放中进行功率放大驱动中高频扬声器,使得发声者正前方的听众可以获得足够清晰且具备一定声压的扩声效果。

主权项:1.一种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柄(3)、出声主体(1)、以及拾音器(2);所述出声主体(1)包括外壳(11)、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以及控制电路(15);所述外壳(11)上沿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位于所述外壳(11)的两相对侧;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以从所述外壳(11)的两相对侧向外发声,所述中高频扬声器(1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12);所述控制电路(15)包括拾音电路(151)、全频增益电路(152)、双通道全频功放(153)、混音电路(154)、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中频增益电路(155)、单声道中置功放(156);所述拾音电路(151)与所述拾音器(2)电性连接,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混音电路(154)分别与所述拾音电路(151)电性连接;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153)与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电性连接,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与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153)电性连接,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153)接收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进行发声;所述混音电路(154)还与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电性连接,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与所述混音电路(154)连接,所述中频增益电路(155)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与所述中频增益电路(155)电性连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14)与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电性连接,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接收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所述中高频扬声器(14)进行发声;所述出声主体(1)还包括分别供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安装的三个安装座(16),各所述安装座(16)的中部形成有出声孔(161),供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出声;所述安装座(1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1)的外侧,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分别由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伸到所述外壳(11)内;所述出声主体(1)上还设有控制播放的操作面板(17)。

全文数据: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手持扩声麦克风,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手持扩声麦由是动圈式拾音器、电池、功放板、手持壳体及两只全频扬声器及实现扩声。语音通过拾音器进入功放板进行功率放大后驱动扬声器扩声出来。但是,两只全频扬声器由于结构的限制,通常被放置到了壳体的左右两边,使得扩声范围在发声者的正前方是非常薄弱的,很难达到完美的扩声效果。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包括手持柄、出声主体、以及拾音器;所述出声主体包括外壳、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外壳上沿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外壳的两相对侧;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以从所述外壳的两相对侧向外发声,所述中高频扬声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拾音电路、全频增益电路、双通道全频功放、混音电路、高通滤波器电路、中频增益电路、单声道中置功放;所述拾音电路与所述拾音器电性连接,所述全频增益电路、混音电路分别与所述拾音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与所述全频增益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分别与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电性连接,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接收所述全频增益电路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进行发声;所述混音电路还与所述全频增益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与所述混音电路连接,所述中频增益电路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连接,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与所述中频增益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与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电性连接,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接收所述全频增益电路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所述中高频扬声器进行发声。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拾音电路和全频增益电路之间的的蓝牙接收解码及DSP处理控制器,以对接收的音频信号解码处理,向所述全频增益电路传送。优选地,所述出声主体还包括分别供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安装的三个安装座,各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形成有出声孔,供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出声;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分别由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伸到所述外壳内。优选地,所述出声主体上还设有控制播放的操作面板。优选地,所述操作面板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背的的一侧,且所述操作面板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优选地,所述手持柄内设有电源,以向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中高频扬声器、以及控制电路供电。优选地,所述电源为圆柱形,所述手持柄内形成有供所述电源安装的电池仓。优选地,所述混音电路包括电容C1、C2、C4,电阻R1、R2、R4,运算放大器U1A,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全频增益电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拾音电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一引脚连接,并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三引脚连接基准电压。优选地,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包括电容C3、C6、C7,电阻R6、R7,运算放大器U1B,所述电容C6与所述电容C7的电容相等,所述电阻R6与电阻R7的电阻相等,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混音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B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基准电压,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频增益电路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频增益电路包括电阻R3、R5,电容C5,运算放大器U2A,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三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一引脚连接至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实施本发明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人手握持使用时,左声道全频扬声器、右声道全频扬声器分别向左右两侧发声,中高频扬声器向前侧发声,增加高通滤波器电路、中频增益电路及混音电路将拾音器拾取到的语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入到专用的单声道中置功放中进行功率放大驱动中高频扬声器,使得发声者正前方的听众可以获得足够清晰且具备一定声压的扩声效果,全方位的满足扩声范围的覆盖,形成有用声场全面扩声,体验感更好。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的出声主体的横断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混音电路、高通滤波器电路、中频增益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包括手持柄3、出声主体1、以及拾音器2,手持柄3供人手握持,出声主体1设置在手持柄3上端,拾音器2设置在出声主体1上端。结合图2、图3所示,出声主体1包括外壳11、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以及控制电路15,拾音器2是用来采集现场环境声音再传送到后端控制电路15。外壳11上沿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且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位于外壳11的两相对侧。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以从外壳11的两相对侧向外发声,中高频扬声器14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12,让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能在产品的三面出声。控制电路15包括拾音电路151、全频增益电路152、双通道全频功放153、混音电路154、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中频增益电路155、单声道中置功放156。拾音电路151与拾音器2电性连接,全频增益电路152、混音电路154分别与拾音电路151电性连接,拾音器2获取的声波信号经拾音电路151处理转换为音频信号,传递给全频增益电路152,对音频信号放大和转换。双通道全频功放153与全频增益电路152电性连接,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与双通道全频功放153电性连接,双通道全频功放153接收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进行发声。混音电路154还与全频增益电路152电性连接,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与混音电路154连接,中频增益电路155与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与拾音电路151处理后的信号混合,传递给高通滤波器电路157。高通滤波器电路157允许高于某一截频的频率通过,而大大衰减较低频率,它去掉了信号中不必要的低频成分或者说去掉了低频干扰,再传递给中频增益电路155,对音频信号放大和转换。单声道中置功放156与中频增益电路155电性连接,中高频扬声器14与单声道中置功放156电性连接,单声道中置功放156接收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中高频扬声器14进行发声。在人手握持使用时,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向左右两侧发声,中高频扬声器14向前侧发声,增加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中频增益电路155及混音电路154将拾音器2拾取到的语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输入到专用的单声道中置功放156中进行功率放大驱动中高频扬声器14,使得发声者正前方的听众可以获得足够清晰且具备一定声压的扩声效果,全方位的满足扩声范围的覆盖,形成有用声场全面扩声,体验感更好。优选地,控制电路15还包括连接在拾音电路151和全频增益电路152之间的的蓝牙接收解码及DSP处理控制器158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以对接收的音频信号解码处理,向全频增益电路152传送。结合图2、图4所示,混音电路154包括电容C1、C2、C4,电阻R1、R2、R4,运算放大器U1A,电容C1的一端连接全频增益电路152,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拾音电路151,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一引脚连接,并与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三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混音电路154可以通过调节R1、R2的阻值调整混音的放大倍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包括电容C3、C6、C7,电阻R6、R7,运算放大器U1B,电容C6与电容C7的电容相等,电阻R6与电阻R7的电阻相等,电容C6的一端与混音电路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B的第五引脚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基准电压,电阻R7的另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B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均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中频增益电路155连接。高通滤波器电路157通过调节电阻R6、R7的阻值和电容C6、C7的容值调整滤波截止频率。中频增益电路155包括电阻R3、R5,电容C5,运算放大器U2A,电阻R3的一端与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二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三引脚连接基准电压,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单声道中置功放156。中频增益电路155通过调节R3的阻值调整信号放大倍数。优选地,为了方便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的安装,出声主体1还包括分别供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安装的三个安装座16,各安装座16的中部形成有出声孔161,供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出声。安装座16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11的外侧,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分别由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伸到外壳11内,让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可以从外壳11外侧安装到外壳11上,安装方便,且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的出声侧有安装座16进行遮挡,利于提升外观美观度。进一步地,出声主体1上还设有控制播放的操作面板17,操作面板17上设有物理按键或触控按键,可由操作面板17控制麦克风的工作状态和发声。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7位于外壳11与第二安装孔112相背的的一侧,使用时让操作面板17与使用者相对。优选地,操作面板17可拆卸的安装在外壳11上,利于整体拆装。手持柄3内设有电源,以向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以及控制电路15供电,电源为可充电电池,循环使用。优选地,电源为圆柱形,手持柄3内形成有供电源安装的电池仓。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柄3、出声主体1、以及拾音器2;所述出声主体1包括外壳11、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以及控制电路15;所述外壳11上沿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位于所述外壳11的两相对侧;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三安装孔113,以从所述外壳11的两相对侧向外发声,所述中高频扬声器1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12;所述控制电路15包括拾音电路151、全频增益电路152、双通道全频功放153、混音电路154、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中频增益电路155、单声道中置功放156;所述拾音电路151与所述拾音器2电性连接,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混音电路154分别与所述拾音电路151电性连接;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153与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电性连接,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分别与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153电性连接,所述双通道全频功放153接收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进行发声;所述混音电路154还与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电性连接,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与所述混音电路154连接,所述中频增益电路155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与所述中频增益电路155电性连接,所述中高频扬声器14与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电性连接,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接收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处理过的音频信号并驱动所述中高频扬声器14进行发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15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拾音电路151和全频增益电路152之间的的蓝牙接收解码及DSP处理控制器158,以对接收的音频信号解码处理,向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传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主体1还包括分别供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安装的三个安装座16,各所述安装座16的中部形成有出声孔161,供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出声;所述安装座1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1的外侧,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分别由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伸到所述外壳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主体1上还设有控制播放的操作面板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17位于所述外壳1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2相背的的一侧,且所述操作面板17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外壳1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3内设有电源,以向所述左声道全频扬声器12、右声道全频扬声器13、中高频扬声器14、以及控制电路15供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圆柱形,所述手持柄3内形成有供所述电源安装的电池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音电路154包括电容C1、C2、C4,电阻R1、R2、R4,运算放大器U1A,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全频增益电路152,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拾音电路151,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一引脚连接,并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三引脚连接基准电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包括电容C3、C6、C7,电阻R6、R7,运算放大器U1B,所述电容C6与所述电容C7的电容相等,所述电阻R6与电阻R7的电阻相等,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混音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B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基准电压,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频增益电路155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增益电路155包括电阻R3、R5,电容C5,运算放大器U2A,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路157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三引脚连接基准电压,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第一引脚连接至所述单声道中置功放156。

百度查询: 深圳市美妙之音科技有限公司 2.1声道手持扩声麦克风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